益生元与肠道菌群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生元与肠道菌群
摘要:
益生菌是一类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活菌,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而益生元是有益细菌的食物,可以促进一些有益菌的生长与活性,从而改善人体肠道健康。是肠道有益菌的能量来源,肠道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研究表明此类患者的肠道内存在着严重的菌群失调,通过给予益生菌对局部的微生态环境进行调节,可缓解病情。益生菌是一类消化时能对宿主的健康和生理功能产生积极影响的非病原微生物。该文就有关益生菌与肠道疾病的研究作一综述。
肠道菌群是构筑肠道粘膜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肠道功能及机体的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意义。胃肠功能的紊乱,包括菌群失调、便秘、及胃粘膜的损伤是临床常见的药物并发症,也是现代生活模式下发病率高、患病人群范围较广的一类疾病。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是肠道有益菌的主体,是肠道生物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胃肠道的免疫、营养及正常功能的维持紧密相关。微生态学运用“以菌治菌”的理论,通过生物拮抗纠正微生态失衡,是治疗医学和预防医学的重要补充,是一种全新的治疗观念,不仅可以避免上述抗生素应用的副作用,而且在临床实践上的初步研究中已收到了十分肯定的疗效,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可以成为防治肠源性感染的新措施。而目前国内已有的微生态制剂多存在配方单一及功效不稳定等问题,限制了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和发展。因此,本研究拟筛选一株性能良好的乳酸杆菌,与益生元合理配伍,组成合生元配方,通过动物试验验证其对胃肠道的调节作用,包括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润肠通便作用及对胃粘膜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并采用先进的冷冻干燥工艺将其制成一种性能稳定的新型微生态制剂,使其充分发挥对胃肠道的调节作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饮食结构的变化,肠道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益生菌是一类消化时能对宿主的健康和生理功能产生积极影响的非病原微生物。他们由酵母菌和细菌,特别是乳酸菌组成,其在肠道的命运及作用因菌株而异。益生菌的作用可直接或间接的通过调节内源性菌群或免疫系统来实现。虽然益生菌的使用对其他疾病也有减轻作用,但通常被用来治疗与胃肠相关的疾病。尽管如此,只有少数益生菌菌株在随机抽样、安慰剂做对照的临床试验中被认为是有益生作用的。
益生菌治疗人类肠胃疾病。例如急性胃肠炎、乳糖不耐症、炎症性肠疾、抗生素性腹泻、便秘、旅行者腹泻、结肠直肠癌等。本文就目前益生菌在治疗人类胃肠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以几个病例的实践应用效果综述如下。
急性胃肠炎: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在工业国家,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急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之一,轮状病毒侵入小肠上皮柱状细胞并在其中复制,使微绒毛损失,绒毛/滤泡比例下降,肠渗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肠黏膜损伤。用一定的益生菌治疗时,会使轮状病毒特异性IgA产生量增加,肠粘膜渗透减少,肠道菌群的组成恢复正常。益生菌在人类细菌性腹泻中的保护作用如何,资料还不充足,自相矛盾的结论在动物身上时有报道。在家兔模型中,用E.coli肠毒素诱导腹泻,之后在感染的回肠绊处接种含乳酸杆菌的制品,结果表现出明显的抗毒素应答。手术后患急性腹痛的马给予益生菌以预防沙门菌的扩散及腹泻,但未成功。总之,虽然细菌疗法的效果在不同动物和细胞培养模型中有所报道,但人类细菌性腹泻的细菌疗法效果如何,还是值得
怀疑的。
乳糖不耐症:或者更准确地称之为乳糖消化不良,是由a-半乳糖苷酶产生较少引起的。主要发生于成人(原发性乳糖消化不良)及肠切除者或患肠炎的患者(继发性乳糖消化不良)。原发性乳糖消化不良除西北欧后裔外,在所有成年哺乳动物中是正常的。1984年KOLARS利用呼吸氢试验(测定乳糖消化和吸收的常用方法)证明,与原乳相比,乳糖消化不良这对酸奶中的乳糖具有更大的耐受性和可消化性。1987年这一结果被DEWIT等证实,另外,他还发现酸奶或加热酸奶的摄入可使乳糖消化不良者的胰岛素分泌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同时,新鲜的为加热酸奶的摄入增加了游离脂肪酸的吸收。对其机制的广泛探讨发现,乳酸菌的存活很重要,因为巴氏消毒降低了发酵乳的可消化性。现在至少存在两个互不排除的机制:(1)参入乳发酵的细菌中存在a-半乳糖甘酶,消化时细菌在小肠被胆汁溶解,酶被释放出来以降解乳糖。与原乳相比,酸奶中乳糖的浓度下降了30%。巴氏消毒产品的效果差可能是由于活菌和(或)乳糖酶活性下降所致。(2)尽管如此,一些研究者认为,因为细菌乳糖酶的存在可能并非乳糖吸收改善的唯一解释。由于酸奶的缓冲作用,十二指肠内观察到的pH为5.0,此时,α-半乳糖苷酶活性会降低80%。最近一临床研究认为,细菌乳糖酶可能并非以前提到的那样重要。另一解释是,发酵乳的粘性高,使其通过胃肠道的时间长,有利于肠细胞上残余乳糖酶与肠腔中乳糖的接触,进一步帮助了乳糖的消化。其他学者对乳糖消化不良的儿童及成人进行研究时,也证实了这种可能性。
炎性肠疾:以慢性或复发性肠炎为特征,临床上表现为两种交错的证型,即局限性回肠炎和溃疡性结肠炎,他们主要影响结肠和(或)小肠末端,其病原学还不完全清楚,但遗传因素和正常肠道菌群被认为起着重要作用。改善正常菌群组成和活性可以使病情好转,筛选的益生菌的确可以减少疾病复发和延长缓解期。目前研究认为炎症性肠炎是由基因的易感性,环境因素激发和肠道免疫系统失调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引起的消化系统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疾病。结肠内灌注L.reuteri R2LC,可使经乙酸诱导患结肠炎小鼠的病情减轻,而Lactobacillus HLC则无效。有趣的是不只有乳酸菌,酵母菌S.boulardii和1株大肠埃希菌(Nissle)也被发现对缓解炎症性肠炎症状有效。
便秘:虽然健康人、成年人和病人都有便秘的体验,但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习惯性便秘者,便秘是一种主要的消化隐疾。便秘者粪便菌群发生改变,双歧杆菌和拟杆菌数减少,尤其是梭菌的减少。益生菌被认为可以缓解便秘。但文献报道并没有证实这一点。缺乏活动、低纤维饮食、液体摄入不足和某些药物可能与便秘有关。
结肠直肠癌:其病因是多样的,饮食明显包含其中。饮食,尤其是肉和脂肪含量高,且纤维含量低的饮食被发现可以引起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使拟杆菌属和梭菌属的细菌数增加,双歧杆菌属的细菌数下降,这种菌群组成的变化与粪便中一些酶活性的增加有关,包括a-葡萄甘酸酶、脲酶、硝基还原酶和甘氨酸还原酶等,这些酶将前致癌物转变为致癌物,增加了结肠直肠癌发生的危险。筛选乳酸菌的摄入被发现可以降低这些粪便酶的活性。这是否也降低了结肠直肠癌实际发生的危险还有待证实。尽管如此,大多数,但不是全部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发酵乳制品的经常摄入与一定类型癌症的低发生率有关。虽然肯定的依据还有待进一步提供,但有益乳酸菌对结肠直肠癌发生的有益影响还是可以预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