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机理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层 乳剂层 底层 片基 背面层 保护层 乳剂层 聚乙烯纸基 聚乙烯层 (a) 黑白负片 (b) 涂塑相纸

感光材料的种类与应用机理概述

感光材料是一种能够感受可见光、红外光、紫外线、X 射线等电磁辐射信息并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经过曝光和一定的加工后,能得到固定影像的物品。根据我国历史文献记载,早在汉代,我们劳动人们就在常年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将某些可以“感光”的物质涂抹在陶器表面制备美丽的图案。今天,感光材料作为信息记录和显示的重要媒介,在文化、教育、科学以及国防等各个领域都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中站有重要的地位。

感光材料涉及的范围很广,按照材料的光敏介质可将其分为:银盐感光材料和非银盐感光材料,本文将按照传统感光材料的种类和应用机理做简单介绍。

1. 银盐感光材料

在感光科学领域,将以银盐(卤化银)为感光介质的感光材料称为银盐感光材料。自从1727年发现AgNO 3的感光性能至今,银盐感光材料已有两百余年的发展历史。银盐感光材料具有感光度高、成像层次丰富、成像稳定的优点,是传统摄影领域使用的最主要成像材料。但是基于银盐感光材料存在制作工序复杂、需暗室显影定影、不能实时显示等缺点,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贵金属银。自2005年以来,数码影像技术和产品飞速发展,传统银盐照相产品的需求快速萎缩,已进入迟暮之年。但是银盐感光材料是人类科学智慧的结晶,其中包含的一些研究思想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1.1 银盐感光材料的结构

从构造上简单的说,银盐感光材料是由乳剂层、支持层和一系列辅助层构成的。不同的品种的感光材料,由于其照相性能和用途的不同,结构上稍微有些差异。图1为几种常见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的结构特征。

图 1 两种常见银盐信息记录材料的结构

(一) 乳剂层

乳剂层是感光材料的光敏涂层,直接决定了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印刷行业中使用的银盐感光材料如基层的厚度在5 25 m 之间。尽管乳剂层很薄,但是整个照相过程,从曝光、显影、定影到形成稳定的影像,这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都发生在这薄薄的乳剂层中。

卤化银是感光材料中见光分解的光敏性物质。它见光后,会以每个晶体为单位发生光化学反应,使部分卤化银发生如下所示的分解反应:

在照相过程中,由于光线的光量受到相机快门和镜头光圈的控制,感光胶片实际感受到的光量是极少的。因此,在光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的卤化银分子发生了分解反应。但是就是这些微量的银,在显影过程中能起到自身催化显影作用,致使曝光的整个晶体中的卤化银全部被还原为银。

卤化银的感光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溴化银、氯化银、碘化银。不同的感光材料乳剂层中的感光物质成分也不同。在负性感光材料(如照相胶卷)中,常以溴化银为主,加有少量的碘化银,以获得较高的感光度。而在正性感光材料(如照相纸)中,则以氯化银为主,加有少量的溴化银。

由于感光度高低和卤化银颗粒的受光面积也有密切关系,因此,为使负性感光材料具有较高的感光度,卤化银颗粒相应比较大。而正性感光材料不直接用于拍摄.其感光度远比负片低,所以卤化银的颗粒相应比较小。

以晶体形式存在的卤化银是无法均匀的涂抹在支持体上的,即使涂布上去,卤化银晶体也必须在分散良好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因此,必须将卤化银晶体均匀的分散到某一保护性胶体中。这种保护性胶体就是1871年由英国物理学家麦道克斯发明的明胶。明胶是乳化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多种物理化学性能,以及微量活性杂质在感光材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明胶作为卤化银乳剂的分散体和成膜材料已有一百多年,至今仍未发现更理想的物质能取代它。

乳剂层中除了卤化银和明胶两种主要成分外,还需要添加一些补加剂来完善感光材料的照相性能与物理机械性能。例如,为了提高感光乳剂对光线的敏感性,可以加入化学增感剂,如金增感剂,硫增感剂、还原增感剂等。它们会和卤化银发生化学反应,在卤化银晶体上形成金、银、硫化银的微斑。这些微斑被称为“感光中心”,有助于提高卤化银对光的敏感度。图2为化学增感前后卤化银感光能力的变化。

图 2. 化学增感前后卤化银的感光能力变化

为扩大感光乳剂的感光范围,可加入光谱增感激。实际上,卤化银自身只对光线中波长比较短的蓝紫光敏感,比蓝光更短的其它电磁波中的紫外光、X射线以及、、射线等也可使其感光。但是,它对波长较长的绿光、红光却不敏感。加入光谱增感剂后(多为菁染料),这些染料分子吸附在卤化银晶体的表面。它们并不和卤化银乳剂发生化学反应,只是起中间桥梁的作用,吸收卤化银不能感受的某些单色光,并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卤化银,由此扩大

卤化银的感色范围,使其对绿光、红光都能感光。

补加剂的种类很多,在提高乳剂性能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 支持体

乳剂层虽然已经具备了照相功能,但是其本身缺乏必要的机械强度,在干燥状态下又薄又脆,在显影过程中吸水膨胀,极易发生断裂。因此必须将乳剂层依附在合适的支持体上。支持体有纸基、片基和玻璃基三种。玻璃底基是早期使用的支持体,以玻璃底基为支持体的感光材料称为玻璃干版,以纸基为支持体的感光材料为照相纸,以片基为支持体的称为照相胶片。

(三)辅助层

银盐感光材料除乳剂层和支持体两大组成部分之外,还需要涂布一些辅助层,来完善感光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以满足使用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品种,辅助层还包括有保护层、底层、防卷曲层、防静电层、防光晕层等。

彩色银盐信息记录材料在结构上与黑白感光材料类似,但由于彩色感光材料的成像过程要比黑白感光材料的成像过程复杂的多,在材料结构上主要表现为乳剂层和辅助层等涂层更多。

银盐感光材料的成像机理

通常人们将仅有银离子和某种单一卤素离子组成的、按一定晶格和周期性排列的卤化银晶体称为理想的卤化银晶体。实际上,理想的卤化银晶体并不具备实用的感光性能。幸好,在感光乳剂的制备过程中,由于原材料、制备工艺、设备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获得理想卤化银晶体的可能性是极其小的。在晶体形成过程中,离子的迅速聚集、杂质的存在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各晶面的生长不平衡,导致晶体的不完整。由于卤化银晶体的不完整性,使点阵存在缺陷、位错和含有杂质的部位,造成局部的电荷不平衡,形成了晶体内部的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在感光化学上,称为感光中心。

在曝光的一瞬间,照射到卤化银晶体上的光子激发出一些电子。这些电子被感光中心吸收而带上负电,因而将卤化银晶体中的一些带正电荷的银离子吸引,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Ag e →++Ag

随着光解反应的进行,还原得到的银原子不断增多,当感光中心处的银原子聚集到一定大小时,银微斑就成了显影中心。分布在各个卤化银晶体上的许多显影中心,就组成了人眼看不到的潜伏影像,即潜影。在这个过程中,光的利用率只有1%左右,而在目前的数码相机感光原件中,光的利用率可达到70%。

潜影的形成仅是银盐感光材料形成影像的第一阶段,还需要经过显影阶段才能使潜影变成可见的影像。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显影过程,发现已曝光的胶片与显影剂接触后,显影首先在几个分立的点开始,这些点就是显影中心,然后反应迅速发生,银微斑继续增长直至整个卤化银颗粒都被还原成金属银。从还原的银原子数目来看,在显影阶段,银原子的数量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