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里古镇》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四川省雅安市新添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新添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新添中学高一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晒秋段吉雄蟋蟀一声紧似一声的弹奏声中,村庄日渐丰腴。

从田野里飘出来的风挟裹着瓜果醇香,沿着那条深邃小路踢踏踢踏就走进了季节深处。

天空一副了无心事的样子,像是被水濯洗过,清爽,干净,素衣猎猎。

藏在岁月深处的镰刀被季节唤醒,在月光下被磨去斑斑锈迹。

刺啦刺啦,刀刃紧贴着纹路细腻的石片,在月牙一样的磨石上面荡着秋千,渐渐闪出银色光芒。

当月光开始在镰刀上打旋的时候,磨刀声停了。

农人用粗壮的大拇指肚在刀刃上轻轻荡着,手上能感到刀锋的寒气,听得到刀刃触摸指纹沟壑的声响。

镰刀磨成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拖泥带水。

收割庄稼,一下就是一大把。

就是伸向天空收割云彩,也是轻轻一挥,就会揽下满怀五彩缤纷。

一墙之隔的老牛梦呓般的咀嚼被打断,摆动着尾巴送走悠闲梦境,踱步走进季节的繁忙中。

男人腰上插着两把镰刀,身后是老牛健壮的身影,像是要仗剑闯荡江湖。

他们同步迈出农家小院,消失在牛铃铛摇曳的清脆中。

院子里模糊的轮廓渐次清晰。

先是挂在屋檐下的辣椒、黄豆,然后是堆砌的玉米、芝麻。

女人推开房门,打着哈欠来到院子中央,扫一眼天空。

太阳挣扎着,一点一点地蠕动着,光线从罅缝中迸出。

仅扫一眼,女人便知晓今天是个大晴天。

她把衣服掖了掖,撸起袖子,忙碌起来。

水泥地上,原本灰白的颜色现在却是一片深沉。

蒙在玉米上面的塑料布有一层细细的水珠,看来昨夜的露水确实不小。

女人边抖动着塑料布边在心里盘算着:今天院子里的粮食怎么晒,地里的农活怎么做。

心里想着,手脚不停歇,轻轻一脚就叩开紧闭的鸡笼门。

早就欠着颀长脑袋的那群生灵争着从笼子里出来,挤在门口谁也不肯让谁。

还是那只一身雪白羽毛、顶着红润鸡冠的占得上风,成功突围,趾高气扬地踱着步,一个跃身,飞到院墙上,抖擞着身上的羽毛,引颈放喉。

村庄在激昂的呼唤声中彻底醒过来。

女人此时已经把院子里扫干净了,灰尘、露水还有喧嚣,以及一夜的慵懒。

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三诊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三诊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三诊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先秦儒家的政治思想是一种以伦理为基点和中心的伦理型政治哲学,其伦理原则与政治原则是相融相通的。

伦理型政治即王道政治,其特点是任德不任力,依仁不依霸,强调以德服人,以仁、礼治天下。

这种伦理本位的政治思想产生于人类主体意识和民本观念的觉醒。

中国从夏、殷到周,人的思想意识从尊天、尊神逐步发展到尊人,治国理念也从重刑罚、轻仁德逐步向轻刑罚、重仁德发展。

如《礼记·表记》所指出的,“夏道尊命”,教人敬畏天命;“殷人尊神”,教人尊崇神灵而相对轻视礼乐;“周道尊礼尚施”,教人以礼,导人以德。

周代社会文明已具有了较强的人文理性精神,仁德意识明显提高,统治者尤为重视以德治国。

最早系统地将伦理与政治融为一体的是孔子。

孔子深入总结夏、殷、周三代的治国思想和经验,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

《论语》有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统治者只要施行德政,就自然可以远者来近者亲,受到全天下的拥护。

孔子还将施政的过程与统治者的德行修养完全结合起来。

其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孔子看来,统治者的个人德性在为政中是至关重要的,统治者只有具备了仁德,贯彻忠怒之道,才有资格为政,才会受到民众的诚心拥戴。

到了孟子,则为仁政找到了自然善的人性依据,从人的道德心理和道德情感入手,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内化为人心的自觉选择。

孟子明确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韩家大院阅读答案

韩家大院阅读答案

篇一:韩家大院阅读答案篇二:韩家大院阅读答案姚坚《上里古镇》初中说明文阅读及答案作者:tc123100 文章来源:会员上传 来四川周边寻觅古镇很多次,那些光听名字就充满魅力、令人遐思无边的古镇,就如川菜的“味道”那般浓郁,麻辣、鲜香且气质独特。

好奇心驱使着我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其中,而号称夏无酷暑的上里,便成了我们初夏时节寻访古镇的首选。

上里古镇,位于四川雅安的北部,距离城市也就二十多公里,却因其独特的地貌而与城市气候大相径庭。

上里古镇是川藏茶马古道上的要塞,去往古镇的公路便是沿着古代的栈道而修建的。

山路在峡谷中穿行,城市中的喧嚣与烦躁便被山野的风吹散开来。

然而到达之后才发现,尽得山水灵气的上里依然保持着往昔的古朴。

作为进古镇的必经之路的,是清代时候建造的“立交桥”。

桥面平整,两端为引桥,可上下通行,作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这里承载着上里的岁月沧桑。

古镇街市的尽头,是上里“五家口”中“银子”最多的韩家。

韩氏是官宦相并发展的家族,地位显赫,因而韩家大院建筑风格不同于普通的川西南建筑,是仿北京官府宅邸而建的三台三院。

韩家大院内历经百余年,耗费整整三代匠人心血的“镶嵌式雕刻”堪称一绝,展现了古镇传统文化的深厚。

漫步古镇,上里的建筑风格仍以明清时期的为主。

古镇的街道主要呈“井”字布局,且都不宽,两边全是老式的铺面。

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

上里镇同时还被水包围着。

镇边缘东、南、西三面都由河流、水溪围绕,几乎家家户户临水而居,水便是上里的“魂”。

缘于水的滋养,生命方能不朽。

有水便有桥,上里的桥除了进镇的“立交桥”外,最有名的就是清朝时建造的拱桥——二仙桥。

其形如半圆的月亮,伫立满布青苔的河边,往事旧梦在此浮沉,不免一丝惆怅涌上心头。

古镇的街道均为石板铺成,建筑群的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青瓦飞檐流光溢彩。

木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艺术虽然被岁月侵蚀,已残旧失去了光鲜色泽,然而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无法掩饰,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

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 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D )A.窈窕.(tiǎo)俨.然(yǎn)篆.章(zhuàn)翕.忽(xī)B.悄怆.(chuàng) 垂髫.(tiáo) 壬戌.(xū) 寤寐.(mèi)C.二黍.(shǔ) 罔.不(wǎng) 蒹葭.(jiā) 邑.人(yì)D.城阕.(què) 俶.尔(shū) 阡陌.(mò) 间.隔(jiàn)2.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A.以其境过清.(凄清)B.其船背稍夷.(平)C.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睡时)D.处处志.之(做记号)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C )A.诎右臂支船B.便要还家C.近岸,卷石底以出D.左手倚一衡木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 D )A.渔人甚异.之B.其岸势犬牙..差互C.凄神寒.骨D.东坡右手执.卷端5.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其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B )A.崔氏二小生..荇菜,左右流之..B.参差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其两膝相比.者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B )A.佛印居.右不可久居.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此中人语.云如有所语.D.寻.向所志,遂迷未果,寻.病终7.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C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

其作品分为“赋”“比”“兴”三部分,常用风、雅、颂手法。

B.陶渊明是我国最早的山水田园诗人,比较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还有王维和孟浩然。

C.《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温州九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温州九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温州九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汽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xì)地里去坐着曝.(pù)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

B. 四百多年里,它剥.(bō)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pǐ)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C. 突然间,一个清晨,变化出现了。

风刮到了南方,海上飘来了温暖和慰藉.(jiè)。

午后,太阳露出了几星光亮,鸽子开始不间断地缓慢而笨拙.(zhuó)地发出咕咕的叫声。

D. 翠翠睨.(nǐ)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

远处有吹唢.(suǒ)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

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

【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和字形辨析。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相连字形的考核主要考核形近字和音近字,试题的内容有两字词语,三字熟语和成语,成语的考核是重点。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

主要的方法是①形辨法。

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

②音辨法。

有些形近但读音不同的字,可以通过读音的不同加以辨析。

A项,水蒸汽改成水蒸气;C项,笨拙(zhuó)——zhuō;D项,睨(nǐ)着——nì。

故选B。

阅读以下语段,回答下列小题。

【甲】每届世界杯都有足坛的“圣人”出来,上一回是齐达内,这次轮到罗纳尔多了。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雅安中学2018——2019(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就逊色得多。

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

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今天就来说说瓦。

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

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

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

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

”这可能是传说。

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稿一样去“作瓦屋”。

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

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

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

“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

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

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万生女子……载弄之瓦”。

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她玩。

那种瓦锤,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

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

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

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

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

形体很大,长可达一两米,圆形井壁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周易》《庄子》都有记载。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雅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三诊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雅安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三诊语文试题(解析版)

雅安市高中2015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语文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过程的研究。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对色彩的认识更多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这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

形成人类社会以后,人对色彩的认知也逐渐融入了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化内涵,成为辅助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文化理念。

据考古研究证实,人类在冰河世纪之前就本能地使用颜色了。

如在洞窟岩壁上涂绘猜物和狩猎场面;以赭土或鲜血涂抹身体以祈求力量;在陶器上彩绘动物或困腾标志等。

但那时的原始初民所使用的颜色只局限在从自然界直按得来的简单色彩,如从赤铁矿粉、血液里得来的红色,由碳化物得来的黑色和从大地土壤得来的黄色,再加上兽骨、贝壳等具有的天然白色,通共四色。

此后由于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的不同,同时古代原始部落又有各自热衷的颜色追求,色彩民俗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 五色观”最早源于周王朝,《周礼》有载:“画绩之事杂五色。

”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五色”的记载,自此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观形成了。

这比源于西方古代哲学四元素说的“四色理论”要至少早一个世纪。

在“五色体系”的观念上,又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

五色观最早源于人类的朴案色彩认识,被赋以中国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之后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自此开始,传统的色彩观真正融入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色彩的内涵不断扩展,使色彩文化不仅具有感官认识的作用,更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也成为商周以后统治阶级有效的政治文化统治手段。

《白虎通》曰:“圣人所以制衣服何? 以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到了春秋时期,“正色”与“间色”的色彩观念进一步强化和扩散。

《礼记·玉藻》记载道:“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入公门。

”自此,五行、五色的观念和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天文等各领域,并不断在华夏历史的沉淀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使色彩的发展融入中国文化的精髓,塑造和形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民族色彩审美观。

江苏省泰州市姚王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姚王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泰州市姚王中学高一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茶峒的渡船罗丹我们到达茶峒时,还不到八点钟,却是街灯冥暗,人烟稀少。

茶峒过早地进入了黑夜。

沉寂得出人意料的早。

老街狭长幽深,家家大门紧闭,零星几处亮灯的客栈门虚掩着。

我轻轻叩门,连喊数声,得不到回应;伸颈窥探,只见长廊隐隐约约。

走完一条老街,才找到一家临江的人家安顿下来。

出门找饭馆吃夜饭时,在昏黑的石板上与影相伴,风雨欲来的阵阵凉风,让人领略了小小边城的冷清,平添了几分怅然。

我来茶峒的目的很单纯,只是想沿河码头走一走,想看一条漂泊在酉水河上的渡船。

虽然明白它不再是念想中的那一条渡船,却依然期待。

一早醒来,雨停了,屋檐上的水珠滴滴答答。

往江边走,撑着黑色油布伞的女子,穿着在大城市早已绝迹的黑色长统套靴,发出混合着水的踏踏声,在灰色的石板路上一晃而过。

街两边黑瓦木楼的木门渐次敞开,咔吱咔吱的声音往老街深处走,像一种久违的古朴的音律,静寂中弹响,幽远而去。

泊岸的船只不少,一溜过去,随水波轻盈摆动。

大多是普通的平头圆尾、帆布的或者是塑料布包着篷顶的木船。

几条首尾细狭、粗篾穹隆的轻便小船夹在其中;两条高大的游船极其醒目,船顶雕龙,船舱雕花,窗格四周飘着淡红色的丝绸彩带。

挤在简陋的篷船行列。

也没有什么不合群。

在一条清江水的包容之中,华丽与简朴相互映衬,仍然单纯而宁静。

安置在窄窄的麻石阶上的鸽子笼给外乡人意外的惊喜。

鸽子笼由一排排的小木盒组成,每个木盒有一把小锁,一旦打开,百十只鸽相继飞出,排浪似的扑向天空,你来不及思索。

刹那间就领略到茶峒早晨的勃勃生机。

我感到一种令人振奋的美,一种突如其来的从未有过的单纯快乐。

昨夜进茶峒的冷清印象和几分落寞的情绪顷刻之间消失殆尽。

美,确实需要等待。

需要一份诚心、一份祈盼中的等待。

远远的,我看到了那条渡船。

它正慢悠悠地驶向对孝,顺着一条悬系两岸的铁缆往四川的秀山去。

2025届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5届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2025届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近日,俞敏洪因演讲中“钱可以折算成生命”这个观点被骂上了热搜。

实际上,俞敏洪的演讲全文大约有8000字,主题也并非宣传“金钱至上”,而是希望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奋斗观。

类似这样的“”在追求“信息获取效率”的互联网时代____。

碎片化阅读成了一种时尚,而深阅读成了一种奢侈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的阅读者,应当对碎片化阅读保持足够的警惕与冷静。

碎片化阅读带来了第一个后果是快速接受大量信息导致阅读者使注意力涣散。

作家戴维·申克曾言:“我们享受了超级链接状态的种种好处,但碎片化、压力和注意力涣散也将。

”碎片化阅读带来的第二个后果是导致思考力下降。

阅读者是在海量的不确定信息中寻找自己确定的信息,( ),从而丧失对于事物的多方面辩证思考的能力。

碎片化阅读还可能让你欲速不达、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

“书本的温润厚重能让人趋于理性,从而更深沉、更成熟。

”有耐心地读完一本书,养成深度阅读和持久思考的习惯,能更深刻地感知内心、感受生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断章取义层出不穷如约而至事与愿违B.穿凿附会屡见不鲜如约而至背道而驰C.断章取义屡见不鲜如影随形事与愿违D.穿凿附会层出不穷如影随形背道而驰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只按照阅读者自己肯定的方式来阅读和思考是其必然结果B.这会导致阅读和思考只是按照阅读音自己肯定的方式来进行C.阅读和思考只按照阅读者自己肯定的方式来进行是其必然结果D.这会导致阅读者只是按照自己肯定的方式来阅读和思考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碎片化阅读带来了第一个后果是快速接受大量信息导致阅读者注意力涣散。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四川省雅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四川省雅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答案

雅安中学20242025学年高2024级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 小题,18 分)1.A (3分)解析:B.“所以才有三家村式微型村落的存在”强加因果,根据原文“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

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

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问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可知,三家村式微型村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前后分句不是因果关系。

C.“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很难延续下去”错误,材料二“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选项曲解文意。

D.“是指个体的人际关系、交往方式和微观的社会网络状况”错误,根据材料三,“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

故选A。

2.B (3分)解析:B.“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错误,原文只说“乡上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乡上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没涉及谁胜过谁,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B。

3.C (3分)解析:据原文“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问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白山。

这和法律所保障的白山不同。

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可概括出材料一的观点主要有:不流动性、终老是乡、以“礼”为俗。

C.“乌鸦反啦,羔羊跪乳”一般喻指报恩父母,材料无此观点。

故选C。

4.①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乡下人不流动,生于斯长于斯,终老故乡。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雅安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题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第Ⅱ卷均答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阅读题(75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

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

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

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

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的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

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

“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宣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

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

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上里古镇

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上里古镇

201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上里古

《上里古镇》姚坚
来四川成都周边寻觅古镇很多次,那些光听名字就充满魅力、令人遐思无边的古镇,就如川菜的味道那般浓郁,麻辣、鲜香且气质独特。

好奇心驱使着我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其中,而号称夏无酷暑的上里,便成了我们初夏时节寻访古镇的首选。

上里古镇,位于四川雅安的北部,距离城市也就二十多公里,却因其独特的地貌而与城市气候大相径庭。

上里古镇是川藏茶马古道上的要塞,去往古镇的公路便是沿着古代的栈道而修建的。

山路在峡谷中穿行,城市中的喧嚣与烦躁便被山野的风吹散开来。

然而到达之后才发现,尽得山水灵气的上里依然保持着往昔的古朴。

作为进古镇的必经之路的,是清代时候建造的立交桥。

桥面平整,两端为引桥,可上下通行,作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这里承载着上里的岁月沧桑。

古镇街市的尽头,是上里五家口中银子最多的韩家。

韩氏是官宦相并发展的家族,地位显赫,因而韩家大院建筑风格不同。

四川省雅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雅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管东方还是西方,衡量艺术形象的最高美学准则都可以归结为传神。

传神者,传形之神也。

就是说,艺术形象要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应坚持形似与神似的统一。

形似是神似的基础,脱离了形似就谈不到传形之神。

这与所谓通过细节真实展现本质真实的意思是相同的。

正如细节真实不等于对生活事实的摹写一样,形似的“似”也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齐白石语)。

不论“太似”,还是“不似”,二者都脱离神的支配和制约,只能使艺术丧失真实。

重视形似,并不是说让艺术家把重点放在形似上。

艺术真实突出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

唐代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曾批评过某些绘画作品“得其形似,则失其气韵”。

得其形似,固然是必要的,然而“失其气韵”,便铸成大错。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注]中。

”相对于神似的要求来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而要达到神似之“妙”,必须注重对“阿堵”的“传神写照”。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艺术真实。

同形似一样,神似的实质也是“在似与不似之间”。

清代艺术理论家沈宗骞提出的“传其神之正”的理论,就是在这方面很有见地的主张。

所谓“传其神之正”,就是要求对“神”有更为本质的把握,要洞察事物内部更为基本的联系。

那么,具体点说,怎样才算达到“传其神之正”的要求呢?要注意三点:第一,要注意形象之“神”的独特性。

歌德说:“显出特征的艺术才是唯一真实的艺术。

”所谓“显出特征”,是说要显示出一件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显示出黑格尔说的“这一个”的内在的精神气质。

鲁迅的阿Q、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巴尔扎克的高老头、米开朗琪罗的大卫等艺术典型,所以能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都是以其鲜明的独特性,突出地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精神特点,达到了“传其神之正”的要求,而获得高度艺术真实的。

2020-2021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雅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苏东坡之所以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盖世才华之外,还因为他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有正义又富有情感的天性所致。

他的性格色彩层次丰富,极具魅力,人们地为他倾倒。

他的人生经历也算是够坎坷的了,因为才华太过出众而一生受小人陷害:坐牢于京城,遭贬于黄州,浪迹于天涯,最后还上了“元祐党人碑”,累及子女。

观其一生,其实他并没有过过多少太平宁静的日子,然而他也并没有因此整日,哀哀切切,见人便“痛说革命家史”。

虽有过困惑,也有过烦恼,但这些到底也还是如同烟云,从他悟性非凡的心里只作穿行而从不。

他依然我行我素地热爱着生活,乐观地看待人生。

他一生才华横溢:他一戏墨,就画出了中国文人画;他一写字,就有着惊世的书法流芳千古;他一“好吃”,就传出“东坡肉”“东坡饼”之类佳肴;他一穿戴,就使“东坡帽”“东坡巾”民间长存;他一说笑,就让和尚成为名僧……仿佛只要苏东坡稍一动弹,就会留下一道浓重的文化色彩。

倘若将苏东坡连根带枝蔓地从中国文化史中挖取出来,我相信整个中国文化史都会因之而。

正是有了苏东坡的存在,有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精神的存在,()。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还有他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有正义又富有情感的天性使然。

B. 还由于他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有正义又富有情感的天性所致。

C. 还是他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有正义又富有情感的天性所致。

D. 还因为他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有正义又富有情感的天性。

2.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身不由己蓬头垢面停止失色B. 不由自主不修边幅停滞失重C. 身不由己不修边幅停止失重D. 不由自主蓬头垢面停滞失色3.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四川省雅安市2022_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2022_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用2B铅笔在对应的题号涂黑答案。主观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
【答案】4. A5. C
6. ①单车猎人和志愿者的行为都是一种不求物质回报的利他行为,彰显了“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②二者的行为均属于社会参与,体现了一种公民意识;③“新型”体现在:单车猎人属于单车的消费者,他们是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打猎”的行为实际上是帮助公司进行运营的维护。
(摘编自许金凤等《卷入的消费者一一以摩族猎人为例》)
4.下列对“志愿服务”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体记忆的建构帮助“鸟巢一代”志愿者提升了志愿服务的水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奥运会,最终成就自己。
B.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经历对“鸟巢一代”志愿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将这段经历内化为一种志愿精神。
(摘编自李佳宝等《论冬奥背景下体育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社会参与》)
材料三:
近两年,共享单车成为市民出行的新宠。然而,在共享单车发展正盛的同时,违规停车、私自上锁、丢弃及破坏单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为了规范使用,共享单车公司也尝试采取一些措施,除了运营人员加强维护之外,公司官方平台也会以信用分奖惩的方式来鼓励使用者对违规行为进行举报,以此规范共享单车的使用。随着举报反馈机制的建立,在城市中涌现出一群单车猎人,他们是共享单车的使用者,在业余时间他们也会寻找并拍照举报那些破坏共享单车正常使用秩序的行为,并将违规使用的单车搬到公共区域停放以维护共享秩序,他们将此称为“打猎”。在自发参与共享单车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单车猎人的这一行为也逐渐体现出在消费社会中使用者自下而上地参与社会治理的特点。作为消费者的单车猎人也逐渐体现出一定的公民意识,他们参与治理并形成网络时代促进共享单车健康发展的新力量。

四川省雅安市美罗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美罗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美罗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江南蓑衣①在故都的某个雪天时,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②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

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

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

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笛声传入我的耳鼓。

而穿着衰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③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

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

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

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南山水。

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

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

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

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

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

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④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

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

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

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

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

四川省雅安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九市二诊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雅安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九市二诊语文试卷(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雅安市高2021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语言是音义的结合体,形声造字法兼及记录语言的音和义,因此常被汉字研究者认为是最科学、最实用的造字法。

不过,原初选用形声造字法的古埃及文字、楔形文字,其后裔的文字却纷纷放弃形声造字法,转向纯表音方式。

于是,形声造字法又常被表音文字研究者认为是原始的遗存,汉字也因此被认为是没有进化的“古董”文字。

目前,这种观念有所变化。

有些学者借助汉语同音字众多的特点,认为表音方式克服不了出现大量同音同形文字的弊端,汉字没有走向表音路线是合乎逻辑的。

事实上,应当更加关注的是形声造字法中记音记义手法的繁简配合以及形声造字法和不同语言的适合性,这两个问题正是揭示汉字形声造字法何以独存的关键所在。

形声造字法音义兼及,从字面上看,使用记音手法+记义手法,两者配合即可。

不过实际应用时,这两种手法要顺利执行并不容易。

记音记义手法本身都属于技法范畴,理论上,它们在手法繁简搭配上有以下4种配合模式:简记音+简记义;繁记音+繁记义;简记音+繁记义;繁记音+简记义。

从应用层面而言,这些配合模式中最“经济”的是“简记音+简记义”模式。

可惜在实际执行中,记义手法要实现“简”非常困难。

语言语义复杂、数量庞大,语义记录不同于语音记录可以直接约定,而是常需要造意对接,其所需理据的获取涉及文化、思维等因素。

获取后的理据还常面临因时变迁的调整,“简记义”很难做到。

因此,这4种配合模式真正算得上比较“经济”而实用的当属“简记音+繁记义”模式。

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雅安中学2018—210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乐府,原来是一个音乐机构,秦代开始设立.汉也设立了“乐府”机构,同样做采集民歌、配置乐曲和训练乐工的工作。

这些采集来的民歌,汉人称“歌诗",魏晋人称“乐府"或“汉乐府”。

来自社会底层的汉乐府是“忍无可忍才写的诗歌".班固《汉书•艺文志》说,“燕、赵之讴,秦、楚之风”,都“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汉乐府"的采诗运动,是继《诗经》以后又一次大规模的采集运动。

这些采来的乐府民歌比起《诗经》来,乐府有几个变化:一是乐府民歌中,写女性的题材比例上升。

二是口头文学的形式,故事性比《诗经》更强,有的还情节完整,人物性格鲜明,描写刻画细致入微,开创了我国不发达的叙事诗的先河。

三是杂言向五言的方向靠拢。

这三者结合,就产生了伟大的乐府民歌。

被称为“乐府双璧”的《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无论是题材还是艺术,都创造了中国叙事诗的典范。

南朝乐府民歌,像是江南女子专情的歌。

歌如眉峰聚,诗是眼波横,六朝都城建业及周边地区的“吴歌”和江汉流域的“西曲”,一言以蔽之,是一个“情”字。

今天的江南文化是在南朝乐府民歌里才开始真正奠定成型的。

此外,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短小的篇幅,含蓄蕴藉的风格,同音双关的运用,假如调一调韵脚或平仄,那就是初唐人的五绝了.北朝乐府民歌是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各民族的歌唱,是北方英雄横刀高唱的豪迈之歌。

风格质朴刚健,粗犷豪放,自然清新。

多数是北魏、北齐、北周时的作品,它们传入南朝,被南朝乐府机关翻译、修改、配音,保留下来.今存七十余首,大部分收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横吹曲辞》里。

今天的研究者以为,北朝乐府民歌是靠流传到南方才保留下来的。

因此,其歌辞多少已经过南方汉人的翻译和润饰。

从某种风格特征上说,北朝乐府民歌兼具汉乐府的诗歌精神和南朝乐府的情采;既有汉乐府刚健的底色,又有南朝乐府别致的花纹。

四川省雅安市2023_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雅安市2023_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的留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无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老庄思想,恰如其分地处理画面中的留白,不仅可以营造画面的审美意境和作品氛围,体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怀,还反映出艺术家对蕴于宇宙万物之中的“道”的解读。

中国画的创作和鉴赏都讲究“气”。

在历代画论中,皆以“气韵”作为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

南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到的重要法则——“气韵生动”,即画面中必须有“气韵”才可能变得生动。

而这种“气韵”大多依靠画面中的留白和取势等技巧实现。

中国画里的留白,类似于围棋里的“气眼”。

棋盘中放再多的棋子,如果没有“气眼”,也是一盘死棋。

落笔万千的画面,没有留白,也是污秽沉闷的坏画。

因而,留白其实就是中国画里常说的“取气”。

而“取气”又分“密处取气”和“虚处取气”两种。

其中,“密处取气”大抵意思是画面满密,留白极少,作品给人蓬勃丰盈之感,如王蒙一路;“虚处取气”指画中大量留白,笔墨极简,作品多为超然出世之作,如倪瓒一派。

以王蒙为代表的画家,在构造画面时通常采用以“密处取气”为主的满密构图方式。

王蒙的代表作《葛稚川移居图》,取全景式的竖构图,强调万壑绵延、众山环抱所形成的满密氛围。

除画面顶部的天空和左下角的水面以外,其他地方遍布山石树木,显得格外郁然深秀。

画中留白的部分被压缩,反而弥显珍贵。

画面中峰回路转、林木丰茂,加上飞瀑流泉、曲径通幽,营造出一个环境幽深、远离尘嚣的场景,流露出画家对“采菊东篱下”的归隐生活的渴望,隐现出其内心世界里留存的那一方净土。

倪瓒是元四家中极为高迈出尘的一位,其作品画面大都笔墨简约,意境隐逸。

倪瓒渴笔用得极妙,加上大量的留白空间,使得画面给人以清远悠长的享受,同时让人可以感受到其淡泊明志的人生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里古镇
①来四川成都周边寻觅古镇很多次,那些光听名字就充满魅力、令人遐思无边的古镇,就如川菜的“味道”那般浓郁,麻辣、鲜香且气质独特。

好奇心驱使着我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其中,
而号称夏无酷暑的上里,便成了我们初夏时节寻访古镇的首选。

②上里古镇,位于四川雅安的北部,距离城市也就二十多公里,却因其独特的地貌而与城市气候大相径庭。

上里古镇是川藏茶马古道上的要塞,去往古镇的公路便是沿着古代的栈道而
修建的。

山路在峡谷中穿行,城市中的喧嚣与烦躁便被山野的风吹散开来。

然而到达之后才发现,尽得山水灵气的上里依然保持着往昔的古朴。

作为进古镇的必经之路的,是清代时候建造的“立交桥”。

桥面平整,两端为引桥,可上下通行,作为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这里
承载着上里的岁月沧桑。

古镇街市的尽头,是上里“五家口”中“银子”最多的韩家。

韩氏是官宦相并发展的家族,地位显赫,因而韩家大院建筑风格不同于普通的川西南建筑,是仿北京官府宅邸而建的三台三院。

韩家大院内历经百余年,耗费整整三代匠人心血的“镶嵌式
雕刻”堪称一绝,展现了古镇传统文化的深厚。

③漫步古镇,上里的建筑风格仍以明清时期的为主。

古镇的街道主要呈“井”字布局,且都不宽,两边全是老式的铺面。

古镇以木结构为主要建筑,寓“井中有水,水火不容”之意,
以水制火孽,祈愿小镇平安。

上里镇同时还被水包围着。

镇边缘东、南、西三面都由河流、
水溪围绕,几乎家家户户临水而居,水便是上里的“魂”。

缘于水的滋养,生命方能不朽。

有水便有桥,上里的桥除了进镇的“立交桥”外,最有名的就是清朝时建造的拱桥——二仙桥。

其形如半圆的月亮,伫立满布青苔的河边,往事旧梦在此浮沉,不免一丝惆怅涌上心头。

④古镇的街道均为石板铺成,建筑群的房屋为木制楼阁,错落有致,青瓦飞檐流光溢彩。


制的窗、枋、檐均以浮雕、镂空雕、镶嵌雕刻组合而成,画面栩栩如生,精美的艺术虽然被
岁月侵蚀,已残旧失去了光鲜色泽,然而其工艺的精湛、构图的精巧却无法掩饰,凸显着民族文化的深厚。

作为中国古老商道之一——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上里对文化的传承乃至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眼前的一景一物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荣光。

⑤岁月流转,时光洗涤过的上里,风采依旧。

溪边体态婀娜、似一缕清风缓步而来的当地
姑娘,石墩木椅上坐着的气定神闲、与世无争的老人,镇头茶楼里不时传出的喧哗麻将声、
嬉闹声,无不让人感受到了古镇绵延着的生活气息。

村口大院门前的空地上,常年有师生写生作画,在此可将古桥、古屋、古树、古街一切尽收眼底。

习画的孩童似乎在执笔沉思,这
样“活色生香”的古镇该如何落笔绘景。

其实当古镇的溪水在心田流淌,上里早已深深地刻画在了曼妙无比的自然画布之上。

这美丽的古道驿站,果真没有令我们失望。

(有删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