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作者:甘文华
来源:《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04期
[摘要]信仰是信仰者对某种思想、理论、实物或神秘力量的真诚信服和虔诚向往,并乐于为之付出。马克思主义信仰植根于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和信仰者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领会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在为人的解放而奋斗的过程中深化。尽管与其他信仰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是同样需要在砥砺,党内政治生活,正是日常的信仰砥砺、修持,是信仰内化的思想进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信仰;理解;相信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71(2017)04-0012-05
“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共产党来说,对马克思主义者和一切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者来说,马克思主义学说可以成为一种信仰。”[1]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进程中,正是因为有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实现从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向一个富强独立的新中国的华丽转身,自信地走在民族复兴和中华崛起的康庄大道上。正如邓小平同志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在最危险的情况下,虔诚的信仰支撑我们为之奋斗,在最困难的事情面前,虔诚的信仰为我们树立灵魂的力量,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步和成就的时候,虔诚的信仰使我们看清方向,洞察大势,树立道路自信,强化内生动力。
一、理解与相信:信仰的两端
信仰是信仰者对某种思想、理论、实物或神秘力量的真诚信服和虔诚向往,并乐于为之付出。不论哪种内容和形式的信仰,都是把某种信念置于思想和行动的统摄地位之上,使之成为价值意识活动的调节中枢,信仰的突出特征是精神层面的超越性。惟有信仰,方能激发灵魂的高贵与伟大,“光辉的事迹就像星辰般闪耀着自己的光芒,虽最后只会‘这儿长眠着……’几个灰秃秃的字刻在墓碑上,但他的光芒将永远照耀着人们的心灵”。 [3]
信仰千差万别。既有各大宗教信仰,也有各种神秘的信仰,有的深邃,自成体系,成为人的精神支柱;有的荒谬,互相矛盾,但依然信之甚众;有的内敛,内求于心;有的张扬,外证于物。近代以来,科学,特别是作为其思维方式基础的唯物主义的兴起和取得压倒性胜利,为人类树立起了全新的理解范式,科学成为一种新的信仰。科学和迷信成为信仰的分野,科学的目的就是求真,如果不是真的,那就是不可靠的,因此也就是不可信的,人类树立起一个基本
的理念,只有是真的,我们才能相信。在科学的观照下,发现了真,理解了真,我们才能相信它。换句话说,只有理解,才能相信。
然而,这并不是理解和相信之间联系的全部事实。人类早期的信仰常常通过特有的神的传说来表达,并以一种原始的祭仪来强化,这是基于一个为人的目的的观念,即“人们可以用交感巫术或妖术去强迫自然就范” [4]。巫术与妖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特别是一些巧合或附会,使得人们更加轻信这些祭仪的“确定性”,“神灵本质上是不可思议的,而巫术是达到神灵的途径”。 [5]祭仪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洗涤罪过、抚慰鬼怪、讨好神灵、驱逐妖魔来求得丰产。希腊哲学以对智慧之爱来弥合理解和相信之间的鸿沟,柏拉图先验地从人类需要和意向中推导出,神是好的,球是最完美的形式,因此,宇宙必然是球体的。“正如感官知觉激发灵魂回忆纯粹的理念或真理,对感性美的知觉作用引起感性爱,也激发灵魂回忆前世所沉思的理想的美”。 [6]奥古斯丁则认为,值得具有的知识是关于上帝和自我的知识,“我们的职责是了解我们所坚信的东西,看到我们信仰的合理性”,“了解是为了信仰,信仰是为了可以了解,有些事情,除非我们了解,否则就不能相信;另外一些事情,除非我们相信,否则就不能了解。”[7]在他看来,当信仰领悟了天启以后,理性就力图了解和解释它,人无信仰就不能理解。[8]天启是否确已降临,是理性的前提和基础。尽管奥古斯丁的本意是强调宗教“只有等人们相信了才能理解”,但他为了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理解和相信之间的联系方式。由于主张逻辑和人类知识的钻研无需牵涉形而上学和神学,奥卡姆批评说,“奥古斯丁主义者错在首先假定万物不可理解,人类没有智力,然后再加上从无限来的一道光,借此使知识变为可能。”[9]
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实际收益催生了新的可能,人们认识到,在不了解的时候就盲目地加以反对,很可能成为我们了解的障碍,因此即使不相信,我们也可以试着了解。近代科学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得以缓慢进展和建立,“他们丢掉了理性的全面的综合这条金锁链(不管它是亚里士多德的还是柏拉图的),因而可以自由而谦卑地接受事实,即使这些事实不能嵌合到一个普遍的知识体系里去。但事实也开始在这里或那里凑合起来,如七巧板的零块一样,使得图案的某些部分赫然出现。”[10]先是怀疑,进而冒险,最后相信,建立起一种全新的理解和相信的关系链条。由哥白尼开始,到牛顿集其大成,科学本身成为一种新的信仰,正如罗素所指出的,“研究一个哲学家的时候,正确的态度既不是尊崇也不是蔑视,而是应该首先要有一种假设的同情,直到可能知道在他的理论里有些什么东西大概是可以相信的为止;唯有到了这个时候才可以重新采取批判的态度,这种批判的态度应该尽可能地类似于一个人放弃了他所一直坚持的意见之后的那种精神状态。”[11]
然而,对于人类而言,尽管我们希望能够掌握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世界过于广袤,存在如此广大,以至于科学不一定能揭示实在,因此,我们用假说的方式以便利工作,即为了了解,我们假设事实如此,并在了解的过程中进行修正、选择,这既不妨碍我们了解,也不影响我们相信。其中一些著名的假说尽管到今天依然未被证实,却已经被广泛接受,如板块漂移说。利科则用“诠释学循环”关联起理解和相信的关系,在他看来,为了理解“文本”,必须相信它所宣告的内容;但为了相信和信仰,又必须理解“文本”。 [12]在看似矛盾的循环中,利科说,神学家“应该首先从存在的真理出发思考神圣的本质,然后从神圣的本质出发去思考神性的本质,再后按照神性的本质去思考‘上帝’之所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