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凹陷深凹区成藏条件分析

合集下载

泌阳凹陷毕店地区油藏特征浅析

泌阳凹陷毕店地区油藏特征浅析
C一 l含量一 般 9 76  ̄ 6 8 6 /,总矿化 度 5 7 . — 4 3 . mg 。 4 . 5 6 . mg 6 4 1 3 75 1 5 41 / 5 2 1
4 油藏控 制因素分 析
根据构造解释成果 、储层研究成果 ,结合沉积特征 、钻井 、测井 、试油等资料 ,对控制本 区油气运 聚因素分析如下 。 41构造 与油 气成 藏 .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 的构造特点是发育一系列规模不 同、形态各异 的鼻状构造 ,被多组断裂切割成复 杂的断鼻 、断块。斜坡带相对于凹陷生油区而言是明显的低势区,是油气运移 的有利指向区 ,在斜坡背 景上发育的鼻状构造更在一定程度上控制 了油气的运聚。 毕店地区总体上处于古城鼻状构造的倾没端 , 形态为东南倾斜坡 ,在东南倾斜坡背景下 ,发育隆洼 相间的构造格局 ,隆洼相间构造沿东南一 西北展布 ,同时又受一系列西南一 东北走 向的断层切割,导致构 造 的复杂化, 形成一 系列的断鼻和断块 。为构造油气藏的形成提供 了地质条件 。同时斜坡构造背景与断裂 系统 在 时间上 和 空 间上 的 良好 配置 ,为各类 油 藏 的形成 提供 良好 构造 条 件 。而该 区是 油气 向古 城鼻 状构
油 藏 ,少数 为层 状 边水 普通 稠 油油 藏 。 1 断层遮挡油气藏 : ) 毕店地区有少量此类油藏 , 例如 : 0 9 2 0 年新钻的泌 3 9 5 井属于此类型油藏。但
是毕店地区北部的古城油 田大部分属于这一类 型,北东走向北西掉 向的正断层切割 由东南向西北抬升 的 地层而形成断鼻块 ,油气从深凹区运移到此遇断层遮挡充注圈闭而形成断鼻块油藏 。 2 断层十 ) 岩性油气藏 :来 自北部 的古城一 张厂三角洲砂体到达该区尖灭 ,与该区发育的北东向断层 、 向西北抬升 的地层配置易形成断层+ 岩性圈闭。杜坡油田发育该类型的油藏 以及 2 0 年新钻探的泌 3 2 09 6、 33 6 等井均属于该类油藏。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成藏体系及资源潜力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成藏体系及资源潜力
成都地质学院物探专业 , 主要从事石 油勘探 研究 工作 , 现
为中 国 地 质 大 学 ( 京 ) 士 研 究 生 。电 话 : 0 0 北 博 (1)
8 35 6 ( 3 7) 33 4 4 E — m i ygnmig8@ 2 l9 4, 0 7 6 87 6 , al uog n8 :
为, 下一 步应 重视 深层 系和 浅层 系的 油 气勘探 。
关键 词
泌 阳凹陷
油 气成 藏
成藏模 式
资 源潜 力 由于其南 陡北 缓 的古地 形 , 成 了多 个 不 同方 向 形 的沉积体 系。 凹陷 主 要 断 陷期 , 部 大 断裂 陡坡 南
泌 阳凹陷是 南 襄 盆 地 一个 次 级 凹陷 , 积 约 面
大 喉道 半 径 1— m, 2 具有 以 细喉 道 和微 喉道 为
范 畴 ; 源岩 的 干酪根 类 型 以 Ia型 为 主 ,I型和 烃 I Ib型次 之 ( 图 1 。根 据 云 1 泌 29等 l 口 I 见 ) 、 3 4 井8 8块 样 品 镜 质 体 反 射 率 检 测 结 果 , 深 度 为 在
2 1 地质 条件 .
1 地 质 背 景
1 1 凹陷演 化简 史 .
从油气成藏条件和存 在特征看 , 构成油气成 藏体 系的要素包括流体 ( 气 、 )和围岩 ( 油、 水 烃 源岩 、 储层及盖层 ) 两部分 , 但从成藏 机理分析 , 油气藏的形成必须具备物质来源 、 输送途径和存 在空 间 3个 方 面 J 。泌 阳 凹陷东 南部 的深 凹 区是
维普资讯

第 l 第 1期 4卷
块 月
F L.I C I AU TB | K O L& G SFE D 0 A I L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油藏分布特征及效益综合评价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油藏分布特征及效益综合评价

1831 油藏分布特征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内发育的一个次级凹陷,面积约1000km 2,基底埋深达8000m,是一个南深北浅的扇形断陷。

根据泌阳凹陷的古构造特征和现今构造格局,次级构造单元可划分为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带、北部斜坡带。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约占凹陷有效勘探面积的55%~60%,构造上为一鼻状构造和断裂非常发育的断裂带,主要有北西向(或北西西向)和北东向(或北东东向)两组断裂,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断块和断鼻构造。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油源条件充足,油藏类型主要以构造、构造-岩性油藏为主。

深凹区核三段湖相暗色泥岩为其主要的烃源岩,该套烃源岩分布广、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生烃门限浅,生烃潜力大;储集条件好,储集体为斜坡带北部多个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席状砂呈朵叶状、指状向南部凹陷区延伸展布,砂层厚,分布稳定,与烃源岩构成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既是斜坡带的主要储集体,又是油气侧向输导的良好通道;圈闭条件好,构造与储层配置好,在北部斜坡带多个鼻状构造背景下的断块、断鼻、断层-岩性圈闭发育,构成了斜坡带主要圈闭类型;盖层及圈闭保存条件好,凤凰镇组的区域盖层、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层的遮挡条件和斜坡带北部地层圈闭中的稠油封堵条件共同构成了斜坡带优越的封盖遮挡条件。

1.1 构造-沉积背景控制油气区域分布特征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构造带受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断层发育、交切关系复杂,以断鼻、断块油藏为主。

从整体上看,北部斜坡带总体表现为“四隆加一洼”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1]。

多组断裂系统相互交切形成的断鼻、断块圈闭和与砂体配置形成的断层-岩性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

廖庄期末的差异抬升作用更是增加了北部斜坡带圈闭与烃源岩之间的势能差,使油气由势能高的构造低部位向势能低的构造高部位加速运移,局部构造上首先向鼻状构造轴部运移,而后沿鼻状构造轴线向高部位运移。

北部斜坡带勘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油藏分布特征及效益综合评价张舒婷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河南 南阳 473132摘要: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由构造-沉积背景控制油气区域分布特征,构造特征为一鼻状构造和断裂非常发育的断裂带,鼻状构造主体是油气主要聚集带;成藏模式受输导体系控制,油藏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多样性,断裂系统控制区块内油气富集和分布;现阶段滚动增储的主要潜力方向是微幅度构造油藏、隐蔽构造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备较为有利的油气成藏条件;根据区块油藏特点和项目开发方式,采用现金流量法对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聚集规律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聚集规律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藏形成条件及聚集规律
王敏;秦伟军;赵追;余培湘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01(022)002
【摘要】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为一南断北超式箕状凹陷。

核桃园组沉积时期为凹陷的主要断陷期,深凹区形成了巨厚的生储盖组合及3大
类9亚类油气藏。

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均围绕生油凹陷呈环状分布,由浅至深,分
别为稠油、正常油和凝析气藏。

因凹陷北部为一长期抬升的继承性斜坡,为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区,所以该区为油气的主要富集区。

区内的两组断裂为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有利于形成断鼻、断块油藏。

核桃园组三段的厚层泥岩为该凹陷的区域性盖层,油气藏均分布于此泥岩段之下
【总页数】4页(P169-172)
【作者】王敏;秦伟军;赵追;余培湘
【作者单位】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河南石油勘探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3+1
【相关文献】
1.缝网压裂液体系现场应用比较——以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页岩油气藏压裂改造为例[J], 黄朝阳;胡小琴;孙国辉
2.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气形成条件研究 [J], 陈祥;严永新;章新文;刘洪涛;薛
秀丽;罗曦
3.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模式与富集规律 [J], 蔡佳;罗家群;甘华军;陈少平
4.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层序地层学与隐蔽油气藏研究 [J], 李海华
5.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形成与分布 [J], 温志新;王红漫;陈春强;胡咏;李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成藏样式

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成藏样式

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成藏样式
罗家群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2003(024)001
【摘要】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藏主要发育于该凹陷东南部深凹区的核桃园组三段下亚段,其成藏样式可分为安棚-赵凹型和下二门型两种主要类型.安棚-赵凹型油气藏样式的最大特点是油气具3期充注过程,且以中、晚期为主成藏期.下二门型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形成破坏再形成的过程,核桃园组一段和廖庄组沉积时期形成早期背斜油气藏,但在廖庄组沉积末期,因构造运动的影响油气藏遭受改造或破坏,至上寺组沉积末期,形成现今油气藏格局.除上述两种主要样式外,该区还可能存在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和深盆油气藏.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罗家群
【作者单位】河南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2.41
【相关文献】
1.泌阳凹陷深层系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分析 [J], 程学峰;曾小阳;吕金博;王新颖
2.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油气成藏作用及成藏模式 [J], 秦伟军;林社卿;程哲;金晓辉;徐
向华;朱又红
3.南襄盆地泌阳凹陷赵凹安棚油田深盆油(气)藏 [J], 胡望水;李宗贤;黄玉欣;邱荣华;王敏;杨道庆;夏东领
4.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J], 黄艳辉;高先志;刘震;林社卿;罗家群;朱颜
5.泌阳凹陷梨树凹区块油气成藏期次与成藏过程 [J], 罗家群;蒲洪果;李丽娟;朱伟鸿;钟家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烃类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烃类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主矿 物 的矿 物 岩 石 学 分析 及 其他 成 藏 期 次 分析 方法 结 合使 用 ,才 能 使 分 析 结果 更 客 观 可 信 。
[ 键 词 ] 烃 类包 裹 体 ;成 藏期 次 ; 油 气 成 藏 ; 泌 阳 凹 陷 ; 下 二 门油 田 关 [ 图分类号]T l21 中 E 2 . [ 献标识码]A 文 [ 章 编 号 ] 1 0 9 5 (0 0 6 0 0— 5 文 0 0— 7 2 2 1 )O —04 0
泌 阳 凹 陷 下 二 门 油 田烃 类 包 裹 体 特 征 及 油 气 成 藏 期 次 分 析
吕 明久 ( 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 中 河南 南阳433) 712
[ 要 ] 通 过 采 集 泌 阳 凹 陷下 二 门 油 田古 近 系核 三段 岩 心 样 品 ,对 其 中烃 类 包 裹 体 进 行 了岩 矿 分 析 、荧 光 分 摘
1 8 1个 ( 8 5 。包 裹体样 品采 集 的是新 鲜 、未经 风化 的岩石 、矿 物 、单 矿 物标 本 。根据所 测项 目 9 井 2 0 m) 不 同 ,磨制 了两 套薄 片 。普通 薄片 标 准厚 度 3 u 0 m,这 是 因 为 大 多数 包 裹 体 小 于 1 u 0 m,所 以 可 以充 分 利用 薄片光 学性 质进 行宿 主矿 物 、包裹 体岩 相学 的观 察研 究 。此外 ,为 了进 行荧 光 观察 ,粘 薄片采 用 了 无 机胶 。显 微测 温两 面抛 光 片 ,厚 度 主 要 由宿 主矿 物 的透 明度 决 定 ,一 般 在 0 1 1 0 . ~ . mm 之 间 ,石 英
砂岩 片较 厚些 ( 1 约 mm) 。
流体包 裹体 偏 光 、荧 光特 征观 察 、均一 温度 测定 是 在 核 工业 部 北 京 地质 研 究 所进 行 ,使 用 了 L i ec a D MR X HC研 究级 透一 射光 荧光 显微镜 和 Ln a THMS G6 0型泠 热 台 ( 度分 辨率 0 1 反 ik m — 0 温 . ℃) 上进行 的 ,均一 温度 法测 温精 度 ±1 。分析 方 法 和依 据 为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行 业 标 准 E / 1 5 1 9 矿 物 流 ℃ J T1 0 ~ 9 9《 体包 裹体 温度 的测 定 》 。

泌阳凹陷深凹区岩性油藏发育规律

泌阳凹陷深凹区岩性油藏发育规律

桥等一 系列规模 大小不 等的扇 三角洲砂 体 , 北部 斜
坡带则发 育 了侯庄 、 王集 、 张厂 、 城等一 系列 三角 古 洲砂体 , 些砂 体 多伸 人 深湖一 半 深湖 区 , 这 生储 油
层 互 问 , 气 具 有 向 外 运 移 的 良好 输 导 条 件 J 油 。
要 储层 ; 栗园砂 体规 模 较 小 , 安 棚 油 田的主要 储 是 集层 。栗 园扇 三角 洲砂 体 在 平 面上 具 有 南东一 北
泌 阳 凹 陷 深 凹 区岩 性 油 藏 发 育 规 律
吕明久 , 义 忠 , 兴 , 马 曾 何
3 ) 7 12
摘 要 : 过 对 深 凹 区岩 性 油藏 成 藏 条件 的分 析 认 为 : 积控 制 了深 凹 区岩 性 油 藏 的 空 间 分 布 ; 通 沉 三 角 洲前 缘 发 育优 质储 集体 及 优 质 烃 源 岩 ; 湖侵 体 系域 是 优 质 烃 源 岩发 育 的有 利 层 位 , 是 油 也
西 向展布 特点 , 面几何 形态呈 扇形或 舌状 。由于 平
轴 向物源 ( 东西 向水 系 ) 古 近 系具 继 承 性 , 即 在 尤 其是 东北端 入湖 的三 角洲 和 西北 端 人湖 的三 角洲 自核 三段前就 已具 雏 形 , 核三 、 二 段 向盆 内的进 核 积 和加 积逐渐 加强 , 间 西北 部 的古 城 、 厂三 角 期 张
第1 7卷第 5期
21 0 0年 1 0月
文 章编 号 : 06—63 (0 0 0 0 2 0 10 55 2 1 )5— 06— 4
特 种 油 气 藏
S e ilO l n s Re e v i p ca i a d Ga s r or s
VD. 7 N . 11 o 5 0 t 00 c.2 1

泌阳凹陷深盆气藏形成条件研究

泌阳凹陷深盆气藏形成条件研究

成明显 的 N 向分割槽 , 凹陷分成 2 W 将 大鼻状构造
群: 西南鼻状构造群和东北鼻状构造群 , 各鼻状构
造均 已发 现油 田。
2 深盆气藏形成条件
12 凹陷充填序列 . 泌阳凹陷具有形成深盆气的有利条件 : 地温梯 泌阳凹陷是一个上叠在华北 陆块与杨子陆块 缝合带之上的中新带断陷 , 盖层主要由古近系地层
维普资讯
第3 期
程学峰 : 泌阳凹陷深盆气藏形成条件研究
1 3

21 烃 源岩 有机质 类 型及 演化 特征 .
2 以北 , 界在 一310m以上 , 于 晚成 岩 井 底 0 处
亚期胶结带 , 也处于前缘席状砂 , 储集物性差 ; 在泌 h 段沉积时期是 凹陷 的主要断 陷期 , , 东南深
15 泌 23井 以南 , 深在 310m 以下 , 于 晚成 9、 1 埋 0 处 岩 B期 溶 蚀 带 。 h 和 h。 组 埋 深 为 310 , ,砂 0 370m, 处 于晚成 岩 B期 , 在 次生 溶 蚀带 。尽 0 均 存 管埋 藏很 深 , 还 是有 可能 找 到 较 好 的 储层 , 泌 但 如 23 一356一一354m井 段 压 裂 改造 后 E产 气 5井 1 4 l 48 ×14n,l .1 0 r E产凝 析 油 39 3 .6t 。
成深盆气藏 的有利条件 , 预测远景资源量为 20 0× 1 , 已探明资源量为 1 × 0 1 , 勘探潜力大。
1 地质概 况
1 1 凹陷构造 特征 .
h 段 沉积 时期 , 陷 为 一 南 北 不 对 称 的半 地 凹 根据 古地 貌特 征 和现今 构 造 格 局 , 凹陷分 为 3 个带 , 即南 部 陡坡带 、 中部深 凹带 和北 部斜坡 带 , 南 部边 界断 裂交会 处 最深 , 凹 区 自安棚 至古 城北 形 深

泌阳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泌阳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泌阳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邱荣华;林社卿;涂阳发【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05(027)002【摘要】泌阳凹陷核桃园组烃源岩发育,有机质丰度高,成烃潜力大,主力烃源岩大部分已经成熟,形成了丰富的油气资源;而南部和北部扇三角洲体系大多数都伸入生油区内,形成纵向交互叠置的多套生储盖组合.油气输导体系主要由砂体和断裂系统构成,在砂体内部,由于孔隙结构分布差异导致形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油气运移成藏从核一段沉积末期-廖庄组沉积期开始,延续到廖庄组沉积末期以后的抬升时期,而廖庄组沉积末期以后的抬升剥蚀期是主要的充注成藏时期.根据油气成藏特征,在泌阳凹陷划分出3种典型的成藏模式,分别为早期成藏晚期连续叠加成藏模式、早期成藏晚期断层调整成藏模式和早期运移、断层调整、晚期充注成藏模式;在油气成藏特征分析基础上,认为北部斜坡带和南部陡坡带仍有较大勘探潜力.【总页数】4页(P158-161)【作者】邱荣华;林社卿;涂阳发【作者单位】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TE132.11【相关文献】1.泌阳凹陷北坡油气富集规律与二次勘探潜力分析 [J], 蔡佳;罗家群;李连生;姜华;李国良;廖计华;夏存银;陈少平2.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储层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J], 孙冲;何祖荣;庞长英;丁艳红;郑俊峰;沈建3.泌阳凹陷北坡油气富集规律与勘探潜力分析 [J], 李新;倪艳南;刘菲菲;张学军;郑融4.黔南安顺凹陷油气成藏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J], 白森舒;彭金宁;刘光祥;王彦青5.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泥灰岩-砾岩致密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J], 赵贤正;朱洁琼;张锐锋;鱼占文;王吉茂;郭永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泌阳凹陷安棚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

泌阳凹陷安棚地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主控因素

收稿 日期 :21 -1 — 6 0 0 1 1
作 者简 介 :蔡佳 ( 92 ,男 ,湖 北人 ,工 程 师,主 要从事 石 油地质 、层 序地 层学 、沉 积学 方面 的研 究工作 18 -)
42 0
泌阳凹陷安棚地 区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 主控因素 深层系的勘探 , 从而取得 了新 的突破 , 在该区新增探 明油气储量 10 余万吨 , 20 使赵 凹一安棚油田的储量 由原来 的 9 0多万 吨增 加 到 20 0 0 0万吨 以上 。
1 构 造特征
泌 阳凹陷是一个封闭的山间内陆断陷湖盆 ,在北西西向唐河一栗园及北北东向泌阳一栗园两条边界 大 断裂 的共 同控制 下 ,该 凹 陷经历 了 晚 白垩世 初始 断 陷期 、古近 纪 主断 陷期 和新近 纪一 第 四纪坳 陷期三 个演化 阶段L 1 J 。从晚 白垩世初始断陷期开始 ,两条边界断裂继承性地发生张扭性活动,最大断距均在 8 0 0 以上 , 0m 其夹角近 10 。 1。 不同演化时期的沉降中心始终在两条断裂的交汇处, 最终形成了泌阳凹陷南 深北浅 、南 陡北缓 的湖盆形态。安棚地 区为一由北西向南东倾没的鼻状构造带 ,是深凹区主要隆起 。利 用钻井及三维地震资料编制 的核三下段顶部构造图显示 , 该构造长 7m, 2 k 面积约 1. m 。 k 宽 . m, 5 7 k 构 5 造轴向为北西一南东走 向 上而下顺时针方向偏转 , 向南东方 向倾没 , 并 地层从南东向北西方向逐渐抬 升 。从上到下 ,构造幅度增加 ,两翼变陡 ,构造隆起幅度 10 10 0~ 5 m。通过对各 目的层作层拉平处理 , 结合钻井 、 地质资料分析其断裂及构造发育特征为 : ①该区发育两条较大规模 的断层 , 即南部边界断层 , 平面上呈北西西 向和: :东 向展布 ,该断裂控制了安棚地区的沉积和演化。②泌阳凹陷是 由两组交汇断 tl lt  ̄ 裂所夹持的块体作拉张运动形成的断陷盆地。 舢 晚期 ,北西西向区域断裂作左旋活动时在泌阳凹陷南 部 表现 为 张剪性 ,同时诱 导 出: :东 向的张 l II LI  ̄ 生断裂 。安 棚地 区位 于两组 断 裂 的交 汇 处 ,东 西 两侧沿 断层

泌阳凹陷深凹区成藏条件分析

泌阳凹陷深凹区成藏条件分析

泌阳凹陷深凹区成藏条件分析摘要本文在分析河南油田2009年重点勘探区块毕店——张厂地区录井及电性显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录井异常显示层的划分标准以及常规地质录井、气测、地化、电性等适应本区特点一些解释评价方法。

关键词毕店;解释;显示级别;地化0 引言泌阳凹陷位于河南省南部的唐河县与泌阳县境内,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中新生代富含油气的次级小型断陷,面积约1 000km2。

凹陷被北西向栗园—唐河断裂和北东向栗园—泌阳断裂所挟持,形成南深北浅的箕状形态。

构造格局大体可划分为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区、北部斜坡带3部分,局部构造以鼻状构造为主,背斜构造较少。

经过30年的勘探,已相继发现了双河、下二门、赵凹、井楼、王集、新庄、古城等油田,但这些油田主要集中在陡坡带和斜坡区。

虽然泌阳凹资源探明率达到72.1%,但近年的勘探不断有新的发现,并且中部深凹区不论井网密度很低,尚未有大的发现,因此泌阳凹陷中部深凹区成为河南油田希望之所在。

本文对深凹区成藏匿条件进行简单的探讨,望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成藏条件分析1.1 油源条件分析1.1.1 生烃条件良好泌阳凹陷深凹区既是沉降中心,也是沉积中心,同时又是生油中心,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烃源岩系。

这套巨厚的烃源岩系最厚达350m,分布面积达860km2,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77%,氯仿沥青“A”平均含量为0.2167%),母质类型好(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和Ⅱa型为主,Ⅱb型次之,而Ⅲ型者极少),地温梯度高(平均为 4.1℃/100m),生油门限浅(1 600m),因此具有十分优越的生油条件,油源十分丰富。

1.1.2 油气显示良好1)岩屑录井显示良好统计本区三口探索井,共发现显示187.5m/25层,其中油浸级4.0m/1层,油斑级32.8m/13层,油迹级18.5m/8层,荧光级13.0m/4层。

2)钻井过程中槽面油气显示活跃本区多井在钻井过程槽面均见到油花气泡。

其中BD井气测异常:∑C:6.43%↑99.83%,C1:1.202%↑84.54%,该层钻井液静止时间18h,计算油气上窜速度19.6m/h。

河南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河南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性 圈闭 ”
收稿 日期介 :全 杰 ( 9 8 ),男 ,四川 乐至人 ,工程 师 ,主要从 事地 质 综合研 究 与汞 井工 程管 理工 作 1 6一
1 01
河南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技术 形成大断裂及其同生断层的构造运动,可使基岩局部抬升 ,而后沉积形成基岩潜山 ;基底断面最大 坡度达 6 。,基岩风化 、剥蚀 、 0 垮塌 ,快速堆积也可形成基岩 内幕圈闭。 22 油气 藏特征 - 1 纵 向上含油层位跨度大 , ) 陡坡带北部安棚鼻状构造的主力开发层系 H Ⅲ、 Ⅳ油组延伸到该带部 , 分,但含油性较差 ,最近陡坡带的 H 、 。 H 层段发现 良好油气显示 ,并试获工业油流,并新的油气勘探重 点。 2)从北 向南 油层埋 藏深 度逐 渐变浅 ,原 油性 质相应 变差 。陡坡 带北 部 A 0 0 3 1井 油层 埋深 2 2 5 、B 0 60 — 0. 0 . 350 m,原油密度 0 2 ~ . 9 g H 、 0 0 . 1 0 6 m / I 粘度 ( 0 ) . ~1. m a ;最南缘的 B 9 、 8 9 8 3 c 7℃ 4 1 1 6 P. 0 3 s 23 Y 井油层 埋深 7 0 Q1 0 . 0 .m,原油密 度 08 6 o~1 00 3 . .5 /m 、 度 ( 0 ) 4 . 9 2—0 1 mg 粘 9 7 e 7 ℃ 2 26 3~8 0 2 P .; 8. m a 7 s 往南靠近大断裂且埋藏浅 ,油气藏保存条件差 ,油气经生物降解 、 烃类轻质组分散失 ,形成重质油油藏 和 稠油油 藏 。 3) 砾岩层 厚度 大 、有 效厚 度薄 、物 性差 、油层 产量低 。砂砾 岩层 多属快 速堆积 而成 ,砾岩 、砂砾 砂 岩中的填充物 由泥 、 粉砂级碎屑物质形成的杂基及胶结物组成 , 砂一 杂基含量一般较高,稍加压实即可导 致砾石问的原生孔隙急剧下降 ,失去储集空间。陡坡带的栗园地区以及 B 9 井 区,砂砾岩层非常发育 , 23 占地层剖面的 5.~ 0 %,单层厚度 2 ~ 0 m,试获工业油流的储层厚度 3 ~ . 孔隙度 1.— 0 7. 0 0 . 3. 0 0 . 6 m, 0 0 0 0 1.% 、渗透 率 4 . 00 0 m ,油 气产 量 3 50 0 0~8 .Xl . .t 。 0~50d / 4 油气藏类型多样。泌阳凹陷边界大断裂即其同生断层使陡坡带圈闭复杂化,油气保存条件遭到一 ) 定程 度破坏 ,可能 存在 多种 油气藏类 型 。B 0 井 区井深 2 8. 0.m基 岩层 中试 获 日产油 3 8、 31 00~3 00 9 0 . t 含 4 少量天然气 的普通稀油层 ,属基岩裂缝型油气藏 ;B 9 井出油层段岩性为砂砾岩 ,岩性杂 、 23 分选差 、典 型泥 、 粉砂级碎屑物质充填 , 砂一 岩心观察胶结程度差异性大 , 疏松层段含油性 良好 , 平面有一定规模即 可形 成砂砾 岩油 气藏 。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J n 2 l u ..O O
南襄盆地泌 阳 凹陷南部 陡坡带油气成藏 过程分析
夏 东领 。 尹 伟 李 治。 , ,
( . 国石 油化 工 股 份 有 限公 司 石 油 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京 1中 北 108 ; 0 0 3 2 中 国石 油 大 学 , 京 1 2 2 ; . 京 能 源 之 星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 京 1 0 8 ) . 北 0203北 北 0 0 5
2 C ia U iest f Perl m ,B iig 1 2 2 ,C ia;3 Be igEnr y Sa eh,L d , iig 10 8 , ia) . hn nv ri o y toe u ejn 0 2 0 hn . in j eg trTc t . Bejn 00 5 Chn
关 键 词 : 藏 期 次 ; 藏 过 程 ; 部 陡 坡 带 ; 阳 凹 陷 ; 襄 盆 地 成 成 南 泌 南
中图 分 类 号 : El 2 3 T 2 . 文献标识码 : A
H YDRoCARBoN ACCUM ULATI oN PRoCES N SI
S oUTH TEEP LoPE ,BI S S YANG AG ,NANXI S ANG BAS N I
X i a Don i ,Y i e , LiZhi glng nW i 。
( . N OPEC 1 SI Expl r to n o ci n Re e r h I s i t ,Bej n 0 0 3 o a i n a d Pr du to sa c n tt e u i i g 1 0 8 ,C i a; hn
摘 要 : 源 岩 及 构 造 演 化 历 史 控 制 了南 襄 盆 地 泌 阳 凹 陷 南 部 陡 坡 带 油 气 的 成 藏 与 演 化 。古 近 系 核 桃 园组 核 二 段 沉 积 时 期 一 核 一 烃 段 沉 积 末 期 , 气 小 规 模 充 注 , 成 早期 古 油 藏 ; 庄 组 沉 积 末 期 , 造 抬 升 , 气 大 规 模 充 注 , 成 中期 南 部 陡 坡 油 气 聚集 带 , 油 形 廖 构 油 形 是 南 部 陡坡 带 核 三 段 原 生 油 气 藏 的 主要 成 藏 期 ; 近 系 凤 凰 镇 组 沉 积 末 期 , 喜 马 拉 雅 期 构 造 运 动 导 致 部 分 早 、 期 古 油 藏 遭 受 破 新 晚 中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深凹区核三段沉积特征及演化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深凹区核三段沉积特征及演化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深凹区核三段沉积特征及演化廖纪佳;朱筱敏;董艳蕾;胡廷惠;罗家群;刘桂兰【摘要】Based on logging and particle size analyses in combination with regional geological data, results of previous studies, core observation and seismic reflection data, the authors consider that braided river delta,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 slump turbidite fans and lacustrine sedimentary facies are developed in the He-3 Formation. On such a basis, five subfacies and six microfacies can be identified. The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 is developed in southwest and southeast margin-controlling faults of the study area, braided river delta is developed in the northeast, and slump turbidite fan is developed at the semi-deep lake-deep lake area in front of braided river delta. The lithology of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 is mainly the medium to fine gray conglomerate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composition, poor sorting and poor roundness. Braided river delta consists of medium-thick gray bedded conglomerate, pebbly sandstone, sandstone with parallel bedding, cross bedding and scour-and-fill structure. Vertically, braided river delta shows disconnected positive rhythm. Spontaneous potential and resistivity curves arebell-shaped or box-shaped. Where the sand of braided river delta front is instable, slump would occur and, at last, the slump turbidite fans would form in deep lake. The lithology of slump turbidite fans includes fine-grained sandstone, siltstone and argillaceous siltstone with positive rhythm, massive bedding, liquefied deformation bedding, wave bedding, mudstone rip-up, flute mold, furrow membraneand other structures. Electric curves show bell, box and funnel shapes. Lacustrine sedimentary facies is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furrow area in front of near-shore subaqueous fan and delta front. The water depth of the study area has experienced the evolution from deep to shallow and then a little deeper in H38-H31 area.%通过测井、录井、粒度分析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前人研究成果、岩心描述和地震反射资料,认为核三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滑塌浊积扇及湖泊沉积,并进一步识别出5个亚相及6个微相.其中,近岸水下扇发育于研究区西南部和东南部的控边断层处,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东北部,滑塌浊积扇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端的半深湖-深湖区域.近岸水下扇岩性主要为灰白色中、细砾岩,砾石成分复杂,分选差,磨圆程度低.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及冲刷充填构造,垂向上构成间断正韵律,其岩性为浅灰色砾岩、砾质砂岩、砂岩,中-厚层或块状,自然电位曲线和电阻率曲线呈钟形或箱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失稳,产生滑塌,在深湖区形成滑塌浊积扇,其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多呈正韵律,发育块状层理、液化变形层理、波状层理及泥岩撕裂屑、槽模、沟模构造等,电测曲线表现为钟形、箱形、漏斗形等.湖泊沉积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前缘和近岸水下扇前方的深凹区.从H38-H31研究区经历了水体由深到浅再略加深的沉积演化.【期刊名称】《地球学报》【年(卷),期】2012(033)002【总页数】9页(P167-175)【关键词】泌阳凹陷;深凹区;核三段;沉积相;沉积特征【作者】廖纪佳;朱筱敏;董艳蕾;胡廷惠;罗家群;刘桂兰【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北京 102249;大港油田第三采油厂,河北沧县 061035;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 473132;河南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南南阳 4731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4.6;P588.2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内发育的一个次级凹陷,属于小型山间断陷, 面积约1000km2(图1)。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第( ,卷第 ,期
邱荣华等 ’ 泌阳凹陷安棚深层系储层特征及油气分布规律
E4 E
加上埋藏较深 ! 经历了长期的压实作用 ! 成岩作用强烈 ! 形成了较为致密的低孔低渗储层 " 但是 ! 扇三 角洲的有利储集相带 # 成岩后期的压溶作用 # 构造裂缝的发育以及烃类流体较早进入储层孔隙等均对储 层物性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 能够有效地改善储层物性 " 同时 ! 油气性质好 ! 使安棚深层系低孔低渗油 气藏成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工业油气藏 "
邱荣华 ! 陈 祥 ! 伏卫东
河南石油勘探局 ! 河南 南阳 # " $ % & % ’ (
余培湘 ! 孙凤华 ! 陈代林
摘要 *安棚地区位于泌阳凹陷东南部 !来自南部陡坡的扇三角洲砂体由南向北展布 !与继承性发育的鼻状 ) 构造背景配置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圈闭 + 深层系储层经历了强烈的成岩作用 ! 成岩演化阶段进入晚成岩 ,期 !
@ 地质概况
泌阳凹陷是在东秦岭褶皱带上发育起来的一个下第三系箕状断陷 ! 以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为主要勘探 目的层 ! 已发现双河 : 下二门等 4个油气田 + 安棚地区位于凹陷东南部 ! 深层系主要指该区核桃园组核 埋深一般大于 03 核三上亚段 (为已经发现并投入 三下亚段至大仓房组上部目的层 " 3 38( !在其上部 " 开 发的赵凹 安棚油田 " 图2 ( +该区早期发育的赵凹 安棚鼻状构造由西北向东南倾没 !来自南部陡坡带 的 栗 园 和平 氏 扇 三 角 洲 砂 体 由 南 向 北 展 布 ! 逐 渐 减 薄尖灭!与鼻 状 构 造 相 配 置 形 成 砂 岩 上 倾 尖 灭 圈闭 +同时 !该区位于或紧邻凹陷生烃中心 !烃源 条件 好 ! 近 源 捕 捉 油 气 形 成 砂 岩 上 倾 尖 灭 油 气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模式与富集规律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模式与富集规律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隐蔽油气藏模式与富集规律蔡佳;罗家群;甘华军;陈少平【摘要】南襄盆地泌阳凹陷的形成和发展受控于南部2组深大断裂;优越的生油条件提供了丰富的油源,砂体发育,储集条件良好,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与多种圈闭模式配置关系良好,成藏条件十分优越.其隐蔽油气藏类型繁多,可划分为5类19种.平面上,受生油凹陷控制,呈环带状分布;纵向上,受温度、压力控制.其油气富集规律特点有:边界大断裂位移变换段是寻找大规模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的有利地区;继承性的沉积-构造斜坡是油气大规模运移的指向区,鼻状隆起是油气富集带;深凹区有利于寻找低位扇、白云岩油气藏和深盆油气藏;边界大断裂的两端受其几何样式影响,易形成滚动背斜油气藏.【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09(031)003【总页数】6页(P244-248,252)【关键词】隐蔽油气藏模式;分布特征;富集规律;泌阳凹陷;南襄盆地【作者】蔡佳;罗家群;甘华军;陈少平【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研究院,河南,南阳,473132;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430074;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对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和研究已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成果和理论认识,尤其是对渤海湾盆地的研究和勘探最为深入和系统[1~8]。

目前人们一般把隐蔽油气藏定义为在现有勘探方法和技术条件下,较难识别和描述的油气藏。

隐蔽油气藏的主体是各种岩性地层油气藏,另外还包括一些复杂的构造油气藏和深部油气藏[9~11]。

从国内外的资料来看,隐蔽圈闭油气藏在油气区往往占有较大的比例[12],例如美国落基山盆地地层圈闭油气藏所占的比例高达70%以上[13]。

随着大型整装构造油气藏发现的几率变小,隐蔽油气藏发现的比例逐年增大,目前已成为增加油气储量的重要方向[14,15]。

泌阳凹陷王集地区油藏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泌阳凹陷王集地区油藏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2541 前言王集地区构造上处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中部,为一被断层复杂化的东陡西缓不对称鼻状构造,鼻状构造轴向呈近北东向,向西南向倾没于深凹区,面积约130km 2。

该区断裂发育、储层物源供给充足,在优越的油气运聚条件下,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油气藏,是泌阳凹陷主要的油气富集区和建产阵地。

经多年滚动勘探,王集地区逐步进入勘探开发高成熟期,规模油气藏发现变得愈发困难,钻探风险不断增大。

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该区仍具有较大的滚动增储潜力,为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气资源,提高钻探成功率,本次研究从油藏分布特征及规律的角度,通过地震地质统计方法对下步滚动勘探潜力进行梳理,从而指导该区井位的部署。

2 油藏类型及分布特征2.1 不同构造部位油藏类型分布差异王集地区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构造运动、沉积演化及油气充注过程,造就了区内多样的油藏类型,按成因大致可分为构造油藏、复合型油藏、岩性油藏三大类,因各构造部位圈闭类型的不同,油藏类型在平面上具有差异分布的特点(图1-a)。

如王集东部及中部地区断层以北东走向的大断层为主,构造圈闭不太发育,来自东北部的侯庄三角洲砂体和北部的王集-杨楼三角洲砂体在此侧缘尖灭或侧缘上倾尖灭,与断层及构造配置形成一系列断层-岩性圈闭及少量的岩性圈闭,因此该区的主要油藏类型为断层-岩性油藏,仅有少量的岩性油藏及构造油藏;王集西部地区主要发育北东向大断层,来自北西部的张厂三角洲砂体在此侧缘尖灭,与之配置形成一系列正交式或斜交式断层-岩性圈闭,因此该区发育数量较多的断层-岩性油藏,同时也发育一些由弧型断层或北东东向断层控制形成的低幅度断鼻油藏和断块油藏;王集北部的柴庄地区为断裂转换带发育区,区内断裂大量发育,断层走向由南向北逐渐由北东向转为北东东向,同时还发育一定量的北西向、近东西向断层,这些断层交互切割与构造配置形成一系列断鼻、断块圈闭,也可与砂体配置形成断层-岩性圈闭,在鼻状构造主体区的构造背景下形成一系列断鼻、断块油藏及断层-岩性油藏;王集南部发育少量规模较小的北东向断层,构造相对简单,仅有少量的断层-岩性油藏及透镜体岩性油藏发现。

泌阳凹陷梨树凹地区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与成藏模式

泌阳凹陷梨树凹地区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与成藏模式

物性封堵 、 扇 中油 气聚集的物性封堵型成藏模 式; 另一种是浅层鼻状构造与扇 中砂体配置形成
构造 + 物 性 控 制 型 成 藏 模 式 近 岸 水 下 扇 油 藏 是 泌 阳 凹 陷 下 步 油 气勘 探 的 要 领 域 。该 研 究
对泌阳凹陷小型砂 砾岩体后 续勘 探有一定的指导意 义。
地 震 资料 , 从构造特征 、 沉积 相 、 油藏 精细 解剖入 手 , 开 展 了 东部 砂 体 沉 积 特 征 与 成 藏 模 式研 究 研 究表 明 : 梨 树 凹地 区主 要 发 育 近 岸 水 下 扇 , 具备较好 的 油气成藏 条件 , 油 气 成 藏 主 要 受 烃 源岩 条 件 、 沉 积 相 带 与 构 造 因素 的 控 制 ; 近 岸 水 下 扇 油 藏 有 2种 成 藏 模 式 , 一 种 是 深 层 扇根
S e d i me n t a r y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Hy dr o c a r b o n Ac c u mu l a t i o n Mo d e l s o f I n s h o r e S u b ma r i n e Fa n s
L u o X i , Z h a n g X i n w e n ,J i a Y a n y u , T a n J i n g j u a n ,C h e n g We n j v
( 1 . S I N O P E C H e n a n O i l ie f l d C o m p a n y 。 Z h e n g z h o u , H e n a n 4 5 0 0 0 0 ,C h i n a ; 2 . S I NO P E C X i n x i n g P e t r o l e u m C o . , L t d . , Z h e n g z h o u , H e n a n 4 5 0 0 0 0 I C h i n a )

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气成藏条件

泌阳凹陷陆相页岩油气成藏条件
天热乞比
第3 2卷 第 4期
0L& G SG O O Y I A E L G 21 0 1年 8月 文 章 编 号 :2 3— 9 5 2 1 )4— 5 8— 9 0 5 9 8 (0 10 0 6 0
泌 阳 凹 陷陆相 页岩 油气 成 藏 条 件
陈 祥, 敏, 永新, 文, 曦, 华 王 严 章新 罗 张永
Absr c : he AS eli h o t n a hae r s r ori y n pr si n r a h d ape k p o ucin o i t a t T 1 W l n t e c n i tls l e e v i n Bi a g De e so e c e a r d to fo l ne
4 6 da dgs 0 m / f r y rui f c r gsm lt n m rigam jr ratru hi sa i& .8m / n a da e dal at i i ua o . akn a ekho g h l ol 9 t h cr un t i ob n e
d s i u in o ig e ly r ih T n wi i 5 it b t f s l a e ,h g OC a d a R r o a n t n 0. 7% 一0 7 % ,i d c t g t a h o r e r c sa e h .2 n i ai h tt e s u c o k r n mau i n n p a y r c r o e ea in t r y a d i e k h d o a b n g n r t .R。 sl g i go h l i & g sly r h w a n r l e u t a d t o Ga gn f ae ol o s a a e ss o b o ma r s l n s t e l g i g c r e p e e t p ca e t r s o 3 h g on sa d 2 lw on s .S ae l y r o ti e l e e — h o g n u r s n e i l a u e f“ i h p i t n o p i t ” h l a e sc n an w l d v l v s f —

砂岩薄储层预测技术在泌阳凹陷的应用

砂岩薄储层预测技术在泌阳凹陷的应用

砂岩薄储层预测技术在泌阳凹陷的应用王雪梅【期刊名称】《内江科技》【年(卷),期】2018(039)010【总页数】2页(P21-22)【作者】王雪梅【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泌阳凹陷深凹区多发育薄储层,预测难度较大。

通过对研究区内井的测井曲线进行交汇分析,确定能够区分储层的参数;综合利用地震资料和井数据,对获得的参数进行正演模拟,分析储层的特征响应,从而确定能够区分储层的最优参数;然后进行储层参数反演,最终确定合理的地震储层预测结果。

1 工区概况泌阳凹陷是南襄盆地内发育的一个次级凹陷,属于小型山间断陷,面积约1000 km2。

其形成主要受北西西向的唐河-栗园断裂和北东向的栗园-泌阳断裂控制,沉积沉降中心位于东南部边界断裂交汇处的安棚-安店一带。

基底最大埋深达8000 m以上,从南向北、从东向西逐渐抬升,整个凹陷在平面上呈端部北指的扇形展布,剖面上构成南深北浅的箕状凹陷,可分为三个构造带,即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区和北部斜坡带,研究区位于泌阳凹陷中部深凹区西端,前人研究认为该区为深水背景下的湖底扇中扇与外扇及滑塌扇沉积,有利储层为不同成因的浊积砂;物源具有南、北双向的特点,属古城一张厂曲流河三角洲和双河一平氏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前缘亚相[1],其中水下分支流河道、河坝及席状砂为主要微相类型。

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具有较高的结构成熟度及成份成熟度。

但该区块储层薄互层发育,地震属性多解性[2-3]及探井纵波阻抗砂泥岩分布范围重叠,给识别储层带来很大的困难。

现有的储层预测技术对于特征明显的简单的并且比较厚的储层,效果比较明显。

但对于相对比较薄的储层,在现有储层预测技术中,尽管交汇分析能得到有效参数,但由于分辨率的问题,往往得到的储层预测结果不满意,则需要反复尝试不同的参数反演,操作比较盲目,交汇参数的选择和反演结果没有直观的相对关系,这就大大增加了分析的工作量,而且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阳凹陷深凹区成藏条件分析
摘要本文在分析河南油田2009年重点勘探区块毕店——张厂地区录井及电性显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录井异常显示层的划分标准以及常规地质录井、气测、地化、电性等适应本区特点一些解释评价方法。

关键词毕店;解释;显示级别;地化
中图分类号te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0-0116-02
0 引言
泌阳凹陷位于河南省南部的唐河县与泌阳县境内,是南襄盆地中的一个中新生代富含油气的次级小型断陷,面积约1 000km2。

凹陷被北西向栗园—唐河断裂和北东向栗园—泌阳断裂所挟持,形成南深北浅的箕状形态。

构造格局大体可划分为南部陡坡带、中部深凹区、北部斜坡带3部分,局部构造以鼻状构造为主,背斜构造较少。

经过30年的勘探,已相继发现了双河、下二门、赵凹、井楼、王集、新庄、古城等油田,但这些油田主要集中在陡坡带和斜坡区。

虽然泌阳凹资源探明率达到72.1%,但近年的勘探不断有新的发现,并且中部深凹区不论井网密度很低,尚未有大的发现,因此泌阳凹陷中
部深凹区成为河南油田希望之所在。

本文对深凹区成藏匿条件进行简单的探讨,望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成藏条件分析
1.1 油源条件分析
1.1.1 生烃条件良好
泌阳凹陷深凹区既是沉降中心,也是沉积中心,同时又是生油中心,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烃源岩系。

这套巨厚的烃源岩系最厚达350m,分布面积达860km2,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77%,氯仿沥青“a”平均含量为0.2167%),母质类型好(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和ⅱa型为主,ⅱb型次之,而ⅲ型者极少),地温梯度高(平均为4.1℃/100m),生油门限浅(1 600m),因此具有十分优越的生油条件,油源十分丰富。

1.1.2 油气显示良好
1)岩屑录井显示良好
统计本区三口探索井,共发现显示187.5m/25层,其中油浸级
4.0m/1层,油斑级32.8m/13层,油迹级18.5m/8层,荧光级13.0m/4层。

2)钻井过程中槽面油气显示活跃
本区多井在钻井过程槽面均见到油花气泡。

其中bd井气测异常:∑c:6.43%↑99.83%,c1:1.202%↑84.54%,该层钻井液静止时间18h,计算油气上窜速度19.6m/h。

钻井液密度由1.12mg/cm3加重到1.31才基本达到近平衡钻进要求
3)试油获得一定量原油
本区所有试油井均不同程度获得原油,其中m井:射开厚度1层5.2m,测试日产油1.03t,水0,累产油4.53t;酸化后抽汲日产油
1.03t,累产油15.6t。

bd井射开厚度4层13m,φ3mm油咀放喷,日
产油10.5m3的高产工业油流。

良好的油气显示说明本区有油气运移、储存的历史,说明本区具有成藏的油源条件。

1.2 储集条件分析
1.2.1 砂体发育
泌阳凹陷在核三段沉积时期发展到全盛期,古湖盆水体加深扩大,造成湖盆南缘地形高差增大,陡峭的古地形控制了凹陷内不同砂岩体的形成。

中南部地区位于古沉积湖盆短轴陡坡一侧即南部边缘,靠近深凹区,紧邻南部山地,地势陡峭。

由于风化作用加强,古桐柏山、古伏牛山为凹陷不同砂体的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同时,源自南部山区长桥、平氏、杨桥、栗园方向的古丑河、清水河及三夹河等水系发育,由于地形坡度大,距离物源近,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快速沉积了阵发性洪水所携带的大量碎屑物,形成了一套
岩性粗、分选差、厚度大、横向变化迅速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主要发育有长桥、平氏、杨桥、栗园、梨树凹等砂体,以平氏扇三角洲的规模最大,构成了双河油田和赵凹-安棚地区的主要储集体。

其中栗园冲积扇紧邻沉降中心,而平氏扇三角洲则离沉降中心较远。

凹陷北部发育有古泌阳河,古唐河,这两条水系均为常年流水河流,为该区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1.2.2 储层物性较好
深凹区砂岩储层碎屑成份主要有石英、长石、岩屑、少量重矿物及片状矿物,重矿物含量较少,一般小于1%,多数小于0.1%,但种类
较多,主要有石榴石、锡石、锆石、榍石、绿帘石、角闪石、磷灰石等,重矿物组合有石榴石+锆石+锡石、石榴石+锡石+锆石和锆石+石榴石+锡石3种。

来自北部侯庄辫状河三角洲的储层岩性结构成熟度和成份成熟度均较高,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可见少量含砾
砂岩;来自南部平氏、杨桥扇三角洲的储层岩性结构成熟度和成份成熟度均较低,以砂砾岩、含砾砂岩和细砂岩为主。

根据深凹区核三段ⅲ砂组含油岩心的物性分析资料表明,连通孔隙度在
10.12%~19.1%,平均孔隙度为14.05%,渗透率为0.031μ
m2~0.342.83μm2,平均渗透率为0.11193μm2,碳酸盐含量在
0.1%~20.82%,平均碳酸盐含量为6.71%。

1.3 圈闭成藏条件分析
1.3.1 具有形成岩性圈闭的地质条件
泌阳凹陷是典型的富油凹陷,古近系核桃园组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发育有巨厚的优质烃源岩,南北两大物源体系伸入其中,为油气的聚集提供了有利的储集场所。

继承性发育的鼻状构造带为油气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构造背景。

凹陷内存在砂岩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断鼻、断块、断背斜等多种类型的圈闭,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泌阳凹陷深凹区目前已经发现了泌101、泌354等滑塌浊积体油藏,因此,深凹区具备形成浊积砂岩透镜体圈闭的地质条件。

1.3.2 圈闭落实,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
通过对深凹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精细解释、井震反演与属性分析,结合钻井、测井等资料进行了相与微相研究,对岩性圈闭进行有效
识别和综合评价。

通过地发现油层和显示层开展精细地层对比,在层位标定与速度分析基础上,以相干断层解释技术为指导,完成时间剖面的对比解释,进行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并采用相关技术和手段对比解释成果进行验证。

总之,本区既存在着良好的油源条件,储集条件、巨厚的暗色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又是良好的盖层,因此三者合我之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

与有好的成藏圈闭条件相结合,使之具良好的成藏条件。

2 油藏类型分析
在深凹区由于三角洲前缘、扇三角洲前缘和较深湖相沉积类型,构造不发育,因此油气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气藏。

在深凹陷区,bd井试油获得高产,从砂体图、储层反演预测及地震属性分析可以看出,砂体范围不大,向四周尖灭。

其特征是砂体表面被非渗透性(泥岩、泥质白云岩)包围而形成圈闭。

生油岩生成的油气直接输到储集体中,由于封闭条件优越,一般原始地层压力高,压力系数大,明显高于其它油藏类型的压力系数(0.9~0.95),具有自喷能力。

从钻探情况来看,深凹区油气分布主要受岩性的控制。

3 结论与建议
泌阳深凹区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储集条件、圈闭条件,多井钻井过程中发现良好的显示,试油也获得一定量的原油,个别井甚至获得高产工业油流,但至今仍未发现具有价值的油田,这主要是因
为本区圈闭主要为岩性圈闭,透镜体圈闭。

该类圈闭地层相变快,地震特征不明显,目前在地震资料上具有圈闭特征属性的地质体钻探索结果与实际工资存在着误差。

因此为寻求本区突破,必须加强地震地质研究,寻找适应本区地质特点的储层识别、追踪技术,圈闭评价技术。

参考文献
[1]张广弟.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