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底盘理论——长安大学课件 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履带车辆的行驶原理

切线牵引力产生 驱动段效率
切线牵引力产生

为了便于说明行驶原理,参看图1-1所示 图1-1履带式拖拉机行驶原理图


车辆行驶时,在驱动力矩MK作用下,驱动段内产生拉 力Ft即: Ft=MK÷rK。 对车辆来说,拉力Ft是内力,它力图把接地段从支重 轮下拉出,致使土壤对接地段产生水平反作用力。这 些反作用力的合力FK叫做履带式车辆的驱动力,其方 向与行驶方向相同。 参看图1-2所示
实际速度


当车辆在实际工作时,履带挤压土壤并使履带在 水平方向有向后运动的趋向。在履带存在向后运 动的情况下,车辆的行驶速度称为实际行驶速度v, 它显然应该是履带的向后速度和台车架对接地链 轨的相对速度的合成速度,亦即: v=(vT-vj) (m/s ) 式中:vj—履带在地面上的向后运动速度(m/s ) 。
影响履带的接地比压的因素



机器重力与垂直外载荷所构成的合力G; 履带接地区段长度L ; 履带宽度b; 由于横向偏心距C ; 为机器纵向偏心距e ; 履带轨距B 。
二、履带接地平面核心域

定义:是履带装置两条履带接地区段几何中心周 围的一个区域。只要机器重心作用在这个区域以 内,履带接地区段沿长度都能承受一定的载荷; 但当机器重心越出这个区域时,则履带接地区段 沿长度方向只有一部分接地面积承受载荷在此情 况下,最大接地比压必然大幅度增加。
§1-5履带车辆的附着性能



一、土壤的剪切应力与位移的关系 二、切线牵引力与土壤剪切应力的关系 三、切线牵引力与滑转率的关系 四、牵引力、试验滑转曲线
一、土壤的剪切应力与位移的关 系

土壤的抗剪强度 库伦剪切强度公式 剪切应力—位移曲线
土壤的抗剪强度

土壤抗剪强度:土壤在剪切力的作用下, 有使土粒与土粒间,一部分土壤与另一部 分之间产生相对位移的趋势,这种相对位 移受土壤抗剪强度的制约。当土壤受到剪 切力时,就会在剪切表面出现抗剪应力τ。 当土壤因受剪切而失效时,抗剪应力达最 大值τm。


取驱动轮为研究对象(不及损失),如下图所示:

则有:Ft=F’t cosΨ MK= F’t × rK

取支重轮为研究对象(不计损失),如下图所示:

则有:FK=Ft FΣ水平=
FK-Ft×cosΨ


如果不计损失,推动机体前进的力应该是水平方向受力之 和,即: Ft +FΣ水平= F’t cosΨ +FK-Ft’×cosΨ =FK
j K τ τ m 1 e 式中: j—土壤的剪切位移;

K—土壤的水平剪切变形模量。
二、切线牵引力与土壤剪切应力 的关系

参看图1—27
三、切线牵引力与滑转率的关系
Baidu Nhomakorabea

滑转曲线; 附着重量; 附着力。 参看图1—28
四、牵引力、试验滑转曲线
§1-4履带车轮的行驶阻力

一、行驶阻力 二、行驶阻力系数 三、影响行驶阻力的因素
一、行驶阻力




履带式工程机械的行驶阻力,一般包括内 部阻力和外部阻力两部分。 一、机器重心位于履带行驶装置几何中心 之前的行驶阻力 二、机械重心位于履带行驶装置几何中心 重合时的行驶阻力 三、机器重心位于履带行驶装置几何中心 之后的行驶阻力
三、履带接地比压与沉陷深度的 关系


M.G.Bekker经验 式 地面土壤特性及机器有关参数对履带沉陷 深度的综合影响 履带沉陷深度的简化计算方法
M.G.Bekker经验 式
P (

Kc b
K )Z
n


式中: P—试验压板接地比压,KPa; Z—试验压板沉陷深度,m; KC—土壤粘性成分所决定的变形模量,kN/m n+1; Kυ—土壤摩擦性成分所决定的变形模量,kN/m n+2; b—试验压板宽度,m; n—土壤变形指数。
一、履带行走机构的运动学

理论速度 实际速度 滑转率
理论速度

参看图1-3
卷绕履带最大速度值




当履带处于图中1所示的位置时,履带速度 达最大值,并等于: V1=ro×ωk (m/s ) 式中:r0—驱动链轮的节圆半径m ; ωk—驱动链轮的角速度l/s 。
卷绕履带最低速度值


滑转率
履带相对地面向后运动的程度通常用滑转 率δ来表示,它表明了由于履带向后运动而 引起的车辆行程或速度的损失,并可由下 式计算: δ =(lT-l)÷lT=1-(l÷lT) 或δ =(vT-v)÷vT=1-(v÷vT)。

二、履带行走机构的动力学




假设履带车辆在水平地面上作等速直线行 驶 把车辆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 对履带单独进行考察 履带行走机构内部阻力分析
滑转速度



履带在地面上的向后运动速度称为滑转速度vj则 可用单位时间内的滑转距离来表示: vj=lj÷t 或vj=lj÷t=(lT-l) ÷t 式中:l—在时间t内,车辆的实际行驶距离; lj—在时间t内,履带相对地面向后运动的距离; lT—在同一时间t内,车辆的理论行驶距离,它可 通过下式计算: lT=rk×ωk×t=(Zk×lt×ωk×t) ÷2 π。


牵引力:车辆能够发挥的或地面可以提供 的推力,不是进行工作的有效力。 试验滑转曲线,参看图1—30。
五、影响附着性能的因素

土壤的性质与状态; 履带行驶装置的特点。
车辆整体受力分析

参看(图1-5)




此时作用在履带车辆上的各种外部阻力应 与切线牵引力相平衡,亦即: ΣF=FK ΣF—各种外部阻力的总和; FK—切线牵引力。
对履带进行受力分析

参看(图1-6)



根据履带等速运转的平衡条件,在驱动力 矩MK与切线牵引力之 间显然存在着以下的平衡关系: MK×rK=Ft=FK
二、行驶阻力系数

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我们发现车辆行驶 阻力与车辆的使用重量成正比,即:
F R fG s

式中: f—行驶阻力系数;

F’R—土壤水平变形阻力,kN; Gs—车辆使用重量,kN;
F R fG s
三、影响行驶阻力的因素


土壤的性质与状态; 车辆使用重量; 履带接地区段长度L ; 履带宽度b; 履带张紧度的影响; 各轮轴承、铰链的密封和润滑情况; 支重轮在连轨上滚动的损失等。
履带行走机构内部阻力分析


1)各链轨节铰链中的摩擦; 2)驱动轮与链轨啮合时的摩擦; 3)导向轮和拖链轮轴承的摩擦; 4)支重轮轴承中的摩擦和支重轮在链轨上 的滚动摩擦。


1)由不变的法向压力(例如由履带的预加张 紧力F0和机器质量G造成的法向压力)所产 生。这部分摩擦力矩与驱动力的大小无关, 相关于拖动行驶时行走机构内部摩擦力矩, 它可用Mr2来表示。 2)由履带的附加张紧力Ft所引起,这部分 摩擦力矩Mr1近似地与驱动力矩成正比,并 可方便地用一效率系数来表示。
§1-3履带接地比压和履带接地平面 和心域

一、履带的接地比压 二、履带接地平面核心域 三、履带接地比压与沉陷深度的关系
一、履带的接地比压

履带的接地比压的定义 影响履带的接地比压的因素
履带的接地比压的定义



履带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垂直载荷。它直接 决定机器的通过性和工作稳定性。 Pa=G÷(2×b×L) 式中: G—机器重力与垂直外载荷所构成的 合力; L—履带接地区段长度 ; B—履带宽度。
驱动段效率

由于动力从驱动轮经履带驱动段传到接地段时,中间有动 力损失,如果此损失用履带驱动段效率ηr表示,则履带式 车辆的驱动力FK(以下称为切线牵引力)可表示为:

FK=ηr ×Ft=(ηr×MK) ÷rK =(ηr×ηm×im×Me) ÷rK
§1-2履带行走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一、履带行走机构的运动学 二、履带行走机构的动力学
当履带处于图中2所示的位置时,履带速度 最低,等于: V2=ro×ωK×cosβ÷2=V1×cosβ÷2
(m/s )


式中:β—驱动链轮的分度角 β=360°÷Zk; ZK—驱动链轮的有效啮合齿数。




将车辆履带在地面上没有任何滑移时,车辆的平均行驶速 度称为理论行驶速度VT,它在数值上应等于履带卷绕运动 的平均速度,亦即: VT=(Zk×lt×ωk)÷( 2 π )=(Zk×lt×nk)÷60(m/s ) 式中:lt—链轨节矩,m; ωk—驱动轮角速度,l/s; nk—驱动轮转速,r/min。
库伦剪切强度公式

库伦根据平面直剪试验结果,把土壤抗剪强度表 示为土壤粒子间的粘着和摩擦两项组成的半经验 公式,即:
C σ tg 式中: τm—土壤抗剪强度; σ—剪切面上的垂直压强; υ—土壤内摩擦角; C—土壤内聚力。 τ
m


剪切应力—位移曲线

参看图1-25

在脆性土壤上(未经搅动的紧密土壤,如坚实的砂、 粉土、壤土和冻结的雪等)抗剪应力出现“驼峰” 后,再降低到恒定的值,即为剩余剪切应力τr。 在塑性土壤上(松散的土壤,如干砂、饱和粘土; 大多数搅动过的土壤以及干雪等),则剪应力达到 一定值后,基本上不变。对于这类土剪切应力— 位移曲线的关系Janosi公式为:
驱动力矩MK:发动机通过传动系传到驱动轮上的力矩称。 传动系效率ηm : ηm=PK÷Pe=( MK×ωK )÷( Me×ωe )=(MK÷Me) ×im 式中:ωK——驱动的角速度; ωe——发动机曲轴的角速度; Me——发动机的有效力矩。 im——传动系总传动比,它是变速箱、中央传动和最终传动 各部分传动比的乘积。 当车辆在水平地段上作等速直线行驶时,其驱动力矩MK可由下式求得: MK=ηm×Me×im
第一章履带车辆行驶理论

§1-1履带车辆行驶原理 §1-2履带行走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1-3履带接地比压和履带接地平面和心域 §1-4履带车轮的行驶阻力 §1-5履带车辆的附着性能
§1-1履带车辆行驶原理

一、驱动力距与传动系效率 二、履带车辆的行驶原理
一、驱动力距与传动系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