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复习 第二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风化与土壤形成

一、名词解释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同晶代换;土壤剖面;淋溶作用/淀积作用

二、简答题

1.常见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

2.矿物和岩石风化的影响因素

3.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及母质类型

4.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

5.自然/耕作土壤剖面特征(层次划分)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

一、名词解释

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同晶代换;土壤剖面;淋溶作用/淀积作用

物理风化:机械崩解作用,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引起,使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逐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大小改变(增大接触面),为化学风化创造条件,但成分发生的变化很小。化学风化:化学分解作用,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

溶解

水化-矿物与水化合

水解-由于水的H+从硅酸盐矿物中,部分取

代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基离子,

生成可溶性盐类

氧化-湿润条件下,含铁、硫的矿物,实质

为强酸化过程。

生物风化:生活在岩石表面和土壤中的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可直接参与岩石矿物的分解破坏,且加强了物理和化学风化的作用。

含钾丰富的黑云母和长石易受到分解,是与细菌、真菌和藻类从中吸取钾素分不开的。

同晶代换:阳离子间的取代作用。只在原生矿物及次生矿物成矿时产生,其代替条件是价荷、半径差异较小,将造成构造不稳,价荷剩余。

土壤剖面

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2米以内。依次为有机质层(O)、淋溶层(A)、淀积层(B)、母质层(C)和基岩层(D)。

淋溶作用

土壤中的下渗水,从土壤剖面的上层淋溶或浮悬土壤中某种成分的作用。淀积作用

下渗水到达剖面下层沉淀其中某些溶解物或悬浮物的作用。

二、简答题

1.常见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

橄榄石(孤立的硅氧四面体通过盐基离子相互结合)<辉石(硅氧四面体单链)<角闪石(硅氧四面体双/复链)<黑云母<钙斜长石<钙钠斜长石<钠斜长石<钾长石<白云母<石英(赶回角闪黑鞋镇白母石英)

2.矿物和岩石风化的影响因素

矿物风化

♦构造:孤立<单链<双链<层状<架状

♦电荷平衡

♦同晶代换量大小

♦盐基离子种类和数量

♦能量状态

岩石风化

♦矿物的组成、结构和构造

♦形成时的热力条件与目前所处环境的差异

♦岩石的节理和裂隙发育状况

3.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及母质类型

A.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

硅质、长石质、铁镁质、钙质风化物和未成岩类物质

(硅长石铁镁钙质风化物未成岩物质)

B.母质类型:

定积运积第四纪沉积

a.定积母质/残积物

未经搬运的风化残留物,分布在山区较平缓的高地上,是山区主要成土母质之一。

b.运积母质

据不同搬运作用的外力方式,可分为:

1)流水沉积母质—据流水的性质和沉积的地形,分坡积物、洪积物和淤积物。坡积物:分选性较差,质地多为含砾质壤土,常存在埋藏土壤剖面,是山区的主要成土母质。在山麓的坡积物常形成宽阔的裙状地形,称为坡积裙。

淤积物/冲积物/沉积物:受河流(经常性水流)侵蚀、搬运和堆积而成。具明显的分层性,淤积沙、石的磨圆度很好,淤积物的分选性很好。多属近代的河流沉积物。如我国三大冲积平原。

洪积物: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山地,由于骤融的雪水,或是间歇性的暴雨,形成流速湍急的洪水,将山区的风化碎屑夹杂泥沙,搬运到山谷出口处,由于地势宽坦而水流减缓,使所携带的物质沉积下来,形成扇面地形,称为洪积扇。

2)静水沉积母质:如湖积物。质地粘重,有机质含量高,呈暗褐色或黑色。湖积物中的铁质,在嫌气条件下,与磷酸结合形成蓝铁矿(Fe3(PO4)2.8H2O)或菱铁矿(FeCO3),使湖泥呈青灰色(湖积物的重要特征)。

3)海水沉积母质:如海积物。硅质含量高。滨海盐土的一种成土母质。

4)风积母质:风力所夹带的矿物碎屑,经吹扬(风蚀)作用后沉积而成。如沙丘、沙漠。特点是分选性强,粗细均匀,砂粒磨圆度高,但因土壤缺水而肥力较低。

5)重积母质/塌积物:山地陡崖上的风化岩石,受重力作用而坍塌坠落,是山麓及谷地局部地段上母质的类型。组成以碎石砾为主,无分选性也无层次,在山麓形成倒石堆地形。

c.第四纪沉积物:

黄土及黄土性物质:黄土是在干旱或半干旱,季节变化极明显的条件下形成,与风力搬运堆积有关。常形成石灰质结核。黄土性物质又称次生黄土,是由黄土经流水侵蚀、搬运后,再沉积而成。含大量铁锰结核及胶膜。

红土:富含铁、铝质的红色粘土,属富铝化类型的风化物,含较多的铁、铝氧化物和高岭石等。质地粘重,通气透水性不良,常呈酸性及强酸性反应。

冰碛物:冰川期的遗迹

4.土壤的剖面形态特征

颜色、结构、质地、坚实度、孔隙、湿度、新生体、侵入体、动物孔穴

质地:分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

湿度:分干、潮、湿、重湿、极湿。

5.自然/耕作土壤剖面特征(层次划分)

自然土壤剖面

从地面向下挖掘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2米以内。依次为有机质层(O)、淋溶层(A)、淀积层(B)、母质层(C)和基岩层(D)。

耕作土壤剖面

人类生产活动和自然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

表土层:分耕作层(0-20 cm)和犁底层(耕作层下6-8 cm)

心土层:保水保肥,生长后期供应水肥的主要层次

底土层:生土或死土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

自然成土因素:

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

人为作用:

有益(精耕细作、合理施肥、灌溉排水等提高肥力);破坏

S = f (P, C, B, G, T, H)

1.母质(内因)

岩石风化的产物,是自然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对土壤的物理(质地)和化学性质(养分组成、酸碱性)影响明显。

2.生物

养分积累,改善土壤的肥力性状;增加有机质,改善结构。

3.气候

直接影响水、热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从而影响土壤矿物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合成;温度、降水量等影响矿物风化、矿质元素迁移速率。

4.地形

对母质、水、热条件、植被的再分配。

5.时间

任何一个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都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加深。土壤形成过程的程度是以时间为转移的,随着成土过程持续的时间不同,土壤中物质的淋溶与聚积的程度不同,故受当地地质年龄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