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地区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地区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摘要:玉米螟对农作物危害较大,严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20%
以上。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作为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安全、无毒、无农药残留等特点,能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改善田园生态环境。文章将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连续应用在长春净月区2年,探索最佳的放蜂时期和适用于长春城区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可增加玉米产量22.04公斤/亩,增加产值44.08元/亩,防治效果显著。
关键词:赤眼蜂;玉米螟;技术;长春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76-1
玉米螟以幼虫蛀茎取食,危害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农作物,危害严重年份产量损失率可达20%以上。近年来,赤眼蜂生物防治玉米螟广泛应用,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从而阻止玉米螟卵发育成幼虫、蛀蚀玉米茎,起到生物防治作用。要想达到预期防治效果,必须根据长春地区的气候环境、玉米螟单位面积数量等因素,准确掌握放蜂时间和方法。
1 长春地区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投放方法
1.1 释放时间
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天为第一次释放赤眼蜂时期。长春市地区根据气候变化,2011年、2012年第一次放蜂时间分别为7月3日和7月5日,第二次放蜂时间分别为7月8日
和7月10日。
1.2 释放数量
每亩1.5万头。第一次0.7万头,第二次0.8万头。
1.3 释放点设置
每亩设置1个释放点,从放蜂田的边垄开始数第20条垄为第一个放蜂垄,顺第一放蜂垄向里走13米为第一个释放点,再沿垄向前走26米为第二个释放点,以此类推到地头,再由第一个放垄向下间隔40条垄为第二个放蜂垄,按上述方法以此类推。
1.4 释放方法
在放蜂点,选一棵玉米植株中部叶片,将叶片中间撕开一半,向下卷成筒状,然后用秫秸皮或针线别(缝)在圆筒内既可。
2 防治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
2.1 玉米螟卵寄生率调查
在7月28~30日开始进行玉米螟卵寄生率调查。12块放蜂田,共计采集玉米螟卵块262块,对当时未确定寄生的卵块培养3天后进行统计,结果有222块被寄生,40块未被寄生,田间平均寄生率为84.7%。对照田共计调查8块田,总计采集玉米螟卵块91块,寄生和经培养3天后寄生的共有12块,田间自然平均寄生率为13.2%。
2.2 秋季田间剖秆防治效果调查
9月20~22日,在长春净月区防治田进行了剖秆调查。基础调查数据见表1。
2.3 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效果及产量损失率调查
防治效果为:被害株减退率为62.05%,百秆活虫减退率为
77.71%,虫孔减退率为76.74%,田间平均防治效果72.17%,详见表2。防治区的产量损失率为2.85%,对照区的产量损失率为6.65%,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3.8%。详细见表3。
2.4 玉米螟生物防治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玉米平均单产按每亩580公斤计算,亩挽回玉米22.04公斤,防治区13.75万亩玉米田共挽回产量303.05万公斤,每公斤玉米按2元计算,新增总产值606.1万元,每亩玉米田防治成本3元,防治区13.75万亩防治成本41.25万元,纯增收益564.85万元。
参考文献
[1] 刘毅力,高春梅,李春东,周国策.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2,08:66.
[2] 王树春.玉米螟绿色无公害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2,
07:69.
[3] 李鹏.玉米螟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2,08:38.
[4] 张志民,玄莲芳.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优点[j].现代农业,2012,11:27.
[5] 陈保国,白永新,张润生,李鹏.玉米螟在晋北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中国植保导刊,2012,06:20-21.
[6] 李唐,连梅力,秦引雪,杨俊德,张筱秀,周运宁.糯玉米田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2012,08:
182-184.
作者简介:沈菱菱(1984-),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水利发展局农业产业科科长,研究方向:农业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