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玉米螟是世界性害虫,包括欧洲玉米螟和亚洲玉米螟两种,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东亚、南亚、大洋洲及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又名箭秆虫,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杂食性、分布广、危害十分严重;可取食玉米、高粱、谷子、小麦、水稻、棉花等几十种农作物及野生植物,以玉米受害最严重,其次是谷子和高梁等。
吉林省玉米螟主要是亚洲玉米螟,20世纪60至70年代发生较轻,80年代后,由于杂交玉米的推广和栽培技术的改进,加上气候的变化,使田间生态环境发生了有利于玉米螟繁衍生息的变化,玉米螟的危害日趋严重,成为吉林省玉米田的重要害虫。
一、危害特点
玉米螟以第1代幼虫蛀茎危害为主,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中下旬的玉米大喇叭口期。
初龄幼虫在玉米心叶期取食叶肉或未展开的心叶,叶片展开后可见一排排的取食孔,形成“花叶”3龄后蛀入茎秆,造成孔洞,使受害植株的养分和水分疏导受阻,雌穗发育不良造成空瘪粒而减产,若遇风雨天气,穗下茎秆易被折断,产量损失更大。
幼虫也可在穗期直接蛀食雌穗,造成嫩粒缺损、霉烂。
二、生活习性
吉林省一年发生1-2.5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秸秆根茬里越冬为主,其次是在玉米穗轴里越冬。
越冬幼虫第1代第2年5-6月化蛹,蛹期5-15天。
蛹羽化成成虫后,白天潜伏在麦田或田边,傍晚开始活动,晚上八九点是成虫交尾产卵的盛期,夜间九点左右开始潜伏。
成虫有趋光性,夜间飞翔力强,卵大多数产在离地50厘米以上的玉米叶背面叶脉两侧,成虫寿命5-9天,每头雌蛾产卵300-600粒。
卵期3-5天,卵孵化后,幼虫先聚集在一起,然后向植株幼嫩部分爬行,3龄前幼虫主要集中在幼嫩心叶,3龄后幼虫大部分散钻入茎秆、穗轴、穗柄,蛀食茎、轴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和养料输送。
三、发生规律
玉米螟在吉林省各地普遍发生,以长春、四平、白城、松原等中西部地区危害最为严重。
白城、松原等西部地区,1年发生1-2.5代。
第1代主要为害玉米和谷子,从心叶钻茎为害,第2代主要为害穗轴。
越冬老熟幼虫5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中旬为化蛹盛期和第1代成虫出现初期,成虫盛期为6月下旬。
第1代卵盛期为6月末到7月初,7月初为卵孵化盛期,幼虫期40天左右,幼虫老熟后在茎内、叶鞘内或叶片上化蛹。
第2代成虫7月末开始出现,8月上中旬为成虫盛期,8月下旬幼虫为害玉米穗轴。
四平、长春和辽源等中部地区1年发生1-1.5代,6月下旬为越冬幼虫化蛹盛期,此时成虫开始出现,6月末7月初为第1代成虫盛期,第1代卵盛期为7月上中旬。
第2代成虫8月下旬开始出现,9月初为第2代幼虫初期。
吉林、通化和延边等东部山区和半山区,一年发生1代。
越冬幼虫在6月中旬开始化蛹,6月下旬开始出现成虫,7月中旬到达盛期,7月下旬为产卵盛期,卵孵化盛期为7月末至8月初,幼虫8、9月为害。
四、综合防治
1.防治指标:一般百株玉米秆越冬虫量达100头以上则属发生较重,谷子每米垄长平均有卵0.5块,玉米、高梁花叶株率在20%以上即需全面防治。
2.防治策略:由于玉米螟具有迁飞性,消灭玉米螟,必须联防,采取田内田外结合、越冬期与生长季节结合、农业防治与其它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重点抓好心叶末期的防治工作,才能收到显著效果。
3.防治时期:防治玉米螟,必须抓住三个关键时期,一是越冬期,压低越冬基数,二是产卵期,三是幼虫蛀茎之前。
4.防治方法:吉林省玉米螟防治已有多年历史,取得了一些效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防治方法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性信息激素防治等多种方法。
(1)农业防治:因为玉米螟幼虫在玉米、高梁的秸秆和茬子中越冬,所以,采取烧柴、秸秆封垛、机械灭茬、秸秆还田、沤肥、做饲料等方法处理越冬寄主,是减少虫源的基本措施。
另外选用抗螟品种也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目前已连续几年推广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中国农业网认为其原理就是利用赤眼蜂将卵产于玉米螟的卵中,使玉米螟卵不能正常孵化出玉米螟而是孵化出赤眼蜂,孵化出的赤眼蜂再寄生玉米螟卵,如此周而复始,达到理想防治效果。
赤眼蜂蜂卡使用说明:
①使用面积及放蜂量每张蜂卡放40亩地(2.67公顷);分两次放蜂,每次每亩放0.75万头,两次放蜂间隔5天时间。
②使用方法撕卡方法:每张蜂卡中卵粒都是成条排列的,并且每小块之间都有缝隙,按照上面的缝隙均匀的撕成小块,注意不要将卵粒撕掉。
放蜂点的设置:每亩设1个放蜂点,从边垄开始数第20条垄为第一个放蜂垄,然后每隔40垄为一个放蜂垄。
在每个放蜂垄上,从地头向前走20步为第一个放蜂点,然后每隔40步为一个放蜂点。
释放方法:于放蜂点处选一棵玉米植株,在中部叶片背面将蜂卡用牙签或秫秆皮别在基部30%叶脉处即可。
③注意事项放蜂卡要及时投放,取卡当日即放入田内;不要对折和挤压蜂卡,防止弄破卵粒;放蜂点数量要适宜,且要分布均匀;严格按照蜂卡的使用方法操作,不可将蜂卡直接置于地上或夹在叶鞘内;遇大雨不能下地放蜂卡时,可将蜂卡置于阴凉通风处,待雨停时立即将蜂卡置于田间;两次放蜂是指在同一地块放两次蜂。
(3)物理防治:采用高压汞灯或修建捕虫池等。
(4)化学防治:6月下旬至7月初,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前或幼虫蛀茎前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40-50毫升兑水喷雾或21%灭杀毙乳油1000倍液喷雾;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向玉米心中投撒3%呋喃丹颗粒剂,每公顷用7.5-10公斤等等。
------------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