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黄褐斑经验_周宝宽

合集下载

黄褐斑辨证论治

黄褐斑辨证论治

黄褐斑辨证论治黄褐斑多由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引起,既有气滞血於实证,又有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之虚证,通过辨证施治,达到治疗目的。

1.病因病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主要由七情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引起,主要涉及肝、脾、肾三脏,肝主疏泄喜条达,肝郁气滞,气滞血淤,气血运行不畅,肝经郁热化火,与体内湿邪熏蒸于面而成;脾主运化,脾虚不能健运,气血生化无源,日久必致气血两虚,肌肤不能濡养而成,肾主水,肾水不足不能制火,湿热内蕴,郁结不散而成。

三脏功能相互影响,血虚必致血淤,肝经郁热化火,灼伤阴津,日久必致肝肾阴虚,既有气滞血淤实证,又有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之虚证。

2.辨证论治2.1肝郁气滞,肝经郁热表现为颜面晦暗及浅褐色斑片,一般见于初起阶段,症见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咽干,经期乳房胀痛,月经延迟,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以疏肝理气兼清郁热,方选丹栀逍遥散加味:丹皮15g,炒栀子15g,益母草30g,当归15g,柴胡15g,茯苓30g,杭芍30g,炒白术15g。

大便干结者加制大黄15g,乳房胀痛者加川楝子15g。

2.2气滞血淤表现为面部色斑颜色较深,长斑日久,症见少腹痛痛,胸胁刺痛,月经延后,量少色黑或有血块,舌质红,舌边可见瘀点瘀斑,苔薄脉细涩。

治以活血化瘀,理气消斑,方选补阳还五汤加味:生黄芪30g,桃仁15g,红花10g,赤芍30g,川芎30g,三棱15g,莪术15g,当归15g。

腰膝酸软加上女贞子30g、旱莲草30g,痰多者加杏仁15g、冬瓜仁30g。

2.3肝肾阴虚表现为颜面黧黑,每逢经期色斑加深,日久不退,症见口苦咽干,头晕耳鸣,心悸不宁,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苔薄,脉弦细;治以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味:茯苓30g,泽泻30g,枣皮15g,淮山15g,丹皮15g,生地30g,枸杞15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百合30g,玉竹30g。

月经不调加益母草30g。

2.4气血亏虚表现为面色晦暗无华,色斑勿浅勿深,症见少气无力,心悸失眠,月经量少,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方选归脾汤加味:炙黄芪30g,当归20g,太子参30g,炒白术20g,灸甘草10g,元肉20g,枣仁15g,木香10g,阿胶20g,熟地30g。

【黄褐斑:名医经验】

【黄褐斑:名医经验】

【黄褐斑:名医经验】治疗原则黄褐斑的中医治疗总则是疏肝健脾补肾、理气活血化瘀。

一般可分为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脾虚湿阻、肝肾阴虚四个证型。

肝郁气滞证:面部青褐色斑片,或浅或深,边界清楚,对称分布于两颧周围,性格急躁或抑郁,喜嗳气;女子或有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失眠多梦,舌质红,脉弦。

治宜疏肝解郁,调理气血,方用逍遥散加减;常用药物柴胡、当归、茯苓、白芍、白术、香附、郁金、丹皮、川芎等。

气滞血瘀证:颜面出现黄褐色斑片,色泽较深;急躁易怒,胸胁胀痛。

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

治宜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当归、红花、柴胡、桃仁、川芎、赤芍、香附、白芍、丹参、生地等。

脾虚湿阻证:面部淡褐色斑片如尘土,或灰褐色,边界不清,分布于鼻翼,前额及口周;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脘腹胀满,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缓。

治宜健脾理气,祛湿通络,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物白术、茯苓、当归、党参、薏苡仁、黄芪、川芎、白芍、陈皮等。

肝肾阴虚证:面部黑褐色斑片,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分布于两颧、耳前和颞部,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眼涩、月经不调,五心烦热,舌淡红少苔,脉沉细。

治宜补益肝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药物女贞子、熟地、当归、山药、旱莲草、丹皮、山茱萸、菟丝子、生地、枸杞等。

名医经验总结1张池金教授采用疏肝理气、益肾填精、养血健脾之法,自拟“祛斑养颜汤”治疗黄褐斑。

组成:柴胡10g,赤芍15g,当归10g,丹参15g,桃仁10g,红花6g,炒白术10g,防风6g,山茱萸15g,黄精15g,沙苑子15g,佛手10g,香附10g,前胡10g,白薇10g,白僵蚕10g,郁金10g,珍珠母20g,甘草10g。

加减:急躁易怒者,加生龙骨15~20g,生牡蛎15~20g;月经量少者,加益母草10~15g;夜寐不安者,加合欢皮10~15g,柏子仁10~15g。

30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

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张志荣(临汾市尧都区中医皮肤病医院)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好发于面部,呈面积对称、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黄褐或淡黑色的斑片,无自觉症状,好发于中青年女性。

该病可归为中医学“黧黑斑”、“肝斑”、“蝴蝶斑”范畴。

中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肝、脾、肾3脏功能失调有关,临床治疗多从此3脏着手,采用疏肝解郁、健脾除湿、滋补肝肾的内治法则,根据“无瘀不成斑”、“治斑不离血”的理论,以活血化瘀贯穿于治疗始终,从而使脏腑气血运行条畅,养血荣面。

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常将该病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脾失健运、肝肾阴虚3型进行论治。

现将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经验介绍如下。

1 肝郁气滞型临床表现:颜面部呈分布对称的黄褐色斑片,以面颊、目周为著,境界清楚,斑色发青,烦躁易怒,情志不遂,精神抑郁,女子月经前后不定期且连续3一4个月,经前斑色加深、双乳胀痛、胸胁痞胀,纳谷不香,舌质暗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

治宜疏肝解郁,化瘀消斑。

方选逍遥散加减,药物选用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甘草、薄荷。

若为月经后期,加川芎、益母草;痛经,加乌药、延胡索;月经先期、淋漓不净,加白头翁、秦皮;月经量多、色红质稠,加牡丹皮、栀子;脘闷,加厚朴、陈皮、木香。

例1 患者,女,33岁,2008年3月13日初诊。

主诉:颜面起斑2年,加重半年。

患者2年前因心情抑郁始发面部黄褐斑,曾自行外用祛斑化妆品,无效,近半年来明显加重,遂前来就诊。

现症:鼻背、双颧可见黄褐色斑片,境界清楚,形如蝴蝶,平素烦躁易怒,易生气,经前斑色加深、乳房胀痛,月经后期,经色暗红、血块多,胸胁痞胀,睡眠不实,纳可,二便调,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

治宜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给予逍遥散加减治疗,处方:牡丹皮15 g,栀子10 g,当归12 g,白芍15 g,熟地黄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柴胡10 g,郁金10 g,薄荷6 g,香附10 g,益母草15 g,白术10 g,茯苓15 g,白僵蚕15 g,炒酸枣仁15 g,甘草6 g。

多形红斑外治验案_周探

多形红斑外治验案_周探

210第15卷 第1期 2013 年 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1 Jan .,2013多形红斑又称渗出性多形红斑,是一种以靶形或虹膜状红斑为典型损害的自限性急性炎症性皮肤病。

属于中医的“猫眼疮”“雁疮”范畴。

好发于春秋季节,女性多于男性,10~30岁者为高发病率人群。

多形红斑之因多为风、热、寒、湿、毒、瘀、郁。

治疗有诸多方法与方药,内治有效,外治也理想。

周宝宽主任医师自拟诸方外治多形红斑,疗效显著。

现将经验以医案形式总结如下。

1 湿热毒蕴结案陈某,女,39岁。

2010年3月16日初诊。

主诉:双手背起椭圆形红斑5 d。

现病史:5天前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继而双手背出现对称分布的圆形及椭圆形水肿性红斑,颜色鲜红,红斑直径多为0.5~1.5 cm,境界清楚,向周围扩大,口服扑热息痛及外涂皮炎平软膏,热渐退,皮疹仍发展,现来协和中医门诊求治。

诊见:双手背及前臂伸侧散在红斑,大者如1元钱硬币大,小者如1分钱硬币大,为水肿性红斑,界限较清,中央颜色紫红,形如虹膜状,可见少量水疱,瘙痒,微热口渴,关节肌肉疼痛,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西医诊断:多形红斑。

中医诊断:猫眼疮。

辨证:湿热毒蕴结肌肤。

治法:清热解毒,健脾利湿,疏风消疹。

方药:自拟疏风解毒消斑汤外洗。

组成:金银花、连翘、蝉蜕、防风、荆芥、苦参、马齿苋、白术、茯苓、泽泻、知母、葛根、甘草各10 g。

水煎外洗及浴足,2次/d,每次30 min。

疏风消斑膏外涂。

组成:防风、荆芥、柴胡、浮萍、牛蒡子、野菊花、黄柏、地肤子、蛇床子、苦参、当归、丹参、甘草各10 g。

将上药粉为细末过筛,用白凡士林为基质调成30%软多形红斑外治验案周探1,周宝宽2(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沈阳皇姑协和中医门诊部,辽宁 沈阳 110036)摘 要: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用中药外治多形红斑经验。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3, 13(10), 16792-16796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3.13102351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姜晓涵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收稿日期:2023年9月25日;录用日期:2023年10月19日;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4日摘要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局限性对称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严重影响当今女性生活,易诊难治,并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中医认为,黄褐斑多因肝郁不畅,阻滞肌肤;或肝肾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滋养面部;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内生最后导致黄褐斑。

目前,西医对于黄褐斑的治疗主要以口服苯二酚、维甲酸和激光治疗为主,但是单纯应用西医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

近年来,中医疗法作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治疗方法,已被众多临床观察有确切的疗效。

本文在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黄褐斑进行综述如下。

关键词黄褐斑,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Chloasm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Xiaohan JiangGraduate Schoo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Received: Sep. 25th, 2023; accepted: Oct. 19th, 2023; published: Oct. 24th, 2023AbstractChloasma is a common localized symmetrical facial pigmentation skin disease that seriously af-fects women’s daily lives, is easy to diagnose but difficult to treat, and has adverse effects on pa-tients’ psychology. It has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in the medical community toda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lieves that chloasma is often caused by liver stagnation, which blocks the skin;or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kidney water cannot nourish the face; or improper diet can damage the spleen and stomach, resulting in endogenous dampness and heat, ultimately leading to chloasma.At present, Western medicine mainly treats melasma with oral quinone, retinoic acid, and laser姜晓涵therapy, but the efficacy of solely using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is not ideal. In recent year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as a widely accepted treatment method, has been widely observed in clinical practice with definite therapeutic effects.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reatment of chloasma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as follows.KeywordsChloasma, Etiology, Pathogenes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常对称分布在前额、面颊等处,多呈现黄褐色斑片,无鳞屑,无瘙痒,边界清楚[1]。

治风先治血之皮肤病验案_周宝宽

治风先治血之皮肤病验案_周宝宽

17第15卷 第5期 2013 年 5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5 May,2013风有内风与外风之别。

内风是指脏腑机能失调引起的疾病,其病变主要在肝;外风指风邪侵入人体,留于肌表、经络、筋肉、骨节所致。

外风与内风之间,亦可相互影响,外风可引动内风,内风又可兼夹外风。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意为治风先要养血和血行血,只要血液正常运行,其风或熄或散,但并未排斥伍用平熄内风或疏散外风之品。

以养血和血行血之药为主,伍用疏散外风之药,治疗皮肤病,能充分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法则。

本文所举案例特点如下:(1)以血虚风燥为主证;(2)以当归饮子为主方;(3)内服为主,外用为辅。

1 银屑病案赵某,男,27岁。

2010年2月18日初诊。

主诉及现病史:躯干及四肢起丘疹伴大量银白色鳞屑3年。

3年前,前胸及后背起红色丘疹,其上覆盖银白色鳞屑,经某医院诊断为银屑病。

口服及外用多种中西药,有所缓解,后因饮酒及外感风寒,皮疹再现,蔓延全身,久治未愈。

现症:除头面部外,全身均现治风先治血之皮肤病验案周宝宽,周探(沈阳皇姑协和中医门诊部,辽宁 沈阳 110036)摘 要:目的:总结以治血为主、疏风为辅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病经验。

方法:以医案形式阐述证属血虚风燥证之银屑病、荨麻疹、湿疹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结果:养血和血为主,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病,获得了理想效果。

结论:以当归饮子为主方,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病,疗效满意,可体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法则。

关键词:治风先治血;银屑病;荨麻疹;湿疹;临床经验中图分类号:R24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3) 05- 0017- 02收稿日期:2012-07-21作者简介:周宝宽(1955-),男,辽宁沈阳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皮肤病。

从痰、瘀、毒论治面部皮肤病

从痰、瘀、毒论治面部皮肤病
邪从大便而去 。
2 黄褐斑案 查某 ,女 ,3 岁。20 1 0 9年 6月 1 1日初诊。主诉及现病 史 :面起黑斑 5年 ,抑郁 1 。5年 前 ,右颊 出现散在 点状 年 黑斑 ,在美容院做 皮肤 护理长达 1年 ,原有 黑斑不 但未 淡
化 ,且前额 、下颌也 出现 片状 黑 斑 ,颊 部形 成 蝴 蝶状 斑 ,
【 中圈分类号】1 7. 1 59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10 — 57 《02 3 07 0 07 81 21 )0 — 02— 2
痰 、瘀毒 既是病 理产 物 ,又是致病 因素 。痰 为有 形之
(o 9年 4月 2日) 20 :上方用 7剂 ,结 节渐消 ,囊 肿稍有 回 . 缩 ,大便通畅 。上方去大黄 ,加桂枝 3 ,继续 口服 。外 用 g
中 国 民族 民间 医 药

医 疗 论 垤
Me iil rame t ou dca T et n F r m
72 ・
C ieeju lo tnmeii n tn p a c hns oma feh o de e ad ehoh r y n ma
从 痰 、瘀 、毒 论 治 面 部 皮 肤病
痰 、瘀 、毒论治 面部皮肤病可取得满意疗效 。
1 痤 疮 案

肺 胃积热 ,久 蕴不 解 ,脾 失健 运 ,化湿 生痰 ;久
病 ,气血运行不畅 ,形 成血 瘀 ;热 、痰 、瘀 蓄久 生毒 及 毒 邪外侵 ;痰 、瘀 、毒既可单 独 为患 ,也 可互 结 为患 。诸 因 上蒸颜面 ,肌肤 失养 ,发 为痤疮 。治 宜清肺 化痰 ,解毒 化 瘀 ,肺 、脾 、胃同调 ,热 、湿、痰 、瘀 、毒并 治 。方 中金 银花 、连翘 、黄芩 、山慈菇 清热 解毒 ;桑 白皮 、枇杷 叶清 肺化痰 ;陈皮 、制 半 夏、猫 爪 草化 痰 散 结 ;三 七 、桃 仁 、 红花活血化瘀 ;白术 、茯苓 、泽 泻健 脾利 湿 ,杜绝 生痰 之 源 ,又可促进邪从 尿 出 ;生 大黄解 毒泻 下 ,既 通便 ,又 使

“黄褐斑”之中医辩证论治

“黄褐斑”之中医辩证论治

“黄褐斑”之中医辩证论治黄褐斑多见于女性,多与妊娠、口服避孕药或一些妇科慢性疾病有关。

表现为面部成片出现黄褐色或深灰色色素沉着,状如尘污,不痛不痒。

肝郁内热症见:面部有典型的黄褐斑,兼有情志抑郁,胸胁胀满,面部烘热,月经不调,口苦口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证属:肝郁内热治法:疏肝清热方药:柴胡赤芍丹皮炒栀子黄芩茯苓半枝莲陈皮方解:柴胡疏肝解郁,赤芍、丹皮、炒栀子、黄芩凉血化瘀,茯苓、半枝莲、陈皮化湿通络。

达肝气舒畅、血凉瘀化、湿去络通而病愈。

肾阴不足症见:颜面局部皮肤出现深褐色斑,边界清楚,状如蝶形,面色多晦暗无华,兼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质红,无苔,脉细数。

证属:肾阴不足治法:补肾养阴方药:知母黄柏生地山萸肉丹皮赤芍茯苓山药泽泻半枝莲方解:知母、黄柏清热养阴,生地、山萸肉滋补肾阴,丹皮、赤芍凉血化瘀,茯苓、山药健脾利湿,泽泻、半枝莲化湿通郁。

达阴升阳降、血凉瘀化而病愈。

气滞血瘀症见:多见于慢性肝、肾病患者,日久引起面色晦暗无华,片状灰褐斑,散在鼻翼两侧,兼有胸胁胀满、串痛,舌质红,舌边尖有瘀斑,苔白,脉弦细。

证属: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养血,活血化瘀。

方药:积壳制香附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白芍白蒺藜大黄虎杖甘草方解:枳壳、制香附理气化滞,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归、川芎、赤、白芍养血活血,白蒺藜、大黄、虎杖化瘀祛风,甘草调和诸药。

达气化、滞消、血活、瘀祛而病愈。

脾虚湿阻症见:面斑灰褐,状如尘污,兼有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脘腹闷胀,四肢无力,大便粘腻,有排泄不尽的感觉,小便黄赤,舌质红。

苔黄腻,脉滑数。

证属:脾虚湿热内阻治法:健脾清热利湿方药:苍术白术茯苓黄柏赤小豆薏苡仁半夏陈皮虎杖车前子大黄生姜方解:苍术、白术、茯苓健脾,黄柏、赤小豆、薏苡仁清热化湿,半夏、陈皮燥湿理气,虎杖、车前子活血通络化湿,大黄清泻积滞,生姜温中和胃。

达脾健、热清、湿化而病愈。

普济消毒饮治疗面部皮肤病经验

普济消毒饮治疗面部皮肤病经验

21第14卷 第10期 2012 年 10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4 No. 10 Oct .,2012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之功效为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功效来源于方剂之组成、用量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纵观全方,主要为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之药,又因有引诸药上达,使风热毒邪宣散透发之品,因此,侧重于清解上焦头面之热毒。

面部皮肤病中有诸多病因为毒热内蕴,复感风热毒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郁于肌表,可有恶寒发热,红肿热痛,咽喉不利,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之表现。

治宜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原方主治为大头瘟,今择其功效而不拘泥于主治,治疗面部或上焦皮肤病证属风热毒邪为患者,随证加减,每获良效,现总结几则验案,供参考。

1 痤疮案李某,男,28岁。

2011年2月28日初诊。

主诉及现病史:面生青春痘1年。

初期面部只生少许丘疹,能挤出白色分泌物,时起时落,无需治疗,不久,丘疹演变成结节及囊肿,越发严重而来我中医门诊求治。

现症:前额、双颊、下颌、颈部均可见丘疹、结节、囊肿,颈部尤重,大的囊肿触痛并有波动感,丘疹能挤出白色分泌物,口渴,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

西医诊断:痤疮。

中医诊断:肺风粉刺。

辨证:风热毒聚。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方药:普济消毒饮治疗面部皮肤病经验周宝宽,周探(沈阳皇姑协和中医门诊部,辽宁 沈阳 110036)摘 要:目的:总结普济消毒饮化裁治疗面部皮肤病经验。

方法:以医案形式,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进行阐述。

结果:普济消毒饮化裁治疗痤疮、面部湿疹、面部脂溢性皮炎、面部牛皮癣等皮肤病证属风热毒邪为患者,疗效满意。

结论: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面部皮肤病疗效满意。

关键词:普济消毒饮;面部皮肤病;医案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2) 10- 0021- 02收稿日期:2012-01-13作者简介:周宝宽(1955-),男,辽宁沈阳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皮肤病。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

黄褐斑的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也称『肝斑』、『蝴蝶斑』,表现为颜脸部出现局限性淡褐色皮肤色素改变,其病损为黄褐色或者咖啡色斑片,形状不同,大小不同,表面光滑无鳞屑,多发于颧、鼻、额和口周围,经常呈对称性分布,个别病人,可波及整个脸部,个别时候可相互融合,状如蝴蝶,日晒后可加重。

黄褐斑以中青年女性为常见,一直困扰着广大爱美的女士。

本病多因身体内激素分泌水平下降,加上来自工作、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心情抑郁,精神紧张而造成,非常容易引起内分泌紊乱继而引起皮肤干燥,脸部晦暗无光,色素沉着,又因阳光照射或者化妆品的不良刺激而加深加重。

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如果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或者阴血暗耗,或者生化之源不足,都可以造成肝气郁结不舒。

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脸面气血失和而发病。

黄褐斑症状的五个方面1、病程:黄褐斑的病程发展比较缓慢,一般很难确定病程,有些患者的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通常患者多无自觉症状。

2、形状:黄褐斑的大小不一,数目也不确定,可形成弓形或多环状的皮损,成线状或彗星发散式的分布,对称发生于面部。

3、表现:黄褐斑的症状,黄褐斑皮损通常局限于皮肤的暴露部位,分布于面部,主要分布在两颊及鼻、前额、颏部,偶尔也可伴有乳晕的色素沉着。

4、颜色:黄褐斑的症状体现中,其颜色是一部分。

黄褐斑通常呈现的颜色为淡棕色、灰色、棕灰色,严重者的黄褐斑呈棕黑色甚至深蓝灰色的斑疹,融合而成的片状色素斑。

5、界限:黄褐斑的皮损多数境界清楚,当色素沉着较少时,其边缘不是很清楚,而是呈弥漫状分布。

黄褐斑表面没有鳞屑,无浸润,一般不会伴有其他皮肤病,如红斑、丘疹等皮肤病。

黄褐斑有哪些危害?1、黄褐斑是女性美的杀手美丽从来与斑点势不两立,长了黄褐斑的脸,再怎样善于掩饰也挽不回素面朝天的美丽。

2、黄褐斑是体内疾病的“信号灯”黄褐斑是内分泌失调、代谢废物淤积体内的一种外在显性表现,黄褐斑发生的同时,身体内部也会发生问题。

如很多黄褐斑患者伴有精神不振、烦躁易怒、食欲不振、乳房肿痛、月经不调等现象,有些还同时伴有乳房肿块、子宫肌瘤、囊肿、肝脏病等。

治疗“黄褐斑”经验

治疗“黄褐斑”经验

治疗“黄褐斑”经验一、丛春雨先生诊治黄褐斑的经验(一)、黄褐斑是脏腑、气血、冲任失调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黄褐斑的产生和人体脏腑失衡,气血郁滞,冲任失调密切相关,是全身疾病的外在反映,必然伴有经、带、胎、产等方面的异常,而且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关系最为密切。

1、情志所伤:凡情志失调,导致肝气郁结,肝失条达,郁火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不和,气滞血瘀,络脉瘀滞而引起面部黄褐斑,多伴有月经先后无定期,经量过少或稀,经色紫暗或黑,甚则闭经、痛经。

2、劳伤脾土:凡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而引起脾胃受损,失于健运,气血亏虚,不能上荣于面;或痰饮渍脏,气血不调,致生黑斑;或食积化热,滞于肝脾脉络,阻塞于面部而生黄褐斑。

多伴有月经后期、量少、带下等症。

3、肾经受损:凡房劳过度,或醉以入房,或烟酒失度,致肾水不足,阴液不能上荣,虚火上熏于面,燥结成斑。

此类多伴有五心烦热,盗汗,月经先期,量少色枯,带下黄稠等。

还有肾阳不足,不能温养经脉,寒凝血滞而致黄褐斑,一般为斑色黯黑,伴有月经后期,量少色淡,带下量多,色白质清。

若产后或更年期黄褐斑多与肾精亏耗有密切的关系。

(二)、诊治黄褐斑,强调六辨1、辨年龄:若患者为青春期妇女,因其肾气初盛,天癸始至,则发病多为肾虚,常易挟风、挟痰、挟寒;若患者为生育期妇女,因其调理不当,七情过度,常集虚、瘀、郁为一体;若患者为更年期妇女,因其肾气渐衰,脾胃虚弱,阴阳失调,常致相火、虚寒合而为病。

妇女一生各阶段,青春发病易伤肾,育龄中年易伤肝,老年渐亏伤脾胃。

2、辨病程:病程短者,以瘀为主,瘀化则斑易消;病程长者,以虚为主,施补而病乃愈。

3、辨经带:经、产为妇女之生理特点,临床所见患者除面部有黄褐斑外,常可伴有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不孕、带下等。

因此需细究经、产,灵活辨证施治。

4、辨兼夹:即患者之兼见症状,以明所现之黄褐斑与兼见症之先后标本。

5、辨部位:丛老师据《素问·刺热篇》将面部黄褐斑所现部位与五脏划分为左颊为肝,右颊为肺,额为心,颏为肾,鼻为脾,并认为黄褐斑显现于眼眶周围属肾虚,出现于上唇属瘀阻胞宫。

中医辨证论治黄褐斑体会

中医辨证论治黄褐斑体会

中医辨证论治黄褐斑体会标签:黄褐斑;辨证论治;体会黄褐斑为颜面部对称而局部性褐色斑片,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中医称为“黧黑斑”、“肝斑”、“面尘”,因其状如蝴蝶,又有蝴蝶斑之称。

近年来,发病率日渐增多,西医认为主要与内分泌,慢性肝肾疾病,结核,慢性酒精中毒,口服避孕药及化妆品等因素有关,主要采用维生素及外用制剂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中医认为该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治疗上采用疏肝、健脾、补肾疗法。

笔者认为气滞血瘀是黄褐斑的基本病机。

临床对该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重视理气活血,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辨证论治1.1肝郁型多见于女性,斑色深褐,弥漫分布,伴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喜叹息,夜寐不安,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以疏肝理气,活血消斑。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枳壳10g,郁金10g,香附10g,当归10g,川芎10g,丹参10g,白芍10g,桃仁10g,红花10g,益母草15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

方中柴胡、枳壳、郁金、香附疏肝理气。

当归、川芎、丹参、白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益母草调经。

白术、茯苓健脾益气。

1.2脾虚型斑色灰褐,状如尘土附着,神疲乏力,纳呆,脘腹胀闷,月经色淡,带下清稀,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濡或细。

治以健脾化湿、活血祛斑。

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5g,泽泻15g,薏苡仁30g,当归10g,白芍10g,赤芍15g,川芎10g,香附10g,郁金10g,甘草6g。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泽泻、薏苡仁健脾益气化湿。

香附、郁金疏肝理气。

当归、白芍、赤芍、川芎活血化瘀。

1.3肾阴虚型斑色黧黑,面色晦暗,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或常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舌红苔少,脉沉细。

治以滋阴补肾,活血褪斑。

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10g,山药10g,山茱萸10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茯苓15g,泽泻15g,丹参15g,白芍10g,泽兰10g,木香10g,甘草6g。

调节冲任治疗面部皮肤病验案3则

调节冲任治疗面部皮肤病验案3则

刺 3年 ,月 经 前 明显 加 重 ,月 经量 少 。经常 口服防风通圣丸等药 ,越 吃病情越重 ,现来 我 中医 门诊求
症 悉除 。随访 1年 ,未见复 发 。 按 :冲 、任二脉皆起于胞 中 ,环
绕 唇 口。 冲为 血 海 ,为 十二 经 脉 之
[2]李 树春./bJL脑 性瘫痪 [M].郑 9kl:河南科 学 技术 出版 社 ,2000:4.
[3]张健 ,赵澎 -,J、儿脑 瘫的 中医研究近况 [J]. 医学综述 ,2010,16(4):1092—1095.
治。现症 :面部既有黑头粉刺又有 白头粉刺 ,散在结 节 ,双颊部 隐含 丘疹 ,月经前皮疹 明显加重 ,月 经 后皮疹减轻 ,痛经 ,月经量少 ,心烦
海 ,能调 节十二经 的气血 ;任 主胞 胎 ,为 阴脉 之 海 ,与 足 三 阴经 肝 、 脾 、肾会 于曲骨 、中极 、关元 ,对 人 身 的阴经 有 调 节 作 用 。肝 肾不 足 ,
验 案3则
状无 明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改善 ,缘 由患病 日久 ,非 一
日之沉 积 ,药力不足故 无效 。但 辨证
周 宝 宽 周 探
正 确 ,当守 方加 制附 片 、干姜 以温 化 沈 阳皇 姑 协和 中医 门诊 部 110036 辽 宁沈 阳市皇姑 区怒 江街 158号
痰饮 。三诊时症状好 转 ,故去 苦寒 之
运 动功能 的训 练 ,但 疗效欠佳 。近期 调 、流产 、不孕 、少腹拘 急 、女 子赤 皮5g,白芍1O g,炙甘草5 g,当归15 g,
也有 使用肝 细胞移植疗法 ,但 疗效不 白带下 、咽部不利等 。调理冲任为 川芎 10 g,熟地黄10 g,墨旱莲15 g,
确 切 ,并且 费用 昂贵 ,不符 合我 国国 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原则之一。临 女 贞子 15 g,桑 白皮 10 g,炙 枇 杷 叶

名医出方,必出良方,这张治疗黄褐斑的方子...

名医出方,必出良方,这张治疗黄褐斑的方子...

名医出方,必出良方,这张治疗黄褐斑的方子...
名医出方,必出良方,这张治疗黄褐斑的方子经验证已经帮助了上百名女性改善了黄褐斑!
话不多说,直接上方子!
【主症】
伴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唇、爪苍白无华,女子月经量少或闭经。

舌淡,脉细无力。

【辨证】
女子月经、妊娠、生产、哺乳等常耗血较多,致气血亏虚,血虚不能上荣,血弱不能华肉,气虚不能行血,则血滞。

【治法】
益气补血,益气补血,佐以化瘀消斑。

【方药】
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白术、陈皮、党参、当归、大枣、白芍、益母草、桑寄生、升麻、炙甘草。

【方解】
这张方子适合黄芪、白术、党参、大枣、炙甘草益气补中;陈皮理气和胃;当归、白芍、益母草养血活血化瘀;桑寄生养血益精;升
麻透解肺胃邪毒,促进补药吸收。

这张方子适合气血不足的体质适用,在应用前一定要遵听医嘱,大家如果有黄褐斑问题都可以说说,帮大家辩证分析一下。

' #清风计划##祛斑##我要上微头条#。

白癜风证治经验_周宝宽

白癜风证治经验_周宝宽

27第13卷 第7期 2011 年 7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7 Jul . ,2011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来性原发性黑素脱失性皮肤病。

以局部或泛发性白色斑片、形态不一,并无痛痒为临床特征。

男女发病无显著性别差异,任何年龄皆可发生。

本病属于中医学“白癜”、“白驳风”范畴。

白癜风的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耐,卫外不固,感受外邪,搏于肌肤,阻滞经络,气血失和;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复感风邪,搏于肌肤,肌肤失养;禀赋不足,肝肾亏虚,或久病失养,或劳欲过度暗耗肾精,肝肾不足,精血双亏,肌肤失养;或久病失治,或复感风邪,脉络瘀滞,肌肤失养。

常见证型为气血失和、肝郁气滞、肝肾阴虚、气滞血瘀。

常用治法为调和气血、疏肝理气、滋补肝肾、活血化瘀、祛风通络[1]。

治疗白癜风有诸多方法与方药。

笔者临床30年,接诊皮肤病患者20余万人次。

本文就白癜风的辨证论治进行总结。

1 风邪阻络 气血失和禀赋不耐,卫外不固,感受外邪,搏于肌肤,阻滞经络,气血失和而发斑。

《诸病源候论・白癜候》曰:“此亦是风邪搏于皮肤,血气不和所生也。

”治法:调和气血,祛风通络。

自拟和血通络汤。

案1 谢某,男,21岁。

2010年5月19日初诊。

病史:面部出现白斑3个月。

自述3个月前,左面部出现拇指大小一块白斑,境界不清,逐渐扩大为境界清楚的色素脱失斑,白斑中毛发变白,无特殊感觉,外涂过补骨脂酊。

刻诊:患者左颊部可见2.5cm ×3.5cm 白斑,其中毛发已白,境界清楚;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细。

西医诊断:白癜风。

中医诊断:白驳风。

辨证:气血失和。

治法:调和气血,祛风通络。

方药:自拟和血通络汤。

药用:熟地黄2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10g,鸡血藤20g,桂枝5g,补骨脂10g,何首乌10g,黑桑椹20g,黑芝麻20g,羌活10g,防风10g,刺蒺藜10g,菟丝子10g,炙甘草5g。

黄褐斑辨治心得

黄褐斑辨治心得

黄褐斑辨治心得
卢晓梅
【期刊名称】《中医药研究》
【年(卷),期】2000(016)001
【摘要】黄褐斑一证,属中医黧黑斑、面尘、多责之肝肾,常用逍遥散及六味地黄丸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实际尚与痰、瘀、精血、冲任等有关,又常因兼扶感冒使病情复杂。

对此,笔者主张:1.先开玄府治其标;2.辨证分型治基本。

对肝郁气滞、气机失畅,治以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柴胡疏肝散加减;气血两虚,心脾失养,治以益气养血,健脾养心,归脾汤加减;脾虚气弱,湿浊溜留,参芩白术散合三仁汤加减;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治以滋养肝肾,调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卢晓梅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84.2
【相关文献】
1.女性黄褐斑患者肝气虚证辨治探讨 [J], 胡博;张丰川;李楠;蔡玲玲;贾苑凝;吴迪;方多多;姜玉;李元文
2.中药辨治女性黄褐斑 [J], 赵军
3.中医药对于黄褐斑辨治的统计与分析述评 [J], 汪南玥;陈家旭;吴晓丹
4.中医药对于黄褐斑辨治的统计与分析述评 [J], 汪南玥;陈家旭;吴晓丹
5.自拟消斑汤经验方与逍遥丸内服辨治肝气郁结型黄褐斑的临床效果随机对照研究[J], 赵琴;刘丽;何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瘀法治疗面部皮肤病

化瘀法治疗面部皮肤病

化瘀法治疗面部皮肤病
周宝宽;周探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2(018)007
【摘要】目的:总结化瘀法治疗面部皮肤病经验.方法:以医案形式,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进行阐述.结果:自拟理气化瘀清肺汤治疗证属气滞血瘀之痤疮,自拟化瘀祛痰消疹汤治疗证属痰瘀互结之酒皱鼻,自拟健脾理气化瘀汤治疗证属脾虚湿蕴、气滞血瘀之黄褐斑,自拟理气化瘀散结汤治疗证属肝郁血瘀之扁平疣,均获满意疗效.结论:以化瘀法为主,随证加减治疗面部皮肤病疗效肯定.
【总页数】2页(P803-804)
【作者】周宝宽;周探
【作者单位】沈阳皇姑协和中医门诊部,沈阳 110036;沈阳皇姑协和中医门诊部,沈阳 1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
【相关文献】
1.急下存阴法与活血化瘀法合用治疗土燥水竭证的实验研究 [J], 张喜奎;林文泉
2.活血化瘀法治疗面部皮肤病的临床体会 [J], 林少健
3.通络化瘀法联合手法疏通治疗瘀积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J], 沈静;赵晶
4.益气养血法活血化瘀法并用治疗老年人心律失常40例 [J], 王新宏;刘君
5.活血化瘀法糖尿病治疗仪并用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90例 [J], 冷英;苏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论治黄褐斑经验周宝宽(沈阳协和中医门诊部,辽宁沈阳110036)摘要: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治黄褐斑经验。

方法:以医案的形式阐述黄褐斑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

结果: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导致颜面气血失和;肝肾不足导致面失所养;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熏蒸于面;气滞血瘀导致面失所养。

黄褐斑离不开肝郁,血瘀。

疏肝解郁,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是治疗黄褐斑的基本原则。

常用逍遥散合他方化裁。

结论:辨证论治黄褐斑疗效显著。

关键词:周宝宽;辨证论治;黄褐斑;临床经验;医案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2)03-0412-02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ChloasmaZHOU Bao-kuan(Shenyang Huanggu Xie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00036,Liaoning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chloasma in clinic.Methods :Discuss etiopathogenisis ,pathogenesis ,pattern of syndrome ,method of treatment ,formulas and medicines based on medical records.Re-sults :Etiopathogenisis and pathogenesis of chloasma include stagnation of Qi due to depression of the liver result in facial surface Qi -blood disharmony ;liver and kidney deficiency result in facial surface not be nourished ;dys -splenism ,humid heat fumigating to face ;qi -stagnancy and blood stasis result in facial surface be nourished.Main etiopathogenisis is stagnation of liver and blood stasis.Treatment principles of chloasma are to disperse the depressed liver -energy to clear gloomy ,invigorate the spleen and ton-ify kidney and activate blood circulation to dissipate blood stasis.Modified Xiaoyao Powder is commonly used.Conclusi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shows a better therapeutic effect for chloasma.Key words :ZHOU Bao -kua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chloasma ;clinical experience ;medical record 收稿日期:2011-09-28作者简介:周宝宽(1955-),男,辽宁沈阳人,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皮肤病。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面部色素沉着病,相当于中医的黧黑斑。

其特点是:黄褐斑多对称分布,无自觉症状,日晒后加重。

多发生于孕妇或经血不调的妇女,部分患者可伴有其他慢性病,涂擦不适当的化妆品及日光照晒可加重黄褐斑。

西医学认为本病多数与内分泌失调有关,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体内增多,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和促进黑色素的沉着堆积是主要原因。

最常见的怀孕期间面部的“妊娠斑”,属于生理反应性雌激素水平增高所致;其次见于月经不调和妇科疾病、慢性肝肾疾病、结核病、慢性酒精中毒或服用避孕药的人,因雌激素相对增高,即症状性增高所致[1]。

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导致颜面气血失和;肝肾不足导致面失所养;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熏蒸于面;气滞血瘀导致面失所养。

黄褐斑离不开肝郁,血瘀。

疏肝解郁,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是治疗黄褐斑的基本原则。

常用逍遥散合他方化裁。

治疗黄褐斑有诸多方法与方药。

笔者临床30年,接诊黄褐斑患者近万例,本文就逍遥散加减治疗黄褐斑进行经验总结。

1肝郁气滞颜面气血失和七情内伤等导致肝郁气滞,日久化热,灼伤阴血导致面部失养而生黧黑斑。

女性多见,斑色深褐,弥漫分布;伴有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口干,舌红,苔薄,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消斑。

案1李某,女,29岁。

2009年3月12日初诊。

病史:面部生褐斑伴烦躁、胁胀1年。

刻诊:面部深褐色斑,颊部成片,其他散在,边界清楚,烦躁易怒,两胁胀满,经期腹痛,口苦;舌红,苔薄,脉弦细。

西医诊断:黄褐斑。

中医诊断:黧黑斑。

辨证:肝郁气滞。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消斑。

方药:逍遥散加减。

药用:柴胡10g ,白芍10g ,茯苓10g ,白术10g ,当归10g ,益母草10g ,桃仁10g ,香附10g ,白僵蚕10g ,郁金10g ,丹参10g ,炙甘草5g ,薄荷5g 。

上方口服及敷面。

二诊:上方用14剂,色斑变淡,烦躁、胁胀消失,口苦减轻。

上方减薄荷,继续口服及敷面。

三诊:上方又用21剂,片状褐斑散开,点状褐斑部分消失,经期腹痛减轻。

上方减桃仁,继续口服及敷面。

四诊:上方又用14剂,面色有光泽,只有散在浅色斑点,其他诸症消失,上方继续口服14剂愈。

2肝肾不足虚火上炎面失所养肝藏血,开窍于目,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其色主青;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为生殖发育之源,开窍于耳,其荣在发,其色黑。

肝血虚,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肾虚本色上泛,则生黧黑斑;肝肾不足,虚火上炎,面失所养。

斑色褐黑,面色晦黯;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

治法:滋阴补肾,疏肝养血。

案2尚某,女,37岁。

2009年7月8日初诊。

病史:面部生斑伴烦热2年。

刻诊:眼周、前额、面颊处均散在褐斑,面色晦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

西医诊断:黄褐斑。

中医诊断:黧黑斑。

辨证:肝肾不足。

治法:滋阴补肾,疏肝养血。

方药:逍遥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药用:熟地20g,山药20g,山萸肉10g,丹皮10g,茯苓10g,柴胡5g,当归10g,白芍10g,白僵蚕10g,炙甘草5g,口服及敷面。

二诊:上方用14剂,褐斑有所淡化,头晕、耳鸣、腰酸减轻,烦热未减。

上方加地骨皮20g,继续口服及敷面。

三诊:上方又用14剂,褐斑变淡,部分消散,面有光泽,烦热减,其他症已除。

上方继续口服及敷面。

四诊:上方又用28剂,褐斑大部分消退,只有少许斑,面有光泽。

上方继续口服21天,巩固疗效。

3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熏蒸于面各种原因导致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熏蒸于面均可产生黧黑斑。

斑色灰褐,状如尘土附着;伴有疲乏无力,纳呆;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濡或细。

治法:健脾益气,疏肝养血。

案3侯某,女,33岁。

2009年8月6日初诊。

病史:颜面生黑斑伴纳呆4年。

曾口服及外涂祛斑药,无明显效果。

刻诊:颜面对称性黑褐色斑片,状如尘土附着,面无光泽;疲乏,纳呆,舌淡胖边有齿痕,脉濡。

西医诊断:黄褐斑。

中医诊断:黧黑斑。

辨证:脾虚湿蕴。

治法:健脾利湿,疏肝养血。

方药:逍遥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药用:党参10g,黄芪20g,白术10g,缩砂仁10g,茯苓10g,山药10g,莲子肉10g,薏苡仁20g,白芍10g,当归10g,川芎10g,白僵蚕10g,柴胡5g,炙甘草5g。

口服及外敷。

二诊:上方用14剂,斑片变淡,诸症减轻。

上方继续口服及外敷。

三诊:上方又用21剂,斑片面积缩小,色淡,失眠。

上方加酸枣仁10g,夜交藤10g,继续口服及外敷。

四诊:上方又用28剂,斑点几乎消失,面有光泽,食欲增,体力增,睡眠好,二便通调。

上方继续口服21天愈。

4久病入络气滞血瘀面失所养久病入络,久病必瘀。

慢性疾病,营卫失和,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面失所养而生黧黑斑。

本证也可由于述几种证型演变而来。

肝郁,血瘀贯穿各型黧黑斑。

斑色灰褐或黑褐;伴有慢性肝病,两胁胀痛,或月经色黯有血块,或痛经;舌黯红有瘀斑,脉涩。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案4郑某,女,41岁。

2009年9月5日初诊。

病史:面生黑斑伴胁痛、痛经3年。

曾诊断为黄褐斑,口服及外用许多药物均无明显疗效。

刻诊:面部斑色黑褐,双颊重而成片,口周及前额散在褐斑,面色晦黯,两胁胀痛,痛经,月经色黯有血块;舌黯红有瘀斑,脉涩。

西医诊断:黄褐斑。

中医诊断:黧黑斑。

辨证: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柴胡10g,郁金10g,茯苓10g,白术10g,熟地10g,川芎10g,当归10g,香附10g,桃仁10g,红花10g,白僵蚕10g,炙甘草5g。

上方口服及外敷。

二诊:上方用14剂,斑色变淡,胁痛减轻,效不更方,上方继续口服及外敷。

三诊:上方又用28剂,面部散在色淡斑点,面有光泽。

胁痛消失,痛经减轻,月经中无血块。

上方减桃仁、红花,继续口服及外敷。

四诊:上方又用28剂,褐斑几近消失,面红润,月经正常。

上方继续口服14剂,巩固疗效。

按逍遥散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由甘草、当归、茯苓、白芍、白术、柴胡、生姜、薄荷组成。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肝为藏血之脏,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即所谓“肝体阴而用阳”。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

若七情郁结,肝失调达,或情志不遂,阴血暗耗,或化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

肝郁血虚则两胁作痛,头痛目眩;郁而化火,口燥咽干;肝木为病易于传脾,脾胃虚弱故神疲食少;肝藏血,主疏泄,肝郁血虚脾弱,在妇女多见月经不调、乳房胀痛。

治宜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木郁不达致脾虚不运,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实土抑木,营血生化有源,加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