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经验

合集下载

脸上长斑,源于血瘀?“血府逐瘀汤”活血消斑,令人深思

脸上长斑,源于血瘀?“血府逐瘀汤”活血消斑,令人深思

脸上长斑,源于血瘀?“血府逐瘀汤”活血消斑,令人深思夏天到了,你脸上的黄褐斑是不是又加重了?今天这篇文字我们来聊一聊黄褐斑的这些事儿吧。

在众多的皮肤问题中,黄褐斑应该算是较为棘手和难缠的一类病症。

经常看到大家的评论在问,“医生,我脸上有黄褐斑应该怎么治?”你这么问我应该怎么回答呢?黄褐斑产生的因素有很多,我不能了解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所以不好下结论。

但是,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一件事,你可以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有段时间情绪长期的处于压抑或是易爆易怒的状态下。

我们常说无淤不成斑,瘀斑必有瘀,可能很多人觉得这句话又点太肯定了,但是不论是从中医亦或是西医的角度来看黄褐斑都是与自身的血液有很大关系的。

这么说,可能很多人还是不明白,那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1993年的《新中医》曾刊载过这么一个故事,我也是偶然看到的。

故事主人公,张姓女子,37岁,受到刺激后面部开始出现黄褐斑,斑点呈对称状,看上去想蝴蝶的形状,一开始的时候女子并没在意,后来越战越多,面积也越来越大,而且患者在日晒后,斑点还有加重的情况。

患者很痛苦。

总不能不见阳光啊!于是,她准备投中医试试。

当时中医的诊方记载症见:女子脉象弦而细涩,舌色紫暗,月经量少、延后、色黑。

医家开了一张方子。

香附、当归、益母草、刘寄奴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菊花、甘草各10克,柴胡、赤芍、郁金、怀牛膝、白芷各12克。

水煎服。

据报刊记载,女子在用药10剂以后,脸上的斑就有所减轻,继续投用35剂后,面部的色斑就完全消失了。

报刊中记载的这个方剂其实就是血府逐瘀汤的化裁,用于化瘀活血和疏肝行气的。

血瘀问题解决,皮肤能够得到血液的滋养,色斑自然会慢慢消散。

现在也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人知道自己是血瘀引起的色斑,但是就是不太习惯用中药,应该怎么办呢?其实现在市面上也有一些中成药对于黄褐斑的治疗比较有效,常见的有羊丹肽。

这是临床医学比较常用的祛斑药,成分也是选用了羊胎粉、丹参等一些中药材。

像丹参这类的成分就是起到了活血化瘀的作用据《本草纲目》记载丹参“活血,通心包络,治疝痛”。

活血疏肝法治疗肝郁血瘀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活血疏肝法治疗肝郁血瘀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活血疏肝法治疗肝郁血瘀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黄褐斑是一种多发生于面部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俗称肝斑、妊娠斑,临床表现为呈对称性淡褐色或深褐色斑,形状及大小不一,女性多见,本病的发生原因和机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一般认为与体内氧化抗氧化平衡失调有关。

另外,内分泌功能紊乱、皮损区微生态失衡、微量元素含量异常、血液流变学的改变、遗传因素、日光照射等均会诱发黄褐斑的发生。

在治疗上,目前尚无满意的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5月,笔者采用活血疏肝法治疗肝郁血瘀型黄褐斑患者,并检测了治疗前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指标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肝郁血瘀型黄褐斑患者均来自门诊,设为治疗组,临床症状黄褐斑均呈褐色略青,轮廓易辨,对称分布于眼周、颜面,并伴有胁肋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女子月经不调或痛经,经血带有血块,舌质暗,脉弦或细涩。

排除高血脂、冠心病、肝、肾等系统疾病,就诊前1个月未服过抗氧化剂药物;对照组30例来自学生自愿者,均无黄褐斑皮损及遗传免疫性疾病。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活血疏肝汤加减,其基础方为:柴胡、白芍、白术、茯苓、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熟地、赤芍、丹参、甘草。

在此基础上可根据病情加入引药入面部的白芷、白僵蚕、白附子,热盛加入丹皮、栀子等,肾虚、精血不足,加女贞子、菟丝子、何首乌等,湿盛加薏苡仁、荷叶等,瘀血严重可酌加大黄、土鳖虫。

每日1剂,早晚分服,8周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分别记录所有患者临床指标。

1.3 疗效判定和标准:依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2003年修订稿)》进行评分: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大于90%,颜色基本消失,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8;显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大于60%,颜色明显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5;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大于30%,颜色变淡,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3;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小于30%,颜色变化不明显,评分法计算治疗后下降指数<0.3。

治疗黄褐斑,可选用血府逐瘀汤

治疗黄褐斑,可选用血府逐瘀汤

治疗黄褐斑,可选用血府逐瘀汤中医书友会第1981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I导读: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黄褐斑的文章我们发过一篇:我的黄褐斑治验(自拟方,附医案),本文是另一位作者的经验,可参考。

(编辑/王超)黄褐斑案作者/吴建华冯某,女,30岁。

主诉:面部黄斑丛生1年。

患者平素多情志不畅。

约1年前面部出现黄斑,经外用祛斑霜和口服美容养颜药物3个多月,并无寸效。

刻诊:整个面部泛发黄斑,斑块大小不等,最大者如绿豆大,以两额部为重,触之不凸起,压之不退色,经期错后7~10天,有暗红血块,5~7天乃尽;经行时乳房及腰腹部刺痛不已,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腻,脉弦涩。

辨证:血瘀气滞,滞阻脉络。

治法:化瘀理气,畅达络脉。

方药:方拟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当归15g,川芎15g,熟地黄20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0g,牛膝15g,桔梗10g,枳壳15g,柴胡10g,土鳖虫10g,全蝎3g,桂枝15g,甘草10g。

嘱服7剂。

药尽而经来,黄斑渐退。

继服5剂,黄斑日渐退尽。

此后经水调畅,伴随症状也未见再发。

多次随访,黄斑未有复发。

意高按:黄褐斑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所致的皮肤病。

皮损为黄褐或深褐色斑片,常对称分布于额颊部,边缘一般较明显,可累及眶周、前额、上唇和鼻部;无主观症状和全身不适感,生气、熬夜、劳累可加重皮损。

中医学认为,络脉在人体有“溢奇邪”、“通营卫”的作用,为血气汇聚之处;多种原因引起脏腑气血失调,营卫失和,日久瘀血郁阻面部络脉,黄褐斑由此便产生。

这就好比水塘,如果长期水液不流动,水就会变质、变脏、变黑甚至变臭,此时若能使水液流通,则旧去新来。

水液会重新变得清新秀丽,这也就是所谓的“流水不腐”。

显然,黄褐斑是络病的一种。

叶桂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曾提出“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

这就是著名的“久病入络”理论。

经后世医家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证实许多疾病在病变过程中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血瘀络阻的现象,而且病程愈长愈加显著。

杨志波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经验

杨志波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经验

杨 志波运用 活血化瘀法 治疗 黄褐斑经验
徐 庆 ,杨 志 波
( 1 .湖南 中 医药大学 2 0 1 0级硕 士研 究生 ,湖 南 长 沙 4 1 0 0 0 7 ;
2 .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皮肤科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5 )
[ 中图分 类号 ]R 2 4 9 . 7 [ 文 献标识 码 ]B [ 文 章编号 ]1 0 0 4 - 2 8 1 4( 2 0 1 3 ) 0 7 — 5 8 1 — 0 2
当归 、 川 I 芎活血化瘀 , 黄芪 、 白术 、 山药 以补脾 胃之气 , 黄柏 、 黄芩清热利湿 , 茯苓 、 薏苡彳 _ 利水渗湿健脾 , 泽泻利水渗湿 。 皮损久不能消退加红花 、益母 草、丹参 。
气血 亏虚证 。斑色浅 褐 ,晦暗 无光泽 ,肤 色苍 白,伴 有头晕 目眩 ,倦 怠乏力 ,唇爪苍白无华 ,月经量少或闭经。
实 用中医药杂志 2 0 1 3 年7 月 第2 9 卷7 期 ( 总第2 4 6 期)
J OUR NAL OF P RAC  ̄C AL TR AD I T I ONAL C HI NES E ME DI C I NE 2 0 1 3 . Vd. 2 9 No . 7
治宜益气养血 ,活血化瘀 。方用桃仁 四物汤合归脾汤加减 。 益母 草 3 0 g ,红花 6 g ,桃仁 6 g ,川 芎 1 0 g ,黄芪 l O g ,当归
1 0 g ,党参 1 0 g ,白术 l O g ,茯神 1 5 g ,甘草 6 g 。益母 草 、桃 仁 、红花以活血祛瘀 为主 ,当归助活血之力而补血 ,党参 、 白术 、茯神健 脾安 神 ,川 I 芎 活血行 气 ,黄 芪益气生 血 ,甘
虚火上 炎 ,虚 热 内蕴 ,郁 结不 散 ,阻 于皮 肤所致 ;或肝郁 气滞 ,情 志不 畅 ,气郁 化热 ,血 癖于 面 ,灼伤 阴血 ,以致

黄褐斑,就是“淤血斑”!千年化瘀方,血通了,斑消了,请细学

黄褐斑,就是“淤血斑”!千年化瘀方,血通了,斑消了,请细学

黄褐斑,就是“淤血斑”!千年化瘀方,血通了,斑消了,请细学(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简明中医皮肤病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跟你聊聊黄褐斑。

我以前反复说过,任何皮肤上的问题,说到底,都是体内环境失衡的表现。

黄褐斑,也是如此。

这么多年来,我有一个深刻体会——黄褐斑比较严重的女性,你问她月经,往往是有块的。

你再看她的脉象,往往偏涩。

这就说明,她有淤血。

淤血,是导致人家脸上长黄褐斑的原因。

这种认知的形成,和我从前的学习经历有关。

我们当初在研习桂枝茯苓丸临床治验的时候,就看到过这么一张医案。

说有一个女子,年龄20岁,姓杨。

这个人,从大概一年前开始,眼睛下头、鼻梁两侧,就有黑色的斑了。

一开始,颜色还比较淡。

不细看,看不出来。

后来,这个斑的颜色逐渐加重,范围逐渐增大。

患者觉得不好,就到医院皮肤科看。

结果,被诊断为黄褐斑。

各种药,各种治法,试了个遍,效果都不好。

后来,此人决定另辟蹊径,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面颊和鼻梁周围,有黑斑,好比蝴蝶一样。

颜色看上去,和撒了一层煤灰差不多。

看舌脉,发现脉象沉弦而略涩,舌质淡,苔白。

仔细询问月经,患者说,月经里有块,而且块还不少,经血色紫暗,一旦来月经就肚子疼。

这现象,已经有差不多两年了。

平时,患者则表现为右侧胁肋的满闷,经前乳房会跟着发胀。

在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

这个方子,特别简单,却直击根本。

但见——茯苓12克,丹皮、桂枝、白芍、桃仁各9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这么简单的东西,能治黄褐斑?患者心中疑惑。

医家笑而不答,嘱咐尝试服用一段时间再说。

结果如何?患者连用15剂以后,脸上黄褐斑消退明显。

而且,月经来潮之时,腹痛不见了,血块也少了,从前胁肋和乳房的胀痛也基本消失。

此后,原方保持不变,再投15剂。

患者最终诸症悉平,脸上的黄褐斑消失。

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的体会

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的体会

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的体会
蓝胡慧;张海燕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06(28)10
【摘要】黄褐斑,又称肝斑,好发于颜面部,呈对称性淡褐色或深褐色斑,形状
大小不一,枯黯无光泽,日晒后加重。

西医以黑色素增生,沉着于面部为主要病理特征,故在治疗上以阻止黑色素细胞的增生,抑制黑素小体的形成和促使其分解为目的,多采用外治法。

中医学认为气血亏乏、瘀血阻滞是黄褐斑的一个基本病理特点,面部黧黑是血瘀证的指征之一。

而黄褐斑的患者硫氢基(SH)水平升高,活
血化瘀的中药有改善体内环境,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SH下降,有改善内分泌紊乱的作用。

所以.在治疗上主要采用活血化瘀,兼以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滋阴补肾。

临床上常用当归、香附、白芍药、枸杞子等疏肝解郁药,茯苓、白术、陈皮、山药等理气健脾药,制何首乌、阿胶、杜仲、菟丝子等滋阴补肾药。

【总页数】2页(P753-754)
【作者】蓝胡慧;张海燕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理气活血化瘀法治疗肝郁血瘀型黄褐斑临床研究
2.杨志波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经验
3.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4.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经验
5.用活血化瘀法治疗49例黄褐斑患者的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琦以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经验(血府逐淤汤加玫瑰花、泽兰、菟丝子、白芷)

王琦以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经验(血府逐淤汤加玫瑰花、泽兰、菟丝子、白芷)

王琦以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经验(血府逐淤汤加玫瑰花、泽兰、菟丝子、白芷)I导读:黄褐斑让很多女性苦恼,其病情缠绵,很难根治。

王琦教授从体质观点出发,认为黄褐斑的形成多与血瘀体质有关,自拟了玫瑰祛斑汤,内外兼调,效果不错。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编辑/盒子)王琦治黄褐斑的经验作者/俞若熙、王琦等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的色素沉着斑,无自觉症状,好发于女性、中青年。

中医称为“黧黑斑”、“肝斑”、“蝴蝶斑”等,现代医学研究该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内分泌改变(尤其女性妊娠或产后)、某些药物、慢性疾病以及外界刺激有关。

王琦教授对黄褐斑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用药特点,现整理如下。

斑多缘于血瘀质血瘀质是指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瘀血内阻的病理基础,其特征为瘦人居多,性格内郁,心情不快易烦,急躁健忘,平素面色晦黯,皮肤偏黯或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易患疼痛,口唇黯淡或紫,舌质黯有瘀点,或片状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象细涩或结代。

还可能伴随眼眶黯黑,鼻部郁滞,发易脱落,肌肤干或甲错,女性多见痛经、闭经、经色紫黑有块、崩漏。

易患出血、癥瘕、中风、胸痹等病。

《诸病源候论》曰:“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黑皯”。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不管是内在痰饮还是外受风邪,最终导致气血失调而生黑皯者,究其原因是由于体质的内在本质。

黄褐斑的主要病机是以血瘀体质为本,气滞血瘀为主要原因。

而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经、胎、产、乳都以血为用,所以比男性更易为血瘀质。

气滞、寒凝、热灼、津伤、痰湿等皆可导致血瘀,其中最主要的是肝郁气滞,多数患者由于压力大、心情抑郁或焦虑紧张,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肝郁化火灼伤阴血,皆可致颜面肌肤失养,色素沉着,积为黯斑。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载:“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

”忧思伤气,气机失和,肝失疏泄,郁而化热,灼伤津液,血行不畅,致使颜面气血郁滞,从而为瘀,瘀在面部而成本病。

中医化瘀法治疗黄褐斑

中医化瘀法治疗黄褐斑
2 0 2 2) l 3 l 4 0 0, 0( : 8 一 8 .
芷、 白僵 蚕 、 芎 能 抑 制 酪 氨 酸 酶 活性 及 吸 收紫 外 川 线 具 有 防晒 作用 。本研 究 除外 用 复方 杏 仁面 膜 外 ,
同时给 予 内服 维生 素 C和维 生 素 E ,而维 生素 C是

[] 明 斌 , 思 平 , 玲 , . 方 祛 斑 霜 治 疗 黄 褐 斑 临 床 疗 效 及 皮 3淡 王 周 等复 肤 镜 检 查 [] J.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皮 肤 性 病 学 杂 志 ,0 3 2() 20, 3:
推广 价 值 。
[ 参考 文献]
现 代 药物 学研 究 当归有 抗 促性 腺激 素作 用 , 其 主 要 成 分 阿 魏 酸 可 抑制 垂 体分 泌 黄 体 生成 素 和 催 产 素 , 抗促 性腺 激 素释 放 , 制 酪氨 酸 酶活 性 , 拮 抑 防
止 酪氨 酸氧 化 形成 黑素 , 制黑 素形 成 。另 外 , 抑 白
维普资讯
中 国美 容 医 学 20 0 7年 5月 第 l 第 5期 C iee ora o sht dcn . y2 0 .o.6N ・ 6卷 hn s u l f tei Me i eMa.0 7V 1 .o J n Ae c i 1 5
[] 严 , 文元. 褐斑 的现代 诊 治[ . 6鲁 朱 黄 J 中华皮肤 科杂 志 ,0 2 3 ] 2 0 ,5 [ 收稿 日期]0 70 一8[ 回 日期]0 70 —2 20.l 0 修 2 0 —40
编 辑 / 阳利 李
中医化 瘀 法 治疗 黄 褐斑
冯居 秦
( 西安 海棠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 08 1 3) 0
为 3 . 8岁 , 64 病程 7个 月~2 年 。将 患者 随机 分为 5 两组 : 疗组 和对 照组 。 治 治疗组 1 0例 , 0 年龄 2  ̄5 5 7 岁 ,平 均 为 3 . 3岁 ;对 照 组 5 73 0例 ,年 龄 2  ̄5 5 1 岁, 平均 为 3 . 8岁 。患者 皮损 多 以较 大斑 片 为主 , 47 多发 生在 面 颊 部 、 鼻部 、 部 等 , 色 呈 深 褐 、 褐 颧 颜 灰 或 黑褐色 , 分患 者伴 有毛 细血管 扩 张 。 部

中医化瘀法治疗黄褐斑

中医化瘀法治疗黄褐斑

中医化瘀法治疗黄褐斑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多发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我们在临床使用化瘀法,结合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以中草药科学配伍,治疗黄褐斑患者150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将治疗方法及结果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患者150例,均为女性,年龄25~57岁,平均为36.48岁,病程7个月~25年。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100例,年龄25~57岁,平均为37.33岁;对照组50例,年龄25~51岁,平均为34.78岁。

患者皮损多以较大斑片为主,多发生在面颊部、鼻部、颧部等,颜色呈深褐、灰褐或黑褐色,部分患者伴有毛细血管扩张。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①曾用一种以上祛斑药物或方法(无效或复发);②皮损面积累计超过5cm2,斑色较重,可明显观察到;③自愿接受本文方法治疗;④治疗期间未使用其他药物或方法治疗。

2治疗方法治疗组:使用中医疗法。

基本方法:归尾10g、川芎10g、赤芍10g、丹参15g、桃仁6g、红花6g、白芷5g,结合患者全身症状随证加减,药物水煎服,每天1剂,分3次服用,30天为一个疗程。

同时配合外用药物治疗,具体做法如下:外治宜先用洗面奶(主要成分是益母草、红花、白芷、白芨、川芎、维牛素c等)洁面,然后用自制的特效祛斑水(主要成分是白芷、熊果苷、丝肽、维生素C、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桃仁、红花等)外擦或导入15min后敷倒模,以后每3天做一次常规护理。

护理后涂药,使斑片慢慢开始结痂,般在10天左右痂皮开始脱落,露出新生的上皮组织。

按照中医的辩证分型,以基本方随证加减:如出现急躁易怒,胸胁胀痛,痛经或经期延后,月经色暗有血块,舌有瘀斑,脉弦涩等,加柴胡6g,枳壳6g,制香附6g,青陈皮各6g;如见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气短心慌,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经来延迟,经血稀淡,舌质淡,脉细等加炙黄芪6g,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如出现腰膝酸痛,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喜冷怕热,骨蒸潮热,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等,宜加熟地15g,麦冬15g,旱莲草10g,女贞子15g,丹皮10g;如见面色白,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无力,小便多,舌淡苔白,脉沉细,斑色深褐,加熟附片6g,炙桂枝6g,熟地12g,仙灵脾10g,菟丝子15g。

尉淑卿治疗黄褐斑经验

尉淑卿治疗黄褐斑经验

尉淑卿治疗黄褐斑经验尉老师提出气滞血瘀、肝郁脾虚为黄褐斑的主要病机,强调瘀血停滞于经络是发生黄褐斑的病机关键。

黄褐斑的治疗关键在于”瘀”。

根据”疏肝、活血、健脾”的治疗大法,尉老师自拟”四白化斑汤”为治疗黄褐斑的基本方。

标签:黄褐斑;气滞血瘀;四白化斑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尉淑卿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在治疗面部黄褐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自己独到的辩证心法。

现将老师治疗黄褐斑的治疗经验浅述如下。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的常见获得性、难治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疾病。

好发于两颧、鼻部、前额、颊部及眼周、口周等处,为淡褐色至深褐色色素沉着斑,常对称发病,呈片状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表面光滑,无突起、无鳞屑,局部无自觉症状,可伴有便秘,月经失调,失眠等,日晒或疲劳时色素可加深。

1 病因病机黄褐斑在中医学中属”黧黑斑”范畴,又名面尘、面皯等。

一般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尉老师在研究中医经典著作并结合自己30余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气滞血瘀、肝郁脾虚为黄褐斑的主要病机,强调瘀血停滞于经络是发生黄褐斑的病机关键。

如《灵枢·经脉》中曰:”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髦色不泽,故其面如漆柴者”。

又《难经·二十四难》曰:”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故面黑如黧”。

明代朱棣《普济方·妇人诸疾门》亦曰:”面上皯黯……,此由凝血在脏”,故无瘀不成斑。

尉老师并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五脏功能失调与衰退有关,尤与心、肝、脾三脏甚为密切。

①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心气推动血液运行,循行至五脏六腑,濡养全身,外达皮肉筋骨,则面色红润,肌肤毛发光滑润泽;如心气不足,无以推动血行,或心气运行不畅,血液运行滞涩,颜面失于荣养,可发生黄褐斑。

②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肝藏血,与冲任血海相关,为女子之先天;女子多愁善感,情志易变,若情志抑郁或过度忧愁,影响肝主疏泄的功能,肝气郁结,肝郁气滞,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气滞血瘀,若上蓄于颜面,则发为黄褐斑。

黄褐斑,血热!一张方子,凉血活血,扫净黄褐斑,请体会

黄褐斑,血热!一张方子,凉血活血,扫净黄褐斑,请体会

黄褐斑,血热!一张方子,凉血活血,扫净黄褐斑,请体会(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辨证论治学》、《中医妇科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黄褐斑的问题。

你知道吗?在诸多患者里,有一类女性,属于血热血瘀。

她们的特点,就是在有黄褐斑的同时,月经不太正常。

我给你举个例子。

它也是近几十年,中医治疗黄褐斑得到良好效果的典型案例。

话说有一个女子,当时是21岁。

大概从一年前开始,她脸上就长黄褐斑。

21岁啊,男朋友还没找到呢,脸上这么多斑点,还不得耽误事儿吗?所以,家里人挺着急,就带她四处看医生,而且是以看中医为主。

有的,说这是肝郁气滞。

黄褐斑,又称为肝斑,和肝郁气滞往往有紧密联系。

但是治疗结果,很一般。

又有人说,这是肾阴不足。

肾阴不足,阴血失养,脸上就会长斑啊。

但这么治疗,效果还是很差。

后来,患者只能继续求医。

这一回,她遇上的医家,仔细看了之前的治疗方案,心想不能重蹈覆辙了,必须另辟蹊径。

刻诊,见患者脉涩,舌面微微发紫。

医家连忙问,月经是否有块?患者回答,确实有,月经质地粘稠,而且颜色偏紫,来月经的时候腹痛腹胀。

而且,这个月经最近半年多还超前,量还比较多。

仔细看患者的脸部,发现有深褐色斑片,也有浅褐色斑片。

总之,确实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

这时候提笔书方一首。

但见——桃仁、红花、当归、生地、赤芍、川芎、丹参、郁金、香附、益母草各10克,生甘草6克。

所有这些,开5剂,每日一剂,水煎服,一日2次。

结果怎么样?患者服用以后,黄褐斑明显减轻,颜色变淡,而且月经不再超前了,腹痛好转。

这时候,原方再投10剂,乘胜追击。

最终,患者黄褐斑消失不见,而且经过随访,病情未曾复发。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

它最初刊载于1994年的《山西中医》上。

这里头啥学问呢?我跟你说,这个女子的问题,就是血热血瘀。

体内淤血致面部蜡黄有色斑,自拟一个活血消斑饮,淤血散了

体内淤血致面部蜡黄有色斑,自拟一个活血消斑饮,淤血散了

体内淤血致面部蜡黄有色斑,自拟一个活血消斑饮,淤血散了
黄褐斑在中医上又称“肝斑”、“黧黑斑”,中医认为此病多因平素忧郁,肝气郁滞,郁久化热,灼伤阴血;气滞血瘀,血不能上乘于面。

或肝肾不足,经血亏虚,肾水不能上荣;脾虚不运,气血双亏,不能润泽颜面。

此病多虚实夹杂,但其总的病理机制为【血滞血虚】。

故活血养血,散滞消斑乃是治疗此病之总法。

自拟消斑饮如下:
基本方:当归10、川芎6、红花6、赤芍10、王不留行10、白芷10、皂角刺10、茯苓15、甘草6。

肝郁气滞加郁金10、川楝子10;失眠多梦加合欢皮12、夜交藤12;口干舌燥加天花粉12、葛根15;腑热便秘加生大黄10、莱菔子12。

方中当归、川芎理气行滞、活血化瘀、养血通脉;红花、王不留行、皂角刺活血通经,皂角刺兼能搜风排毒;赤芍清热散邪、行血祛斑;茯苓、甘草健脾补中,加用白芷滋润肌肤,并取其芳香疏风,引药上达颜面之效;甘草兼解毒,调和诸药。

肝郁气滞加郁金、川楝子疏肝理气,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宁心安神,口干舌燥加天花粉、葛根清热生津,腑热便秘加生大黄、莱菔子行气通便。

诸药相合共奏消斑化斑之功效。

(注:以上药方仅供参考,使用前需中医师指导)。

活血化瘀祛斑汤怎么做

活血化瘀祛斑汤怎么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活血化瘀祛斑汤怎么做
导语:很多女性的皮肤暗沉,长了很多的斑点,给自己的形象大大的减分,主要是原因就是身体内出现了淤血,影响了自己的内脏,很多的毒素寄存,排不
很多女性的皮肤暗沉,长了很多的斑点,给自己的形象大大的减分,主要是原因就是身体内出现了淤血,影响了自己的内脏,很多的毒素寄存,排不出体外,从而都反应在了脸上。

治疗女性,这种病症,最好的方法就是活血化瘀祛斑汤。

下面就将这道美味的食物介绍给大家吧。

【材料】绿豆5钱、赤小豆(红豆)5钱、百合5钱
【做法】
1、将绿豆、赤小豆、百合洗净,用适量清水浸泡半小时。

2、大火煮滚后,改以小火煮到豆熟。

3、依个人喜好,加盐或糖调味皆可。

【功效】润肤除斑
绿豆含淀粉、脂肪、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A、B1、B2)、磷脂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去面斑等功效;赤小豆(红豆)含淀粉、脂肪、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B1、B2)、植物皂素等,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清热祛湿、通利血脉;百合则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淀粉、脂肪、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能清心安神、润养肺经、气血津液,可以养肤、润肤、美肤。

其中,绿豆与百合所含的维生素能使黑色素还原,具漂白作用。

以上就是活血化瘀祛斑汤的做法,其实市面上美容祛斑的护肤产品有很多,由于每个人的皮肤肤质不同,所以不一定适合任何的人。

何况皮肤的美容祛斑,只能去除表面的现象,不能从内而外的进行调理,。

黄褐斑,就是淤血不散!说一张方子,淤血散了,斑就消了,请体会

黄褐斑,就是淤血不散!说一张方子,淤血散了,斑就消了,请体会

黄褐斑,就是淤血不散!说一张方子,淤血散了,斑就消了,请体会(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跟你聊聊黄褐斑。

你知道吗?有些时候,黄褐斑,源于淤血不散。

淤血散了,斑也跟着散了。

我给你说一个简单的案例,你就清楚了。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年纪是41岁,姓孙。

这个人在最近两年之内,面部色斑不断出现,颜色加重。

尤其是在经过日晒以后,色斑特别明显。

但是,面部皮肤不痒不痛,没啥不良感受。

后来,她就去看中医。

因为脸上的黄褐斑,左面一片,右面一片,已经让她没法见人了。

刻诊,见患者脉细涩,苔少,舌质暗,有瘀点。

细问得知,这个人还口苦,有时候口干,月经延后,量不多,色暗。

来月经的时候腹痛明显。

自从长了斑,她就心情烦躁,睡眠多梦易醒,醒来以后有一种莫名的闹心感觉,看谁都不顺眼。

怎么办?医家经过一番揣度,提笔书方一首,见:当归15克,川芎9克,熟地黄12克,白芍9克,桃仁6克,红花6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茯苓12克,柴胡6克,益母草10克,酸枣仁15克,水煎服。

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医家嘱咐,用药的这段时间,心情尽量好一点,另外要避免长时间日照。

结果如何?患者应用10剂以后,虽然脸上的斑没见消减,但是心烦失眠的现象有所改善。

患者总体感觉挺好,就继续用。

再用10剂,患者感觉色斑开始变淡了,而且变化明显,一天一个样。

接下来,又服用20剂,黄褐斑基本消失。

这张小案例,记载于2005年的《中国民间疗法》里头,是我这些年来见过的,比较典型的,以活血化瘀为基调的黄褐斑验方。

我给你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你看,这个人,脉细涩,舌黯,有瘀点。

这个是典型的淤血舌脉,对不对?因为有淤血阻滞于内,所以患者行经的时候就腹痛、月经延后、少量色暗。

淤血阻滞于内,会严重影响一身的气血运行。

心主血。

血府逐瘀汤治疗黄褐斑

血府逐瘀汤治疗黄褐斑

血府逐瘀汤治疗黄褐斑
血府逐瘀汤治疗黄褐斑
【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生地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牛膝10克、柴胡6克、枳实6克、桔梗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功能】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养血
【主治】黄褐斑
【加减】血瘀内阻型者加泽兰10克、元胡10克、益母草30克;
气滞血瘀者,加郁金10克、香附10克、丹参10克、广木香10克;
肝肾阴虚者主方中去柴胡、枳实、桔梗,加枸杞子10-20克、山萸肉1O-20克、龟版10-20克、制首乌10~20克;
寒滞血瘀者主方中去柴胡、枳实、桔梗,加吴茱萸3克、肉桂3克、炮姜6克、延胡索6克、党参10克;
气虚血瘀者加黄芪20克、党参20克、白术10克;
湿热血瘀者加茵陈10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
【说明】理气活血法已成为治疗黄褐斑的主要疗法,若结合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而后立法处方,疗效将会提高。

老中医治疗黄褐斑的经验体会

老中医治疗黄褐斑的经验体会

老中医治疗黄褐斑的经验体会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中医治疗黄褐斑的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辨证施治:中医强调“因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个性化的治疗。

对于黄褐斑患者,中医会通过望、问、切、闻等方式,辨别出体内湿热、气血不调、肝郁等不同的证候类型,并采取相应的中药和治疗方法。

2. 中药治疗:中医常常会使用内服中药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从而改善皮肤黄褐斑的症状。

通常会选择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等作用的药材,如何首乌、桃仁、当归等,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配方调制。

3. 食疗调理:中医认为,身体的健康与饮食密切相关,因此在中医治疗黄褐斑时,常常会进行食疗调理。

一般会鼓励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抗氧化物质等的食物,如柑橘类
水果、蔬菜、核桃等,以促进肌肤的新陈代谢和修复。

4.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黄褐斑的过程中。

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体内脏腑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以达到治疗黄褐斑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四白、翳风、涌泉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黄褐斑需要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也需要患者配合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才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建议在就诊前咨询专业医师,并按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经验

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经验

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经验
张步鑫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
【年(卷),期】2011(024)001
【摘要】@@ 活血化瘀法在中医学中具有渊源的历史,尤其王清任著<医林改错>
更是极大地丰富了活血化瘀法的内容,使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后世内、外、妇、儿各科均有莫大启迪.近年来,活血化瘀法及药物在皮肤病临床中的应用也日益引起
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较好疗效.笔者不揣冒昧,现就活血化瘀法在黄褐斑临床中的应用赘述一二,以抛砖引玉.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张步鑫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医院皮肤科,河南,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4+2
【相关文献】
1.理气活血化瘀法治疗肝郁血瘀型黄褐斑临床研究 [J], 闫丽娜
2.补肾调肝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78例临床观察 [J], 刘永立;曹庆生
3.杨志波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经验 [J], 徐庆;杨志波
4.活血化瘀法治疗黄褐斑的研究进展 [J], 李达;王坤;杨梦琦;李新民
5.用活血化瘀法治疗49例黄褐斑患者的疗效观察 [J], 聂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眩 , 怠乏力 ,唇爪 苍 白无 华 ,月 经量 少或 闭 经 , 倦 舌
淡 苔少或 苔薄 白、 舌有 少量瘀 斑 , 脉细弱 。给予 桃红 四物汤合 归脾 汤 。
中 医研 究
21 0 1年 1月 第 2 4卷 第 1期
T M e.aur 0 1V 1 4N . C R sJn a 2 1 o. o 1 y 2
3 病 案举例 患者 , ,4岁 ,0 9—0 女 3 20 5—2 0初 诊 。 主诉 : 双
细胞 功能方 面 能产生 协 同作 用 。
参考文献 :
颧 部 出淡褐 斑 1年 。现 病 史 : 1年 前 不 明原 因颧 部
出现小 片淡 褐斑 , 治 疗 , 右侧 色 斑 较 左侧 为重 , 未 现
C ie e Jun lo h mia n ie rn , 0 5, 6): hn s o r a f C e cl E gn eig 2 0 1 3(
7 71— 7 75.
早在 9 0年代 就有 人通 过收集 2 0年 间 中药 内治
黄褐斑 的文 献及 古籍 资料 , 过 聚类分 析发 现 , 所 通 在 有 处方 中活 血 化 瘀 药 出现 的频 率 是 最 高 的‘ 。汪 家 弱等 对近 年 2 8篇 相 关 文 献 的分 析 显 示 , 瘀 7 血 证 是近 年黄褐 斑 临床辨 治 的主要证 型之 一 。大量 实 验 研究 表 明 , 活血 化瘀 类 中药 复 方 主要 通过 改 善 内
胡疏 肝散或 逍遥 散治疗 。
23 补 气健脾 活血化瘀 .
还充分肯 定 了血 瘀 病机 在 皮肤 病 中的 重要 地 位 , 明 确 提 出“ 白癜 风 , 血瘀 于皮 里 ” “ 、 紫癜 风 , 血瘀 于 肤
里” 等理 论 , 为 活 血 化 瘀 法治 疗 多种 皮 肤 病 的理 成
2 5 益 气 养 血 活 血 化 瘀 .
该法 多用 于素体 虚弱或 反复 流产 的 中青 年女性
患者 , 色浅 褐 , 暗无光 泽 , 色苍 白 , 斑 晦 肤 伴有 头晕 目
要 因素 , 而且本 病 以面色黧 黑为 主要表 现 , 是血瘀 正 证 的指征 之一 。故 临 床治 疗 本 病应 注 重 活 血化 瘀 , 根据患者 具 体 情 况 分 清 主 次 、 重 , 活 血 化 瘀 为 轻 或
任 设通 窍活 血汤 以行头 面 瘀 滞 之气 血 , 未 如 治疗 虽 白癜 风般 明言 , 切 中气滞血 瘀病 机 , 活血 化瘀 药 但 且 的应用 甚合 “ 病必 瘀 、 病人 络 ” 论 , 血 络 通 久 久 理 凡 畅 、 血条 达 , 肌肤 瘀 斑 自去 , 于 临证 黄 褐 斑 时 气 则 故
张 步 鑫
( 南省 中 医院皮肤科 , 南 郑 州 4 0 0 ) 河 河 5 0 2
关键 词 : 血 化瘀 法 活 黄 褐 斑 /中 医 药 疗 法
主, 或在其 他治法 中辅 以活 血化 瘀 , 以切 合病 机 、 提 高 临床疗效 为 根本 目的 。
2 1 补 肾活 血 化 瘀 .
致使气 机不 畅 , 气血瘀 滞 于脉络 , 面失 于濡 养则是 颜 发病关键 。国 内早有 学者 报告血液 流变 学改 变与黄 褐斑 的发生关 系密 切 , 提示 血 瘀 是 黄 褐 斑 的重
舌质偏 红或紫 暗 、 苔黄 而腻 , 舌 脉弦数 或濡数 。给 予 通窍活 血汤合 龙胆泻 肝汤 治疗 。
临床观察及对性激素的影响 【] 中国皮肤性 病学 杂志 , J.
2 0 1 ( ) 3 8—3 9 0 4,8 6 :6 6.
[ ] 继 刚 , 鉴 植 , 仁 美 , . 斑 胶 囊 治 疗 黄 褐 斑 的 实 6周 汪 陈 等 祛 验 研 究 [ ] 湖 北 中 医 杂 志 ,0 6 2 ( ) 1 J. 20 ,8 5 :5—1. 7
桃 红 四物汤合 六味地 黄丸 或金 匮 肾气 丸治疗 。
2 2 疏 肝 理 气 活血 化 瘀 .
活血化 瘀思 想起 源 于《 黄帝 内经 》 “ 血 ” 的 气 理
论, 至东 汉 张 仲 景 在 《 匮要 略》中 首 次 明确 提 出 金 “ 血” 名 , 瘀 病 并详 细指 出了瘀 血 的 主要 症 状 、 脉象
鳖 甲煎丸 、 桂枝茯 苓 丸 、 当归芍 药 散 等 著名 方 剂 , 初 步 构建 了血 瘀 证 框架 。《 医林 改 错 》中对 血 瘀 证 和 活 血化瘀 法 进行 了 较 为 系 统 、 善 的论 述 , 举 了 完 列 5 0多 种血瘀 证 , 创立 了 2 2首 活血化瘀 方 、2种具 体 1
[ ] 新 瑜 , 光 平 , 利 , . 性 黄 褐 斑 患 者 的 血 清 酶 学 1林 周 李 等 女
及 血 液 流 变 学 初 步 分 析 [ ] 临 床 皮 肤 杂 志 ,9 7 2 J. 19 ,6
( ):5 6 3 9.
边 界不 清 , 面黄 少 华 , 纳眠 尚可 , 淡红 , 薄 白 , 舌 苔 脉 弱 。诊断 为黄褐 斑 , 属气滞 血瘀兼 血虚证 , 宜养 血 治 活血 , 方 : 仁 1 , 花 1 , 归 1 , 芍 处 桃 0g红 0g 当 5g 白 1 , 8g 川芎 1 , 2g 熟地 黄 2 , 叶 1 , 0g 桑 0g 白僵 蚕 1 , 5g 玫瑰 花 9 g 甘草 5 g 5剂 , 煎 。配 合 丹 参 注射 , 。1 水 液足 三里穴 位注 射 , 周两 次 ,尿素维 E软膏 外用 。 每 二诊 : 斑 减轻 , 本 不显 , 尖 红 , 白 , 色 基 舌 苔 脉沉 。守 上方加 栀子 1 , 服 1 0g 继 5剂 。三诊 : 侧 色 斑基 本 左 消退 , 侧亦 变 淡 , 右 少寐 多 梦 , 黄不 华 , 淡 红 , 面 舌 苔 薄 白 , 右 弱 , 可 。守原 方 去桑 叶 、 草 加生 黄 芪 脉 左 甘
中医研 究
21 0 1年 1月 第 2 4卷
第 1期
T M R sJnay2 1 o.4N . C e.au r 0 1V 1 o 1 2
文章 编号 :0 1— 9 0 2 1) l 05 0 10 6 1 (0 10 一 02— 2

临 床 经 验

活 血 化 瘀 法 治 疗 黄褐 斑 经 验
妇 、 各科 均有莫 大启迪 。近年来 , 儿 活血 化瘀 法及药 物在皮 肤病 临床 中 的应用 也 日益 引起 人 们 的重 视 , 并取 得 了较好 疗 效 。笔者 不 揣 冒昧 , 就 活 血 化瘀 现 法在 黄褐斑 临床 中的应用赘 述一二 , 以抛 砖 引玉 。
1 活 血 化 瘀 法 概 述
中 图 分 类 号 : 7 84 R 5 . 2
文献 标 志 码 : B
活 血化瘀 法在 中医学 中具 有 渊 源 的 历史 , 其 尤 王清任 著《 医林 改 错 》 是 极 大地 丰 富 了活 血 化 瘀 更 法 的内容 , 使其 得 到更 加广泛 的应用 , 于后 世 内 、 、 外
该法 多用 于青年 女性患 者 , 色黄 褐 , 斑 以颧 部 和 口周 为主 , 灰尘 固着 日久未 洗 , 体消 瘦或体 胖虚 若 形 弱, 伴有 肢体倦 怠 , 气懒 言 , 谷不香 或刻 意少食 , 少 纳 胸膈 、 脘腹 痞胀 不适 , 舌质淡 红胖 嫩 , 有齿痕 , 边 或兼 见瘀 点瘀 斑 , 薄 白微 腻 , 濡 弱 。给予 通 窍活血 汤 苔 脉
合 四君子 汤治疗 。
24 . 泻 热 利 湿 活 血 化 瘀
论基础 , 堪称皮 肤病 病 因病 机 研 究 和治 疗 上 的一 个
里 程 碑 , 后 世 产 生 了 巨大 的 影 响 。 对
2 活 血 化 瘀 法 治 疗 黄 褐 斑
黄褐斑 属 中医学 “ 蝴蝶 斑 ” “ 、 黧黑 斑 ” “ 、 面尘 ” 范畴 。该病病 机复 杂 , 医学认 为与遗 传 、 西 内分泌改
和治疗原 则 , 创立 了抵 当汤 、 下瘀 血 汤 、 大黄 牡丹 汤 、
该 法多 用于青 中年 女性患 者 , 色偏 青褐色 , 斑 弥 漫性分 布 , 大小 、 其 深浅 与患者 情绪及 月经 周期 的关
系非 常密切 , 伴有情 志抑 郁 , 眩晕耳 鸣 , 口苦而干 , 经 前乳 房胀痛 , 急躁 易怒 , 胸胁少 腹胀 痛 , 叹息 , 善 月经
该 法 多用 于伴 妇 科炎 症 的青 年 女 性患 者 , 色 斑 晦暗 , 以两颊 为主 , 常伴有腰 腹 痛 , 干 口苦 , 自觉 咽 或
有 热 、 躁 , 血 晦 暗 , 下 浓稠 色 黄 , 至 有异 味 , 烦 经 带 甚
变、 某些 药物 、 慢性 疾 病及 日光 照射 有 关 , 疗 重点 治 在于 阻滞 黑 色素 的增 生 , 抑制 黑 色 素小 体 的形 成 和 促进分 解等 方面 。 中医学 认为该 病 的发生 主要在 于 各种原 因导致 肝脾 肾功 能失 调 , 肝 郁 、 虚 、 的 中老 年 妇女 、 娠后 妊 或 反复 流产 的年青妇 女患 者 。斑 色偏 深褐 、 黑褐色 , 以两颧 、 额部及 鼻梁 为主 , 常伴 头晕 目眩 、 眼干耳 鸣 、 腰膝酸 软 、 怕冷 或 午后 潮 热 、 功 能 减退 等 , 质 淡 性 舌 紫或兼见 瘀点瘀 斑 , 苔少 , 脉沉 细数或 细涩 等 。给予
1 —9.
[ ] 家 珥 , 家 旭 , 晓 丹 . 医 药 对 于 黄 褐 斑 辨 治 的 统 计 4汪 陈 吴 中 与 分 析 述 评 [ ] 中 国 医 药 导 报 ,0 7 4 1 ) 8 J. 20 ,(4 :2—8 . 3 [ ] 克 英 , 立 芳 , 广 松 . 方 活 血 化 瘀 汤 治 疗 黄 褐 斑 的 5万 罗 余 复
治则 , 立 了较 为 完 善 的理论 和治 疗 体 系 。王清 任 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