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的策略

发表时间:2018-06-14T11:27:28.42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2期作者:杨爱荣

[导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杨爱荣(乐业县逻沙乡中心小学广西乐业 533200)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小组全体成员都学好为目标。

关键词:提高;合作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6-0055-01

正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小组全体成员都学好为目标。

合作学习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活跃课堂的气氛。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学习将是低效率的甚至是无效率的。怎样摈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数学合作交流学习呢?

一、合作的内容要有合作探究的意义

内容的适合性一是指教学内容本身的性质和特点适合不适合采用合作学习,即是否具有合作研究价值的内容。有的教学内容适合于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有的教学内容则不适合。因此内容的适合性是教师采用合作学习首先要审视的问题。一般那些需要机械学习的内容、难度比较低的内容、不存在多种选择答案的内容是不适合用合作学习的,而存在多个答案、需要智力参与的、对学生思维有训练价值的内容。

二、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个体思维

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在小组合作学习前一定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当学生有了初步的想法、都有话可说的前提下,再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才有可能使学生言之有物,甚至出现观点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的场景,有的学生即使不能做到这一点,他至少可以在这段时间内熟悉需要讨论的问题,为后面的交流做好倾听与思考的准备;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这样合作交流的质量才会提高。

三、分组要合理,形成组内合作,组外竞争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尽量使成员在个性特征、兴趣才能、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学习小组的异质性。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人组成,其中一名是优等生,一名是差生,二名是中等生。每人在组内应有不同的角色并有各自的职责:如中心发言人、裁判员、记录员、检查员等。当然要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发展的全面性。同时,全班各合作小组之间又应具有同质性,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组间同质为保证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合作学习在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并没有否认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而是将之纳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的数学学科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极佳的数学环境。教师要充分分析教材中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因素,设计好小组合作的问题。设置的问题要大小、难度适宜、步骤要清晰、目的要明确,任务要具体。

四、要把准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要抓住教学时机适时进行合作学习,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并不是所有时候都适合合作学习。有些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看到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于是就组织小组合作;有些教师往往不考虑是否必要,动不动就采用小组合作,随意性大、次数多,在合作学习中花的时间较多,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一般情况为:1、在学生对某些知识点混淆时合作。2、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有不同的思路,出现较大的分歧时合作。3、在收集、整理数据时合作。4、在解决学生的质疑问难时合作5、在动手操作需要多人配合时。

五、合作学习必须给充足的时间

在合作交流中要给予充足的时间,有的教师课堂上刚给出讨论的内容和问题,大多数学生才进入角色,正处于一种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或者兴趣刚调动起来,学生讨论的正有劲,教师就急于想完成下一个教学任务,就急着喊“停”了,探索讨论嘎然而止,使原本活跃的课堂立刻冷落下来,学生交流意见时冷冷清清,很少人举手发表意见。这种合作成为一种过场,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合作。还有的老师则是为了解决很简单的问题,却让学生讨论很长时间,影响教学进度。

教师要根据合作的内容的多少、课题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基础,在合作之前估计一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做到心中有数。在合作中教师要担负起调控的职责,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多看看、多听听学生的讨论,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根据学生的需要调控合作学习时间的长短,如果绝大多数学生都合作好了,可在预定时间前停止合作;如果学生在合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要考虑合作交流过程中某个环节该延长合作时间、怎样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绝不可操之过急、急于完成任务。时间是合作学习的保证。小组讨论要充分,有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去探讨、去交流、去互评,在讨论中有充分的发言机会,最好能出现争执,有争执才有促进,有碰撞才有创新的火花;全体交流要充分,每个小组在知识与能力方面既有各自的优势又有自己的不足,通过集体交流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真正做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协同发展,使教学面向全体成为可能。

六、教师在合作中做好引导和及时评价

人们常说,要授人以“渔”,而不时要授人以“鱼”。正如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用力地用浆把船划向前。教师只能是“引导者”的角色,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当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还应当做个观察者和参与者,也可以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有困难的小组中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对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