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O治疗胰腺癌研究进展
TOMO治疗不可切除胰腺癌的可行性分析
T O MO治疗不可 切除胰 腺癌可 提高患 者生存
率、 改善生活质量 , 且患者耐受性 良好 。尤其对 于合并 肝转移甚 至是 多发转 移的 晚期 患者 , 积极 采用 同步放化 疗可取得 较好
【 关键词 】 胰腺癌 ; 螺旋断层放射 治疗 ; 放化疗
中图分 类号 : R 7 3 5 . 9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0 4 6 0 ( 2 o 1 7 ) 1 1 — 1 0 2 1 — 0 5
【 摘
要】 目的
探 讨螺 旋 断层放 疗 ( T O M O ) 治疗不 可切 除胰 腺癌 的临床 疗效 和安全 性 。方 法 回顾性 分析本 院
,
2 0 1 1 年1 2月至 2 0 1 5年 1 2月接受 T O M O治疗的不 可切 除胰 腺癌 患者 7 1 例( 病 理确诊 3 9例 , 临床诊 断 3 2例 ) 治 疗 靶 区 共
C A 1 9 9水平 、 P s评分 、 同步化疗及辅助化疗与预后有关 ( P < 0 . 0 5 ) ; C o x 多 因素分析显示 , M分期 、 P s评分 、 同步化疗 、 辅助化疗 和C A 1 9 9水平均 为影 响生存期 ( 0 s ) 的独立预后 因素。治疗 急性反应 主要为 1 ~ 2级乏力 、 消化 道反应 和骨髓抑制 , 经对 症处 理后均能 耐受 并完成治疗 , 无 治疗 相关 性死亡和 3 - 4 级 急性毒性 反应 。结论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a n d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o f t o m o t h e r a p y ( T O M O )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a d v a n c e d p a n —
托姆刀
托姆刀托姆刀是tomotherapy(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的中文译名,此设备常常简称为:TOMO,也有叫为拓拇刀或是螺旋光子刀的。
托姆刀是集IMRT(调强适形放疗)、IGRT (影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DGRT(剂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于一体,是当今最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设备,其独创性的设计使直线加速器与螺旋CT完美结合,突破了传统加速器的诸多限制,在CT引导下360度聚焦断层照射肿瘤,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高效、精确的治疗。
概述“托姆刀”名为“刀”,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手术刀,它是将一台6兆伏(MV)的医用直线加速器的主要部件安装在64排螺旋CT的滑环机架上,集IMRT(调强放射治疗)和IGRT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于一体,以螺旋CT旋转扫描方式,结合高科技计算机断层影像导航调校,通过360度旋转,51个弧度照射,从而实现40 cm×160 cm范围内的任何剂量分布要求,杀死这一范围内的各种分布、各种位置和各种形状的癌细胞,它因功能尤如一把手术刀而得名。
托姆刀对于治疗肺癌、肝癌、鼻咽癌、胰腺癌、宫颈癌等都有很好的效果。
也就是说托姆刀有办法、有能力对付大范围、全身多发转移、中晚期、奇形怪状、极其复杂的肿瘤,甚至可以改变以前“姑息治疗”为“根治性治疗”。
托姆刀在每次治疗前都进行MVCT图像扫描,依据GTV变化重新制定计划,可明显减少正常组织高剂量照射体积。
据全军肿瘤放疗中心主任夏廷毅教授介绍,放疗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即现代放疗“四部曲”:定位、锁定、计算、实施,以军事语言来举例,放疗可以称作一场打击目标、摧毁敌人的战役。
相比于传统疗法,托姆刀最大的特点就是:肿瘤剂量适形度更高,肿瘤剂量强度调节更准,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剂量调节更细。
采用托姆刀治疗,位置准确、不需要全身麻醉,缩短2∕5倍的治疗周期,大多数在5-20次之内就能快速完成原发性肺癌、肝癌、胰腺癌和转移癌等的治疗。
肿瘤患者在采用托姆刀治疗以后,不但大幅度缩短了治疗周期,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突破了被医学界视为“天方夜谭”的诸多高难度放疗。
MEN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211:21:20 网络出版地址:https://link.cnki.net/urlid/34.1065.R.20240410.1014.026MEN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凡浩然1,2,3综述 王 震1,2,3审校2023-02-21接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2002492);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秀医学英才培养计划”(编号:202207);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色创新团队”(编号:YYZS2022004);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8GXNSFBA281159)作者单位: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腺体外科,南宁 5300212广西消化道肿瘤加速康复外科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213广西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南宁 530021作者简介:凡浩然,男,硕士研究生;王 震,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责任作者,E mail:wangzhensurgeon@163.com摘要 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型1(MEN1)基因通过编码Me nin调节细胞增殖和凋亡等过程,并且参与多个信号通路的调节,包括Wnt/β catenin、Notch、Hedgehog/Dnmt1、Hippo等信号通路,这些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MEN1的突变或功能缺陷可能导致肿瘤发生的风险增加。
以往关于MEN1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神经内分泌肿瘤,MEN1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作为抑癌基因发挥作用,其缺失突变引起的基因功能丧失,参与了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生发展。
但近年研究表明,MEN1在不同的肿瘤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如在胃癌中通过抑制IQ基元GTP酶激活蛋白1(IQGAP1)表现为抑癌基因,在肝癌中则通过甲基化相关途径表现为癌基因,在结直肠癌中通过自噬相关机制也表现为癌基因;而在食管癌、胰腺癌中MEN1的作用尚存在争议。
现就近年来MEN1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重视我国胰腺癌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重视我国胰腺癌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郭晓钟
【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2006(14)33
【摘要】胰腺癌是一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故诊断及治疗都极为困难.与胰腺癌相关的基础、临床研究已经成为我国胰腺癌研究方面的重大课题.本文将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及诊断等方面的研究的现状作一综述.
【总页数】2页(P3161-3162)
【关键词】胰腺癌;发病机制;诊断
【作者】郭晓钟
【作者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9
【相关文献】
1.我国智慧教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基于CNKI论文的内容分析研究 [J], 吴玮
2.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J], 李凯歌;
3.我国茶饮料现状及发展趋势--访我国茶饮料专家尹军峰副研究员 [J],
4.我国近十年STEAM课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CiteSpace的图谱分析 [J], 陈远娇
5.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及价值考量——基于21世纪初我国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J], 刘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氧化氮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一氧化氮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作者:王丽凯,田娅,吴惠霞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年第04期摘要:一氧化氮(NO)是一种半衰期很短的气体分子,对细胞膜具有高穿透性,能在人体内传递重要信息,并具有调节细胞的功能.NO气体分子既能维持正常细胞的生理功能和活性,又能选择性地快速耗尽肿瘤细胞的能量,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表明:NO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實现肿瘤治疗.已有一些NO供体药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精确控制NO在肿瘤部位的释放,可杀死肿瘤细胞.因此,NO气体疗法作为一种肿瘤治疗策略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文章简述了NO的生理学特性和几种典型的NO供体,以及释放NO的生物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关键词:一氧化氮(NO); NO供体; 肿瘤; 气体治疗; 生物材料中图分类号: O 613.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137(2022)04-0443-09Research progress of nitric oxide in the treatment of tumorWANG Likai, TIAN Ya, WU Huixia*(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China)Abstract: Nitric oxide (NO) is a ubiquitous gas molecule with a short half-life. It is highly permeable to cell membranes and can transmit important information and regulate cellular functions in the human body. NO molecules can not only maintain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activity of normal cells, but also selectively and rapidly deplete the energy of tumor cells and induce their apoptosi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NO may achieve tumor therapy through a variety of mechanisms. Some NO donor drugs have shown good anti-tumor activity and can be used to precisely control the release of NO at tumor sites and kill tumor cells. Therefore, NO gas therapy is a promising tumor treatment strategy. This review covers th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 several typical NO donors, and the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NO releasing biomaterials in biomedical field.Key words: nitric oxide(NO); NO donors; tumor; gas therapy; biomaterials0 引言一氧化氮(NO)是一氧化氮合酶(NOS)作用产生的半衰期仅为3-5 s的分子.NO分子中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可形成自由基,对多种生物分子具有很高的反应性.NO具有脂溶性,可以快速透过生物膜扩散,在体内极不稳定,能迅速被血红蛋白、氧自由基或氢醌等灭活.NO可以对血管生成和舒张、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侵袭和转移等过程进行调节,从而影响细胞功能.NO还能与二氧化氮(NO2)反应生成三氧化二氮(N2O3),并能与超氧化物反应生成过氧亚硝酸盐(ONOO-).N2O3和ONOO-这2种分子均可通过亚硝化或氧化应激引起DNA损伤:N2O3可以通过胺的亚硝化作用导致N‒亚硝胺的形成,进而损伤DNA;过氧亚硝酸盐可以氧化和硝化DNA,并导致单链DNA断裂[1].NO的生物效应通常取决于分子的形成、代谢、NOS的类型和NO的浓度等.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NO对癌生物学的影响.多年来,NO在致癌和抗肿瘤进展中有着较大的误解和争议,因为它同时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然而,确定哪种作用占优势是很复杂的,包括但不限于NO存在的时间、位置、浓度和肿瘤微环境[2].NO生成过多或者生成不足都会引起基因突变、肿瘤等.近年来,许多气体纳米发生器已经能够通过被动或主动靶向聚集在肿瘤部位,在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下有效控制气体分子的释放.因此,无论是单独使用NO还是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使用,这些发现都使NO广泛应用于抗癌剂[3].目前,气体治疗已成为一种新兴的、安全有效的抗癌治疗策略.1 NO的生理学特性1.1 NO的生物合成细胞合成NO的主要途径是通过NOS的酶促作用将L‒精氨酸转化为L‒瓜氨酸,并释放出NO,如图1所示[4].NOS是一种同工酶,选择性分布在不同脑区的神经元中,其同工酶有3种亚型,即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其中,eNOS和nNOS在细胞处于生理状态下即可组成性表达,并可因细胞内钙增加而被钙调蛋白激活;iNOS是非钙依赖型的,当细胞受到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高浓度的NO[4].此外,还可以通过硝酸盐→亚硝酸盐→NO途径合成NO.体内的硝酸盐主要来自膳食和自身合成.在生物体内,循环的硝酸盐被唾液腺主动摄取,并被口腔中的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在血液和组织中进一步代谢为NO和其他生物活性氮氧化物[5].亚硝酸盐是氮氧化物的氧化还原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血液和组织中比较稳定,且可被多种物质还原成NO,包括肌红蛋白、血红蛋白、抗坏血酸、黄嘌呤氧化还原酶、质子和多酚[5].这些途径产生的NO会因缺氧和酸中毒条件而增加,因而可以保证NO的产量.1.2 NO的生物学作用NO可以自由地通过生物膜并参与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神经信号传递、血管扩张、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等,在生物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O的生物学作用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化学反应产生的.例如,NO直接与不同蛋白质的金属配合物结合形成金属亚硝酰基配合物来调节靶蛋白的生物学活性.NO还可以与多种内源性自由基反应,产生活性氮氧化合物,这些强毒性的活性氮氧化合物将导致线粒体损伤,进而诱导细胞凋亡.NO在生物体内像一把双刃剑,因为它既具有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又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在低生理水平下,NO可作为抗氧化剂,减少芬顿反应,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并抑制过氧化物酶和氧化酶的活性.较高浓度的NO能够舒张血管,改善组织缺氧状态,有利于化疗药物的渗透,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6].但是,持续过量的NO将产生神经毒性,影响体内平衡和改变蛋白质功能,从而导致基因突变,最终使正常黏膜癌变[7].不同组织中的生理过程对NO的需求量各不相同,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疾病的发生[8].只要将适当浓度的NO递送至肿瘤部位,NO的靶向释放也可能增强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的疗效.因此,如何将适当浓度的NO靶向释放至肿瘤,已成为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2 NO供体直接使用外源性或内源性NO的缺点是其半衰期极短,且易受各种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和血红蛋白等物质的影响.因此,将NO供体载入纳米平台中,直接和精确地控制NO的靶向释放,有很好的应用前景.NO供体是指在体内经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释放NO的一类化合物,如有机硝酸盐、有机亚硝酸盐、S‒亚硝基硫醇(RSNO)、金属配合物等多种化学物质已被用作NO供体,用于各种生物或医学领域[9],如图2所示.2.1 有机硝酸酯(RONO2)及有机亚硝酸酯类RONO2是醇的硝酸酯,是最早的、目前最常用的NO供体.它们可以通过相应醇的酯化反应或烷基卤化物与AgNO3的反应来合成,如图3所示[10].这类供体的优点是给药途径比较广,但容易产生耐药性.硝酸甘油(GTN)和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是临床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NO供体类药物.它们有几个既定的临床应用:GTN是一種廉价又有效的、能快速逆转与急性心绞痛有关疼痛的药物;ISMN是RONO2中释放NO较慢的一种,已被用于治疗慢性心绞痛[11].与RONO2类似,有机亚硝酸酯是醇类和亚硝酸酯化形成的酯.它们主要通过醇与亚硝酰氯(NOCl)反应或醇与NO和氧气(O2)经过酯化反应来合成,如图3所示[12].有机亚硝酸酯的主要作用是舒张静脉和降低血压,例如,亚硝酸丁酯(BN)、亚硝酸异丁酯(ISBN)和亚硝酸叔丁酯(TBN)已在临床上用作血管扩张剂[13].与GTN等RONO2相比,它们对酶的依赖性更低、作用效力更高,且不易引起耐药性.但是,它们缺乏选择性和生物利用度,以及细胞毒性和致癌性较高,因此不如RONO2常用[14].2.2 RSNO类RSNO是贮存、运输和释放NO的重要载体,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RSNO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血液和组织中,只需要一个电子就能引发NO的释放,因此,可通过光、热、碱性pH值、过渡金属离子、抗坏血酸和酶等促使RSNO自发均裂反应产生NO[15].人工合成的RSNO是新型的NO供体类药物,通过静脉等途径进入体内后,可以参与呼吸、心血管、消化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6].2.3 金属-一氧化氮配合物NO是金属配合物中的强配体,它的结合常数比一氧化碳(CO)和O2高得多,具有多种氧化态,氧化价态的高低决定了配合物中NO的反应性.NO调节信号通路的主要机制是与金属中心原子(如铁(Fe)、钌(Ru)等)结合,如图4所示[12],如血红素基团或蛋白质的铁硫簇.硝普钠(SNP)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降压药物和动静脉血管扩张剂,其血管舒张作用是由NO的产生而造成的[17].SNP晶体在避光且干燥的条件下可以长时间保存,光和O2会促使其水溶液分解,并释放出NO和氰化物,从而导致“氰化物毒性”,对机体造成伤害[18].除了Fe之外,Ru对NO也有很高的亲和力,且Ru对NO的亲和力可以随着其他配体的改变而变化,以便调节NO的释放.光活性Ru配合物热稳定性好,且能在紫外光照射下释放NO.然而,NO的有效释放需要使用对组织有害的高功率紫外线,这一缺陷阻碍了该类NO供体的临床应用[19].2.4 其他供体1956年MAGEE等[20]发现了二甲基亚硝胺和亚硝胺二甲胺均可致大鼠肝癌.其致癌作用是由于N-亚硝基化合物会导致蛋白质和核酸的烷基化.但是,N-亚硝胺却是一种能舒张血管的NO供体.链脲霉素(STZ)含有N-亚硝胺基团,具有抗肿瘤、致糖尿病和致癌作用[21].胰腺β细胞具有低水平的活性氧(ROS)清除酶,对NO和ROS比较敏感,STZ能在胰岛β细胞中释放NO,使细胞的DNA受到损害[22].因此,可将此类NO供体作为抗癌药物进行研究.偶氮二醇烯鎓盐(NONOates)释放NO的机制遵循动力学且不受细胞代谢产物或酶的催化.它们以固体形态稳定存在,但在生理条件下会自发分解生成NO,分解速率会因结构、温度和pH值而改变[23].因此,可以通过它们在体外的分解速率直接预测药物的持续作用时间.研究证明:NONOates能够降低多种肿瘤细胞的增长速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24].此外,还可以通过硝酸盐→亚硝酸盐→NO途径合成NO.体内的硝酸盐主要来自膳食和自身合成.在生物体内,循环的硝酸盐被唾液腺主动摄取,并被口腔中的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在血液和组织中进一步代谢为NO和其他生物活性氮氧化物[5].亚硝酸盐是氮氧化物的氧化还原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血液和组织中比较稳定,且可被多种物质还原成NO,包括肌红蛋白、血红蛋白、抗坏血酸、黄嘌呤氧化还原酶、质子和多酚[5].这些途径产生的NO會因缺氧和酸中毒条件而增加,因而可以保证NO的产量.1.2 NO的生物学作用NO可以自由地通过生物膜并参与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神经信号传递、血管扩张、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等,在生物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O的生物学作用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化学反应产生的.例如,NO直接与不同蛋白质的金属配合物结合形成金属亚硝酰基配合物来调节靶蛋白的生物学活性.NO还可以与多种内源性自由基反应,产生活性氮氧化合物,这些强毒性的活性氮氧化合物将导致线粒体损伤,进而诱导细胞凋亡.NO在生物体内像一把双刃剑,因为它既具有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又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在低生理水平下,NO可作为抗氧化剂,减少芬顿反应,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并抑制过氧化物酶和氧化酶的活性.较高浓度的NO能够舒张血管,改善组织缺氧状态,有利于化疗药物的渗透,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6].但是,持续过量的NO将产生神经毒性,影响体内平衡和改变蛋白质功能,从而导致基因突变,最终使正常黏膜癌变[7].不同组织中的生理过程对NO的需求量各不相同,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疾病的发生[8].只要将适当浓度的NO递送至肿瘤部位,NO的靶向释放也可能增强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的疗效.因此,如何将适当浓度的NO靶向释放至肿瘤,已成为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2 NO供体直接使用外源性或内源性NO的缺点是其半衰期极短,且易受各种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和血红蛋白等物质的影响.因此,将NO供体载入纳米平台中,直接和精确地控制NO的靶向释放,有很好的应用前景.NO供体是指在体内经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释放NO的一类化合物,如有机硝酸盐、有机亚硝酸盐、S‒亚硝基硫醇(RSNO)、金属配合物等多种化学物质已被用作NO供体,用于各种生物或医学领域[9],如图2所示.2.1 有机硝酸酯(RONO2)及有机亚硝酸酯类RONO2是醇的硝酸酯,是最早的、目前最常用的NO供体.它们可以通过相应醇的酯化反应或烷基卤化物与AgNO3的反应来合成,如图3所示[10].这类供体的优点是给药途径比较广,但容易产生耐药性.硝酸甘油(GTN)和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是临床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NO供体类药物.它们有几个既定的临床应用:GTN是一种廉价又有效的、能快速逆转与急性心绞痛有关疼痛的药物;ISMN是RONO2中释放NO较慢的一种,已被用于治疗慢性心绞痛[11].与RONO2类似,有机亚硝酸酯是醇类和亚硝酸酯化形成的酯.它们主要通过醇与亚硝酰氯(NOCl)反应或醇与NO和氧气(O2)经过酯化反应来合成,如图3所示[12].有机亚硝酸酯的主要作用是舒张静脉和降低血压,例如,亚硝酸丁酯(BN)、亚硝酸异丁酯(ISBN)和亚硝酸叔丁酯(TBN)已在临床上用作血管扩张剂[13].与GTN等RONO2相比,它们对酶的依赖性更低、作用效力更高,且不易引起耐药性.但是,它们缺乏选择性和生物利用度,以及细胞毒性和致癌性较高,因此不如RONO2常用[14].2.2 RSNO类RSNO是贮存、运输和释放NO的重要载体,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RSNO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血液和组织中,只需要一个电子就能引发NO的释放,因此,可通过光、热、碱性pH值、过渡金属离子、抗坏血酸和酶等促使RSNO自发均裂反应产生NO[15].人工合成的RSNO是新型的NO供体类药物,通过静脉等途径进入体内后,可以参与呼吸、心血管、消化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6].2.3 金属-一氧化氮配合物NO是金属配合物中的强配体,它的结合常数比一氧化碳(CO)和O2高得多,具有多种氧化态,氧化价态的高低决定了配合物中NO的反应性.NO调节信号通路的主要机制是与金属中心原子(如铁(Fe)、钌(Ru)等)结合,如图4所示[12],如血红素基团或蛋白质的铁硫簇.硝普钠(SNP)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降压药物和动静脉血管扩张剂,其血管舒张作用是由NO的产生而造成的[17].SNP晶体在避光且干燥的条件下可以长时间保存,光和O2会促使其水溶液分解,并释放出NO和氰化物,从而导致“氰化物毒性”,对机体造成伤害[18].除了Fe之外,Ru对NO也有很高的亲和力,且Ru对NO的亲和力可以随着其他配体的改变而变化,以便调节NO的释放.光活性Ru配合物热稳定性好,且能在紫外光照射下释放NO.然而,NO的有效释放需要使用对组织有害的高功率紫外线,这一缺陷阻碍了该类NO供体的临床应用[19].2.4 其他供体1956年MAGEE等[20]发现了二甲基亚硝胺和亚硝胺二甲胺均可致大鼠肝癌.其致癌作用是由于N-亚硝基化合物会导致蛋白质和核酸的烷基化.但是,N-亚硝胺却是一种能舒张血管的NO供体.链脲霉素(STZ)含有N-亚硝胺基团,具有抗肿瘤、致糖尿病和致癌作用[21].胰腺β细胞具有低水平的活性氧(ROS)清除酶,对NO和ROS比较敏感,STZ能在胰岛β细胞中释放NO,使细胞的DNA受到损害[22].因此,可将此类NO供体作为抗癌药物进行研究.偶氮二醇烯鎓盐(NONOates)释放NO的机制遵循动力学且不受细胞代谢产物或酶的催化.它们以固体形态稳定存在,但在生理条件下会自发分解生成NO,分解速率会因结构、温度和pH值而改变[23].因此,可以通过它们在体外的分解速率直接预测药物的持续作用时间.研究证明:NONOates能够降低多种肿瘤细胞的增长速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24].此外,还可以通过硝酸盐→亚硝酸盐→NO途径合成NO.体内的硝酸盐主要来自膳食和自身合成.在生物体内,循环的硝酸盐被唾液腺主动摄取,并被口腔中的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在血液和组织中进一步代谢为NO和其他生物活性氮氧化物[5].亚硝酸盐是氮氧化物的氧化还原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血液和组织中比较稳定,且可被多种物质还原成NO,包括肌红蛋白、血红蛋白、抗坏血酸、黄嘌呤氧化还原酶、质子和多酚[5].这些途径产生的NO会因缺氧和酸中毒条件而增加,因而可以保证NO的产量.1.2 NO的生物学作用NO可以自由地通过生物膜并参与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神经信号传递、血管扩张、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等,在生物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O的生物学作用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化学反应产生的.例如,NO直接与不同蛋白质的金属配合物结合形成金属亚硝酰基配合物来调节靶蛋白的生物学活性.NO还可以与多种内源性自由基反应,产生活性氮氧化合物,这些强毒性的活性氮氧化合物將导致线粒体损伤,进而诱导细胞凋亡.NO在生物体内像一把双刃剑,因为它既具有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又具有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在低生理水平下,NO可作为抗氧化剂,减少芬顿反应,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并抑制过氧化物酶和氧化酶的活性.较高浓度的NO能够舒张血管,改善组织缺氧状态,有利于化疗药物的渗透,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6].但是,持续过量的NO将产生神经毒性,影响体内平衡和改变蛋白质功能,从而导致基因突变,最终使正常黏膜癌变[7].不同组织中的生理过程对NO的需求量各不相同,浓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组织造成一定的损伤,引起疾病的发生[8].只要将适当浓度的NO递送至肿瘤部位,NO的靶向释放也可能增强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的疗效.因此,如何将适当浓度的NO靶向释放至肿瘤,已成为近年来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重点.2 NO供体直接使用外源性或内源性NO的缺点是其半衰期极短,且易受各种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和血红蛋白等物质的影响.因此,将NO供体载入纳米平台中,直接和精确地控制NO的靶向释放,有很好的应用前景.NO供体是指在体内经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释放NO的一类化合物,如有机硝酸盐、有机亚硝酸盐、S‒亚硝基硫醇(RSNO)、金属配合物等多种化学物质已被用作NO供体,用于各种生物或医学领域[9],如图2所示.2.1 有机硝酸酯(RONO2)及有机亚硝酸酯类RONO2是醇的硝酸酯,是最早的、目前最常用的NO供体.它们可以通过相应醇的酯化反应或烷基卤化物与AgNO3的反应来合成,如图3所示[10].这类供体的优点是给药途径比较广,但容易产生耐药性.硝酸甘油(GTN)和单硝酸异山梨酯(ISMN)是临床研究中使用最广泛的NO供体类药物.它们有几个既定的临床应用:GTN是一种廉价又有效的、能快速逆转与急性心绞痛有关疼痛的药物;ISMN是RONO2中释放NO较慢的一种,已被用于治疗慢性心绞痛[11].与RONO2类似,有机亚硝酸酯是醇类和亚硝酸酯化形成的酯.它们主要通过醇与亚硝酰氯(NOCl)反应或醇与NO和氧气(O2)经过酯化反应来合成,如图3所示[12].有机亚硝酸酯的主要作用是舒张静脉和降低血压,例如,亚硝酸丁酯(BN)、亚硝酸异丁酯(ISBN)和亚硝酸叔丁酯(TBN)已在临床上用作血管扩张剂[13].与GTN等RONO2相比,它们对酶的依赖性更低、作用效力更高,且不易引起耐药性.但是,它们缺乏选择性和生物利用度,以及细胞毒性和致癌性较高,因此不如RONO2常用[14].2.2 RSNO类RSNO是贮存、运输和释放NO的重要载体,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RSNO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血液和组织中,只需要一个电子就能引发NO的释放,因此,可通过光、热、碱性pH值、过渡金属离子、抗坏血酸和酶等促使RSNO自发均裂反应产生NO[15].人工合成的RSNO是新型的NO供体类药物,通过静脉等途径进入体内后,可以参与呼吸、心血管、消化等多个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6].2.3 金属-一氧化氮配合物NO是金属配合物中的强配体,它的结合常数比一氧化碳(CO)和O2高得多,具有多种氧化态,氧化价态的高低决定了配合物中NO的反应性.NO调节信号通路的主要机制是与金属中心原子(如铁(Fe)、钌(Ru)等)结合,如图4所示[12],如血红素基团或蛋白质的铁硫簇.硝普钠(SNP)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降压药物和动静脉血管扩张剂,其血管舒张作用是由NO的产生而造成的[17].SNP晶体在避光且干燥的条件下可以长时间保存,光和O2会促使其水溶液分解,并释放出NO和氰化物,从而导致“氰化物毒性”,对机体造成伤害[18].除了Fe之外,Ru对NO也有很高的亲和力,且Ru对NO的亲和力可以随着其他配体的改变而变化,以便调节NO的释放.光活性Ru配合物热稳定性好,且能在紫外光照射下释放NO.然而,NO的有效释放需要使用对组织有害的高功率紫外线,这一缺陷阻碍了该类NO供体的临床应用[19].2.4 其他供体1956年MAGEE等[20]发现了二甲基亚硝胺和亚硝胺二甲胺均可致大鼠肝癌.其致癌作用是由于N-亚硝基化合物会导致蛋白质和核酸的烷基化.但是,N-亚硝胺却是一种能舒张血管的NO供体.链脲霉素(STZ)含有N-亚硝胺基团,具有抗肿瘤、致糖尿病和致癌作用[21].胰腺β细胞具有低水平的活性氧(ROS)清除酶,对NO和ROS比较敏感,STZ能在胰岛β细胞中释放NO,使细胞的DNA受到损害[22].因此,可将此类NO供体作为抗癌药物进行研究.偶氮二醇烯鎓盐(NONOates)释放NO的机制遵循动力学且不受细胞代谢产物或酶的催化.它们以固体形态稳定存在,但在生理条件下会自发分解生成NO,分解速率会因结构、温度和pH值而改变[23].因此,可以通过它们在体外的分解速率直接预测药物的持续作用时间.研究证明:NONOates能够降低多种肿瘤细胞的增长速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24].此外,还可以通过硝酸盐→亚硝酸盐→NO途径合成NO.体内的硝酸盐主要来自膳食和自身合成.在生物体内,循环的硝酸盐被唾液腺主动摄取,并被口腔中的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在血液和组织中进一步代谢为NO和其他生物活性氮氧化物[5].亚硝酸盐是氮氧化物的氧化还原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在血液和组织中比较稳定,且可被多种物质还原成NO,包括肌红蛋白、血红蛋白、抗坏血酸、黄嘌呤氧化还原酶、质子和多酚[5].这些途径产生的NO会因缺氧和酸中毒条件而增加,因而可以保证NO的产量.1.2 NO的生物学作用。
调强放射治疗自动计划技术的研究进展
调强放射治疗自动计划技术的研究进展范嘉伟【摘要】逆向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在保证靶区接收足够照射剂量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在IMRT治疗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尝试与优化才能在提高靶区覆盖率与减少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矛盾中找到平衡点.这种常规的计划设计过程十分繁杂,而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设计者自身的经验,缺乏统一的规范和评判标准.因此,如果可以在复杂的优化过程之前就利用某些方法(例如自动计划算法)预测出最终的计划结果,将会提高计划的设计效率和质量.该研究将对放射治疗中自动计划技术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年(卷),期】2018(028)006【总页数】4页(P435-438)【关键词】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预测;自动计划【作者】范嘉伟【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加速器技术的迅猛发展,逆向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技术在保证靶区接收足够照射剂量的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作为新兴技术,自动计划技术能够提高IMRT计划的质量和效率,已获得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
自动计划技术是指通过某种自动化的算法或手段生成临床可接受的IMRT计划的技术。
本研究将通过回顾近年来的文献,就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放射治疗自动计划研究的临床意义优质的IMRT计划需要专用的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也需要熟悉该系统的计划设计者不断尝试和反复修改(trial and error)。
不同的计划设计者由于自身的经验、目标函数的设置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对同一患者可能设计出完全不同的IMRT计划。
TOMO——精选推荐
TOMOTOMOTOMO是TOMOtherapy(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的中⽂译名,此设备还有其它的简称为:拓拇⼑、螺旋导航光⼦⼑、TOMO 等。
TOMO是集IMRT (调强适形放疗)、IGRT(影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DGRT(剂量引导调强适形放疗)于⼀体,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肿瘤放射治疗设备,其独创性的设计使直线加速器与螺旋CT完美结合,突破了传统加速器的诸多限制,在CT引导下360度聚焦断层照射肿瘤,对恶性肿瘤患者进⾏⾼效、精确的治疗。
简述TOMO是以CT扫描的⽅式⽤扇形射野进⾏螺旋照射实现调强放疗的设备。
螺旋TOMO的床和机架类似螺旋CT式连续运动的,滑环机架结构使TOMO可以轻易采集患者治疗摆位的CT图像,并⽤这⼀信息实现图像引导。
TOMO的发展史同样也是⼀个先进科技从学术研究到⼤学产业合作,最终商业化并⼤规模应⽤于临床的故事。
因为TOMO是在每次治疗前都进⾏MVCT图像扫描,依据GTV变化重新制定计划,所以可明显减少正常组织⾼剂量照射体积。
并且有办法、有能⼒对付⼤范围、全⾝多发转移、中晚期、奇形怪状、极其复杂的肿瘤,甚⾄可以改变以前“姑息治疗”为“根治性治疗”。
全军肿瘤放疗中⼼主任夏廷毅教授曾介绍说,放疗主要分为四⼤部分,即现代放疗“四部曲”:定位、锁定、计算、实施。
特点⼀、TOMO相⽐于传统疗法,最⼤的特点就是:肿瘤剂量适形度更⾼,肿瘤剂量强度调节更准,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剂量调节更细。
具体体现为:1、360度旋转,51个弧度,全⽅位断层扫描照射。
在线成像系统确定或精确调整肿瘤位置,数以千计的放射⼦野以螺旋⽅式围绕病⼈实施精确照射。
从⽽可以使⾼度适形的处⽅剂量送达靶区,敏感器官的受量⼤⼤降低或避免。
2、卓越的图像引导功能。
TOMO的成像和治疗采⽤同⼀放射源——兆伏级射线,在放疗的同时即可采集CT数据,使放射治疗和螺旋CT流畅结合。
3、⾃适应放疗,动态跟踪定位。
CT成像探测器会在放疗的同时收集穿透病⼈⾝体后的X线,从⽽推算出肿瘤实际吸收的射线能量,为以后的放疗剂量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数据。
TOMO高剂量少分次放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继发腹膜后转移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TOMO高剂量少分次放疗治疗消化道肿瘤继发腹膜后转移瘤的临床效果分析计划及调整剂量分布。
随访获取放疗后疗效及毒副反应。
结果:共计27例患者,男女比例16:11,中位年龄52岁,消化道肿瘤继发腹膜后淋巴结肿瘤病灶3.69cm³-1353.5cm³。
放射治疗剂量模式主要采取的病灶靶区总剂量60Gy-70Gy 15,20,25次,中位剂量值66.6Gy,病灶BED10范围37.5Gy-100.8Gy,中位等效生物剂量值为76.8Gy,重复治疗,5次/周。
所有的患者全部按计划完成治疗。
继发腹膜后淋巴结肿瘤的完全缓解率(CR)为40.74%(11/27),部分缓解率44.44%(12/27),稳定率(SD)11.11%(3/27),局部进展率(PD)3.70%(1/27),至放疗结束总缓解率为96.30%。
治疗过程中放射反应作用较轻,其中发生≥2级以上急性反应:食欲不振29.62%(8/27),恶心呕吐33.33%(9/27),疲劳乏力25.93%(7/27),胃肠炎7.40%(3/27)。
27例病人在治疗后3-6个月复查B超或CT,继发腹膜病灶消失16例(59.26%),缩小10例(37.04%),变化不大1例(7.40%),总有效率为96.30%。
分析显示肿瘤缓解率与原发肿瘤大小无关。
而与肿瘤放射治疗剂量、肿瘤和肠管间距离相关。
结论:采用TOMO设备按照高剂量少分次的模式治疗消化道肿瘤继发腹膜后淋巴结肿瘤方法可行,不良反应可耐受。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继发腹膜后转移瘤; 放射治疗R743 A 1004-7484(20__)03-0231-011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__年12月至20__年1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原空军总医院)肿瘤放疗科治疗的27例消化道肿瘤继发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
根据病史,CT、B超、MRI、或PET-CT 等影像学检查,27例病例确診为消化道肿瘤继发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瘤。
放疗真的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些民间传言靠谱吗
放疗真的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那些民间传言靠谱吗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肿瘤治疗的“三驾马车”,这里指的是手术、放疗、化疗。
放疗在肿瘤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约70%的肿瘤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放射治疗的介入。
2023年,WHO统计结果表明,目前癌症的治愈率为55%,其中外科手术的贡献为27%,放射治疗的贡献为22%,化疗和其他治疗的贡献为6%。
因此,说放疗能够独当一面并不为过。
放射治疗被誉为“隐形的手术刀”,是通过电离辐射,破坏细胞核中的DNA,使细胞失去增殖能力,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
但是传统放射治疗过程中,放射线在照射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大,在最大限度杀灭肿瘤的同时不伤害正常组织细胞是当前全球都在研发的终极目标。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放疗也逐渐进入了精准时代。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王维虎教授表示,随着精准放疗的出现,可以保证高剂量聚焦到肿瘤局部,更好地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提高有效率,降低副作用。
近两年,国内的放疗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速峰刀、射波刀、tomo刀(托姆刀)、质子刀等先进的放疗手段,给癌症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被誉为“隐形手术刀”,放射治疗的地位举足轻重!根治性放疗通过放射治疗达到彻底消灭肿瘤。
姑息性放疗采用一定的剂量放射使患者病情获得暂时缓解,延缓生命。
对症性放疗以减轻患者的症状为目的(缩小瘤体、解除压迫和阻塞症状、控制感染、愈合溃疡、止血、止痛、预防病理性骨折及远处转移)综合治疗放疗配合手术、化疗、介入、免疫治疗等。
哪些患者需要接受放疗?具体情况需放射治疗科医生综合判断!约70%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疗。
是否采用放疗应该按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原则,根据肿瘤的类型、发展期别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而定。
常见肿瘤如脑胶质瘤、鼻咽癌及其它头颈部肿瘤、肺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肝癌、胆囊癌、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淋巴瘤、转移性肿瘤以及晚期肿瘤止痛及解除梗阻等视病情均可能有放疗指征,具体情况需要由肿瘤放射治疗科医生综合判断。
《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要点1 前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2 年全球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列恶性肿瘤第13位和第7位。
2016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美国)胰腺癌新发估计病例数列男性第11位,女性第9 位,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位。
在我国,2015年胰腺癌占我国总体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9位和第6位,在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胰腺癌新发估计病例数列7位,死亡率列6位,并且呈快速上升趋势。
吸烟、高脂饮食和体重指数超标可能是胰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另外,糖尿病、过量饮酒以及慢性胰腺炎等与胰腺癌的发生也有一定关系。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大约60%的胰腺癌患者在确定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25%患者为局部晚期,不能行根治性切除术,中位生存期仅为6~9个月;能够手术切除的仅15%,中位生存期15~17个月,5年生存率5~7%左右。
本共识仅适用于胰腺导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简称胰腺癌)。
注1:推荐等级原则注2:本共识不能涵盖所有可能的临床情况,鉴于各期胰腺癌预后都较差,建议各阶段的患者均可考虑参加临床研究。
2 多学科综合诊治原则及流程2.1 多学科综合诊治原则在胰腺癌的诊治过程中,强调遵循多学科综合诊治的原则,肿瘤内科、肿瘤外科、放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学科专家共同参与,根据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等,结合患者的体能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科学、合理的诊疗计划,积极应用手术、放疗、化疗、介入以及分子靶向药物等手段综合治疗,以期达到治愈或控制肿瘤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注:胰腺癌患者的体能状况评估有别于其它肿瘤,全面体能状态评估应应该包括体能状态评分(PS)、疼痛、胆道梗阻和营养状况四个方面。
体能状态良好具体标准如下:(1)PS 评分≤1 分;(2)疼痛控制良好,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估值≤3;(3)胆道通畅;(4)体重稳定。
2.2 多学科综合诊治流程3 胰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3.1 临床表现(1)多数胰腺癌患者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可以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消化不良或腹泻,常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
!,-./0!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摘要: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内外都呈快速上升趋势。
因其临床表现隐匿,早期诊断缺乏兼具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指标,致使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低于8%。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是世界性难题,早诊率仅为5%;提高早诊率是改善胰腺癌整体预后的关键;实现胰腺癌早诊早治的关键是明确胰腺癌的高危人群,提高早期诊断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规范胰腺癌早期诊断的流程以及早期胰腺癌的治疗等。
关键词:胰腺肿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共识中图分类号:R73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256(2020)12-2675-06ExpertconsensusofOncologyCommitteeof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in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ofpancre aticcancer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Group,theOncologyCommitteeof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Abstract:Pancreaticcancer(PC)remainsoneofthemostchallengingmalignanttumoringastrointestinalcancer,andtheincidenceandmortalityratesaresignificantlyincreasedinthepastdecades.The5-yearssurvivalrateofPCislessthan8%sinceitsdormantclinicalsymptomsandlackingofsensibilityandspecificitymarkersinearlydiagnosis.Theearlydiagnosisofpancreaticcancerisaworldwideprob lem,andtheearlydiagnosisrateisonly5%.Increasingearlydiagnosisrateisthekeytoimprovetheoverallprognosisofpancreaticcancer.Thekeyof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ofpancreaticcanceristoidentifythehigh-riskpopulationofpancreaticcancer,improvethesensi tivityandspecificityofearlydiagnosistechnology,standardizetheprocessofearlydiagnosisofpancreaticcancer,andstandardizethetreat mentofearlypancreaticcancer.Tothisend,thisexpertconsensusisformulated.Keywords:pancreaticneoplasms;earlydiagnosis;earlytreatment;consensu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0.12.008收稿日期:2020-11-05;修回日期:2020-11-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2575,81972314);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16-I2M-1-001);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2015C03030)通信作者:杨柳,电子信箱:yangliu@hmc.edu.cn;王成锋,电子信箱:wangchengfeng62@163.com[本文首次发表于中华肿瘤杂志,2020,42(9):706-712] 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国内外快速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
肿瘤放射治疗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进展_张树平
·专论·肿瘤放射治疗的理论基础与技术进展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张树平肿瘤放射治疗学又称为放射肿瘤学,是以治疗恶性肿瘤为主的临床学科。
主要由临床肿瘤学、放射物理学、放射生物学、放射治疗技术学等组成。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对肿瘤组织和其他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
放射治疗、手术与化学治疗称为恶行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放射治疗和手术同属于局部治疗,所不同的是放射治疗不开刀、不麻醉、不出血,在去除肿瘤的同时还能保存完整器官、功能和美容效果。
临床上65%~75%的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因为不同的治疗目的而接受放射治疗[1]。
1生物体细胞经射线作用后的生物效应任何生物体受到射线辐射都会产生一系列变化,肿瘤细胞接受一定剂量辐射后的主要生物效应是损伤和死亡。
细胞死亡是随机的,有增殖性死亡和间期性死亡两种形式。
线性能量传递(LET)是指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能量损失的速率。
可将射线分为高LET射线和低LET射线,前者包括中子等,后者包括电子、光子(X、γ射线)。
用相对生物效应(RBE)来比较不同射线所引起的生物效应差异。
辐射造成的细胞损伤有3种:致死性损伤,指不可修复的损伤;亚致死性损伤,在损伤几小时内可修复,但在其修复前再给予照射可引起致死性损伤;潜在致死性损伤是细胞受到照射后其修复程度受环境的影响,如细胞受到照射时处于非增殖状态,可能修复损伤[2,3]。
受照射组织的功能恢复取决于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修复程度。
放射敏感性是指在照射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机体器官、组织对辐射反应的强弱和快慢的差异。
氧分子是最强有力的放射敏感性修饰剂,氧的存在使损伤修复减少;在乏氧条件下,细胞对辐射的抵抗性增加。
分次放射治疗和低剂量率照射有助于乏氧细胞的再氧合,提高其敏感性。
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的放射敏感性不同,受到辐射后的细胞在细胞周期的某一时相产生阻滞,G2后期和M期敏感性高,G1期和早S期放射敏感性稍差,而S后期和G1早期有较强的放射抵抗性[2];放射治疗中同时应用某些有机硫化磷酸化合物如氨磷汀选择性保护正常细胞,可增加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微波或超声聚焦加温(42~43℃)能提高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胰腺癌发生发展诱因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胰腺癌发生发展诱因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田明;白仲添;张辉;胡进静;周文策【摘要】胰腺癌发病诱因中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成为公众的关注热点,疾病因素和个体因素也能为高危人群提供一定的指导.胰腺癌的发生过程中相关机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信号网络,其中如MAPK、Wnt、Notch、Hedgehog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等研究较多.【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5(035)008【总页数】4页(P1122-1125)【关键词】诱导因素;信号通路;环境因素;胰腺癌【作者】田明;白仲添;张辉;胡进静;周文策【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二科,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二科,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胰腺癌作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欧美国家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中高居第4位,5年生存率低于5%[1],并且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晚期,手术仍然是治愈的唯一机会,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有80%最终会复发。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研究出胰腺癌的早期检测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帮助。
胰腺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过量饮用咖啡、环境污染及遗传因素有关。
最终,所有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与信号通路的异常调节有关。
近年来对胰腺癌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中,一些分子标志物和分子靶点有应用于临床的趋势。
因此,本文主要对胰腺癌的诱导因素(内源性和外源性)及发病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1 流行病学分析2015年最新统计资料显示,胰腺癌男女病死率均排在第4位,5年生存率维持在5%以下,2015年预估有48 960例新增病例,死亡例数达到40 560例[1]。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胰腺癌放疗预后的评估
引言研究发现,胰腺癌治疗效果差,80%~90%的胰腺癌就诊时已无法手术切除[1]。
幸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胰腺癌可显著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2-3]。
其中,外周血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作为机体炎性反应指标,便捷有效,已被广泛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预后研究[4],但是关于NLR在胰腺癌放疗中的预后价值研究极少,本研究探讨NLR在胰腺癌放疗中的预后价值,为胰腺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1.1.1 纳入标准纳入标准:①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病理确诊;若无病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胰腺癌放疗预后的评估邸玉鹏1,孟玲玲2,任刚1,李宏奇1,常冬姝1,李平1,李晶1,康晓黎1,庞海峰1,王轩1,王颖杰1,夏廷毅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放疗科,北京 100142;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治疗科,北京 100853[摘 要] 目的 探讨放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在III期胰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 41例初治III期胰腺癌患者采用RO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灵敏度和特异度最高的NLR为截断值,分为高NLR组(NLR≥2.86)和低NLR组(NLR<2.86),比较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并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个月和21个月。
Log-rank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生存时间在年龄、性别、KPS评分、肿瘤部位、血清糖类抗原19-9水平、放疗前是否行减黄或改道手术、是否伴区域淋巴结转移及同步化疗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疗前外周血NLR与胰腺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高NLR提示预后较差。
[关键词] 放疗预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胰腺癌Evaluation of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for Prognosis of PancreaticCancer After RadiotherapyDI Yupeng1, MENG Lingling2, REN Gang1, LI Hongqi1, CHANG Dongshu1, LI Ping1, LI Jing1,KANG Xiaoli1, PANG Haifeng1, WANG Xuan1, WANG Yingjie1, XIA Tingyi11.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The Army Force Medical Center of PLA, Beijing 100142, China;2. 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85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 to evalua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pancreatic cancer treated by radiotherapy. Methods A total of 41 patients with stage III pancreatic cancer were detected NLR before radiotherapy. ROC curve was used to cut off the NLR with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high NLR group(NLR≥2.86)and low NLR group (NLR<2.86). The survival time was recorded and compared by Log-rank metho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was 9 months in high NLR group and 21 months in low NLR group, show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y Log-rank method (P<0.05).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in the age, gender, Karnofsky score, tumor location,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level, surgical treatment before radiotherapy,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synchronous chemotherapy (P>0.05). Conclusion NLR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patients. High NLR is an indicator of poor prognosis for pancreatic cancer.Key words: radiotherapy prognosis; 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pancreatic cancer[中图分类号] R735.1 [文献标识码] Adoi:10.3969/j.issn.1674-1633.2021.04.034 [文章编号] 1674-1633(2021)04-0149-04收稿日期:2021-03-01基金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项目(2014-1-5124);空军总医院面上课题(KZ2014037)。
重离子束治癌的最新进展和思考
重离子束治癌的最新进展和思考
卫增泉
【期刊名称】《原子核物理评论》
【年(卷),期】1997(14)2
【摘要】简要叙述了近年来重离子束治癌的最新进展,特别是美国、日本、德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动态,并对此作了一些简短的评论.根据国际动向和我国国情。
【总页数】5页(P102-105)
【关键词】放射疗法;重离子束;癌
【作者】卫增泉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5
【相关文献】
1.中科院重离子束治癌技术将进入临床 [J],
2.重离子束治癌装置及技术发展 [J], 卫增泉;孙珂珂;孙启银;宋明涛;李强
3.深层治癌重离子束的配送 [J], 田茂辉;宋明涛;杨建成;张金泉;冒立军
4.新一代重离子束治癌的最佳束流选择 [J], 聂晶;李贺;李冰燕;裴海龙;周光明
5.新一代重离子束治癌的最佳束流选择 [J], 聂晶;李贺;李冰燕;裴海龙;周光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对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分析》范文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对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分析》篇一摘要:本文通过对晚期胰腺癌患者分别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了联合治疗与单一治疗在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在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以及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显示出显著优势。
一、引言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消化系统肿瘤。
晚期胰腺癌患者常面临病情进展迅速、治疗效果有限、生存质量严重下降等难题。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多种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本文重点分析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晚期胰腺癌患者XX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A组)和单纯化疗组(B组)。
2. 治疗方法A组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联合化疗治疗,B组仅采用单纯化疗。
3. 评价指标(1)临床疗效: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等指标;(2)生存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评估;(3)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
三、结果1. 临床疗效A组总有效率为XX%,B组总有效率为XX%。
联合治疗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
2. 生存质量联合治疗组在生活质量问卷评分上较单纯化疗组有显著提高,显示联合治疗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方面具有优势。
3. 不良反应虽然两种治疗方案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B组。
其中,骨髓抑制是两种治疗方案中均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但A组的骨髓抑制程度较轻,恢复较快。
四、讨论1.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优势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通过在肿瘤内植入放射性粒子,利用其持续释放的辐射能量杀死肿瘤细胞。
该技术具有微创、精确、安全等优点,能有效提高局部肿瘤控制率。
2. 联合化疗的增效作用化疗药物能够杀伤快速增殖的肿瘤细胞,并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局部晚期胰腺癌放化疗的进展
CA Cancer J Clin:局部晚期胰腺癌放化疗的进展新辅助治疗在胰腺癌治疗领域,新辅助治疗仍存有争议。
它可使某些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患者降期后更有机会获得R0切除。
事实上,约15%至40%不可切除患者最终获得手术机会。
新辅助治疗在以下方面也存在优势:它可以使15%至35%的转移患者免于大手术的危险。
新辅助治疗使患者几乎可免于所有手术后和恢复前并发症,因此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可接受某种形式的化疗或放疗。
研究显示大约73%至100%的患者可完成新辅助治疗方案的大部分。
若新辅助治疗方案中包含放疗,则可缩小靶区并逐渐增加放射剂量,以期减少邻近正常器官的放射暴露并进而减少毒副作用。
出于上述原因,新辅助治疗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然而,手术对于疾病治愈仍是必需的,而新辅助治疗则可延迟手术。
简单而言,尚无随机试验证实新辅助治疗优于辅助治疗。
因此,可切除患者往往立即予以手术并随后接受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则保留用于边界可切除的患者。
是新辅助治疗后予以切除,还是首先手术继之以辅助治疗,还应该给予多学科综合考虑,以期达到及时且最佳的治疗效果。
新辅助治疗还没有建立起明确的方案;而对于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癌症,大多数医学中心采用相似的方案。
5-FU、亚叶酸、伊立替康、奥沙利铂(称为FOLFIRINOX方案),以及吉西他滨单药,持续滴注5-FU、卡培他滨、或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化疗继以放疗(45 to 54 Gy in 1.8 to 2.5 Gy fractions or 36 Gy in 2.4 Gy fractions)都是可能的典型化疗方案。
新辅助治疗完成后6至8周内应予手术。
进一步拖延会导致放射性纤维化、手术难度增高、手术时间延长,有时还会增加住院时间。
在对癌症病理病程作多学科综合考量的基础上,还应考虑给予2至3个周期的辅助化疗。
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放化疗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大多数既往研究显示其中位生存期为8至12个月。
标准放疗包括总剂量为50至54Gy的分割放疗(50至54 Gy /1.8至2.0Gy)联合同步化疗(经常是5-FU或吉西他滨),而一些放疗方案可在较短的时间间隔里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ORT+常规外照射 (ECRT) 2年生存率可达20%左右
术中粒子植入放疗 有一定近期效果,开展较晚, 无中长期报道
化疗或动脉插管化疗 20%左右近期有效率,不延长 生存时间
化疗+药物靶向治疗正在研究中
6
放疗如何?
常规放疗效果更差
; n =57) (p = 0.00003). 标记物的移动范围平均1.81mm
3/16,3/12
1年85
中位24.2
1年82, 2年 55 MFS
6/33,0/31
1年79
中位16.2
1年68, 2年 24 MFS
中位21.6月
中位15.2月, 中位9.2月 26.6%(2年)
III 0
III 17.8%
III 21.2%
III 6(7.9%)
III
11.9%
85(72%)维持 健择化疗
NO. Failure Rate(%)
Median 2y-Survival Rate
Survival (Y)
(%)
Mayo clnic 35-37.5 Gy/4w
32
-
+5 FU
32
-
GITSG 60 Gy/10w
25
24
+5 FU
86
27
40 Gy/6w+5FU 83
26
ECOG
40 Gy/4w+5FU 47
III
19.2%
20(38%)维持 5FU化疗
预后因素:年 龄(p=0.025),
初始边界可 切除
(p=0.064)
完成R0切除 (0.084)
CA19-9 <90 : >90, median OS23.0 月 : 11.1 月, (p <
0.01)
胰腺癌的物理研究
编号 272 1093 1094
10
局部晚期胰腺癌
摘要 编号
作者
设计
目标
Pancreatic cancer
lesions/patients
剂量
放疗 技术
药物
随诊 切除
29 MD. Chuong 回顾
无转移
76(57边界可切除/17 局部晚期)
35Gy/5f
SBRT
诱导GTX
32/57BR
10.5月
SBRT后可 切除,31
R0切除
作者 I.C. Moraru
W. Yang A. Wild
对象
胰腺癌不同影象方法 比较靶区勾画存在差
别 肝和胰腺癌患者SBRT
局部晚期胰腺癌SBRT
病
发现
例
数
7 MRI VT1/VCT为91%, VT2/VCT为81%. MRI平均GTVT2 / GTVT1 接近 1, GTVDWI /GTVT1 为1.8.
32
GITSG 54 Gy/6w+5FU 31
38
Taiwan 50.4-61.2 Gy+Gem 18
-
8.3 10.4 5.7 12.4 9.1 8.2 10.5 14.5
5 10 10 6 41(1y) 15
9
胰腺癌-54th ASTRO 大会
局部晚期胰腺癌放疗 胰腺癌术后辅助放疗—2项回顾性研究 胰腺癌术前同步放化疗-2项研究(回顾、II期) 胰腺癌生物/物理研究
31 R0切除 可切除)
11
17.4 1/9,1/13
1年61
BR 72.2% (1年) , 中位16.4月 LA 68.1% (1年), 中位15月
52(1年); 14(2年)
36(1年); 6(2年)
中位13.8
42.8
41
41(1年); 11(2年)
DMFR 24(1年); 4(2年)
DMFR 1年59,2年 28 MFS
218
S. rakhra
多中心 回顾
1.1.199912.31.2009
局部晚期
118( G88,+BEV12/+ 36Gy,
Taciva180
2.4Gy/f
G
1000mg/m/ week(BEV/
11月
Taciva)
45-
52
59.4Gy,
5FU/CAP
1.8Gy/f
220 S. Lioyd
回顾
不同治疗模 局部晚期/ 22(局部晚期13,边界
11
局部晚期胰腺癌
摘要 编号
作者
设计
29
MD. Chuong
回顾
218
S. rakhra
多中 心回 顾
220 S. Lioyd 回顾
J.M. 362 Vainshtei I/II
n,
随诊 (月)
切除
局部控制
生存
PFS
acute late toxicity toxicity
其他发现
32/57BR SBRT 1年90.2% 10.5 后可切除, (SBRT后仍不
式 边界可切除
可切除9)
CRT 17.4月 1/9,1/13
28(局部晚期12,边界 可切除16)
CCRT
3/16,3/12
64(局部晚期31,边界 可切除33)
C
6/33,0/31
362
J.M. Vainshtein,
I/II
不可切除
38
5060/25f
IMRT
G 1000mg/m
回顾性研究、I/II期研究,大分次/常规分割+健择
8 平均骨结构和标记物的差别3 mm (AP), 4 mm (SI) and 4 mm(RL) . CBCT显示标记物变化 为3 mm (AP), 3 mm (SI), and 2 mm (RL).
40 ABC 条件下标记物的 visibility score (1.81 ; n =216)好于自由呼吸条件下 标记物的 visibility score (1.51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胰腺癌 的研究进展
夏廷毅 王颖杰
全军肿瘤放射治疗中心
1
胰腺癌的现状
Rebecca Siegel MPH,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11,61(4),212-236 2
中国肿瘤死亡前十位一可根治手段?
• 局限无远地转移可手术切除 – 5年生存率 < 20% – 中位生存期 12-20个月
技术设备落后 治疗范围过大 放疗剂量不足
7
案例分析
男性,68 岁,胰腺癌. 治疗前CA19-9 764 U/ml,50 Gy/25f调强放疗。 治疗后CA19-9: 1个月62.7 U/ml,6个月: 220.2 U/ml
8
常规放疗不能手术切除胰腺癌的结果
Author
Therapeutic Schedule
• 局部进展无远地转移 – 中位生存期 6-10个月
• 已远地转移 – 中位生存期 3-6个月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2010 4
手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解剖结构复杂 血管神经受侵 暴露空间不足
5
其他手段治疗结果
常规放疗 (CRT) 延长3个月左右中位生存时间 1、2年总生存率为30%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