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效与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功效:
中药--当归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作用:
1.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
对离体子宫的作用富华等于1954年报道了甘肃岷县当时含有兴奋和抑制子宫平滑肌的两种成分,具有双向性作用。抑制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兴奋成分为水溶性或醇溶性而乙醚不溶性的非挥发性物质。同年吴葆杰等亦报道,当归对离体子宫与在体子宫作用不同,煎剂或乙醇浸膏对离体子宫抑制作用占优势(对在体子宫,则主要呈兴奋作用)。次年皮西萍的实验表明,酒浸膏及水浸膏于首次用药呈抑制,冲洗恢复后再给药则呈兴奋作用。进一步地研究表明当归挥发油对兔、豚鼠、小鼠、大鼠、狗等动物未孕、早孕、晚孕、产后的离体子宫均有直接抑制作用,使节律性收缩逐渐变小至消失,呈弛缓状态。并对抗垂体后叶素、组胺、肾上腺素及乙酰胆碱等引起的子宫收缩。当归流浸膏主要为兴奋,大剂量有时呈抑制作用。
当归2.含多量蔗糖(40%)、维生素B12(0.25-40微克/100克)、维生素A类物质(以维生素A计,含率为0.0675%)。
3.根的皂化部分中含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及不饱和油酸、亚油酸;不皂化成分中有谷甾醇。
4.全草有芳香,可知各部分都含挥发油,而果实含量特多。
5.东当归及北海当归Angelicaacutilobavar.Sugiyamahikino的根含挥发油约0.2%,其中苯酞(Phthalide)方面,有东当归酞内酯(Ligustilide)、亚丁基苯酞及蛇床酞内酯(Cnidilide)、异蛇床酞内酯(Isocnidilide)。此外,还含倍半萜烯类、对-聚伞花素(p-Cymene)、蔗糖、维生素B12、烟酸等。前者还含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及瑟丹酸内酯(Sedanolide)。两种当归的根及果实的挥发油中还含丁醇(Butylalcohol)及乙酸。近年来尚分离出藁本内酯,阿魏酸,丁二酸,尿嘧啶,腺嘌呤,多种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金属元素,如钙,铜,锌,铁,钾等。
7.有报道当归挥发油主含藁本内酯(ligustilide),占45%,其次正丁烯夫内酯。
8.根尚含维生素B12、蔗糖、脂肪酸、亚叶酸(folinicacid)或柠胶因子(ciTCMLIBovorumfactor)、菸酸及生物素(biotin)等类似物质。
9.根的水溶性部分含阿魏酸(ferulicacid)、丁二酸(succinicacid)、菸酸(nicotinicacid)、尿嘧啶(uracil)、腺嘌呤(adenine)、东莨菪素(scopoletin)、伞形酮(umbelliferone)、香荚兰酸(vanillicacid)及胆碱(choline),醚溶性部分含镰叶芹醇(falcarinol)、镰叶芹酮(falcarinolone)、镰叶芹二醇(falcarindiol)。 考证编辑本段回目录
当归1.陶弘景: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四川北部当归,多根枝而细。历阳所出,色白而气味薄,不相似,呼为草当归,阙少时乃用之。
2.《唐本草》:当归苗有二种,于内一种似大叶芎穷,一种似细叶芎穷,惟茎叶卑下于芎穷也。今出当州、宕州、翼州、松州,宕州最胜,细叶者名蚕头当归,大叶者名马尾当归,今用多是马尾当归,蚕头者不如,此不复用,陶称历阳者是蚕头当归也。
拉丁名:Radix Angelica
植物学名: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英文:Tang-Kuei
拼音名:Danggui 【来源】编辑本段回目录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 的根。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秋末采
3.《纲目》:当归,今陕、蜀、秦州、汶州诸处,人多栽莳为货,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 药(毒)理学编辑本段回目录历代各种医书均记载当归无毒。实验亦证明其毒性很低。例如,对小鼠的最大致死量根流浸膏为30-90g/kg(po)、当归干叶流浸膏为100g/kg(po);当归的LD50为100g/kg(iv),急性中毒小鼠匍伏不动,呼吸抑制,最后抽搐死亡,当归注射液的LD50为80g/kg(iv);阿魏酸钠的LD50为1.71g/kg(iv),少数病人服用当归酊剂及镇静剂过多,可有疲乏,欲睡感觉;个别病人有皮肤骚痒,胃部不适,但均很轻微,一般不需停药,若有腹痛加剧者,则需停用;静脉滴注偶有轻度输液反应,可进行脱敏处理。键鞘内注射后数h,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剧烈,影响功能活动,无需特殊处理,1-3天内即可消退,并显出治疗效果。另据报道po对肠有刺激,大量可使肾变性,主要由于挥发油引起。田中等研究当归甲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长期po对机体的影响,按剂量6g/kgl次给小鼠、大鼠po,结果显示当归提取物无毒性。Ip则有毒性,但无死亡者。实验观察结果表明,一般症状、自主运动量、进食量、体重、尿检查、血液学检查均阴性,但生化检查结果发现血清游离胆固醇值和肾细胞色素P-450量增加。茎叶制剂与根制剂对小鼠ig之毒性,以茎叶制剂较小,毒性与挥发油含量有关。
【植物形态】编辑本段回目录多年生草本。茎带紫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2~3回三出或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3浅裂,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叶柄有大叶鞘;茎上部叶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伞幅9~13;小总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细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侧棱有翅。花果期7~9月。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7.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附录Ⅸ K)。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Ⅹ A)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45.0%。 炮制编辑本段回目录 当归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酒当归 取净当归片,照酒炙法(附录Ⅱ D)炒干。 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切面有浅棕色环纹,质柔韧,深黄色,略有焦斑。味甘、微苦,香气浓厚,有酒香气。
证明po或iv阿魏酸和四甲基吡嗪混合液,对大鼠在位子宫收缩抑制具有增强作用。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蓝大鹤等报道,离体蟾蜍心脏灌流实验表明,当归煎剂或根及叶中所含挥发油可使心肌收缩频率明显受到抑制。张淑芳等以腹壁iv给药,表明在体蟾蜍心脏多数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收缩力明显减弱,以后逐渐恢复,频率减慢,但心室收缩力反而增强。魏连玑报道,当归流浸膏可以使兔离体心房不应期延长,对乙酰胆碱或电流引起的麻醉猫及犬心房纤颤有治疗作用,上述奎尼丁样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存在于醚提取物中。另据江苏省中医研究所报道,当归流浸膏及醚提取物能降低心肌兴奋性,使不应期显著延长。
中药化学成分编辑本段回目录1.根含挥发油,甘肃岷县产者含0.4%,四川汶县产者含0.7%。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亚丁基苯酞(Butylidenephthalide)、邻羧基苯正戌酮(n-Valerophenone-o-carboxylicacid)及△2,4-二氢酞酐(△2,4-dihydrophthalicanhydride)。挥发油成分复杂,单是低沸点部分就有10多种,其中有多种烃类,包括3种萜烯。
5.《韩氏医通》:当归主血分之病,川产力刚可攻,秦产力柔宜补。凡用本病宜酒制,而痰独以姜汁浸透,导血归源之理,熟地黄亦然。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配以生地黄、姜黄、条芩,不绝生化之源;血积配以大黄,妇人形肥,血化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药。要之,血药不容舍当归,故古方四物汤以为君,芍药为臣,地黄分生熟为佐,川芎为使,可谓典要云。
2.1.抗心律失常作用
2.2.对冠脉血流量和心肌氧耗量的影响
2.3.对血管、血压和器官血流量的影响
2.4.降血脂及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ຫໍສະໝຸດ 简介: 中文:当归
英文:Chinese Angelica
别名: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尤以岷县当归品质最佳,有“中国当归城”之称
当归8.《本草正》: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若血滞而为痢者,正所当用,其要在动、滑两字;若妇人经期血滞,临产催生,及产后儿枕作痛,具当以此为君。9.《本草正义》:归身主守,补固有功,归尾主通,逐瘀自验,而归头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带等之阴随阳陷者,升之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气火升浮者,助以温升,岂不为虎添翼?是止血二字之所当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误谓其无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症,气火冲激,扰动血络,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实居多数,当归之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 采收和储藏编辑本段回目录一般生长2年才能采挖。在10月下旬挖取,抖净泥土,去残留叶柄,待水分稍蒸发后,扎把,搭棚熏干,先用湿柴火熏烟,使当归上色,至表皮呈赤红色,再用煤火或柴火熏干。
3.李杲:当归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梢破血而下流;全活血而不走。
4.《汤液本草》: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芪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
生于高寒多雨山区。主产甘肃、云南、四川;多栽培。
【鉴别】编辑本段回目录 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皮层窄,有少数油室。韧皮部宽广,多裂隙,油室及油管类圆形,直径25~160μm,外侧较大,向内渐小,周围分泌细胞6 ~9 个。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成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淡黄棕色。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表面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有时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及网纹导管多见,直径约至80μm。有时可见油室碎片。
6.中国药材学:根含挥发油约0.3%,油中主含具特殊香气的正丁烯夫内酯(n-butylidenephthalide)另含邻羧基苯正戊酮(n-vakerophenone-o-carboxylicacid)、△2,4-二氢邻苯二甲酸酐(△2,4-dihydrophthalicanhydride)和几种倍半萜烯类化合物。
6.《本草汇编》:当归治头痛,酒煮服,取其清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调末服,取其浊而半沉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极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王海藏言,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气,按当归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也,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
7.《本草汇言》:诸病夜甚者,血病也,宜用之,诸病虚冷者,阳无所附也,宜用之。温疟寒热,不在皮肤外肌肉内,而洗在皮肤中,观夫皮肤之中,营气之所会也,温疟延久,营气中虚,寒热交争,汗出洗洗,用血药养营,则营和而与卫调矣,营卫和调,何温疟之不可止乎。
主治编辑本段回目录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各家论述编辑本段回目录1.《注解伤寒论》: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故张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
当归2.《主治秘诀》云:当归,其用有三:心经本药一也,和血二也,治诸病夜甚三也。治上、治外,须以酒浸,可以溃坚,凡血受病须用之。眼痛不可忍者,以黄连、当归根酒浸煎服。又云:血壅而不流则痛,当归身辛温以散之,使气血各有所归。
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性状】编辑本段回目录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归头)直径1.5~ 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及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 ~1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