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的及教学应用举例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行组织者的及教学应用举例的反思
奥苏贝尔是美国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于1960年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这是他在教学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他提出的主要理论还包括有意义的学习、接受学习、同化理论等。奥苏贝尔在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识观》的扉页上写道:“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教育心理学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为此他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主张教师有必要在讲授新的学习内容之前向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学习任务之前呈现给学习者的引导性资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奥苏贝尔主张在正式学习新知识前,向学生介绍一些他们比较熟悉,同时有高度概括性包含了正式学习材料中关键内容。以此来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成为“组织者”。在教学中实施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目的是为新知识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增加新旧知识的可辨性,从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并进一步促进学习迁移。在教学中先行组织教学模式具有突出的特点:更高的抽象性,更高的概括水平,更高的包容水平,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的关联。虽然先行组织者理论在高中教学中已有广泛应用,但它仍存在不足,很多观点停留在假设阶段,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加以论证,并且先行组织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形式,并不是对所有学习都适用,如体育和机械学习材料的教学,还需要其它
方式来补充,先行组织理论的特点决定了它的适用范围及适用人群不会太广泛,在一些偏远山区教学资源有限,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有限,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就不可用了。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这一模式中的基本结构和教学事件包括:第一阶段,先行组织者的呈现(阐明教学目的;呈现组织者;鉴别限定性特征;举例;提供前后关系;重复;唤起学习者的知识和经验的意识)。第二阶段,学习任务和材料的呈现(明确组织;安排学习的逻辑顺序;明确材料;保持注意;呈现材料)。第三阶段,认知结构的加强(运用综合贯通原则;促进主动积极的接受学习;引起对学科内容的评析态度;阐明)。通过阶段式的过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出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其他知识,提醒学生主动将新知识与这些知识建立个方面的意义联系,从而有助于从不同角度理解新知识。这种稳定的和清晰的组织,使学生不必采用机械学习的方式。
新教材中的“先行组织者”的呈现形式有多种,根据奥苏伯尔的经典解释,组织者可以是一条定律、一个概念、一段概括性说明文字或一组实验。后来的学者对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有所发展,出现了图表式、问题式、口述式先行组织者、框架概念组织图、流程图等。新教材中先行组织者也呈现出多种形式。1.文字叙述先行组织者包括章节的引言、大纲和标题等,它使学生对新的学习内容加以注意,提供先备知识,并使学生在先备知识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联系。例如选修三《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的引言: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物质是固体。随着化学的发展,人工合成的固体越来越多,广泛应用与能源、
环境、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固体分晶体与非晶体两大类。晶体具有周期性的微观结构,你若能想象,二维的印花图案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等构成的,再把这种图案推演到三维空间里去,就如同晶体的微观结构了。晶体的微观基本单元称为晶胞,就好比蜂巢里的蜂室。
2.图片+叙述图片以视觉化方式呈现,可立即表现非线性式的知识架构,其缺点是在表达知识的内容上可能会指涉不正确、不完全。而文字的描写较能确切的阐明知识的内涵,但当传达较复杂的时,读者往往无法由文字线性式复杂的知识网。如将两者综合起来加以运用则可互相补充。“图片+叙述”型的先行组织者在新教材中也是非常常见的。如在介绍《分子的立体结构》时,可以展示一些分子的立体结构,外加一些说明性文字,有助于学生立即抽象的复杂分子的立体结构。
3.化学实验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深刻的学习印象,更重要的是它们能直接反映化学内容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快理解相关化学内容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快理解相关化学内容并将其有效运用于实践。如在必修一气体摩尔体积部分,可以进行电解水的实验,观察不同时间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生成的O2和H2的体积比各约是多少?这一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观察到:分子个数不同,气体体积不同。
在设计先行组织者时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可以,还应该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1.在教学设计时应理清教材的逻辑关系。如在必修一“离子反应”一节,课本上介绍了电解质的概念。在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学习电离平衡之间提到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但课本上没有涉及
到非电解质的概念。在教必修一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设计“几种溶液的导电性实验”作为“先行组织者”。2.摸准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才能根据其认知结构设计出合理的“先行组织者”。比如学生在学习选修四中的电离平衡时,往往连电解质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都不太清楚。那么就可以设计一个图表先行者,让学生从物质的分类等角度去进行复习,强化物质分类的依据。 3.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安排合适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认识顺序表现在从感知到理解,从已知到未知,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结合,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和应用,从模仿到创造,从基本练习到综合练习,由易到难和由简到繁。比如讲解气体摩尔体积时采用电解水这一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的实验作为先行组织者,就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容易接受。4. 设计“先行组织者”一定要注意其自身的科学合理。比如以前曾有人用蓄水池进水量等于出水量从而使水池中总水量保持不变来比拟化学平衡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从而平衡不移动,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这种比较型先行组织者就不合理。
总之,要想用好“先行组织者”策略,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拓宽知识面,平时点滴收集、积累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资料,及时填补、更新、完善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