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
摘要:本文围绕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作了一点探讨,主要从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语言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意识;数学思想;数学语言马克思说:“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正因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一切科学到了最后都归结为数学问题。这说明了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
在当今世界,要使学生适应职业周期缩短、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的社会特点,数学教育就必须注重培养人的数学素质。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围绕这个课题,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数学素质作一探讨。
一、数学素质的内涵
何谓数学素质?从素质的定义与数学学习活动相结合来讲,数学素质就是学生以先天遗传因素为机体,在从事数学学习与应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不断认识和实践的影响,使数学文化知识和数学能力在主体发展中内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数学化”思维意识
与“数学化”地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心理等五个方面。
二、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重视数学意识的培养
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是要全面发展,第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数学要面向全体,就是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在对大多数学生进行教学的同时,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达到基本要求”并且尽可能地提高。而现代教学要求以人为本,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进行有机结合。
立足学生主体,实施因材施教即教师根据学生在知识、能力、志趣、特长等方面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区别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最终实现“差生”转化、中等生优化、优生深化发展的目标,这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堂主阵地,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数学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喜欢数学,酷爱数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地做学习的主人翁。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中《函数的图像》这节课时,可以利用课后习题中求弹簧振子的振幅、周期、频率这个题目引入本节课,把它做成一个FLASH课件,创设问题的情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把学生的学置于问题之中,
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培养过程。
2.加强思想方法的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与精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它比知识更具有普通适用性和抽象概括性。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
中学数学涉及到的思想方法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技巧型(如特殊、一般、消元、换元、降次等)、逻辑型(如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演绎、反证法等)、宏观型(如函数与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归纳猜想、数学模型等)。
现代教育科研理论指出:教育要把实践中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进一步指导实践,使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地运用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高考改革内容也强调:更加注重能力的考察,在此基础上考察与高中水平相适应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牛顿早就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著名的数学教育学家波利亚早在1953年就大声疾呼:“让我们教猜测吧!”“先猜后证——这是大多数的发现之道。”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忽视实验猜想等合理推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觉得数学枯燥、乏味、难学。
3.强化语言训练,促进信息交流,提高综合能力
数学学科本身具备很强的综合性,代数、三角、几何教材中综合了许多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知识。因此教学中数学应发挥基础学科作用,加强学科内联系,挖掘各知识交汇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帮助学生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正确运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述。
数学语言的水平是反映一个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三种形式,文字语言是数学逻辑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日常语言,图形语言则是直观、形象、生动,符号语言简洁、抽象、精确、概括。“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离开了语言是无法学习并交流的。
一个学生能否流畅地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能否准确理解互译各种语言。加强数学语言的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培养学生数学素质起重大作用。随着社会数学化、科学数学化程度日益提高,数学语言必将成为人类交流和信息存贮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语言,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将来更好地工作和生存的一种工具。
4. 注重心理指导,创设良好环境,严格养成教育
中学数学心理教育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两方面来实施。
在心理认知过程中重点加强学生元认知培养即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自我体验、观察、监控和调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觉能动性,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问
题的有效途径。
在个性品质方面,要认真贯彻教学大纲中的个性品质培养,紧紧围绕培养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进行教学,针对学生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树立正确信念、理想和世界观,形成日趋稳定并发展能力和性格。
中学数学心理教育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备课时要充分挖掘心理教育因素,有心理教育的意识,以渗透和小专题讲座形式,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心理教育。
养成教育是社会、家庭要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本身要有良好的校风、学风、教学管理制度;班级要有优良的班级文化、班风;社会要在人才选拔、学校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在重教的同时,大力宣传素质教育的意义;家庭要有正确的子女成才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根据孩子的禀赋,顺其天性,积极引导,使学生都感到自己能成为有用之才,从而养成自愿自觉的学习习惯,并能逐渐开发自己的数学潜能,以达到提高自身的数学素质。
5.重视数学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的数学素质的优势不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理论的多少,也不仅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理论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和社会实践,提倡做中学,通过问题学,着重从学生今后实际生活的需要出发,使学生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能适应变化发展的世界,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让学生学会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