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评价形式
高职听课评语和建议
高职听课评语和建议1、(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知识由浅入深:谆谆诱导,创设情景:引发学生思维,促进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分析例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2)教学过程逻辑性较强,教学思路严谨,作为一名新教师来说教学基本功较扎实;(3)建议:①可以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讨论,适当控制教学节奏;②创设的例可以增加一些难度,更好训练学生的思维;③备课要考虑多种因素,上课要灵活(遇到例,可以让学生讨论)。
2、(1)引课能跟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合作精神;(2)能创设例情景,引发学生思考讨论,促进师生互动,但应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动脑,训练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教学设计思路较清晰,教学目标能体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4)这是一节整合课,应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师生互动,成果分享,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在这一点上老师还应加强;(5)较成功的一节课。
3、(1)能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2)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但实施呈现传统化,如能创设例情景,但没有引发同学讨论思维,课堂氛围不够浓厚,教学效果不佳;(3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资料(问题)和总结归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4、(1)应教会学生如何容易处理数据,如何从数据中发现结论(规律)(2)本节课实际上不需要利用网络教学,只需要引用多媒体课件就足矣;(3)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新教师的缺点,注意控制课堂节奏、语言节奏)(4)课堂教学方式较传统,希望年轻教师要大胆探索、大胆改革。
5、(1)能通过创设例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能利用课件直观解决教学中的难点;(3)能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学生学习外语的基本技能;(4)教学思路较清晰,教学效果尚可,但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特别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5)能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录音一录像片段)-资料库6、(1)能利用课前演讲及课文资源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2)能利用例、练习引发学生思考、发言,促进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应大胆引导学生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教学基本技能及教学艺术(表现力等)有待培养、提高;(5)教学设计思路基本合理,但应从三维目标的实现加以完善、补充,另注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
多维度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多维度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教育部2023年5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并要求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不同层次高校应构建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现阶段,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处于数字化转型阶段,受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等移动技术影响,亟需转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与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方式,以实现为学习者创造更大、更新价值的目标。
如此,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方式之间的矛盾凸显,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予以平衡,从评价理念、内容、方式、主体等方面进行完善,推动传统思政教学升级为数字化课程思政教学,提升高职院校数字化课程思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意识形态教育水平。
创新评价理念,确立多维评价指标数字化转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在线育人方式,要求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管理机制、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实现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为目标。
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数字化转型更加强调以人为本,需要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落实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数字化、终身化育人体系。
鉴于此,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理念应建立在学生个性化差异基础之上,注重教师与学生价值观之间的差异,以科学的评价理念为主导、以学生实际获得感为评价目标,坚守“价值、能力、知识与技能”相融合的评价原则,区分于普通高校“价值、能力与知识”融合评价原则,以突出高职院校注重学生未来职业和个人成长发展的特色,使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功能从单一的价值性判断逐步转向促进个体发展的方向,从而推动评价功能更加多元化。
据此,高职院校应发掘数字化转型赋能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理念的创新点,将评价意图定位为改进,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证明,从理念层面解决“评价什么”和“怎么评价”的问题,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能达成、课程思政教学组织是否严密、教学是否具有思想性、教学方法是否有启发性、教学设计是否与学习需求相结合等作为基本评价指标。
高职课程评价方案
高职课程评价方案1. 引言高职教育在培养具有实际技能的专业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如何评价和改进高职课程的质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个高职课程评价方案,旨在提供一套有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以确保高职课程的质量和持续改进。
2.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评价高职课程的质量以及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并为改进课程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具体目标包括:•评估课程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实用性;•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评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提供改进课程的具体建议。
3. 评价指标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评价指标:3.1 课程内容评价指标•课程设置是否符合职业需求和行业趋势;•课程体系是否完整,各个课程之间的内容是否合理衔接;•课程教材的选用是否合适,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2 教师评价指标•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是否符合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生动有趣,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
3.3 学生评价指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学生对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生对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的满意度。
4. 评价方法本方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评价方法:4.1 问卷调研通过发放问卷来收集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和建议,问卷可以包括选择题和开放性问题。
4.2 课堂观察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观察来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包括教学内容的清晰度、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等。
4.3 学习成果评估通过考试或项目作业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了解他们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
5. 评价结果分析与改进在收集了评价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如果发现课程内容不合理,可以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增加或删除某些内容;•如果发现教师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可以提供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如果发现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低,可以重新评估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认真分析。
基于技能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
基于技能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摘要]文章对基于技能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评价做了理性思考,探索出“真实项目式”“岗位角色式”“成果展示式”“课题任务式”“校企结合式”“课证融通式”几种考试评价模式。
这些考试评价模式具有评价标准职业化、评价范围全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项目化的特征。
[关键词]高职专业课程技能培养考试评价模式职业教育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不仅培养学生会“动脑”,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会“动手”,掌握职业(岗位)工作技能。
考试评价是高职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通过诊断学生学习过程、状态和成果获得的信息,向学、教、管三方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校的管,保证高职教育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结合多年教学管理实践,我们探索出了具有评价标准职业化、评价范围全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项目化的六种基于技能培养的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模式。
一、基于技能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考试评价的理性思考1.高职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是对学生在高技能目标下学习任务完成状况的评价。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在这一目标的规定下,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也相应有了新的意义。
高职教育的课程应为职业(岗位)工作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持,而专业课程学习则应是工作技能的储备和工作能力的形成过程。
基于此,对于高职专业课程学习应建立起以下两点基本认识:(1)专业课程学习的任务是掌握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知识技能;(2)专业课程学习任务完成的标识是能完成仿真或真实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即形成了某种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因此,高职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是对学生在高技能目标下学习任务完成状况的评价,评价的着眼点是技能,学生通过专业课程学习并能够完成相应的仿真或真实的工作任务,即为合格。
2.对学生技能的评价要着眼职业(岗位)技能的全面掌握。
高职课程教育的评价标准
高职课程教育的评价标准作者:栗家言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8期栗家言(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8000)摘要:高职教育培育的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走上职业岗位之后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
高职教师应按照高职教育的特点,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力争使所讲授的课程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
关键词:传统课程教育;高职课程教育;评价标准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22-0-01一、传统课程教育传统课程的评价标准传统课程评价的常规标准是:教学态度是否严谨、板书设计是否合理、语言是否流畅清晰、逻辑是否严密、专业内容是否正确熟练、重点能否突出、难点能否分散、教学进度是否符合计划、教材选择是否合适、教学文件是否规范完整、课件制作和教具使用是否合理以及课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等。
用传统的课程教育标准去衡量职业教育是不合理的。
首先,是评价方式不合理,传统标准往往用随机抽样听课的效果来概括整个一门课的质量,这种方式不合理。
其次,是评价内容不合理。
所有的项目考核都是老师,上课质量似乎只与教师“讲”得好不好有关。
其实,课程的效果首先要看学生,看学生“学”得好不好。
学生有兴趣,积极参与动手动脑,课后在能力上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这才是好课。
教师讲得好,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
二、高职课程教育及评价标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重点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能力,组织实训、知识和理论紧密结合的一体化教学。
高职课程评价标准应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在学生和效果方面,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效果为评价标准。
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积极参与,对所学内容要有操作,有兴趣,有听、问、展示、讨论,有积极的互动以及成果展示。
二是在教师与课程方面,教师应精心设计课程,而不是照本宣科,要有充足的实例,有能力目标、有能力训练任务、有围绕知识应用的训练过程。
高职理论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探究——质性课程评价的视角
高职理论课程学习评价方式探究——质性课程评价的视角◆王旭程连顺(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针对当下高职理论课程主要检验学生理解、记忆知识为主“纸笔”学习评价方式现状,借鉴质性课程评价理论,对该现象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部分理论课程,探讨了理论课程学习评价的具体实现方式。
【关键词】高职理论课程学习评价现状质性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检查课程的目标、制定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程度以及对课程设计效果进行判断的过程,是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环节,按照不同标准,有不同的评价方式。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中小学和普通高等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是量化课程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一方面因其客观、可量化,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准确性掌握,另一方面也有其较少关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难以克服的弊端。
高职教育与中小学和普通高等教育有着较大区别,旨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既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采用的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定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普通高等学校的系统掌握知识相比,更强调知识的掌握以“适度”“够用”为限。
由于对高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要求不同和培养目标的差异,对高职学生理论课程的评价方式也应有所变化。
一、质性课程评价和量性课程评价理论简评所谓质性课程评价,是指通过对整个方案,包括前提假设、理论推演、实施效果以及困难问题等,进入深入的研究,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特点,以彰显其意义,从多角度,多侧面把握被评价者。
质性课程评价关注的重点是学习目标的完成,即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者的特质等内容。
量化课程评价理论是力图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量,进而对数量进行分析和比较,推断某一评价对象的成效。
量化评价范式的认识论基础是科学实证主义,认为只有定量化研究、数量化的数据才是科学的,才是客观的,这与人类追求世界的确定性有关。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与评价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与评价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与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艺术设计类课程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绘画、雕塑、平面设计、时尚设计等多个方向,因此考核与评价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进行灵活处理。
本文将从考核方式、评价标准和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考核方式在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类课程中,考核方式主要包括笔试、实践、作业评定等多种方式。
不同的考核方式可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不同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考核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种:1. 笔试:艺术设计类课程的一部分知识可以通过笔试来进行考核,比如美术史、设计理论等。
通过笔试可以考察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基础知识。
2. 实践:艺术设计类课程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实践考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绘画作品、设计方案、手工制作等来进行实践考核,这样可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以上这些考核方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进行组合和运用,以达到全面考察学生能力的目的。
二、评价标准针对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考核评价,评价标准需要具体而精准,以便更好地反映学生在专业技能、创作能力、实践应用等方面的表现。
在评价标准方面,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 专业技能:包括绘画技巧、设计表现能力、手工制作技能等。
通过综合考察学生在各个技能方面的表现,可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专业水平。
2. 创作能力:创作是艺术设计类课程中的核心能力,因此评价中需要重点考虑学生的创作水平。
通过学生的作品是否富有创意、设计思路是否独到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3. 实践应用:艺术设计类课程更强调实践应用,因此需要考察学生在实践项目中的表现。
包括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实施过程的专业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以上这些评价标准需要反映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多方面的表现,从而更全面地评价学生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三、评价策略评价策略是指在考核评价方面的操作方式,包括考核安排、评价流程、成绩处理等具体的实施方式。
高职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高职课程考核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推动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高职课程考核实施方案。
一、考核目标本考核旨在全面评价学生在高职课程学习中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通过考核,旨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考核内容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课堂学习成绩、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能力考核等方面。
其中,课堂学习成绩主要包括平时作业、考试成绩等;实践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实习表现等;综合能力考核主要包括综合素质评价、综合能力测试等。
三、考核方式1. 课堂学习成绩考核课堂学习成绩考核主要以平时作业和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
平时作业占比30%,考试成绩占比70%。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练习题完成情况等,考试成绩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
2. 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实践操作能力考核主要以实验操作和实习表现为主要依据。
实验操作占比40%,实习表现占比60%。
实验操作主要考察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习表现主要考察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能力。
3. 综合能力考核综合能力考核主要以综合素质评价和综合能力测试为主要依据。
综合素质评价占比50%,综合能力测试占比50%。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综合能力测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
四、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将根据学生在各项考核内容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
考核结果将作为学生学业评定和毕业资格的重要依据。
五、考核管理考核管理将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包括考核计划的制定、考核流程的安排、考核结果的统计和分析等工作。
同时,学校将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确保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六、考核改进学校将不断总结考核工作的经验,及时调整和改进考核方案,以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考核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以上即是我们制定的高职课程考核实施方案,希望通过这一方案的实施,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高职教育的不断进步。
高职体育课程评价方式
《高职体育》课程评价方式为了帮助学生注重平时的锻炼过程,提高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们《高职体育》课程的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一是身体素质考核,二是技术考试。
改革重点是强化形成性考核,淡化终结性考试。
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正确评价课程教学效果。
一、考核原则、考核标准及成绩评定1.考核原则: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即量化评价和行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对大学生技术战术和理论知识进行评价的同时,把学生良好的参与意识,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学生的进步幅度、考勤等纳入评定内容。
2.考核标准:根据各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对技战术、身体素质和理论知识采用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
3. 成绩评定说明(1)体育课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
其中,平时成绩占30%,包括课堂表现、出勤、学习进步等情况给予评分;期末成绩占70%(理论10%,可采用口头问答、作业或试卷考试等形式;期末考核60%,实行同性别同项目同层次统一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
)(2)学生缺课占本学期总学时数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之一),视为体育课不及格,不得参加考试。
(3)学生必须参加全部规定项目考核后,方予评定成绩。
凡无故缺考或考核缺项,其体育课不计成绩,并在成绩登记表备注栏中注明“缺考或旷考”字样,按学院相关规定执行。
(4)在平时成绩评定中,学生迟到或早退一次扣2分,旷课一次扣5分,迟到或早退累计三次作旷课一次处理。
(5)体育课理论考试由系公共体育教研室统一命题或规定,可采用随堂口头问答、作业或试卷等形式进行。
(5)学生必须穿运动服装和运动鞋上课,违者作旷课处理。
二、考核内容、考核评分方法1、考核内容(1)体育理论基本知识(2)运动技能评定(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评定及身体素质。
(4)学习过程评价―――――平时成绩(学习态度、晨锻出勤情况、课外活动、课堂表现等)。
2、考核评分方法(1)一年级基础课程:体育理论10分、学生体质测试(第一学期)、身体素质(第二学期) 10分、平时成绩30分、运动技能50分。
高职学生学习的评价与考核
高职学生学习的评价与考核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可操作性强、就业前景好的应用性人才的重要阵地之一,其学生的学习评价和考核方法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高职学生学习评价和考核的相关问题。
一、学习评价的意义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
因此,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求符合实际应用,而不是纯粹的理论掌握。
高职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技能学习评价:高职学生主要培养实践能力,其技能学习评价应体现为一定的实践操作和实验考核,如实验成绩、课堂表现、技能证书等等。
2.知识学习评价:高职学生除了要具备实践能力外,也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其知识学习评价应以综合答辩、论文写作、课堂测试等形式进行。
3.素质学习评价:高职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能力,也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自我发展能力。
其素质学习评价应体现为实践项目质量、课外活动、学生干部表现等。
二、评价方法的创新高职教育的学习评价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评价方法。
传统的学习评价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高职学生的特点。
下面是一些新型的评价方法:1.课程证书评价法:基于学生完成不同技能的课程,颁发证书,根据证书种类及数量来评价学习成果。
2.项目学习评价法: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具体的项目作品进行评价,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
3.综合素质评价法:除了技能和知识以外,素质学习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社交和人际沟通能力、创新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三、考核方法的改进高职学生的考核应当是多元化的,不能仅仅以传统的考试为主。
下面是一些应用于高职学生的考核方法:1.专题研究报告考核法: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兴趣的专业领域开展相关的调研和论文撰写,并通过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
2.工程实践考核法:通过实际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和设计、制作、测试等,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3.技能大赛考核法:高职学生可以参加类似于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形式的比赛,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方式研究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方式研究体育课程是所有高等院校都必须修习的課程,且直接与学生的毕业和每年度的奖学金等活动挂钩,高等职业院校自然也不例外,但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课程进行的并不理想,在最终学生的成绩评价体系上存在着巨大的缺陷,这也是导致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没有取得理想效果的一个主要原因。
本文基于此前提,讨论一下如何改善当下体育课程评价方式,从而促进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更加深入的达到教育部和党中央计划的教学目的。
标签: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自然特征1.通识性和职业性高职院校在安排体育课程时应该体现通识性和职业性。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把学生的健康作为首要前提,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来组织教学和其他相关的课外活动,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还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自觉的体会到体育的重要意义。
进而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习惯,而不是一种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还可以为学生以后工作打好基础。
因此,高职院校在安排体育课程时应该注重课程本身的通识性和职业性。
2.原则性和灵活性高职院校在构建体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
高职院校不能仅仅把目光定格在课堂上的体育教学,而是要把课堂教学和其他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灵活性,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乐趣还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与社会联系,为学生以后就业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性。
3.个性化和多样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现个性化和多样化。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和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来安排适当的体育课程。
还应根据每个课堂项目的特点,开设微课堂,让学生可以在不自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
体育课程评价方式也应该体现个性化和多样化。
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兴趣来为学生设置具有个性化的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还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课程评价的三种取向及对我国高职课程评价的启示
课程评价的三种取向及对我国高职课程评价的启示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信息以科学的方法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
含义1、课程评价就是一个价值推论的过程。
价值推论建议在事实叙述的基础上,彰显评价者的价值观念和主观心愿。
相同的评价主体因其自身的须要和观念的相同对同一事物或活动可以产生相同的推论。
2、课程评价的方式是多样的。
它既可以是定量的方法也可以是定性的方法,教育测试或测量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并不代表课程评价的全部。
3、课程评价的对象包含“课程的计划、实行、结果等”诸种课程要素。
也就是说,课程评价对象的范围很广,它既包含课程计划本身,也包含参予课程实行的教师、学生、学校,还包括课程活动的结果,即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
类型1、根据评价对象的相同,可以将广义的课程评价分成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狭义的课程评价等。
2、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可把课程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外来评价。
3、根据评价的目的相同,可以把课程评价分成确诊性评价、构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4、根据评价的参照标准或评价反馈策略的不同。
可把课程评价分为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5、根据评价手段的相同,可以把评价分成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
外国定义1、英国课程专家凯利指出,课程评价就是评估任何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的价值和效果的过程。
2、美国课程论专家比彻姆认为,课程评价包含判断课程系统的效果和所规划的课程的效果的那些必要的过程。
3、泰勒在“八年研究”期间明确提出了课程评价的概念。
他指出,课程评价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确认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至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价值取向1、目标价值观念的课程评价。
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就是被称作“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的泰勒及其学生布卢姆等人,他们指出课程评价就是将课程计划和原订课程目标相对照曝光的过程。
在这里,原订目标就是评价的唯一标准,它崇尚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因而,这种价值观念的评价的基本方法论就是定量研究方法,并常常将原订目标以犯罪行为目标的方式去陈述。
高职公开课评分标准
高职公开课评分标准
首先,教学目标方面,评分标准会考察教师是否清晰明确地阐
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目标是
否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教学内容方面,评分标准会考察教师是否能够将教学内
容有机地组织起来,是否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是否能够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内容是否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
再次,教学方法方面,评分标准会考察教师是否能够根据教学
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
学手段,是否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及是否能够激发学生
的思维和创造力。
最后,教学效果方面,评分标准会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
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成绩等方面。
同时也
会考察教师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及是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高职公开课评分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需
要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期达到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目的。
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及效果
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及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主要以书面考试为主,容易造成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改革后的评价方法应包括实践性考核,如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评价方法应考虑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因此,评价方法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开展创新项目、参与实际工程等,并对学生的创新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应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等。
因此,在评价方法中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如结合平时表现、课堂参与情况、小组合作等进行评价。
评价方法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评价方法应注重发现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并给予相应的评价和鼓励。
改革后的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应注重量化指标与质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改革后的评价方法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既要有科学的量化指标,又要有对学生的质性评价。
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改革后的评价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挖掘。
其次,评价方法的改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了就业竞争力。
最后,改革后的评价方法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与评价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考核与评价艺术设计类课程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设置的重点是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设计能力,满足不同行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
为了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提高课程质量,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
一、考核方式1.日常表现考核日常表现考核是一种常规的考核方式,主要针对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平日作品、作业、笔记、讨论、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2.设计作品评价设计是艺术设计类课程的核心,需要对学生的设计作品进行详细评价。
评价主要从设计思路、设计技巧、形式表现、创意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并对作品进行修改意见。
3.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是将日常表现和设计作品评价相结合,综合考核学生的整体水平。
综合评价不仅考虑学生的设计水平,也关注其学习态度、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评价标准1.作品主题:评价作品的主题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够清晰表达设计意图。
2.设计思路:评价学生设计思路的独特性、深度和逻辑性是否有足够的过程记录。
3.设计技巧:评价学生对于所学技巧的掌握,如颜色运用、线条处理、构图设计等方面。
4.表现形式:评价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否能够传达设计意图,包括手稿、模型、平面设计等。
5.创意性:评价学生的作品是否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是否能够引发观赏者的共鸣和感受。
6.工作量:评价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时间,以及作品的完整度和质量。
三、评价方法1.自评鼓励学生在设计作品完成后进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互评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评价作品,提高学生交流和合作能力,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标准和要求。
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设计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提供改进建议和指导。
总之,艺术设计类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应该基于多种形式和多个层面,综合评估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学习态度,以实现教育目标的全面评估。
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及效果
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及效果近年来,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日益重视,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其中,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成为了一个关键的议题。
本文将探讨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和改革带来的效果。
一、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必要性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以考试为主,注重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并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因此,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主要内容1. 多元化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单一,无法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改革后,可以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小组讨论、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评价。
2. 个性化评价标准:传统评价方法中,评价标准一般是统一制定的,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改革后,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潜力,制定个性化评价标准,更加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 引入科技手段: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为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
可以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教学软件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监控和评价,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高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的效果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考试评价方法往往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容易导致学习的厌倦和消极情绪。
而改革后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个性化发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评价方法偏重对知识的考查,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改革后,通过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创新:改革评价方法不仅对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也对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起到推动作用。
2024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评价办法
2024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评价办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 教学效果评价: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掌握程度、技能运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2. 教学方法评价: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态度评价:评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是否积极、耐心、认真,是否与学生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4. 教学资源评价:评估教师是否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教具、实验设备等,是否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5. 学生反馈评价:评估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意见和评价,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个人素质等方面的评价。
评价办法可以采用量化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学生作品评比、课堂观察等多种评价手段来获取全面的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可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参考,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依据。
第 1 页共 1 页。
形成性评价导向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创新实践
形成性评价导向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创新实践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全面和及时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评价。
形成性评价导向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 以学习为中心。
形成性评价注重发现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通过建立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2. 注重学生参与。
形成性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简单地给予学生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形成性评价导向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不仅仅注重知识掌握的表现,还注重学生的能力、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1. 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在形成性评价导向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首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和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该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等方面,使得评价更加全面化和多样化。
2. 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只能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行评价,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们可以引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作业评查等,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3. 倡导学生自主评价。
在形成性评价导向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倡导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评价,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制定改进计划。
4. 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形成性评价导向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也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5. 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
在形成性评价导向的高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我们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工具等方面。
高职院校课程设计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
高职院校课程设计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课程设计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确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质量标准及评估指标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课程设计质量标准与评估指标,以期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一、课程设计质量标准1. 知识结构合理性课程设计应具备清晰合理的知识结构,内容安排有机衔接、紧密联系,能够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目标明确性课程设计需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达到何种水平,并能够通过具体的学习任务逐步实现目标。
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
3. 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课程设计内容应具有前沿性,能够引导学生接触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课程设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设计任务和案例应该与实际应用场景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教与学的互动性课程设计应强调教与学的互动,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5. 资源的合理利用课程设计需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室、图书馆、网络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资源,积极参与实践和研究活动。
二、课程设计评估指标1. 学生评价学生评价是课程设计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可以了解课程设计在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效果。
学生评价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讨论小组和个案分析等方式进行。
2.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对课程设计质量的重要衡量指标。
教师对课程设计的评价应包括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匹配度、学生表现及教学过程的效果等方面。
教师评价可以通过教学观察、课堂反馈和教学档案等方式进行。
3. 教学资源评估课程设计评估还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评价,包括实验室设备、教材教辅、网络平台等资源的充足度和有效性。
高职通识教育课程评价体系
05 高职通识教育课 程评价体系的优 化建议
完善评价体系的建议与措施
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考试评价基础上,引入作品评价、项目评价、小组讨论、 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重视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而非仅仅注重结果,以培养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挑战与对策
通识教育课程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 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如何建立科学的评 价体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等。针 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如加强 课程建设和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
学能力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素质提升程度
评价学生在通识课程中能力提升的程度, 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沟通协作 等能力的提升。
满意度调查
评价学生在通识课程中素质提升的程度, 包括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艺术素质等方 面的提升。
评价学生对通识课程的满意度,可以采用 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进行收集和分 析。
评价标准的实践与调整
06 高职通识教育课 程评价体系展望
评价体系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综合化
评价体系将趋向于综合化,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注重学 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和个性发展。
个性化
评价体系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引导学生发挥潜能。
多元化
评价体系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 式等方面的多元化。
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
设立明确的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提高评价效果的策略与方法
强化评价结果反馈
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并 给予具体的建议和指导,以帮 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课程评价形式由于高职课程评价对高职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课程改革中要注重对高职课程评价的研究,努力探索能够适合高职教育的课程评价方式和方法,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为社会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对课程评价内涵的理解教育课程评价是以科学的方法,通过一定的途径,对课程设计、课程教学活动及其结果作出价值评判的过程。
因此,从课程评价的对象上看,包括课程设计评价、课程实施评价和课程结果评价。
课程设计评价是指对课程设计的优缺点和价值取向作出评判。
教育课程设计包括:专业设置分析、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筛选、课程内容组织和课程标准制定等。
因而,课程设计评价也应从上述方面展开。
对高职课程设计进行评价,可以了解课程设计者对课程目标、课程理论、学习理论以及设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可以对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与分析,找出结症和原因所在,进而提出改进和补救的建议。
课程实施评价是指根据课程目标要求,依照一定规则,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课程教学过程合理性作出描述和判断。
高职教育课程实施必须符合国家的职业教育方针,必须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必须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相一致。
因此,对高职课程实施进行评价,有利于确保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体现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课程结果评价是课程实施评价过程的延伸。
根据对评价对象的划分,如果说课程实施评价是针对教师或者课程教学过程进行评价,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课程结果评价其实就是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开展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价值评判的过程。
当然,高职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不能简单地以考试成绩为依据,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认知水平的现实性。
应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
当前,企业对于高职学生学业成就的衡量标准是要求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上岗后就能操作并能为企业带来效益。
而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八种智力,只是这八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从而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
因此,认同了这一观点,在评价学生时就会重视评价的情境性,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在各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有效的评价,重点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还告诉我们: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必须从多元的角度进行,既要重视他人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此外,千万不要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评价的机会,让他们在反思中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管理”学习。
高职课程评价应遵循的原则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就是要将课程评价的重心落在学生身上,不能因为高职课程改革的推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要尽可能地减少课程改革所带来的“负效应”。
同时,在课程评价的技术层面,要采用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方式和方法,要从注重学生习得能力的评价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的评价,从注重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从注重认知领域的单一评价转向注重认知领域、能力领域和素质领域的综合评价。
以改进和提高为目的课程评价的根本任务是通过课程评价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因此,对于高职课程进行评价,评价者与被评价者首先要有反思意识,在行动中不断反思。
其次,要重视过程评价,运用形成性评价的理念和技术,使评价者能够亲身参与到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结果修正的全过程中。
尤其是在高职课程实施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教学环境等都会以非预期的方式对其结果产生影响,即非预期效应。
所以,必须加以关注。
坚持多元化评价由于高职课程评价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是多元化的,因此,为了保证高职课程评价的质量和效果,必须采取多元目标、多元主体、多元方法的多元化评价。
高职课程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基于高职院校课程评价方面的诸多研究与实践,笔者认为,在高职课程评价方式和方法的运用上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主要方式是总结性评价。
这是因为人们从一开始就把课程评价定位在目标取向上,把课程活动的行为目标作为评价依据。
所以,通过总结性评价去关注课程结果是必然的。
随着高职课程评价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在高职课程实施中,由于教师内在的教学理念与能力、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外在的教学资源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课程实施背离课程目标的现象。
因此,以过程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形成性评价越来越被人所重视。
当然,在高职课程评价中,注重形成性评价方法的运用并不排斥对总结性评价的有效使用,而是要坚持以过程评价为主,同时,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由于在高职课程评价中,对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以及教师的课程理念、学生的能力素质等因素难以用精确的量化指标衡量,所以,定性评价依然是课程评价中的常用方法,占据主导地位。
但是,为了确保课程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课程评价的效率,采用客观测量、实验设计和统计推论等具有量化功能的方法,对课程实施和课程效果进行评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根据高职课程特征,课程实施主要是由高职院校依据教师自身的特长独立进行的。
因此,课程评价以校内评价为主,这是毫无疑义的。
但是,由于职业教育课程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广泛的社会关联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想使课程结果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引入行业、企业的专家进行校外评价。
因此,坚持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是高职课程评价的必然选择。
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课程目标与人才需求目标的统一,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水平的统一,课程模式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统一。
其中,用人单位的评价应是终极评价,是高职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方面。
因此,课程评价在方法、方式及内容上都必须与之相衔接,要形成“三环节”、“三督导”的过程控制机制,即按课程准备、课程实施、课程结果三个环节加强过程控制,构建以学校职能部门、学生主体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评价机制。
评价反馈与改进提高相结合在高职课程评价体系中,评价反馈是课程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也是课程评价必不可少的环节。
问题是课程评价反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最合理。
我认为,课程评价的反馈不是一种评判式的结论呈现,而是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结果的全面分析,为今后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同时,在反馈态度和反馈方式上,宜采用合作式的研讨方式,通过双方平等的沟通,促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理解,促进自我反思,从而形成评价反馈与改进提高相融合的局面。
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建立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原则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导向性原则。
突出改革与创新,展现高职教育特色。
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基本内容为了确保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环境创设、教学结果过程控制、学生能力素质要求、毕业生就业与创业等。
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
高职专业设置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需要,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专业名称科学规范,专业口径宽窄适当。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有明确的职业面向,培养规格表述清楚,并与目标定位一致,可操作性强。
鼓励订单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要。
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
坚持就业导向原则,遵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规律,围绕职业能力培养构建课程体系,合理设计课程结构,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例,以满足职业工作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的完整性设计课程,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
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在科学、规范、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应根据社会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更新并具有前瞻性,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教育。
课程单元与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单元与整体教学设计科学、规范,能反映“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能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在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课程范型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
以应用为主旨组织理论课程,以满足基本的职业能力训练为标准,设计必要的实训课,特别是综合性实践实训课程。
重视教材建设,能够组织自编电子网络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优秀高职高专教材及优秀课件。
注重课程内容更新,及时吸收科学技术最新成果,课程形式多样。
教学过程的组织。
围绕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严谨组织理论和实践环节教学,有完整的教学档案和教学管理文件,教学运行正常。
各类课程均有考核标准,并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
教师教学注重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进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广泛推广多媒体教学。
教研活动开展有计划、有效果;教学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培养。
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和方案实施全过程,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质教育讲座有一定影响面,职业关键能力与职业道德教育成效显著,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形象,形成高职教育品牌。
教学环境的创设。
创设实践教学环境是满足高职专业教学环境需要的基本要求。
用于专业实践教学的技术装备要先进,具备真实或仿真的特征,运行状态良好。
实践教学项目开出率有保证,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状态良好并有保障机制。
专业图书藏量、校园网建设能满足专业要求,专业建设经费保障有力。
产学研合作的开展。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的基本途径,成立行业、企业积极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是设置高职专业的必要条件。
因此,产学研合作要落实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共建、校企人员互兼互聘、科技研发等方面,建立产学研合作、互惠双赢的有效运行机制。
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梯队结构合理,“双师型”教师达到必要的比例,专业带头人知识、能力、素质符合专业建设发展要求,理论和实践教学骨干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管理人员等配备齐全,并开展科研和教学改革研究。
有一支来源和数量稳定、生产实践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
建立完善的师资队伍保障机制。
学生能力素质的体现。
高职学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标准,计算机、英语通过规定的考试标准,并有较好的应用能力,专门技术能力达到职业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等活动;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满意度较高;建有适合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保障机制以及心理咨询机构。
毕业生就业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