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两首》示范教案

合集下载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3篇)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3篇)

Life is to live beautifully and walk sonorously.(页眉可删)《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3篇)《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1【教学思路】这是两首描绘大自然的诗歌。

抓住意象的特点,感受美好的意境,领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学生赏析诗歌的关键步骤。

教读本课,要先营造符合诗歌意境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诗歌中,用心去感受诗中美好的境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能够顺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情感。

⑵能抓住诗歌主要意象,体会诗歌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通过多种形式的朗颂,整体感悟诗歌。

⑵展开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意境。

⑶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体会大自然的多面与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⑵揣摩诗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情感。

2、分析领会诗人创作的意图及手法。

3、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型】课内自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准备】1、教师:查找与诗歌意境相符的音乐、练习有感情的范读诗歌、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复习现代诗赏析的方法。

【教学过程】蝈蝈与蛐蛐一、导入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当我们将身心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她会以博大的胸怀赋予我们灵感与力量。

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和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夜》,就是他们用身心和自然熔铸而成的美的赞歌。

二、配乐范读老师先朗读一次《蝈蝈与蛐蛐》,请同学闭眼聆听,展开想象,假设自己置身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三、自由朗读,体会整体情感(播放欢快的轻音乐)想象可以帮助我们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画面,老师希望大家将自己化为画面中一员,进入诗歌意境中。

通过自由朗读,用心去体会诗歌的整体情感。

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本教案主要围绕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外国诗两首》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外国文学,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以下是本节课的具体教案安排: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外国诗两首》的作者及背景;2. 理解《外国诗两首》的主题与意境;3. 掌握《外国诗两首》的基本语言特点与修辞手法;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2. 难点: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外国诗两首》的背景及作者,引发学生对这两首诗歌的兴趣;2. 学习《外国诗两首》第一首诗,呈现诗歌全文,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找出诗歌的主题与意境;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第一首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4. 教师点拨: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点拨和总结,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5. 学习《外国诗两首》第二首诗,同样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找出诗歌的主题与意境;6. 分组讨论:再次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二首诗歌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7. 教师点拨:对学生的讨论内容进行点拨和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8. 总结与展望: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1. 教学资源:教材《外国诗两首》、多媒体设备、小组讨论资料等;2.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将对《外国诗两首》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这堂课中收获知识,感受文学之美。

《外国诗两首》教案优秀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案优秀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案优秀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

教学方法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式特点。

2.合作研讨法休斯的诗意象凝练、表意深刻。

《黑人谈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夸张手法回顾历史等,可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加深认识和体会。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品读《祖国》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

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

(板书文题、作者)二、资料助读1.作者介绍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

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

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

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2.时代背景:《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

诗歌抒发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明确否定沙皇统治集团所宣扬的那种虚伪的甚至反动的爱国主义。

代表保守的贵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斯拉夫派诗人何米亚科夫曾经写了题为“祖国”的诗发表于1839年,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就在于俄罗斯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

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通过令人感动也令人信服的形象描写,指明真正的爱国主义是同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

《外国诗二首》教案(精选

《外国诗二首》教案(精选

《外国诗二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九章《外国诗歌赏鉴》部分,内容包括两首外国诗:《荒原》和《我听到一只苍蝇的嗡嗡声》。

通过分析两首诗歌的背景、作者、意象、结构、韵律等方面,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欣赏外国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首外国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信息。

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结构和韵律,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外国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结构和韵律的分析。

教学重点:两首诗歌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作者信息;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诗歌的主题。

2. 背景和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两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奠定基础。

3. 诗歌赏鉴:(1) 《荒原》①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如“荒原”、“风”、“火”等,探讨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② 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如起承转合等。

③ 韵律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押韵、节奏等。

(2) 《我听到一只苍蝇的嗡嗡声》① 意象分析:关注诗歌中的“苍蝇”、“窗户”等意象,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② 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

③ 韵律分析: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两首诗歌,设置典型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当堂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外国诗二首》2. 板书内容:《荒原》:背景、作者、意象、结构、韵律《我听到一只苍蝇的嗡嗡声》:背景、作者、意象、结构、韵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分析《荒原》中的意象,并说明其作用。

(2) 比较两首诗歌的结构特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3) 摘抄《我听到一只苍蝇的嗡嗡声》中的典型句子,并进行赏析。

《外国诗二首》教案(精选

《外国诗二首》教案(精选

《外国诗二首》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外国诗二首》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两首经典的外国诗篇:英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路不拾遗》和美国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的《哦,白昼》。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深入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外国诗歌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首外国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及表现手法。

2. 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分析两首诗的韵律特点及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首诗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展示:讲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读: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例题讲解:分析两首诗的韵律特点及表现手法,以《路不拾遗》为例,讲解如何鉴赏诗歌。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哦,白昼》的韵律特点及表现手法。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的寓意和审美价值。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诗歌、作者及创作背景。

2. 黑板右侧:两首诗的韵律特点、表现手法及鉴赏要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路不拾遗》和《哦,白昼》的异同点。

答案:相同点:两首诗都具有鲜明的韵律特点,表现手法独特。

不同点:《路不拾遗》以叙事为主,寓意深刻;《哦,白昼》以抒情为主,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2. 拓展延伸:请学生课后查找其他外国诗歌,尝试进行鉴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两首外国诗,让学生了解了外国诗歌的魅力,提高了他们的文学素养。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延伸,阅读更多外国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通用6篇)

《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通用6篇)

《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通用6篇)《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外国诗》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加强朗读,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把握全诗主旨。

2、学会比较阅读。

3、揣摩诗句,通过联想和想像,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1、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联想和想像,以意驭情,强化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学会比较阅读。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自然万物,生机勃勃,充满诗情画意,令无数诗人为之讴歌。

二、《蝈蝈与蛐蛐》1、作者简介: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一生写有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

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

可惜他宏才初展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他的墓碑上写着:“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2、学生朗读诗歌。

3、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

它把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比作大自然的歌声,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4、诗中怎样表现虫声之美?衬托: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

冬日的寂寞冷清、人们家中的温馨。

三、《夜》1、作者简介:叶塞宁(1895~1925),俄罗斯诗人,出身于农民家庭。

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30岁时,因思想极度矛盾,精神忧郁,自杀身亡。

2、反复朗读诗歌。

3、请归纳这首诗每一小节的内容: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在轻轻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夜的静谧、月色的美丽。

《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

《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

《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外国诗两首》优秀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外国诗》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本课在第14~17页。

前首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诗作,通过倾听炎热夏天蝈蝈的乐章和寂寞冬天蛐蛐的歌儿,领悟生命的热情,感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后首是俄罗斯田园诗人叶赛宁的诗作,描摹了静谧夜晚的美景,诗中透出清凉祥和之感,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 学习静谧、遐想、喧响等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⑵ 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⑶ 在外国诗学习中,回顾前几课学习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再次领会它们让诗产生美感的作用。

⑷ 能说出诗人选取代表性季节和选取小生命(蝈蝈、蛐蛐)进行创作的意图,理解诗人为什么发出“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夜》中诗歌意象的逐层勾勒,体会诗人静谧的感情。

⑸ 能说出两首诗风格的不同,体会自然的多面(生命的跳动和静谧祥和)。

2、过程与方法:⑴ 通过多种形式、多遍的朗读,整体感悟诗歌。

⑵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把自己想象成蝈蝈、蛐蛐,体会诗中的感情。

⑶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拆分诗歌,重组意象,体会《夜》中静谧。

⑷ 找出英文原文比照,比较外国诗作的多种译法;多角度读诗,比较中外诗歌意象的不同。

⑸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 体会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

⑵ 培养学生多读诗、爱诗。

⑶ 培养学生自己主动找诗读,善于收集同类主题的诗作。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1、重点:⑴ 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

⑵ 掌握诗人通过以静写动抒发感情,感慨“大地的诗歌不会死亡”的创作手法。

4《外国诗两首》示范教案

4《外国诗两首》示范教案

4《外国诗两首》示范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两首外国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分析和欣赏两首诗歌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外国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和体验外国诗歌中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包容。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一:《X》(作者:X)诗歌背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

诗歌内容解析:诗句意义、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诗歌分析:意象、象征、节奏和韵律等。

2.2 诗歌二:《X》(作者:X)诗歌背景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

诗歌内容解析:诗句意义、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诗歌分析:意象、象征、节奏和韵律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诗歌一的教学过程:引入:介绍诗歌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阅读: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基本内容。

讨论: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意义和艺术特色。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象征等元素。

3.2 诗歌二的教學过程:引入:介绍诗歌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

阅读: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基本内容。

讨论: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意义和艺术特色。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象征等元素。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对两首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诗歌分析来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4.2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来评估学生的思维活第五章:教学评价(续)4.3 学生对诗歌中文化背景的理解和包容能力。

通过学生对诗歌背景的介绍和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程度。

4.4 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所选用的外国诗歌教材,应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

5.2 辅助材料:可以提供相关诗歌的背景资料、作者介绍、翻译版本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5.3 多媒体资源: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

《外国诗两首》教案6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6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6篇一、及写作背景:普希金,俄国的宏大诗人。

别林斯基曾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气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严厉、美丽,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亮,像水晶一样透亮、洁静,像春天一样芳香,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这首诗是诗人于被流放时期题在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嘱咐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苦痛的面前冷静振作,等待光明的到来,其实这更是支撑诗人在困难岁月里不懈奋斗、追求、创作的座右铭。

二、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资料。

(一)读准字音:愁闷憧憬瞬息(二)解词:愁闷:悲伤,愁闷。

憧憬:因喜爱、艳羡某种事物或境地而期望得到或到达。

瞬息:一刺眼、一次呼吸的短时间。

三、学习本诗。

(一)思路:第一节,开宗明义,否认了应对生活的哄骗而产生的消极态度:“不要哀痛,不要心急!”说明白正确的态度:“愁闷的日子里需要冷静:信任吧,欢乐的日子将会降临。

”其次节:说明要实行专心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从哄骗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心儿永久憧憬着将来”,要向前看,信任将来是光明的,是幸福、完善的;困难困苦、苦痛哀痛带来的愁闷只是临时的。

(二)思索:1、学生反复朗读全诗,沟通自己读诗的体会:提示(总结时):诗人在诗中说明了一种专心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哄骗了你时,不要心急,不要哀痛,苦恼时要擅长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应永保专心乐观的心态。

生活中不行能没有苦痛与哀痛,欢快不会永久被悲伤所掩盖,欢乐的日子终会到来,善待生活,善待人生。

2、概括这首诗的资料。

提示:诗人用真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假设受到了生活的哄骗,不要消沉,要专心面对将来,战胜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选取的路》一、关于: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闻名诗人。

他出版过十多部诗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顿以北》集,另外还有《山罅》、《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

《外 国 诗 两 首》教案

《外 国 诗 两 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欣赏两首外国诗歌的艺术特色。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能够解读诗中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研究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选择:选择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外国诗歌,例如一首来自欧洲和一首来自非欧洲地区。

确保诗歌的内容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2.2 诗歌背景:为学生提供关于诗歌作者的背景信息,包括他们的生平、创作时期和文化背景。

解释诗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2.3 诗歌分析: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结构,包括诗节、韵律、押韵和节奏。

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美学特点。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引入与诗歌相关的文化现象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3.2 诗歌阅读与理解: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逐句解析诗歌,理解诗中的意义和意象。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促进对诗歌内容的深入理解。

3.3 诗歌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讨论诗中的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4.2 学生理解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表达能力。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8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8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8篇】外国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济慈和叶赛宁及其田园诗的特点2.理解诗歌资料,把握匠心构思3.透过朗读,感受诗歌形象,体会其感情意蕴4.揣摩语句,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教学设想1.一课时2.就诗歌的题材看,课文的两首诗都是田园诗,能够从田园诗的角度,比较阅读两首诗,培养学生的感悟潜力。

3.教读课文,重在引导学生揣摩语句,感受形象,透过联想和想象进入诗的意境。

教师只须作适当的点拨,为学生创设充分的体悟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方法1.诵读法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把握诗歌主旨及诗人的情感意蕴。

2.感悟法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诗歌的具体资料、语言特点等3.比较法运用同题材诗的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潜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应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

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

这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

二、研读赏析《蝈蝈与蛐蛐》1.作者简介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生活贫困,做过医生助理。

自幼喜爱文学。

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斩露头角。

他在短促的一生中留下不少著名的诗篇,如颂诗中的《夜莺颂》《希腊古瓮颂》《秋颂》《忧郁颂》,十四行诗《白天逝去了》等。

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强,具有一种永恒的美,一如温柔、清丽而又梦幻般恬静的月光,洋溢着进步的自由精神和人类的崇高理想。

他主张诗人以“美的梦幻”“自由的想象”进行创作,表现“永恒的美的世界”。

他的诗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人、之后的唯美派诗人以及20世纪的意象派诗人都有很大影响。

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

他留下的墓志铭是:“那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2.教师感情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诗意。

课文《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

课文《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

课文《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外国诗两首》,分别是《飞鸟集》和《我愿意是急流》。

这两首诗分别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和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

通过学习这两个作品,让学生了解外国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美。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两首诗,理解诗的基本内容。

2. 领悟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3. 学会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难点:领悟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材、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诗歌:分析两首诗的基本内容,讲解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以《飞鸟集》中的一句诗为例,讲解比喻的修辞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小诗。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创作心得,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外国诗两首》2. 板书内容:《飞鸟集》:泰戈尔,比喻、象征《我愿意是急流》:裴多菲,比喻、象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

2. 答案示例:雾霭缭绕的山峦,如同一位娇羞的少女,轻纱掩面,婉约动人。

晨曦洒在她的肩头,像是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整个世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两首外国诗歌,学生对诗歌的韵律、节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修辞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外国诗歌,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同时,可以尝试将所学修辞手法运用到其他文学创作中,如散文、小说等。

《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7篇】外国诗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资料。

2、了解作品说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

(二)潜力目标:1、感悟诗人以真情说理征服读者的技巧,领会诗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鉴赏潜力。

2、体会诗人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诗歌资料的潜力。

(三)情感目标: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资料。

2、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

(二)难点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思路诗歌教学不宜多讲,重在体会,但本课的两首诗歌都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在指导自读、自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教师的适当点拨。

当然这种点拨并不是简单灌输,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用心性。

四、教学方法朗读、讨论五、教学媒体投影仪六、课时安排1课时九年级上册语文《外国诗两首》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⑴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⑵ 写景诗的特点。

⑶ 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2、过程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目标: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1、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2、整体把握: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3、问题研究: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4、课后练习一: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外国诗两首》教案(精选15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精选15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精选15篇)《外国诗两首》篇1从容说课《祖国》和《黑人谈河流》是两首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外国诗歌。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

全诗平实中见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蕴蓄着的是诗人纯洁而真挚的情感。

《黑人谈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成名诗作。

诗中“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全诗在深邃中显自豪。

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如俄罗斯风情、黑人种族的文明史。

教读过程中,要结合两位诗人各自国家和种族的特点,选用恰当的助读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认识和理解。

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的意义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则是教学的难点。

教读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式特点。

2.合作研讨法休斯的诗意象凝练、表意深刻。

《黑人谈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夸张手法回顾历史等,可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加深认识和体会。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诵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了解诗人简历及写作背景,诵读、研讨、理解诗歌内容。

《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12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12篇)

《外国诗两首》教案(通用12篇)《外国诗两首》教案篇1【教材分析】1、《蝈蝈与蛐蛐》: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

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歌颂大自然美如诗歌,运歌声不断,运布满生气。

这首诗构思奇妙,短小精致而又非常大气,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来点出主旨;又分别描绘感受“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联想使二者奇妙地联系起来,生动的表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这首诗仅仅勾画了夏冬的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科两季的景象;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蛐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唱歌。

但它所揭示的都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规律,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妙,无限生气,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给人以宽阔的想象空间做新奇独创、相思颇具匠心。

这首诗注意氛围的营造,动静相衬,意境美丽,情中浓郁。

“当全部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蔽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四周的树篱上”,“可喜的划丛”,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盛夏生气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奇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惫了,/便舒适的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的喜悦的感情颜色。

“在孤独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安静”,“在渐渐上升的暖气/昏昏欲睡中”表现了严冬孤独安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与前面的氛围既形成对比,又非常和谐,反衬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悦耳。

最终以“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上鸣叫”结尾,将前后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以冬天“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蝈蝈的乐音”,交织成一首此起彼伏的“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这首诗的意境即精微伏美又广阔深邃,使人们深深感受到诗人地大自然的无限喜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外国诗两首》,包括俄国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英国雪莱的《西风颂》。

内容涵盖了两首诗歌的原文、作者生平简介、诗歌的主题思想及文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两首外国诗歌,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学的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3. 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两首诗歌的主题思想及文学价值。

难点:欣赏并分析两首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播放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文学殿堂。

2. 作者生平简介:介绍普希金和雪莱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了解两位诗人的创作背景。

3. 诗歌原文朗读: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探讨诗歌的文学价值。

5. 诗歌意境品鉴: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6.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西风颂》板书结构:1. 诗歌名称2. 作者简介3. 主题思想4. 文学价值5. 意境美【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两首诗歌,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3. 请学生分析并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培养批判性思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教师推荐相关的外国诗歌作品,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面,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改进】1. 增加学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提问和回答的机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促进课堂讨论。

2. 引入实例分析:通过引入更多的实例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3. 提供创作机会: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的创作过程,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走进外国诗词的世界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走进外国诗词的世界

教案设计:走进外国诗词的世界一、教学目标1.了解外国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艺术风格,了解外国诗歌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2.提高学生对外语诗歌的欣赏和鉴赏能力,能够理解、翻译和朗诵外语诗歌。

3.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表达能力,为学生提供写诗歌、歌曲以及其它文学作品的思路和启示。

4.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外国诗歌的魅力和情感表达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技能。

二、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到外国诗歌的一些情感元素,如忧伤、喜悦、激动等。

2.知识点讲解(1)外国诗歌的特征及其艺术风格外国诗歌通常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独创性,它们的语言表述感性、抒情、富于想象力、富于隐喻等特征,有时也具有思辨、观察等特征。

外国诗歌的形式多样, (如韵律、押韵等)。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感受这些特征,能够更好地理解、欣赏和鉴赏外语诗歌。

(2)外国诗歌的类型包括叙事诗、抒情诗、哀歌、颂词、民歌、童谣等。

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诗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情感和精神内涵。

(3)外国诗歌的音乐化特征学生通过对外国诗歌的朗诵、歌唱等方式,来理解和品味外国诗歌的音乐化特征,能够更好地体验和表达情感。

3.案例分析选取中国学生较为熟悉的两首外国诗歌《lthaka》和《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1)用诗歌的音乐化特征来讲解和理解这两首诗歌。

(2)让学生对这两首诗歌进行初步翻译和解译,理解诗歌的艺术内涵和情感表达。

(3)分组朗诵和歌唱这两首诗歌,体会和模仿外国诗歌的朗诵、歌唱、感受和表达技巧。

4.巩固练习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创作自己的诗歌或歌曲,并在课堂上交流和表演,相互分享体验与感受。

5.课后作业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有关外国诗歌的资料,学习并翻译其他外国诗歌进行欣赏和鉴赏。

三、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2.PPT演示3.小组协作学习4.辅助资料:外国诗歌选集、外语诗歌翻译辞典、音乐欣赏资料等。

外国诗两首 教案

外国诗两首 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案教案一:《The Road Not Taken》教学目标:1.学习和理解诗歌的主要主题和意义;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2.理解并解读诗歌的表达方式和结构;3.分析诗歌的深层含义和隐喻;4.运用相关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并解读诗歌的隐含意义;2.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和表达个人观点。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料;2.诗歌原文和翻译文本;3.相关的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路标和指示牌的图片,引出诗歌表达了一个人在两条不同的道路上选择的问题。

Step 2:欣赏和解析(15分钟)1.教师给学生播放诗歌的录音,并带领学生朗读诗歌;2.对诗歌进行整体理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主题;3.逐句解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隐喻。

Step 3:讨论和分析(2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观点;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3.引导学生就自己的经历和选择进行类比和思考。

Step 4:表达和创作(25分钟)1.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2.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做出艰难选择的文章;3.学生互相交换并阅读对方的作文,进行评价和反馈。

Step 5:总结和复习(5分钟)1.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目标;2.总结学生的收获和成果。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独立研读其他类似的诗歌,进行比较和分析;2.安排学生用诗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教案二:《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教学目标:1.学习和理解诗歌的主要主题和意义;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赏析诗歌
(1)学生自由诵读,想象入境,感受诗歌中精细的情景描写。

并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学生踊跃回答,教师点拨:
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优美,洋溢着明朗欢快
的情调。

“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可喜的草丛”,这些描写展现
了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早丛中间”,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
静”“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等句,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

最后,在诗人的联想中,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

(2)思考: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
教师在学生回答中作适当点拨、提示:
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因为它是生命的歌吟。

诗人把蝈
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
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正是全
诗主题的揭示。

3.合作探究:
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
匠心?
学生小组研讨,教师明确:
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
会灭亡”和“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开头,点明主旨;又分别描绘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并通过
联想使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生动地表现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主题。

这首诗仅仅勾勒了夏、冬两幅小景,而没有描绘春、秋两季的景色;仅仅描写了蝈蝈、蛐蚰这两种昆虫的鸣唱,而没有去写大地上其他百鸟千虫的歌唱。

但它所表现的却是大自
然一年四季“歌声”不断的景象,歌颂了大自然周而复始、生命
不息的永恒美。

全诗讴歌大自然的无限美好、无限生机,着墨不多却能以少胜多,富有内涵,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角度新颖独到,构思颇具匠心。

4.学生配乐美读小诗,放飞心灵,体悟济慈如月光般清丽恬静的诗风。

四.布置任务
自学叶赛宁的《夜》,看看作者怎样写夜景的•自由诵读展开想象用
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
对意象的理解
集体交流共同赏

思考交流
合作探究
集体交流
加深理解
配乐朗读体悟诗

自学诗歌
自由诵读,让学生
从整体上把握诗歌
风格,了解诗歌内
容,体味诗歌意
象,运用流畅的语
言对诗歌创设的意
境进行再创造,即
赏析了诗歌,又锻
炼了学生的想象能
力,理解能力,口
语表达能力.在理解
了诗歌的内容后再
理解诗歌的主题,
这样设计由易到
难,由浅到深,由
表及里,符合认知
规律.
学习诗歌的艺
术特色,积累一些
写诗的方法,可以
指导学生今后的写
作,加深学生的创
作底蕴
美读再次体味
意境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

叶赛宁的《夜》全篇 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 宁
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 引出诗
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

三. 比较阅读
试比较两首诗歌的异同 明确:
《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

它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 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 死亡”,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 机。

《夜》这首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从而传达出诗人对 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四. 课堂小结
大自然周而复始,昼夜更替,四季轮转,生命在这其中生生 不息。

在生命的演进中,小动物们用它们靓丽的歌喉吟唱出一首 首动人的乐曲,演奏出一曲曲美丽和谐的天籁之音,为我们这个 美丽的世界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所以同学们,用我们敏感而多情
的心,去感受我们身边的世界吧,愿大家在大自然的跳跃和宁静 中找到
生命的真谛。


业 1、大自然的“歌声”纷繁多样,请选择一种事物,寄托你的某种思想感情,用诗歌的形式写下来 设 2、去感受都市的夜色,抓住夜的特点创
作一首短诗。

(选做)

蝈蝈与蛐蛐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盛夏 一««的乐音
板书设计
交流感受
高中诗歌教学打 好基础
比较异同 进
一步理解诗歌主 题 在比较中进一步 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反思
相关链接1.济慈轶事
英国作家查尔斯常常发现济慈把诗胡乱地写在手边的纸片上,然后,不是作为书签夹在书中,
就是扔掉了事。

那是1819年的春天,一只夜莺恰好和他们作邻居。

它的歌声一直使济慈快活异常。

有天早上,济慈从餐桌旁拉过一把椅子,在葡萄树下的草地上坐了整整一个上午。

临了,查尔斯发现他不声不响地走进屋里,又不声不响地把手中的碎纸片塞到书架后。

趁济慈不注意的时候,查尔斯把那些碎纸片拣了起来。

大致可以看出,那是一首关于夜莺的诗。

查尔斯把它们复原了,这就是那首人人喜欢的《夜莺颂》。

2 .济慈诗选
夜莺颂/我的心在痛,困顿和麻木/刺进了感官,有如饮过毒鸠/又像是刚刚把鸦片吞服/于是向着列斯忘川下沉/并不是我嫉妒你的好运/而是你的快乐使我太欢欣一一/因为在林间瞭亮的天地里/ 你呵,轻翅的仙灵/你躲进山毛榉的葱绿和阴影/放开歌喉,歌唱着夏季/哎,要是有一口酒!那冷藏/在地下多年的清醇饮料/就令人想起绿色之邦/想起花神,恋歌,阳光和舞蹈!/要是有一杯
南国的温暖/充满了鲜红的灵感之泉/杯沿明灭着珍珠的泡沫/给嘴唇染上紫斑/哦,我要一饮而离开尘寰/和你冋去幽暗的林中隐没/远远地、远远隐没,让我忘掉/你在树叶间从不知道的一切/忘记这疲劳、热病、和焦躁/这使人对坐而悲叹的世界/在这里,青春苍白、消瘦、死亡/而“瘫痪” 有几根白发在摇摆/在这里,稍一思索就充满了/忧伤和灰色的绝望/而“美”保持不住明眸的光彩/ 新生的爱情活不到明天就枯凋/去吧!去吧!我要朝你飞去/不用和酒神坐文豹的车驾/我要展开诗歌的无形羽翼/尽管这头脑已经困顿、疲乏/去了!呵,我已经和你同往/这般温柔,月后正登上宝座/周围是侍卫她的一群星星/但这儿却不甚明亮/除了有一线天光,被微风带过/葱绿的幽暗,和苔藓的曲径/我看不出是哪种花草在脚旁/什么清香的花挂在树枝上/在温馨的幽暗里,我只能猜想/ 这个时令该把哪种芬芳/赋予这果树,林莽,和草丛/这白枳花,和田野的玫瑰/这绿叶堆中易
谢的紫罗兰/还有五月中旬的娇宠/这缀满了露酒的麝香蔷薇/它成了夏夜蚊蚋的嗡嘤的港湾/我在黑暗里倾听:呵,多少次/我几乎爱上了静谧的死亡/我在诗思里用尽了好的言辞/求他把我的呼息散入空茫;
/而现在,哦,死更是多么富丽/在午夜里溘然魂离人间/当你正倾泻着你的心怀/发出这般的狂喜/ 你仍将歌唱,但我却不再听见-- /你的葬歌只能唱给泥草一块/永生的鸟呵,你不会死去/饥饿的
世代无法将你蹂躏/今夜,我偶然听到的歌曲/曾使古代的帝王和村夫喜悦/或许这同样的歌也曾激荡/露丝忧郁的心,使她不禁落泪/站在异邦的谷田里想着家/就是这声音常常/在失掉了的仙域里引动窗扉/ 一个美女望着大海险恶的浪花/呵,失掉了!这句话好比一声钟/使我猛醒到我站脚的地方!/别了!幻想,这骗人的妖童/不能老耍弄它盛传的伎俩/别了!别了!你怨诉的歌声/流过草坪,越过幽静的溪水/溜上山坡;而此时,它正深深埋在附近的溪谷中/噫,这是个幻觉,还是梦寐?/ 那歌声去了:一一我是睡?是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