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巷掘进爆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周边眼 控制爆破后的巷道 断面形状、大小和 轮廓,使之符合设 计要求。巷道中的 周边眼按其所在位 置分为顶眼、帮眼 和底眼。
用于爆出新的自由
面,为其他后爆炮 眼创造有利的爆破 条件。
§6.1
①单向掏槽 ②锥形掏槽 ③楔形掏槽
掏槽爆破
倾眼掏槽
掏槽眼形式
① 龟裂掏槽
② 桶形掏槽
直眼掏槽
③ 螺旋形掏槽 ④ 渐近式螺旋 掏槽
2、布孔方法和原则
1)“抓两头,带中间”;
2)掏槽眼通常布置在断面的中央偏下;并考 虑崩落眼的布置较为均匀; 3)周边眼一般布置在断面轮廓线上; 4)崩落眼以槽腔为自由面层层均布在被爆岩 体上,因此应先布置周边眼和掏槽眼后,再布置崩 落眼。
对立井工作面炮眼参数选择与布置基本上与平巷相同,
掏槽眼最常用的是圆锥掏槽和筒形掏槽,后者应用最广泛。 立井中掏槽、崩落、周边眼,均布置在以井筒中心为圆心的 同心圆上。 立井的掏槽形式和炮眼布置见图。
混合掏槽
一、斜眼掏槽
1、形式:单斜掏槽、锥形掏槽、楔形掏槽、扇形掏槽
(作图表示)
2、优缺点 优点:适用于各种岩层,并能获得好效果; 掏槽眼少,炸药单耗低; 眼位和斜度对掏槽效果影响较小。
缺点:钻眼方向难以掌握;
眼深受巷道断面限制; 抛掷距离大,爆堆分散,易损棚架、设备。
(b) 顶部掏槽
(a) 侧向掏槽 (c) 底部掏槽
三、装药结构 指炸药在炮孔中的装填情况 连续装药 间隔装药 耦合装药
各种装药结构
不耦合装药
正向装药 反向装药 (作图示意)
有堵塞装药
无堵塞装药
2
2
3
1
(a) 6 5 4 3 2
(b)
图7-14 装药结构 (a)偶合装药;
(c) 6 5 4 3 2 7 8
(b) 不偶合装药;
(c) 正向连续装药;
(b) 水平楔形掏槽
(a)垂直楔形掏槽
(c)双楔形掏槽
(b) 巷道锥形掏槽
(c) 竖井锥形掏槽
二、直眼掏槽 1、形式:龟裂式(缝隙式)掏槽、角柱状(筒形)掏
槽、螺旋式掏槽 (作图表示)
特点:炮眼垂直于工作面且相互平行,距离较近,
必须配合空眼使用。
空孔有大孔,也有小孔。 装药孔与空孔间距取为( 1 ~ 3 ) d ,眼距过大易 “冲 炮”,过小易“挤死”相邻炮孔。

二是作为破碎体的补偿空间。

最佳间距:空孔与装药孔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小,
也不能过大。其最佳间距应能使炸药能量利用率
最高、单位炸药消耗量最低、槽腔内破碎的岩石
抛掷率最高。
三、 混合式掏槽
§6.2
井巷掘进爆破施工技术
一、确定爆破参数
井巷掘进爆破的效果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于钻眼爆破参数的选择。除掏槽方式及其参数 外,主要的钻眼爆破参数还有: 单耗 、孔径、孔深、孔数、炮孔利用率等
3、正向起爆装药和反向起爆装药 起爆用的雷管或起爆药柱在装药中的位置称为起爆点。 在炮眼爆破法中,根据起爆点在装药中的位置和数目,将起 爆方式分为正向起爆、反向起爆和多点起爆。 单点起爆时,如果起爆点位于装药靠近炮眼口的一端, 爆轰波传向眼底,称为正向起爆。反之,当起爆点置于装药
靠近眼底的一端,爆轰波传向眼口,就称为反向起爆。当在
同时专业;
②孔深不受巷道断面限制; ③炮孔利用率高; ④抛掷近,爆堆集中。 缺点:①眼数多,装药量大; ②炮孔间距和平行度对掏槽效果影响较大。
平行空孔直眼掏槽的几个问题

在平巷掘进中,当孔深为3~5m时,广泛采用平行空 孔直 眼掏槽。
第一阶段:是装药炮孔爆破,在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岩石破碎,
(1)平行空孔直线掏槽的爆破过程
(d) 正向空气间隔装药; (e) 反向连续装药 1-炸药;2-炮眼壁;
(d) 6 5 3 2 4
3-药卷;4-雷管; 5-炮泥; 6-脚线; 7-竹条;8-绑绳
(e)
1、连续装药和间隔装药
2、耦合装药和不耦合装药
偶合装药[或散装药(bulk loading)]时,装药直径
即炮眼直径;
不偶合装药时,装药直径一般指药卷直径。炮孔直
(a) 缝形掏槽
(b) 桶形掏槽
2 1 3 2
2
2
2 1 2 1 1
2 1 2
1 3
1 3 2
2 1 1 2 1 2
1
1 3
2
1
2 3
3
3
4
1
3
炮泥 炸药
2
300~500
螺旋掏槽原理示意图
(a)小直径空眼;(b)大直径空眼
渐近式螺旋掏槽图(单位:cm)
(a) 渐进式螺旋掏槽布孔平面图; (b) 渐进式螺旋掏槽孔剖面装药结构示意图
井巷掘进工作面特点:
自由面少,而且狭窄(我们知道自由面愈多、愈大愈好)
四周岩体对爆破有约束作用(夹制作用)
1、炮眼的分类 按其位置和作用可分为三种:掏槽眼、辅助眼和周边眼。 周边眼又可分为顶眼、底眼和帮眼 。
各种炮眼图示
1—掏槽眼;
2—辅助眼; 3—周边眼
2、炮眼的作用
1
掏槽眼
2
辅助眼(崩落眼) 破碎岩石的主要炮 眼。崩落眼利用掏 槽眼爆破后创造的 平行于炮眼的自由 面,爆破条件大大 改善,故能在该自 由面方向上形成较 大体积的破碎漏斗
6.
井巷掘进爆破
6.1 掏槽爆破 6.2 井巷掘进爆破施工技术 6.3 超深孔一次爆破成井技术 6.4 地下采场爆破 6.5 隧道掘进爆破
1 2 11 3 4 5 10 13 7 8 6 9 2
7
12
13
井巷工程系指为进行采矿和其他工程目的,在地下开凿的各类
通道和硐室的总称。
确定炮孔数目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爆破效 果的前提下,
尽可能地减少炮孔数目
根据装药量 和孔深计算炮眼数目,再按形状均匀地布置炮眼,周边眼 的眼口至轮廓线的距离100-250mm,周边眼的眼口距为500-800mm,底眼
的间距取小值,辅助眼的间距为400-600mm。
可估算如下:
N 3.33 f s 2
(a)
(b)
(a)圆锥掏槽; (b)一级筒形掏槽; (c)二级筒形掏槽; (d)三级筒形掏槽; (e)楔形掏槽
(c)
(d)
(e)
图 立井掘进的掏槽形式
(a)
(b )
(c)
(a)闭合反向并联网络; (b)闭合正向并联网络; (c)反向并联; (d)串并联网路; (e)串联网路
(d)
(e)

立井掘进爆破网络
分为个别炮眼利用率和井巷全断面炮眼利用率 。通常所说的
炮眼利用率是井巷全断面的炮眼利用率,即

每循环的工作面进度 炮眼深度
井巷掘进的较优 为0.85~0.95
二、炮眼布置
1、炮眼爆炸的要求
有较高的炮眼利用率;
先爆炮孔不会破坏后爆炮孔;
应能保证: 爆破块度均匀、大块率少; 爆堆集中、飞散距离小; 爆后断面轮廓符合设计要求。
2
L ——炮孔深度,m;
wk.baidu.com

——炮孔利用率,一般取0.8~0.95。
2、炮眼直径
直径与眼数,单耗、块度等有关,一般用38-45mm。 影响因素 直径 钻 速
直径
直径 直径 直径
炮孔数目
炸药单耗 块度质量 炸药爆速
3、眼数

影响炮孔数目的因素
(1)掘进断面:掘进断面 (2)岩石性质:普氏系数f (3)炮孔直径:炮孔直径 (4)炸药性能:炸药威力 炮孔数目 炮孔数目 炮孔数目 炮孔数目
L l t n m nt n c
式中, L ——巷道全长;nm——每月工作日数; nt——每日工作班数;nc——每班循环数。
炮眼深度也可按循环组织确定。
在我国所具备的掘进技术和设备条件下, 巷道掘进一般取1.5~2.5m; 竖井掘进一般取 l = (0.3~ 0.5)D(D —井筒直径,m ) 随着新型、高效凿岩机和先进的装运设备的应用,以及 爆破器材质量的提高,炮眼深度应向深眼发展。 5、炮眼利用率 炮眼利用率是合理选择钻眼爆破参数的一个重要原则。
—— 巷道掘进断面积, m2 ;
0
k0 —— 考虑炸药爆力的修正系数 k
p 为爆力, mL 。
525/ p

计算出的装药量的平均值,应按眼的不同做分配。
(2)查表
表 平巷掘进单位炸药消耗量定额
掘进断面/ 岩石坚固性系数 2~3 1.05 0.89 0.78 0.72 0.66 0.64 4~6 1.50 1.28 1.12 1.01 0.92 0.90 6~10 2.15 1.89 1.69 1.51 1.36 1.31
4、炮孔深度
炮孔深度:指孔底到工作面的垂直距离h。 炮孔长度:指炮孔方向的实际长度L。 两者关系:炮孔长度 L≥炮孔深度h
L
L=h
h
垂直钻孔时L=h
倾斜钻孔时L>h
炮孔深度的选取:应有助于提高掘进速度和炮
孔利用率。随着凿岩、装碴运输设备的改进,存在
加长炮孔深度以减少作业循环次数的趋势。
一般根据下列因素确定炮孔深度:
1)围岩稳定性,避免过大超欠挖;
2)凿岩机的允许钻孔长度、操作技术条件和钻孔技术水平;
3)掘进循环安排,保证充分利用作业时间。
炮眼深度和循环次数相互制约,我国目前实行有浅眼多 循环和深眼少循环两种工艺理论上按最优炮孔深度确定之。 应使每米巷道所需工时最少、成本最低,但难以做到,一般 按传统的经验方法确定。 按掘进任务要求定孔深:
径与装药直径之比称为不偶合系数(decoupling index)。
散装药时,不偶合系数为1。
理论研究、实验室试验和工程实践证明,在一定
的岩石和炸药条件下,采用不偶合装药或空气间隔装
药具有下列优点:
1.可以增加炸药用于破碎或抛掷岩石能量的比例,提高炸
药能量的有效利用率。
2.改善岩石破碎的均匀度,降低大块率,从而使装岩效率 得到提高。 3.降低炸药消耗量。 4.能有效地保护爆破时形成的新自由面。 这两种装药结构,特别是不偶合装药结构在光面爆破和预 裂爆破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4、炮孔堵塞及炮泥作用
用粘土、砂或土砂混合材料将装好炸药的炮眼封闭起来称 为填塞,所用的材料称为炮泥。 作用:
1)保证炸药反应充分,放出最大热量和减少有毒气体生
成量;降低爆生气体逸出自由面的温度和压力; 2)使炮孔内保持较高的爆轰压力和较长的作用时间,使
爆炸产生的能量更多地转换成破碎岩体的机械功,提高炸药
同一炮眼内设置一个以上的起爆点时,称为多点起爆。沿装 药全长敷设导爆索起爆,是多点起爆的一个极端形式,相当 于无穷多个起爆点。
正向起爆:反射应力波产生的裂隙使炮孔内气体过早逸
出,眼底受力降低,减小破碎范围,降低炮孔利用率; 反向起爆:爆生产物在孔内作用时间较长,加强破碎岩 石、降低大块率、提高炮眼利用率。 无论是正向起爆,还是反向起爆,岩体内的应力分布都
f
m2
4~6 6~8 8~10 10~12 12~15 15~20
12~14 2.64 2.33 2.04 1.90 1.78 1.67
15~20 2.93 2.59 2.32 2.10 1.97 1.85

每循环的总药量
Q qV qSL
式中
V ——每循环爆破岩石体积,m 3 ;
S ——巷道掘进断面积, m ;
2、装药量
瑞典兰格福斯提出的掏槽装药集中度计算公式
q 1.5 10 ( ) ( A ) 2
2
3
A
3

㎏/m
式中: A ——装药炮孔距空孔的距离,mm;
φ ——空孔直径,mm。 一般对中硬岩石,用硝铵类炸药掏槽时,炸药单耗 在1.4~2.0㎏/m3。
3、优缺点
优点:①炮孔垂直于自由面布置,方式简单,易于多台钻
1 单位炸药消耗量q
爆破1m3原岩所需的炸药量,用㎏/m3表示。
影响 q 的因素:炸药性能、岩石性质、巷道断
面、炮孔直径、炮孔深度等。
确定方法:采用经验公式和参考国家定额
(1)修正的普氏公式
q 1.1k 0
式中
f S
q
S
—— 单位炸药消耗量, kg / m 3 ;
f —— 岩石坚固性系数;
是很不均匀的,如果相邻炮眼分别采用正、反向起爆,就能
改善这种状况。 采用多点起爆,由于爆轰波发生相互碰撞,可以增大爆 炸应力波参数,包括峰值应力,应力波作用时间及其冲量, 从而能够提高岩石的破碎度。
正向起爆(explosion)与反向起爆(indirectinitiation)
正 向 起 爆
反 向 起 爆
并向空孔方向运动;
第二阶段:是由于爆炸气体的膨胀作用使破碎岩石沿槽腔向自由
面方向运动、抛掷。

抛掷速度:孔口部位最大,孔底部位最低,由孔口到孔 底呈逐渐减小的变化。

提高掏槽效果的措施:确定合理孔深;增大孔底装药量; 增加空孔直径或数目等。
(2)空孔的作用

一是作为装药炮孔爆破时的辅助自由面;
能量的有效利用率; 3)特别是在有瓦斯与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上,炮眼必 须填塞,这样可以阻止灼热的固体颗粒从炮眼中飞出。
填塞炮泥的长度和质量及材料会直接影响爆炸应 力波参数,进而影响岩石破碎过程和炸药能量的有效 利用。 合理的填塞长度应与装药长度或炮眼直径成一定 的比例关系 生产中常取0.35~0.5倍的装药长度。 水炮泥——可以吸收部分热量、降低喷出气体的 温度,有利于安全,(主要应用于瓦斯工作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