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流行病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等专业)
流行病学第九版PPT课件
医疗机构使用的电子病历系统,存储 患者的诊疗信息,方便数据提取和分 析。
对出生缺陷进行监测和登记的制度, 提供关于出生缺陷的流行病学数据。
健康保险数据库
包含个人健康保险信息和就诊记录的 数据库,可用于研究健康与保险的关 系。
05
CATALOGUE
流行病学中的统计分析方法
描述性统计分析
总结词
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流行病学中常用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初步 整理和描述,帮助研究者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规律。
行为干预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健康相关 行为的分布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 性和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健康促进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可以评估健康促 进活动的实施效果,不断完善和优化 活动方案,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行 为改变率。
健康相关政策制定与评价
政策制定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为健康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详细描述
高级统计分析方法包括生存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混合效应模型等多种统计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于处理更为复 杂的研究问题,如多元数据的分析、重复测量数据的分析、因果关系的推断等。这些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具有 广泛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加准确地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06
CATALOGUE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
人口普查资料
定期进行的人口普查,提供关 于人口数量、年龄、性别、地
区分布等基本信息。
卫生机构记录
医疗机构、预防保健机构和公 共卫生部门的记录,包括疾病 报告、预防接种等数据。
实验室数据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等机构进 行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包括病 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8.《流行病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等专业)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epidemi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NN101412 课程总学时20(理论总学时20/实践总学0时)周学时(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0)学分2课程性质限制性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专升本)、全科医学、眼视光(七年制)、眼视光学(专升本)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主导课程,也是医学各学科的方法学基础。
随着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等兴起,使得流行病学也日益成为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流行病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并了解相应的扩展知识和新进展知识,为临床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及培养防治结合型人才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本课程教学要求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注意传授一定比例的扩展知识、新进展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思路、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内容精练,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并根据本章节的特点,结合课时安排规定学生必要的自学内容。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临床医学各学科中,凡涉及专业问题的调查设计、资料的获取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及其解释,都要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
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各主要学科。
流行病学是伴随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发展起来。
现在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外,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学及一系列预防医学学科,包括卫生管理学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在非传染病研究上与病理学、生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相应各科及预防医学有关学科关系密切。
研究健康流行病学与生理学、生化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有关。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李立民主编.《流行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曾光主编.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43.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赵忠堂主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林果为,沈福民主编.现代临床流行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王家良主编.临床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MacMahon B, Trichopoulos D. Epidemiology-Principles and Methods, Second edition.Boston, New York, Toronto and Lond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68.施侣元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叶临湘主编,《现场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 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3.沈洪兵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方法采用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精品】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前言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迈入知识经济时代,这是一个以信息为核心特征的时代。
知识的不断更新,信息的不断获取。
是本世纪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作为现代预防医学教育的基本的工具学科——流行病学为了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流行病学在现代医学和预防医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
流行病学不仅是预防医学的一门基本课程,而且也是现代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事实上,在我国它已成为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口腔医学、妇幼保健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对预防医学类专业本科生进行教学。
在认真学习和总结流行病学教材的基础上,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本版教材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对预防医学类专业本科生进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编写了该教学大纲。
其基本原则是:①坚持总论为主,各论为辅;②坚持“三基”内容的同时,适当地介绍现代流行病学的最新概念与成果;③总论部分除突出流行病学研究思路和方法外,适当增加新的分支小总论,如分子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等;④各论仍按系统的小总论与典型疾病相结合的形式写作,但代表性疾病一定是我国目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以上内容基本涵盖了流行病学教学主要方法学和常见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学问题。
第一章绪论节【目的要求】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基本原理和特点,了解流行病学的历史、应用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历史2、流行病学的定义3、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4、流行病学的特点5、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教学方法】第二章疾病的分布【目的要求】掌握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掌握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指标,了解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特征的指标。
【教学内容】1、疾病频率测量指标2、疾病流行强度3、疾病分布的形式【授课学时】2学时第三章病因和病因推断【目的要求】掌握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和病因判定的标准,了解病因模型和因果连接方式,了解病因研究的推理方法。
【教学内容】1、病因的概念2、病因推断的技术第四章描述性研究【目的要求】掌握现况研究、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掌握筛检的定义和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了解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防止和资料分析方法,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定义、研究方法、应用与局限性。
流行病学 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该课程除了研究疾病问题外,其原理和方法也被应用于卫生管理、健康教育及卫生服务的某些生理、心理、病理和临床药理学的群体现象的研究上。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在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的同时,树立群体观点、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比较的观点、多病因论的观点和概率论的观点、掌握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可在今后工作中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制订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结构第一讲绪论第一节概述流行病学定义: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从各个时期疾病流行的特点,其研究内容和范围的变化,从而引出定义的变化。
重点介绍目前的流行病学定义及内涵。
第二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描述、分析、实验及理论流行病学四个方面,简述各个方面的特点。
第三节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关系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形成许多流行病学的新的分支和边缘学科。
第四节流行病学的用途结合流行病学定义和病因研究等实例阐明各种流行病学用途,讲解揭示疾病的自然史。
第五节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强调群体观点和比较的观点。
第六节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举例讲解流行病学在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在更高层次上完整地、全面地、系统地分析和解决健康问题。
第二讲病因与病因推断第一节病因的概念和病因模型一、病因的概念二、病因模型三、病因的分类第二节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一、致病因子二、宿主三、环境第三节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一、描述性研究二、分析性研究三、实验性研究四、病因研究应用实例第四节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一、假设演绎法二、Mill准则第五节因果关系的推断一、疾病与因素关联的形式二、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三、因果推断应用举例第三讲疾病的分布第一节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一、率和比二、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续发率三、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等四、残疾失能指标:病残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第二节疾病流行强度一、散发二、暴发三、流行第三节疾病分布的形式一、人群分布特征二、时间分布特征三、地区分布特征四、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综合描述第四讲描述性研究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种类与特点三、用途第二节现况研究一、概述1、基本概念: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患病率研究(Prevalence study)2、研究特点3、研究类型与用途:普查(Census)、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二、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1、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2、确定研究对象3、确定样本量和抽样方法4、资料的收集5、资料的整理与分析6、常见偏倚及其控制7、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第三节生态学研究1、概述2、类型3、优缺点第五讲队列研究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二、队列研究的原理三、队列研究的特点和用途四、队列研究的种类(模式图)第二节队列研究的实例第三节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一、确定研究目的二、确定研究因素三、确定研究结局四、确定人群五、样本含量的估计六、资料收集与随访第四节队列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一、率的计算二、效应的估计第五节队列研究的主要偏倚及控制第六节队列研究的优缺点第六讲病例对照研究第一节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第二节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一、病例与对照不匹配二、病例与对照匹配三、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第三节研究实例第四节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一、病例对照研究的一般步骤二、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第五节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资料整理与分析一、资料的整理二、数据的分析第六节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一、选择偏倚二、信息偏倚三、混杂偏倚第七节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点与局限性的比较第七讲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第一节误差与研究的真实性一、导言二、误差第二节偏倚一、偏倚的概念;二、偏倚的方向和分类三、偏倚的控制第八讲传染病流行病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传染病的传染过程第三节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一、传染源二、传播途径三、人群易感性第四节疫源地及流行过程一、疫源地二、流行过程第五节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一、自然因素二、社会因素第六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一、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策略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第九讲疾病预防与控制第一节疾病的预防策略一、在宏观水平上制定预防策略二、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一、传染病的预防二、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第三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措施一、概念与特点二、应急预案主要内容与程序第四节慢性病的预防措施一、疾病自然史和三级预防的关系二、疾病的三级预防第五节疾病监测一、定义、目的和种类二、相关概念三、检测系统四、疾病检测的基本步骤五、现代信息技术在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六、行为学监测和二代监测第十讲医院感染第一节医院感染概述介绍医院感染定义、分类、特殊性第二节医院感染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的三环节、类型和特征第三节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管理的组织机构、监测、预防与控制。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锦州医学院教务处2003年5月《流行病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总学时:24,其中理论学时:18、实验学时:6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与健康相关的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和决定因素并用以控制健康问题的学科。
近数十年来,随着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疾病谱的变化,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学向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相结合模式的转变,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也在不断发展。
到现在为止,比较一致认可的流行病学定义为: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对策和措施,并评价这些对策和措施的效果。
其研究对象已由仅研究传染病扩大到非传染性疾病,又从疾病扩大、引伸到健康和与健康有关的事件;研究内容既包括了描述“分布”,分析“决定因素”,又包括了研究、提出、评价预防、保健的对策与措施。
由此可见流行病学既是一门方法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其研究范围已包括了与人类疾病和健康有关的一切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能够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在疾病的预防、健康促进、病因研究和预防效果评价等方面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打下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本门课程的前继课程是:基础医学相关课程、计算机基础和医学统计学。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掌握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流行病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并了解相应的扩展知识和新进展知识,为学习预防医学各类卫生专业课程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卫生防疫实际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1、基本理论理论课教学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突出教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详细讲授和解释,同时注意教授一定比例的扩展知识、新进展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思路、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流行病学 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23011课程名称:流行病学/Epidemiology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 126 讲课学时:72 实验学时:54学分:6.5适用对象: 预防医学本科先修课程:卫生统计学开课单位: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涉及内容主要为科研方法和技术如何应用,现代流行病学已经超越了以传染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传统流行病学,而是更多考虑到各种病的分布和非流行因素。
因此其不仅是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导课程,而且也是现代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在预防医学各学科中,凡涉及专业问题的调查设计、资料的获取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及其解释,都要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人群现场工作,也需要流行病学的知识和技能。
流行病学主要有三个任务:首先是疾病流行或分布的现象,这是第一阶段的任务,可简称为“揭示现象”。
其次是找出流行与分布的规律与原因,即从现象入手分析出原因,可简称为“找出原因”。
再次为合理利用前两个任务的结果,导出预防或处置的策略或措施,可简称为“提供措施”。
通过流行病学的授课,教会学生常用研究方法如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研究等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我国,流行病学已成为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卫生事业管理、口腔医学、妇幼保健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流行病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所包含的内容极其广泛。
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们要求学生应掌握以下内容:1.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特点。
2.疾病分布定义、疾病时间分布表现形式、疾病呈现地方性的依据、移民流行病学定义。
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死亡率的定义及应用。
散发、爆发、流行定义及判定方法。
3.现况研究的定义、种类。
普查的目的及优缺点。
《流行病学大纲第》word版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通过对流行病学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发展、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诊断试验;了解疾病分布特点、病因概念及其推断、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预防和防制措施,药物不良反应。
要求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更新医学观,促进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由关心个体病人到从群体角度关心病人转变,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层次。
按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总教学时数24学时,讲授24学时。
各章讲课时间分配可参考下表: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几个重要的基本内涵;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二)熟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流行病学用途。
(三)了解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二)重点讲解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流行病学用途。
(三)一般讲解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
习题:*1.叙述流行病学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几类?3.试述流行病学用途。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常用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项;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二)熟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内容、方法及形成分布的原因;描述疾病分布的主要概念;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分析的原则。
(三)了解率和比的概念,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定义和用途。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项;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二)重点讲解疾病分布的定义,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三)一般讲解率和比的概念,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定义和用途。
习题:*1.何为疾病分布?*2.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散发、爆发、流行的定义。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导言:流行病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群健康与疾病分布、发生、流行规律以及相关因素的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进行流行病学教学,本文将为流行病学教学制定一份大纲,旨在提供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评估方式等指导,以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框架。
一、教学目标流行病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设计和方法;3. 能够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健康问题的研究与分析;4. 了解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1 流行病学定义和范畴1.2 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1.3 流行病学在健康问题中的作用2.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设计和方法2.1 流行病学研究的类型与研究设计2.1.1 受试者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2.1.2 生态学研究2.1.3 实验研究2.2 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2.2.1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设计2.2.2 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方法3. 健康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分析3.1 流行病学在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3.1.1 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3.1.2 传染病的流行模式与变异3.2 流行病学在非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3.2.1 非传染病的危险因素与流行趋势3.2.2 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策略4.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4.1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作用4.1.1 疫情监测与防控措施4.1.2 健康政策制定与干预措施4.2 流行病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4.2.1 流行病学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4.2.2 流行病学在药物疗效研究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
2. 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和解决健康问题,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
3. 实践实习:安排学生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分析实践,提升其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
流行病学 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总学时:84 学时分配:讲课54 实验30适用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类型:考试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它在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流行病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流行病学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和树立流行病学的研究思维;初步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初步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
其总任务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卫生的整体性、群体观点及预防为主的思想,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使学生能适应新时期预防医学工作方针的需要,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1.绪论(4学时,讲授)流行病学定义、研究特征、方法和用途(掌握);流行病学史简介,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本学科发展的展望(了解)。
2.疾病的分布(3学时,讲授)疾病的发病、患病和死亡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和用途,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等概念,疾病的三间分布(掌握);疾病、伤残频率指标计算和用途、移民流行病学基本概念(了解)。
3.描述性研究(3学时,讲授)现况调查中抽样调查方法及资料基本分析方法,普查、生态学研究概念(了解)。
4.筛检(3学时,讲授)筛检及筛检的评价、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评价(掌握)。
5.队列研究(4学时,讲授)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用途、实施过程、人年计算,RR、AR、AR%、PAR%的概念和意义及常见偏倚和控制(掌握);队列研究的分类及目的以及优缺点(了解)。
6.病例对照研究(4学时,讲授)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用途、实施过程、不分层次资料的分析方法,相对危险度、病因分值,常见偏倚的来源及控制(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研究类型、分层资料和等级的分析方法(了解)。
流行病学(第9版)PPT课件-第一章-绪论
流行病学(第9版)PPT课件-第一章-绪论1. 简介本PPT课件为流行病学第9版的第一章绪论的内容概述,主要介绍了流行病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学科领域,以及流行病学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全面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流行病学的定义2.1 流行病学的概念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
它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疾病数据,进而揭示疾病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和控制策略,从而为公共卫生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2 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流行病学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最初只是为了研究传染病的流行规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方法的改进,流行病学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应用于各种疾病的研究与防控工作中。
2.3 流行病学的学科领域流行病学研究的领域包括:流行病学法、环境流行病学、职业病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生物统计流行病学等,涉及到医学、生物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3. 流行病学的重要性3.1 预防疾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和传播途径,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可以减少人群中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3.2 制定医疗政策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医疗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不同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影响因素,政府和卫生部门可以合理规划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3.3 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以评估不同干预措施对疾病发展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可以找到最有效的控制策略,提高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3.4 提供健康教育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作为健康教育的科学依据。
通过向公众普及疾病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可以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4. 流行病学的应用4.1 疾病监测和预警流行病学的方法可以用于疾病的监测和预警。
通过监测疾病的流行趋势和分布情况,可以及时预警和控制疾病的扩散,减少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学时:32学时,其中课内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专业:临床医学目的要求:一、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从群体角度考虑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的观点。
二、了解和掌握测量疾病分布及确定影响分布的因素的基本方法。
三、了解和掌握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识别、评价、处理、预防偏倚,以及正确推理的原理。
四、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通过流行病学讲座,了解社区心血管病人群防治现状和危险因素分布以及我国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讲课和课堂实习两部分。
一、讲课:共11章。
二、课堂实习:10学时讲课内容第一章绪论(一)目的要求:掌握流行病学的概念、发展及其应用.(二)学时数:1(三)内容1、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2、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3、流行病学在医学中的地位4、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5、流行病学的应用及举例,疾病控制的人群策略与高危人群策略第二章疾病分布(一)目的要求: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其在流行病学中的重要意义,掌握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
(二)学时数:1(三)内容:1、疾病分布的概念(“三”间分布)2、疾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不同特征人群间分布3、疾病分布的综合应用(移民研究、出生队列研究)4、描述疾病分布常用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的含义、计算及应用。
正确区分“死亡率”与“病死率”,正确应用“率”和“比”,区分“总率”和“专率”、“粗率”和“调整率”5、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流行病学常用研究方法目的要求: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原理及使用条件,包括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临床试验、现场人群试验第三章横断面调查(一)目的要求:掌握横断面调查的设计、实施、分析的方法及结果的正确解释,抽样的概念和方法。
(二)学时数:2小时(三)内容:1、横断面调查概念、分类及应用2、抽样调查与抽样方法、样本含量估计3、调查设计:包括目的、假设、对象、内容、方法、指标、资料收集方法、质量控制、组织、人员培训、经费预算、调查表设计、数据分析方法等4、调查的实施与数据的分析5、优缺点6、横断面调查应注意的问题第四章疾病的筛检(一)目的要求:了解筛检的应用,掌握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二)学时数:2(三)内容:1、疾病自然史的概念,疾病自然史与分级预防的关系2、筛检的概念及其与诊断试验的区别3、适合筛检的疾病标准4、筛检试验的评价及评价指标,包括真实性(敏感性、特异性、似然比)和可靠性(一致性、kappa),筛检试验界值的确定5、筛检项目的评价及评价指标,包括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项目敏感性、特异性、成本效益评价、影响阳性预测值的因素6、复合筛检介绍7、筛检评价时可能的偏倚8、筛检的组织9、筛检的利弊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一)目的要求: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实施、分析的方法,比值比(OR)的含义、计算方法及解释(二)学时数:2(三)内容:1、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发展史与应用实例2、研究设计:包括目的、假设、对象、暴露资料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等3、病例和对照的选择(入选和除外标准)、研究对象的来源、匹配的概念、样本含量估计、检验效率估计4、暴露信息的收集:包括问卷调查、测量、查阅记录、现场观察5、数据分析:暴露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联系的强度及统计学推断6、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7、注意事项第六章队列研究(一)目的要求:掌握队列研究的设计、实施、分析的方法,相对危险性(RR)的含义、计算方法及解释(二)学时数;2(三)内容:1、队列研究的概念及应用实例,分类(前瞻性、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2、研究设计:包括目的、假设、队列的组建、暴露评价、数据分析方法等RR值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3、研究步骤:提出假设、组建队列、样本含量估计、评价暴露、结局随访、数据分析等4、数据分析:人年数的概念、人年数疾病率的计算、相对危险性和归因危险性的含义及估计、归因危险性的意义及估计、标化死亡比的概念及估计5、优缺点6、注意事项第七章流行病学实验(一)目的要求,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原理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了解人群现场实验和干预效果评价;(二)学时数:2(三)内容;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概念、发展史及应用2、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包括①目的,②研究对象入选和除外标准,及知情同意,③对照的意义、分类及原则,④随机化分组的意义及方法,⑤盲法的意义,⑥安慰剂使用原则及意义,⑦干预的实施,⑧结局指标及副作用的随访,⑨期中评价、及依从性,⑩数据分析及结果评价第八章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及效应修饰(一)内容要求:了解误差、偏倚、效应修饰的概念,及其识别、评价与控制(二)学时数:2(三)内容:1、抽样(随机)误差与系统(非随机)误差(偏倚)的区别2、偏倚的概念及分类(选择、信息和混杂偏倚)3、各种偏倚的来源、识别、评价及控制方法4、效应修饰的概念及评价,效应修饰与偏倚的区别与联系第九章病因概念及流行病学因果推断(一)目的要求:掌握现代病因、危险因素的概念及因果推断原则(二)学时数:2(三)内容1、研究病因的意义2、对病因认识的历史演化,危险因素的概念3、发生疾病的基本条件,因果链、病因网、流行病学三角,充分病因和必需病因4、分析慢性病病因时需注意的问题5、病因研究方法及病因研究的逻辑思维6、病因研究中的因果推断的步骤及原则,包括①因果推断步骤,②统计学联系的判断,③虚假的联系的判断,④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判断,⑤因果联系判断几条准则等第十章流行病学方法应用讲座(1)(一)目的与要求:了解我国心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现状及危险因素分布(二)学时数:2(三)内容1、MONICA监测计划简介2、安贞医院心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工作介绍第十一章流行病学方法应用讲座(2)(一)目的与要求:了解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现状(二)学时数:2(三)内容1、我国传染病控制基本原则与方法2、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课堂实习内容实习一从疾病的群体现象来分析疾病的可能传播途径和原因(一)内容:阅读John Snow论霍乱一文,讨论该文的历史意义及对今天病因研究的启发(二)要求:学习如何从疾病的群体现象(分布)来分析疾病的可能病因及传播途径,并预防和控制疾病(三)学时数:1实习二疾病分布的描述(一)内容:2003年SARS暴发疫情的资料分析(二)要求1、通过对SARS暴发初期疾病分布的分析,学习快速追溯传染源和可疑传播途径的方法。
流行病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麻醉学、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所在部系(院):预防医学系教研室名称:流行病学学分数:2 总学时:36(其中含实验9学时)课程类别:专业课程执笔人:李志华(教授)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随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流行病学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各个领域,成为医学领域科学研究的一门方法学。
它不仅在传染病的防治策略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病因不明的慢性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的病因研究与防治起着独特的作用。
近年来,流行病学在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社区卫生干预和评价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流行病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流行病学的系统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研究方法;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初步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求从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把握课程内容。
对于需要掌握的知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
对于需要熟悉的知识,教师要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主要通过理解获得,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运用,进而对新情况进行分析、判断、解决。
对于需要了解的知识,教师可作一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主要通过机械记忆获得,一般不要求理解。
本大纲根据《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麻醉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口腔医学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制定,《考试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均依据本大纲修订,并同本大纲一并实施。
大纲未涉及的教学内容一般属于要求学生了解的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安排,由于学时受限,在此不做统一要求。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专业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既是一门方法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领域。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流行病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流行病学群体思维的观点,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的疾病预防工作奠定基础,并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以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人群健康问题。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并正确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预防保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卫生部规划教材《流行病学》第六版(李立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流行病学教学总学时为99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3学时,实验学时36学时),共分二十二章。
本课程大体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章到十八章,主要内容为绪论、疾病的分布、描述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的真实性与病因推断、筛检、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传染病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疾病流行病学、伤害流行病学、突发事件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等;第二部分从十九章到二十二章,主要内容为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性传播疾病、结核病等。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通过对流行病学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发展、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诊断试验;了解疾病分布特点、病因概念及其推断、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预防和防制措施,药物不良反应。
要求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更新医学观,促进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由关心个体病人到从群体角度关心病人转变,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层次。
按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总教学时数20学时,讲授20学时。
各章讲课时间分配可参考下表: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能运用流行病学的观点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熟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
初步掌握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分类,以及流行病学各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了解流行病学的用途,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以及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流行病学概念和基本内涵,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的重重观点。
(二)重点讲解流行病学概念中几个重要的关键词,以及流行病学重要观点中的比较观点及概率论的观点。
(三)一般讲解流行病学的用途,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以及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习题:*1、流行病学的概念。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哪几类?*3、简述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
4、结合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简述流行病学的用途。
5、流行病学研究中,要掌握哪些与伦理学相关的原则。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常用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项;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二)熟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内容、方法及形成分布的原因;描述疾病分布的主要概念;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分析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epidemi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NN101412 课程总学时20(理论总学时20/实践总学0时)周学时(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0)学分2课程性质限制性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专升本)、全科医学、眼视光(七年制)、眼视光学(专升本)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主导课程,也是医学各学科的方法学基础。
随着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等兴起,使得流行病学也日益成为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流行病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并了解相应的扩展知识和新进展知识,为临床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及培养防治结合型人才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本课程教学要求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注意传授一定比例的扩展知识、新进展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思路、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内容精练,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并根据本章节的特点,结合课时安排规定学生必要的自学内容。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临床医学各学科中,凡涉及专业问题的调查设计、资料的获取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及其解释,都要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
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各主要学科。
流行病学是伴随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发展起来。
现在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外,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学及一系列预防医学学科,包括卫生管理学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在非传染病研究上与病理学、生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相应各科及预防医学有关学科关系密切。
研究健康流行病学与生理学、生化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有关。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李立民主编.《流行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曾光主编.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43.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赵忠堂主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林果为,沈福民主编.现代临床流行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王家良主编.临床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MacMahon B, Trichopoulos D. Epidemiology-Principles and Methods, Second edition.Boston, New York, Toronto and Lond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68.施侣元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叶临湘主编,《现场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 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3.沈洪兵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方法采用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各章节均编订试题库(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问答题)。
期末考试前,先确定各章节卷面成绩构成,然后由试题库随机产生试卷。
重点在考核学生对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无一、前言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通过对流行病学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流行病学基本概念、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方法、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诊断试验;了解疾病分布特点、病因概念及其推断、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预防和防制措施,药物不良反应。
要求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生更新医学观,促进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实现由关心个体病人到从群体角度关心病人转变,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层次。
按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本学科总教学时数20学时,讲授20学时。
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能运用流行病学的观点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熟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类。
初步掌握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分类,以及流行病学各研究的基本方法。
(三)了解流行病学的用途,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以及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流行病学概念和基本内涵,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的重重观点。
(二)重点讲解流行病学概念中几个重要的关键词,以及流行病学重要观点中的比较观点及概率论的观点。
(三)一般讲解流行病学的用途,流行病学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以及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习题:1、流行病学的概念。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哪几类?3、简述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
4、结合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简述流行病学的用途。
5、流行病学研究中,要掌握哪些与伦理学相关的原则。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常用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项;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二)熟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内容;描述疾病分布的主要概念;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分析的原则。
(三)了解率和比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以及注意事项;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二)重点讲解疾病分布的定义,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三)一般讲解率和比的概念。
习题:1.何为疾病分布?2.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散发、爆发、流行的定义。
3.试述疾病地方性的三种类型。
4.试述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
5.试述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
6.移民流行病学的定义及应用第三章病因与病因推断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病因定义,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二)熟悉必要病因和促成病因的定义,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偏倚及控制。
(三)了解病因模型、病因分类、因果关联。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因果推断。
(二)重点讲解病因定义,促成病因和必要病因的定义,病因研究方法。
(三)一般讲解病因模型、因果关联,偏倚及控制习题:1.何为病因?试述主要的病因模型?2.简述病因分类?3.简述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
4.偏倚主要分几类?请简述之。
5.试述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第四章描述性研究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掌握现况调查的概念和基本特点;(二)掌握现况调查的方法和步骤;(三)掌握生态学研究的概念及基本原理。
(四)熟悉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和病例分析。
(五)熟悉现况调查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熟悉生态学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以及优缺点。
二、教学内容(一)描述性研究、个例调查、病例报告及病例分析的概念;(二)现况研究的概念、特点、目的、研究类型及调查方法及步骤。
(三)抽样调查估计样本大小的原则、公式;(四)现况研究中常见偏倚及其防止。
(五)生态学研究的概念及原理,以及目的和方法,优缺点等。
习题:1. 简述现况调查的目的。
2. 简述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特点。
3. 简述普查及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4. 问卷设计有哪些注意事项?5. 生态学研究的优缺点。
第五章队列研究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队列研究概念、基本原理及研究步骤;(二)熟悉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方法;(三)熟悉队列研究的偏倚及控制和队列研究的优缺点;二.教学内容(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类型;(二)研究人群的选择(三)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人群归因危险度等概念及计算方法。
(四)队列研究的基本步骤。
常见偏倚及防止方法,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习题:1.队列研究的概念2.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特点3.如何选择队列研究的研究人群?4.队列研究中存在的偏倚?如何控制?5.队列研究的优缺点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一、目的和要求(一)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类型、优点及局限性;(二)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步骤及资料的分析方法。
(三)熟悉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偏倚及控制;二.教学内容(一)病例对照研究、匹配、匹配过头的概念(二)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选择病例和对照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三)病例对照研究决定样本大小的条件和方法;资料的分析方法:OR及其可信区间的计算。
(四)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偏倚;(五)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优缺点习题1.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2.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及特点3.病例对照研究中,如何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4.病例对照研究中有哪些常见的偏倚?如何控制?第七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概念和基本特点、随机对照试验的4项基本原则、临床试验对照的设立方法、随机分组、盲法的应用;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二)熟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类型、临床试验的概念、3种研究设计方法、4期药物临床试验、影响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选择的因素;熟悉临床试验资料分析常用的指标;熟悉真实世界研究的概念、真实世界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的异同点、真实世界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的优势和不足。
(三)了解临床试验的用途和目的、样本含量的估计、研究结局的确定和测量;了解熟悉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临床试验的偏倚及控制;了解现场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的定义,了解现场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的评价指标。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概念和基本特点、基本类型,3种研究设计方法、4期药物临床试验、影响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选择的因素、对照的设立方法、盲法的应用;真实世界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的优势和不足。
(二)重点讲解临床疗效研究的研究对象的选择、对照的设立方法、随机分组、偏倚及控制;真实世界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的异同点。
(三)一般讲解临床试验的用途和目的、样本含量的估计、研究结局的确定和测量,现场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概念。
习题:1.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分别是什么?2.随机对照试验要遵循哪些原则?3.临床试验对照设立的方法有那些?4.盲法有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作用?5.实验流行病学研究队列研究有什么异同点?6.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分别有哪些?7.真实世界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有什么异同点?第八章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诊断试验界值确定的方法、 ROC曲线的定义及用途,诊断试验真实性、可靠性评价的指标。
(二)熟悉筛检和诊断试验的定义及两者的区别、确定诊断试验的界值的原则;熟悉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办法。
(三)了解筛检试验的实施原则、筛检的目的和意义、诊断试验收益的评价指标、真实性指标及患病率与预测值的关系、筛检和诊断试验的偏倚。
二、教学内容(一)详细讲解筛检和诊断试验的定义及两者的区别,诊断试验真实性、可靠性评价的指标、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