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复习提纲(精简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哲学原理》复习提纲(精简版)
一、名词解释。(6题,每题5分,共30分)
1.实践的特殊本质。
实践的特殊本质,是指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的本质,即实践是物质的特殊状态。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2.普遍联系。
普遍联系是指每一个事物和现象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每一个事物和现象同周围其他事物和现象之间,即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个世界就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的事物和现象所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3.过程。
过程,是指事物发展在时间上的持续和空间上的延伸,是指任何事物都有它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3. 系统
所谓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并同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4.认识的本质。(主题、客体的概念)
认识的本质就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所谓主体,就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所谓客体,是指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5.实践标准的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也就是它的绝对性,唯一性和客观性,是指任何认识其正确与否,归根到底只能由实践来检验;实践检验的结果,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是不能混淆的。
6.价值。
价值,从认识论上来说,是指客体的属性与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凡是对满足主体需要有积极意义的事物就是有价值的,否则,就是无价值的。
7.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就是劳动者和劳动资料结合的特定方式、方法和手段,它具有两个方面的性质:从生产的技术结构方面看,具有自然的性质,是人类和自然之间发生物质交换的方式;
从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来看,具有社会的性质,它规定着人与人之间交往和活动的互换。
8.交往实践。
交往实践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人们之间实现的社会互动,是诸主体间通过改造相互联系的中介客体而结成相应社会关系的一种最普通的活动方式。
9.社会有机体。
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表明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因素、社会关系相互制约、有机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10.生产力的物质要素、技术要素。
①物质要素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②生产力的技术
要素是指生产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技术,它是提高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的基础。
11.群体意识。
所谓群体意识是指一定的人群所构成的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是对群体共同的社会经历、社会地位的社会条件的反映。
12.社会心理。
社会心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不定型的社会意识,具体表现
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和自发的倾向等。
13.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指的是人类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它的核心指标是政治民主程度。
14.合力。
恩格斯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的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15.历史的选择性。
所谓历史的选择性,就是社会的主体以一定的方式在可能性空间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的活动。
16.社会代价。
社会代价是指人类在价值追求过程中,基于自身的社会选择而产生的与人的价值发展目标相背离的消极结果。
二、简答题。(6题,每题10分,共60分)
1.哲学的基础在哪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这就是哲学的基础。
2.实践的基本特点?
第一,实践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第二,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具有直觉的能动性;第三,实践是人的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3.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第一,科学实践观以实践来反映人类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构建了一种“新的世界观”,从而破除了“物质的自然”与“精神的历史”对立的观点;第二,科学的实践观中的生产实践被空前提升,成为创建唯物史观的起点;第三,被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对人类认识活动作出了科学的理解。
4.意识的能动性体现在哪四个方面?
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第三,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作用;第四,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
5.普遍联系具有哪四个特点?
首先是联系的客观性;其次是联系的中介性;再次是联系的条件性;最后是联系的多样性。
6.系统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系统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第一,整体性;第二,结构性;第三,层次性;第四,开发性。
7.过程具有哪三个特点?
首先,过程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辩证统一;其次,过程是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最后,过程也是阶段性和持续性的统一。
8.客体对主体认识的制约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客体世界的无限丰富性和层次性决定了主体只能认识一定范围、一定层次的对象,而无法穷尽对所有客体及其所有方面的认识;第二,客体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主体的认识只是对处于一定阶段的客体的认识;第三,客体的现象和本质的矛盾使主体难以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亦使主体的认识受到限制。
9.认知结构对主体认识的制约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认知结构制约着主体对客体的选择;第二,认知结构制约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