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语文人物素材积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人物素材积累

宫崎骏

宫崎骏,是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动画师及漫画家,在日本动画界占有超重量级的地位,在全球动画界更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迪斯尼称其为“动画界的黑泽明”,《时代周刊》评价他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2013年9月6日,宫崎骏宣布引退,称“因为是必须充分休息的时候了,我的长篇动画时代已经结束了。”

宫崎骏的作品元素

★飞行器宫崎骏的家族经营飞机工厂,这让他对飞机非常着迷,这让他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各类飞行器,他最新作品《起风了》更是讲述日本航空之父的故事。

★女孩他的多部作品都是以女孩为主角,这些女孩性格各异,各有故事。

★反战在《风之谷》中宫崎骏就表现出强烈的反战意识,和平等主题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也多有涉猎。

★环保宫崎骏爱大自然,他的作品反映了许多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宫崎骏本人却说,他的作品并不是反战和环保片,“它们就是娱乐大众的”。

★城堡“鲁邦三世”里的欧洲城堡、风之谷里的城池、天空之城、哈尔的移动城堡,你可以在宫崎骏的想象世界里看到各种风格的城市和城堡。

★文学宫崎骏多次表示自己非常喜爱文学作品,尤其是国外的儿童文学,他看过许多的外国儿童文学,多部作品也是根据他最爱的儿童文学改编。

宫崎骏盛名之下其实很累安哲

把《起风了》作为自己的隐退之作,这应该是宫崎骏权衡许久的事情。所以消息传来,既有些意外,又显得情理之中。

作为宫崎骏摆脱“动画电影是为儿童而作之物”这一枷锁后的最新力作,《起风了》描绘的其实是一个72岁老人留给世人的最后一个梦想。尽管这个梦想乍看之下颇为新颖,烂熟于心的画技也使其显得倍加夺人眼球,但掩藏在故事深处的,却是一份本质上的虚空感。这份虚空感看似来源于大时代背景,以及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实则却处处影射出作者本人对于现实的愤懑乃至于绝望。虽然制片方有意识地声称影片的角色灵感来自于零式战机之父的青年时代,但是在主人公二郎的身上,你还是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宫崎骏的影子。影片最终荡涤了一切残酷和丑陋,只留下美好事物的结局,也因为略显刻意做作而没能一如既往地赢得满堂彩。事实上,这真的不是一部能够让人不假思索就爱上的电影,而不似此前大师领衔的吉卜力工作室推出的那些经典之作。

已入古稀之年的宫崎骏,并未向80岁时的黑泽明一样,拍摄出一部类似于《梦》一样大彻大悟的电影,而是继续选择把创作的内容放在当下和自己置身的这个国家中。这样的固执坚守,还有片中被反复提及的那一句“竭尽全力活下去”,看上去励志味十足,实质却越发显现出某种极度的固执。这在宫崎骏以往的创作中并不鲜见。无论是末世论中融入希望的《风之谷》,还是泡沫经济崩溃后依旧咬紧牙关的《红猪》,以及企图重新拷问日本民族之根的《幽灵公主》、因掉落漩涡而唤醒生存力量的《千与千寻》、经历大海啸而重获新生的《悬崖上的金鱼姬》……这些经典作品的不断问世,固然让身为创作者的宫崎骏成为一个与时代抗争且不输半步的强者,却在同时也给他带来盛名之下的负重感。随着这种感受的日益加剧,这位古稀老人终于走到了筋疲力尽的边缘。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不会在《起风了》当中丢给世人一句“如果连当下都不努力活的话……”然后自己却选择断然退休了。很显然,他已不想再做什么引路人,也彻底厌倦了陪伴者的角色。(摘自《新京报》有删节)

爱丽丝·门罗

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加拿大女作家,被称为“现当代短篇小说大师”。1931年生于加拿大加拿大渥太华,有人称呼她是“当代的契诃夫”。门罗多次获奖,其中包括三次加拿大总督奖,两次吉勒奖,以及英联邦作家奖、欧亨利奖、笔会马拉穆德奖和美国全国书评人奖等。2013年10月10日,爱丽丝·门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

读懂爱丽丝·门罗

加拿大的女作家爱丽丝·门罗,是今年掠过我们文学上空的一只大雁。她年纪很大,也写了很多年,只不过咱们中国人见识得晚,目前为止,我只读过她一本短篇集《逃离》。如果可以交换,我愿意用十个长篇小说来换取她那样的一个短篇。

2009年对我是特殊的一年,母亲的去世,使我重又回到文学的怀抱。我曾经因为这块地里种不上庄稼,种上了也没有收成而感到绝望。现在我知道了,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它只属于那些有灵魂的人和事物,就好比母亲对于子女的爱。“心灵只有在真理稳固的基础上才会得到安逸。”

门罗的小说里有一种自然的属性,既亲切、温暖但又让人如临深渊,给了我悲哀日子里最有力的启迪。她就是这样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在她那东拉西扯,充满着朴素观感和触感,淡淡交代性文字的当口,闪烁着明净的智慧。她用一种类似剪纸的方式讲故事,似乎写的都是下脚料,琐屑的事,不成个形状,然而完整读下来,却有着惊人的美丽,而且逻辑上如此严密完整。

短篇小说最重大的特点是陡峭,门罗是平淡至极归于绚烂,这种小说才难写呢,也考验读者的眼力。看似家常,回过味儿来却几乎没有废笔。

门罗的另一大特色是本色。时下流行的小说不是意识形态化,就是形式主义,要不就是集各种学说或学科之大成,小说成了跨界的多媒体,所谓多元化。而门罗成功地摆脱了这一切,有点让小说又素面朝天的意思。她完全靠细节、笔触去感知和把握人物。她使故事隐藏在叙事之中,仿佛老祖母在讲一些家长里短的事儿,语气平淡,然而选择的都是女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节点,相逢,相爱,生育,死去,错过……她这本《逃离》全部以女性为主角,清一色的女性视角,一篇一万字的东西常常涵盖了一个女孩悲情的一生。最重要的,门罗使“女性”由性别而发展成为某种世界观,她们的忍耐、忠贞以及任性和神奇,使世界变得更加丰饶和成熟。(摘自《北京晚报》有删节)

爱丽丝·门罗是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13位女性作家,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加拿大籍作家,她一人获得8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64万元)的丰厚奖金。

门罗从少女时代即开始写小说,同时上大学,课余做女招待、烟叶采摘工和图书馆员。年仅20岁时,她便以大二女生之身,嫁与詹姆斯·门罗,为此退学,此后连生四女,但二女儿出生后不到一天,便不幸夭折。

爱丽丝·门罗为了写作,趁孩子睡了,菜也烧完,赶紧写上一句半句。这样的创作环境,料也难以出产长篇。她克服了年轻妈妈的抑郁,顽强地拓展纸上空间。1968年,37岁的她终于出版了首部短篇小说集《好荫凉之舞》。晚熟的果子格外香甜,这本迟到的处女作为她一举赢下加国最高文学奖——总督奖。此后一帆风顺,三年后再出《女孩与女人们的生活》,由于所收篇目内容连贯,因此一度作为“长篇小说”发行。

1972年,门罗夫妇离婚。四年后,爱丽丝再嫁杰拉德·弗雷林,他以她收到的第一封书迷来信展开追求之旅,并同意新妻保留前夫的姓氏。1978年和1986年,门罗女士先后以《你以为你是谁?》和《爱的进程》,获得了她第二及第三个总督奖。她总是将目光流连于平凡女性的生活,从自己和母亲身上寻找灵感,精确地记录她们从少女到人妻与人母,再度过中年与老年的历程,尤擅贴近女性之性心理的波折与隐情,以及由此而来的身心重负,细致入微,又复杂难解,看似脆弱,却又坚忍顽强。

中国文坛高度崇拜长篇,门罗女士因此长期被忽略在外,其小说集几乎从未得到翻译和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