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消费理论——文献综述
一、前言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强调了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在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后来从凯恩斯开始,许多经济学家都为之付出了努力,使现代消费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C=a+bYd)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证。但是,在1942年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针对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倾向递减理论,对1869-1938年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C=bYd,即在长期内,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并指出,凯恩斯理论和统计数据相矛盾:在美国尽管个人收入有很大增长,但国民收入中的储蓄份额并无长期上升现象。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或“凯恩斯-库兹涅茨悖论”。
消费之谜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学者对消费函数的理论研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消费函数理论。本文将着重介绍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派和观点。
二、综述正文
(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消费量的决定因素有很多。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因素包括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指数、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以及消费者偏好、风俗习惯等。在众多因素中,凯恩斯认为,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家户收入。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凯恩斯的理论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定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的增加多。则,消费和收入的这种关系为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其主要理论观点是认为,人们的消费支出是由其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决定的。当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其中,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
短期分析中
C0为自发消费,不取决于收入,是人们为维持日常生活必须的消费数量
cY为引致消费,是消费中随着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部分。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中,消费就是由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共同构成。
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的比率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的一部分,因此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零而小于一。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逐渐增加,但增加啊的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即,个人消费的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假定了消费是人们收入水平的函数,也称为绝对收入消费函数。当
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中用于消费的数额也会增加,但是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的比重是下降的,因此随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是下降的,而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则是上升的。
(二)、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人物和时间:1949年美国经济学家J·杜森贝利(J. Dusenberry)
著作:《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
该假说的基本思想是,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总储蓄率并不取决于收入;储蓄率要受到利率、收入预期、收入分配、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分布等多种因素变动的影响;在经济周期的短周期阶段中,储蓄率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率,从而边际消费倾向也要取决于这一比率,这也就是短期中消费会有波动的原因,但由于消费的棘轮作用,收入的减少对消费减少的作用并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的增加作用较大;短期与长期的影响结合在一起了。当期收入和过去的消费支出水平决定当期消费。
该假说间接的说明了消费对于经济周期稳定的作用。
示范效应:家庭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水家庭,即消费有模仿和攀比性。
棘轮效应:家庭消费即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变化时,家庭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
(三)、布朗的广义相对收入假说
继杜森贝利之后,布朗(,将过去的消费和收入纳入其分析的框架体系,从而提出了广义相对收入假定。他同意杜森贝里提出的过去收入“高峰时期”的消费水平影响目前消费水平的假定,但他同时补充道:离现在越远的过去收入对现在消费的影响越小,离现在越近的过去收入对现在消费的影响越大。他认为,任何实际消费水平代表过去一切消费经验的积累,消费者的收入变化之后,作为过去消费结果的消费习惯仍被坚持下来,它在一定时期内缓和了收入变化对目前消费的影响。因此, “消费支出落后于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费习惯的坚持。布朗视点下的消费者仍然具有“后顾性”和“追求一时预算约束下效用最大化”的特征。在此之后,包括罗斯在内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采用“关系集团”的概念来分析人们消费支出的社会性质,得出的结论是:居住在不同地点(环境)的同样绝对收入水平的家庭,由于社交范围不同,参照群体的社会比较不同,消费倾向也会发生较大的差异。(四)、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假说
莫迪利安尼认为,理性的消费者要根据一生的的收入来安排自己的消费与储蓄,使一生的收入与消费相等。
生命周期假说将人的一生分为年轻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三个阶段。年轻和中年时期阶段,老年时期是退休以后的阶段。
一般来说,在年轻时期,家庭收入低,但因为未来收入会增加,因此,在这一阶段,往往会把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消费,有时甚至举债消费,导致消费大于收入。
进入中年阶段后,家庭收入会增加,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会降低,收入大于消费,因为一方面要偿还青年阶段的负债,另一方面还要把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用于防老。
退休以后,收入下降,消费又会超过收入。因此,在人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收入和消费的关系,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不是不变的。
生命周期假说理论认为,由于组成社会的各个家庭处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所以,在
人口构成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从长期来看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消费支出与可支
配收入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关系。但是,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构成比例发生变化,则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变化,如果社会上年轻的和老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提高,如果中年人的比例增大,则消费倾向会降低。
(五)、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弗里德曼认为,要正确分析人们的消费行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就必须严格区分两种收入:一种是暂时性收入,另一种是持久性收入。与之相适应,消费也应该区分为暂时性消费和持久性消费。暂时性收入是指瞬间的、非连续性的、带有偶然性质的现期入,如工资、奖金、遗产、馈赠、意外所得等等;而持久性收入是与暂时的或现期的收入相对应的、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性收入,它实际上是每个家庭或个人长期收入的一个平均值,是消费者使其消费行为与之相一致的稳定性收入。至于这个持久期限究竟长到何种程度,弗里德曼认为最少应是三年。
综上所述,可以写出下列一组概括持久性收入假说的方程组:
其中Y代表消费者在某一时期的实际收入,而Yp代表持久性收入,Yt代表暂时性收入,同理C便表示消费者在某一时期的实际消费开支,而Cp代表与持久性收入相应的持久性消费开支,即具有经常性的消费开支,而Ct代表与暂时性收入相应的暂时性消费开支,即非经常性的消费开支。
从中可以看出,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之间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暂时收入和持久性收入之间,暂时消费与持久性收入之间也没有固定的比例关系。但持久性消费和持久性收入之间却存着这固定的比例关系。该比例关系k依赖于利息率,财产收入与持久性收入总量的比例
w和其他影响货币效用的费收入性变量u,例如消费的年龄、家庭结构、偏好等因素。(六)、摩根的消费决策影响收入假说
与众多的消费函数理论都强调收入决定消费不同,摩根提出了“消费决策影响收入”的观点。1962年,摩根与戴维合著的《美国的收入和福利》一书中指出,消费者往往是先决定购买,然后才设法从各种来源中去寻找收入,以致一定时期的消费支出会超过收入。
现代消费者之所以能够以消费决策来影响收入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因为只有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才会给人们提供更多的赚取收入的机会。此外,消费信贷的大力发展也为收入中不确定部分转化为确定部分提供了必要条件,在这样的前提下,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消费支出的需要去寻求收入的增加,使之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家庭的消费支出超过已有的现期收入。
因此,消费决策影响收入假定被现代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有关收入和消费关系理论的又一个新的发展。
(七)、霍塔克、泰勒的消费品存量调整假说
英国经济学家霍塔克(,提出了非流动资产假定,即消费品存量调整假定。
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现期消费依存于现期收入、消费品价格和已有的消费品存量,其理论的要义是非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对收入变动的依赖程度小于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对收入变动的依赖程度。根据这一假定,霍塔克和泰勒还将消费者过去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所留下的已经贬值(折旧)的余量或存量假定为“情况变量”,从而将消费品存量调整的假定提升至动态的高度,把生产领域内的固定资本折旧和更新的概念引入了消费领域,并将消费序贯对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