贻贝养殖

合集下载

生长速率对海水养殖贻贝产出与品质的影响

生长速率对海水养殖贻贝产出与品质的影响

生长速率对海水养殖贻贝产出与品质的影响贻贝是一种常见的海水养殖物种,其产量和品质对于贻贝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贻贝的生长速率是影响其产出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生长速率对海水养殖贻贝产出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贻贝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首先,生长速率对贻贝产出量的影响不可忽视。

贻贝的生长速度决定了其到达出售或收获的标准尺寸所需的时间。

较快的生长速率将使贻贝更早达到可收获的尺寸,从而提高贻贝的产出量。

此外,生长速率较快的贻贝也意味着短期内可以进行更多次的养殖周期。

这将有效地提高养殖场的贻贝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生长速率对贻贝品质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贻贝的生长速度与其肉质质量有密切关系。

根据研究表明,生长速率较快的贻贝通常具有更加肥美的肉质,口感更为细腻。

这是因为较快的生长速度意味着贻贝对食物的摄取和消耗更加高效,能够积累更多的养分,从而使其肌肉得到更好的发育。

因此,具有快速生长速率的贻贝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

然而,生长速率过快可能会对贻贝品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过快的生长可能导致贻贝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异常,并可能导致内部器官的不协调发育。

这可能会影响贻贝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质量。

因此,贻贝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生长速率,避免过度摄食和过度投喂。

适当的管理和饲养方式可以实现生长速率与质量的平衡,确保贻贝的健康成长。

此外,生长速率对贻贝的产卵能力和繁殖成功率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较快的生长速率对贝类的性成熟和繁殖具有积极的影响。

由于贻贝的生长速度快,性成熟的时间也会提前,从而扩大了繁殖的时间窗口。

此外,快速生长的贻贝往往具有更多的生殖细胞,提高了繁殖的成功概率。

因此,生长速率对贻贝的繁殖能力和繁殖水平也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优化贻贝的生长速率和品质,贻贝养殖业在实践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合理配制饲料,确保贻贝获得充足的营养。

贻贝的生长需要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必需微量元素。

其次,维持适宜的水质条件,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稳定。

海水养殖贻贝对周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评估

海水养殖贻贝对周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评估

海水养殖贻贝对周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评估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民需求的不断增加,海洋资源成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之一,贻贝养殖已经成为许多沿海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

然而,海水养殖贻贝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海水养殖贻贝对周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种养殖方式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实现可持续的贻贝养殖。

1. 贻贝养殖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影响贻贝养殖过程中,养殖贝类通过滤食吸收周围水体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包括底泥中的有机质等。

在短时间内,养殖贻贝能够有效净化水体,降低水质中的营养盐含量,改善水体质量。

然而,长期大规模的贻贝养殖可能会导致水体养分浓度的急剧变化,导致营养物质的过量积累,从而引发藻类大量繁殖,进一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这种富营养化现象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

2. 贻贝养殖对周边生物群落的影响贻贝养殖场通常会为一些底栖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境。

一方面,这些生物可以利用贝类底栖基质为自己提供不受干扰的生活空间。

另一方面,底栖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丰富度也会受到贻贝养殖的影响。

贝类养殖区域的底质质地改变、养殖底龄层堆积和生物活动等因素可能导致原生底栖生物的减少或改变,进而影响到整个周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贻贝养殖对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影响贻贝养殖场的建设通常需要在海洋中进行凿岩作业,可能对生态系统中的底层生物产生直接的破坏作用。

同时,养殖贻贝对周边水体营养物质的摄取也可能会对周边的浮游生物产生竞争压力。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周边生态系统的生产力降低,影响到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

4. 贻贝养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评估的方法为了准确评估贻贝养殖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采用可靠的评估方法。

其中,监测贻贝养殖区域的水质和底质变化是很重要的一步。

另外,对贻贝养殖区域和周边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种群动态、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进行长期跟踪也是必要的。

7第六章-贻贝养殖解析

7第六章-贻贝养殖解析

南海、苏拉威西海、新加坡海峡、曼 谷湾
印太系
平贻贝 南纬32~48°
澳大利亚湾、塔斯曼海
我国主要养殖种类的分布
种类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紫贻贝
黄海、渤海
低潮线~10余米,0.7~2 米处最多
厚壳贻贝
东海、黄海、 渤海
低潮线~20余米,5~10 米较多
翡翠贻贝
南海、东海 南部
1.5~8米
2.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盐度
紫贻贝:广盐性种类,适盐范围18~32‰ 最适范围30‰左右
翡翠贻贝:广盐性种类,适盐范围9.2~ 34‰,最适范围19.5~31.4‰
厚壳贻贝:狭盐性种类,30‰以上 ※盐度影响足丝的分泌,最适盐度范围足丝
分泌旺盛,附着力
(3)浊度(透明度)
最小透明度适应范围
紫贻贝 0.5~1.0m 翡翠贻贝 1.0~2.0m 厚壳贻贝 3.5~5.0m (4)溶解氧 贻贝耐受低溶解氧的能力很弱
瓣鳃纲(Lamellibranchia) 翼形亚纲(Pterimorphia) 贻贝目(Mytiloida) 贻贝科(Mytilacea)
贻贝种类很多,我国沿海有30多种 主要养殖种3种
紫贻贝 Mytilus edulis
厚壳贻贝
紫贻贝与厚壳贻贝
厚壳贻贝 Mytilus coruscus
翡翠贻贝 Perna viyidis
5.采苗后的管理
附苗到壳长5㎜之前不宜惊扰,5㎜以后检 查附苗效果
(1)附苗量的检查 选点,每点取采苗绳5~10㎝,放于200~
500ppm漂白粉澄清液中,劈开绳洗下贻 贝苗,计数,算出平均数(个/㎝),统计 采苗量
(2)防风 吊漂筏防风
沉石筏防风

贻贝的养殖技术

贻贝的养殖技术

贻贝的养殖技术
贻贝的养殖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养殖环境:贻贝的生存水温为-2-28度,生长适温为5-23度,最适合水温10~20℃。

贻贝系广盐种,生长适盐范围为18‰-32‰。

贻贝的抗污力强,在油浸污物较多的地方可较好地生长,在溶氧量低于4毫克/升、氨氮高于4毫克/升的环境中也可短期生活。

2.养殖方式:贻贝的养殖方式有贝、藻套养和贝、藻轮养。

其中,贝、藻套养有区间套养、筏间套养和绳间套养三种方法。

3.养殖周期:贻贝的养殖周期根据养殖方式和贻贝的生长期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筏间套养和绳间套养时,需要顺流设筏平养海带,垂养贻贝,这种方法的抗风力较强,但易缠绳、磨损,管理不方便。

4.养殖管理:在贻贝的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苗种的选择和运输,保持适宜的水温和盐度,合理投喂饲料,及时清理死亡的贻贝和其他杂质,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5.疾病防治:贻贝的抗病力较强,但在养殖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疾病。

因此,需要定期检查贻贝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总之,贻贝的养殖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养殖环境、养殖方式、养殖周期、养殖管理和疾病防治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

养殖贻贝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对养殖效果的影响研究

养殖贻贝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对养殖效果的影响研究

养殖贻贝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对养殖效果的影响研究摘要:贻贝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水产品,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对养殖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养殖贻贝的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征和养殖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研究,旨在为贻贝养殖提供科学依据和丰富生产经验。

一、引言贻贝是一类淡水或半咸水环境中常见的双壳纲软体动物,在中国被广泛养殖,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贻贝养殖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贻贝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被认为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贻贝的生物学特征1. 生长特征:贻贝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从初播种到成熟需要约2-3年的时间。

贻贝个体大小与养殖效果密切相关,大个体贻贝往往具有更高产量和更好的品质。

2. 繁殖特征:贻贝具有雌雄同体的特点,可以自体受精。

其繁殖受到温度、水质和营养条件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适当的环境条件可以促进贻贝的繁殖,提高养殖效果。

3. 饵料特征:贻贝是过滤摄食者,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物为饵料。

水质中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贻贝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三、贻贝的生态学特征1. 生存环境:贻贝适应性广泛,既可以生活在淡水环境中,也可以适应半咸水环境。

水质、温度、盐度等环境因素对贻贝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2. 附着特性:贻贝的附着方式多样,可以附着在岩石、植物和其他贻贝壳上。

附着方式不仅影响贻贝的生长和存活,还与贻贝的养殖密度和养殖设施有关。

3. 栖息地选择:贻贝对栖息地的选择非常敏感,对底质、水深和水流速度等因素有选择性。

合适的栖息地条件对贻贝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四、贻贝的养殖效果影响因素1. 温度影响:适宜的温度有利于贻贝的生长和繁殖,高温和低温都可能对贻贝的养殖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2. 水质影响:水质是养殖贻贝的关键因素之一,影响贻贝的饵料、氧气和污染物等供给。

水质优良的养殖环境有利于贻贝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量。

3. 饵料供给:适当的饵料供给是保证贻贝正常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

缺乏或过量的饵料供给都可能对养殖贻贝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贻贝的养殖

贻贝的养殖

第二节 贻贝的半人工采苗
• 贻贝的筏式半人工采苗,具有方法简便、大众化、产量大、效益高等优 点。目前,仍然是贻贝苗种的主要来源。同样,这种方法普遍实用于翡 翠贻贝和厚壳贻贝。 一、采苗场地的选择 (一)亲贝资源充足 充足的亲贝资源是选择采苗海区的首要条件。 (二)海况良好 海区形状以半圆形的海湾为佳;同时,要求其外海有岛屿缓冲风浪, 湾内有通畅的往返流。在较为开放的海区,如具有旋转流或基本相等的 往复流,也可选作采苗场。 (三)稳定的水质条件 附近无太多的淡水注入,雨季盐度不低于18,夏季水温不高于29℃, 无水温和盐度的突然变化,水清流畅,无污染。 (四)底质良好 底质硬度适中,既易于打橛又要保证橛的牢固。岩礁和沙砾底应采用 石砣固定筏身。 (五)饵料丰富,敌害生物较少。
贻贝的养殖
贻贝属瓣鳃纲、翼形亚纲、贻 贝目、贻贝科的贝类,养殖的主要 种类有紫贻贝、翡翠贻贝和厚壳贻
贝。鲜活贻贝是大众化的海鲜品,
可蒸、煮食之,也可剥壳后和其他
青菜混炒,味均鲜美。贻贝产量大,
收获后不易保存,历来将其煮熟后 加工成干品——淡菜。淡菜的营养 价值很高,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紫贻贝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 (1)水温:贻贝的生存温度一2℃~28℃,生长适温5℃一 23℃,最适 10℃一20℃。 (2)盐度:贻贝系广盐种,生长适盐范围为18—32。 (3)抗污力:抗污力强。在油浸污物较多的地方可较好地生长, 在溶氧低于40毫克/升,氨氮高于400毫克/升的环境中也可短期生 活。 (4)耐干力:在夏天可干露l一2天,冬天3~4天;13 ℃ ~15 ℃ 时,可阴干60小时。所以,苗种干运时,只要保持足够的湿度,一般 可确保100%的运输成活率。 (5)抗风力:贻贝足丝发达,具较强的韧性,因而抗风力较强。 贻贝上述的生态特点是适于大规模高密度养殖的优良特性。 (四)摄食方式与饵料组成 贻贝属滤食性贝类,其摄取食物的大小为0.3—30微米。饵料种 类包括:单胞藻、原生动物、双壳类面盘幼虫、微生物和有机碎屑等。

养殖贻贝疾病与防控技术研究

养殖贻贝疾病与防控技术研究

养殖贻贝疾病与防控技术研究贻贝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具有高营养、味美的特点,广泛被人们所喜爱。

然而,贻贝养殖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给养殖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因此,对贻贝疾病的防控技术进行研究非常重要。

一、养殖贻贝常见疾病1.黏附虫病:黏附虫是贻贝养殖中常见的一种寄生虫,会对贻贝的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黏附虫病主要通过感染水体进入贝壳内,导致贝壳上附着大量黏附虫,并且会对贻贝的肉质带来不良影响。

2.贻贝呼吸道细菌病:呼吸道细菌病是贻贝养殖中常见的一种感染病,常常导致贻贝死亡率增加。

该病主要通过水体传播,进入贝体呼吸道,导致呼吸道感染,最终引起贻贝死亡。

3.贻贝肝胖病:贻贝肝胖病是贻贝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由于贻贝摄入了营养丰富的饵料导致肝脏过度积累脂肪。

肝胖病会影响贻贝的消化功能,并且降低其生长速度。

二、贻贝疾病的防控技术1.水质管理:良好的水质是防止贻贝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定期检测和调整养殖区水体的温度、pH值、溶氧量等参数,保证水质清洁、稳定,可以有效降低贻贝感染病菌的风险。

2.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预防贻贝肝胖病的关键。

养殖者应根据贻贝的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合理确定饲料的种类、比例和投喂量,避免过量喂养和选择适合的饵料。

3.疫情监测:定期对贻贝进行疫情监测,及早发现病变贝体,以防止疾病扩散。

通过对养殖区域进行细致的观察和采样检测,可以有效提早预警和处理疫情。

4.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贻贝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研发有效的贻贝疾病疫苗,对贻贝进行接种,提高贻贝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5.疫情治理:对出现疾病的贻贝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理,以防止疾病扩散。

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多种手段对受感染的贝体进行处理,达到病原体的去除和杀菌的效果。

三、养殖贻贝疾病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近年来,针对贻贝疾病的防控技术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

下面将介绍几个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1.基于遗传改良的疫病抗性研究:通过选择具有高度抗病能力的贝体进行繁殖,培育出具有较高病抗力的种群。

2024年贻贝养殖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贻贝养殖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贻贝养殖市场分析现状引言贻贝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品,其市场潜力巨大。

本文将对贻贝养殖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养殖规模、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等方面。

养殖规模贻贝的养殖规模逐年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贻贝养殖的面积大幅增加,养殖户数量也在稳步增长。

贻贝养殖灌排技术的改进和市场需求的增长是带动养殖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

市场需求贻贝养殖市场需求旺盛。

贻贝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产品,富含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有助于改善人体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贻贝的需求不断上升。

同时,贻贝还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备受消费者喜爱。

养殖技术贻贝养殖技术逐渐成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贻贝养殖技术不断改进和创新。

现代贻贝养殖使用的技术涵盖贝壳选育、饲料配方、疾病防控等多个方面。

优质的养殖技术能够提高育苗率、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产量和质量。

市场竞争态势贻贝养殖市场竞争激烈。

自贻贝养殖市场蓬勃发展以来,养殖户数量不断增加,市场参与者众多。

不仅国内有很多养殖户竞争,还有海外供应商进入市场。

市场竞争增加了产品的销售难度和利润空间的挤压。

市场前景贻贝养殖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的不断提升,贻贝作为一种天然、营养丰富的水产品,拥有广泛的市场消费群体。

同时,随着养殖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贻贝养殖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市场前景更加可观。

结论贻贝养殖市场在规模、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等方面呈现积极的发展趋势。

养殖户应不断提高养殖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市场监管,促进贻贝养殖市场良性发展,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本文以贻贝养殖市场为主题,对其现状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变化,贻贝养殖市场将产生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持续关注和研究。

培育高品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繁殖策略与技术

培育高品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繁殖策略与技术

培育高品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繁殖策略与技术摘要: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繁殖是保障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主要研究培育高品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繁殖策略与技术,包括选种、产苗、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科学的选种和科学合理的繁殖技术,可以提高贻贝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1. 简介贻贝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和矿物质等特点,备受市场青睐。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培育高品质的海水养殖贻贝种苗,成为了养殖业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培育高品质贻贝种苗的繁殖策略与技术,为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2. 选种选种是培育高品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第一步。

应根据贻贝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肉质品质等指标,选择品种优良、适应力强、抗逆性强的个体进行繁殖。

同时,还要考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性,避免引入外来物种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风险。

通过基因选择和配对繁殖等措施,可以提高品质和抗病能力。

3. 产苗产苗是培育高品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关键环节。

在贻贝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适当的繁殖技术,可以提高产苗量和产苗质量。

常用的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稻草埋藏、人工孵化等方法。

通过合理控制水温、光照和饲料供给等因素,可以促进贻贝的幼体发育,提高产苗率。

4. 养殖环境良好的养殖环境是培育高品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保障。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养殖水域,避免重金属、有毒物质等污染物的存在。

其次,要合理布局养殖区,避免密集养殖引起的竞争和疾病传播。

同时,要注意维持水质的稳定,保持适宜的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等环境因素。

定期监测水质,及时调整养殖管理策略,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和清洁。

5. 饲养管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是培育高品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关键。

饲料是贻贝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要根据贻贝的生态特点和饲料成分,选择合适的饲料类型和喂养频率。

同时,要定期检测饲料的质量,确保其营养成分的完整性和平衡性。

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适宜的养殖方式,可以提高贻贝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

养殖贻贝健康与品质指标的管理与评估

养殖贻贝健康与品质指标的管理与评估

养殖贻贝健康与品质指标的管理与评估贻贝是一种重要的水产品,其养殖与质量管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达到良好的养殖贻贝的健康状态和高品质的要求,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评估。

本文将重点介绍养殖贻贝健康与品质指标的管理与评估方法,以提高贻贝养殖效益和质量。

1. 健康指标的管理与评估(1)养殖环境管理:良好的养殖环境是保证贻贝健康的基础。

应确保水质清洁、氧气充足、温度适宜,并合理控制污染物质的排放和浓度。

此外,还应定期检测养殖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含量,确保不超过安全标准。

(2)饲料管理:饲料营养均衡、合理,能够满足贻贝的生长需求是保证其健康的重要因素。

应根据贻贝的生长阶段和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比例和投喂量,并定期检测饲料品质,确保不受污染。

(3)疫病防控:养殖贻贝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影响,因此要做好病害的防控工作。

首先要定期检测贻贝群体的免疫力指标,确保其抵抗力。

其次,根据不同的疾病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消毒、饲料添加抗生素和疫苗接种等方法。

(4)生长情况监测:养殖贻贝的生长情况直接关系到质量的提高。

应定期测量贻贝的生长速度、体重、长度等指标,可借助计量器械和专业设备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来评估养殖效果和调整管理策略。

2. 品质指标的管理与评估(1)外观品质:外观品质是衡量养殖贻贝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

贻贝外壳应完整光滑,无任何凹陷或损伤,并具有明亮的颜色。

此外,养殖贻贝还应表现出均匀的大小和形状,而不是出现明显的变形或不均匀。

(2)口感品质:口感品质是贻贝的重要特点之一。

它应具有紧实、弹性和鲜嫩的特点,贻贝的肉质应该均匀细嫩,并且不应出现异味。

此外,应注意避免养殖贻贝的苦味和膻味,以提高口感品质。

(3)营养品质:贻贝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富含蛋白质、多种微量元素和不饱和脂肪酸等。

为了提高养殖贻贝的营养品质,需要注意饲养过程中的营养管理和合理的饲料配方,确保养殖贻贝含有足够的营养成分。

海水养殖贻贝的水质要求与养殖管理措施

海水养殖贻贝的水质要求与养殖管理措施

海水养殖贻贝的水质要求与养殖管理措施贻贝是一种重要的贝类养殖物种,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贻贝的养殖过程中,水质对于其生长和存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海水养殖贻贝的水质要求以及相关的养殖管理措施。

首先,贻贝在海水环境中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水质条件。

对于贻贝养殖来说,适宜的水温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一般来说,贻贝的适宜生长温度范围约为15℃-25℃之间。

高于或低于这个范围都会影响贻贝的养殖效果。

此外,贻贝对于水质中的盐度也有一定要求,适宜的盐度范围为30‰-35‰。

最后,贻贝的生长还受到水质中的氧含量影响,充足的氧气对于贻贝呼吸和新陈代谢至关重要。

为了满足贻贝的水质要求,养殖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养殖池或养殖区域的选址非常重要。

应选择无污染、水流较好的海域作为贻贝的养殖区域。

其次,定期检查水质参数,包括水温、盐度、氧气含量等。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水质监测设备以及常规的水质采样检测来保持水质的稳定。

如果发现水质参数异常,应尽早采取相应措施调整。

另外,保持适宜的养殖密度也是关键的管理措施之一。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增加贻贝间的竞争,导致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同时也容易造成水质污染。

因此,根据贻贝的生长情况和养殖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养殖密度,以保证贻贝的正常生长和养殖环境的稳定。

除了水质要求和养殖管理措施外,贻贝养殖中还需要注意其他一些问题。

首先,要定期清理池底的杂物和积聚物,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

同时,要注意防治贻贝疾病和寄生虫的发生。

可以定期监测贻贝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防控。

此外,贻贝也需要合理的饲料供给,养殖者可以选择适宜的饲料种类和喂养方式,以满足贻贝的营养需求。

最后,贻贝养殖也需要注重环保问题。

贻贝养殖区域要与周围环境隔离,避免养殖池漏网之鱼对周边水体的污染。

同时,要避免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养殖用品和药物。

在处理废水时,要遵守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合理处理污水,防止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培育技术与质量控制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培育技术与质量控制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培育技术与质量控制海水养殖贻贝种苗培育技术的发展对于贻贝养殖业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控制是保证贻贝种苗健康生长和高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针对海水养殖贻贝种苗培育技术与质量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海水养殖贻贝种苗培育技术1. 优质基贝选取:选择具有生长健壮、外形饱满、无明显缺陷的基贝作为培育种苗的起始材料。

同时要注意基贝的大小和年龄的搭配,以保证充分的养分摄取和生长发育的均衡。

2. 种苗容器设计与管理:种苗容器的设计应注重通风、排水和保护功能。

常用的种苗培育容器包括贝壳网箱、圆形水槽、塑料网袋等。

种苗容器应定期清洗,排除底泥,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3. 合适的养殖水质条件:合理控制水质参数对贻贝种苗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养殖水温适宜范围一般为18-25摄氏度,饮用水氧含量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

此外,氨氮浓度、pH值、盐度等指标也需要定期检测和调整。

4. 合理饲料供给:种苗的饲料供给应适应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可以使用贻贝专用的饲料,也可利用自然环境中的藻类和底栖生物作为饲料。

饲料的投喂时间和量要根据贻贝的生长状态和水质情况进行科学调整。

5. 疾病防控:贻贝种苗在培育过程中容易遭受疾病的侵害,因此要加强疾病防控工作。

定期检查和清除种苗容器内的死贝和病贝,保持水质清洁。

同时,可以适度使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物,但要确保使用的药物安全、环保。

二、质量控制1. 种苗质量评价指标:种苗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生长速度、生长健壮性、体重增长率、壳长和壳宽等。

通过定期抽样检测和评估,以确保种苗的质量符合养殖要求。

2. 海水培育环境的控制与调整:要保持种苗养殖环境的稳定性和水质的清洁度。

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温度、盐度、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及时调整环境参数以解决问题。

3. 疾病防控措施:加强疾病防控工作是保证养殖贻贝种苗质量的重要保障。

定期检测种苗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此外,培育环境的清洁卫生也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贻贝养殖加工技艺

贻贝养殖加工技艺

贻贝养殖加工技艺
贻贝养殖加工技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养殖环境准备:贻贝适合生长在富含营养物质并且有足够光照的海域中。

在养殖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水域,并进行水质监测和处理,保证水质符合贻贝生长的要求。

2. 种贝选育:在贻贝养殖中,选育适应力强、生长快和抗病性好的贻贝种贝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人工授精、选育和配对等方式进行种贝选育。

3. 饲料管理:在贻贝养殖过程中,合理的饲料管理是保证贻贝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

常用的饲料包括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和有机泥等。

4. 养殖管理:贻贝的养殖需要控制养殖密度、水温、水质等因素,以促进贻贝的生长和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还需要定期检查贻贝的健康状况,预防和治疗疾病。

5. 收获和加工:贻贝的收获通常在贻贝生长到一定尺寸后进行,一般为壳长4-6厘米。

收获后,需要对贻贝进行清洗、分级、
包装等加工处理,以保证贻贝的质量和食品安全。

6. 贻贝产品的加工:贻贝可以进行多种加工,如贝肉的熟制、腌制、干制、冷冻等,也可以进行贻贝壳的加工,制作贝壳工艺品等。

这些加工可以增加贻贝产品的附加值和销售渠道。

以上是贻贝养殖加工技艺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具体实施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养殖环境和需求进行调整。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饲养管理及其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饲养管理及其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饲养管理及其对生长性能的影响海水养殖贻贝是近年来养殖业中发展迅猛的一个分支。

作为一种珍贵的水产品,贻贝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如何提高贻贝的生长性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饲养管理及其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首先,饲养管理对贻贝的生长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养殖贻贝需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水质、温度和饲料等。

水质是影响贻贝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贻贝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水质清洁、富含氧气和适宜的盐度。

因此,养殖池或箱应定期清理,保持水质的稳定性。

同时,饲料的选择和投喂量也是影响贻贝生长的关键因素。

贻贝主要以悬浮颗粒有机物质为食,可以选择与贻贝体型相适应的微藻类作为主要饲料,如硅藻、球藻等。

此外,对于养殖池或箱中的贻贝种群密度也需要合理控制,以保证贻贝的正常生长发育。

其次,养殖贻贝的生长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饲养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在理想的饲养条件下,贻贝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率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适宜的饲料和合理的投喂量可以促进贻贝的摄食和消化,从而增加其生长速度。

此外,水质的改善也对贻贝的生长性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优质的水质可以提高贻贝体内的氧气摄取量,促进新陈代谢和养分吸收,从而增加贻贝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率。

需要注意的是,贻贝的生长性能还受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季节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考虑到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以提高贻贝的生长性能。

进一步地,饲养管理对贻贝的生长性能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贻贝的养殖效益。

首先,通过提高贻贝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长率,可以缩短养殖周期,从而减少养殖成本。

其次,优质的贻贝种苗在市场上也更受欢迎,可以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

因此,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提高贻贝的生长性能不仅能够提高养殖效益,还能够推动贻贝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然,饲养管理对于贻贝的生长性能的影响也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研究来证实。

海水养殖贻贝对养殖系统污染物的免疫防御机制

海水养殖贻贝对养殖系统污染物的免疫防御机制

海水养殖贻贝对养殖系统污染物的免疫防御机制海水养殖贻贝是海洋养殖业中重要的经济物种之一,其养殖对环境有着一定的影响。

养殖过程中,贻贝容易接触到各种污染物质,如有机废弃物、重金属、农药等。

然而,贻贝具有出色的免疫防御机制,可以有效抵御养殖系统中的污染物的影响。

首先,贻贝体内的免疫系统对抗污染物的能力是其免疫防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贻贝的免疫系统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个层面的防御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是一种快速反应的防御机制,通过贻贝体内的细胞和分子进行免疫效应。

当贻贝暴露在污染物中时,非特异性免疫机制会立即启动,促使贻贝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细胞吞噬作用、氧化爆发、产生抗菌肽和激活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等,以消除污染物对贻贝的影响。

其次,贻贝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对于免疫防御机制的有效发挥也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贻贝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氧化应激的影响,贻贝内部的抗氧化防御系统可以帮助贻贝对抗污染物引起的氧化损伤。

贻贝体内的抗氧化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等,在贻贝暴露在污染物环境中时能够迅速响应,清除自由基和其他有害氧化物质,从而降低污染物对贻贝免疫系统的损害。

此外,贻贝的免疫力还与其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紧密相关。

贻贝的消化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共生菌群,这些微生物对贻贝的免疫系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共生菌群能够通过竞争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维持贻贝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研究发现,共生菌群的失衡不仅会降低贻贝的抵抗力,还可能导致贻贝免疫系统异常激活,进而影响贻贝的生长和存活率。

因此,保持贻贝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对于维持贻贝的免疫防御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贻贝还具有一种独特的免疫防御机制,即非特异性免疫适应性反应。

研究表明,当贻贝养殖环境中出现污染物时,贻贝体内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会启动一种适应性反应,增强对污染物的抵抗能力。

这种适应性反应包括改变贻贝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生抗氧化物质和促进细胞免疫效应等。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选育和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选育和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选育和繁殖技术研究进展引言:海洋养殖业在满足人类对海鲜产品需求的同时,也承担着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责任。

贻贝作为珍贵的海洋养殖物种之一,其选育和繁殖技术的研究对于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海水养殖贻贝种苗的选育和繁殖技术的研究进展,希望能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1. 贻贝生物学特性研究贻贝是一种二枚贝类动物,其寿命长、营养丰富,对海洋环境的适应性强,因此成为养殖贻贝的理想对象。

研究贻贝的生物学特性,包括生长特性、繁殖特性、养殖环境要求等,对贻贝种苗选育和繁殖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

通过对贻贝的生长周期、生理生化指标、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贻贝的选育和繁殖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2. 贻贝种苗选育技术研究贻贝种苗的选育是海水养殖贻贝产业发展的基础。

传统的贻贝种苗选育方法存在着效率低、生存率低等问题,因此,研究更为高效和稳定的种苗选育技术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目前,通过选育特定抗病性、快速生长、高产性等优良种质的贻贝,并采用人工授精和稚贝人工饲养等先进技术手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 贻贝繁殖技术研究繁殖是贻贝养殖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提高海水养殖贻贝产量至关重要。

传统的贻贝繁殖方法主要依赖于自然繁殖和人工筛选培养,但存在着繁育季节有限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开展贻贝繁殖技术研究,探索新的繁殖方法,对提高贻贝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贻贝繁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智能温控孳生、精细饲养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贻贝繁殖更加便捷、高效。

4. 贻贝种苗健康管理技术贻贝种苗的健康管理是保证贻贝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贻贝养殖中常见的疾病包括贝衰竭综合症、感染性死亡贝病等,这些疾病的防控对于保证贻贝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贝类疾病防控方面,研究者们通过生物学方法和药物防治等手段,积极探索贝类疾病的防控策略,以保证贻贝种苗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5. 贻贝养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海水养殖贻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追求生态环保、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目标。

海水养殖贻贝养殖业务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海水养殖贻贝养殖业务的风险与应对策略

海水养殖贻贝养殖业务的风险与应对策略引言:在近几十年,随着人类对食物需求的不断增加和海洋资源日益减少,海水养殖贻贝养殖业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贻贝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品,其独特的营养价值使其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海水养殖贻贝养殖业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如水质污染、疾病传播等。

本文将针对海水养殖贻贝养殖业务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水质污染风险与应对策略1.1 污染源水质污染是海水养殖贻贝养殖业务中最主要的风险之一。

污染源包括沿海城市的废水排放、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1.2 应对策略为了应对水质污染的风险,养殖业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建立养殖区域的保护区,控制污染源的排放。

2)加强水质监测和管理,随时掌握水质状况,及时采取措施净化水质。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治理水质污染。

二、疾病传播风险与应对策略2.1 疾病传播贻贝养殖业务中,疾病传播是另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

病原体可以通过污染的水体、病死的贻贝等途径传播。

2.2 应对策略为了应对疾病传播的风险,养殖业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对养殖贻贝的病害检测,及时发现并隔离患病贻贝,防止疾病传播。

2)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体清洁,降低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3)加强养殖贻贝的健康管理,提高贻贝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三、气候变化风险与应对策略3.1 气候变化对养殖业务的影响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海水温度的升高、海平面上升等现象,对贻贝的生长和生存环境造成影响。

3.2 应对策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风险,养殖业务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加强对贻贝的生态环境研究,了解贻贝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2)适应气候变化,进行合理的养殖方式调整,如调整养殖密度、改善污染物质的减排,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3)加强与相关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气候变化对贻贝养殖业务的应对技术研究和推广。

四、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4.1 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市场供求关系的不确定性是养殖业务面临的常见风险。

厚壳贻贝苗种繁育与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厚壳贻贝苗种繁育与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厚壳贻贝苗种繁育与生态养殖关键技术一、厚壳贻贝苗种繁育。

厚壳贻贝苗种繁育可是个很有趣又有点复杂的事儿呢。

1. 亲贝的选择。

咱得挑那些健康又强壮的厚壳贻贝当亲贝呀。

就像挑运动员参加比赛一样,得找那种长得饱满、活力满满的贻贝。

那些外壳有破损或者看起来病恹恹的肯定不能要啦。

亲贝的大小也有讲究呢,一般要达到一定规格,这样它们产出的后代质量才可能好。

2. 繁殖环境的营造。

厚壳贻贝繁殖需要合适的环境。

水温得控制好,就像我们人觉得舒服的温度有个范围一样,厚壳贻贝也有它繁殖最适宜的水温区间。

水质也要干净,不能有太多污染物。

水里的含氧量也要充足,这就好比我们人呼吸需要新鲜空气一样,贻贝的生殖细胞发育和繁殖过程也需要足够的氧气。

3. 采卵与受精。

当亲贝准备好了,就要想办法让它们采卵受精啦。

有时候可以通过一些刺激手段,像是改变水温或者光照之类的。

然后呢,精子和卵子在合适的环境下就会结合,就像一场小小的约会一样。

不过这个过程要小心翼翼地观察,因为稍微有点不对,受精率就会受到影响。

受精成功后就会慢慢发育成胚胎啦。

4. 苗种培育。

胚胎发育成幼体后,苗种培育就开始了。

要给幼体提供合适的食物,像一些浮游藻类就很适合当它们的食物。

养殖的密度也不能太大,不然幼体们会互相抢食物、抢空间,就像小朋友们在小教室里挤太多会不自在一样。

还要注意水流的情况,合适的水流能带来新鲜的食物和氧气,也能带走废物。

二、厚壳贻贝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1. 养殖场地的选择。

这可是生态养殖很重要的一步哦。

要找那种生态环境好的地方,比如说有合适的底质,像沙质或者泥质底质可能比较适合厚壳贻贝附着生长。

海域的水流也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太急了贻贝可能附着不住,太缓了水质又容易变差。

而且周边最好没有太多污染源,像工厂排污口附近肯定不行啦。

2. 生态养殖模式。

生态养殖模式有好几种呢。

可以和其他生物混养,比如说和海带之类的一起养。

海带能吸收海水中的营养物质,改善水质,而厚壳贻贝呢,它的排泄物又能给海带提供一些营养。

海水养殖贻贝的生长与育种研究进展

海水养殖贻贝的生长与育种研究进展

海水养殖贻贝的生长与育种研究进展贻贝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养殖物种,其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价值使之备受青睐。

为了提高贻贝的产量和质量,许多科研机构和养殖企业进行了大量的生长与育种研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

在贻贝的生长研究方面,科学家们主要关注贻贝的生理生态特性和养殖环境的变化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研究发现,温度是贻贝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温度过高或过低会显著影响贻贝的生理代谢,进而影响其生长速度和产量。

因此,控制养殖环境的温度对于提高贻贝的生长效益至关重要。

除了温度,养殖贻贝所处的水质条件也对其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养殖场通常会通过合理的定期排污、定期更换养殖水等方式来维护良好的水质环境。

此外,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投喂频次,也可以促进贻贝的生长发育。

在贻贝的育种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努力寻找优质品种,并通过人工选育和遗传改良手段来提高贻贝的生长速度、耐环境适应力等重要性状。

目前,许多研究重点关注的是育种速度快、抗逆性强和产量高的贻贝品种。

在人工选育方面,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量贻贝个体的繁殖和选育,逐步培育出一些优质的贻贝品种。

这些品种生长迅速,对养殖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产量高,且呈现出优异的食用品质。

此外,遗传改良技术的应用也为贻贝的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遗传改良技术主要是通过识别和利用贻贝遗传基因中的有益变异,来获得更为优良的品种。

通过选择和复制有益基因,可以显著提高贻贝的生长速度、抗逆性、抗病性等与生产性能相关的遗传性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遗传改良技术在贻贝育种研究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等。

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也在贻贝的生长与育种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比如利用微生物来提高贻贝的免疫力和饲料转化率。

微生物在贻贝健康和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因此,通过改善养殖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可以显著提高贻贝的生长效益。

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研究贻贝的基因组和转录组来揭示其生长和育种的分子机制,为贻贝的生长与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贻贝养殖
◆教学目标
1.了解贻贝的经济、药用价值。

2.描述“浮吊”养殖技术要领。

3.尝试浮吊筏架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内容
一、外形特征
贻贝在中国北方俗称海虹,它的干制品称做淡菜,是驰名中外的海产食品之一。

贻贝是贝类养殖事业中的重要种类,世界许多地区都有养殖,特别是北欧、北美以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养殖贻贝很盛行,生产数量也很大。

中国出产的贻贝有贻贝、厚壳贻贝、翡翠贻贝等好几种。

它们的贝壳都呈三角形,表面有一层黑漆色发亮的外皮。

厚壳贻贝自日本沿海至中国的福建厦门沿岸都有分布,浙江沿岸产量较大。

二、营养成分
◆蛋白质53.5%,脂肪6.9%,醣元17.6%,无机盐8.6%,多种维生素等。

◆贻贝营养成分的三个特点:
①氨基酸种类多含量高,占干蛋白质的7%;含八种必须氨基酸:色、赖、亮、异亮、缬、苯丙、苏、蛋氨酸。

②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占鲜品的0.92%,主要有二十四碳四烯酸。

③B族维生素丰富,VB2(核黄素)、VB12(钴氨酸)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

◆功用主治:补肝肾,益精血,消瘿瘤。

治虚劳羸瘦,眩晕,盗汗,阳痿,
腰痛、崩漏,带下等。

三、贻贝的养殖
020
40
60
80
产量(万吨)96年97年98年99年00年01年
(年份)我国贻贝养殖产量
1.我国主要养殖种类的分布 种类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紫贻贝 黄海、渤海 低潮线~10余米,0.7~2米处最多
厚壳贻贝 东海、黄海、渤海 低潮线~20余米,5~10米较多
翡翠贻贝 南海、东海南部
1.5~8米
2.贻贝有利于养殖的特性
(1)对温度、盐度适应范围广,可塑性大――北苗南移养殖效果好。

(2)耐干露能力强――适合苗种运输。

(3)抗污力强――适应环境能力强。

(4)抗风浪力强――有坚韧的足丝附着。

(5)群聚习性――适合高密度养殖。

(6)生长快、产量高――亩产3000~5000㎏。

(7)繁殖力强――能满足苗种需求。

3.浮吊养殖技术的优点
贻贝浮吊式养殖因悬浮在水中,养成器可随涨潮退潮而升降,不受退潮露空的影响,其生长期较长,生长速度也较
快,清明前后采到的苗,精心养殖到年
底就可收获上市。

这种养殖方式,虽然
一次性投资费用较高,但具有产量高、
易于管理和收获、养殖周期短等特点,
因此,很受贻贝养殖户欢迎。

4.浮吊养殖技术的操作要点
(1)海区选择:
①海水比重:应选择在海水比重为1.010~1.030之间的海区。

②水流:流速为15~25米/分。

③底质:以泥沙底或泥底为好。

④水质:水质清新、肥活,没有污染,浮游生物丰富。

(2)养殖器材:
①主缆绳:用来载负贻贝养成器的绳索,要求结实,经济耐用,多采用聚乙烯单丝加工成3×450的缆绳,缆绳直径1.8~厘米。

②浮子:采用塑料浮子,直径28厘米,每个浮子的浮力约20公斤。

③木桩:用松木、杨树或其他木料制成,其作用是固定主缆绳的两端,直径10~15厘米,长2~2.5米,打桩时需把桩子全部打入泥里。

④桩绳:采用聚乙烯绳,规格与主缠绳相似或略小,每根长度依水深而定,一般为养殖海区涨潮时水深的2倍。

⑤吊绳:也用聚乙烯绳,直径为0.4~0.5厘米,用于固定养成器。

⑥养成器:常用的养成器有皮条、蔑缆绳、棕绳等。

(3)浮吊筏架建设:
①每台设1条主缆绳,主缆绳各长80~120米,主缆绳两端连接木桩,木桩按45度斜打入海底,深度2米左右;每根主缆绳挂养成器60~80个,养成器长度约1米左右;每根主缆绳挂浮子60~80个,沉子30~40个,沉子用石头制作,也可用砼产品代替。

②每台间距为50米左右(视海区风浪情况而定)。

(4)分苗:
①分苗时间:紫贻贝8月下旬~10月。

②分苗密度:养成绳1000~1200个/m为宜。

③分苗方法:
a.包苗:用网片将贻贝苗包裹在养成绳上,待贝苗附牢后,拆掉网片。

一般2~
3天后拆网,遇大风浪时延迟拆网。

b.并绳分苗:根据养成密度,细苗绳可缠到养成绳上;粗苗绳可与养成绳并行扎在一起,待贝苗移到养成绳后,拆开分养。

c.夹苗分苗:把成簇的贝苗夹到橡皮绳或棕绳上,操作简单、省力,但附苗不匀。

d.流水附苗:将贝苗放在水池或船舱,一层苗一层养成绳,按养成密度要求铺4~6层,流水让贝苗再附着,2~6小时即可附牢,移到海上养殖。

e.网箱分苗:在浅水处,用长方形网箱,按密度,一层苗一层养成绳,装满箱后用木板压牢,18℃,12小时即可附牢,移到养成筏养殖。

(5)养成期管理:
①分苗后的苗量检查:做到苗全吊全,缺苗的要及时补齐
②防风浪:吊漂法,筏身位水深1.5m左右
③防冰:沉石法,将筏子压到结冰层或流冰以下
④调水层:度夏和越冬可将养殖水层调深,适温季节调浅
⑤增浮力:随着生长增重,及时增加浮力
⑥贻贝养殖1年,南移养殖半年;翡翠贻贝养2~3年;厚壳贻贝养1.5~2年收获
(6)贝藻套养:
①贻贝养殖多与海带套养。

②海带平养,贻贝垂养。

③保证海带养殖量不变,可挂贻贝60~80吊。

④海带养殖筏与贻贝养殖筏相间的套养方式也可以增产增收。

a.贝藻套养可以相互促进生长。

b.贝藻套养可以改善环境,防止海区老化和养殖海区富营养化。

c.贝藻套养即提高生态效益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鲜活贻贝是大众化的海鲜品。

可以蒸、煮食之,也可剥壳后和其他青菜混炒,味均鲜美。

由于贻贝产量大,收获后不易保存,历来多煮熟后加工成干品——淡菜。

淡菜营养价值很高,并有较强的药用价值,海水养殖贻贝大有可为。

(东海中学薛敬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