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提纲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小说主潮的流变(1976-至今)

1.伤痕小说:新时期最早的小说创作潮流,以表现十年文革对广大人民特别是知识分子所

造成的身心伤害为其主要内容。以刘心武《班主任》为潮头之作,因卢新华《伤痕》得名。它以其内容上对“极左”路线的控诉与批判,叙写小人物的悲剧故事,宣泄时代的情绪为其创作特征。它有重情绪,宣泄而轻理性分析的弱点。

2.反思小说:紧承伤痕小说大潮之后出现的又一股小说创作浪潮。许多作品对我国建国三

十余年来社会历史生活道路做反顾和思考,以便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代表作: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意识流小说、古华《芙蓉镇》

3.反思小说和伤痕小说的异同

同:均为回顾性小说;异:时间跨度大,具有思想解放潮流。

4.王蒙:80年代初东方意识流小说与纪实小说的开拓者。

5.张贤亮“苦难历程”系列小说

一.主题取向:通过灵与肉的冲突探讨知识者的精神救赎。

二.艺术特征:a.落难才子佳人相救的结构俗套。b.伤痕上的美、痛苦中的欢乐的没血格调。C.浓郁的西部情调

三.代表作:《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

6.文艺界三只报春的燕子:刘心武《班主任》——小说文学、徐迟《哥德巴赫猜想》—报

告文学、白桦《曙光》——戏剧、

7.章永霖:美国西部篇:a.荒凉、贫瘠、封闭。b.人们豪放。C.语言风俗

8.问题小说:a.爱情问题: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散文《捡麦穗》。

b.国民性问题:高晓声《陈焕生进城》(代表作)、《李顺大造屋》(成名作)

——在纵向表现农民的历史命运问题上继承赵树理,在表现民族劣根性上继承鲁迅。陈焕生:阿q精神、老实本分、木讷

9.市井风俗小说:汪曾祺《受戒》。A.主题内容:1.自然世俗的生存。2.自由自觉的生活。

3.合乎人生的一切价值:文学散文化,清新之风注入清新之气

陆文夫《小贩世家》、《美食家》、《人之窝》

10.寻根小说潮——重返历史文化的审美空间

文化转型:社会政治型——文化审美型

a.缘起:1.寻根:一种现代文明观念的表述——在西方强势殖民文化的大举入侵

下民族文化的自救。2.世界文化的大背景。3.文化“断裂”的补救。4.中国文学

走向世界的渴望(诺贝尔奖情节)。5.国内电影、音乐、美术界获得成功的启示。

b.寻根的态势:东北:郑万隆“异乡异闻系列”。北京:“阿城”系列及《遍地风

流》。齐鲁:红高粱系列

c.寻根的内容。1.对佛道文化的追寻——如阿城的《棋王》,王一生吃饭的故事(物

质),下棋的故事(精神)——一个完整的生命文化的故事,是对道家崇倡实

际超越旷达的人生哲学的皈依;对儒家积极进取精神的体认。2.生命激情的张

扬(“民族灵魂的重铸”)如莫言的《红高粱》。

新时期小说:

1.复出诗人在创作上的共同点:

A.内容上:a.自序传、自白式的诗。b.人道主义为基本吁求。c.苦难历尽、信念不悔,强烈的殉道色彩。

B.艺术上:现实主义为主,融入现代主义诗歌艺术。

2.朦胧诗:80年前后,诗坛上兴起的一股带有新的审美特征的诗歌潮流,作者大多为从十

年文革中走进来的人,诗作强烈实现诗人的主题意识,顽强地传达他们这个世界的感情

体验。艺术上大多采用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追求诗意的隐晦,含蓄,朦胧,主要诗人有: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打破了现实主义诗歌定以一尊的艺术格局,开拓了新诗的表现领域。

3.三个崛起:80-84年,三篇支持肯定朦胧诗创作倾向的论文:《在新的崛起面前》;徐敬

业《崛起的诗群-评我国新诗的现代主义倾向》、孙绍振《新的审美原则在崛起》

4.田汉的《关汉卿》——为知识分子正名。

关汉卿——为名请命,铮铮侠骨——人民艺术家

5.老舍及其茶馆

A.老舍的生命观——残灯末庙的旗人社会、满汉杂居的生活环境、家世父仇的童年机遇。

B.旧社会的强烈批判和新社会的热情歌颂结合提炼主题。

C.《茶馆》主旨:a葬送三个时代:清王朝、军阀、国民党。b预示光明未来—社会主义

新中国

D.人物:a心狠手辣的统治阶级(反派)。b被迫害的善良的小人物(正派)c.无主角戏:

王立发、秦仲义、常四爷

E.艺术成就。

1.以侧面透露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喜剧样式形象地写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表现

在a历史发展的最后总是喜剧的。展示末期的无价值、腐朽黑暗的东西撕破给人看,b据作者对剧中人和事的总态度上,事:三个时代该灭亡的,大快人心。人:剥削

者、讽刺的笔法指示本性的黑暗。c语言的幽默化,剧场演出的实际效果,充满笑

声。

2.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表现在:a全剧没有一个中心人物,但有无数张人物速写

画。B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但众多小矛盾构成社会大矛盾。c没有完整故事

却有无数的小片段

3.语言的性格化戏味足,京味浓及含泪的幽默之风格。第一幕最后,茶客甲说了一句

话:“将,你完了”“你完了”三个字是双关语,表面是说茶客乙的棋要输了,实质

是意味深长的语言腐朽的清王朝必将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