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汇率的历史变迁和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元汇率的历史变迁和启示
摘要:本文概述了日元自二战结束以来的变迁历程,结合相应历史环境归纳其原因。

探讨日元汇率升值的不利影响和给我国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日元汇率;变迁;启示
一、二战结束以来日元汇率的变迁
二战后日元汇率的走势可以分成3 个时期。

第一个是混乱期( 1945 1949 年) 。

这一时期的汇率制度是管制汇率制度, 汇率既不反映市场供求变化, 也未遵照某种国际规则, 而完全是政治博弈的结果。

1945 1949 年, 日元兑美元汇率从15 日元/ 1 美元急剧攀升到270 日元/ 1 美元, 短短4 年飙升了17 倍。

第二个是稳定期( 1949-1971 年) 。

1949 年, 日本政府在美国授意之下将汇率设定在360 日元/ 1美元的水平之上。

此后的20 多年之中, 尽管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经常收支不断扩大, 贸易摩擦也时有出现, 但日元汇率始终未变。

第三个是螺旋式升值期( 1971 年至今) 。

布雷顿体系解体以后, 日元走向了浮动汇率制。

以360日元/ 1 美元为基点, 截至2007 年12 月31 日, 日元
兑美元汇率已下降到111. 75 日元/ 1 美元, 累计升值69%, 其中在1995 年4 月19 日, 日元
汇率曾达到80 日元/ 1 美元的水平, 是目前为止最低的汇率水平。

这一时期, 日元汇率的双边波动也比较显著,1973 1976 年、1980 1988 年和1994 2001 年3个时期, 日元汇率都出现了明显的双边波动, 波动幅度分别为24. 6% 、72. 3%和24. 5% 。

二、汇率变迁的环境
在混乱期和稳定期,汇率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战后初期美国出于其战略构想,对日本实施的完全控制。

其中,稳定期美元对日元1/360的汇率持续22年之久,是日元汇率发展历程中
尤其突出的阶段。

美国之所以实施长期的固定美元对日元汇率,是因为只有制定统一汇率来恢复日本进行自由贸易的条件, 才能使日本经济重新回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实现经济复兴,从而达到美国扶持日本,制衡中国的目的。

也正是借助这一时期对外环境的稳定,日本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对美贸易顺差加大,再加上第一次石油危机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严重影响,美国放弃了对日本的稳定汇率政策。

而国内的压力导致美日贸易摩擦的不断重演,迫使美国政府向日元施加升值压力。

“广场协议”的签订则揭开了日元升值的序幕。

三、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
在日元汇率波动, 特别是几次大幅升值的过程中, 日本政府由于没有正确看待和理解
日元汇率波动问题, 采取了错误的对策, 对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甚至带来了严重后果。

(1) 造成外汇损失。

在1971 年8 月15 日尼克松新政策发表后, 西欧各国一齐关闭了外汇市场, 只有日本还在继续开放外汇市场以期阻止日元升值。

时年8 月16 日到27 日的11 天里( 除去星期天) , 为了维持1 美元= 360 日元的汇率水平, 日本银行花了近4 亿美元来进行美元平衡购买, 大约有超过1. 4万亿的日元资金从外汇账目上供给了国内。

到1971 年12 月, 日本银行购进的美元已超过30 亿, 相当于当时日本外汇储备的一半左右。

( 2) 引发经济危机。

由于担心日元升值引起经济萧条, 日本政府大都采取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 结果反而因政策过度造成经济危机。

比如在1972 年上半年, 为了消除日元升值可能对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 日本政府提出了改造日本列岛计划, 但这一经济刺激计划却引发了通货膨胀和土地
投机, 导致了1973 1974 年经济危机的爆发。

在1985 年广场协议后, 日元大幅升值同样引起了日本政府对经济衰退的担忧。

从1986 年1 月起, 日本政府采取了金融缓和政策, 有意识地降低利率水平。

到1987 年2 月, 日本银行已5 次降息, 将法定贴现率从5% 降到2. 5%。

此外, 日本政府还实施了一个6 兆亿日元的综合性财政扩张计划, 希望通过增加公共投资
来增强企业扩大设备投资的信心, 从而起到启动景气的作用。

超缓和的金融财政政策不仅导
致货币供应过量, 还将私人投资导向了金融投机, 吹大了经济泡沫, 引发了经济萧条。

(3) 引起外汇储备过剩。

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 日本银行为遏制日元升值, 开始大量买入和囤积美元。

日本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举措成为日本增加外汇储备的重要途径。

以2005 年为例, 该年日本外汇储备达到8469 亿美元, 占GDP 的18. 6% , 相当于日本月均进口额的19.
7 倍, 是日本对外债务总额的33. 7 倍。

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给日本经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 由于日本大规模的外汇储备主要投资于国外金融机构, 没有参与日本国内经济循环, 因此对日本国内实体经济没有实质作用, 而且只是因为害怕日元大幅波动而积累起来
的外汇储备, 也不利于日本真正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其次, 由于日本政府将大量外汇储备投资到美国资本市场,因此在日美两国之间就形成了美元的双循环流动。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美国证券价格暴跌, 日本投资者特别是日本政府就要蒙受极大损失。

正是因为日本过于依赖和渗透到美国经济, 日美就变成了命运共同体,日本政府不得不采取协调措施迁就美国, 损害了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独立性。

最后, 日美之间的美元双循环扭曲了日元汇率。

因为日本投资在美国的资金来自于日本经常项目余额, 因此, 日美之间的贸易差额越大, 从资本项目流入美国的美元就越多, 汇率就越是保持在有利于日本出口的水平之上。

这不仅会使日美贸易摩擦越来越大, 而且日元承受的升值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四、日元汇率历史的变迁启示
1.世界经济不平衡有深刻的国际经济、结构和制度的背景,仅是一国的某些政策无法根本扭转。

不论是在第一次全球化时期,还是这一轮全球化,都出现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

一定范围内的不平衡是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结构不同的反映,是全球化趋势加快的反映。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不平衡本身,而在于不平衡过于庞大。

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和“中心货币”国家的货币、财政等宏观政策过于宽松、金融监管过于松懈。

因此,要从根本上调整这种不平衡,应加快改善相关国家的经济结构,同时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入手,约束中心货币国家的宏观政策和金融监管。

而国家间宏观政策的协调,包括汇率、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协调,仅有助于在一定时期内暂时缓解世界经济不平衡的程度,但对此不能寄予过大的期望。

2.应从实体经济需要出发,辩证对待升值要求。

当本国劳动生产率持续高于外国时,应主导引导反映经济基本面的汇率升值。

但当主要是金融因素导致汇率升值要求时,特别是在国内实体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足时,要特别谨慎。

汇率升值应与培育经济内在增长动力的经济结构改革等措施相配合。

通过升值,要发挥能使资源顺畅流动且经济内部生产效率较快提高的作用。

否则,如果汇率升值在破坏原有生产能力的同时,没能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只能导致潜在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和资产泡沫的产生。

日本70 年代、80 年代的两次升值,都使得日本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在下降。

我国当前的汇率升值压力,有劳动生产率提高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美国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与世界动荡所致,金融性因素明显。

有鉴于此,我国可考虑在保持汇率对美元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重新回到美国危机前汇率适度波动的区间。

3.应注重宏观政策与改革措施之间的合理搭配。

改革措施和宏观政策的搭配不恰当,是日本产生泡沫经济的重要宏观原因。

为应对币值升值压力,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为市场寻找新的需求、技术创新和对外投资等提供支持,但不能过于寄托宽松的货币政策手段,提供虚假的需求刺激。

在金融自由化过程中,同时必须严格审慎监管,防止杠杆率过大,是避免金融过度扩张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