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

合集下载

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第2 3卷 第 4期 2006 年 7 月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 � � � a l� fA � h � iU � i � e � � i � �� fT e c h � � l � g �( S � c i a lS c i e � c e �
V � l . 2 3� N �. 4 J � l � �2006
S � � � � � � � � � �R � � � � � � P � � � � � � � � �C � � � � � �A � � �
� J IA � � � � G U� � � � � � � ( �A ’ �A � ) S c h � � l � fM a � a e � e � � HUT�M a a � � h a �2 4 3 0 0 2 � h � i C h i � a g � A � � � � � � � T h ec e � � � a l a � e a i � l � c a � e d i � � h e i � l a � d a � d� l a � a � i � � � � a � � � � l e i �� h e� e i � � a l d i � i � i � � . T h ed e � e l � � e � � � � g � � � f � h e c e � � � a l a � e ah a � i � � � � � � � e � i � � i � � d i � f e � i � � i � .W e � h � � l dc a � � � � � � h e c � e a � i � e � � � a � e � f d i � i � i � � � e � l a � e i � � �a � � g � g d � � � � �� � � � c � � � ea � d� � � � � � e� e g i � � a l e c � � � � i c c � � � e � i � i � �� �� e a l i � e� h ed e � e l � � � e � � . � � � K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区域协调发展 中部崛起

区域协调发展 中部崛起

区域协调发展中部崛起中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地区。

随着国家对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力度的加大,中部地区已经开始崛起,并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首先,中部地区具备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

中部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矿、煤矿等资源储量丰富。

同时,中部地区人口密度较低,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其次,中部地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已经面临着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而中部地区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灵活的产业集群布局,不仅可以吸纳外迁的产业和企业,还可以自主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和企业,促进中部地区的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再次,中部地区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大。

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中部地区政府积极践行“引进来,走出去” 和“借力协同” 等政策,吸引大量的人才和资金进入中部地区,推动中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发展。

总之,中部地区具备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以及政策扶持力度增大等优势,为中部地区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充足的动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部地区需要运用好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强协作和互利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部地区的崛起,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发展,更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体现。

因此,中部地区需要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推动区域内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方面,中部地区需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化转型,从而实现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高质量协同发展。

同时,加强中部地区产业园区建设,提升产业聚集和集群效应,增强中部地区产业竞争力。

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中部地区需要加强对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吸引和扶持,通过引领型和支撑型人才政策,激发社会各界的创新创业热情,形成人才汇聚的“光环效应”。

经济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与新型城镇化

经济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与新型城镇化

经济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与新型城镇化一、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支撑区域,近年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

该战略旨在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拉动全国经济增长,构建全国经济布局的合理结构。

1.1 中部地区的潜力与优势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与沿海地区相比,中部可享受成本优势,具有较高的产业转移吸引力。

同时,中部地区城乡融合程度高、人口密度适中、生态环境优良,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2 中部崛起战略的主要内容中部崛起战略主要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改善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

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部地区实现经济腾飞、产业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二、新型城镇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功能完善、社会管理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

2.1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强调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平衡发展,注重乡村振兴和城市品质提升。

同时,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城乡空间。

2.2 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路径推动新型城镇化需要加强土地利用规划、优化城市规划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政策引导,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和一体化。

三、中部崛起战略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中部崛起战略与新型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将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提供有力支撑。

中部崛起战略促进了中部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为城镇化提供了经济支撑;而新型城镇化的理念和路径,则为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引领和指导。

综上所述,中部崛起战略与新型城镇化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共同推进的过程中,中部地区才能实现稳步崛起,在全国新型城镇化道路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活力。

中部崛起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部崛起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部崛起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文刘勇李仙新时代,为适应新常态的要求和实现全面建设现代化宏伟目标,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战略已经形成了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思路,为各经济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也成为建设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部崛起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部崛起是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战略的题中之义当前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并已进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

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仍然具有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特性,那就是既要有利于稳定整个国家经济的增长,又要兼顾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也就是说,既要确保相对发展地区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要促进相对落后地区不能低于全国经济平均发展速度。

为实现既稳增长、又促协调的区域发展政策的目的,在总结过去几轮均衡和非均衡区域政策经验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新战略,并相应地提出了“抓两头、促中间”的全新的区域政策新思路和新主张。

所谓“抓两头”,就是指抓重点发展区域和特殊发展区域;“促中间”,是指带动中间地带的区域,在“推和拉”的作用下,稳定健康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中部地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5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赴江西考察调研。

这是习近平来到位于赣州市的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赣州市稀土产业发展情况。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T12中部崛起在“稳增长、促协调”中的重要作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是既能稳增长又能促协调两者兼顾的、具有中国特色和创新特点的区域发展新模式,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区域政策只针对落后或结构衰退地区的区域发展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一般发展中国家过多倾斜于相对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模式。

我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我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

我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一、我国的发展战略:(1)“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三大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出发,结合邓小平1985年以来经过反复思考后得出的发展战略结论,将十二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规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

具体为: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成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总目标。

(2)科教兴国战略:1、实施原因:①国际竞争激烈,竞争的实质就是以科技和经济为基础的的综合国力的竞争;②现在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起决定作用,科技落后就要挨打;③我国的科技教育与世界发达国家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2、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3、意义: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职能的表现。

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

更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

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分析

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分析

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分析引言江西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长江经济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江西中部地区作为江西省的中心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备了实施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潜力和条件。

本文将对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探讨其背景、意义和实施路径。

1. 背景江西中部地区位于中国内陆,地理位置独特,以赣江为界,分为赣南和赣北两部分。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如较为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

另外,江西中部地区还具备优越的交通条件,交通枢纽较为集中,交通网络较为发达。

这些优势条件为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2. 意义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江西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江西中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实施发展战略可以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进一步推动江西省的经济发展。

其次,江西中部地区位于中国内陆,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通过发展交通网络,可以实现江西中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地区的发展活力。

此外,江西中部地区还具备较为完善的教育、科研、文化和医疗资源,实施发展战略可以推动这些领域的协调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文化素质。

3. 实施路径为了推动江西中部地区的崛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3.1. 发展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是实施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可以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提升中部地区的产业水平和竞争力。

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力度,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3.2. 建设交通网络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是实施战略的关键步骤。

可以通过修建高速公路、改造升级铁路等方式,提升江西中部地区的交通运输能力,加强中部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3.3. 加强教育与科研力量提升教育与科研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对于实施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加大对高校、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中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中部崛起战略综述课件PPT课件( 37页)

中部崛起战略综述课件PPT课件( 37页)

湖北-->不等、不靠、不浮躁
湖北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把湖北建 设成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区、现代制 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物 流中心区”。
江西-->让GDP与人民幸福感同步增长
江西省近几年不仅盯住长三角,而且把眼光 投向整个沿海发达地区,其战略定位是:把 江西建设成沿海发达地区的“三个基地、一 个后花园”,即把江西建成沿海发达地区产 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质农副产品加工 供应基地、劳务输出基地和旅游休闲的“后 花园”。
安徽-->精心谋划“十二五”
安徽省委主要领导说:“我们翘首向东,沿海 地区日益发达;环顾周边,中部各省加速崛起; 回首西望,西部开发普遍提速。安徽必须抢抓 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
湖南-->走创新之路
湖南省重点是做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湘中 经济走廊,发展湘西经济带。同时实行南向 战略,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实现与珠 三角的交通互连、产业互补、市场互通、资 源互享,并参与泛珠三角合作,扩大与港澳 地区交流。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可以更好的承接国际产业转 移、优化我国产业分布结构,可以进一步扩大中 部的带动作用,变中部地区巨大的资源优势为经 济优势,可以加快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地带,
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促进中部崛起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资源 安全的战略需要:
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 并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中部崛起有利于提高中 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我国资源约束。
关键词
中部崛起 先进制造业基地 能源基地 粮食生产基地 现代物流中心
一、中部地区概述
1、地域范围
“中原定,天下安”, 中部地区指如大海螺状的 山西、安徽、江西、湖南、 湖北、河南6省,依靠全国

我国中部崛起的战略分析

我国中部崛起的战略分析

我国中部崛起的战略分析本文从中部崛起的战略背景出发,立足中部六省(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经济发展的现状,对中部崛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构建中部崛起的战略思路。

标签: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六省(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经纬跨度位于北纬25~40,东经108~119之间,地处祖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依靠全国10.7%的土地,承载全国28.1%的人口,创造全国23.0%的GDP,在全国地域分工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但由于发展起点和环境、条件不同,一方面东部地区借助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先行一步,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中部六省;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依靠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厚积勃发,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将会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而东北老工业基地也会抓住“振兴东北”战略的难得机遇,努力实现经济的突破性进展。

面对新形势,如何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加速在全国区域经济板块中崛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中部崛起提出的战略背景建国以来,我国坚持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和赶超战略,该战略的指导思想是节衣缩食,以农补工,促进农村资源向城市和工业转移,农民和农业剩余向国家集中,不惜一切代价完成工商资本的原始积累,快速实现富国强民的战略目标。

在该战略过程中,20世纪60年代实施过西线开发战略,20世纪70年代末期集中全国的资源重点发展珠江三角洲,20世纪80年代末期倾力打造长江三角洲,20世纪90年代中期重点建设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20世纪90年代末期实施西部大开发,2003年又提出了振兴东北的规划。

多年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成绩斐然,构筑了中国五大增长极,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及渤海三角地带、西南成渝协作区和东北三省。

现在,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从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看,一方面西部大开发将初显成效,尤其是陕西、甘肃、新疆等地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另一方面发达地区将可能率先实现现代化,特别是三大城市经济圈面临新一轮的经济腾飞。

中部崛起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中部崛起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中部崛起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提要中部崛起战略是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一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持。

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道路,中部地区的崛起和区域的协调发展对于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行、2020年远景的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圆满完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中部崛起;区域协调;对策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个省份,在中国的经济区位中,地处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联络南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重要战略性作用。

中部六省地理位置相邻,气候条件相似,经济基础相当,具有整体发展的巨大潜力。

我国政府十分注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筹谋中国经济发展蓝图,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中部崛起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含义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科学发展观所确立的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决策,它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作为国家战略的中部崛起,其内涵不再是过去以省、市的地方性崛起为目标,而是内涵和目标更加丰富——中部六省和谐社会的如期实现和逐步成为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第四增长极。

中部崛起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中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要高于全国的平均发展速度;二是中部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三是缩小中部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四是中部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程度要高于全国的平均程度;五是中部六省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与程度要高于其他三个区域的平均速度与程度。

经济学中的区域是指一个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特殊地区,其由于自然特点、历史沉淀、文化积累、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在全国专业化分工中分担一部分职能,是一个经济结构较为完整的社会经济综合体。

区域协调发展就是指地区间形成的分工,相互竞争合作,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地区差距,达到国家总体目标的实现和共同富裕。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依托、发展模式与政策原则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依托、发展模式与政策原则

位 ,可 能 使 中 部 陷 入 “ 附 加 值 ” 陷 阱 , 而 “ 低 枢 纽 ” 定 位 可 能 使 中 部 地 区 陷 入 “ 道 ” 陷 阱 。这 通
些 陷 阱 的存 在 ,可 能 制 约 中部 的 22 化 进 程 、制 1业
关 负 责 人 的解 释 , “ 个 基 地 ,一 个 枢 纽 ” 构 成 三 促 进 中 部 崛 起 的 基 本 骨 架 。 我 们 认 为 ,单 纯 靠
中 部 发 展 模 式 以 及 促 进 中部 地 区 崛 起 的政 策 原 则 等 重 大 问 题 上 还 缺 乏 深 入 探 讨 和 统 一 认 本 文 基 于 中 部 地 区 区情 和 国 家 区域 战 略 要 求 , 探 讨 这 些 问 题 , 提 出 自 己 的 主 张 和 建 议 。 关 键 词 : 中 部 崛 起 ; 战 略 依 托 ; 政 策 原 则 中 图 分 类 号 :F 2 1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5 X( 0 7) - 0 8 0 0 3 84 2 0 1 0 3 -4 1 相 对 于 东 部 地 区 和 全 国平 均 水 平 而 言 , 中部 地 区
域 发 展 战 略 都 有 具 体 的依 托 ,如 东 部 依 托 于 对 外 开 放 ,振 兴 东 北 依 托 于 制 造 业 的 振 兴 ,西 部 大 开 发 依 托 于生 产 生活 条 件 的改善 和 生态 环 境保 护 。
20 0 6年 中央 1 0号 文 件 将 中 部 地 区 的 战 略 定 位 和 努 力 方 向 表 述 为 “ 个 基 地 ,一 个 枢 纽 ”, 即 努 三
相 当 于 全 国 近 5亿 人 的 口 粮 由 中 部 地 区 提 供 ①。 可 见 , 中部 地 区 在 全 国 口粮 保 障 体 系 中 居 于重 要

中部崛起战略

中部崛起战略

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崛起”是一项国家级发展战略,自2004年首次提出,于2009年规划正式出台,到2012年又召开联席会议进行具体部署,“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已进行得热火朝天、成效卓著。

中部六省除孤悬北方的山西受“碳达峰”等能源管控影响而落后一点,其它五省犹如坐了火箭般的连年加速蹿升,出现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和南昌等五大发力点。

而且这五大发力点的特色还各不相同:发力最凶猛的武汉,重点组建“1+8武汉城市圈”(即武汉+其周边的鄂州、黄石、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和更大范围的“一主两副”(即武汉+襄阳和宜昌)之双翼起飞格局,并拉长沙和南昌共建大区域协作的“中三角”(又称“长江流域中部城市群”)。

具体发力方面是强化武汉的中部交通枢纽地位+人才聚集的科教中心地位+智能制造的发达工业基地地位,得以迅速从全国第15名飙升到第8名。

发力极为凶猛的郑州,同样以组建“中原城市群”(核心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鹤壁、商丘、周口、济源及邻省的晋城、亳州)为基础,主要是集全省之力强化郑州,建成中北部交通枢纽+制造业基地+商贸集散地+人才集聚中心,特别是抓住了人口扩展这一关键着力杠杆(从六普的860万猛增到七普的1260万已超越武汉)而GDP总量出现了井喷式猛增。

另一正奋力崛起的中部老三长沙,正以郑州为对标目标在拼力争夺老二(双方的实际差距不大)。

长沙以组建“长株潭一体化城市群”(长沙+株洲和湘潭)为核心,扩展到“湘江/洞庭湖流域3+5城市群”(除长株潭外再加:岳阳、益阳、常德、衡阳、娄底)进行大范围协作共进,实际也是集全省之力优先发展领头羊长沙,并跟南邻珠三角加强照应和对接,成效亦很显著。

特别之处是注重民生,长沙的房价跟人均GDP之比是中部地区最低的,老百姓安居乐业方面为人称道。

而“中三角”之一角的南昌,因地域稍偏而区位优势自然不免稍逊,但也不甘落后,亦以组建“昌九经济带”(又称“昌九工业走廊”,即南昌+九江的核心发展区)为基础,扩展为“环鄱阳湖城市群”来辐射牵带景德镇、鹰潭、抚州、上饶等邻近城市一同发展。

中部崛起PPT

中部崛起PPT

中部崛起战略构想
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 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了36条政策措 施,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 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 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什么是中部崛起,“中部崛起”是中共中央 为促进中部地区(山西、江西、河南、湖北、 湖南和安徽六省)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是 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 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 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 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 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六 大 城 市 群
中部崛起的必要性
(一)中部崛起战略是区域统筹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要求区域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梯度适宜, 统筹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东中西差距较大,发展极不协调。东部 地区经过20多年的大开发,成功地构建了珠三角、长三角和渤海 经济圈三大增长极,经济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西部在大开发的 带动下,奋起直追,后来居上。中部地区在东部大发展和西部大 开发的“夹击”下,正塌陷下去。 据国家统计局研究,1997年至2002年,中部人均GDP相对东部 的比重从54.14%下降到52.60%。2001年西部地区GDP增幅高达 8.5%,部地区快了2.5个百分点,比西部地区快了1.6个百分点,这就 意味着中部地区不仅低于东部地区2.5个百分点,而且低于西部地 区0.9个百分点。
山西太原都市圈由太原市区、晋中市区 、清徐县城、阳曲县城构成的太原都市 区为“一核”;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 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辐射阳泉 、忻定原、离柳中城镇组群的太原大都 市圈为“一圈”;以大同、朔州为核心 的晋北中部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 心的晋东南中部城镇群,以临汾、运城 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为“三群”。 河南中原城市群以郑州(郑汴新区为双 中心轴心)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副 中心城市)、开封、新乡、焦作、许昌、 平顶山、漯河、济源等9大中城市为结 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土地面积5.87万 _ 平方公里,人口3872万,河南省60%的 城市分布于此。中国人口、城市最为密 集的现代化城市群。

中部崛起战略名词解释

中部崛起战略名词解释

中部崛起战略名词解释中部崛起战略什么是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是指中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旨在推动中部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实现中部地区的崛起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名词解释•区域协调发展:指各个地区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各个地区间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个区域的均衡发展。

•中部地区:指中国境内的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陕西、山西等省份。

•经济转型升级:指经济从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的转变和升级,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科技创新的推动、服务业的发展等。

•城市群:指由若干个城市组成的相对密集的地区,它们之间有密集的人口流动、资金流动和信息流动,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关系。

•示范区:指政府在某一特定区域内设立的,以推动某一领域的发展为目标的特殊经济区域,具有一定的政策优势和特殊功能。

•重点项目:指政府投资和支持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项目,通常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

•科技创新:指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相关举例1.湖北自贸试验区: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示范区,湖北自贸试验区以自由贸易为核心,吸引外商投资,推动湖北地区的经济发展。

2.“中部六省一区”合作: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陕西,以及山西等省份共同合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中部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

3.中部地区高铁建设:中部地区通过广铁、武铁、沪昆高铁等高铁项目的建设,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联系,促进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

4.中部城市群:湖北城市群、湖南城市群、河南城市群等中部城市群的形成,通过城市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推动中部地区的区域发展。

5.中部重点项目:洛阳铁路枢纽建设、武汉物流中心建设等中部地区的重点项目,促进了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略论中部崛起的十大战略

略论中部崛起的十大战略
发挥综合 优势 又要发展特色经济 。 中部地区要 大力发展现代农 业 、 色农业 、 特 生态农业 , 走农业产业化 之路 , 以产业化促进农
业的优质化、 规模 化 、 织化 和工 业 化 , 而 逐 步 推 动 农 业 的高 组 进
家支持 中部地区发挥 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 , 加快改革 开放 和发 展步伐 , 加强现代农业和重要商 品粮基地建设 , 加强基础设施
大 战略 问题 。 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 促
进 中部地区崛起 , 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 形成 东中西互动 、 优
势 互 补 、 互 促 进 、 同发 展 的新 格 局 。 ” 相 共 同时 进 一 步 强调 :国 “
实施 “ ” 农 字战略 的实质是 “ 画好 山水 画 , 写好 田园诗 ” 即既要 ,
技 术 与 市 场

专 髓 瓣 褒
略论 中部 崛起 的 十大 战略
王世红
( 尾 职 业技 术 学院 经 济管理 系, 东 汕尾 汕 广 5 60 ) 16 0
摘 要 : 中部 崛起 , 略 是 关键 。立 足 于 中部 现 实 , 扣 战略 的 选 取 , 总结 前 人 成 果 的 基 础 之 上 提 出 了可 供 中部 崛 起 参 战 紧 在
2 “ ” 战 略 农 字
到位 , 对市场环境培育欠缺 ; 人们安于现状 , 缺乏创业冲动与创 业精 神 , 存在“ 、 、 心理 , 等 靠 要” 民营经济发展相当落后等 。 对此 种种现象 , 只有 通过新制度改造 旧制度 , 才能从根本上得 以改 观。 另外 , 对一些 习惯性事物也应大胆质疑 , 通过争鸣达到深化 认识 的 目的。如应深化对中部地 区概念的认识 , 这个概念最早 是在我国制定 “ 七五 ” 计划 时明确划分了东 、 、 中 西部三个经济

中部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

中部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转折

二、中部概况
中部地区主要指山西、安徽、江西、 河南、湖北、湖南六省。
中部地区曾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摇篮 ,也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 。 从古代、近代到现代,中部地区在全国 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中部地区却在工业化的过
程中逐渐边缘化了,在市场化和改革 开放过程中衰落了。
三、"中部困境"的由来
与国家近20年来实施的“非均衡发展 战略”有关。
出现“中部困境”的根源还在“中部”自身 。
四、“中部崛起”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一)“中部崛起”的必然性
1、是全面激活中国经济的引擎 。2、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保障。
3、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 4、是统筹区域发展的必然要求。 5、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③促进中部崛起,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 革,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④实现中部崛起,不仅需要党的正确决策的指 导、国家的扶持、各地区的支持,而且更需要 充分发挥广大中部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本地区的资 源优势。
⑤中部崛起有其长期性和艰巨性,必须在尊重 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中部崛起”的可行 性1:、按照梯度发展理论应该轮到了助
跑第五增长极
2、国家宏观战略的调整为助跑第五 增长极创造了条件
3、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降低了助跑 第五增长极的成本
4、良好的发展条件是第五增长极起 飞的物质基础
五、“中部崛起”的主要特点
六、中部崛起的对策
加快中部地区发展,是一个宏大 的系统工程,既要有中部的“自 动”,东部的“拉动”,更要有国 家的“启动”。
中部区域发展战略的重 大转折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31

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

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

中部崛起的战略意义
咱中国的中部地区,那可是一块儿宝地呀!你想想,它就像家里的顶梁柱一样,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呢!
中部崛起,这意义可太大啦!这就好比一场精彩的比赛,中部地区就是那个能决定胜负的关键选手。

东部发展得不错,西部也在奋起直追,要是中部不给力,那这比赛还怎么精彩呢?
中部有着丰富的资源,那土地肥沃得能种出各种各样好吃的粮食,这可是咱国家的粮仓啊!要是中部不崛起,咱的饭碗能端得那么稳当吗?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儿呀!
还有那交通,中部地区的交通就像是人体的血脉一样,四通八达的。

要是这里不发展好,那物资怎么能顺畅地流通起来呢?就好比人的血脉不畅,那还不得生病呀!
中部崛起了,能带动周边地区一起发展。

周边的乡村、小镇都能跟着沾光,大家的日子不都越过越红火啦?这就像一群小伙伴一起玩耍,有一个小伙伴变得厉害了,那大家都能跟着玩得更开心呀!
再说了,中部地区有着那么多优秀的人才呢!他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要是中部不崛起,这些星星的光芒不就被埋没了吗?那多可惜呀!
而且呀,中部崛起能让整个国家的发展更加平衡。

你看,如果只是一部分地区发展得特别好,那不是像一个人一条腿粗一条腿细,能走得稳当吗?只有中部也强大起来,咱中国才能走得更稳、跑得更快呀!
中部崛起还能增强咱国家的综合实力呢!在国际舞台上,咱也能更有底气地展示自己的实力和魅力呀!
总之,中部崛起可不是一句空话,那是实实在在关系到咱国家未来发展的大事儿呀!咱每个人都得重视起来,都要为中部崛起出一份力呀!让我们一起加油,让中部地区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咱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

(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壹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促进中部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在中部地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且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壹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

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

中部六省调研报告:潜龙在渊蓄势待发2005年下半年,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深入中部六省进行调查研究。

先后用50多天时间,赴20个城市、15个开发区、40家企业和12个县乡镇调查,召开了28个不同类型座谈会,就中部地区发展的有关问题和各地领导进行了交流。

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分析

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分析

江西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分析江西位于中国的中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资源。

近年来,江西中部地区通过实施一系列发展战略,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崛起为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区域协调、产业转型等方面分析江西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

首先,江西中部地区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实现了快速增长和加快转型升级。

在经济政策方面,江西中部地区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投资、促进创新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内资企业落户。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方面,江西中部地区进行了大力度的招商引资和产业集聚,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

其次,江西中部地区通过区域协调,实现了经济整体效益的提升。

为了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江西中部地区与周边省份建立了紧密的经济合作机制,推动了资源要素的互补和产业链的延伸。

特别是与浙江、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合作,江西中部地区借助这些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产业链配套能力,加速了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再次,江西中部地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升级。

为了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江西中部地区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创建科技创新园区和资金扶持政策,江西中部地区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入驻,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与此同时,江西中部地区注重发展服务业,特别是旅游、文化、教育和健康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最后,江西中部地区通过优化环境,提高了发展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江西中部地区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经济发展。

通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能源转型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措施,江西中部地区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综上所述,江西中部地区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加快了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当前,江西中部地区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产业链的薄弱环节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中部地区崛起的意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促进中部崛起,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有利于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在中部地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并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一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

“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

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实现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

中部六省调研报告:潜龙在渊蓄势待发2005年下半年,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深入中部六省进行调查研究。

先后用50多天时间,赴20个城市、15个开发区、40家企业和12个县乡镇调查,召开了28个不同类型座谈会,就中部地区发展的有关问题与各地领导进行了交流。

河南、湖北希望藉此“中原隆起”和形成“武汉经济圈”;山西、湖南希望借助中部崛起政策,加快自身发展;安徽、江西既“东张”又“西望”,一方面积极融入东南沿海,一方面渴盼与中部其他省份一道崛起。

山西:“建设全国新型能源基地和新型工业基地”;河南:“一区一道和三个基地”;湖北:“把湖北建设成重要的农产品加工生产区、现代制造业聚集区、高新技术发展区、现代物流中心区”;湖南:“做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湘中经济走廊,发展湘西经济带”;安徽:“实施东向战略、发展东向经济”,“融入长三角,依靠高科技,抓好两流域(长江、淮河),唱好黄(黄山)煤(煤炭)戏”;江西:“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希望在山,重点在田,潜力在水,后劲在畜,出路在工。

山上办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水面兴特色养殖”。

制约中部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部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和优势,特别是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优势、科技教育优势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

但也存在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水平低,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不足。

主要表现在:一、“三农”问题仍很突出;二、制约工业发展的“瓶颈”尚未突破;三、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四、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五、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

>>“中部崛起”存在六大“软肋”:产业结构演进出现“偏”;经济体制存在“僵”;资金投入和产业规模“小” ;自主创新能力“弱”;工业产品结构趋“同”;对外开放程度“低”。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建议中部崛起应坚持六个结合;中部地区应定位为“六个基地”,即全国商品粮和优势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能源生产基地、重要原材料生产基地、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劳动力资源开发和输出基地、重要的文化和旅游基地;中部不能只搞农业,但决不能放弃和忽视农业,中部的主要优势仍在农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先要做好农业这篇大文章,打牢农业基础;加快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中部崛起”战略助推中国复兴之梦杜鹰:中部崛起要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2008年1月1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建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报告,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国务院同意建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08年01月17日 21:59:14 来源:新华网资料图片:武汉市容新华社发新华网北京1月17日电(记者江国成)据中国政府网17日公布的消息,国务院1月11日正式批复国家发展员会有关建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报告,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会议制度。

据了解,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职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署;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重大问题,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协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政策,推动部门间沟;完成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上述联席会议由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环保总局、民航总局、林业局等18个部门和单位组成。

联席会议可根要,邀请其他相关部门参加。

联席会议由发展改革委主任担任总召集人,发展改革委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召集人。

2006年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这次会议指出,促进中部地区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有关专家认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6个省份在内的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

山西、江西等省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于提高中国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中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农村人口占全国农村人口近三分之一。

在这一地区加大农业基础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有利于我国“三农”问题的破解,并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一整体经济发展战。

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国函〔2008〕2号改革委:你委《关于报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发改地区〔2008〕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请院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工作。

附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二○○八年一月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0号)精神,及时协调解决地区崛起工作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经国务院同意,建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一、主要职能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部署;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重大问题,向国务院;协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政策,推动部门间沟通与交流;完成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由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农业部、人民银行、国资委、海关总署、税务总局、环保总局、民航总局、林业局等18个部门和单位组成。

联席会议可根据工邀请其他相关部门参加。

联席会议由发展改革委主任担任总召集人,发展改革委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召集人。

联席会议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提出,联席会议确定。

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承担。

联席会议设联络员,由成员单位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担任。

三、工作规则联席会议不定期召开会议,由总召集人或召集人主持,协调解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联席会议要形式明确会议议定事项,经与会单位同意后印发有关方面,同时抄报国务院。

四、工作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有关问题,积极开展工作。

按要求参加联席会议,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

要互通信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名单总召集人:马凯发展改革委主任、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主任召集人:杜鹰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成员:杨周复教育部部长助理尚勇科技部副部长张少春财政部副部长鹿心社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齐骥建设部副部长陆东福铁道部副部长翁孟勇交通部副部长矫勇水利部副部长张宝文农业部副部长廖晓淇商务部副部长马德伦人民银行副行长邵宁国资委副主任孙松璞海关总署副署长王力税务总局副局长周建环保总局副局长高宏峰民航总局副局长祝列克林业局副局长范恒山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副主任8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到安徽、湖南的企业、农村、学校、社区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崛起大计。

这是8月13日,温家宝在湖南长沙国家杂交稻研究中心的试验田边,听取“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介绍杂交稻研究情况。

姚大伟摄)共商促进中部崛起大计温家宝皖湘考察纪实8月11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先后到安徽、湖南的企业、农村、学校、社区调研干部群众座谈,共商促进中部崛起大计。

发改委:深入贯彻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中部崛起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地区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表示,当于全面深入贯彻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进一步做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促进中部崛起是是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任务会议指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继作出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业基地战略后,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

专家呼吁:尽快构筑中部经济圈促进中部崛起28日,在武汉举行的“2007中部发展论坛”上,有关专家呼吁,尽快构筑中部经济圈,打破行政区划格局,地区商贸、金融、科技、人才、信息、旅游市场一体化,以更快实现中部崛起。

时评:中部崛起需防“政策依赖症”指出:中部崛起亟待突破交通难“瓶颈”形成四大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新格局经济向好区域间合作向纵深挺进中部地区崛起发展战略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同年12月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