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推荐材料

-------记七十九高龄、两次赴川的中国水科院抗震专家蒋国澄同志蒋国澄同志,男,192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1950年7月参加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咨询委员、院聘专家。作为国内土石坝的知名专家,他一直致力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曾亲临现场指导四川省紫坪铺面板堆石坝的建设过程。

关心大坝情比石坚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 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四川汶川成为中国的血泪之地,无数鲜活的生命瞬间失去了色彩。千里之外的北京,有一位79高龄的老人,在牵挂着灾区的人民,牵挂着被地震损毁的大坝。他就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有58年党龄的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蒋国澄教授。

因为曾亲自参与建设四川省紫坪铺面板堆石坝工程,紫坪铺工程的震害情况一直牵动着蒋国澄教授的心。在他眼里,紫坪铺工程就像自己的“孩子”。当得知紫坪铺水利枢纽距离震中仅17km时,他的心里更是放心不下。5月13日,我院参加水利部第一批抗震救灾工作组的成员去紫坪铺大坝查勘的当晚,他就打电话询问大坝的震损情况,了解情况后,他的心稍稍宽慰了些,“大坝的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好些”,电话中的这句话透出了他对震后大坝安全的关心和一名老专家对工程的责任感。

当得知水利部工作组要组织对工程进行现场查勘,分析震损原因,

确定修复措施的消息后,他主动请战,亲赴灾区一线。5月22日蒋国澄教授到达灾区,立即奔赴工程现场,不顾79岁高龄,上下攀登,仔细查勘大坝各个部位的震害情况。为了看清楚大坝混凝土面板的震害,他不顾众人的劝阻,登上冲锋舟,临近混凝土面板逐一观察面板和接缝的破损情况。查勘工作完成后,他又彻夜阅读各类技术报告,综合分析大坝的各种震害特征和技术数据,研究地震对大坝安全的影响。蒋国澄教授以其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深思熟虑后提出了对大坝安全性评估的结论性意见,为最终确定震后大坝的安全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咨询会结束后,他顾不上休息,又参加了审查会继续指导防渗系统修复设计,在抗灾一线连续工作了7天。这是一位高龄的老人在国家遭遇灾难的时刻做出的忘我奉献,7天的灾区连续工作对于一位壮年人来说,都代表着疲惫和辛劳,而蒋国澄教授在灾区一线,忘记了自己体弱年高,心中只有灾民,只有大坝,只有震后重建!

无私忘我二次赴川

6月2日,水利部指示中国水科院派员赴灾区参加紫坪铺水利枢纽大坝恢复正常蓄水及大坝修复的配套研究项目的策划工作。因为担心蒋国澄教授从灾区归来不久,连续奔赴一线身体难以承受,就没有再通知他。但他得知消息后,主动提出前往。6月3日去成都的路上,他告诉同行的专家,“上次只是从外表查看了大坝的震损情况,听现场的人说他们已经凿开面板准备进行面板修复了,我想再去看看内部的破坏情况”,一席话让专家们感动万分。到达成都的第二天,他冒着烈日再一

次到现场进行了查勘。在灾区的几天里,他反复叮嘱工作组的专家们,“紫坪铺大坝是世界上经历过强震考验的唯一的一座高面板堆石坝工程,工程震害资料相当宝贵,应该进行全面细致地调查和整理,研究工作不但要为工程修复做好技术支持,更为重要的是结合工程做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高面板堆石坝抗震设计的理论、方法和措施。”在他的具体指导下,经过4天紧张的工作,圆满完成了研究项目的策划,为今后紫坪铺大坝修复的顺利实施及继续推进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虚怀若谷爱洒大坝

79岁高龄的坝工专家,当震灾发生后,不顾高龄体弱,不计个人得失,两次深入灾区一线,解决了一个个技术难题,用他的知识和经验为水利工程抗震抢险和灾后修复工作贡献力量。在灾区的日日夜夜,没有在意余震的危险,也没有在意工作的艰苦,他在意的是他倾注了近30年心血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安全,在意的是未来几十年工程震害理论研究的完善。这就是一个具有58年党龄的老党员,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了一首爱在人间的赞歌;这就是一个挚爱事业、德才兼备、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的老人,让我们看到他阳光般的心,用旗帜般的双手筑起伟大的精神长城,托举起一个个生命的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