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报告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反应反馈和不良反应调查处理与报告管理制度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与预防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病人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的过程中或者输血后,出现的任何输血前不能预期的、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症。

一)红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

1 •分类可分为免疫性的输血反应和非免疫性的输血反应。

2 •预防

(1) 输血前进行严格的血型鉴定、不完全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并保证检验结果无误。

(2) 必须保证临床血液的质量,防止人为造成血液的体外破坏。

(3) 输血科与临床输血护士应该进行严格的核对、避免人为差错。

(4) 临床输血护士应当严格遵守输血有关规定,严密观察受血者输血后的反应并做相应记录,做好应对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抢救措施。

二)白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

1 •分类白细胞相关的输血反应主要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和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等。

2 •预防

(1) 非溶血发热反应的预防:选用洗涤红细胞或去除白细胞血液进行输注,

如果输注的是白细胞或血小板制品应当进行HLA抗体检测。

(2)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的预防:用一定剂量的丫射线如出一

60Co、137Ce或直线加速器X射线对献血员提供的血液进行照射,以灭活其中有免疫增殖活性的淋巴细胞。

(3)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的预防:对献血员进行HLA抗体检测或对献血员提供的血液进行洗涤处理,减少受血者外源血浆的输入量,不要进行全血输注。

三)血小板相关的输血反应

1 •分类血小板相关的输血反应主要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后紫癜

以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等。

2 •预防

(1) 非溶血发热反应的预防:对患者和献血者(必要时)血清进行血小板抗体(包括HLA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或对供、受血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选用合适

的血小板进行输注。或者对供者血小板进行适当处理,如用过滤器除去白细胞,采用紫外线对血小板进行照射处理,采用枸橼酸或氯喹处理破坏供者血小板的HLA-1类抗原后进行输注等。

(2) 输血后紫癜的预防: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预防。

(3) 血小板输注无效: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预防。

四)血浆蛋白相关的输血反应

1 •分类血浆蛋白相关的输血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和过敏反应,按免疫反应可分为同种免疫和异种免疫,前者如IgA同种免疫,后者如异性变应原反应

(节花粉、异种蛋白、某些药物等)。

2 •预防

(1) 选择无过敏史、无服用或注射任何药物史的献血员。

(2) 对经产或有输血或输液史的献血者,应检查血浆内相关抗体,凡抗IgA

或HLA抗体阳性者应不予采用。

(3) 贮备一定数量的IgA阴性献血员血液,专供IgA抗体阳性者输血使用。

(4) 使用洗涤红细胞或冰冻红细胞;对有荨麻疹和过敏反应史者不要轻易输用血浆或含血浆的血液制品。

(5) 提倡自身输血。

(6) 对已知有输血过敏史的成年病人,可以在输血前1小时口服苯海拉明50 毫克,开始输血后再服50毫克。

五)细菌性输血反应

1 •病因细菌性输血反应是由于细菌污染血液或血液制品并在其中繁殖,导致受者输血后发生细菌性败血病,甚至危及生命。细菌污染血液的途径主要有:献血者在献血时处于菌血症状态,采集的血液本来就有细菌;在采血时,皮肤的细菌通过采血针进入血袋而使血液污染;输血袋本身的细菌污染;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的细菌污染等。

2 •预防

(1) 加强对献血员的问询和体检,易9除可能带菌的献血员。

(2) 规范采血时的皮肤和空气消毒。

(3) 丢弃采血时最初少量血液。

(4) 限制血液的保存时间,确保正确的贮存和运输温度,要求血液贮存的温度为2

C -6 C,血液运输的温度不超过10 C。

(5) 对血液进行相应的处理,以去除或杀灭血液中的细菌,如去除献血员血

液中白细胞或者用紫外线对血液进行相应处理等。

(6)定期对贮存的血液进行细菌学的随机抽检,可疑血液不得轻易提供给临床输用,必须先做细菌学检测。

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

1、血液临床输注过程中应由经治医师或值班医生、护士负责严密观察受血

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并及时完整填写临床输血反应回报单,且记录包括患者的姓名、血型、住院号、科室、所输血液制品的名称、献血员姓名、血液编码、输入量、反应症状、处理方法、结果等,并报输血科保存。

2、输血过程如出现输血不良反应时临床医生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检查、治疗、抢救,并通知输血科及医务科,查找原因,认真如实填写临床输血反应回报单与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处理记录表。

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

1、输血科接到临床输血科室反映有输血不良反应时,输血科医师应及时深入临床科室,协同临床医生作好相关处理与记录,提出输血指导意见,收回和保存因输血反应未输完的血液,并报告科主任,同时向省血液中心报告。

2、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

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并及时反馈给临床输血科室以利临床医师对症治疗: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

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

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