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龙舞狮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舞龙舞狮与中国民间传统文化

舞龙

各地、各族人民的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常见的有火龙、草龙、人龙、布龙、纸龙、花龙、筐龙、段龙、烛龙、醉龙、竹叶龙、荷花龙、板凳龙、扁担龙、滚地龙、七巧龙、大头龙、夜光龙、焰火龙等近百种之多。龙灯的节数一般为7节,9节和13节。

品种以布龙最为普遍,以竹蔑扎出龙珠、龙头、龙尾和若干节龙鼓(龙身)。龙珠、龙头和龙尾均糊上棉线或纱布,涂上颜色,再以布帛将龙头、龙身和龙尾连接起来,布面绘上鳞片。一般龙长9节,舞时一人举一节,举龙珠者在前,珠引龙舞,上下起伏,成“S”形滚动。

舞龙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件事传出后,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干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舞龙集武术、舞蹈、编织、刺绣、绘画和锣鼓等多种艺术于一身,通过多人密切合作,模仿飞龙的各种形态动作来表达。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运动和姿势的变化,完成龙的舞、游、穿、腾、翻、滚、戏、组图和造型等动作和套式。在锣鼓鞭炮声中,龙珠转动,龙头随着转动,龙

身各节依次左右翻月、蜘蛛牵网、金鸡啄米、二龙分水、二龙抢宝、二龙戏珠、草内藏珠、画眉跳梁、犀牛望月、老龙脱壳、老龙翻身、雪花盖顶、猫儿洗脸、金丝吊葫芦、鲢鱼咬尾二龙赶生等。

在浙江乡村,村民们舞动着自制的板凳龙,喜迎元宵佳节。每年的舞龙活动一般从正月十二开始,到元宵结束,那是舞龙高潮,最热闹。

重庆铜梁"火龙"被冠为"龙舞"之首,这种舞以铁水打金花,辅以不同材质的导引火、口中火、脊上火、腹中火、场中火、升天火等,组成一片狂热的立体火阵,极为热烈多彩。每到元宵节,人们便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购买火药,制造火龙,配以烟架、禹门等多种火焰表演。大街上,大龙、火龙,腾跃翻飞,鱼灯、狮灯,往来如梭,龙争虎斗,火树银花,一派升平景象。全城灯火辉煌,亲朋宾客共欢呼.

最长的火龙长达40多米,表演时场面壮观、惊险奇特,受到群众的格外青睐。首先,它风味独特、套路多变。交织的火花、炸鸣的鞭炮、激烈的打击乐,浓郁的乡土气息,充分调动着人们的观赏热情。其次,贴近民间生活情趣。

舞龙手赤膊上阵,拼搏向前,阳刚气十足,反映了人们对火热生活的热爱。再就是民间传说认为,火烧龙火花袭人,可以除去身上晦气,可为来年祛病免灾,事事称心如意。火花越大、鞭炮越响。

舞龙队上场后,只见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非常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从久远的年代起,舞龙活动经久不衰,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舞龙不再是某一民族独有的项目,而是属于各个民族的了。“龙”已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象征。舞龙的创造和流传是全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一部分,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所喜爱。

舞狮

舞狮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历史久远,现存狮舞分为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具有较多的武功高难技巧,神态矫健凶猛;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根据狮子假型制作材料和扎制方法的不同,各地的狮舞种类繁多,异彩纷呈。

成品后的狮子,雅圆大的狮头,宽阔隆起的前额,黑亮有神的活眼睛,前伸而突起的鼻子,张闭有度的大嘴,稍微颤动的双耳,五官起伏有致,加之头顶用

彩绸扎成的彩球的映衬,更显得狮子的威武雄壮,憨态可掬。一件花团锦簇的艺术品,加入了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各种神态,舞动起来,就变成一头活生生的狮子,栩栩如生了。

狮舞开场之前,一般都有一套武术表演,包括拳术和刀、枪、棍等器械。逗狮子的,是一个戴面具的大头和尚,一手拿蒲扇,一手拿一撮树叶。有的地方还有一个带面具的猴子。狮舞除狮子表演跳跃、翻滚攀登上八仙桌之外,要在锣鼓伴奏下,由狮子与和尚、猴子有节奏地表演一套程式,如拜山、出山、参狮、洗狮脚、洗狮身、种假青、种真青、吃青、挖井、饮水、睡狮、扇狮、逗狮、镇狮、归山等。

《西游记》有一段故事: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路过一山庄,见瘟疫流行,暴尸遍野,却苦于无救治之法。晚上,观音菩萨降临,赐给唐僧长命草一撮和蒲扇一把,告知往数十里之外山洞中,用长命草逗引沉睡的千年雄狮,用蒲扇镇狮,令雄狮绕山庄一周,病魔便除。唐僧师徒依计而行,果然奏效。狮舞中的和尚便

是沙僧,猴子便是孙悟空了。因此,狮子成了镇邪、吉祥的象征,在表演之前,总要先登门入堂参拜,以驱邪魔保平安。

南狮

南狮是富有南方风格的一种狮形,它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南狮主要有文狮、武狮和少狮三大类。文狮以刘备、关公作脸谱,武狮以张飞作脸谱。文狮表现为温驯而和善,武狮表现为勇猛而刚烈;少狮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幼狮,憨态可爱,一般跟随文、武狮同场表演。南狮在造型上极度夸张浪漫,威武雄壮,美丽活泼,形神兼备。在表演场上,随着锣鼓的节奏,狮子从"沉睡惊醒"、"搔头摆尾"、"仰视低顾"、"探测方向",到"出洞"、"见青"、"碎青"、"狂欢"、"翻滚"等,动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这时候的狮子很富有人情味,时而威风凛凛,怒视邪恶;时而谦恭有礼,

憨厚善良,逗人喜爱。在造型套路上,各队集中表现了狮子的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宾、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无不神似。

舞狮子的来源,据说,明朝初年,广东佛山地区出现了一头怪兽,每逢年岁将尽,则在佛山郊区出现,到处糟踏庄稼,残害人畜。乡农不胜其苦,于是就把竹篦扎成若干应狮子模型,并涂上各种斑驳的颜色,事前布置好,当怪兽出现时,锣鼓齐鸣,群狮奋舞,一齐朝着那头怪兽进发,那怪兽惊恐万状,掉头就跑。尔后,当地乡民认为狮子有驱邪镇妖之功,有吉祥之兆。于是,每年春节敲锣打鼓,挨家挨户舞狮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预报吉祥之意。

引狮者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在“狮子采青”表演中,队员配合默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