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一主题 话题3“维纳斯”与“老妓” ——艺术中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合集下载

西方绘画艺术形象“美”与“丑”的审美思辨

西方绘画艺术形象“美”与“丑”的审美思辨

西方绘画艺术形象“美”与“丑”的审美思辨作者:毛鸿达来源:《美与时代·中》2020年第08期摘要:历数西方美术史上众多绘画艺术经典作品,“美”与“丑”的艺术形象不胜枚举。

文章以艺术概念的发展变化为基础,通过归纳西方美术史当中“美”的艺术形象的不同表现方式,对西方绘画艺术形象“美”与“丑”的定义进行分析,并借以说明“对美的追求是艺术永恒不变的主题”这个观点,以西方绘画艺术形象为例,对艺术形象“美”与“丑”进行审美思辨。

關键词:绘画艺术;艺术形象;美;丑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等有关省厅局科研一般项目“基于西方绘画艺术中‘美’与‘丑’艺术形象的文化思辨”(18c1021),湘南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阳刚’‘阴柔’艺术风格流变与文化精神关系研究”(2016XJ12)的研究成果。

从原始社会至今,西方绘画艺术经历了种种风格的变迁,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变的是对艺术审美的追求。

艺术审美的对象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相信有一个词毋庸置疑——“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这个概念源于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例如象形文字,虽然它与现代文字一样具备表意的功能,但无论从字面意义还是文字本身来看,不难发现其表意功能更多依赖于图像和图形。

之后的艺术形式更无需多言,尤其是绘画艺术,离不开与形象的直接关联。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艺术的审美,审视的就是艺术形象的美感。

然而随着西方艺术的发展,“艺术的宗旨是表现美”这一观念开始被质疑,或许是因为西方当代艺术太热衷于表现个性,出现了太多不可名状甚至“丑陋”的艺术形象,使得美逐渐被轻视。

这不禁让人疑惑,艺术形象当中的“美”与“丑”到底该如何定义和理解?难道艺术发展至今真的不再需要表现美了吗?对此,我们可以以西方绘画艺术为例,通过对艺术形象的“美”与“丑”的辨析来回答这些问题。

一、西方绘画艺术形象中“美”的表现要理解西方绘画艺术形象中“美”的内涵,我们可以沿着西方美术史的路径,尝试分不同的历史时期来理解西方绘画艺术中的“美”。

关于断臂的维纳斯是否“美”的两篇讨论

关于断臂的维纳斯是否“美”的两篇讨论

关于断臂的维纳斯是否“美”的两篇讨论断臂的维纳斯为什么是美的?——谈真善美的关系严春友姚秀梅人们普遍认为断臂的维纳斯很美,甚至觉得,如果她有一双手的话反而不美了。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几乎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断臂的姑娘呢?这其实涉及到美与真和善的区别问题。

人们又常说真善美是统一的,为什么在这里却不统一呢?我们说,真善美是有区别的,而它们的统一,则是有条件的。

首先来看看真、善、美是如何不同的。

真,是知识的对象。

我们的知识,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确定什么是真的?即确定事实。

而事实的根本特点就是: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现在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知识体系便是科学。

科学通过实验、数据等手段来确定的事实,多以规律体现出来,这样的事实具有较大的客观性。

日常生活中的事实则不象科学事实那样容易得到确认,比如法律要确认一个犯罪事实就复杂得多。

不管哪类事实,都具有客观事实的含义,它不顾人们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如何,不管你是否喜欢它,因而具有普遍性。

善,是道德的对象。

人们的道德行为就是善的行为,伦理学研究的就是善。

与真相比,善的客观性就少多了,是善还是恶,取决于人们主观的判断。

善,其本义就是“好”;但是,一个行为,对于我是好的,对于别人则不一定也好。

不过,善既然涉及到别人,它就不是纯粹主观的,因为善是一种社会存在。

单个的人无所谓善恶,只有涉及到他人的时候才存在善恶问题。

比如,一个人在无人的深山里可以尽情地打骂自己,无人会干涉,只要你自己乐意;可是,如果是在闹市中这样做就不行了,这种行为虽然是你自愿的,但你打骂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引起他人的不舒服,因而对别人而言就是恶的行为。

因此,善的这种社会属性使它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客观性,道德体系也就成为一个社会性的体系。

美,与真和善不同,主要是一种主观性的活动,即审美活动。

严格意义上的美,是指美感,而美感是一种个体的感受,与他人无关。

尽管可以说美感的产生也是在社会之中完成的,一开始就脱离社会的人不会有人的美感出现,而且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美的社会规范,但是美感却只能是个体的感受,决不会出现一群人同时产生了对某一对象的美感这种情况。

变化中的审美——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变化中的审美——社会审美标准与艺术创作的关系2023-2024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赵孟坚《岁寒三友图》
赵 孟 坚 《 白 描 水 仙 图 卷 》
郑思肖《墨兰图》
法常《老松八哥》
法常《松猿图》
水 墨 写 意
法常《竹鹤图》
法常《观音图》
法常《达摩图》
元代




陈 琳 《 溪 凫 图 》



职业画家
竹 锦



文人画家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书画同源
木 竹 石





江 浙 画 家 群
潘天寿《映日》
花鸟画的发展
史前 唐代 五代 两宋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彩陶 鹤、鸟雀、折枝、鞍马、牛 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宋初:院体画;宋中后期:文人画 文人画-赵孟頫“书画同源” 明初:院体画;明中后期:文人画-董其昌 文人画-清初四僧、扬州八怪 工笔、写意-折衷东西方;撞粉撞水
第贰部分
西方世界中的审美变化
哥特式 洛可可
巴洛克 野兽派
古 希 腊 雕 塑 《 拉 奥 孔 》
西






列 柯






第叁部分
艺术家超前的审美探索
















1868-1869 1808-1812


古罗马时期《有桃子的静物画》
法国 塞尚《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1898年
花鸟画
史前

艺术美的构成分析——兼论艺术与现实的双重审美关系及艺术中的化丑为美问题

艺术美的构成分析——兼论艺术与现实的双重审美关系及艺术中的化丑为美问题
④ 因此, ” : “成功 至于在绘画里被表现出来 。 歌德说 ⑤黑格尔将 ” “艺术 ” 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 。
的广义文学观念完成了向狭义文学观念的转化, 文 “美” 学是以 为特征的艺术门类成为 20 世纪以来中 国学者的共识 。1905 年, 黄人出版我国首部《中国 , “总论 ” : “文学则属 文学史 》 在 中给“文学 ” 下定义 ” , “从文学之狭义观之, 于美之一部分 不过与图画 、 。1907 年, 金天羽发表《文学上之美 雕刻 、 音乐等 ” , “美术 ” : “世界之有文学, 术观 》 指出文学是一种 所 ” 1908 年, 鲁迅发表《摩罗诗 以表人心之美术者也 。
。 他认为自然界 “美” “美的艺术 ” 与 画上等号, 称作 没有真正的美, 美只存在于艺术中, 所以美学是“美
⑥“ 。 艺术作品之所以为艺术作品 的艺术 的 哲 学 ” ⑦ ” ……不在它一般能引起情感, 美 而在它是美的 。 ⑧ “理念的感性显现 ” , 作为 只有艺术最符合这个定
: 《拉奥孔 》 , 1982 德] 莱辛 朱光潜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①[ 年, 第 14 页。 : 《西方美学史论丛 》 , 1963 夏森 上海人民出版社, ② 汝信、 年, 第 72 页。 : 《西 方 美 学 史 》 1982 下 卷, 商 务 印 书 馆, ③ 译文据朱 光 潜 : “自然美是一美的物品; 艺术美 年, 第 389 页。宗白华的译文是 。 ” ( 《 是物品的一个美的表象 上卷, 宗白华译, 商务 判断力批判 》 1996 年, ) 印书馆, 第 157 页。 [ : 《 康德 判断力批判 》 上卷, 宗白华译, 商务印书馆, ④ 德] 1996 年, 第 158 页。 : 《美学 》 第 1 卷, 朱光潜译, 商务印 ⑤⑥⑦⑧⑨ [德]黑格尔 1981 年, 4、 44 、 142 、 104 页。 书馆, 第 24 、 : 《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 》 ( 上) , 复旦大 瑠 蒋孔阳主编 瑏 1987 年, 学出版社, 第 83 页。 : 《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 》 , 法] 马利坦 刘有元等译, 瑡[ 瑏 1991 年, 三联书店, 第 159 页。 : 《关于美 》 , 日] 今道友信 鲍显阳、 王永丽译, 黑龙江人 瑢[ 瑏 1983 年, 民出版社, 第 54 页。 : 《美学原理》 , 2009 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 239 页。 瑣 叶朗 瑏 : 《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 》 ( 下) , 复旦 瑤 瑏 瑏 瑥 蒋孔阳主编 1987 年, 274 页。 大学出版社, 第 160 、

论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

论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

论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一、论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现实中丑得事物时,把丑看作是客观事物的一种社会属性,并从历史的发展中说明丑的根源,指出生活中的丑和卑鄙、虚伪、腐朽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告诉我们,生活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一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力量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

艺术美是指人通过艺术技巧、艺术方式创造出来的艺术作品的美。

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艺术美熔铸了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具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因此,艺术美具有主观与客观因素相统一的特性。

生活中的丑能进入艺术领域,并重构为艺术美。

生活丑重构为艺术美需要有一定的客观和主观条件。

采用以丑衬美、托丑寄美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丑的否定,可以达到对艺术美的表现,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具有美质特点的艺术形象来。

生活丑是从现实的角度说的,艺术美是从艺术的艺术形象的角度说的。

生活丑成为艺术是从艺术的形象的角度说的。

生活丑成为艺术描写的对象,是艺术创作的特性决定的。

法国老妓欧米哀尔,年轻时非常美丽,而罗丹则刻出了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欧米哀尔。

有人评价这个雕像丑得如此精美。

丑陋的老妓在雕像中竟然丑得如此精美。

(1)艺术的美不美,不在于生活是丑或是美。

生活的美可以成为艺术的美,生活的丑也可以成为的美。

因为艺术美既植根于现实的生活,又体现了艺术的独特的创造性。

作为生活,对象可能是丑的,作为艺术,却能把对象表现得非常深刻、生动。

(2)把生活中的丑创造成艺术的美,不是把丑变成了美,而是把丑变得更典型了。

通过典型化的原则,揭示出丑的本质。

这样,艺术便更美了。

(3)艺术能将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来,可以使欣赏者明辨美丑,本身便有着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就是美。

生活中丑的现象可转化成艺术美。

一部作品是否美,关键不在于对象美不美,而在于作者是怎样地去表表现这种对象。

如果揭示得好,生活中的丑也可以转变为艺术美;反之;生活的美也会变成艺术的丑。

关于美与丑

关于美与丑

关于美与丑篇一:论美与丑《美学》论文——论“美”与“丑”姓名:王玉班级:艺术1005学号:20xx4505培根说:“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无疑,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姣丽,然而形体端庄、气度高雅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他把才能和道德看成像宝石一样珍贵。

为了突出宝石(才德),最好配上朴实无华的背景(形体)。

如果面容过于姣丽或举止浮华,就可能影响人们对其才德的感受。

关于“美”的本质与定义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古人常慨叹“红颜薄命”,而至少对于女性,“弱不禁风”向来不是构成丑的元素,反而常被作为女性美的元素。

当然,问题远非仅出在蟑螂之类的负面生命形态上,还有更复杂、更高层次的。

譬如,有许多美的事物是没有生命的,与生命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譬如玉石。

甚至险峻的山峰,浩茫的沙漠,也能给人美感。

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这点无可否认。

这样的事物很多,比方各式各样的花儿,尽管“各花入各眼”,但可以肯定,绝大多数种类的花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是美的。

所谓“各花入各眼”不是说各人各自认为某种花美,其它种类的花或其它某种花不美,而是说绝大多数花对于绝大多数人都是美的,但相比之下,某些人更喜欢某些种类的花。

事实上,在核心和基础的层次上,人的审美标准和审美判断是完全一致的,审美观和审美判断的分化只发生在边缘和高级的层次。

比方说“美女”(就外貌论),五官端正、标致,体态匀称,皮肤光润、平敛等是基本的特征或要求。

没有人会认为,塌鼻、龅齿,体态臃肿、畸形,满脸麻子,皮肤干瘪、松弛的女子是美女。

在美女的基本特征(基本的客观要求)之上,有人偏好俊俏,有人喜欢艳丽;有人欣赏苗条,有人迷恋丰满……再比方说面目狰狞、可怖的尸骸,没有人会以为美——除非是精神或心理严重失常者。

很显然,能够使人产生美感或丑感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着的,一些事物必然给予人美感,另一些事物必然给予人丑感。

这就说明事物之所以美(使人产生美感),是因为它具有某种客观的美的特征;之所以丑(使人产生丑感),是因为它具有某种客观的丑的特征。

美学概论第四章审美论西方审美形态丑

美学概论第四章审美论西方审美形态丑

(3)生活丑转为艺术美:
艺术透过丑的形象展示揭露生活的真 相,发人深思。(罗丹《欧米哀尔》)
罗丹: 《欧米哀尔》 (《老妓》) (1885)
毕加索 (1881-1973): 《哭泣的女人》 (1937)
3、丑在历史上的演变。
(1)原始时代:神秘怪诞的原始艺
术与原始人的宗教意识紧密相连, 美丑不分的时期。(旧石器时代的 石雕裸女;图腾面具;商代青铜器 的饕餮纹。)
马 远(宋): 《孔子像》
无盐
姓钟离,名春,钟离春。相传为齐国无盐邑 (今 山东东平)人,世称无盐女。 无盐是个长相至陋不 堪的孤女,生得臼头深目,长指大节,昂鼻结喉, 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如漆。令人望而却步, 年过四十,不但流离失所,甚至无容身之处。曾 自诣齐宣王,当面指责其奢淫腐败,宣王为之感 动,乃“罢女乐,退谄谀”,并卜择吉日,立无 盐为后。
秘鲁小美人鱼塞隆
哥本哈根的美人鱼像(1913年)
华沙第一个美人鱼铜 像建于1855年,位于华沙 古城市场中心。目前耸立 在维斯瓦河畔的美人鱼 铜像由波兰著名女雕塑家 卢德维卡 • 尼特斯霍娃 于1934年以波兰女英雄 什塔海尔斯卡为模特 创作,1937年建成。
美人鱼是波兰首都华沙的象征,是华沙的 守护神。民间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名叫齐格蒙 特的国王在全国到处巡游,想为王国寻找一个理 想的京都。一天,国王来到维斯瓦河畔一座风景 秀丽的孤家村落。这里只住着一户渔民,国王四 处查看时,一条人身鱼尾的美人鱼从河里跳出水 面,为国王唱了一支优美动听的歌。国王立即爱 上了这个地方,遂决定在这里建都。国王问正在 河边嘻戏的两个渔家孩子:“这个地方叫什么名 字?”,孩子回答:“没有名字”。国王又问孩 子叫什么名字,哥哥答,叫“瓦尔斯(Wars)”, 妹妹答,叫“沙娃(Sawa)”。于是国王决定把他 俩的名字连在一起,作为这个地方的名称,这就 是“瓦尔沙娃”(中文译为“华沙”)。

老妓

老妓

罗丹曾创造著名雕塑《老妓》,是被称为“丑得如此精美”的艺术典型。

这是罗丹根据法国诗人维龙写的一首诗《美丽的欧米哀尔》而塑成的。

美学大题6.结合具体实例谈“丑得如此精美”的原因。

(谈丑的美学意义和审美价值。

)丑得如此精美”是法国著名雕像家罗丹的助手葛赛尔说得,他欣赏了罗丹的雕像作品《老妓》(欧米哀尔)后发出了如此的赞叹。

欧米哀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妓女,以至于诗人维龙歌颂她,称之为‘美丽的欧米哀尔’,但罗丹却将之雕刻成一个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老妓’。

生活中的美,在罗丹的手中却又“丑的如此精美”,变成了艺术中的美,几个转折,说明生活丑与艺术美之间的曲折的关系。

(1)丑是一种否定性价值,其外在组合形式凌乱,违背自身发展规律,使人产生厌恶或反感心理。

(2)丑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其美学意义是多方面的。

首先,可以以丑衬美。

这属于映衬中的反衬,目的在于突出美。

其次,世界的发展依赖于丑的刺激。

恶和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

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后,艺术家的灵心点化,可以“化丑为美”。

(3)罗丹的著名雕塑《老妓》被评价为“丑得如此精美”,有力地论述了上述观点,它是处于如下理由,A.艺术的美与不美,不在于生活是丑是美,而于艺术的独特的审美创造。

B.罗丹把生活丑发行成艺术美不是直接地把丑妇变成了美妇,而是把丑妇变得更典型了。

C.罗丹用艺术手段去表现丑,有助于欣赏者明辨美丑,从而反过来产生美的感染力。

(4)这表明生活丑与艺术美形成辩证的关系,一方面两者在本质上不同,另一方面又互有联系,要求艺术家具有三方面的能力,富于独特的创造性,揭示丑的本质,产生美的感染力。

倒是今天看了一篇题为《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谈美丑转换》的内容有所悟,但却与美无关,是关于写作的。

这一篇文章出现了十多位名人。

文章的引入是从贾平凹开始的,他有一篇散文名为《丑石》,入选到语文教材了,其中有一句经典之句,是借文中的天文学家口中说出的,他说“它是以丑为美。

浅谈艺术作品中美与丑的对照

浅谈艺术作品中美与丑的对照

浅谈艺术作品中美与丑的对照摘要:庄子、老子、毛泽东、达芬奇、苏瓦尔等人,都对美与丑有比较客观的论述,也就有了作家对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

本文通过对雨果作品《巴黎圣母院》中及现代影视剧《情癫大圣》和《立春》中人物形象的衬托对比来探讨艺术作品中美丑对照原则的使用。

关键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美丑对照原则矛盾统一生活中美的事物与丑的事物同时存在,也就造就了艺术作品中“美”与“丑”的存在,关于美与丑的关系问题,古今中外许多思想家都有论述。

他们常常认为,美与丑并不矛盾,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老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美学问题,指出美与丑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为善,斯不善矣。

”(1)。

他还从美的相对性出发,指出美与丑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美之与恶,相去若何?”(2)。

美与丑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东西,二者是相互联系并可以相互转化的。

庄子美学也突出强调了美的相对性,指出美与不美是“应时而变”(3),相互转化的,“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4)美与不美相互包容,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的。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熟知天下正色哉”;“厉与西施,恢恑橘怪,道通为一。

”(5)同时,在中国美学史上,庄子第一个谈到了丑的问题,揭示出丑中之美,认为人格精神上的美可使人忘掉其形体上的丑陋,所以丑怪形象中,可以包含有强烈的精神之美。

当然庄子并不忽视形体的美,但他更看重精神的美。

毛泽东曾说:“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6)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也曾说过:“美和丑因相互对照而显著。

”德国的苏瓦尔说:“丑是美的背景,用来增强美的光辉。

”可见,在艺术作品中通过美与丑的对比可以加深欣赏者对美的感受。

美和丑都能够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因为正是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对抗中,事物的价值和意义才更易获得鲜明和丰富的体现。

浅谈艺术作品中的美与丑

浅谈艺术作品中的美与丑

浅谈艺术作品中的美与丑【摘要】:“美”与“丑”这对矛盾体,它们始终处于相互对立、依存的辩证关系,艺术作品中的美能够启到悦目心娱、净化心灵,而“丑”则给人带来自省与反思。

“美丑对照原则”是在艺术创作中所使用的艺术手段,而艺术的真实、生活的真实是艺术作品本质表现。

现实的美、社会的美与形式的美皆能从艺术作品中呈现出,作品还能创造艺术美,并给人强烈的美感。

艺术的美与丑是分成次,主要分为外美内丑与内美外丑,所反映出来“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

总之,“美”与“丑”二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融合转化。

【关键词】:美与丑;艺术作品;审美;审丑;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客观世界中的许多事物,通过欣赏艺术作品的行为,获取审美感觉。

凡人能与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审美关系,从而引起群众们的审美感受,由此可得,艺术审美具有普遍性、规律性、历史性等。

没有天生不变的美,自然也没有绝对永恒的美,对人外貌美的认识,每个时代都个有千秋,魏晋时代以“秀骨清像”为美,唐朝则以“丰硕颊体”,当今盛行以瘦为美;而西方古希腊时期的人物形象审美标准,再到后来的达·芬奇的《威鲁特威人》的黄金比例,审美标准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

众首周知,在这大千世界中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既有善自然也会有恶的一面,便有美丑之分,万物皆是对立统一。

只有真去理解时间事物之间正反两面的关系,才能在进行艺术体验活动时更好的掌握、了解艺术家们创作动机以及其想想过作品表现某种内涵意义。

1.美与丑的认识艺术作品最本质特征就是美,所以美是一种具有独特的价值,丑亦是。

“什么是美的问题”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在进行探索了,美是视觉审美的愉悦体验,丑则是一种特殊的审丑体验,那么美到底是什么?丑又是什么?(一)什么是美在西方古代,例如希腊哲学家毕德哥拉斯认为“美即和谐”,“和谐是许多混杂要素的统一,是不同要素的相互一致。

”[1]其认为和谐是“美”与“丑”这对矛盾体的调和剂,是协调统一。

桑塔耶那看来“美是一种最高的善,它满足一种自然功能,满足我们心灵的一些基本需要或能力。

维纳斯美学鉴赏[整理版]

维纳斯美学鉴赏[整理版]

在希腊化时期,表现女性人体美的雕塑日渐增多,对爱与美之神阿芙洛蒂忒,也就是维纳斯的歌颂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雕像的就是这尊米洛斯的维纳斯,并已经成为赞颂女性人体美的代名词。

作为审美观照,当人们站在这个精美的雕像面前的时候,一个裸体的女性,她丰满而圣洁,柔媚而单纯,优雅而高贵,这就足够人们为之倾倒的了。

在这洁白的大理石里面,是少女的青春,也是生命的跃动。

人们从这里发现了自己,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创造潜能;感受到了人类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米罗的维纳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爱与美女神的雕像。

但她并不是唯一的,她只是古代希腊众多的阿佛洛狄忒雕像中的一个罢了。

从创作时间上说,她已经是希腊化时期的作品。

米洛斯的维纳斯爱与美神维纳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神,也是象征丰饶多产的女神。

古希腊神话中称为阿佛洛狄忒。

传说她在大海的泡沫中诞生,在三位时光女神和三位美惠女神的陪伴下,来到奥林匹斯山,众神被其美丽容貌所吸引,纷纷向她求爱。

宙斯在遭其拒绝后,遂把她嫁给了丑陋而瘸腿的火神赫斐斯塔司,但她却爱上了战神阿瑞斯,并生下小爱神厄洛斯。

后曾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国王墨涅拉俄的妻子、全希腊最美的女人海伦。

引起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十年战争。

《米洛斯的维纳斯》是举世闻名的古希腊后期的雕塑杰作。

她是宙斯和大洋女神狄俄涅的女儿。

又说她从浪花中出生,故称阿娜狄俄墨涅(出水之意)。

最初为丰收女神之一。

奥林波斯教形成后,被作为爱情、性欲及美的女神。

最早崇拜她的地方是塞浦路斯、库忒拉岛、小亚细亚。

后来对她的崇拜传入希腊。

作为女海神,她的祭品是海豚;作为丰收女神,她的祭品是麻雀、鸽子和兔子;作为爱情女神,她有一条神奇的宝腰带,在古希腊女子结婚时,要把自己织成的带子献给她。

传说她的女祭司用肉体换钱来为之服务,这与当时的婚姻制度有关。

在奥林波斯教中,她被作为赫菲斯托斯的妻子,但她多次与别人相好:与战神阿瑞斯私通,生下5个子女;与赫耳墨斯生子;与英雄安喀塞斯生下埃涅阿斯。

维纳斯的美学分析

维纳斯的美学分析

维纳斯的美学分析摘要:维纳斯虽然失去双臂,但是她的美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那令人震惊的黄金比例,还有那让人禁欲的节制美,使她超越了种族、文化之间的审美差异,成为了真正的美神。

关键词:维纳斯、残缺、黄金比例、节制美、美神维纳斯是罗马语,希腊神话中叫她为阿芙风狄蒂。

传说她是众神之父宙斯和海洋女神狄俄涅的女儿。

维纳斯在希腊神话中原为丰收女神.奥林波斯神系形成以后,她才成了爱神、美神,从此她就成为全部女性美的代表和体现者。

断臂维纳斯是1820年在希腊爱琴海米罗斯岛上一个山洞里,被当地有个叫岳尔戈斯的农民发现的。

岳尔戈斯首先发现了一座倒塌的小庙堂.在庙堂的沙土堆中有一座美女雕像,他小心地把雕像挖掘出来,发现她已失去了两条手臂。

由于它是在米罗斯岛上发现的.所以又有"米罗的维纳斯"之称。

出土时,雕像的腰部已经断开,经修复后,考古学家们最初考证是作于公元前1世纪时期。

由于女像的表情与姿势类似柏拉酉特列斯的风格,比例却接近列西普斯的标准,因而引起了争议。

最后在女像的台座与足部下方发现了原来的铭文,文款是:"美安德罗河畔、安屈克亚的亚历山德罗斯作此"。

从铭文的书体看,应当是公元前百年左右的作品。

于是又有人反对把它列入希腊化时期。

但从雕像的整体风格看,美神的椭圆形脸蛋,直鼻梁(俗称希腊鼻),平额,端正的弧形眉、扁桃形的眼睛,发髻刻成有条理的轻波纹样式,神态平静,不露笑容,这一切都是从公元前5世纪后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不把它列入希腊化时期是没有道理的。

"米罗的维纳斯"大理石雕像高约2.4米,通体由一块半透明的白云石雕塑,站在鸡血白纹的云石底座上.是迄今被发现的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维纳斯的面部具有希腊妇女典型特征。

直鼻、椭圆脸、窄额。

她那安详自信的眼睛和稍露微笑的嘴唇,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的印象,没有娇艳或羞怯,没有丝毫的造作神态。

体现了两千多年前希腊人的审美理想,纯洁与典雅,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

第四专题_美的产生与真善丑之关系

第四专题_美的产生与真善丑之关系

美的产生与真、 第四专题 美的产生与真、善、丑之关系
结论:“美”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教材第96—98页) 1、美产生于劳动; 2、在美的产生过程中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3、从实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中,人类的观念形态起 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4、在生产实践中主体与客体存在辩正统一的关系:“人 化的自然”
崧 泽 文 化 彩 绘 碗 形 豆 家 岭 文 化 彩 陶 壶 屈
仰 韶 文 化 白 衣 彩 陶 钵 石 山 文 化 彩 陶 壶 昙
大 汶 口 文 化 兽 形 提 梁 陶 器 韶 文 化 彩 陶 盆 仰
仰 韶 文 化 鹤 衔 鱼 韶 纹 彩 陶 缸 头 行 器 口 彩 陶 瓶 人 化 文 仰
仰 韶 文 化 鱼 蛙 彩 陶 盆 化 人 面 鱼 纹 彩 陶 盆 文 韶 仰
第四专题 美的产生与真、善、丑之关系 美的产生与真、
这时候人类对产品形式的探索虽然仍然是以实用为基础, 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实用价值了,更多的是为了满 足审美的需要。这从彩陶图案的来源上也可看到从使用 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转变。(1)直接反映自然的现象如 鱼纹、鸟兽纹、花果纹等,作为最初的彩陶图案的来源。 (2)从自然和生活形象中经过提炼和概括后的几何图 形,成为彩陶图案的另一来源。如卡拉耶人装潢品上的 图形(菱形、曲线等)是由各种蛇皮斑皮演化而来的。 (3)某些从生产技术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几何纹饰成为 彩陶图案的新来源,如生与真、善、丑之关系
(四)从彩陶造型和纹饰来考察 与过去的石器相比,彩陶不仅实用,而且更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 与过去的石器相比,彩陶不仅实用,而且更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 这主要表现在: 这主要表现在: 1、陶器的造型和装饰具有更多的自由和想象的成分。 、陶器的造型和装饰具有更多的自由和想象的成分。 石岭下类型罐给予人的喜悦之感(教材第87页图 页图22); 例:石岭下类型罐给予人的喜悦之感(教材第 页图 ); 马家窑类型的尖底瓶给人的流动韵律感(教材第87页图 页图23); 马家窑类型的尖底瓶给人的流动韵律感(教材第 页图 ); 大汶口的兽形器给人的向前冲的动物形象充满想象和创造的喜悦 (图24)。 )。 2、比较自然地娴熟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 、比较自然地娴熟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 比较讲究图案的对比、匀称、调和、变化和多样等形式美法则。 比较讲究图案的对比、匀称、调和、变化和多样等形式美法则。 半山类型瓮( );其制作方法体现了人类在研究和掌握形 例:半山类型瓮(图25);其制作方法体现了人类在研究和掌握形 ); 式美上的进步。 式美上的进步。

哲学:美学原理考试资料(题库版)

哲学:美学原理考试资料(题库版)

哲学:美学原理考试资料(题库版)1、问答题如何理解艺术美的审美性?正确答案:艺术的审美性:①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有机统一。

②又体现为真、善、美的结晶。

2、填空题美学是研究()、()、()和美的创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江南博哥)学。

正确答案:美;美感;审美活动3、判断题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赞成真善美三者的统一。

正确答案:错4、问答题论艺术品的鉴赏过程?(结合实际说明)正确答案:艺术品的鉴赏分为三个阶段,即观、品、悟。

1.⑴观。

观是指接受者透过艺术的形式符号在直观层次上初步感受和重建意象。

接受者开始接触艺术品,首先是初步了解艺术符号的意义,形成不完整或粗浅的意象。

直观地感受到美。

2.⑵品。

“品”是指接受者根据各自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经验,凝神观照,发挥想象力,细致地体味作品,充实、丰富、发展意象,使意象更具接受者的个性。

可以说,“品”就是意象的重建过程。

3.⑶悟。

悟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悟是接受主体在意象重建中的灵感,主体的意识在“品”的过程中逐渐活跃起来,意象也一步步鲜明,终于,使主体的意识在一瞬间升华为高度自由的境界。

悟是艺术接受的最高阶段和理想境界。

5、判断题尼采认为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但本质上是酒神精神。

正确答案:对6、判断题艺术美和自然美都是由心灵产生的。

正确答案:对7、填空题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绘画艺术可以分为()、()、()、水彩画、水粉画等。

正确答案:中国画;油画;版画8、问答题优美的本质?论优美的特征:正确答案:本质在于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存,是人对这种和谐状态的情感肯定优美的基本特征:和谐。

9、单选把人的感觉看作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的思想家是()A.黑格尔B.马克思C.亚里士多德D.卢梭正确答案:B10、判断题宗白华认为:艺术家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风景交融渗透。

正确答案:对11、单选人在劳动实践中创造美的事物的基本规律是()A.按照对象的客观规律进行建造B.按照主体的内在尺度来生产C.把人的本质力量表现为可供审美欣赏的形象D.把主体情感投射到对象上面正确答案:C12、问答题丑的历史发展阶段正确答案:①原始时代。

直面老妓 丑与美的感受

直面老妓 丑与美的感受
关键词 : 罗丹 ; 老妓 ; 丑; 生命
看到 老妓 , 突然想起维纳斯 。 这爱与美的化身, 她的形象从古 至今一次 次被 艺术家描摹 塑造 , 从 雕塑到绘 画, 从文 艺复兴 时期 石器时代 的生殖女 神到希腊艺术 的断臂 女神。无论她 的形 象多 么千变万化 , 无论时代相距多 么遥远 , 也无论 艺术家 的个性 多么 千差万别 , 她都被赋予 以年轻 、 生命 、 力量与动力 。她象一个取之 不尽 的源头 , 从中流淌的是人类 对美好生活美好事物无尽 的想象
位进行通报 , 诚 恳邀请用人单位到学校 招聘 学生 。同时 , 认真组 策 。我们需要树立“ 以就业为导 向, 以市场为导 向, 以社会和学生
织学生搞好 自 我 推荐 、 自 我包装 。校 园招聘会这种形式 , 既 节约
学生的开支 , 又能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 3 . 3 培养学生 自主创业意识 , 多鼓励学生 自主创业 。 毕业生 自主创业就是 改变就业观念 , 利用 自己所学 知识 、 才
与期盼之泉。欣赏美丽的维纳斯恰如啜吸甘甜的琼浆 。我们 的心

雀跃 。 突然问想起今天得 了一朵小红花便 乐得合不拢嘴 巴。 那是 个 不以物质衡量的快乐年华 ,每个孩子都 能找到属于 自己的 尘, 也许并不 是这样 , 他 的家 境曾经温 暖富有 , 突然 间遭 遇 的灾 难让她步人不归路… . . 但是 , 无论如何 , 她是一个生命 , 曾经真实 地存在过。他象我们每个人一样爱 过恨过 , 努力过也挣扎过 。她 曾经童贞无辜地注视过这个世界 ,也 曾经有过唇红齿 自的妙龄 年华 , 她长大 了 , 她成 人 了 , 她有过 健康 、 丰满性 感 以及 妩媚 妖 娆 。她的美曾经令众 生倾倒 。 然而 ,罗丹把他定格在暮年 ,定 格在一具衰败不堪 的躯体

西方艺术史中的维纳斯现象的论文

西方艺术史中的维纳斯现象的论文

西方艺术史中的维纳斯现象的论文内容摘要:在西方艺术史中,维纳斯现象极为复杂和重要,文章梳理了西方艺术史中多变的维纳斯形象,并进一步研究了维纳斯艺术现象与美的观念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维纳斯美爱古希腊人对美神、爱神的称呼是阿弗罗蒂忒,到了罗马就被改成了维纳斯,维纳斯是西方艺术家钟爱的表现对象,从古希腊到今天,艺术家们创造了不计其数的维纳斯形象,这些形象成为西方图像世界源远流长的经典之一。

维纳斯在西方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对维纳斯现象研究的必要性。

在艺术史中被冠以维纳斯名称的作品,实际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专指维纳斯女神。

在这一类作品中,艺术家常常会给出维纳斯的标志之物,以确定女神的身份。

例如,维纳斯常常会与大海、海豚、贝壳、鸽子、麻雀、天鹅、镜子、苹果(要与夏娃区分)联系在一起。

在大英博物馆所藏的陶器中,有一件公元前470年的作品,被命名为《骑鸟飞翔的维纳斯》。

尽管该女性是着衣的,但因她所骑的鸟是天鹅,所以,她的身份就被确认是维纳斯了。

除了这些标志之物,维纳斯的同伴也有助于确定维纳斯的身份。

当与女性在一起的男性佩戴铠甲,则这件艺术品极有可能是描绘维纳斯与战神马尔斯的故事,如波提切利所绘《维纳斯与马尔斯》;如果该男性是猎人装扮,或伴随猎狗,作品则可能是在描述维纳斯与阿东尼斯的故事,如卢本斯所绘《维纳斯与阿东尼斯》;此外,手持金苹果的帕里斯王子、半人半羊的潘神、带金箭的丘比特,都有助于判断维纳斯的身份。

第二类以维纳斯命名的作品并不专指维纳斯女神,而指一切美丽的裸体女性。

因为维纳斯异常美貌,令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为之赞叹,她就被奉为专司美与爱的女神。

其后,在帕里斯王子的审判中,她获得了献给最美丽女神的金苹果。

因此,在艺术史中,维纳斯可以指所有一切美丽的女性,尤其是指裸体女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原始艺术中的女裸体被称之以维纳斯,例如《维冷多夫的维纳斯》《洛塞尔维纳斯》,尽管以今人的眼光看她们并不美,但是因为这些雕刻与原始人的美和生殖的观念联系在一起,所以,它们被命名为维纳斯。

美就是美,丑就是丑━━化丑不能为美━━论美与丑的肯定及否定之情感结构之于艺术的本质(一)

美就是美,丑就是丑━━化丑不能为美━━论美与丑的肯定及否定之情感结构之于艺术的本质(一)

美就是美,丑就是丑━━化丑不能为美━━论美与丑的肯定及否定之情感结构之于艺术的本质(一)【内容提要】1.艺术大于美学,艺术包含有两极,一是美的,一是丑的——2.美与丑的界定:丑,否定性情感期待的符号对象及其对象化特征;美:肯定性情感期待的符号对象及其对象化特征——3.人的情感中有肯定的需求;也有否定的需求,——4.艺术快感:既有对美的肯定,也有对丑的否定,快感不只是美感,还包括由对丑恶的否定而来的快感,即痛快感。

这种快感不是由于它变美了,而是由于它使人的否定性情感期待得到了满足——5.艺术对现实局限的超越是艺术本质的重要特征,这其中情感的否定性是其根本的保证。

【关键词】肯定性情感否定性情感快感美丑丑陋的生活现象何以能在艺术作品中给人以美感呢?这个问题的提出最少可以追溯到亚里斯多德(尽管它是对亚里斯多德原意的引伸,后详),但几千年来人们仍然没有得出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也仍然没有超出亚里斯多德当年所讨论的范围。

从横向上来看,一是关于丑的艺术或艺术中的丑的表现的研究;二是关于丑的美学,或者称之为丑的哲学的研究。

从纵向上来看,丑及其丑学的独立突现是由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即随着西方现代派艺术的兴起,丑在艺术中开始取代美而占据了主角的位置,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与此相适应产生了与美学具有同等地位的丑学。

栾栋博士认为从1750年到2050年的三百年间,西方的美学呈现出正、反、和的发展轨迹,“也就是说1750-1850年是西方美学的正题阶段,1850-1950年是西方美学的反题阶段,1950-2050年是西方美学的合题过程。

”①正即对美的张扬,反即丑的突现,合即两者的扬弃。

但在论述到丑的美学价值时,并未回答亚里斯多德的疑问,一方面仍然是以丑衬美、以丑显美和化丑为美的传统观点,概括地讲即化丑为美论;另一方面,就是以黑格尔以来的异化理论为基础和方法论的对社会丑恶的批判和否定,概括地讲即异化否定论。

也就是说正是由于西方现代化所带来的异化,才有了现代派艺术中丑的审美价值的突现,也才有了丑学的独立,即在艺术作品中表现丑,在思想文化方面张扬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题3 “维纳斯”“老妓”
——艺术中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 米 洛 的 维 纳 斯 》
罗丹的《老妓》
艺术与美
1 艺术反映现实美 2 艺术创造艺术美 3 艺术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艺术具有审美特质
徐悲鸿《八骏图》
高更《哈里克斯风景》
艺术反映现实美
现实美: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
自然美 —— 自然界中自然事物的美 社会美 —— 社会关系中社会事物的美
艺术创造艺术美
艺术美: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 按照美的规律并 为美的目的而创作的艺术作品的美。
古埃及莫壁壁画《鸿雁图》
高更《花与猫》
艺术美比现实美更高一级
艺术美更集中、鲜明、强烈、典型 艺术美能够使生活丑发生转化
莫奈《日出印象》
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
艺术与丑的关系 (图示如下)
生活丑
审美否定
郑板桥《兰竹图》
方大钧《莲渔》
罗中立《父亲》
黄 海 《 忆 江 南 》 装 置 艺 术 《 天 问 》
毕加索《格尔尼卡》
丑的被嘲笑 丑的被揭露 丑的被批判 丑的毁灭
艺术美
《教皇英诺森十世》
震撼世界的摄影作品
列宾
《伏尔加纤夫》
《斯塔索夫肖像》
达利《内战的预感》
震撼世界的摄影作品
艺术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美感:美的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的一种赏心悦目的 心理活动,是对美的认识、评价和欣赏。 侧重于感官快适的美感 感官快适和理性满足互补的美感 偏重于理性满足的美感
如:体现人类进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事件 表现人类友爱亲情关系 具有美德和善行的人等
现实美是艺术家“永恒的题材”
梵高《向日葵》
朱青《无忧》
米罗《菜园》
达利《一盆植物》
德加《威尼斯大运河》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韦 拉 斯 开 支 《 镜 前 维 纳 斯 》
德拉克洛瓦《自由神引导人们》 懂希文《开国大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