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童年》素材1新人教版
名著导读-7年级下册(1)-童年案例
![名著导读-7年级下册(1)-童年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04d293e0912a2161479292c.png)
教学案例: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童年》案例过程:师:说一说阿廖沙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痛苦和磨难?生:首先是父亲的离去。
生:在外祖父家看到两个舅舅因母亲的回来,争吵殴打,争夺原本属于母亲的的嫁妆。
生:外祖父好虐待工人,一次外祖父因我染错了布,毒打了我。
生:外祖父也打外祖母,一次打得外祖母头痛。
生:母亲的再婚,并没有幸福,后父有了外遇,打了母亲。
生:短暂的学习生活,只上完小学三年级,期间,因为我的穿着,教师和神父都不喜欢我,好找我的麻烦,我很烦闷,讨厌上学,后来因为外祖父家败落,我得自己挣钱,捡破烂,学生嘲笑我,又因外祖母病了,我离开了学校。
生:最后母亲离开了。
外祖父叫我到人间混饭去了。
师:文中的哪些事和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老师,我读出在这部书中充满了家庭的暴力。
首先是舅舅好打骂舅母,后来舅母就是被舅舅折磨而死的。
再一就是自私自利,而又残暴的外祖父,对待外祖母,有时辱骂,动不动就打骂,在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没多长时间的时候,就亲见一次,阿廖沙感到很害怕,更厉害的一次是,外祖父打的外祖母头痛,原来是因为,外祖母头上的发簪被打进了头皮里去了,而且不止一个,读到这我觉得外祖父真够毒的。
还有后来母亲再婚,后父不务正业,搞外遇,用脚踢母亲的胸脯,阿廖沙忍无可忍想用刀先杀死他再自杀。
虽没有成功。
但是,让人读了,也恶心,厌恶。
师:你说的真好。
对,书中的家庭确实充满了暴力,不仅是丈夫对待妻子。
还有吗?生:还有儿子对待父母,比如舅舅对待外祖父和外祖母。
第六章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的家,在这次战斗中善良的外祖母由于“劝架”被醉酒的逆子的砖头砸伤了手,造成了骨折。
生:还有外祖父对待阿廖沙,只是因为他染错了桌布,就遭到了一顿毒打,被打的失去了直觉。
躺在床上10多天。
生:没有家庭的温暖。
生:幸好还有外祖母。
在这个家庭中,外祖母是阿廖沙的精神支柱。
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
第四章家中失火,一大家人都慌了,外祖母却指挥若定。
语文人教彩色版七年级下册(2014年1月修订)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成长学生习
![语文人教彩色版七年级下册(2014年1月修订)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 《童年》:在苦难中成长学生习](https://img.taocdn.com/s3/m/dbe5e81d5727a5e9856a61c9.png)
我与贝蒂
去年寒假,妈妈散步时捡来了一只小狗。
据妈妈说这只小狗一直跟在她后面,到家开门时,它还在等着,一开门它就钻进去了。
看来,它和我们确实很有缘分,就把它收留下来吧。
我给它取了个名字——贝蒂。
我每天都喂贝蒂。
我喂她时,都会把食物拿得高高的,贝蒂就会把两只小前爪一抬,站起来,眼睛看着食物,小爪子上下摆动,想谢谢我似得。
有一次,我带贝蒂出去玩。
忽然,一只小公狗朝贝蒂咬过来,恰巧,贝蒂转过头来一看,马上反扑了过去。
紧接着,它们两个咬成了一团。
最后,贝蒂给了它致命的一击,那只小狗疼得“嗷嗷”直叫,掉头就跑。
贝蒂胜利了!
每当我回到家时,贝蒂都会兴奋地往我身上扑,这时我就会摸摸它的头,它就马上安静下来。
我蹲下的时候,贝蒂就把前面两只爪子搭在我腿上,往我胳膊肘里钻。
我摸摸它的头说:“别闹了,贝蒂。
”它就会乖乖地把头垂在我的腿上。
贝蒂有时也在我蹲下的地方坐下,轻轻地咬我的手,或者舔我的手。
我和贝蒂是朋友,我们在一起很快乐!。
七年级下册期末童年名著导读范文
![七年级下册期末童年名著导读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348fca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20.png)
七年级下册期末童年名著导读范文第一篇:七年级下册期末童年名著导读范文名著导读《童年》练习1、《童年》是作者以(高尔基)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3到10岁)这一年龄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2、《童年》中写到了阿廖沙生活的几个阶段,分别是:()()()()。
3、与阿廖沙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他喜欢的人有(外祖母)(),反感的人有(外祖父)和()。
A.外祖母B.外祖父 C善良乐观的“小茨冈” D.献身科学的好事情E.自私冷酷的舅舅们F.从小不好学的表哥们G.继父 I.母亲4、在外祖父家中充满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气氛。
5、(外祖母)是阿廖沙终身的朋友,也是他最知心的人。
6、(好事情)是阿廖沙遇到的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
7、.外祖父家家庭成员之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形成这种气氛和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家庭暴力。
8、.高尔基透过这种家庭现状揭示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何种愿望?答:9、.外祖母是个怎样的女性?阿廖沙为什么最喜欢她?答:慈祥善良,热爱生活。
10、外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认识他“私有者的灵魂”?答:贪婪、残暴。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11、阿廖沙的性格中有哪些是你最喜欢最钦佩的?为什么?答: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
12、.通过阅读《童年》,你如何理解“磨难促人成长”的道理?答:13、请写出一部本学期你课外阅读过的名著的书名、作者、主人公:答:《童年》高尔基、阿廖沙;……14、《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
15、《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16、《童年》你最喜欢的是谁?为什么喜欢?从文中找到依据。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名著阅读《童年》共48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名著阅读《童年》共48页](https://img.taocdn.com/s3/m/c5fe0665a6c30c2258019e4d.png)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温习内容
![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温习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74d753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6.png)
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温习内容一.《童年》——高尔基(俄国)一、《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世》《我的大学》。
二、《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世混饭吃终止,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基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常常毒打外祖母和小孩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是一个慈祥仁慈、伶俐能干、酷爱生活的人,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样的宽大胸怀。
作品中,还有两个粗野自私的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乐观质朴的学徒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情形”,欢乐的麻脸保姆叶夫根尼娅。
4、在这部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什么缘故?二.《鲁滨孙漂流记》——笛福(英国)一、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建议每一个成长中的青青年尤其是男小孩都应该读一读笛福的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
它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在西方,“鲁滨孙”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
2、《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是鲁滨孙,他勇于冒险,勇于追求无拘无束、无拘无束的生活,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表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制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3、内容:诞生于商人世家的鲁滨孙,一心向往充满冒险和挑战的海外生活,他擅自离家出海,结果风暴打翻了船只,他一人被海浪抛到荒岛上,在那里孤独度过了28年的光阴。
《鲁滨孙漂流记》的要紧部份确实是主人公在荒岛生活的生动记叙。
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的第24年,他还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礼拜五。
在他的教育下成为一个忠实的奴仆。
小说通篇采纳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情节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
4、鲁滨孙是个如何的人?结合名著谈谈自己的观点。
三、《昆虫记》——法布尔(法国)一、昆虫学家法布尔毕其一生观看研究昆虫,写出《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或《昆虫学札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人教版七年下名著阅读《童年》
![人教版七年下名著阅读《童年》](https://img.taocdn.com/s3/m/512f893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12.png)
人教版七年下名著阅读《童年》第一篇:人教版七年下名著阅读《童年》二.《童年》:在苦难中长大1.作家、作品《《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故事梗概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疯狂虐待自己的妻子。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
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宽大胸怀。
相信善总会战胜恶。
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
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
名著导读综合性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名著导读综合性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5bb676168884868762d657.png)
名著导读综合性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一《童年》1、《童年》是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中的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
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
2、(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3、《童年》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比如,勇敢正直的,善良乐观的,自私残暴的,贪婪恶毒的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4、《童年》中塑造了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5、《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
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6、《童年》从写起,到结束,生动的再现了。
7、在如此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变成了一个什么样得人?你从阿廖沙的变化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8、你最欣赏高尔基的名言是。
二《昆虫记》1、一部真实记录昆虫生活,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它是名著《》,该作品中昆虫们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1)、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他们与人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
你的看法呢?(2)、该书的语言有什么特点?2、法国有一个人耗尽了一生的精力来研究昆虫,并专为昆虫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这个人是;这本书是《》。
这本书又译为《》或《》,被誉为“”。
鲁迅把这本书奉为“”的楷模。
我们学过其中的一篇课文叫做《》。
3、《昆虫记》本书出了真实了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全书充满了对,充满了对。
这本书是优秀的,也是公认的。
4、《昆虫记》根据大量第一手资料,将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揭示出来,如在地下潜伏4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善建巢穴,管理家务;善于捕食、织网;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做巢穴盖子……在作者笔下,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2024)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2024)](https://img.taocdn.com/s3/m/40a75c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36.png)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 成长等主题,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2024/1/30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和文学素养,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
4
课件内容概述
情节梳理
按照时间顺序,简要概括小说 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艺术特色
探讨小说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 法,如语言、结构、象征等
《童年》的背景介绍
包括作者高尔基的生平、时代 背景等
舅舅们
阿廖沙的舅舅们,他们各自有 着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与阿廖 沙之间也有着复杂的关系。
2024/1/30
11
人物性格特点和形象塑造
阿廖沙
敏感、孤独、善于观察、富有 同情心,通过他的成长经历展
现了小说的主题。
2024/1/30
外祖母
慈祥、坚强、乐观、富有智慧 ,她的形象塑造体现了女性的 伟大和母爱的力量。
社会文化对童年的影响
探讨不同社会文化对童年成长的影响,如家庭、学校、社 区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塑造作用。
童年成长中的心理变化
分析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心理变化,如认知、情感、 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
23
东西方童年教育观念差异探讨
教育目标与期望
比较东西方教育体系中对儿童成 长的目标和期望,分析其中的异
通过主人公阿廖沙的眼睛 ,以儿童纯真的眼光去观 察世界,展现出一个独特 而真实的世界观。
2024/1/30
朴实无华的语言
作者运用简洁明快的叙述 方式,使得整部作品更加 贴近现实生活,让读者更 容易产生共鸣。
幽默与讽刺
在叙事中穿插幽默与讽刺 的元素,既增加了作品的 趣味性,又深刻揭示了社 会现实的种种弊端。
03
家庭与亲情的重要性
语文人教彩色版七年级下册(2014年1月修订)人教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童年》PPT课件
![语文人教彩色版七年级下册(2014年1月修订)人教新课标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童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68d463852458fb770b56ec.png)
• 作者在作品里写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 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象蜜蜂一 样,把自己的知识和关于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 里,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实着我的 心灵,这种蜜往往是肮脏而苦涩的,但这一切知识 仍然是蜜。”因此,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 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的与他们的交往热情 讴歌了他们。
第一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聪明、 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女性的优 秀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本章末尾用充满诗意的美好语言描写了外祖母 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平凡而 伟大的人物形象。
• 第二章可以分三大块,也就是三篇优美、
精彩的散文。它们可以分别标题为:“兄 弟斗殴”、“凶残的外祖父”、“外祖父 来病床看我”。
不要慨叹生活底痛苦!---慨叹是弱者......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学习——永远不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天才出于勤奋。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 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马克西姆· 高尔基(1868-1936),原 名阿历克塞· 马克西姆维奇· 彼什科夫,是享 有盛誉的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无 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列宁语)。 他的创作开始了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他的名字“代表着世界文学史上的新时期” (鲁迅语)。20世纪初,他的作品就开始 介绍到我国,对我国的文学和我国革命产生 了巨大影响。
•
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业主地位和 分崩离析的家庭,他残酷的虐待工人伙计, 甚至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 匠人格里戈里赶出家门,共同生活了一辈 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谋生路。有钱时作威 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 品格底下。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 掉。
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童年》素材1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童年》素材1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ffd6ee49649b6648d747bd.png)
宁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两个舅舅为了分外公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尔,喝醉酒就闹事,整夜在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带来帮手把马林果丛和酸栗树统统拔掉,捣毁浴室,砸坏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门,外公集合了两个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对付他.为帮儿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接下来又是一段单调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祷,外公也每天祈祷.阿廖沙认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欢外婆的上帝,讨厌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祷时的失误捉弄他.这时期阿廖沙经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为这些孩子做出的恶作剧令他无法容忍.这时,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双目失明被舅舅解雇,沦落为乞丐,阿廖沙为此感到难堪.外公突然卖掉原有房子在别处买了房子.在这里阿廖沙结识了许多人.有外号为“好事儿”的房客,有伪装成马车夫抢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奥甫相尼科家的三个孩子.阿廖沙与他们都建立了友谊,但同“好事儿”的关系最为密切.“好事儿”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对人生有透彻的感悟,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在我看来院子里平淡无奇没什麽值得留心的东西.但经他轻轻一推,或者三言两语指点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这些东西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而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但“好事儿”终因不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公赶走,阿廖沙非常生气但毫无办法.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学在家.因发愁母亲的婚事,外婆开始酗酒并向阿廖沙讲述父亲与母亲的往事.不久,母亲看上了一个学测量学的学生并坚持要嫁给他.阿廖沙不喜欢继父与新的祖母,不想让母亲改嫁但毫无办法.母亲改嫁后,阿廖沙继续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开始长大,拥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学校,但老师不喜欢他,只有主教赏识他.他因拿了一卢布买童话书被母亲打了一顿.继父对母亲很不好,用脚踢她,阿廖沙与继父拼命,又被送回外公家.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八月,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4.《童年》的主题思想.《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阿廖沙这一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这部小说还折射出19世纪末期俄国生活的普遍情形,勾画了俄罗斯底层人民种种生动的形象,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5.《童年》的人物形象.①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②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③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④小茨冈:乐观纯朴;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好事情”: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6.《童年》的艺术特点.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严肃、低沉;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于是——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童年》名著导读 精选29页PPT
![《童年》名著导读 精选2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dd7d80ef376baf1ffd4fad8d.png)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童年》名著导读精选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初中七年级名著导读童年18页PPT
![初中七年级名著导读童年18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808da7a9caaedd3383c4d3d3.png)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童年》素材1新人
教版
1.《童年》的基本常识。
本书的作者是______(国家)的______。
主人公名叫______。
这是作者的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_____体三部曲之一,另两部是______、______。
答:前苏联高尔基阿廖沙自传《在人间》《我的大学》
2.《童年》的内容简介。
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3.《童年》的故事缩写。
(2066字)
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
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
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
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
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
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
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
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
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
阿廖沙非常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沉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茨冈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恋外婆。
睡觉前,给外婆开玩笑,外婆给他讲上帝与小鬼的故事。
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
“外婆到来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
她的出现唤醒了我,使我见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
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贴心的人。
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
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
”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
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
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开春,舅舅们就分了家,外公为自己买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着外公外婆住。
这是一段节奏平缓的日子,阿廖沙接触的人只有外公外婆。
外婆向他讲述自己的身世。
外婆也是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
外公也讲起小时侯与法国兵相处的事情。
这段时间外公开始教阿廖沙识字。
外公老病复发,动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无法忍受。
宁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两个舅舅为了分外公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尔,喝醉酒就闹事,整夜在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带来帮手把马林果丛和酸栗树统统拔掉,捣毁浴室,砸坏玻璃。
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门,外公集合了两个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对付他。
为帮儿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
接下来又是一段单调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祷,外公也每天祈祷。
阿廖沙认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而生畏。
阿廖沙喜欢外婆的上帝,讨厌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祷时的失误捉弄他。
这时期阿廖沙经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为这些孩子做出的恶作剧令他无法容
忍。
这时,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双目失明被舅舅解雇,沦落为乞丐,阿廖沙为此感到难堪。
外公突然卖掉原有房子在别处买了房子。
在这里阿廖沙结识了许多人。
有外号为“好事儿”的房客,有伪装成马车夫抢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奥甫相尼科家的三个孩子。
阿廖沙与他们都建立了友谊,但同“好事儿”的关系最为密切。
“好事儿”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对人生有透彻的感悟,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
“在我看来院子里平淡无奇没什麽值得留心的东西。
但经他轻轻一推,或者三言两语指点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这些东西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而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
”但“好事儿”终因不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公赶走,阿廖沙非常生气但毫无办法。
百无聊赖之中,母亲回来了。
在几个城市呆了很长时间又生了一个孩子后,走投无路的她又回到外公家。
她开始教阿廖沙认字,让他背许许多多的诗。
外公强迫母亲改嫁,母亲拼命反抗,外公异常生气,将气愤转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发针深深地插进外婆头皮。
阿廖沙为外婆报仇,将外公最喜欢的圣徒像剪碎。
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学在家。
因发愁母亲的婚事,外婆开始酗酒并向阿廖沙讲述父亲与母亲的往事。
不久,母亲看上了一个学测量学的学生并坚持要嫁给他。
阿廖沙不喜欢继父与新的祖母,不想让母亲改嫁但毫无办法。
母亲改嫁后,阿廖沙继续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开始长大,拥有了自己的自信。
阿廖沙又回到学校,但老师不喜欢他,只有主教赏识他。
他因拿了一卢布买童话书被母亲打了一顿。
继父对母亲很不好,用脚踢她,阿廖沙与继父拼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
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
八月,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
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4.《童年》的主题思想。
《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
阿廖沙这一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这部小说还折射出
19世纪末期俄国生活的普遍情形,勾画了俄罗斯底层人民种种生动的形象,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5.《童年》的人物形象。
①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②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③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④小茨冈:乐观纯朴;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好事情”: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6.《童年》的艺术特点。
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严肃、低沉;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
于是——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