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存在的本质-海德格尔论黑格尔的时间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是存在的本质--海德格尔论黑格尔的时间概念
存在与时间是海德格尔哲学的两个基本范畴,他的主要著作即以此为书名。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规定性是有限而非无限。

这种观点与黑格尔的思想大相径庭。

黑格尔认为,存在与精神同一,精神是普遍的、无限的,因此存在也是普遍的,无限的。

美国学者史密特指出:“如果说形而上学历来都在颂扬无限者,那么海德格尔对它的袤渎也许只有尼采可与之匹敌。

因为,自《存在与时间》问世以来,海德格尔的目的始终是摧毁并消除传统形而上学的偶像,重新获得他所谓的对存在之有限的源始体验”[(1)]。

如果说黑格尔的存在论是“无限存在论”,那么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实际上就是“有限存在论”。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有限性来自此在(人)的有限性。

而此在的有限性是一个有关时间的问题。

人终有一死。

死是人生存于世的界限。

死使人领悟到,时间是有终的(有限的),而非无终的(无限的)。

黑格尔与海德格尔是如何对待存在与时间的关系问题的?海德格尔是如何对待黑格尔的时间概念的?海德格尔声称,他提出的时间概念才是真正的源始时间,而黑格尔的时间概念则是流俗时间领悟的最极端形态。

他与黑格尔是根本对立的。

海德格尔的这种观点能否成立?本文的讨论将围绕以上问题展开。

一、存在是时间的本质
如海德格尔所言,在黑格尔那里,时间问题的确没有受到充分重视。

黑格尔是在《哲学全书》第二部分--自然哲学中专题讨论时间概念的。

因此首须弄清的是,黑格尔的“自然”指什么。

黑格尔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

绝对理念是逻辑学的最高范畴,是主体与客体的对立统一。

黑格尔的逻辑学以存在为开端,以绝对理念为终端。

存在是潜在的绝对理念,绝对理念则是全面展开了的、内容丰富的具体存在。

这个具体的存在,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因此它是主体-客体。

这就是自然。

可见,黑格尔所说的“自然”不是外在于主体的自在存在,而是自在自为的存在。

作为主客统一,绝对理念是无限的。

在它的对立面,除了它自己,别无其他。

因此它是自由的。

黑格尔说:“理念自由地解脱自身,对自己绝对有把握,并且在自身中宁静。

由于这种自由之故,它的规定性形式也同样是绝对自由的,是绝对自为的、无主观性之有的空间和时间的外在性”[(2)]。

在自然界,理念摆脱了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宁静地处于自身之内。

但是理念的这种绝对自由造成了自然界的无主观性(主体性)。

确切地说,由于自然界所包含的主体性尚未显现,所以它的规定性在它之外。

黑格尔说,“外在性就构成自然的规定”[(3)]。

空间与时间是自然哲学中最初级的范畴,也是离理性或精神最远的范畴。

黑格尔的时间概念由空间概念发展而来。

他认为,当我们规定自然界的事物时,首先运用的就是空间这个范畴。

自然物在其直接性中,只能是空间的一个点。

就是说,在认识的出发点上,我们只能说,有那么一个东西存在于空间。

至于说它是什么,我们尚不清楚。

这样一个东西实际上就是一个抽象的点。

点的规定性只能来自外部。

因此黑格尔说,空间作为点是“已外存在”。

从表面看,空间是无差别的直接性,是“宁静”的自然。

实际上,宁静只是自然的外表。

这是因为,点的规定性在它的他在中。

只有超越自身,才能求得自身的同一。

换言之,我们必须用其他的点来规定这个点。

于是点就成为空间的否定。

点与点否定地相互关联。

黑格尔认为,这种摆脱无能为力的状态,处于运动变化过程中的自为的点即时间。

他说,“作为已外存在的否定性统一,时间同样也是纯粹抽象的、观念的东西。

时间是那种存在的时候不存在、不存在的时候存在的存在,是被直观的变易”[(4)]。

时间的根本特征是变易。


间把空间之所以为空间的点的运动表现出来。

点的运动产生线和面。

而时间正是点建立自身为线和面的前提。

没有这个前提,线和面的建立是不可想象的,空间也会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时间作为空间的真理,只是把空间的外在性作为否定性的运动过程建立起来,却没有扬弃空间的外在性。

因此黑格尔说,“时间是存在的时候不存在、不存在的时候存在的存在,是被直观的变易。


在存在与时间的关系问题上,黑格尔主张,“时间不是支配概念的力量,概念也不存在于时间中,不是某种时间性的东西;相反,概念是支配时间的力量,时间不过是这种作为外在性的否定性。

……时间按其概念来说,本身是永恒的,因为时间既不是现时,也不是某个时间,反之作为时间的时间是时间的概念,而时间的概念同任何一般概念一样,本身是永恒的东西,因而也就是绝对的现在”[(5)]。

可见,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的批判是正确的,黑格尔的确主张,存在是决定时间的力量,存在-精神的永恒性使时间成为绝对的现在。

海德格尔的主张与黑格尔的观点正好相反。

海德格尔认为,是时间决定存在,而不是存在决定时间;时间是主宰存在-精神的力量。

这说明,在存在与时间的关系问题上,海德格尔与黑格尔的观点截然不同,可以说,二者是根本对立的。

海德格尔认为,黑格尔的时间概念不仅忠实于传统,而且是传统时间概念的一种最激进的形态。

他说,“黑格尔的时间解释完全沿着流俗时间领悟的方向进行。

黑格尔从现在出发来标画时间,而这一标画设为前提的是:现在的总体结构一直被遮蔽着、敉平着,以便能够把现在作为现成事物加以直观,尽管这里现在只是观念上的现成事物”[(6)]。

海德格尔所说的“流俗时间领悟”指的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时间概念。

他认为,传统形而上学的时间概念并不是真正的时间概念。

他把他所说的时间称为“源始时间,”以便与形而上学的时间相区别。

在海德格尔看来,形而上学没有考察时间的意义,直截了当地把时间当作某种现成的东西,如时钟的指针,以为时间只是一种计数活动。

如果把时间当成这样一种计数活动,那么时间就只是“现在”,因为计数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现在化”、“当前化”的活动。

这就是说,在计数时,我们总是说“现在是……点了。

”这样,我们把时间“当前化”了。

这就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时间概念,它只重现在,却忽视了过去和将来。

当我们说“过去”时,我们是以“现在”为出发点的,“过去”意指“不再是现在了”。

同样,当我们说“将来”时,我们仍是从“现在”出发的,“将来”即“尚未成为现在”。

可见,现在是传统时间的决定性因素[(7)]。

海德格尔指出,这正是亚里士多德的时间概念。

他说,这是一种非此在式的时间。

黑格尔所承袭的就是这样一种时间概念。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形而上学的时间观有一个共同缺陷:割裂时间的三个环节,使过去、现在、将来彼此外在,漠不相干。

在海德格尔看来,时间的三个环节总是与人的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时间有它的“关联结构”。

简言之,时间总是人的时间。

形而上学的时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因此它是非本真的时间。

非本真的时间不是没有根据的,它的根据就在于此在的沉沦。

沉沦于世的此在忘身于它所烦忙的事物,逃避本真的生存,即逃避它的向死存在。

此在不愿看到它生命的终结,于是它说,时间是无限的,是永恒的[(8)]。

这是非本真时间的生存论根源。

从存在论的角度看,形而上学把存在理解为永恒的在场或永恒的显现,理解为现成存在者。

因此形而上学存在论只是从“现在”来规定存在[(9)]。

海德格尔认为,他的时间概念与黑格尔的时间概念根本不同,可以说二者是对立的。

二、时间是存在的本质
海德格尔把他的主要著作题为《存在与时间》。

他说,仅此一点,就足以表明他与传统哲学的不同。

传统哲学将存在解作“逻各斯”,逻各斯与存在并列,成为存在的意义。

海德格尔反对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所讲的“存在与逻斯”被他所理解的“存在与时间”所取代。

存在的意义被解释为时间。

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并没有澄清存在的意义,因为它无法说明,主体是如何走出自身而达到与客体的统一的。

在他看来,外在于我们的存在者究竟是什么,我
们无法确知,只能揣测。

但是我们能领会和把握我们自己活动的意义。

这就为我们破解存在的意义提供了一个出发点。

人与其他存在者的不同之处在于,人能够提出他存在的意义问题,并领会他存在的意义,而其他存在者则不能。

海德格尔称人为“此在”,意指“存在在此”。

他认为,此在作为存在者而存在的过程,就是它领悟存在的意义的过程。

只要弄清了此在的存在方式,那么它存在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此在是如何存在的?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存在方式是“生存”。

人的存在就是指去生存。

因为此在有选择自己生存方式的权利和自由,所以它总是一种存在的可能性或可能的存在。

此在在实现它的各种可能性的过程中,必然要与他人和他物打交道。

海德格尔将此在与他物打交道的存在方式称为“烦忙”,将与他人打交道的存在方式称为“烦神”。

总之,此在作为可能的存在,就是烦,就是烦忙与烦神。

通过烦,此在创造了它的“世界”。

因此当我们说,“在世界之中存在”时,我们的意思是说,人总不能离开世界而生存,人生在世本质上即烦。

形而上学试图以自我来解释存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结果导致主客二分。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不在自我中,而在此在的基本存在方式--烦之中。

他说,烦是一种“先行于自身的--已经在……中的--作为寓于……的存在”[(10)]。

首先,烦是此在“先行于自身”的存在。

所谓“先行”,海德格尔的意思是说,此在在与他人、他物打交道以前,就已选择好了它的目的和行为方式。

它总是向着将来筹划。

因此,此在首先是一种先行于自身的存在。

其次,烦意味着此在是“在世界之中存在”。

此在离不开它的世界,它总是生存于世界之中。

作为先行于自身的存在,此在总已经在世界中存在了。

这就是“已经在……之中”的含义。

最后,烦是此在“作为寓于……的存在”。

“寓于……”即寓于世内存在者。

海德格尔认为,先行于自身的、已经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此在,总已经是烦忙于世的此在了。

换言之,此在必然首先要与他人、他物这些世内存在者打交道。

此在的在世本身就已包含了沉沦于世内存在者这一规定。

总括以上三点:烦是先行于自身的、已经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寓于世内存在者的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先行于自身”描述的是此在的“生存状态”,“在世界之中存在”描述的是此在的“被抛弃状态”,“寓于世内存在者”描述的是此在的“沉沦”。

烦的这三个环节--生存、被抛、沉沦是内在地统一的,它们都是此在的存在方式。

问题是,使这三个环节统一起来的源始现象是什么?只有揭示出这一源始现象,我们才能把握此在的存在意义。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存在本质上是时间。

时间是使烦的三个环节统一起来的源始现象。

海德格尔所说的时间是此在式的时间,而形而上学的非此在式的时间不同,海德格尔称他的时间为“时间性”。

时间性是由此在的“向死存在”这种生存论现象揭示出来的。

死亡是此在的生存界限,它不可能超越这个界限。

人的存在本质上是向死存在,但沉沦于世的此在领会不到这一点,因为它怕死,不敢面对死亡,不敢承认死亡是自己的本质。

海德格尔称此在这种生存状态为“非本真的生存”。

尽管此在不愿面对死亡,但死亡却在一天天地逼近。

海德格尔认为,本真的生存应当视死如归,勇敢地面对并承担起自己的死亡。

因此此在的本真的生存首先是先行到死亡中去的有限的存在。

此在的所有可能性都包含在死亡这种最后的可能性之中。

简言之,此在以先行到死中去的方式而存在。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作为先行到死亡之中的存在,正是“将来”这一时间维度。

也就是说,只有在“将来”这一时间维度中,此在作为先行到死中去的存在才是可以理解的。

所以海德格尔说,此在的向死存在以“将来”这一源始现象为基础[(11)]。

其此,海德格尔认为,此在之所以能向死存在,就因为它已经实际存在了。

此在的向死存在包含着此在的实际存在。

死总是此在的死。

没有此在,也就无所谓死亡。

此在无法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作出选择。

它必须存在,也必须面对不得不存在这种实际性。

因此它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

被抛的此在只有在“过去”这一时间维度中才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海德格尔说,“过去”是被抛的此在的源始现象。

最后,海德格尔指出,被抛的此在总已沉沦于世。

沉沦于世的此在把世内存在者“当前化”或说“现在化”了。


就是说,此在是在“现在”这一时间维度中与世内存在者打交道的。

可见,本真的此在既是将来,又是过去,还是现在,是将来、过去、现在的统一。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是一个整体,它以将来、过去、现在三个时间维度的统一为基础。

在他看来,形而上学的时间是非此在式的抽象的时间,而他的时间则是具体的此在式的时间。

人是统一的整体,不容分割,也不可分割,当然人的时间也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

海德格尔的时间概念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

我们暂且用“我”来代替此在。

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现在的我不仅包含着过去的我,而且孕育着将来的我。

我过去的经历,我所受的教育,我的思想感情以及性格特征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相反,这一切都已凝聚在现在的我之中。

另一方面,现在的我还设计着自己的未来。

现在的我总是把自己投向将来,总是在筹划自己的将来。

因此,现在的我既是过去的我,又是将来的我,三者是统一的。

在现在的我、过去的我、将来的我三者之中,将来居于优先地位,它高于过去和现在。

因为我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将来。

将来是包含过去和现在的全体。

我是从“将来”出发,根据“过去”的经验,而选择了“现在”的生活(生存)方式的。

因此我具有“将来-过去-现在”这样的时间结构。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存在即烦。

而烦的意义是时间性。

那么,此在的存在的意义即时间性。

在《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一书中,海德格尔直截了当地说,“时间是存在的源始本质”[(12)]。

综上所述,在存在与时间的关系问题上,海德格尔认为,时间是存在的本质,与黑格尔的观点正好相反;在时间问题上,海德格尔认为,他的时间概念是形而上学以及黑格尔的时间概念的始源,形而上学的时间只有以海德格尔的时间为基础,才是可以理解的。

据此,海德格尔认为,在时间问题上,他与黑格尔是对立的。

他所理解的黑格尔非但没有克服形而上学的时间概念,反而倒退了,是“流俗时间领悟的最激进的形态”[(13)]。

我们认为,海德格尔的观点不能成立。

在时间问题上,海德格尔与黑格尔仍有某些相似之处。

三、源始时间的始源
尽管海德格尔声称,在时间问题以及存在与时间的关系问题上,他与黑格尔是对立的,但是,通过对黑格尔时间概念的具体分析,我们仍能发现,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时间概念具有如下相似之处。

首先,海德格尔承认,黑格尔已触及存在与时间的关系这个根本问题了。

海德格尔说,“现在还不能来讨论黑格尔对时间与精神以及二者联系的阐释是否有理,以及一般地是否依栖于存在论上的源始基础。

然而,竟然可以一试从形式辩证法上‘建树’精神与时间的联系,这就已经公开出了二者的一种源始亲缘关系”[(14)]。

在黑格尔那里,精神与存在同一。

所以精神与时间的关系即存在与时间的关系。

如海德格尔所言,既然黑格尔已经公开出了存在与时间的一种源始亲缘关系,那么我们可以说,海德格尔对存在与时间的关系问题的探讨是在完成黑格尔的未竟之业。

从这个角度看,黑格尔是海德格尔的先驱。

其次,黑格尔不仅触及存在与时间的关系问题,而且已经认识到,存在(精神)与时间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海德格尔认为,黑格尔所理解的存在与时间的关系是一种外在的关系。

他说,“精神与时间被委弃于形式存在论的和形式确证的最空洞的抽象;是这样一种抽象使他(黑格尔)能够提出精神与时间的某种亲缘关系。

但因为时间同时是在全然敉平了的世界时间的意义上得到理解的,并且这样一来它的来源就始终被完全遮蔽着,结果时间作为一种现成的东西就干脆与精神相对立。

由于这一点,精神才不得不首先落入时间”[(15)]。

我们认为,海德格尔没有准确地理解黑格尔。

黑格尔反对抽象,强调具体,主张抽象思维必须具体化自身。

他认为,自然是逻辑理念的外化,是理念表现自己的一种方式。

因此,作为自然的规定性之一的时间,就不是外在于精神的时间,而是与精神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时间不是与精神相对立,相反,精神作为时间而存在,时间是精神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必要环节。

我们认为,黑格尔得出的“存在(精神)与时间具有必然联系”的结论,与海德
格尔所理解的存在与时间的关系具有相似之处。

第三,黑格尔所说的“现在”这一时间维度是向着过去和将来敞开的,而不是自身封闭的。

海德格尔认为,黑格尔的时间概念忠实于传统,把时间理解为一种“现在”存在着的现成的东西,而现在是与过去和将来相割裂的,现在是自我封闭的。

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的批所不能成立。

在我们看来,黑格尔所讲的现在不是现成的东西,不是自我封闭的,而是向着过去和将来敞开的。

黑格尔说,时间是一种存在的时候不存在、不存在的时候存在的东西,是变易。

这就是说,时间作为现在,是一个否定的统一体,现在包含着过去和将来两个否定因素。

因此,现在是向着过去和将来敞开的,它既存在又不存在,是存在与非存在的统一,是变易。

可见,黑格尔的“现在时间”不是与过去和将来相割裂的现成事物,不是自身封闭的现在。

在这一点上,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具有相似之处。

他们所提出的时间概念都是三维的。

第四,与海德格尔的时间概念相似,黑格尔的时间概念同样具有“将来-过去-现在”的结构。

黑格尔对时间的专题讨论主要表现在《自然哲学》中。

但我们不能由此推断说,黑格尔的时间即自然哲学中所讲的时间。

我们认为,《精神现象学》包含着黑格尔对时间概念的重要论述。

精神现象学描述的是人的精神现象在时间之内的发展历程。

黑格尔明确指出,“时间……其实就是实际存在着的概念自身[(16)]。

”概念即精神。

精神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精神的发展即时间。

黑格尔关于真理之为圆圈的思想蕴涵着他所理解的时间的结构。

黑格尔说,“真理就是它自己的完成过程,就是这样一个圆圈,预悬它的终点为目的并以它的终点为起点,而且只当它实现了并达到了它的终点时它才是现实的”[(17)]。

在精神现象学中,绝对知识作为真理,不是现成的东西,而是一个自身完成的过程。

绝对知识在其直接性中还是一种抽象不真的东西,是纯粹的否定性,因为它的本质与它的直接性互不相容。

直接性存在于“现在”这一时间维度中。

而直接性作为纯粹的自身否定性,总是面向自己的“将来”。

“将来”即直接性的本质。

只有在将来这一时间维度中,真理才能预悬它的终点为目的。

因此,将来是现在的根据和出发点。

另一方面,直接性作为自身否定性,并不消解为无,而是将自身扬弃成为特定的无。

相对于直接性而言,这个特定的无就是间接性,就是直接性“曾经所是”的东西。

或者说,间接性是直接性的“曾在”或过去。

间接性源于直接性。

而直接性源于将来。

因此间接性作为过去,也源于将来。

可见,精神现象的辩证发展具有“将来-过去-现在”的时间结构。

当精神现象朝着自己的目标(将来)迈进时,它并没有抛弃自己的过去,相反,精神现象的向前发展必然是一种向着它本来所是的东西的回归(过去)。

我们认为,黑格尔的时间概念所具有的这种“将来--过去--现在”的结构与海德格尔所阐述的时间结构具有相似之处[(18)]。

需要指出的是,黑格尔并没有明确认识到,他的时间概念具有以上这种结构。

但是他关于真理之为圆圈的思想却蕴涵着这样的时间结构。

海德格尔宣称,他的时间概念与黑格尔的时间概念截然不同,他所说的时间是源始时间,而黑格尔所说的时间是流俗领悟的时间。

从以上所述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相似之处,可以发现,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的批判不能成立。

我们认为,黑格尔作为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已经朝着克服形而上学时间概念的方向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海德格尔以个体化的人的源始体验为基础,对时间以及存在与时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深刻地揭示出:时间是人的时间,是人存在的基础;时间的三个维度是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是他超过黑格尔的地方。

因为黑格尔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也没有明确揭示出时间的结构。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黑格尔与海德格尔的时间概念具有某些相似之处。

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说,黑格尔的时间概念是海德格尔的时间概念的始源。

这就是我们对黑格尔和海德格尔的时间概念进行比较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作者:胡自信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责任编辑张育铭〕
(1)(18)D·J史密特:《无处不在的有限》(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