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夏约翰逊:海德格尔之时间性(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帕特里夏·约翰逊:海德格尔之时间性
时间:2003-6-23 22:55:40 来源:海德格尔-中华书局-2002 阅读1026次
帕特里夏·奥坦博德·约翰逊著/林丹译
摘自[美]帕特里夏·奥坦博德·约翰逊/著《海德格尔》第三章,
中华书局,2002年3月第一版)
在《存在与时间》的第二篇中,海德格尔提出把牵挂的存在论意义展现为时间性。他表明,缘在的存在最好被理解为时间性。在阅读海德格尔的时候,时间性不应从表示年月顺序的时间意义上来理解,而应理解为缘在的生成之运动。这意味着我们总是朝向未来而动的。在此过程中,我们成为我们之所是,我们出现在我们自身面前。缘在的根本的时间性向我们显示了我们的有限性。
海德格尔认为,《存在与时间》的第一篇所作的缘在分析只是建立在对缘在的部分“占有”的基础上。把牵挂解释为缘在的存在结构,只是一个初步的描述。分析的第一部分首先集中于缘在的日常性,以及缘在的诸如特定的处身情况或情绪这方面。剩下的任务是,将缘在理解为一个整体,理解为本真的缘在。海德格尔对缘在进一步描述,将在缘在的本真整体性中展开缘在。海德格尔聚焦于死亡,以便在缘在的整体性中理解缘在;他聚焦于良
知,以便理解缘在的本真性。
死亡
海德格尔说,死亡限制并决定着缘在的可能性。如果缘在要在它的整体性中被理解,就必须包括死亡。如果我们要理解我们自身,我们就必须理解我们的必死性。但只要缘在存在,死亡就还是在它之外或超出于它的。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为我们自身谋划着可能性。尽管我们意识到我们是终有一死的,或至少随着年岁渐长而逐渐意识到它,但我们还是在继续思考着我们的未来。我们计划着今天下午将干什么,计划着明天、下一周、明年将干什么。如海德格尔所指出的,我们总是先于我们自身。如果海德格尔的分析要继续下去,就必须有一种方式让缘在可以去把握它的死亡。
一种可能性是,缘在能够体会他人的死亡。确实,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死亡,能明白许多东西。当我们看着另一个人死去,我们察觉得从一种存在到另一种存在的变迁。在海德格尔的语言中,我们能察觉到一个存在者从一缘在变为一个现成的存在者。但我们决不能体验他人的死亡。海德格尔强调,缘在是我们中的每一个。缘在分析是那种我们能够且必须每一位都自己亲自去做的事情。如果缘在要在它的整体性中被把握和考察,我们就必须各自都能把握我们本己的死亡。海德格尔相信,我们能做到这些。他并不是说我们各自能知道我们死亡的时间和本质,但我们能够并且确实是作为“向死而在”生存着。我们理解我们的必
死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死亡通常被遮蔽了。当代人关于死亡的做法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几乎不说某人死了,相反,我们说某人“走了”,或者指出这个人已去了某个地方,诸如“上天了”,或与上帝,或与先于他们死去的某人在一起。我们还要人,甚至是那些我们知道即将死去的人,相信也还能活很长的时间。海德格尔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正如我们消融在“人们”之中,我们也在逃避死亡。但正是这种逃避显露出我们对于死亡的理解,即死亡是必然的,又是不确定的。我们知道我们必将死去,又知道何时将死是不确定的,还知道我们将单独地死去。海德格尔写道:“死,作为缘在的终结,是缘在最本己的可能性,它是无所关联的、确知的,而作为其本身不确定的可能性则是不可逾越的。”(《存》258-259)
海德格尔指出,即使我们建立了帮助我们遮蔽和逃避死亡的社会结构,我们也显露出对我们终有一死的深刻理解。如果我们把死亡作为我们最本己的可能性接受下来,死亡就能帮助我们把我们自身理解为一个整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忧虑死亡而绝望,也不意味着我们应加速去实现死亡,就像我们可以加速实现那些我们为自身谋划的可能性似的。如果我们向着死亡而先行着,我们就本真地面对着我们自身。海德格尔说,这样,我们的生活就是带着“向死的自由”(《存》266)的生活。这种自由并不能把我们从有限性和必死性中释放出来。我们知晓我们已丧失在“人们”之中,我们也能找寻我们自身。
这种自由有时也能在那些人当中出现,他们经常有过临死的体验,或者他们曾被别人的死亡所深深地触动。既然他们承认他们本己的必死性,他们就自由地享受当前,因而能尝试那些他们先前从未尝试过的事物。他们自有主张,而先前他们由于被他人的想法所缠惑而彷徨无主。我们说,他们接受了死亡。但这种接受,并没有使他们带上病态或抑郁。由于死亡,每一个瞬间都变得珍贵,每一个决定都在它本身适当的意义中来看待。海德格尔说,
在这种自由中,缘在能够听到良知的呼唤。
良知
根据海德格尔的观点,良知是关于我们有限的、道德的生存的觉悟意识。他说,当我们消融于“人们”之中时,我们只听无休无止的闲谈和整平性的饶舌,我们未能听见的正是我们自己。良知的呼唤打破了这种喧嚷。它不参与闲谈和整平性的饶舌,我们未能听见的正是我们自己。良知的呼唤打破了这种喧嚷。它不参与闲谈,而只是默默地要求我们面对“我们是谁”。海德格尔说,它把我们唤上前来,唤到我们的可能性上去(《存》274)。
良知的呼唤,不应该被理解为从超越于缘在或在缘在之外的某种力量而来。海德格尔不希望此呼唤被理解为上帝,或任何超越人类有限性的呼唤。他写道:
良知把自身公开为牵挂的呼唤:呼唤者即是在被抛状态为其能在而畏惧的缘在;被召唤者是同一个缘在,是向其最本己的能在被唤起的缘在。缘在沉沦于“人们”之中,而它被此呼唤从沉沦中召唤出来了。(《存》277)
良知呼唤我们真实地面对我们自身。
海德格尔说,良知的声音向我们说出了我们的罪责。海德格尔又一次使用了有时可能产生误导的富有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含义的语词。“罪责”在这里不应该被理解为任何特定的道德错误。良知的呼唤并不是说我们有罪责,而是因为我们老是吃快餐,因为我们伤害了他人。我们的罪责是我们的不完善性。我们之所以有罪责,是因为我们拒绝承认我们本己的有限性。我们可能拒绝良知的呼唤,并处于非本真之中。这意味着我们逗留在“人们”之中,躲避我们终有一死的现实,抑或我们可能响应良知的呼唤而变得本真起来。
海德格尔把响应良知的呼唤称作“决断”(Entschlossenheit)。他说,这是缘在的展开状态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在对于良知的呼唤的响应中,缘在决定真实地面对它自身。这意味着以这样一种方式生活着,即去展开事物、他人和缘在自身,而又仍然承认缘在的根本的有限性。
时间性与有限性
在考察了死亡和良知后,海德格尔回到他在《存在与时间》第二篇开始时的关注点。他展开一种描述,使我们能在缘在的整体性中把握缘在。在第一篇的终结部分,牵挂已接近于提供出这种统一性。在那里,海德格尔把牵挂定义为“先于自身的——已经在(一个世界)中的——作为倚于(世内遭遇的存在者)的存在”(《存》326)对于死亡和良知的考察导向了决断。海德格尔指出,决断向我们显示了“在已在的过程中显现的将来的这种统一性”(《存》326)这两个概念都是以一种关系结构来定义的,这种结构展示了可以一般地理解为将来、过去和现在的东西。海德格尔说,牵挂中显然具有的、又在决断中被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