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式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最早提出建构主义理论,是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过程中发现的,布鲁纳、维果斯基等人完善,该理论也是对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发展与传承。
让·皮亚杰认为学习不仅仅是学生机械式的记忆和教师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学习者借助老师或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进行的。
该理论在后人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
在学习观方面,该理论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在该过程中,学习者运用新旧知识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知识观方面,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在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
在教学观方面,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
建构主义就是一种充分体现“双主”的心理学理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来进行深入知识,自主探究。
2.活动理论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今活动理论经历了三个时代的发展。
该理论是文化与历史活动相碰撞的结果,最先由维果斯基提出,再由前苏联心理学家鲁利亚与列昂捷夫将其成熟完善。
活动理论不仅是研究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类活动的理论,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框架。
实践研究的起点和核心为“活动”,在此基础上解释人类心理的发展过程。
分析的基本单位是活动系统,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主体、客体以及共同体。
在目前的教学的活动中,主体是教学设计的执行者,即学生个体或者是小组。
客体是教学目标,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就是准确的目标分析。
共同体是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过程的其他参与者,如老师或者是同伴。
在学习的过程中,共同体会提供相应的帮助,从而使得教学实践取得成功。
混合式教学模式其实就是教学活动的固定流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相应的教育理论基础就是该模式的主要核心,进而设计出比较科学且合理的、符合实践的教学活动。
在活动理论的指导之下,混合式教学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钻研知识、学习课程,在学习方面真真正正的成为主人而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
此外,活动原理还强调学习情境创设中的合理性与真实性以及科学性,进而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在混合式教学中,无论课上还是课下的教学都能够以活动理论为依据,并发挥其到最大的作用。
3.自主学习理论
不同于传统的接受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自主支配自己的时间及行为,同时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设定学习环节以及控制学习节奏,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自我深化学习的内容。
自主学习分为三个特性:即自为的学习、自立的学习和自律的学习,这就是“自主学习”的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以及三大支柱。
学生可以以主人翁的姿态,在自主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来得到充分的自由和权利。
美国华盛顿城市大学的齐莫曼教授指出,善于自主学习的学生可以独立选择、创设和组织来使学习环境达到最佳的效果。
自主学习不是绝对孤立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排斥他人给予的帮助。
而是当面对的任务自己无法进行独立解决时,自主学习者能够向自己的老师、同学、家人乃至是其他更有经验的人来寻求帮助。
高中的学习任务重且时间比较紧,对高中学生来讲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水平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着混合式教学的效果。
混合式教学中所提倡的课前在线自主预习和课上的合作探讨,及课下自我总结都符合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