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燥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治燥剂

润燥法就是滋润内脏的一种治法。脏腑干燥缺津的原因很多,多数系由内热灼津化燥,也有内脏平素津液亏损,外感燥邪,形成燥证。燥证有内伤、外感,故治法也各自不同。“燥者濡之”为本法的立论依据。

一、含义

凡是利用轻宣润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润内脏的作用,用以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为治燥剂。

二、作用

具有轻宣燥邪及生津增液,滋润脏腑症状等作用。

三、运用

主要适用于两个方面,一为外感秋令及干旱无雨之燥邪致病者,二为内脏功能失调所致各种缺津证候者。

四、注意事项

为邪易于化热,热病又易伤津化燥。

1. 润燥剂中应适当配伍甘寒清热或益气生津之品。

2. 忌用辛香苦寒耗津伤气之品。

3. 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湿痰内盛者不宜用润燥剂。

4. 应辨清内燥,外燥而分别先方用药。

五、类型

根据发病原因不同,治燥剂分以下两种:一轻宣外燥,二滋润内燥。

轻宣外燥

轻宣外燥法,重点是对感受自然界的干燥邪气致成的燥证而设。特点是秋天较多。如秋深气凉外感凉燥,燥邪骤束肺气,肺气不宣,疾病与外感 风寒近似,(燥为次寒),证见咳嗽、鼻塞、头痛、恶寒、咽干唇燥、干咳少痰。属于外感凉燥,治宜轻宣温润,常用药物以辛温解表药为主,如苏叶、豆豉、桔梗、前胡、葱白等。燥伤肺,多见咳嗽,常配宣肺止咳药如杏仁、前胡等,代表方为杏苏散。 或秋天久旱无雨,气候干燥,外感温燥,燥伤肺津,清肃不行,证见干咳无痰,发热头痛,咽喉干痛,心烦口渴,舌干无苔等证,属于外感温燥,治宜轻宣凉润,常用药物桑叶(杏仁、沙参、麦冬、玉竹)、薄荷、连翘等,以辛凉宣肺药为主,代表方剂为桑杏汤等。

伤津成痰,常用天花粉,芦根,玉竹,贝母,杏仁等。 燥证 外燥(秋燥无雨) 温燥 凉燥 内燥(内脏津亏) 上燥(肺) 中燥(胃) 下燥(肾)

杏苏散

一、概述

本方的主要作用是温宣凉燥,宣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见恶寒头痛,咳嗽咽干(肌表与肺)。

二、病理

看主治证与麻黄证之别。

原方“燥伤本脏,头微痛,恶寒咳嗽稀痰鼻塞嗌塞,脉弦无汗,杏苏散主之”。本脏者肺气感受外邪,上焦之病,自此始。

燥伤皮毛,故头痛、恶寒,微痛者,不似伤寒之痛甚,凉燥较严冬风寒为轻。 咳嗽痰稀者肺气不宣。鼻为肺窍,嗌为肺系,凉燥伤肺,鼻塞咽塞。

《素问》“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主一身之治节,且肺为退休干部脏,不耐寒热,若凉燥外袭,肺气不宣,痰湿内阻,而出现诸证。

当与风寒有别:

风寒——头痛体痛,恶寒重等。

凉燥——头痛轻,咽干唇燥等。 三、治法

温散凉散,宣肺化痰。

四、方药

《内经》云: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

苏叶辛温微发其汗,使凉燥从表而解。

枳壳桔梗前胡——理气疏表宣肺为辅

枳壳桔梗一升一降助杏仁宣肺止咳,枳壳有利于排痰,气行痰消,前胡疏风降气化痰助主药轻宣达表,祛痰,三药合用理气宣降疏表。

二陈汤主祛痰——降气除痰利肺为佐

上药使肺脾双调。

甘草姜枣为使,调和营卫,协会调诸药。

共组成表里双医,脾肺双调,温宣凉燥之剂。

诸药配合使表解,气畅痰消。

五、运用

1. 本方为治凉燥代表方,对秋季燥气流行所患之伤风咳嗽更为适合。

2. 加减:恶寒重加葱白、淡豆豉,头痛甚加防风、川芎。

3. 用于慢支,支气管扩张,肺气肿之咳嗽属凉燥伤肺者。

凉燥外袭 凉燥外束于表证似风寒——恶寒头微痛无汗 皮毛受邪,合于肺肺气不宣——咳嗽痰稀舌淡 凉燥伤肺,肺气不宣,津液内结 杏仁苦温而润——降肺止咳除痰 苏叶辛温走表——宣肺解表散寒

为主轻宣肺燥

桑杏汤

一、概述

本方的主要作用是清宣凉润(轻清宣表,生津润肺)。

重点治证是外感温燥,身热干咳,脉浮数。(皮毛和肺)

二、病理

外感温燥,灼伤肺阴所致。

由于秋天久晴无雨,气候干燥,温燥外袭,肺阴受灼,温燥外袭,卫气被郁,所以身热头痛,燥气伤肺,肺阴不足,口渴干咳无痰。

一、治法

温燥外袭,燥伤肺阴,故宜轻宣解表,凉润肺燥。

二、方药

温燥外袭,灼伤肺阴,病在肺卫,以轻宣凉润而立法。

桑叶杏仁入肺——宣肺透表,润止咳为主

桑叶轻宣燥热,杏仁苦辛温而润,降利肺气。

淡豆豉北沙参——宣肺解表,生津润肺为辅

淡豆豉助桑叶轻宣透表,沙参生津润肺。

象贝母栀皮梨皮——清润肺热化痰止咳为佐

贝母止咳化痰,栀皮清泄上焦肺热,梨皮清肺生津。

上药共组成清宣表里,生津润肺,轻宣温燥之剂。本方为辛凉甘润之方,气燥自平而愈。 方中:

桑叶豆豉——辛凉宣肺透表

贝母杏仁——润肺止咳化痰

沙参梨皮——滋阴清热生津

栀子皮——清泻上焦肺热。

三、运用

本方以辛凉甘润而立法,适用于温燥外袭,肺阴受灼,燥气犯上则肺气先伤,耗津灼液,故见身热口渴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脉浮数等证。

此方辛凉我眸轻宣温燥,内以凉润肺金,使燥热除而肺津复,则诸证自除。

1. 临床用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有利于燥热者,以干咳无痰,苔薄白而燥,脉浮数为辨证要点。对于燥热伤肺咳血者亦可应用。

2. 加减:咽干痛加玄参牛子,咳血加鲜茅根,鲜藕节,茜草,痰黄稠不易咯者加兜铃、蒌仁、海浮石等。

3. 亦可用于麻疹收没期,证见皮肤干燥,干咳等证,加芦根、蒌仁、麦冬等。

外感温燥 卫气被郁——身热头痛 燥灼肺阴——干咳口渴 舌红苔燥)——外感温燥证偏表 脉浮在表 脉数为热 外感温燥证 外燥 凉燥——杏苏散——轻宣凉燥,宣肺化痰——外感凉燥 温燥——桑杏汤——轻宣温燥,凉润肺金——外感温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