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河道历史演变概况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左岸的一条主要支流,发源于陕西风县东北的秦岭山脉,经阳平关流入四川。

经南充、武胜至合川,在重庆朝天门汇入长江,全长1119km,落差2300m,平均比降为2.05‰,流域面积159800km2,占长江流域的9%。

嘉陵江为长江右岸较大的支流,为典型的山区河流,其河岸组成较为坚硬,河床变形主要以推移质运动为主,悬移质几乎不参加造床。

河床年际间变化不大,年内冲淤演变较为明显,浅滩演变遵循“洪淤枯冲”的规律,深槽表现为“洪冲枯淤”。

山区河流典型的特征是水流急、流量变幅大,使得河床受到较大的水流作用力,上游来沙不易在河床中淤落,一般是通过河床断面向下游输送。

山区河流在构造初期河床一般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切,直至冲淤基本平衡。

总的看来,工程河段河型河势较为稳定,冲淤变化基本平衡。

2河道近期演变分析
工程河段属于嘉陵江下游河段,河床组成大多为基岩,并夹有少量卵石,河床组成较为坚硬,水流对其侵蚀作用比较缓慢,对河床的演变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所以多年来河床相对稳定。

工程河段河床覆盖层主要是沙卵石,冲淤变化以悬移质为主,一般汛期6~9月是悬移质集中淤积的时段,主要淤积部位在工程上游弯道的凸岸边滩、下游左岸积坝、宽阔河段的缓流区;汛后10月开始走沙,随着水位的消落,水流归槽,淤积泥沙逐渐被冲刷,年际间冲淤相对平衡,基本无累积性变化。

从实地勘踏以及地质钻孔资料来看,工程河段河床、河岸组成大多为基岩,并夹有少量卵石,河床组成较为坚硬,因而河道深泓平面摆动及纵向下切都受到了较大的制约。

由该段河道的河势、水势分析可知,嘉陵江河道比降较大,洪水期主流流速较大,泥沙难于在深槽内大量淤积,淤积部位主要还是在凸岸边滩或者回流区内。

近年来河道深泓线平面及纵向变化较小,基本保持稳定。

实地勘踏表明,河道深泓线以及主流线基本在河心靠近凹岸(右岸)一侧。

由于曲率半径较小,洪水期水流在此形成大片回流区,泥沙容易落淤,另外弯道环
流的影响,也使大量的泥沙在凸岸边滩堆积。

枯水期水流冲走凸岸边滩在洪水期淤积的泥沙。

经对比2002年6月与近期2008年9月实测江床地形图可以看出:近年来河道深泓线平面及纵向变化较小,基本保持稳定。

3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河势就是河流形态发展和自动调整变化的趋势。

它的变化与河流地质地貌条件、水文泥沙情势、人类活动影响等密不可分,河势稳定是减免洪灾、发展经济的重要保障,项目开发与建设应保持河势稳定和保障行洪通畅。

随着嘉陵江上游水利工程的陆续实施,将减少工程河段的来沙量。

本工程是在满足河道行洪要求的前提下布置的,其护岸基本顺应天然河势,沿等高线布置,因此,修建本工程不会影响本河段河势稳定。

从目前来看,受河岸及河床边界条件限制,河床基本保持稳定。

除了在工程河段进行人为活动外,发生河势较大变化的可能性较小。

三峡枢纽工程按坝前175~145~155m水位运行时,嘉陵江回水至北碚观音峡峡口(距嘉陵江河口55.1km)。

处于回水变动区内的本工程河段水位将逐渐抬高,水深、流态及航行条件将进一步改善。

研究河段处于三峡变动回水段末端,仍将基本维持天然状态。

随着三峡运行年限的增长,库区呈累积性淤积。

受长江水位上涨顶托的影响,可能会引起该河段水位的增加。

但由于研究河段处于回水末端,即使水位及流场有所变化,也十分有限。

所以,三峡成库后,该河段的河床演变规律基本与天然情况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