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电荷库仑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电荷库仑定律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知道点电荷量的概念.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知道原子结构 ,掌握电荷守恒定律
3. 知道什么是元电荷.
4. 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静电力常量,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 有关的计算. (二) 过程与方法
2、 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 体中的电荷分开•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3、 类比质点理解点电荷,通过实验探究库仑定律并能灵活运用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体带电的本质, 认识理想化是研究自然
科学常用的方法,培养科学素养,认识类比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和库仑力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相关问题, 律的理解
与应用。
教具:丝绸,玻璃棒,毛皮,硬橡胶棒,绝缘金属球,静电感应导体,通草球, 件 教学过程:
第1节 电荷库仑定律(第1课时)
(一) 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闪电撕裂天空,雷霆震撼着大地。 师:在这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背后,
蕴藏着许多物理原理,吸引了不少科学家进行探究。
在科学史上,从最早发现电现象, 到认识闪电本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 过惨痛的代价。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果本第 2页“接引雷电下九天”
类对闪电的研究历史,并完成下述填空:
电闪雷鸣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蒙昧时期的人们认为那是“天神之火”
的惩罚,直到1752年,伟大的科学家 _______________ 冒着生命危险在美国费城进行了著名的风
筝实验,把天电引了下来,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 才使人类摆脱了对雷电现象
的迷信。
师强调:以美国科学家的富兰克林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闪电, 了闪电与实验室中的电是相同的。
雷电是怎样形成的?(大气中冷暖气流上下急剧翻滚,相互摩擦,云层就会积聚电荷, 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 瞬间发生大规模的放电, 就产生了雷电)物体带电是怎么回事?电 荷有哪些特性?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遵从什么规律?人类应该怎样利用这些规律?这些问题 正是本章要探究并做出解答的。 师: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解几种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电荷守恒定律
(二) 新课教学 复习初中知识:
师:根据初中自然的学习,用摩擦的方法可使物体带电,请举例说明。
库仑定 多媒体课
一些人还为此付出 这一节,了解我们人
,是天神对罪恶
证实
生:用摩擦的方法。如: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 胶棒,橡胶棒带负电。
演示实验1:先用玻璃棒、橡胶棒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然后用绸子摩擦玻璃棒 或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再靠近碎纸屑看有什么现象?让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现象的异同; 并分
析原因。
教师总结:摩擦过的物体性质有了变化,
带电了或者说带了电荷。 带电后,能吸引轻小
物体,而且带电越多,吸引力就越大,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说此时物体带了电。而用摩 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就叫做摩擦起电。
人类从很早就认识了摩擦起电的现象,
例如公元1世纪,我国学者王充在 《论衡》一书
中就写下了 “顿牟掇芥” 一语,指的是用玳瑁的壳吸引轻小物体。
后来人们认识到摩擦后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有两种: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的所带的电荷
是一种,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另一种。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吸引。 一、电荷:
1、 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富兰克林命名)
① 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 ② 把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
________
“做一做” 验电器与静电计
为了判断物体是否带电以及所带电荷的种类和多少, 从18世纪起,人们经常
使用一种叫验电器的简单装置:玻璃瓶内有两片金属箔,用金属丝挂在一条导体 棒的下端,棒的上端通过瓶塞从瓶口伸出(图甲)。如果把金属箔换成指针,并 用金属做外壳,这样的验电器又叫静电计(图乙)
问:是否只有当带电体与导体棒的上端直接接触时,金属箔片才开始张开? 解释看到的现象?
1、摩擦起电
摩擦起电的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
特别是离核较远的电子受到
的束缚较小。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 时,一些束缚得不紧的电子往往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
实质:电子的转移.
电问:摩擦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
生:没有,摩擦起电是带电粒子(如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师:很多物质都会由于摩擦而带电, 是否还存在其它的使物体起电的方式?在学习新的
起电方式之前,我们先来学习金属导体模型。
金属导体模型也是一个物理模型
自由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
带正电的离子:失去电子的原子,都在自己的平衡位置上振动而不移动。 2、感应起电
异种电荷相互
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符号: Q 或q
单位:库仑 符号:C
结果:两个相互摩擦的物体带上了等量异种电荷. 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
P
3 (动画演示)
1、关于元电荷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演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 A 和B ,使它们彼此接触。起
初它们不带电,帖在下部的金属箔是闭合的。
①把带正电荷的球 C 移近彼此接触的异体 A , B(参见课本图1.1 - 1).金属箔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 A , B 上的金属箔都张开了,表示 A B 都带上 了电荷. 提出静电感应概念:
(1 )静电感应: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的现象。 规律:近端感应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同种电荷 (2)利用静电感应使物体带电,叫做感
应起电.
(3)提出问题:静电感应的原因 ? 带领学生分析物质的微观分子结构,
分析起电的本质原因: 把带电的球C 移近金属导体
A 和
B 时,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 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号电荷。 如上面的这个演示实验中,
导体A 和B 带上了等量的异
种电荷.
【演示】
② 如果先把C 移走,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合. ③ 如果先把A 和B 分开,然后移开 C,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可以看到金属箔仍张开,表明
A 和
B 仍带有电荷;
④ 如果再让A 和B 接触,金属箔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金属箔就会闭合,表明他们就不再带电. 等量的电荷,重新接触后等量异种电荷发生中和.
问:感应起电有没有创造了电荷?
生:没有。感应起电而是使物体中的正负电荷分开, 部分。感应起电也不是创造了电荷。
师:无论是哪种起电方式,其本质都是将正、负电荷分开 ,使电荷发生转移,并不是创造 电荷. 得出电荷守恒定律.
三、 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 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师:电荷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四、 元电荷
师:迄今为止,科学家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带的电荷量与它相同,但符号相反。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
元电荷: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用
e 表示。e =1.60X 10-
19c
注意:迄今为止,发现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等于 e,或者等于e 的整数倍。就是说,
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三) 小结
对本节内容做简要的小结 •巩固练习
实验现象:A 和B 上的金属箔就会闭
这说明A 和B 分开后所带的是异种
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
质子、正电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