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荷花淀里水生嫂的人物形象
![荷花淀里水生嫂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3099ba9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b0.png)
荷花淀里水生嫂的人物形象
荷花淀里水生嫂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位形象鲜明、性格鲜明的女性人物,她具有野性、坚强、勇敢、独立等特点,在《呐喊》中以一种实际而真实的方式出现在读者面前。
荷花淀里水生嫂的外貌是一位温和、美丽、大胆的年轻女子,她有一双宽大的眼睛,俊美的双眉,小巧的鼻子,白皙的脸颊,光洁的皮肤,长长的发丝随风飘舞,让人看了心动不已。
她的体格也十分健康,身材匀称,满身散发着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
荷花淀里水生嫂一直是一位乐观向上的人,她不断地在思想上进行实践,以此来发掘和开发自己的潜能,以便能够把自己的生活活得更美妙。
她对事物的理解更加深刻,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够有耐心和决心来克服障碍,并且在学习上也很有心得,能够灵活地利用已有的知识来应对复杂的问题,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荷花淀里水生嫂深明大义,重视自我发展和实现,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充满了勇气和坚韧,让人感受到她自信的气息。
此外,她还有很强的创造力,能够想象出一个完整的世界,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让自己的梦想成为现实。
荷花淀里水生嫂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勇气,在她的眼中,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完成的,只要有心,一切都可以变得不可思议。
她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价值,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也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在抗争中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勇敢地为自己的信仰而战,展现出一种强烈的拼搏精神。
总之,荷花淀里水生嫂是一位充满活力、坚韧不拔的女性,她既具有野性又具有柔情,同时具有勇敢和独立的精神,激发着人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https://img.taocdn.com/s3/m/38bd004ba8956bec0975e348.png)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2006年11月15日李增泓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
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失子的寡妇:单四嫂子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
二、再寡失子的祥林嫂第二个失去儿子的寡妇是祥林嫂。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善良、勤劳的人,但这样一个平凡的、处于社会下层的劳动妇女,活在吃人的封建社会中,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四座大山把她彻底压碎了。
三、离婚的爱姑失子的寡妇命运是如此,那其他妇女的命运又是怎样呢?鲁迅在《伤逝》和《离婚》中塑造了子君和爱姑这两个人物形象。
四、"五四"新女性:子君《伤逝》中的子君是"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有文化,有知识,接受了新思想,心中有真挚热烈的爱,跟爱姑又有明显的区别,但结果又怎么样呢?鲁迅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在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中,一直致力于"国民性"问题的探索。
其中,中国妇女问题、特别是农村妇女问题也是鲁迅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鲁迅以妇女为主人公的作品不多,但就在这为数不多的篇章中,通过一个个在生活中痛苦挣扎的女性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愤怒控诉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种种罪恶,其悲剧性的女性形象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和震撼灵魂的艺术效果。
《明天》、《祝福》中的单四嫂和祥林嫂,都是失子的寡妇,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思想和礼教的毒害,命运悲惨却从没想到要去抗争。
《离婚》中的爱姑具有较明显的反抗性,但并没有跳出封建礼教的圈子。
《伤逝》中的子君,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敢于冲出封建家庭,与自己的爱人自由结合,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压迫、以及个人的思想局限,同样是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悲剧。
鲁迅通过这几个悲剧性的女性形象,既同情她们的遭遇,又批评了她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腐朽、反动的封建宗法制度,揭示了妇女要获得解放,首先必须取得社会的解放这个深层的含义。
鲁迅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鲁迅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dcbef5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d.png)
鲁迅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
在他的小说中,女性形象作为一种特殊存在,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对女性地位与社会问题的关切,并探讨他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与关注。
一、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呈现在鲁迅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受尽压迫与剥削。
例如,在《阿Q正传》中,阿Q的妻子小龙女作为一个苦命的农村妇女,承受着夫妻关系的困苦和社会环境的压迫。
她的命运几乎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无法摆脱家族的束缚和社会的压力。
同样,鲁迅的另一部作品《狂人日记》中的兰花,作为一个妓女,更是受到了社会道德与伦理的谴责和弃视。
通过塑造这些女性形象,鲁迅向读者展示了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公与压迫,呼唤社会的反思和改变。
二、女性形象的自强意识展示尽管受到社会压迫,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展示出了自身的自强意识与反抗精神。
例如,在《狂人日记》中,兰花在面对压迫与歧视时,虽然终究没有能够逃离自己的命运,但她的内心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意志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她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女性的自尊与坚韧。
同样,在《老残游记》中,方玉儿作为一个曾经受尽折磨的女性,通过自己孤身一人的努力,最终实现了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她的形象打破了传统对于女性的束缚和限制,展示了女性自我解放的力量。
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鲁迅呼唤女性要有自强意识,要勇敢地面对社会的不公与压迫,追求自己的价值与尊严。
三、女性形象的社会责任与关爱表达除了对于女性地位与自强的关注,鲁迅的小说中也充满了对于女性社会责任和关爱的表达。
例如,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小龙女的形象,揭示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身份与责任,并呼唤对于女性权益的更多关注与呵护。
同时,在《孔乙己》中,崔钢嘴的妻子虽然只是一个次要的配角,但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于妇女地位的思考。
她是一个虚弱的被压迫者,但也是一个有着责任与关爱的人。
试论鲁迅笔下女性形象及其妇女观
![试论鲁迅笔下女性形象及其妇女观](https://img.taocdn.com/s3/m/20f7eac0fc4ffe473268ab7e.png)
试论鲁迅笔下女性形象及其妇女观概要:鲁迅先生的妇女观为女性的解放指明了方向。
女性的解放包括经济独立和思想独立两方面。
经济独立是基础,思想独立是前提。
女性的独立首先要有独立的意识。
只有拥有独立的人格,女性才有了争取的动力,才可能去为了人身自由而不懈奋斗。
《祝福》中描写展示出:祥林嫂勤劳、善良、任劳任怨、逆来顺受,从来没有想过反抗。
即使是她反抗再嫁,也仅仅是维护封建“节烈”观的一种表现。
她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鬼神迷信,将自己的辛苦所得拿去捐一条门槛,任万人践踏。
最后,在人们的祝福声中,祥林嫂结束自己悲惨的一生。
《明天》中的单四嫂形象是:她也是个寡妇,靠着纺纱养活自己和儿子,她将一切的希望都寄托于自己的儿子身上,但是当宝儿病了以后,她求过签,许过愿,求何小仙,最后宝儿是吃了何小仙的药而死去的,但是周围的人没有一个同情她,单四嫂无法忍受这样精神上的悲哀只求能在梦里与宝儿相见。
这两部作品表明出是封建社会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将她们置于死地的,仔细研究作品会发现像祥林嫂她们这样的妇女,从来没有想过争取做人的权利。
鲁迅揭示她们受着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对她们疯狂的奴役和压迫,以及她们在意识形态上的精神创伤,说明当时许多像祥林嫂那样麻木生活的女性还是大有人在。
1.1反抗与妥协的雏形—开始觉醒鲁迅要为这些受歧视和压迫的女性解除冤屈,揭示问题所在,因此在《离婚》、《风波》、《肥皂》这些作品中,鲁迅成功塑造了像爱姑、七斤嫂,这些敢于公开抗争而又泼辣刚烈的妇女形象。
《离婚》中的爱姑虽然是个泼辣敢于抗争的妇女,但是在婚姻的问题上她还是一个失败者。
当她的丈夫姘上了寡妇要离弃她时,她整整闹了三年,并与兄弟一起拆了丈夫家的灶,出了恶气。
但是在七大人、卫老爷等官僚地主的威压下,她可悲地把希望寄托在“七大人”身上,最终在“七大人”面前,精神防线轰然倒塌。
其实,爱姑外强中干,对弱者逞强,对强者软弱,从勇于反抗到妥协,这就是她的经历。
鲁迅琐记中的衍太太的人物形象
![鲁迅琐记中的衍太太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f77fabc1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0.png)
鲁迅琐记中的衍太太的人物形象说到鲁迅的《鲁迅琐记》里的衍太太,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会觉得她是个挺特别的人物。
嗯,确实,衍太太这个角色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简直是一个有点复杂的“谜”人物。
这个衍太太啊,在鲁迅笔下,不仅仅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角色,她身上蕴藏着很多鲁迅对社会、对人的一种深刻的反思与讽刺。
所以说,她的形象真是让人忍不住要多看两眼。
衍太太的那种外表看似平凡,实则“内功深厚”。
她啊,算得上是典型的“名媛”形象,穿着考究,言谈举止都带着一点儿“大家闺秀”的样子。
不过呢,她的内心却和这个外表截然不同。
别看她在外面一副端庄的样子,实际上她的思想里充满了对“老公”的种种要求,且不说她的生活完全依赖丈夫的收入,就连她自己的想法也都受着丈夫的影响。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那个成语:“依赖成性”。
衍太太就有点儿这意思,生活好像全都围绕着丈夫转。
鲁迅通过她的一言一行,显然是想给我们一个警示——那就是,女人如果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最后可能什么都没有,剩下的只有空虚和失望。
再说了,这个衍太太的性格也是挺有意思的。
她可是个典型的“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的人。
你看她有时候嘴上说些“大道理”,说自己不想成为那个“麻烦”的女人,结果她的所作所为却恰恰相反。
她说自己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可一旦真正面对选择时,她就像个不懂得“自我独立”的孩子,急着找丈夫来做决定。
大家应该都能感受到鲁迅对她这种“口是心非”的态度其实是有点儿讽刺的。
衍太太的这种矛盾心态,也就展现了那个时代一部分女人的无奈。
她们看似有很多选择,实际上却因为传统观念的束缚,被困在了一个看不见的“牢笼”里,根本就不能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选择。
衍太太这个人物的悲剧性也恰恰在于此。
她看起来过得“安逸”,享受着那种由丈夫提供的物质生活,可她的内心却是一个深深的空洞。
她像是站在一个迷宫的中间,看不到出口,也没有勇气去寻找出去的路。
她的内心充满了对丈夫的依赖,同时又对社会上那些“成功女性”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羡慕和嫉妒。
浅谈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
![浅谈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https://img.taocdn.com/s3/m/fc09688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7.png)
浅谈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摘要:鲁迅先生终其一生都在与封建礼教进行顽强的斗争,他热切的期望女性能够摆脱封建传统意识的束缚和悲剧命运的摆布,树立个性自由的解放思想。
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如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刘和珍等,无一不透露着鲁迅先生心中的女性观及其对女性解放思想的解读。
关键词:鲁迅悲剧命运;个性自由;女性解放思想一、引言鲁迅作为我国现实主义作家,一生都以抨击旧势力,揭露社会黑暗现象为己任。
尤其在对于女性命运这一问题上,先生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在1918年先生就写下了《我之贞烈观》一文,开始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用犀利的笔法批判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社会。
在先生之后的作品中,如《祝福》《明天》《离婚》《纪念刘和珍君》等,他既表达了对封建制度下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情,又有对女性自身麻木不仁的批判,还对敢于反叛斗争封建礼教的这一类女性形象进行了讴歌,同时,先生自身也在不断探索如何解放妇女,改变社会现状的道路。
概括来说,鲁迅先生笔下的女性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二、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一)愚昧落后的“守旧”形象《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太是一个身居穷乡僻壤的老太太,她对现状生活极其不满,经常利用她的一句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来揭示她的不满,她的不满在文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她蔑视儿孙,连孙女饭前吃炒豆子她都不满,说:“我活到七十九岁,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立马就要吃饭了,还要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其次表现在她和儿媳妇争论秤的问题时,她不管三七二十一又用“一代不如一代”来招架。
总之不管什么情况,不管她懂不懂,她都要用这句口头禅。
作者写九斤老太太频繁使用这句口头禅,并不是单纯写她不满的情绪,而是想揭示出小生产者因循守旧、冥顽不灵的保守观念。
(二)自觉自省的“反叛”形象在《离婚》中作者塑造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爱姑。
爱姑具有“母夜叉”般的性格,撒野又泼辣,面对丈夫的背叛,她回娘家搬兵讨伐,势要出这一口恶气,闹离婚一闹就是三年,连婆婆也奈何不了她。
各文学家对于祥林嫂人物的评价
![各文学家对于祥林嫂人物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d91f9a9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6.png)
各文学家对于祥林嫂人物的评价1.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典型形象,代表了中国普通农民妇女的形象。
2.鲁迅在《祥林嫂》中多次揭示了祥林嫂婆婆妆的虚伪和做作。
3.鲁迅通过对祥林嫂的描写,深刻刻画了一个被封建道德束缚的女性形象。
4.老舍在《祥林嫂》中对祥林嫂这一角色进行了现实主义的刻画,强调了她顽强的生命力和朴实的乡村女性特征。
5.老舍通过祥林嫂体现了中国农村妇女在城市生活中所面临的挑战和不幸。
6.高尔基对祥林嫂的评价是她是一个顽强的女性,面对困难毫不妥协的精神令人钦佩。
7.高尔基认为祥林嫂的坚韧品质体现了中国妇女在压迫环境中的自尊和尊严。
8.高尔基的小说中没有对祥林嫂做出过多的评价,但通过描写她的行动和思维方式,展示了她的勇气和决心。
9.阿城在《祥林嫂》中对祥林嫂的塑造更加注重她内心的情感和内在的人格特征。
10.阿城通过揭示祥林嫂内心的挣扎和矛盾,打造了一个真实而复杂的女性形象。
11.韩寒对祥林嫂的评价是她代表了中国农村妇女的坚毅和顽强。
12.韩寒认为祥林嫂的故事是一个有关希望和仇恨的故事,展示了一个农村女性的无畏与无奈。
13.莫言对祥林嫂的评价是她是一个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她的坚持和反抗体现了中国妇女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
14.莫言通过祥林嫂的故事,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所面临的封建制度和地主压迫。
15.老舍在《祥林嫂》中通过挖掘祥林嫂内心的痛苦,呈现了一个受压迫妇女的形象。
16.鲁迅对祥林嫂的评价是她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她的命运受到社会环境和封建伦理的制约。
17.鲁迅认为祥林嫂在道德和人性之间存在着矛盾,她的命运被束缚和扭曲。
18.鲁迅通过对祥林嫂的描述,揭示了中国农村妇女的疾苦和被压迫的命运。
19.莫言在《祥林嫂》中对祥林嫂的描写更多地注重她的勇敢和坚毅,她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
20.莫言通过描绘祥林嫂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黑暗面和农民妇女的辛酸命运。
21.韩寒对祥林嫂的评价是她是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顽强意志的女性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新时代女性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新时代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19c448d56edb6f1afe001fb8.png)
浅析鲁迅笔下的新时代女性形象摘要: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刻画了众多女性的形象,而在这些形象中,笔者认为尤为耀眼的是那些为追求个性自由、为中国解放事业而不懈努力的女性们,本文就此对这些女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鲁迅;作品;新时代;女性鲁迅作品中铁屋子里的女性形象中,有一种女性是那么的勇敢、那样的与众不同,他们就是新时代的女性形象,他们就是五四运动的产儿,已经觉醒的女性。
一、追求个性自由而奋起反抗的女性《伤逝》中的子君就是这一类女性形象,子君是一个小知识分子,为了和自己心爱的人涓生在一起,她不顾社会、家庭的阻挠,毅然离家出走,自主自由地与涓生结合了,为追求幸福,她敢于向一切传统势力挑战,在家庭社会的阻挠下,她勇敢地反抗着“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是多么勇敢,多少坚决的宣言啊!为了维持和涓生的同居生活,眼看涓生已经用去了筹来的款子的大半,她觉得有义务分担这个责任,立刻把全部首饰卖去,又逐日活泼起来,通过这些细节,作者塑造了一个坚定、大胆、勇敢的中国女性形象,热情地歌颂了她毫不动摇毫不妥协的反对封建的觉醒精神。
子君是有工作能力的,不过在她所处的那个社会里,不管资产阶级叫得怎样响亮,职业仍然没有向女子开门,于是子君开始学习做家务,做起了真正的家庭妇女,和涓生谈天的工夫也没有了。
涓生说:“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子君也领会地点点头,然而却倾注着全力管好家务。
雪上加霜的是在这个时候,涓生失业了!为了生活,只得四处贴广告,托人,译书等,在一个狭小的住所里,子君汗流满面地做饭,涓生手忙脚乱地译书,这样的生活,不能不让人乏味而厌恶起来。
生活的逼迫,使得他们已焦头烂额了,无暇谈天来相互沟通了。
终于涓生说出了“我已经不爱你了!”对于追求个性的子君来说,这无疑是致命地打击,子君在绝望中又回到了父亲的封建家门,在无爱的人间郁郁而死。
鲁迅在一九二三年底作了一次有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娜拉看透了自私的丈夫的嘴脸,要摆脱自己的傀儡命运,毅然离家出走,剧作到此戛然而止,娜拉从丈夫的家庭出走,娜拉的背叛行动即震惊了男权社会,震醒了昏睡中的女性,她说“我首先是一个人!”这跟子君的“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一样是多么响亮的宣言啊!这在女性受压迫,受压抑的环境下是多么富有挑战性啊!但是娜拉即使从家庭出走,等待她的也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新时代的祥林嫂作文
![新时代的祥林嫂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43fea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3.png)
新时代的祥林嫂作文新时代的祥林嫂。
新时代,新的社会背景下,我们需要新的祥林嫂。
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形象,她是一个勇敢、善良、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她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辞,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这样一群祥林嫂,她们不仅要有着传统的美德,更要有着现代的智慧和力量。
祥林嫂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的丈夫因为生病,家里的生计完全依靠她一人。
她没有抱怨,也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支撑起了整个家庭。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的祥林嫂,不仅要有着传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更要有着独立自主的精神和现代的职业素养。
她们可以是家庭主妇,也可以是职场女性,她们应该能够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取得平衡,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家庭、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祥林嫂是一个善良、勇敢的女性形象,她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用自己的善良和坚韧,感染着身边的人,传递着正能量。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的祥林嫂,不仅要有着善良的品质,更要有着勇敢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她们应该能够在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时,不畏艰辛,勇敢向前,同时也能够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正能量,影响着身边的人。
祥林嫂是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女性形象,她在小说中,不仅为自己的家庭努力奋斗,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着身边的人。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的祥林嫂,不仅要有着对家庭的责任感,更要有着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她们应该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的祥林嫂,她们是当代女性的典范,她们不仅有着传统的美德,更有着现代的智慧和力量。
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言辞,影响着身边的人,传递着正能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着积极的贡献。
让我们向这样的祥林嫂致敬,也让我们在新时代,成为这样的祥林嫂。
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家庭、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我们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a8b392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5.png)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鲁迅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一生始终以抨击旧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为己任。
他的笔端时时角及社会现实,贯穿着始终如一的革命的民主主义的人文精神。
尤其是对外在封建社会最底层,最易被伤害、被侮辱的中国妇女,鲁迅给予极大的关注和同情。
对千万这些妇女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鲁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挖掘,表现出作家对妇女问题的深切关心和对中国社会问题的独特见解。
在鲁迅的《祝福》、《离婚》和《伤逝》等一系列小说中,他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生动、深刻而富有典型意义的妇女形象。
鲁迅正是通过描写众多妇女形象的作品,将中国文学史上描写妇女悲剧命运的主题,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历史时代。
祥林嫂子受“四权”绳索的约束祥林嫂是鲁迅根据生活的若干真实原型塑造出来的典型。
其一是单妈妈,她是个寡妇,却又有同居的男人;其二是乌石山上看坟的女人,儿子在门口剥豆被马熊拖去吃了;其三是宝姐姐,山里人来抢亲,宝姐姐逃走,失足落水,被捞起带走。
祥林嫂的形象比原型更集中更概括,是旧中国贫苦农妇悲惨命运高度典型化的体现。
《祥林妹妹》的悲剧展示了“四权”绳索对农村劳动妇女的束缚。
族权,不允许祥林嫂守节。
祥林嫂的前夫祥林比祥林嫂小十岁,丈夫死后,祥林嫂不愿再嫁,宁可辛勤劳动养活自己,所以她逃到鲁镇做工。
她的全部希望和渴求,便是要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生存的权利。
所以当她来到鲁家做工时是“食物不论,力气不惜的……到年底,扫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鲁家)竟没有添短工”。
然而她反而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但是,好景不长。
在鲁家做工不到半年,她婆婆恃凭着族权的威势,不但把她像逃犯一样抓回去,且逼她嫁到深山野坳里。
因为要用卖她所得的钱,买一个女人给她叔子做老婆。
祥林嫂始终没有挣到一个“人的资格”,却像一年赚钱的货物一样被卖掉了。
全先生,请香林姐姐来过节。
七斤嫂与水生嫂形象的鉴赏比较
![七斤嫂与水生嫂形象的鉴赏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5b2b94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95.png)
七斤嫂与水生嫂形象的鉴赏比较在文学的世界里,众多生动鲜活的女性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鲁迅笔下的七斤嫂和孙犁笔下的水生嫂,以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鲜明的形象,成为了文学长廊中的经典。
七斤嫂是鲁迅小说《风波》中的人物。
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泼辣、尖刻。
在面对因“皇帝坐了龙庭”而可能带来的麻烦时,七斤嫂的表现更多的是焦虑和愤怒。
她将这种情绪一股脑地发泄在七斤身上,不停地埋怨和指责,“你这死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死到哪里去了!”“你这活死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她的话语粗俗,毫不留情,充分展现了她性格中暴躁的一面。
同时,七斤嫂也是一个自私、势力的人。
她只关心自己家庭的利益和安危,对于他人的处境缺乏同情和理解。
当听说七斤可能会有灾祸时,她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日子可能会不好过,而不是去思考事情的真相和解决办法。
这种自私自利的性格特点,使她在面对困难时,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缺乏大局观和对他人的关怀。
相比之下,水生嫂则是孙犁《荷花淀》中一位温柔、聪慧且勇敢的女性。
水生嫂在丈夫水生离家参加抗日时,表现出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
她虽然心中有着万般不舍,但依然坚定地送丈夫踏上征程,“你走,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这句简单的话语,蕴含着她对丈夫的信任和对家庭的担当。
水生嫂的温柔不仅仅体现在她对待丈夫的态度上,还体现在她与其他村民的相处中。
她总是以和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关心着大家的生活。
而她的聪慧则体现在她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变化,并迅速做出应对。
在得知丈夫要去抗日时,她没有哭闹,而是迅速地收拾好东西,安排好家里的一切。
更值得称赞的是,水生嫂还是一位勇敢的女性。
当敌人来袭时,她没有退缩,而是和其他妇女一起,拿起武器,投身到战斗中。
她的勇敢并非盲目冲动,而是在深思熟虑后的果断行动,展现了她内心的坚强和对正义的追求。
从社会背景来看,七斤嫂生活在辛亥革命后的农村,封建思想的残余和社会的动荡使得她变得狭隘和自私。
而水生嫂则处于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她展现出了更高的觉悟和精神境界。
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06473b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c2.png)
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先驱,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并以犀利的笔触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在他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她们或坚强或脆弱,或勇敢或无助,呈现出了鲁迅笔下的鲜明个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
1. 女性形象的独立意识在鲁迅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常常展现出独立的意识和追求。
例如,在《狂人日记》中,孔乙己的妻子虽然身世低微,却有着坚忍不拔的人生态度,她独立地支撑起整个家庭,并努力让儿子接受良好的教育。
从这个角度而言,女性形象在鲁迅的作品中并非只是家庭中的依附者,而是有自己思想和意愿的独立人。
2. 女性形象的弱势地位然而,鲁迅的作品中也有很多女性形象处于弱势地位。
例如,《阿Q正传》中的王妈妈是一个出卖阿Q的小贩,她身世贫寒,不得不依靠出售自己的身体谋生。
在这个角色中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弱势地位的揭示,女性在物质和社会权力方面的双重压迫。
3. 女性形象的反抗精神鲁迅的作品中也充满了女性形象的反抗精神。
例如,在《药》中,一位出卖自己的女子在情感背叛后,通过毒药的形式对背叛自己的丈夫进行报复。
这种自杀形式的反抗展示了女性在绝望时尽管身处弱势,但依然有勇于反抗的精神。
4. 女性形象的牺牲精神许多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体现了牺牲精神。
她们为了家庭、为了理想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例如,在《伤逝》中,女主人公兰心为了照顾孩子和病重的丈夫,整日忍受着痛苦和艰辛。
这些牺牲精神的女性形象使我们思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她们为了家庭和理想所作出的付出。
5. 女性形象的悲情命运鲁迅的作品中也贯穿着女性形象的悲情命运。
她们往往身世凄苦,受尽欺凌和迫害。
例如,《红楼梦问》中的女性形象苦难缠绵,孤苦无依。
通过这些悲情命运的女性形象,鲁迅呼吁社会应当关注女性的权益,尊重她们的人格和价值。
总结起来,鲁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她们有独立的意识和追求,同时也承受着弱势地位、牺牲精神和悲情命运。
鲁迅笔下的女性
![鲁迅笔下的女性](https://img.taocdn.com/s3/m/5947a0f2fab069dc50220137.png)
鲁迅在揭示土封建势力对祥林嫂迫害的同时,也挖掘出在她身上的反抗因素。
但她这种反抗意识是朦胧的。
由于长期以来,受着封建反动文化思想的毒害,所以祥林嫂本能地以封建文化所规范的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处世为人的依据和标准,故她的反抗是受封建思想意识支配的。
她第一次逃到鲁镇工谋生,这种对族权和夫权的反抗本是正当合理的。
但她不懂这是她求生存的权利,她逃走的目的只是为了逃避婆婆的虐待,最后她还是被婆婆劫回卖掉。
她被强迫改嫁时,也拼命反抗,但这种是对“从一而终”的恪守,是对封建节烈观的愚忠。
最后,她临死时发出究竟有没有魂灵地狱的诘头,虽然表明她对封建神权思想有所怀疑,但她的思想依旧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祥林嫂这一系列的挣扎和反抗,是不自觉的,其力量是微弱和苍白的,她最终还是被要深蒂固的封建大网络所捕杀。
祥林嫂的最终死去,虽然与自己的愚昧软弱不无关系,但根子还是吃人的封建制度。
相对单四嫂、祥林嫂来说,《离婚》中的爱姑,是鲁迅妇女题材小说中最具反抗性的农村妇女形象。
爱姑十五岁嫁入施家,婚后其夫另有新欢,要撇掉她。
为了不被丈夫离弃,她大闹的,不是离婚,而是不离婚。
她在众人面前怒骂其夫为“小畜生”,其公公为“老畜生”,这种大胆、泼辣、不屈不挠的性格,使用权这场斗争显得激烈和火药味十足。
“打过多少回架,说过多少回和,总是不落局。
最后,在七大人的“调停”下,爱姑的不愿离婚最终还是离了。
在庞大而坚固的封建势力面前,爱姑这条不安分的鱼,只能在水池中掀起几点水花,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被吃的命运。
她想凭自己个人的力量,去冲破用几千年时间织成的强大的封建罗网,那只能是妄想。
当她意识到这点时,却又可悲地把希望寄托在七大人身上,认为他会为她主持公道。
而封建秩序和封建利益的维护都是由七大人之流操纵的。
爱姑这种天真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最终只能自吞失败的苦果。
在潜意识里,爱姑认为被丈夫休掉是“失节”的大事。
在封建社会性,只有休妻,没有离婚,而休妻是当时社会被人们尤其是妇女认为最耻辱的事情,被休之人,其地位是连寡妇也不如的。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05944a9983d049649b6658a7.png)
一、完全被奴役且无力反抗的女性
•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这类女性的典型。她是一个勤劳善良、安分守已的 普通农村妇女,在她的丈夫死后,婆婆打算卖掉她。可一直以来深受封建女 德影响的祥林嫂不愿意改嫁,她为了遵守“从一而终”、“饿死事小,失节 事大”的封建教条逃到了鲁镇地主鲁四家做女佣。虽然在鲁四家做工很辛苦, 但她脸上“有了笑影”,“也白胖了”,她对当前的生活感到十分满足。可 没过多久,她的婆婆便派人将她抢去,想将她卖给山里农民贺老六为妻,祥 林嫂拼死抵抗,她甚至将头撞在桌角,可最后还是被迫嫁给了贺老六。被逼 改嫁后,祥林嫂似乎也认了命,她与贺老六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特别是在生 下儿子后,她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然而,好景不长,家庭发生了一连串的 变故,贺老六因病而亡,儿子又被狼吃了,祥林嫂被族长赶出了家门,只好 又返回鲁四家做工。可这时的祥林嫂在鲁四家和鲁镇人眼里已是个不祥之人, 他们嘲讽奚落她。佣人柳妈说她死后将会下地狱、会被锯成两半,劝她捐门 槛赎罪。但当她用血汗钱捐了门槛后,鲁四和周围的人还是认为她不干净, 不让她参与祭祀。尤其当四嫂看到她快碰到祭祀用的酒杯时,那一声声“祥 林嫂,你放着罢”让祥林嫂心里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被压倒了,她彻底的绝望 了,变得痴痴呆呆。最后,在万家灯火的除夕夜,凄惨的死于街头。
二、进行了反抗却失败的女性
• 《离婚》中的爱姑和《伤逝》中的子君,她们要比祥林 嫂和单四嫂子进步得多,她们懂得抗争,然而她们的思想终究 未能彻底摆脱封建观念的束缚,最后依然不自觉的顺从了封建 观念。 爱姑也是一个农村妇女,她十五岁嫁到施家,谨守媳妇妻 子的本分。看似逆来顺受的小媳妇,当丈夫拼上了小寡妇要遗 弃她时,她却进行了大胆的反抗。她和施家整整闹了三年,闹 得施家鸡鸣狗跳,施家只好请来了绅士慰老爷从中说和,然而 爱姑却不同意,一定要和施家抗争到底。后来慰老爷请来城里 的七大人,在七大人面前,爱姑起初据理力争,向七大人申诉 自己在施家受到的欺凌。她将希望寄托在七大人身上,认为七 大人是知书识礼的人,必定可以帮她打赢这场官司。可她却忘 了七大人正是这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是不可能帮助她去打破这 传统的礼教的。事实上,爱姑真正想维护的是她合法妻子的身 份,她本是明媒正娶的夫人,可丈夫姘上了小寡妇,想要离婚 抛弃她,于是她大闹想要维护她正妻的地位。所以说,她的行 为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礼教,她的思想仍旧受着封 建思想的束缚。
简论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几位女性形象
![简论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几位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2d81e747d4d8d15abf234e4f.png)
简论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几位女性形象的二十五篇现实中,有三分之一多是以反映妇女悲苦生活和妇女解放斗争为主题或内容的。
塑造了诸如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等一系列活生生的妇女形象。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几位女性形象共性和个性的分,从中领略那个时代女性不断挣脱身外的枷锁和内心桎的悲壮历程,去感受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种种罪恶的强烈控诉,和对女性的同情。
探索悲剧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对中国现代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处于时代前沿阵地上的知识分子对封建营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鲁迅是这一时期文化战线上的主将,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其笔触最为深刻。
从《狂人日记》开始,陆续发表大量作品,塑造出众多的典型人物。
但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可能不如男性形象更丰富。
因为一提起鲁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阿Q、狂人、藤野先生、孔乙己、闰土等。
但仔细梳理,我们依然能够深刻的感觉到,鲁迅小说中众多女性的“国民性”特征。
他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显示了一个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高远瞩。
一. 小说中女性的共性和个性分鲁迅在农村生活过,对农村生活是熟悉的。
农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残存时间最长,封建意识影响最强烈的地带。
农村妇女更是封建社会的最底层。
她们的悲惨命运引起了鲁迅的深切关注。
比如《故乡》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离婚》中的爱姑。
但是,更集中更深刻地揭露封建势力对农村妇女欺压和迫害的是《祝福》中的祥林嫂。
作者把祥林嫂放在更复杂的社会关系里,为典型的农村妇女悲剧命运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她的遭遇充满了辛酸和血泪。
她生活在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包围之中。
即使同样受到封建思想麻痹毒害的笃信鬼神的柳妈,也来吓唬她。
从他的丧夫、失子到惨死,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四条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对劳动妇女的束缚和迫害。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动了中国知识女性“走出传统的家庭,走进新兴的社会。
”①去迎接新思潮。
初步确立起“自我观念”,开始勇敢追求人格及婚恋自由.子君正是其中的代表。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二题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二题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58ab4391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4e.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专二题鲁迅笔下的那些人物七年级上册语文鲁迅笔下的人物有很多,比如闰土、杨二嫂、孔乙己等。
这些人物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状态。
1. 闰土:鲁迅在《故乡》中塑造了一个聪明能干、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
这个形象反映了当时农村少年的成长经历和成长环境。
2. 杨二嫂:杨二嫂是鲁迅在《故乡》中塑造的另一个形象,她是一个被生活磨砺得泼辣、尖利、冷酷的中年妇女。
这个形象反映了当时农村妇女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3. 孔乙己:鲁迅在《孔乙己》中塑造了一个穷酸潦倒、迂腐可笑的知识分子形象。
这个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知识分子的轻视和歧视。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也体现了鲁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除了闰土、杨二嫂和孔乙己,鲁迅笔下的人物还有很多,例如阿Q等。
这些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充分展示了鲁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于社会的独到见解。
阿Q是鲁迅在短篇小说《阿Q正传》中塑造的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他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弱者和底层群众。
阿Q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最终却因为各种原因而失败了。
这个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底层群众的无奈与苦涩。
此外,鲁迅笔下的人物还有华老栓、祥林嫂等。
华老栓是一个为了治疗儿子的病而倾家荡产的人,他代表着当时社会底层群众的艰辛和无奈。
祥林嫂则是一个被封建礼教所束缚的女性形象,她为了守住自己的贞洁而不断努力,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了。
总之,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多彩,这些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也体现了鲁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从呐喊看鲁迅笔下的女性角色
![从呐喊看鲁迅笔下的女性角色](https://img.taocdn.com/s3/m/bbbf989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db.png)
01
总之,从《呐喊》看鲁迅笔下的女性角色,可以深入理解当时社会中 女性的地位和命运,也可以领略到鲁迅先生的写作技巧和思想深度
02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关注当前社会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为女 性的平等和自由奋斗
03
让我们继承鲁迅先生的思想遗产,为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 而努力
汇报完毕 感谢聆听
此外,《呐喊》中还有一些女性 角色被描绘为具有反抗意识、勇 敢追求自由的存在。例如,《药》 中的夏瑜母亲,她不仅勇敢地承 受丧子的痛苦,而且积极地为儿 子的正义事业奔走呼告,成为了 小说中的一股清流。这种描写展 现了女性在困境中也能够坚韧不 拔、追求自由的一面,具有一定 的启示意义
从《呐喊》看鲁迅笔下的女性角色
从《呐喊》看 鲁迅笔下的女 性角色
XXXXX
从《呐喊》看鲁迅笔下的女性角色
目录
从《呐喊》看鲁迅笔下的女性角色
《呐喊》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部 短篇小说集,其中刻画了许多生 动的人物形象,其中包括一些女 性角色。这些女性角色在小说中 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反映了鲁迅 先生对于当时社会中女性地位和 命运的关注
在《呐喊》中,一些女性角色被 描绘为被封建礼教束缚、缺乏自 我意识的存在。例如,《狂人日 记》中的妹妹,她的言行举止完 全符合封建礼教的规范,是典型 的贤妻良母形象。但是,她也因 此失去了自我,成为了封建礼教 的奴隶。这种描写揭示了封建礼 教对于女性的压迫和束缚,也反 映了鲁迅先生对于女性命运的关 注
总之,从《呐喊》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于女性角色的关注和思考。他通过描绘不同类型的女性角 色,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于女性的压迫和束缚,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关注。这种 关注不仅仅体现在文学作品中性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应该继续思考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为女性的平等和自由奋斗
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形象300字
![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形象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d47f397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9.png)
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形象300字
【最新版】
目录
1.杨二嫂的背景和身份
2.杨二嫂的性格特点
3.杨二嫂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
4.对杨二嫂形象的评价
正文
一、杨二嫂的背景和身份
杨二嫂是鲁迅笔下的一位经典女性形象,出现在他的小说《故乡》中。
她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里,受到旧社会的压迫和束缚。
杨二嫂年轻时美丽文静,安分守己,后来却因为生活的艰辛和压力,变成了一个尖酸刻薄、爱占小便宜、泼辣放肆的农村妇女。
二、杨二嫂的性格特点
杨二嫂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尖酸刻薄:杨二嫂喜欢讽刺别人,挖苦别人,以自己的言语优势来获取心理上的满足。
2.爱占小便宜:杨二嫂喜欢贪图小便宜,总是想方设法从别人那里获取好处。
3.泼辣放肆:杨二嫂的言行举止泼辣,不拘小节,毫无顾忌。
4.爱慕虚荣:杨二嫂年轻时涂着白粉,招揽生意,显示自己的美貌,借此提高豆腐店的生意。
三、杨二嫂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意义
杨二嫂的形象在《故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她是旧社会深受封建统
治的人,是鲁迅先生用来揭示旧社会对妇女的压迫而导致灵魂的扭曲的一个典型例子。
通过对杨二嫂的形象刻画,鲁迅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四、对杨二嫂形象的评价
杨二嫂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她揭示了旧社会对妇女的压迫和扭曲,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罪恶。
然而,我们不能单纯地责怪她,因为在当时的世态炎凉,人情淡薄的时代背景下,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 29 3期
教 学科研
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孔
( 苏州大学 , 江苏
摘 要: 近代中国最伟大 的文学家 、 思想家 、 革命家鲁迅 以其犀利
瑶
苏州 252 ) 10 1
个不祥之人 , 他们嘲讽 奚落她 。 佣人柳妈说她死后将会下地狱 、 会被锯成两半 , 劝她捐门槛赎罪 。 但当她用血 汗钱捐 了门槛后 ,
可 以说 ,祥林嫂 是被封建宗法制 度和封建教条 活活逼死 的。 在宗 法制度下 , 她的婆婆凭借族权要将祥林嫂卖 了, 不允许
她守节。 自古 以来“ 可 从一而终” 的封建教条又要求 祥林嫂在丈 夫死后必须守节 , 不能改嫁 。于是 , 这二者之间产生了矛盾 , 所 以在祥林嫂再嫁再寡后 , 那些严守封建礼教 的人便认为祥林嫂 罪孽深重 , 要受惩罚。
鲁四和周围的人还是认为她不干净 , 不让她参与祭祀 。尤其 当
四嫂 看 到 她快 碰 到祭 祀 用 的酒 杯 时 , 一 声 声 “ 林嫂 , 放 着 那 祥 你
的笔触剖析 了中国社会存 在的种 种弊端 , 对处在社会底层的女性也给
予 了一定的关注。在他 的笔下 , 各类女性形象栩栩如生 , 文试 图对鲁 本 迅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简单 的分类与分析 。 关键词 : 鲁迅 ; 女性形象 ; 女性观
却依然不见好。 不得 已 , 她只好将希望压在庸医小仙身上 。 可最
后宝儿还是死了 , 就这样她连最后 的希望也破灭 了。深受封建 思想毒 害的单 四嫂子 , 面对冷漠不公 的现实 , 她选择 了逆来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受的接受它。 现实 的残酷使这个 可怜 的寡妇将希望寄托在梦幻 般的“ 明天 ”幻想 明天会更 好的 , , 然而明天却依然是一片虚无 。
罢” 让祥林嫂心里 的最后 一根稻草也被压倒 了 , 她彻 底的绝望 了, 变得痴痴呆呆。最后 , 在万家灯火的除夕夜 , 凄惨 的死于街
头。
鲁迅以其犀利 的笔触在 同封建主义进行激烈斗争的 同时 ,
对身心饱受 摧残的妇女也 十分关 注。他在《 的节烈观 》 我 一文
中, 对封建统治 阶级鼓吹的束缚女性身心 自由的节烈观进行 了 猛烈 的批判 。在《 于女人》 文中 , 关 一 他更 是一针见 血地指 出 : “ 这社会制度把女人挤成了各式各样 的奴隶 ,还要把种种罪名 加在她头上 。” 另外 , _ ¨ 鲁迅还在他 的小说集《 呐喊》 中把整个社 会 比喻为一个铁屋子 , 把当时愚昧的国民比喻为熟 睡在这 间屋
死后 , 她遵循着从一 而终的传统礼教不愿改嫁 , 她将 唯一 的希 望寄托在三岁的儿子宝儿身 上,靠着纺纱来养活 自己和儿子。 然而 , 宝儿不幸生病了 , 她为宝儿求签 、 许愿 、 吃单方 , 宝儿 的病
怀着对女性命 运的深切 同情 , 鲁迅在他 的散文 、 说、 小 杂文 中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不少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 。
二 、 行 了反 抗 却 失 败 的 女性 进
新 的敬 佩了 , 人不 肯做的 , 别 她却能够成功 。她 确有很大 的神
力 。”在鲁迅看来长妈妈的形象是美好 的, 为 自己的童年带 【 她 来 了别样的温情。 鲁迅的小说集中也有不少鲜 明动人 的女性形象 , 我们 可以 将其分为三类进行分析 。
一
《 离婚》 中的爱姑 和《 伤逝》 中的子君 , 她们要 比祥林嫂和单
四嫂子进 步得 多 , 她们 懂得抗争 , 然而她们 的思想终 究未能彻
底摆脱封建观念的束缚 , 最后依然不 自觉的顺从 了封建观念 。
爱姑也是 一个农 村妇女 , 她十五岁嫁到施 家 , 守媳妇妻 谨 子的本分。看似逆来顺受 的小媳妇 , 当丈夫拼上 了小寡妇要遗
收 录在他的散文集 《 朝花夕拾 》 中的散 文《 阿长与 <山海经
> 真实而亲切地再现 了鲁迅童年 时号长妈妈相处的情景 , 》 表现 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她虽然有一些不好 的习惯 ,L H t  ̄她喜欢 - . “ 切切察察”喜欢“ , 告状 ”但她仍然是美好 的。她是一个女佣 , , 生活 比较艰难 , 但她仍然愿意满足孩子 的希望 , 给他讲故事 。 鲁 迅在散文里写道 :那些影 响了 自己人格的东陌 , “ 这又使我 发生
姑却不同意 , 一定要和施家抗争 到底 。后来慰老爷请来城里 的
七大人 , 七大人面前 , 在 爱姑起初据理力争 , 向七大人 申诉 自己 在施家受到的欺 凌。她将希望寄托在七大人身上 , 认为七大人 是知书识礼的人 , 必定可以帮她 打赢这场官 司。可她却忘 了七 大人正是这封建 礼教 的维护者 , 是不可能帮助她去打破这传统 的礼教的。 事实上 , 爱姑真正想维护的是她合法妻子 的身份 , 她
子里 的人们 , 而鲁迅对铁屋子里女性命运尤 为关心 , 因为铁屋
子 的女 性没有 自我 , 永远受男性 的奴役 , 只要稍加 反抗就会遭
到整个社会的排挤。
《 明天》 中的单 四嫂子也是这类女性 中的一个 , 残酷 的现实 使她变得麻木 、 顺从。 她原本是一位勤劳善 良的劳动妇女 , 丈夫
、
完 全被 奴 役 且 无 力 反 抗 的 女- 眭
弃她时 , 她却进行 了大胆的反抗 。 她和施家整整闹了三年 , 闹得
施家鸡 鸣狗跳 , 家只好请来 了绅士慰老爷从 中说和 , 施 然而爱
《 祝福 》 中的祥林嫂是这类 女性 的典型 。她是 一个勤 劳善 良、 安分守 已的普通农村妇女 , 在她的丈夫死后 , 婆婆打算卖掉 她 。可一直 以来深受封建女德影响的祥林嫂不愿意改嫁 , 为 她 了遵 守“ 从一 而终” “ 、饿死 事小 , 失节 事大” 的封建 教条逃 到了 鲁镇地主鲁 四家做女佣 。虽然在鲁 四家做工很辛苦 , 但她脸上 “ 有了笑影 ” ,也 白胖 了” _“ 引 ,她对 当前 的生活感 到十分满足 。 可 没过多久 , 的婆婆便派人将她抢去 , 她 想将她卖 给山里农 民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