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汪怡

来源:《文学教育》2012年第10期

内容摘要: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类型和特征,比如一味地逆来顺受地,盲目地反抗意识的,有着觉醒反抗意识的。本文着重论述几位极具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从对她们的分析中,我们可得知造成她们悲剧原因的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

关键词:鲁迅女性形象分析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提到他的名字,我们的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一篇篇出自他手的经典篇目,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等。他的一生始终都以抨击旧的封建势力,揭露社会中的黑暗现象为己任,他时时刻刻都关注着社会现实,文章里始终如一地贯穿着民主主义革命的启蒙思想。众所周知,“五四”运动掀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在当时的社会,“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专制,提倡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时期出现了大量反封建礼教,追求妇女解放的文学作品。鲁迅则是较早关注妇女解放问题的伟大作家之一。在他的小说创作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妇女形象,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对妇女,特别是对旧中国劳动妇女命运的深切关注。她们分别是:《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祝福》中的祥林嫂和《伤逝》中的子君,这些人物中,虽说也有人尝试着抗争旧的不平等的社会制度给自己带来的不公,但最终无一摆脱了悲惨的命运。本文试通过对这几个典型形象的分析,探讨鲁迅对妇女的关注及对她们解放问题的不断探索。

一.逆来顺受的“良民”——单四嫂子

在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鲁迅通过《明天》塑造了他笔下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她具有中国传统的劳动妇女的优良品德:勤劳、善良,但同时她又具有旧制度下农村劳动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

她是一名寡妇,和幼小的儿子相依为命,在她丈夫死去的二三年里,既没有失身也没有改嫁,她的心中甚至连再嫁的念头也没有,她只是希望靠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的儿子。于是她夜以继日地纺纱,做着超出自己体力的事。但是,她这点小小的心愿在黑暗的社会里想要实现也只能是梦想。当她心中唯一的精神支柱宝儿生病了,她带着宝儿去求镇上唯一的医生何小仙,何小仙是个骗子,不仅医术不佳,还不负责任,宝儿的病并不是无药可救,可以这样说,宝儿的去世正是单四嫂子的“无知”和庸医联手造成的。她总幻想着“明天”会更好,但又什么都不做,难道仅仅只是“希望”“乞求”,“明天”就会变得更好吗?在那样一个重重压迫之下的社会里,单四嫂子的悲剧并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是一种无法自鸣的痛。

二.反抗性和奴隶性的并存——祥林嫂

《祝福》中的祥林嫂同样也是一个勤劳善良的中国传统的劳动妇女,她的第一任丈夫死后,从婆家逃出来到了鲁四老爷家,“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地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初始还是挺受鲁四老爷的喜欢。她本来想靠自己的双手过着简单的自给自足的生活,可这点小小的心愿都难以达成,“新年”才过,婆婆就带着几个壮汉强行带走她将她嫁给了深山的贺家。为此,她努力地抗争过,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年底就生了孩子,本以为可以就这样生活下去的,可第二任丈夫也去世了,孩子这时就成了她唯一的希望,谁知道春天的饿狼将她的儿子也叼走了,似乎所有的不幸都降临在她身上了。走投无路的祥林嫂再次来到了鲁四老爷家,可这次人们看她的眼光大不一样了,即使做佣人也被认为是“败坏风俗的佣人”,“祝福”时生怕她的手玷污了“祖宗的供品”,封建礼教、封建神权已将她压得喘不过气来,再加上柳妈对她的“恫吓”,使得她用一年的工钱捐了个门槛,本以为从今以后可以昂首挺胸地做人,“祝福”时她“坦然”地去帮忙,四婶的一声“你放着吧,祥林嫂”给了她致命的打击。麻木而绝望的她终于在“祝福”的炮竹声中倒毙在街头。我们可以看到,整篇文章中根本就找不到直接杀死祥林嫂的凶手,但究竟是什么让她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呢?就是她身边无形的封建的“吃人”的势力,有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权利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有以柳妈为代表的鲁镇的封建愚昧的劳动群众,包括受害者祥林嫂本人也是按封建礼教自觉地规范自己的思想。

祥林嫂的一生是悲惨的,虽说她希望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独立自主的生活,为此,她一次有一次地向命运进行抗争,但潜伏在她抗争性背后的却是她的奴隶性。虽说她有理想、有追求,但这种理想和追求又是那样的渺小和可怜,她是“从一而终”封建道德的忠实实践者。

三.觉醒之后的覆灭——子君

与前面我们所谈的两位农村的劳动妇女不同是,《伤逝》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城市的知识分子,她受过良好的教育,认识涓生后,涓生每每在他的破屋子里和她谈家庭专制、打破旧习惯、男女平等,谈泰戈尔、雪莱……子君都能微笑着点头接受,在接受了涓生对她半年的“五四”新思想的洗礼后,她便毅然决然地向她的封建大家庭进行了彻底的反抗,并坚定的宣称“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的反抗,在当时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他们可以说是被社会所孤立了,但子君对这些毫不关心,她的反抗和无畏正是缘于对涓生的“爱”。所以当涓生后来因为生活的窘迫、经济的拮据,认为子君是他的拖累时,两人只好被迫分离。而子君回到家不久之后便凄惨地死去。子君的悲剧告诉我们,没有整个社会制度的改革,离开了政治、经济上的解放,孤立地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由,以为只要冲出封建家庭的樊笼就是妇女解放,这不过是主观的幻想。“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子君虽是能积极地同封建家族反抗,但她脑子里的封建思想不是那么容易除去的,她还是抱着女子成家后把自己的小家庭作为全部生命意义的思想,没有真正做到女性应该自立、自强、自尊。如果只是为了爱,而把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这样无可避免地导致悲剧的发生。

在强大的封建礼教的桎梏下,不管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民众:单四嫂子和祥林嫂,还是城市知识女性——子君,无论是性格懦弱还是刚烈,无论是愚昧还是觉醒,都逃不脱封建礼教套在她们身上的枷锁,这正是鲁迅用他的笔写出的惨痛的事实,但让人觉得欣慰的是,从单四嫂子到祥林嫂,从祥林嫂到子君,她们的反抗意识一步步地增加,她们的觉醒意识在逐渐地滋生,正是通过对她们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秀枫.《鲁迅小说全编》.[z].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2]史志谨.《鲁迅小说解读》.[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李希凡.《呐喊》《彷徨》的思想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