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1)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号: 学号:浅析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系 别 文学与传媒学院专 业 对外汉语班 级 1101姓 名 张霞指 导 教 师 董文会2015年3月28日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鲁迅先生一直都很重视对女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并试图通过文学作品来表现反封建的思想主题,呼唤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解放。
对于鲁迅先生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国内外的专家都已有过研究讨论。
论文在大量阅读原着作品和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鲁迅先生的各种杂文、散文等,以鲁迅先生的男性视角为切入点,通过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来细致的分析女性思想的演变以及对其他作家、读者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理解新时期中国女性思想的转变。
关键词:鲁迅作品,女性形象,思想影响AbstractLu xun has always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tudy of women'sissues and explore, and tried to through literature also feudalism thought theme, called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the liberation, about shaping the image of women in Lu xun's work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already studi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a lot of reading the original works from,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combined with various essays prose of Lu xun, in Lu xun's male perspectiv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female image of Lu xun'sto better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the women thought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the rest of the author's view of women, and Chinese women's effect on the read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Chinese women thought in the new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key words : The words of Luxun ,The image of woman ,The evlotion of ideas0 1 2一、前言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模式被打破。
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村妇女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村妇女形象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文学作品涵盖了众多领域,其中包括了农村妇女的形象刻画。
自20世纪初,鲁迅通过小说写作,揭示了农村妇女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如传统观念束缚、家庭地位低下等,从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村妇女群体的生存环境。
农村妇女处境的描写在鲁迅的小说中,农村妇女通常被描写为家庭中的“三从四德”之一的贤妻良母,她们常常会默默地承受着家庭中的压力和苦难,为家庭的和睦和顺畅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是,鲁迅也表现出了她们在传统观念和家庭地位方面的局限性。
在《药》这篇小说中,当年轻的妻子陈锡台患病时,丈夫陈宋药并没有给予她足够的关怀和爱护。
相反,他强迫自己的妻子在病中帮忙缝制衣服,再次证明了当时男女在社会地位上的不平等。
另外,鲁迅在小说中还以一种深沉的方式揭示了农村妇女的不幸命运,如《祝福》中的杏子。
虽然杏子是个天生的美人,但她却不得不经受丈夫、公公和婆婆的言语和身体上的伤害,而且儿子也经常向她发泄自己的怨恨。
农村妇女的力量尽管农村妇女在鲁迅的小说中所处的环境非常恶劣,但他们的力量仍然是无法忽略的。
例如,在《阿生》的小说中,阿生的妻子尽管是个识字不多的农村妇女,但她却对地主和官府的不正义行为进行了有效的反抗,保护了自己的家庭和社区。
在《药》中,陈锡台的妻子也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她在丈夫死后,不顾一切地保住了自己的儿子和地产。
这些妇女尽管在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地位并不高,但是却表现出了非凡的耐心、自强和勇气。
,鲁迅的小说中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妇女的形象,反映了她们的苦难生活和幸存力量,同时也揭示了传统观念和家庭地位对于农村妇女在社会中的限制作用。
鲁迅通过他的作品,将这些普通妇女的故事细致入微地呈现出来,使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和关注到了这部分人群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论鲁迅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
论鲁迅笔下的悲剧女性形象摘要:鲁迅以深沉的笔调、强烈的感情、浓重的色彩,塑造了许多迥异的女性形象:“铁屋子”里的传统女性、“五四”时期觉醒的女性、走上社会反抗的女性。
可她们最终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
本文试图分析这三类女性形象,并探讨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而由此解读鲁迅先生的女性观问题。
关键词:鲁迅悲剧女性形象女性观现代“妇女解放”的呼声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妇女解放的声浪震得无人不知。
鲁迅是最关心妇女问题和社会下层妇女命运的作家之一,提及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自然地就会想到以《祝福》中的祥林嫂、《伤逝》中的子君、《记念刘和珍君》中的刘和珍为代表的一批女性形象,他们以自己的生命向社会提出控诉,发出呐喊。
仔细分析这些女性的生存状况、斗争方式,就能发现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是逐步发展的,鲁迅的“女性观”是不断进步的。
一鲁迅在“五四”及其退潮时期对女性寄予了深刻的关注,创作了一些以妇女生存状态与命运为内容的小说,这些女性尽管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然而她们却有着同样悲剧性的命运。
(一)“铁屋子”里的传统女性千百年来,中国妇女被囚居在传统的“铁屋子”里,她们是不能自由主宰自己命运的。
从社会到家庭直到个人,从精神到物质,被剥夺了一切权利和独立性。
对此,鲁迅深感痛心,他曾说:“中国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
[1]的确,人一旦丧失独立地位和独立品性,剩下的也许只有奴性了。
祥林嫂是不幸的女性,她是个连想做“奴隶”也不得的寡妇。
祥林嫂虽然进行了拼死的反抗,仍然没有摆脱再嫁的命运。
再回到鲁镇的祥林嫂已经被所有的人认为是“败坏风俗”的。
祥林嫂所讲的有关阿毛的悲惨故事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消遣,连她头上拼死抵抗留下的伤疤也成了人们寻开心的话题。
在这种要生不能,要死不敢的尴尬境地的煎熬中,祥林嫂开始“疑惑”了,她受尽一切苦难,丧夫失子,逆来顺受,为了赎罪,用尽了所有的积蓄,在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让千人踩万人跨,以赎去一生的罪恶。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1)(1)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院系:网络教育学院专业:写作批次:原创承诺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年月日内容摘要【内容摘要】鲁迅在他一生的创作生涯中,深切的关注和同情女性的命运,因而在他的笔下才应运而生了华大妈、单四嫂子、祥林嫂、子君、刘和珍君等经典人物。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尖锐的笔法在那个时代塑造了许许多多警醒社会的经典角色,并为那黑暗而腐朽的病态社会以及麻木的国人开出了一剂良方。
这些人物中,他们有的试图尝试抗争和摆脱命运及社会的不公,有的则逆来顺受,但是即使是这样,却最终都没有摆脱悲惨的命运。
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体现了人的独立和思想意识的解放,其中包括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妇女解放。
【关键词】鲁迅女性形象妇女解放I[content abstract]Lu xun was deeply concerned about and sympathized with the fate of women in his writing career, which gave rise to such classic characters as hua dama, shan si sister-in-law, xianglin sister-in-law, zi jun, liu and zhen jun. With his unique perspective and sharp style of writing, he shaped many classic roles of alerting society in that era, and offered a prescription for the dark and decadent sick society and numb people. Some of these characters try to fight against and get rid of the injustices of fate and society, and some of them take things as they come. While shaping these characters, it also embodies the liberation of human independence and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all the time, including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nd women's liberation.Keywords: lu xun ;female image; women's liberation摘要 (I)Abstract (Ⅱ)引言 (1)一、封建社会中的劳动妇女形象 (2)(一)封建愚昧的守旧者 (2)(二)向生活妥协的“良民” (3)(三)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4)(四)自私冷漠的看客 (4)二、具有反抗意识的知识女性 (5)(一)觉醒的英勇抗争的反抗者 (6)(二)追求自由个性的反抗者 (6)三、鲁迅的妇女观 (7)(一)鲁迅对女性问题的反思 (8)(二)鲁迅对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 (8)四、结语 (9)参考文献 (11)致谢词 (12)II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引言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惊醒了沉睡已久的中国,从此这个故步自封唯我独尊的大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西方列强的入侵影响了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也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中国进一步发展。
鲁迅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鲁迅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他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
在他的小说中,女性形象作为一种特殊存在,被赋予了独特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鲁迅对女性地位与社会问题的关切,并探讨他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与关注。
一、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呈现在鲁迅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受尽压迫与剥削。
例如,在《阿Q正传》中,阿Q的妻子小龙女作为一个苦命的农村妇女,承受着夫妻关系的困苦和社会环境的压迫。
她的命运几乎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无法摆脱家族的束缚和社会的压力。
同样,鲁迅的另一部作品《狂人日记》中的兰花,作为一个妓女,更是受到了社会道德与伦理的谴责和弃视。
通过塑造这些女性形象,鲁迅向读者展示了社会对于女性的不公与压迫,呼唤社会的反思和改变。
二、女性形象的自强意识展示尽管受到社会压迫,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展示出了自身的自强意识与反抗精神。
例如,在《狂人日记》中,兰花在面对压迫与歧视时,虽然终究没有能够逃离自己的命运,但她的内心却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意志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她用自己的行动展示了女性的自尊与坚韧。
同样,在《老残游记》中,方玉儿作为一个曾经受尽折磨的女性,通过自己孤身一人的努力,最终实现了对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她的形象打破了传统对于女性的束缚和限制,展示了女性自我解放的力量。
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鲁迅呼唤女性要有自强意识,要勇敢地面对社会的不公与压迫,追求自己的价值与尊严。
三、女性形象的社会责任与关爱表达除了对于女性地位与自强的关注,鲁迅的小说中也充满了对于女性社会责任和关爱的表达。
例如,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小龙女的形象,揭示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身份与责任,并呼唤对于女性权益的更多关注与呵护。
同时,在《孔乙己》中,崔钢嘴的妻子虽然只是一个次要的配角,但在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于妇女地位的思考。
她是一个虚弱的被压迫者,但也是一个有着责任与关爱的人。
试论鲁迅笔下女性形象及其妇女观
试论鲁迅笔下女性形象及其妇女观概要:鲁迅先生的妇女观为女性的解放指明了方向。
女性的解放包括经济独立和思想独立两方面。
经济独立是基础,思想独立是前提。
女性的独立首先要有独立的意识。
只有拥有独立的人格,女性才有了争取的动力,才可能去为了人身自由而不懈奋斗。
《祝福》中描写展示出:祥林嫂勤劳、善良、任劳任怨、逆来顺受,从来没有想过反抗。
即使是她反抗再嫁,也仅仅是维护封建“节烈”观的一种表现。
她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鬼神迷信,将自己的辛苦所得拿去捐一条门槛,任万人践踏。
最后,在人们的祝福声中,祥林嫂结束自己悲惨的一生。
《明天》中的单四嫂形象是:她也是个寡妇,靠着纺纱养活自己和儿子,她将一切的希望都寄托于自己的儿子身上,但是当宝儿病了以后,她求过签,许过愿,求何小仙,最后宝儿是吃了何小仙的药而死去的,但是周围的人没有一个同情她,单四嫂无法忍受这样精神上的悲哀只求能在梦里与宝儿相见。
这两部作品表明出是封建社会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将她们置于死地的,仔细研究作品会发现像祥林嫂她们这样的妇女,从来没有想过争取做人的权利。
鲁迅揭示她们受着封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对她们疯狂的奴役和压迫,以及她们在意识形态上的精神创伤,说明当时许多像祥林嫂那样麻木生活的女性还是大有人在。
1.1反抗与妥协的雏形—开始觉醒鲁迅要为这些受歧视和压迫的女性解除冤屈,揭示问题所在,因此在《离婚》、《风波》、《肥皂》这些作品中,鲁迅成功塑造了像爱姑、七斤嫂,这些敢于公开抗争而又泼辣刚烈的妇女形象。
《离婚》中的爱姑虽然是个泼辣敢于抗争的妇女,但是在婚姻的问题上她还是一个失败者。
当她的丈夫姘上了寡妇要离弃她时,她整整闹了三年,并与兄弟一起拆了丈夫家的灶,出了恶气。
但是在七大人、卫老爷等官僚地主的威压下,她可悲地把希望寄托在“七大人”身上,最终在“七大人”面前,精神防线轰然倒塌。
其实,爱姑外强中干,对弱者逞强,对强者软弱,从勇于反抗到妥协,这就是她的经历。
浅谈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
浅谈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女性观摘要:鲁迅先生终其一生都在与封建礼教进行顽强的斗争,他热切的期望女性能够摆脱封建传统意识的束缚和悲剧命运的摆布,树立个性自由的解放思想。
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如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刘和珍等,无一不透露着鲁迅先生心中的女性观及其对女性解放思想的解读。
关键词:鲁迅悲剧命运;个性自由;女性解放思想一、引言鲁迅作为我国现实主义作家,一生都以抨击旧势力,揭露社会黑暗现象为己任。
尤其在对于女性命运这一问题上,先生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在1918年先生就写下了《我之贞烈观》一文,开始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用犀利的笔法批判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社会。
在先生之后的作品中,如《祝福》《明天》《离婚》《纪念刘和珍君》等,他既表达了对封建制度下女性悲剧命运的同情,又有对女性自身麻木不仁的批判,还对敢于反叛斗争封建礼教的这一类女性形象进行了讴歌,同时,先生自身也在不断探索如何解放妇女,改变社会现状的道路。
概括来说,鲁迅先生笔下的女性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二、鲁迅笔下的女性形象(一)愚昧落后的“守旧”形象《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太是一个身居穷乡僻壤的老太太,她对现状生活极其不满,经常利用她的一句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来揭示她的不满,她的不满在文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她蔑视儿孙,连孙女饭前吃炒豆子她都不满,说:“我活到七十九岁,活够了,不愿意眼见这些败家相,立马就要吃饭了,还要吃炒豆子,吃穷了一家子,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其次表现在她和儿媳妇争论秤的问题时,她不管三七二十一又用“一代不如一代”来招架。
总之不管什么情况,不管她懂不懂,她都要用这句口头禅。
作者写九斤老太太频繁使用这句口头禅,并不是单纯写她不满的情绪,而是想揭示出小生产者因循守旧、冥顽不灵的保守观念。
(二)自觉自省的“反叛”形象在《离婚》中作者塑造了一位与众不同的女性形象——爱姑。
爱姑具有“母夜叉”般的性格,撒野又泼辣,面对丈夫的背叛,她回娘家搬兵讨伐,势要出这一口恶气,闹离婚一闹就是三年,连婆婆也奈何不了她。
浅谈鲁迅小说中的农村妇女形象.doc
浅谈鲁迅小说中的农村妇女形象摘要:鲁迅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为人生的创作理念,尤其是反映农村妇女特殊遭遇为题材的小说中,更对底层人民变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感情,他以深切的笔触在《祝福》、《明天》、《离婚》这些反映现实主义作品中塑造了祥林嫂、单四嫂、爱姑等一系列典型形象,揭示出在封建礼教摧残下农村妇女的精神创痛,以及他们身上的抗争意识,强烈的人性意识与生命意识与也在这些典型人物身上显现出来。
妇女的生存问题,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女性的人生自由、人生自主和人格自尊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封建统治之下的农村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深受封建礼教及其道德规范的束缚,因此受着最深重的灾难,同时他们相互间的心灵是不相通的,甚至彼此间的不幸常常赏玩和围观而更显得不幸。
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正是从这一独特的批判视角出发,深刻地剔挖着这一特殊灵魂人群的灵魂之痛。
《祝福》中祥林嫂在鲁镇人民的祝福声中悲惨地死去,《明天》中单四嫂梦醒后看不到生活的希望,《离婚》中爱姑的婚姻悲剧,都是封建统治持续以及封建封建宗法制度下的道德规范的吃人本质所决定的。
正是通过对个特殊人群的多重悲观以及造成这些悲观的社会因素的挖掘,深刻地揭示出人物悲剧的社会性,即人物悲剧的实质是社会悲剧的呈现。
他们悲剧的生命结局,深刻地展现了封建社会制度把她挤成了各式各样的奴隶,还要把种种罪名加在他头上,并且将其慢慢挤向社会绝路的过程,鲁迅第一个有分析地描写农民及农村生活,的第一个把农村劳动妇女的心酸和和痛苦异常地表现出来。
,在这些作品中,鲁迅以深切的笔调对农村妇女的悲惨遭遇与不幸命运进行描述,实际上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对妇女的残酷压迫,鲁迅对妇女的同情和对造成他们悲剧命运的诸多因素的思考也强烈地表现出来。
一、农村妇女的群像及其特殊遭遇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农村妇女,生活在社会的灰色地带,他们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甚至连几本的做人的正当权利都没有。
浅谈鲁迅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形象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谈鲁迅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形象作者:李磊学校:许昌电大年级:06春学号:061140229 指导教师:职称:答辩组成员:职称:职称:职称:答辩日期:2007年月日浅谈鲁迅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形象李磊时间:2007年10月摘要: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家,鲁迅为我们留下了众多优秀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小说更是一枝独秀,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一批“不幸的人们”其中有为数不多的女性的形象。
祥林嫂,单四嫂子这两个失子的寡妇最终失去了生存的权力,她们受三从四德、贞操观念等道德枷锁的束缚,最终被封建宗法制度、封建迷信所扼杀。
子君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爱情,却痛苦悲惨地死去,爱姑斗争了却被丈夫休掉,也正是封建礼法对妇女的严重迫害。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女性的悲剧形象。
关键词:鲁迅小说女性束缚压迫悲剧形象鲁迅——中国小说的奠基人。
他毕生追求的是对民族灵魂进行改造。
文学活动,是他这种追求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鲁迅的文学活动,始终把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民族灵魂的改造和推动社会变革作为实现目标,并从这个角度去寻求文学的本质与人的发展需要相统一的契合点,把对文学审美超越意识和精神价值的追求,与人的现实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
鲁迅的小说,字字珠玑,篇篇精品,在这些涉及到女性不多的篇目中,无不通过一个个在生活中痛苦挣扎的女性的悲剧揭示残酷的社会现实。
《祝福》、《明天》、《伤逝》、《离婚》等小说中塑造的几个悲剧女性形象,其材“多取自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①其形象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和震撼灵魂的艺术效果。
一、两个失去儿子的寡妇的悲剧形象封建社会的劳动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受到的束缚,压迫更多,三从四德、贞操观念等,都是加在女人身上道德枷锁,使她们处于非人的境地,而失去了儿子的寡妇几乎失去了生存的权力。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淳朴、善良、勤劳的农村劳动妇女。
初出场时,她很坚强,丧失丈夫,成为寡妇,虽然已使鲁四老爷皱眉,但并没有难倒这位能干的农妇。
鲁迅《呐喊》《彷徨》中的女性形象
鲁迅《呐喊》《彷徨》中的女性形象妇女问题,关系社会文明的重要问题。
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对妇女问题始终给以很大的关注。
故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众多封建社会的妇女形象,通过描写她们一生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宗法制种种罪恶,愤怒地控诉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鲁迅是“五四”时期早关注妇女解放问题的作家,他的小说《呐喊》、《彷徨》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体现他对妇女解放问题的严肃思考。
鲁迅始终保持着一种冷静、清醒的审视态度,在小说里,他对于受尽侮辱的女性给予深切的同情,但从来不因为同情而涂上理想的色彩,而是重在揭示中国女性的"不争"的一面,直视她们自觉的奴性意识及种种病态心理、行为,极力提倡中国女性应有清醒的反抗意识,渴望她们从封建伦理道理规范的重重束缚中挣脱出来。
鲁迅深深感悟到几千年来压在最底层的女性抵挡了封建礼教精神奴役导致的深刻而沈重的精神创伤。
尤其就是最底层的中国女性,灵魂中底蕴着沈重的奴隶意识,因为她们从来没想要过,她们就是可以谋求搞“人”的权利的。
祥林嫂就是这样,她莫斯季搞奴隶,把站稳了奴隶看作人生的最小的满足用户和美好。
《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安于耐劳”。
“安分”就是她只想当个好女人、好寡妇,没有任何非分之想,她没有想在好寡妇之外争取点作为人的别的什么权利。
“耐劳”则是她的坚忍不拔、吃苦和简直抵得上一个男子的劳动能力,是她做个好女人和一个好寡妇的资本。
但是,当鲁迅在表现祥林嫂的耐劳、俭朴、善良的时候,鲁迅分明的感觉到了沉重、苦涩甚至激愤,因为鲁迅发现,并且她在《祝福》中也表现了:祥林嫂的耐劳也好,俭朴也好,善良也好,都带有着奴隶的麻木,她的耐劳、俭朴、善良仅仅使祥林嫂充其量只能是个好的奴隶。
她的耐劳、俭朴、善良只是用来换取做稳奴隶,只要四婶让她分配祝福祭祀用的酒杯和筷子,她“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暂时做稳了奴隶,她就感到了最大的幸福和满足。
其实祥林嫂并非没抵抗精神,当她被买下贺老六搞老婆的时侯,她就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奋力抵抗的,因为她指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祥林嫂抵抗的目的,无非只是为了搞一个从一而终的不好寡妇!这种抵抗,难道不是越真挚、越惨烈,抵抗精神越弱,也就越可怕,越证明着奴隶意识越沈重,越深刻的吗?鲁迅通过祥林嫂的.形象,刻画出了现代的我们国人的女性的灵魂,展示了祥林嫂灵魂里沉重的奴隶意识,寄希望于中国女性在这个形象中认清自己,觉醒过来,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处境,争取到做人的价值和权利。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龙源期刊网 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者:胡蓝月来源:《速读·下旬》2019年第10期鲁迅始终把女性问题作为关注的一个焦点。
他笔下的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背景、不同个性的女性,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在封建思想的浸染下,都走上了绝望的道路。
因此在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可悲的,一种是可憎而又可悲的。
第一种女性有很多,其中的代表人物是祥林嫂,子君等等。
祥林嫂是《祝福》中的主人公。
她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的命运是起起伏伏,十分悲惨的。
她的丈夫不幸去世,为了逃避被婆婆卖掉的命运,祥林嫂孤身一人来到鲁镇,在卫老婆子的介绍下,在鲁四老爷的家中作女工。
好景不长,很快她就被为了给小叔子筹办结婚的彩礼的婆婆强行嫁到了山里,嫁给了第二个丈夫贺老六。
命运继续跟她开着玩笑。
不久,她就失去了第二个丈夫,接着又失去了唯一的儿子。
当她走投无路,再次回到鲁镇时,没有人真正地同情她,反而因为“一女不嫁二夫”的封建思想而嫌弃她,将她视为不祥之人,最终导致她绝望地走向死亡的道路。
导致祥林嫂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是我们研究的焦点。
祥林嫂勤劳、善良、质朴、顽强,明明是一个充满光辉的人物,理因受到大家的尊重,可是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不得不说,封建礼教以及所有支持着封建礼教的人,都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祥林嫂一直想找到“赎罪”的方法,让自己逃离深渊,可是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帮助她逃离深渊的唯一办法,是推翻封建制度!子君是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伤逝》中的女主人公。
她跟祥林嫂不一样,她具有同旧势力较量的反抗精神,可是她依然无法逃脱可悲的结局。
子君说:“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多么有力的战斗宣言!子君勇敢地反抗着封建道德和封建婚姻制度。
但是,在与涓生同居以后,她逐渐失去了当初的斗志,成为了一个把精力顷注到家务里及恭顺地侍奉丈夫的,表现出旧式妇女贤妻良母式的家庭奴隶。
论《荷花淀》中的女性形象
论《荷花淀》中的女性形象《荷花淀》,是鲁迅先生所著的一篇短篇小说。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一个小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长相普通但性格坚强、乐观向上的姑娘芳龄16岁,她因病家道中落而被迫去嫁给一个瘸腿的老头子,最终她勇敢地离开了那个丈夫,选择了自由的生活。
本文将从女性的角度分析《荷花淀》中的女性形象,以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和对性别平等的态度。
首先,小说中的女主人公芳龄16岁,女性的年龄在那时代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点,那个时代的女孩子在16岁左右便逐渐进入了成年,也有“成年礼”这个传统仪式。
这种年龄的女性多为学生,没有进入社会,同时多在家中忙于家务,所以十分需要身上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
在这篇小说中,芳龄16岁的女主人公虽然来自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没有接受太高的教育,但是她却非常懂得珍惜生活和充分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来为自己和家里创造更好的生活。
因为她懂得如何处理事情,所以也比较有自己的主见,遇事不惊慌,能三思而后行,有效地把自己处于家庭后继无人的困境中的局面扭转了过来。
其次,在小说中的男性角色形象中,鲁迅先生主要塑造了一个瘸腿的老头子,而这个老头子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极端且残忍的角色。
而在这种情况下,女主人公选择了离开她的丈夫,走向自由的生活,这个选择充分体现了她对揭示女性价值的尊重,也是鲁迅先生对女性的一种宣扬。
鲁迅先生通过这篇小说,渐渐地向读者们透视出他的性别观和对广大女性群众的的关注和关爱,用文学的形式赞扬了女性勇敢、坚韧、独立的品质。
此外,《荷花淀》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女性角色,她就是“快递姑娘”。
她是一个穿着朴素,但勤劳、善良、乐观向上的农村女孩。
她经营着她的小微商,也计划进行婚姻。
这个快递姑娘以自己的手艺为生,自给自足并且对自己生活的质量非常重视。
这由于她所拥有的知识和精神力量支持,再加上抱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信念和一份对梦想的执着,从而使这个朴实的女子在人生中不断摸索、不断努力、不断前行。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
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在鲁迅的小说中,女性形象往往具有悲剧性。
她们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在家庭和社会的束缚中承受痛苦和悲伤。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浅论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家庭中的悲剧和社会中的悲剧。
第一部分:家庭中的悲剧鲁迅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往往被家庭剥夺了自由与尊严,承受着各种痛苦和压抑。
她们常常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无法摆脱家庭中的恶劣环境。
举个例子,鲁迅的《药》中的女性形象可谓是一个悲剧。
她受尽了丈夫的虐待和压迫,整日过着庸碌无为的生活。
她的存在只是为了满足丈夫和家庭的需要,没有自己的权益和独立的人格。
最终,在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之后,她选择了吞食毒药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她唯一能够摆脱悲惨命运的办法。
第二部分:社会中的悲剧除了家庭中的悲剧之外,鲁迅的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也常常承受着社会带来的痛苦。
封建社会的压迫使得女性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被迫扮演被动的角色。
在《阿Q正传》中,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冯太太被形容为“尘埃”,她的存在并没有给阿Q带来幸福或快乐,反而增加了他的痛苦。
当冯太太的丈夫死去后,她成为了阿Q的幻想对象,但她对阿Q的崇拜和依赖并没有改变她在封建社会地位的低微和每天的辛劳。
她只是满足着阿Q对权力和优越感的追逐,最终也成为了阿Q道德颓废的一部分。
总结:鲁迅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家庭中的悲剧和社会中的悲剧。
这些女性在封建社会的桎梏下,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压抑。
无论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还是社会角色的被动扮演者,她们都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
在这种背景下,女性形象变得十分悲凉和苍白。
鲁迅通过这些悲剧性的女性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剥夺和压迫,对社会中不公平现象的批判和质疑。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鲁迅研究姓名:杨晓勇学院:文学院班级:B11汉语言文学三班学号:114102043039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摘要: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类型和特征,大致可分为:命运悲惨的女性、自发反抗的女性、新旧夹缝中的女性三种类型。
本文从其作品中撷取了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这几位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的女性一一分析。
鲁迅笔下这几个主要女性的悲剧,固有其个人性格的原因,作者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但作品挖掘的最终造成她们的悲剧的根源是压迫人、毒害人的封建制度、封建思想。
关键词:鲁迅女性形象封建悲剧反抗鲁迅以妇女为主人公的作品不多,但很有代表性。
《明天》、《祝福》中的单四嫂和祥林嫂,都是失子的寡妇,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思想和礼教的毒害,命运悲惨却从没想到要去抗争。
《离婚》中的爱姑具有较明显的反抗性,但并没有跳出封建礼教的圈子。
《伤逝》中的子君,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敢于冲出封建家庭,与自己的爱人自由结合,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压迫、以及个人的思想局限,同样是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悲剧。
鲁迅通过这几个悲剧性的女性形象,既同情她们的遭遇,又批评了她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腐朽、反动的封建宗法制度,揭示了妇女要获得解放,首先必须取得社会的解放这个深层的含义。
一.逃避的反抗:单四嫂子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
她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优良品质,勤劳、善良;也具有旧社会农村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
她是中国旧社会农村“受苦受难兼愚昧无知的妇女形象”。
单四嫂子在“前年”夫死了后,一直靠纺纱来养活自己和她年幼的儿子宝儿。
应该说,成了寡妇后,她在精神上是很难顶住封建礼教及社会上的各种压迫的,但是因为宝儿的存在,使她觉得有了“明天”,有了希望,有了精神支柱,也是她能够一个人坚持下来的理由。
但是即使是这样的苦日子也不长,宝儿的不幸夭亡,使她唯一的精神支柱没了,她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明天”。
简论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几位女性形象
简论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几位女性形象的二十五篇现实中,有三分之一多是以反映妇女悲苦生活和妇女解放斗争为主题或内容的。
塑造了诸如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等一系列活生生的妇女形象。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几位女性形象共性和个性的分,从中领略那个时代女性不断挣脱身外的枷锁和内心桎的悲壮历程,去感受鲁迅对封建宗法制度种种罪恶的强烈控诉,和对女性的同情。
探索悲剧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对中国现代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这一时期,处于时代前沿阵地上的知识分子对封建营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鲁迅是这一时期文化战线上的主将,作为一个非常优秀的小说家,其笔触最为深刻。
从《狂人日记》开始,陆续发表大量作品,塑造出众多的典型人物。
但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可能不如男性形象更丰富。
因为一提起鲁迅,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阿Q、狂人、藤野先生、孔乙己、闰土等。
但仔细梳理,我们依然能够深刻的感觉到,鲁迅小说中众多女性的“国民性”特征。
他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显示了一个思想家和文学家的高远瞩。
一. 小说中女性的共性和个性分鲁迅在农村生活过,对农村生活是熟悉的。
农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残存时间最长,封建意识影响最强烈的地带。
农村妇女更是封建社会的最底层。
她们的悲惨命运引起了鲁迅的深切关注。
比如《故乡》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离婚》中的爱姑。
但是,更集中更深刻地揭露封建势力对农村妇女欺压和迫害的是《祝福》中的祥林嫂。
作者把祥林嫂放在更复杂的社会关系里,为典型的农村妇女悲剧命运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她的遭遇充满了辛酸和血泪。
她生活在以鲁四老爷为代表的封建势力包围之中。
即使同样受到封建思想麻痹毒害的笃信鬼神的柳妈,也来吓唬她。
从他的丧夫、失子到惨死,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四条绳索;政权、神权、族权和夫权对劳动妇女的束缚和迫害。
五四新文化运动带动了中国知识女性“走出传统的家庭,走进新兴的社会。
”①去迎接新思潮。
初步确立起“自我观念”,开始勇敢追求人格及婚恋自由.子君正是其中的代表。
琐谈“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琐谈“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摘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引为自豪的文学遗产, 我们以有《红楼梦》而自豪。
一部“红楼”, 倾倒了多少中外读者!曹雪芹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从那一派红红火火的“虚热闹”中, 感受到了“呼啦啦似大厦倾”的封建社会的颓倒之势;还在于他在小说中所表现出的那种萌芽的民主意识。
这种意识又集中地表现为作家的“女性意识”————为女性张目, 为女性呐喊。
《红楼梦》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迷人的“女性世界”!而鲁迅的小说中女性的形象更为我们读者所关注。
关键词:鲁迅;形象;小说;女性在人类进化史上, 女性同男性一同出现并创造着这个世界, 但是有史以来, 女性所受到的待遇, 一直是不公平的。
在人类生活的辞典里, 恐怕再没有比“女人”更难以解释、评说的了。
长时间以来, 妇女在现实生活中的状况及其价值, 像植物中的葛藤, 没有自己的枝干, 靠攀缘其他植物而生活——————女性需要依附;像天空中的流云, 没有自己的根基, 风可以随便把它吹走————女性缺乏自身的价值。
从中国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到西欧中世纪“女人是男人身上一根筋骨所做”, 历史的传统偏见在男女之间掘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有史以来, 中国妇女承受了巨大的苦难和痛苦, 鲁迅先生为此而深深地悲哀、忧愤。
他说, 中国人向来没有挣到过“人”的价值, 至多不过是奴隶。
鲁迅小说中也塑造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女性世界“。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并非鲁迅先生“偏爱”女性, 只是因为女性有着太多的苦难和忧伤, 因此, 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 成为鲁迅先生的一个创作倾向。
鲁迅先生以其理性批判的精神, 审视着二十世纪的中国现状, 关注着中国劳动妇女的历史命运, 并从此出发思考着有关社会、历史的诸多问题。
全面地揭示中国妇女灵与肉、尤其是灵的苦痛是鲁迅小说的主题。
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写出了中国农村妇女无限的人生悲剧, 显示出他对中国农村社会深深地理解与同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鲁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摘要: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同的类型和特征,大致可分为:命运悲惨的女性、自发反抗的女性、新旧夹缝中的女性三种类型。
本文从其作品中撷取了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子君这几位带有浓郁的悲剧色彩的女性一一分析。
鲁迅笔下这几个主要女性的悲剧,固有其个人性格的原因,作者既哀其不幸,又怒其不争,但作品挖掘的最终造成她们的悲剧的根源是压迫人、毒害人的封建制度、封建思想。
关键词:鲁迅女性形象封建悲剧反抗Abstract:Mr. Lu Xun is a famous thinker and writer in modern China. The female image in his novels have different types and features, can be broadly divided into: the tragic fate of women, spontaneous women against women, the old and the new cracks in three type. In this paper, from his works capture the fourth Shan's wife, Xianglin's wife, love regardless, Zijun this several with strong tragic color female one analysis. Lu Xun under the several major female tragedy, its inherent personality, author both sorrow for their unfortunate, nuqibuzheng, but mining works resulting in the root of their tragedy is oppressed, toxic to the feudal system and the feudal ideology.Key words: Lu Xun female image against feudal tragedy目录一、逃避的反抗:单四嫂 (1)二、被迫的反抗:祥林嫂 (2)三、主动的反击:爱姑 (3)四、觉醒的反抗:子君 (4)参考文献 (5)鲁迅以妇女为主人公的作品不多,但很有代表性。
《明天》、《祝福》中的单四嫂和祥林嫂,都是失子的寡妇,深受封建制度的压迫、封建思想和礼教的毒害,命运悲惨却从没想到要去抗争。
《离婚》中的爱姑具有较明显的反抗性,但并没有跳出封建礼教的圈子。
《伤逝》中的子君,是有文化有知识的“五四”时代的新女性,敢于冲出封建家庭,与自己的爱人自由结合,但由于封建势力的压迫、以及个人的思想局限,同样是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悲剧。
鲁迅通过这几个悲剧性的女性形象,既同情她们的遭遇,又批评了她们自身存在的缺点,更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腐朽、反动的封建宗法制度,揭示了妇女要获得解放,首先必须取得社会的解放这个深层的含义。
一.逃避的反抗:单四嫂子最早以女性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小说是《明天》,单四嫂子是鲁迅在小说中塑造的第一个女性悲剧形象。
她具有中国传统妇女的优良品质,勤劳、善良;也具有旧社会农村妇女的弱点,逆来顺受。
她是中国旧社会农村“受苦受难兼愚昧无知的妇女形象”。
单四嫂子在“前年”夫死了后,一直靠纺纱来养活自己和她年幼的儿子宝儿。
应该说,成了寡妇后,她在精神上是很难顶住封建礼教及社会上的各种压迫的,但是因为宝儿的存在,使她觉得有了“明天”,有了希望,有了精神支柱,也是她能够一个人坚持下来的理由。
但是即使是这样的苦日子也不长,宝儿的不幸夭亡,使她唯一的精神支柱没了,她也就失去了自己的“明天”。
这同时,等待她的不止是丧子的不幸,还有来自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人的摧残和压迫,没有一个人来是真正安慰她和关心她的,都是各有所图连她仅有的财物也随宝儿的死一并没了,她的“明天”也彻底的没有了。
单四嫂子一直是处在封建礼教的规范里,她已经接受这些规范,这样的生活在她看来是正常的是合理的,面对凄苦的生活,她想到的是她唯一的希望——宝儿。
可是丈夫、儿子死后,她还要面对一连串的经济上的敲诈勒索和精神上的伤害和侮辱,可想而知,单四嫂子只得在太大、太静、太空的屋子里赶快在睡梦中去找她的宝儿。
她不可能知道去反抗各种压迫,在她看来是必然的,她剩下的就只有逃避了,而且就在当时对她这么一个农村妇女来说反抗是过分的期待,她只能在顺从、悲哀中惨淡地失去“明天”。
最多她想这一切都是因为儿子的死造成的。
明天,应该是给人希望的,但是单四嫂子的“明天”确实沉重的的打击和失望。
鲁迅先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下层劳动妇女在封建各种压迫中不断受到摧残的境况,她毁灭了宝儿,也毁灭了单四嫂子,但是单四嫂子没有反抗,这给我们心灵以沉重的震撼。
鲁迅就是要通过单四嫂子的不反抗,或者说是逃避的反抗,让世人警醒,是妇女争取、反抗的时候了,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多么的希望她能有一点觉醒啊。
二.被迫的反抗:祥林嫂《祝福》是《彷徨》的第一篇作品,其中的主人公是祥林嫂,总的说她是一个封建伦理制度下的牺牲品,她所受的压迫和摧残,不管从精神上还是肉体上,比起单四嫂子,更为悲惨。
祥林嫂是一个温顺、善良、无知的普通农村妇女,是在封建伦理包围和影响下土生土长的,一直受到封建政权、皇权、族权、夫权和神权等等的“熏陶”。
她对于封建礼教是很认同的,也在按照封建伦理道德在规范自己。
因此在她受到压迫的时候,她的反抗是浅层次的,是被动的,当然也是势单力薄的,也不可能是主动的有意识的彻底反抗。
从祥林嫂身上我们看到了反抗的身影,虽然是被动,而且结局是失败的,但是这已经是一大进步了,让我们看到另外一丝希望的曙光。
祥林嫂的第一次反抗,是她的第一个丈夫刚死后,婆婆要将她像牲畜一样卖掉时,她被迫逃了出来,到鲁四老爷家做工,只想过自己平淡的日子,也是为了远离婆家的压迫。
这是一次突破,她反抗的是封建族权和婆婆的强大权威,无疑这点是值得肯定的。
第二次反抗是祥林嫂被夫家人从鲁镇劫回,卖到贺家,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墺,喉咙已经全哑了”。
抬出轿来,几个大男人使劲擒住她也拜不成天地,一不小心,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个大窟窿,鲜血直流”。
这“异乎寻常”的反抗是祥林嫂对将她但牲畜般买卖的婚姻制度的反抗。
但她还是受封建思想影响太深,最终还是服从了这次婚姻,安心地呆在贺家了。
虽然她的反抗最终是屈服了,但是这次的反抗也足足让周围的人感到惊讶了,也使我们从祥林嫂的拼命的反抗中对女性的解放看到了希望。
她第三次的反抗,应该是更深入了,但是也使最后的反抗了。
她开始质疑封建神权,质疑鬼神的存在与否,对有无地域也产生了质疑,这是从根本上怀疑封建社会所宣扬的思想。
这是一次精神层面上的深刻反叛。
鲁迅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个受到强烈压迫的妇女悲剧典型形象,给我们揭示了广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及其社会根源,表现了鲁迅对妇女的深切关心,也从这里看到了进步和希望。
三.主动的反抗:爱姑爱姑是鲁迅笔下最具反抗性的农村妇女形象,但爱姑的思想还没有摆脱封建礼教的钳制,她的反抗是不自觉、不彻底的。
她认为自己有理,因她是三茶六礼定来的,花轿抬来的,到了婆家又“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对方没有理由“撇掉”她。
她所依据的是自己的婚姻和行为完全合乎传统的“礼”,而不是男女平等、婚姻自主。
当然,爱姑不可能有这样先进的思想,因为辛亥革命并没有给她进行过这种人权思想的启蒙教育,更没有给她创造出离婚还可以自由结婚的条件,事实上所谓离婚就是封建社会的休妻,那是比寡妇还不如的下场。
因此,在她面前、在她脑子里没有一条可以独立自主的生活出路,她还不能不依赖丈夫而生存,还不能脱离开这种依附关系。
她闹了三年,并不是真的闹离婚,只是为了赌气,为了不被对方“撇掉”而被休回娘家去。
她要争的,其实只是一个做男人附庸的地位。
所以,从这一点看,她的反封建思想还是很粗浅、很不彻底的,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记。
爱姑在离婚悲剧中暴露了她的许多弱点。
她对封建势力的认识是天真狭隘、幼稚糊涂的,她对封建统治者始终抱有幻想。
自己的抗争失败了,还认为自己“误解”了七大人,自己“太放肆”、“太粗鲁了”,于是“非常后悔”,最后“恭恭敬敬地退出去”,竟然连自己的敌人是谁还搞不清楚,真正的可悲!她理直气壮地来,服服贴贴地走,让人们看到封建阶级权威、封建传统观念是怎样根深蒂固的钳制着被压迫者的头脑!四.觉醒的反抗:子君《伤逝》中的女主人公子君,是另一种类型的妇女形象。
她不同于祥林嫂、爱姑等无知农村劳动妇女,她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有知识的女性,子君的反抗和觉醒,是鲁迅在探索女性问题上的另一思考和另一方面的探索发现,而且子君的觉醒有了更深入的表现,更具有主动意识和理论指导,是妇女解放的另一新台阶。
子君生活的时代,仍然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影响的社会。
她在家有严厉的父亲,在城里上学又要受到胞叔的严厉管束,就连她去找涓生的路上,也会受到监视。
但子君毕竟是一个知识女性,“五四”前后提倡的新思想、新道德在她身上得到了体现。
她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从旧的封建家庭勇敢地走了出来,她“目不斜视地骄傲地”来到会馆,听自己心爱的人“说家庭专制,谈打破就习惯,谈男女平等”,她“分明地,坚决地沉静地”宣布:“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为了争得彻底的恋爱自由,子君还毅然斩断亲情,与涓生在小胡同建立起了小家庭。
这是他们取得了小胜利,但悲剧也就开始上演。
青年自由恋爱是不能容于那个时代和社会的,在子君与涓生结合之初,他们就被迫斩断各种亲情,子君的叔叔不再认她做侄女,涓生也与原来忠告他的几个朋友决了交,他们在社会上开始孤立了。
之后局子里一纸解职令导致涓生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这客观上加剧了他们感情上的破裂。
经济上的拮据,使得涓生开始不满子君的把小家庭生活当作全部人生意义,涓生还觉得子君也成为他的拖累,只好被迫分离,而子君在随父回家后不久便凄惨死去。
子君开始在走出来时,给我们莫大的希望,她有理想,有自己追求的目标,不是盲目的斗争,有武装自己的新理论,并知道拿起个性解放,恋爱自由与封建伦理进行坚决斗争。
可是,封建势力非常强大,他们先是被社会孤立,然后又被迫失去经济来源,使他们完全被孤立,被一步一步逼向绝路。
子君的失败给我们巨大的震撼,也使我们明白,面对封建势力,单个人的反抗最终都会失败以结束。
而且,封建思想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就能除掉的,子君自己在走出来后,也受封建女子在家持家务的思想的影响,把小家庭的生活看做自己人生的全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