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 市场化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特点及策略探析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特点及策略探析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特点及策略探析市场经济体制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只有加强改革创新才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对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可以实现国有企业的最优发展。

因此,需要全面分析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特点并科学制定改革策略,提高国企整体水平。

一、国有企业与市场化改革概述(一)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指的是国务院与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出资构建的企业,主要包括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资本控股公司等类型[1]。

国有企业具有一定的行政性,在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指的是以市场化为方向进行的体制改革,是使经济向内涵式增长方向转变的关键手段。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就是以市场化为方向对企业整体进行改革,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二、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意义从实际情况来看,对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进行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激发国有资本的活力,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

第二,进行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使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继而增强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三,进行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打破国有企业传统的用人机制与分配机制,继而增强分配的公平性[2]。

总之,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行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增强国企人力、资本以及技术的活力并优化社会资源总体配置,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三、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特点(一)全面调整结构全面调整结构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特点。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但其资产规模以及核心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先进企业之间的差距较大,所以需要全面调整结构。

例如,利用高新技术与信息技术调整经营管理模式并通过混合所有制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3]。

(二)注重内部改革内部结构改革与制度改革也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一大特色。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行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行

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行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行1.引言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控股或直接管理的企业,一直以来都承担着国家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本文就国有企业内部市场化运行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2.背景2.1 国有企业的定义和特点- 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所有资金或者享有国有财产支配权的企业。

- 国有企业的特点包括国家控股、国家在经营管理中拥有决策权和控制权等。

2.2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背景- 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需要进行市场化改革。

- 市场化改革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3.内部市场化运行问题及应对措施3.1 人事管理市场化- 问题:人事任免不公平、招聘方式不合理、激励机制不完善等。

- 应对措施:建立公正、透明的人事管理制度,采取多元化的招聘方式,完善激励机制等。

3.2 资金管理市场化- 问题:资金流转不畅、投资决策缺乏效率、财务制度不健全等。

- 应对措施:建立灵活的资金流转机制,完善投资决策制度,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等。

3.3 生产经营市场化- 问题: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产品质量不过关、创新能力不足等。

- 应对措施:加强市场调研和预测,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鼓励创新等。

3.4 内部管理市场化- 问题:决策机制不灵活、内部流程繁琐、监督机制不健全等。

- 应对措施:优化决策机制,简化内部流程,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等。

4.法律名词及注释- 国有企业:由国家控股或直接管理的企业,以实现国家利益为目标。

- 市场化改革: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改革措施。

- 人事管理制度:规范国有企业内部人员的选拔、任免、激励等管理制度。

- 资金流转机制:确保国有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流动的机制。

- 市场调研与预测:通过收集市场信息和对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测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模式探析

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模式探析

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模式探析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模式探析一、引言国有企业是指国家或地方全资或控股的企业,其市场化管理模式的探析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模式进行详细分析,以期提出可行的改进建议。

二、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模式概述1.市场化管理模式的定义市场化管理模式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管理和运作,注重效益和竞争力,强调自主决策和市场导向。

2.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模式的引入有助于解决传统以行政手段为主导的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3.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对企业运作具有重要影响。

●强调效益和竞争力: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追求利润最大化。

●自主决策权:鼓励企业自主决策,适应市场变化并进行灵活调整。

●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国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模式的核心要素1.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强化企业内部决策机制,增加企业自主权。

●设置科学、精细的绩效考评制度,以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2.改革企业组织结构和人事制度●精简企业组织结构,减少冗余人力资源。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招聘和选拔制度,提高人才选拔的市场化程度。

3.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建立规范的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透明度。

●强化成本管理和利润分配机制,激发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4.推行市场化营销策略●加强市场调研和竞争情报的收集和分析,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和市场营销策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四、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模式的案例分析1.中国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在推行市场化管理模式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通过组织结构改革、激励机制建立等措施,提高了企业运作效率和竞争力。

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在市场化管理模式方面也有一系列成功经验,通过市场导向的营销策略和灵活的决策机制,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增强市场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压力。

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需要进行市场化改革。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改革措施。

一、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性国有企业作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的重要责任。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产生了不适应。

因此,进行市场化改革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市场化改革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可以更加注重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其次,市场化改革能够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

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下,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的需求。

这将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市场化改革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

这将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来源,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具体措施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需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

这包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决策机制,加强企业运营和管理能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性。

2. 加强市场化决策机制国有企业需要制定市场化决策机制,注重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科学决策。

通过市场化的决策机制,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推进资产重组和企业重组国有企业需要积极推进资产重组和企业重组。

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兼并、重组,国有企业可以整合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4. 引入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国有企业 四化改革内容

国有企业 四化改革内容

国有企业四化改革内容国有企业四化改革是指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通过政策和制度的创新,引导企业实现产权制度、市场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管理的全面转型。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推动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四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得到明确,实现了产权关系的规范化和市场化。

这为国有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决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市场化改革是国有企业四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逐渐摆脱行政性干预,实现了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和市场资源的配置优化。

国有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第三,法制化改革是国有企业四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通过法制化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和权益得到法律保护,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得到规范和约束。

法制化改革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公平竞争,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现代化管理是国有企业四化改革的重要目标。

通过现代化管理,国有企业实现了组织架构的优化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现代化管理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四化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权制度、市场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管理等多个方面。

这一改革旨在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四化改革的成功实施,对于促进国有经济的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运作的市场化

国有企业运作的市场化

国有企业运作的市场化正文:一、引言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组织,其运作方式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市场化是指国有企业运作中引入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国有企业运作的市场化过程。

二、国有企业市场化的背景1: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环境,提升竞争力。

2:国家政策的导向国家政策鼓励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提高效率。

三、国有企业市场化步骤1:股份制改革国有企业通过引入股份制,实现所有权的多元化,增加市场活力。

2:产权清晰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建立健全的产权保护制度。

3:市场化经营国有企业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经营决策,提高市场竞争力。

4:引入竞争机制国有企业引入竞争机制,通过与其他企业竞争,提升自身实力。

四、国有企业市场化的优势1:提高效率市场化可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加强竞争力市场化可以让国有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创新能力提升市场化可以加强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

五、国有企业市场化面临的挑战1:体制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仍面临体制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制约其发展。

2:管理层水平不高国有企业管理层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市场化运作的效果。

3:利益格局复杂国有企业在市场化过程中,利益格局复杂,需要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方案、国有企业市场化评估报告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1:股份制改革:指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由国家独资方式转变为股份制的改革。

2:产权清晰:即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明确,并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制度。

3:市场化经营:指国有企业按照市场规律进行经营决策和运营活动的方式。

4:竞争机制:指国有企业引入竞争机制,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提升自身实力。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具有巨大的资源和市场优势。

然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常常受到行政干预和资源配置的限制,导致其经营效益低下和竞争力不足。

因此,进行市场化改革是提高国有企业效率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市场化改革包括改变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引入市场竞争等一系列措施。

所有制结构改革所有制结构改革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企业股权、鼓励国有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现国有企业所有制的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的形成。

这样有利于增加市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

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建立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等机构,推进企业的职能分工和决策程序,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果和运作效率。

引入市场竞争引入市场竞争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开展公平的市场竞争,推动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增强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还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经济的发展。

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和影响市场化改革对国有企业、经济发展以及国家的整体利益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首先,市场化改革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竞争力,增强其市场地位,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其次,市场化改革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最后,市场化改革可以激发和释放企业的创新活力,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国家财富的增加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改革创新措施,不断完善市场化改革,将国有企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经营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经营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经营在当今的经济格局中,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经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改革和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国家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国有企业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日益激烈,国有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

比如,部分国有企业存在产权不清晰、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实现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经营。

市场化经营意味着国有企业要按照市场规律来配置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经营的过程中,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关键环节。

通过明晰产权关系,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例如,通过股份制改革,将国有企业改制为多元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优化国有企业的布局和结构也是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整合,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核心业务,淘汰落后产能和低效业务,能够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比如,在一些关键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国有企业的投入和布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在一些充分竞争的领域,适当减少国有企业的数量和规模,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

此外,建立健全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也至关重要。

打破传统的“铁饭碗”观念,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按照市场化的原则选拔和任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运作的市场化

国有企业运作的市场化

国有企业运作的市场化国有企业运作的市场化,是指国有企业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和原则,以强化企业自主经营、市场竞争的方式进行经营活动。

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是为了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而采取的一种重要措施。

国有企业市场化的背景是我国经济开放的大背景。

开放以来,中国深入实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

国家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使得国有企业需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挑战。

在开放的进程中,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成为提高我国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有企业市场化的运作对国有企业带来了诸多好处。

首先,市场化运作强化了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通过市场化运作,国有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生产经营策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增加市场份额。

其次,市场化运作可以促进国有企业内部的和创新。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有企业面临市场竞争,必须通过和创新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市场化运作可以带动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此外,市场化运作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动力,增强企业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与其他企业的竞争,国有企业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然而,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国有企业市场化的进程相对较慢。

市场化涉及到的利益关系复杂,步伐缓慢。

其次,由于国有企业的历史沿革和管理体制的特点,国有企业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制度壁垒和体制路径依赖。

市场化的进程中,需要破除这些制约因素,推进企业内部的和创新。

此外,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还需要解决产权和激励机制等问题,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的法律制度和规范,加强重大决策的公开和透明,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的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改革

国有企业的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改革

汇报人:日期:•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改革的背景与意义•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改革的主要目录内容•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改革的实施路径•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改革的成效与问题•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改革的未来目录展望与深化•案例分析:某国有企业的内部市场化管理改革实践背景与意义01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在过去几十年中,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国有企业存在管理不善、效率低下等问题。

0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国有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以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

03内部市场化管理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旨在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背景介绍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市场化管理改革,国有企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激发员工积极性市场化管理改革可以引入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市场化管理改革可以推动国有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和创新能力。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市场化管理改革,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企业效益和利润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改革的意义与目的主要内容01确定内部市场的交易主体在国有企业内部,将各个部门和人员定义为内部市场的交易主体,使每个部门和员工都成为内部市场的参与者和竞争者。

02确定内部市场的交易规则制定明确的交易规则和流程,包括交易双方的职责、交易方式、价格机制、监督机制等,使内部市场运行有章可循。

03建立内部市场的价格体系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建立一套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价值的内部价格体系,以便为内部市场的交易提供参考和依据。

建立内部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局面01将原有的垄断经营方式逐步转变为竞争经营方式,允许内部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提高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益。

制定公平的竞争规则02制定公平、公正的竞争规则,确保所有内部市场主体在竞争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关于国有企业运作的市场化问题探究

关于国有企业运作的市场化问题探究

关于国有企业运作的市场化问题探究contents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的现状和问题•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的解决方案•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案例分析•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前景展望目录CHAPTER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和意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弊端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背景03推动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意义01提高企业竞争力02促进经济发展CHAPTER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的现状和问题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的现状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的问题一些国有企业员工对市场化运作存在抵触情绪,认为这将会改变他们的既得利益。

观念问题制度问题人才问题风险问题国有企业原有的制度和管理模式不适应市场化运作的要求,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市场化运作需要具备市场敏感度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而这是国有企业的短板。

市场化运作带来的风险可能会超出国有企业的承受能力,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

CHAPTER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的解决方案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23董事会是企业的决策机构,应确保其成员的构成和运作符合公司法的要求,并能够充分代表股东的利益。

建立规范的董事会制度监事会负责对公司的财务和业务活动进行监督,应确保其独立性和有效性,以便对董事会和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

强化监事会职能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方式,选拔具有市场化运作经验和能力的经理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推行经理人职业化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优化股权结构通过股权转让、回购等方式,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实现企业股权合理配置。

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股权治理结构通过制定公司章程、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和运作规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股权治理结构。

引入多种所有制成分股权多元化,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竞争力。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强化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市场化薪酬制度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建立市场化用工制度CHAPTER国有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案例分析某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案例背景某国有企业长期由国家控股,面临市场竞争和经营效率低下的问题。

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与效益提升

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与效益提升

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与效益提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石,其改革是提高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意义、实施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

一、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意义1.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化改革能够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提高效益。

2. 提升企业竞争力:市场化改革能够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内部的改革和创新,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

通过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能够增强自身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措施1. 股权分置: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是实施股权分置。

通过将国有企业的股权拆分为不同的股份,引入多元化的所有权结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战略投资者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环。

战略投资者能够为国有企业注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3. 推进内部治理机制改革: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还需要推进内部治理机制的改革。

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监督和制衡机制,提升企业的决策效率和运行效率。

三、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效果1. 提升企业效益: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经过市场化改革,许多国有企业实现了业务转型和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

2.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市场化改革使得国有企业能够更加自主地进行战略调整和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论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

论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

论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进程,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要部分。

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市场化改革是必然的趋势。

这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包括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和经营方式与市场经济体系不相符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国有企业由政府对其财政补贴,经营不依靠市场部门的认可,企业缺少市场竞争意识。

其次,国有企业也可能由于事业单位工作型态,缺乏商业投资意识与模式,发展中资金经营压力大。

最后,国有企业缺乏市场化的薪资体系,员工的结构与效率也是问题所在,进一步加大了国有企业的经济负担。

因此,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转变国有企业经营思路,增强企业绩效,提高社会和消费者的福利,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二、市场化改革的挑战和问题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第一,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方面。

国有企业中可能存在大量的不良资产,这在市场化改革下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压力,其排查和处理是必要的。

第二,管理和人才缺口。

如何改善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创新力,是市场化改革中还需解决的问题。

如因为长期政策对企业市场化的标准缺乏可执行性平台,则一切改革成果谈何可言。

因此,要解决问题,前提是政策标准松紧合适性,允许合适的企业改善市场化。

第三,如何实现国有企业的资产证券化,以获得资本市场的投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管理监督。

三、市场化改革的前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前景是可期的。

首先,我国有着庞大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其次,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和市场因素逐渐成熟,可以有效激励国有企业竞争。

再次,市场化改革是世界范围内的趋势,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对这一趋势有很多积极的方面,如富足经济支撑,欢迎市场化改革以助于促进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

市场化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

市场化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

市场化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市场化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变革,需要全面深入地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并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改进。

一、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是指逐步解放和发展市场,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公平竞争、推进自由化、便利化改革,以市场行为为导向,加快推进经济体制转型。

市场化改革的基本内容包括:制度创新,产权保护,税费改革,价格改革和金融改革等。

市场化改革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最根本的变化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变革。

市场化改革加快了制度创新,为创新提供了保障;重视合同的权威,促进了资本的流动和投资的顺畅;完善税制,降低了企业的税费负担,提高了市场的效率;市场化定价,提高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和系统竞争力;金融市场化,促进了国内外资本的流动和有效配置。

二、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之一,也是市场化改革的重中之重。

国有企业改革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制度创新和体制改革,转变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使之成为市场主体和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发挥国有企业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石油、电力、汽车、航空等重要产业都离不开国有企业的参与和贡献。

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集中优势,以市场经济的方式改善企业经济效益,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提升企业核心价值和品牌形象。

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制度创新,控制负债率,经营效率优化,提高管理水平和职工素质等。

制度创新包括财务、人才、监管和规章制度的创新,以市场化的原则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控制负债率是减轻企业负担的重要举措,提高企业偿还能力和信誉度。

经营效率优化是重点中的重点,要通过技术改进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提高管理水平和职工素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要通过培训和管理改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职工素质。

国有企业改制的市场化运营模式

国有企业改制的市场化运营模式

国有企业改制的市场化运营模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制成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在改制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转变经营理念和模式,实现市场化运营。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制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并分析其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一、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营的背景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或政府控制的企业,其经营活动往往受到行政指令和计划的影响。

然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竞争的规则,降低政府干预,提高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

因此,国有企业改制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应运而生。

二、市场化运营模式的要素1.法人治理结构市场化运营模式要求国有企业建立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权责分配和决策机制。

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促进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规范化。

2.员工激励机制国有企业在市场化运营过程中,需要建立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例如,可以引入股权激励计划,让员工成为企业的股东,从而分享企业的成果。

3.市场化定价机制在市场化运营模式下,国有企业需要建立起合理的市场化定价机制。

通过市场竞争来决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既能提高企业效益,也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引入非国有资本成为企业股东可以带来新的资金和管理经验。

这种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

三、市场化运营模式的优势1.提高经营效率市场化运营模式的引入可以使国有企业更加注重效益和效率,避免了政府的过度干预,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2.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市场化运营模式,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灵活调整产品和服务,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3.激发员工积极性国有企业引入激励机制后,员工将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企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提高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

四、市场化运营模式面临的挑战1.改革难度大国有企业改制的市场化运营模式需要解决诸多问题,包括体制机制改革、内外部利益平衡、员工安置等,改革难度较大。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进程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进程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进程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国有企业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进程成为了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过去,国有企业承担着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任,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效率低下、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创新动力等。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确企业的产权关系,实现政企分开。

通过股份制改革、上市等方式,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效率。

在市场化进程中,国有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有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这就要求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

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市场化为国有企业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市场竞争促使国有企业不断改进和优化自身,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也需要应对市场波动、风险防范等问题。

在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如规模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等,同时也要克服自身的不足,如体制机制僵化、历史包袱沉重等。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进程还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例如,出台税收优惠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鼓励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符合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此外,国有企业改革还需要注重社会责任的履行。

国有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遵守法律法规,保护环境,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意见

关于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意见

关于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意见1. 背景近年来,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诸多挑战,市场化改革已成为必然选择。

为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进程,提高其竞争力和效益,本意见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2. 加强企业治理国有企业应强化公司治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具体措施包括:- 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提高决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风险防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 加强薪酬制度改革,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

- 推行市场化选聘和管理机制,引进高素质人才。

3. 深化产权改革通过深化产权改革,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具体措施包括:- 推进产权多元化,引入战略投资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 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加强股权激励,推动企业创新和发展。

- 支持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合作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4. 激发市场竞争活力通过激发市场竞争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

具体措施包括:- 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打破垄断,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 加强反垄断执法,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

- 支持国有企业开展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 鼓励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5. 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对国有企业市场行为监管力度,保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具体措施包括:- 健全监管体制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市场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增加透明度,提高社会监督力度。

- 严厉打击国有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6. 落实政府责任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责任。

具体措施包括:- 完善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政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 加大对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 加强对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过程的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偏离方向的问题。

7. 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意义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能够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

国有企业改制的市场化与竞争机制

国有企业改制的市场化与竞争机制

国有企业改制的市场化与竞争机制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改制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一环。

国有企业改制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市场化,并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国有企业改制在市场化和竞争机制方面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推动改革的建议。

一、市场化的必要性国有企业改制的市场化是指将企业从计划经济体制中解放出来,允许其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和作出经营决策。

市场化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市场化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由于受到中央政府的直接指挥调控,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市场化改革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自主权,根据市场需求来决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效率。

其次,市场化能够激发企业的创新潜力。

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创新动力受到限制,由于没有竞争机制,缺乏积极性。

市场化改革可以给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企业投入创新研发,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市场化能够提升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诚信度。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运营情况不透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监控机制。

市场化改革可以引入市场竞争和市场监管机制,促使企业提高透明度,增强诚信意识,从而改善企业形象。

二、竞争机制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改制必须引入竞争机制,以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竞争机制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竞争能够促使企业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过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企业不断寻求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法,以求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这将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其次,竞争能够推动企业创新。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并获得竞争优势。

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国有企业可以激发创新潜力,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竞争能够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与其他企业竞争,企业需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寻找最佳的配置方案。

这将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问题与对策一、市场化改革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市场化经济中,国有企业在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不透明的管理、僵化的机制等。

因此,如何进行市场化改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现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打破其原来的垄断地位,促进市场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和国家经济整体水平。

二、市场化改革面临的问题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管理结构混乱。

国有企业的管理结构通常较为混乱,行政化管理、后勤比例过高等都导致企业效率较低。

2. 市场竞争弱化。

国有企业原有的垄断地位,使得其对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不高,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

3. 利益体系不公。

在国有企业中,存在大量劳动力和高管人员之间的利益体系不公,不同阶层之间的想法和目标不一致,导致企业效率低下。

三、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对策1. 资产重组。

通过企业间的合并,整合资源,减少垄断现象的发生。

2. 管理上的改革。

通过分层管理、职责明确、内部监督等方式重塑企业管理架构,使企业更加的透明、规范、高效。

3. 市场约束机制。

建立完善的市场约束机制,如公平竞争机制、股份制改革等,以推动企业向市场化经营方向转变。

4. 市场化薪酬机制。

建立市场化的薪酬机制,以激励员工竞争,提升企业效率。

5. 外部监管机制。

建立外部监管机制,如监察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增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与问责,推动其走向健康发展。

四、总结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

通过走市场化改革之路,可以为国家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因此,市场化改革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口号上,而应加强制度建设,重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以走向一条高效、效益的国有企业的市场化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是指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主要由政府的行政控制转变为主要由市场决定,以及部分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国有企业的过程。

其主要表现有四个方面:一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市场适应性改革;二是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三是国有企业行为的市场化;四是国有企业市场退出机制的形成。

市场化的目的是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市场适应性改革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其关键在于政企分离,即政府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退出。

而要实现政企分离,关键又在于政资分离,即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和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必须分开。

1988年,政府设立了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由国资局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管理职能。

在国资局运转的10年中,主要致力于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包括清产核资、产权界定、产权登记、资产评估、资产统计与评价,并完善了有关规章制度,为建立市场化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探索了一条途径。

但是,国资局并没有被授予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中央政府仍是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惟一代表,并由多个部门分割行使所有者职能。

为了减少政府干预,政府又积极探索对大型企业集团实行授权经营,即政府将企业集团中国家以各种形式直接投资设立的、与集团公司为非产权关系的成员企业的国有资产授权集团公司持有,通过授权对集团的企业进行产权重组,从而确定集团公司与成员企业之间的母子公司产权关系。

这些大型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即集团公司)就成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如石化、冶金、航天航空等行业的企业集团,都是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机构。

这种方式较好地解决了企业内部的产权明晰问题。

从地方看,上海和深圳的做法更具超前性,它们构建了一个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即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营运机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或控股公司)——国有企业。

其中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来自政府各经济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主任由党的书记或市长担任。

委员会下设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委员会的办事机构。

这种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特点,是通过成立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政府不再以政府行政管理者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进入企业,而是以一个普通投资者即资产所有者的角色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所有者“缺位”和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激励“不到位”问题。

由此,国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独立于政府的市场主体。

(二)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1.公司制改组是产权多元化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主要是通过将国有企业改组为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实现的,而公司制改组是确立国有企业独立市场地位的重要方面。

通过公司制改组,包括非国有资本进人国有企业这种改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国有企业独资或国家股“一股独大”的格局。

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抽样调查,2001年,已进行产权多元化改组的国有企业已达到64.18%,国有股份均值为66.52%。

考虑到破产、被非国有企业兼并或渗透而已经转变成为非国有企业的原国有企业,以上两个数字估计在75%以上和50%以下。

在64.18%已经进行产权多元化改革的企业中,选择职工入股方式进行改组的占38.75%,选择发起设立方式进行改组的占31.25%,选择相互参股方式进行改组的占28.75%。

2.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及产权多元化2001年底,全国国有中小企业已有81.4%实施了改制。

在已改制的国有中小企业中,实行股份合作制和合资形式的占51%。

通过多种形式的改革改组,国有中小企业总体经济效益好转,摆脱了连续6年的净亏损局面。

3.国有大型企业的改制及产权多元化国有大型企业的产权多元化改革也取得很大进展。

以国有企业集团为例。

2000年,母公司登记注册为国有的企业集团有1725个,其中母公司改制为公司制的企业集团有1265个,占73.33%。

在这1265个企业集团中,母公司改制为非国有独资公司(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有507个,占40.08%。

2001年,母公司登记注册为国有的企业集团有1772个,其中母公司改制为公司制的企业集团有1269个,占71.61%。

在这1269个企业集团中,母公司改制为非国有独资公司的有468个,占36.88%(见表2-9)。

4.上市公司股权的多元化相对于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股权的多元化更加明显。

国有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易主为非国有主体,甚至国有股完全退出的公司不断出现,这些国有上市公司已成为非国有企业。

同样,国有股份也不断入主非国有上市公司,其比重超过非国有股份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1992年,上市公司仅有53家,全部是国有控股企业。

2000年,上市公司总数有1086家,其中没有国家股和国家一般参股的公司有458家,占42.17%;国家股完全退出的公司有50家,占4.60%,国家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公司有628家,占57.83%。

2001年,上市公司总数有1159家(还有1家数据不完整),其中没有国家股和国家一般参股的公司有415家,占35.81%;国家股完全退出的公司有55家,占4.75%;国家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公司有744家,占64.2%(见表2-10)。

国家股占上市公司全部股份的比重由1992年的41.38%降到2000年的38.9%,2001年又回升至46.2%。

在上市公司中,非国家股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1992年为58.6%,2000年提高到61.1%,但2001年又减少到53.8%。

这反映了上市公司中国有主体和非国有主体的相互渗透趋势在增强。

(三)国有企业运作的市场化尽管国有企业还有一部分没有改制,已改制的国有企业中还有一部分仍是国家独资,但在市场运作方面,尤其是生产经营方面已呈现高度的市场化。

改制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运作则更加规范。

1.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根据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抽样调查,在已改制的国有企业中,92.8%的企业认为其治理结构是合理和比较合理的,是根据市场要求和本企业实际构建的。

(1)经营者市场选择率在经营者任命方式问题上,已改制的国有企业中经营者由非政府任命或市场选聘(包括董事会任命、职代会选举等)的企业比例达89.8%。

未改制企业经营者的市场选聘比例也达76.4%。

改制和末改制企业的经营者由市场选聘的比例合计为86.3%。

而1993年,该比例仅为3.4%,1993一2001年年均提高49.82%。

(2)决策自主程度在决策模式问题上,改制前,71.3%的企业选择集体决策模式,22.1%的企业选择集权模式,6.6%的企业选择分权模式;改制后,选择集体决策模式的企业下降为55.8%,选择集权模式的企业下降为18.6%,选择分权模式的企业上升为24.8%。

87.8%的企业认为,与改制前相比,改制后决策的科学性有一定提高或大幅提高。

89.4%的企业是独立选择自己的决策模式,或者说,89.4%的企业是具有决策自主权的。

另有10.6%的企业是在政府干预或指导下选择决策模式。

而1993年,有决策自主权的企业比例为54.9%,1993至2001年年均提高6.28%。

(3)激励与业绩的吻合度在对经营者的激励问题上,已改制的国有企业中,53.5%的企业采用贡献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方式,21.7%的企业采用年薪制。

(4)财会制度的健全程度在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方面,全部样本国有企业(包括已改制和尚未改制)中有91.6%已经全面实施。

比非国有企业高出13.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国有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更加规范。

(5)治理机制完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度与非国有企业一样,治理机制的完善对企业绩效提高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对已改制样本国有企业治理机制与企业利税水平、资产质量、资本流动速度、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人力和设备使用效率进行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它们之间是高度正相关的。

由于治理机制的完善,在近三年中,77.3%的企业利税水平得到提高,其中提高幅度在20%以上者占46.7%;84.7%的企业资产质量有一定提高或大幅提高;85.7%的企业资本流动速度在加快;76.2%的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水平得到提高;85.9%的企业人力、设备闲置和浪费大幅度减少或有了一定幅度的减少。

2.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1992年6月,国务院通过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在该条例中,国有企业被赋予14项重大经营自主权,这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走上了市场化之路。

至2001年,80%以上的国有企业基本落实了14项经营自主权。

如在改制的1994家企业集团中,93.4%有投资自主权,74.5%有对外担保权,72.5%有自营产品进出口权,53.9%有对外承包与劳务合作权。

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家对国有企业亏损的财政补贴已非常低国家财政收入中对国有企业亏损的补贴与GDP的比率是逐年下降的,从1985年的5.66%下降到2001年的0.31%。

不仅如此,亏损补贴的绝对值也是不断下降的,从1985年的507亿元降至2001年的300.04亿元。

如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则国家对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绝对值从1985年的718亿元下降至2001年的164亿元,年均下降8.82%。

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国有专业银行转变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盈亏由自己负责,这使政府以低息银行贷款形式向国有企业提供的变相补贴也已基本消失。

补贴的减少乃至取消促使国有企业从市场上寻找生机。

(2)政府对国有企业资金的无偿划拨近于停止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投入主要是通过自有资金、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或上市融资获得,政府的无偿划拨近于停止。

据统计,国有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占银行全部贷款的比例接近70%,而这种贷款是银企之间市场谈判的结果,政府已不再安排国有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

从1993年开始,符合《公司法》发行企业债券条件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公开向社会发行企业债券,这使部分企业增加了一条获得资金的渠道。

这种由企业根据本身的具体情况和市场要求做出的发行安排,基本上是市场行为。

企业通过股市的股票筹资与GDP的比率,1991年为0.023%,1993年为1.084%,1997年为1.738%,2000年为2.351%,2001年为1.305%,总体呈增长态势。

3)国有企业产品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基本形成国有企业的产品价格已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自主做出,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已基本形成,这表现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各种要素及其他商品和服务基本从市场选购,而目前绝大部分竞争性的要素及其他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已经放开,由市场来决定。

1978—2001年,生产资料的市场定价比重由零提高到了90.5%,农副产品的市场定价比重由5.6%提高到了9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