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国企全面改革系列研究之四:国企市场化改革路径之变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与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与机制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与机制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有企业经营效率和竞争力总体上不如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垄断的现实之一。

国有企业改革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路径与方向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瘦身健体”和“股份制改革”。

“瘦身健体”主要是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速资产整合、减少不良资产,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消化政府资产负担,减轻国家政府的财政压力。

股份制改革主要是将国有企业的股份进行市场化分配,实行股份制改造,实现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制。

股份制改革可以使国有企业融入市场,强化企业竞争力,改善管理和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的资源整合和资本市场适应能力。

机制与措施要使国有企业改革达到预期效果,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改革机制和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立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一个独立的法人治理结构是道路,要建立健全闭环的决策制度和投资决策机制,实现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二、加强法制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员工教育,树立企业文化,建立企业信仰,提高员工自觉性和责任意识,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三、完善薪酬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

薪酬机制是企业组织的一种制度,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四、建立透明公开的企业资产管理和监管机制。

必须建立透明的企业资产管理和监管机制,以便资产管理和资产监管工作有一个严密的体系,防止企业出现滥用资产的问题。

五、构建自主创新的企业文化。

立足于创新,创新意识强,企业文化氛围厚,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会更有保障。

六、强化市场监管。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虚假宣传和财务造假,增强市场信任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结尾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无论是“瘦身健体”还是“股份制改革”,都需要有完善的机制和措施的支持,始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国有企业改制市场化的关键路径

国有企业改制市场化的关键路径

国有企业改制市场化的关键路径国有企业改制市场化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举措,它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实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然而,这一过程并非易事,需要经过一系列关键路径的规划和实施。

本文将从政策制定、资产重组、机制创新等几个方面探讨国有企业改制市场化的关键路径。

一、政策制定路径国有企业改制市场化的关键路径之一是政策制定。

政府部门应当明确改制目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为国有企业改制市场化提供法律依据。

这些政策包括股权分置改革、公司治理改革、员工持股计划等,旨在引入市场因素,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效益。

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趋势,以确保国有企业改制市场化的顺利进行。

二、资产重组路径资产重组是国有企业改制市场化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资产重组过程中,国有企业需要通过破产清算、股权转让、资产并购等方式,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路径在于确定重组方式,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进行重组方案的商讨和协商。

此外,国有企业在资产重组过程中还需面临股权转让、债务清偿等问题,需要精心的筹划和谨慎的决策。

三、机制创新路径国有企业改制市场化的关键路径之一是机制创新。

国有企业的改制不仅仅是资产调整,还需要改革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模式。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推动市场化的决策机制和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

此外,国有企业还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竞争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四、人才培养路径国有企业改制市场化的关键路径还包括人才培养。

随着国有企业改制的推进,企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因此,人才培养成为国有企业改制市场化的重要一环。

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确保员工能适应市场化的经营环境。

此外,国有企业还可以引入外部专业人士,吸纳市场化的管理经验和理念,为企业改制提供有力支持。

五、监督与评估路径国有企业改制市场化的关键路径之一是监督与评估。

我国国企改革的路径及其影响研究

我国国企改革的路径及其影响研究

我国国企改革的路径及其影响研究前言: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计民生,近年来围绕国企改革的话题层出不穷。

本文将从国企改革的路径、影响等多个方面开展分析探讨,旨在深入研究国企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国企改革的背景我国的国企改革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国企面临着一系列困境。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企业膨胀、过度投资、效益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国企的改革发展,也制约了我国整个经济的发展。

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企改革的意义1.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发展国有企业可以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可以走向市场化和现代化,增强竞争力,发挥更多的社会效益。

2.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国有企业在改革前,由于存在行政干预和其他问题,导致效率和竞争力不足。

而经过改革后,国有企业的运营能力和投入产出比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效益,通过改革可以加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职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国企改革的路径国企改革的路径,是指在改革过程中需要走的路线和做法。

我国国企改革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法人治理为核心、资产管理为重点的改革路径。

1.以市场为导向国企改革的第一步,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靠拢。

鼓励企业实行市场化的生产经营,采取市场化的定价、销售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推进国企法人治理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是构建国企市场化的基础,是推进国企改革的核心要素。

在国企改革中,要实行股份制改革,建立法人治理体系,尊重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加强企业决策的独立性。

国企改革与市场化路径研究

国企改革与市场化路径研究

国企改革与市场化路径研究一、概论国企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改革的出发点不是为了让国有企业盈利而是通过改革,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并提高国民经济效益。

本文旨在探讨国企改革的市场化路径。

二、国企改革概述伴随着中国市场化经济改革的逐步推进,国企改革也步履蹒跚地前行。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全面启动的阶段,但由于制度安排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资金短缺等原因,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一度陷入停滞。

2008年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推出,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强调资产和资金安全逐渐转向强调市场竞争能力和扩大企业自主决策权。

三、市场化路径分析1.压减非核心业务作为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压减非核心业务可以使企业更好地集中资源,提高核心竞争力。

而非核心业务则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分拆、转让或卖出的方式解决。

例如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在过去的改革过程中,通过剥离非核心板块,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极大地推进了公司在市场中的地位。

2.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当前国企改革的一个热点。

这种改革模式是指引入私人资本,合法持有国有企业的资本股份,按照控股股东、参股股东、非控制股东等不同股权比例,分享企业的经营决策、收益和风险。

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灵活性和竞争力,同时可以改善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例如中国华润集团在2015年积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吸收了一批社会化资本,实现了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企业发展。

3.转型升级创新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必须在进入市场竞争领域之前就思考如何在保持原有业务优势的同时开辟新的业务领域。

这可以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新的技术应用或开辟新的业务模式和商业模式来实现。

例如,中国南车集团不仅成功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动车组,同时还积极探索链接“智能制造+互联网”的新模式,拓展了未来发展的新空间。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分析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分析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分析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

市场化改革已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它是国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一个重要方式。

但是,如何实施市场化改革并取得实际的效果也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出发进行分析。

第一,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市场化改革是一种改革思路,其核心是通过市场、法制和制度来发展和规范经济活动。

具体地说,就是加强企业内部的市场机制建设,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企业与市场的融合,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企业的法制建设和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的社会公信力和形象。

第二,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具体表现为:促进企业内部改革和创新,实现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优化企业经营结构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推进公司制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企业的治理效能;完善企业的法制建设,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信力。

第三,市场化改革的途径市场化改革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企业内部管理。

国有企业要通过加强管理和内部改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强化对企业的监管和约束。

具体实施手段包括:加强企业治理,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市场机制;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加强经营者素质培养和培训。

2、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来改善国有企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提高其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手段包括:加强产权保护和执法;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和规范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

3、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

企业股份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实施企业股份制改革可以加速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的路径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的路径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的路径分析国有企业改革早已成为中国的一个长期任务。

二十世纪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并取得了一些成功。

然而,在新的世纪里,中国面临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国际竞争的压力,改革的步伐也变得更加迫切和紧迫。

本文从国有企业市场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的路径分析。

一、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必要性市场化的意义在于将企业置于社会竞争的环境下,使企业生产、销售、投资等活动更遵循市场规则,提高企业效益。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一项。

改革的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而优化资源配置和经济效益提高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和目标。

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必要性不仅在于优化资源配置,还在于提高国企竞争力和稳定性。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推动全国性经济转型,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和行业整合,促进国有企业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企业。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回顾与启示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程中,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后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首先,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长期以来存在政府干预过多、事权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和经营权分离不明,导致政府、企业、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不协调、互相制约。

其次,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着过于简单化的思想,对于市场经济的理解和运用不足。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补贴和扶持,而是应当依靠自身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部分干部利用企业权力谋取私利、腐败现象频发。

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企业形象和竞争力,直接影响了我国国有企业的形象和竞争力。

三、国有企业市场化的路径分析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为了在改革中取得成功,需要解决众多问题,探索出科学、完整、可行的改革路径。

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实现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应当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治理。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与策略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与策略分析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与策略分析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国有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国有企业在经营模式、管理制度、效益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革。

本文就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与策略进行分析。

一、改革路径1.市场化改革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当时,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并通过出售国有企业股份的方式引入了大量的私有资本。

这种改革路径的主要特点是减少国家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和控制,并使之成为市场经济的一部分。

2.战略重组战略重组是指两个或以上的企业合并、兼并或重组。

这种改革路径主要通过改变企业结构和组织体系来提升效益。

战略重组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并增强企业的资本实力和经营风险的承受能力。

3.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指通过出售、租赁、互换或转让产权等方式来实现企业的资源整合和升级。

资产重组旨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这种改革路径也使企业能够专注于主业,从而迅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4.员工持股改革员工持股改革是指将企业部分股权转让给员工或设立员工持股计划,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减轻企业的负担和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

员工持股改革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沟通,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合资合作改革是指通过与国内外企业签订合资、合作等协议,共同开拓市场、资源和技术实力。

这种改革路径能够在企业扩大业务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风险和增加企业效益方面得到快速实现。

二、改革策略国有企业改革的策略主要包括结构调整、创新推进、人才培养、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

1.结构调整国有企业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如资源整合、产业升级、产业转型等。

同时,还需要对企业的生产、销售、市场、管理等进行整体调整,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的形势。

2.创新推进创新能够带来企业的变革和突破,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国有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产生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业态。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化转型与路径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化转型与路径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市场化转型与路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也变得日益重要。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市场化改革使其高效运营,成为全球竞争力企业,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及目标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初步实现了市场化改革,随之而来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崩溃。

国有企业在当时成为了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然而,国有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和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非常困难。

加强国有企业改革的出发点是为了推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高国有企业在现代企业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解决企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如管理机制、资本结构、股权结构、薪酬体系、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等。

目的在于减少政府干预,扩大企业自主管理的权力,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提高管理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原则国有企业的改革原则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1、依靠市场化改革依据市场需求,逐步将国有企业转为市场主导企业,就像其他普通的市场化企业一样。

2、通过资产重组、市场化运作,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尽早脱颖而出。

3、逐步建立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化、现代化、营利性强的企业。

4、实行流程再造、管理再造。

对企业的重要流程、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等进行再造,达到优化管理效率的目的。

5、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经营机制。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6、国有企业改革需考虑职工、国家和市场等的合理利益,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三、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路径1、从干部制改革入手国有企业的干部制度是改革的关键。

迈出干部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是领导干部对改革的认识和认识方式的改变。

领导干部需要做到不断提高自己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认识,不断学习市场营销新知识,尊重市场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打造市场化机制。

这种转变不仅包括领导人思想的变化,更是需要从干部制改革入手,不断完善干部选拔机制、进用机制、考核机制、惩罚机制等,采取更加市场化、高效、透明的方式进行干部管理,加强干部管理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与国企改革的路径探索

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与国企改革的路径探索

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与国企改革的路径探索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许多国家纷纷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市场化的路径。

本文将从市场化的角度,探讨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

一、引言国有企业改革旨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国有企业注入竞争激励机制,推动其走向市场化。

二、改革的市场化路径1.体制创新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进行体制创新,实现市场化的目标。

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变传统行政化管理方式,引入市场化的经营机制。

其次,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完善国有资本运作机制,促进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2.产权重组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的重组是关键一环。

通过产权的多元化流转,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同时,建立健全的产权保护机制,确保权益的明晰和有序。

3.市场竞争市场化的国有企业改革需要着力培育市场竞争力。

一方面,国有企业应该通过深化内部改革,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为市场竞争打下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防止市场垄断现象的出现,保证公平竞争机制的有效运行。

4.优化资源配置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化的路径,也应注重资源优化配置。

通过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

5.开放合作国有企业在市场化改革中需要开放合作,借助外部力量推动企业发展。

可以通过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

三、市场化改革的挑战与对策1.产权保护市场化的国有企业改革中,保护产权是重要问题之一。

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确保产权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并加强产权保护的力度,防止非法侵占和侵权行为的发生。

2.机制创新市场化改革需要进行机制创新,打破僵化的管理模式。

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路径

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其中国有企业是其经济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国企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

新的环境和经济形势下,如何改革国企,使之更加适应现代化经济的需要,成为了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因此,本文对于国企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与路径进行一些浅谈。

一、改革方向1.市场化改革目前,市场化改革是国企改革的主导方向。

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推进国企的股权多元化、所有权多元化和经营多元化。

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市场需求。

市场化改革具有以下特点:(1)该体制下的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2)该体制能够更好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3)该体制能够使企业更加透明,减少腐败。

2.深化改革深化改革是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

深化改革的核心是消除行政干预,以市场为导向。

要求商业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将其运营的商业属性和社会保障属性分离开来。

实现企业的资源整合、资产股权多元化和职业化管理等。

二、发展路径1.开放合作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国企的开放合作也受到了重视。

国企应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开放国有企业,吸引国际投资,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加快实现产业升级与转型。

2.加大投入国家应该加大对国企的投资力度,增加国企的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3.建立新型产业生态系统国有企业应在与社会现实的相互作用中,面对新的机会和挑战,建立创新驱动的新型产业生态系统,以社会目标、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为依据,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建立新型产业生态系统,才能使国企走向更广阔的发展道路。

三、总结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道路并非容易。

只有深刻理解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同时抓紧正确的方向,方能顺利推动改革,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国企发展之路。

市场化改革、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加大投入和建立新型产业生态系统都是国企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进程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进程

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进程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

此次改革,旨在推进国有企业的优化、改革和发展,以提高经济运作效率,转化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扩大经济开放、市场化程度加深,国有企业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中。

现行国有企业改革主要是在协商民主方式下展开的,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对改革抱有积极的态度,要求国有企业在保持主业资产、擅长技术领域内的基础上,协同外部力量,推动内部改革,还要不断推进企业制度、数据、运营管理、发展方式、产品质量和盈利能力的强化。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1. 深化所有制改革,强化市场导向。

通过建立吸引民间资本、吸收内外资等多种渠道改革企业股份制,打破现有所有制形态界限,为企业参与竞争提供充分市场化操作空间。

2. 提升企业治理水平。

严格监督、规范管理,强化企业组织架构和内部运营规范化,推进监事会、董事会、职工代表会的设置、选举、组成、职权落实和职责划分。

3. 促进企业经营方式和盈利模式创新。

推进重组整合,构建“企业联合体”、“平台型企业”、“区域性综合企业”等新型机制,倡导改变传统信贷模式,降低传统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融资的压力,鼓励银行、企业采用债券等多种金融工具推动融资。

4. 推进财务制度和人才管理制度改革。

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完善财务社会控制,实现财务信息透明,狠抓重点发展招商引资。

同时,加强人才管理和资源培育,提高员工潜力和创造力,促进人才流动,打造更加开放的企业文化。

5. 推进国有资产和产权转化。

优化资产使用效益,规范国有资产管理,提升国有资产运营管理质量,增加财政收入支出弹性,防止国家资产倒卖和资产流失。

三、市场化进程的意义及前景国有企业改革是推进我国市场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市场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在逻辑。

当然,国家在市场化进程中,需要对国有企业的创新、控制和支持进行平衡和调整,也需要对国内外市场和信息资源借助全渠道、多元化的实现方式进行节点把握和调整。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进程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进程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市场化进程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对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市场化进程,不断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目标、主要措施以及市场化进程的挑战与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背景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是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在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主导角色,但其存在诸多问题,如低效、高成本、脱离市场等,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和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包括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加强企业治理和完善法律制度等。

三、主要措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多元化、公司化改革以及优化管理等。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改变国有企业单一所有权的结构,实现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深度融合。

股权多元化则是指国有企业通过介入资本市场,引入社会投资者,实现国有资本市场化配置。

公司化改革是将国有企业转变为具有法人地位的公司,实现企业独立经营、自主承担风险和责任。

此外,优化管理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改革组织结构、人事制度、激励机制等,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能力。

四、市场化进程的挑战与前景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转制过程中存在利益分配问题,需解决好政府、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关系,确保国有资产的合理流转。

其次,国有企业要进行市场化经营,需要具备市场化的运营理念和能力,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同时,要推动企业创新,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升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然而,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也带来了许多前景。

国企改革与市场化的实践与思考

国企改革与市场化的实践与思考

国企改革与市场化的实践与思考国企与市场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近年来,我国国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国企与市场化的实践与思考展开讨论。

首先,国企的目标是推动我国国有企业由传统的行政化管理向市场化经营转变。

为了实现市场化,国企必须进行深化,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国企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加大了力度。

例如,国有企业清理了大量的非主业资产,压缩了行政机构的规模,并引进了民营资本和外资,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同时,国企还通过改善企业治理,培养创新能力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等方式推动市场化。

其次,国企与市场化的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在过程中,一些国企在市场竞争中遇到了困难,管理上存在不足,效率低下。

这些问题主要源于国企的速度和深度不够,企业内部动力不足,政策和法律环境还不够完善等原因。

因此,我们需要深化国企,进一步落实市场化原则,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首先,加快国企的进程,推动国企向市场化经营转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加强企业内部治理,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力。

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治理结构,明确职责和权力,完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发企业活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市场化意识和竞争力的管理人员。

第三,加强企业与市场的对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

要深入挖掘市场需求,加大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完善市场环境,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要加强对国企市场行为监管,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保障公平竞争。

总结起来,国企与市场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在实践中,国企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应该加快国企的步伐,推动国企向市场化经营转变,加强企业内部治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市场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发挥国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市场化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市场化

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市场化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

然而,国有企业的改革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市场化成为了重要的方向和目标。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首次进行了国有企业的改革试点。

主要措施包括将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权下放给企业负责人,实行利润分配制度等。

这些改革措施导致了一些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市场化经济的环境下,国有企业的局限性仍然很大。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重新审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

1992年,《国有企业法》颁布,明确规定了国有企业的性质、任务、监管机制等,这是国有企业改革进入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提高企业竞争力。

过程中,实行股份制改革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

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

二、市场化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企业竞争力。

而市场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市场化能够激发企业的内在活力,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在市场化的环境下,企业能够更加自主地制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从而实现决策的灵活性和市场反应的快速性。

市场化也是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之一。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独特的作用。

而市场化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趋势,需要国有企业积极展示行业领导能力,以高品质、可持续发展的服务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使国有企业与市场有机结合。

三、国有企业市场化的具体路径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政策、制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具体而言,国有企业市场化需要深化股份制改革,推进企业的Law firm-banking-accounting过程。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评《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评《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评《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广告书评•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国有企业在我国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为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活力,推动国有经济发展,我国进行了多轮改革。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难度逐渐增大,改革涉及的利益和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尖锐,需要我们以更高的智慧、更大的决心、更强的战略定力将国企改革进行到底。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针对国企改革提出的新策略和新目标,也是当前和未来我国国企改革的全局性、系统性和关键性举措。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国企混改的积极效应正在显现,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为顺利推动国企混改的实施,本文将在评述国企混改优秀著作的基础上分析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由郑志刚编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国企混改:理论、模式与路径》是近年来我国研究国企混改领域的一部优秀著作。

郑志刚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了多部关于国企改革、公司治理领域的优秀著作。

作者同时兼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荣获"黄达一蒙代尔经济学奖”,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在进行理论梳理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郑教授从全新的视角提出了 国企混改的模式和路径选择。

具体而言,全书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以恒丰银行为例讨论了金字塔式控 股结构下中国国企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第二章梳理了国企混改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以联通、万达为案例 提出了国企混改的模式选择;第四章以实际问题为导向构建了国企混改的实现路径;第五章讨论了国有 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第六章从薪酬管理角度分析了国企改革中的高管激励制度建设;第七章以格力 集团为案例对国企混改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整体而言,全书章节联系紧密,逻辑关系清晰,以公司治理 科学理论为基础,借鉴大量国企改革真实案例提炼出作者的真知灼见,是一本具有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书名:国企混改:理论、模式 与路径 作者:郑志刚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300276625 出版时间:2020-01-01 定价:¥59.00参考价值的优秀学术著作。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路径浅析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路径浅析

S■观察思考D01:10.3963/j.issn.l006-8864.2020.03.002关键词:国有企业;市场化;法人治理;董事会;薪酬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其生产组织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民经济活力,如何有效推进国有企业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经营方式演变历程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划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9—1978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营企业的经营、劳动、人事、分配均由政府进行统筹管理。

第二阶段为1978—1992年,主要是放权让利,探索"两权分离"o针对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政府逐步赋予国营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力,国营企业在既定的政策框架下拥有一定的制度灵活性,生产积极性得以提高。

第三阶段为1993—2013年,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进股份制改革,创新劳动、人事、分配三大制度。

国有企业经过探索实践和制度创新,抓大放小,解决了国企大面积亏损问题,逐步具备了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阶段为2013年至今,随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大做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有经济不断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二、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1•"政企不分"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作为市场主体,企业的本质在于通过商业化运作,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

"政企不分"使得国有企业偏离企业的本质,是造成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

出资人身份的特殊性赋予国有企业鲜明的行政色彩,使得国有企业经营表现出行政化的特点。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日益重要。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化改革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从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与目标、改革的主要内容以及改革所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与目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国有企业面临着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亟需进行市场化改革。

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通过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的活力与创新能力。

2. 改革的主要内容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经营机制改革、董事会治理结构改革以及市场准入制度改革。

首先,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基础和关键。

通过推进国有企业产权的多元化,激发企业内部的活力与竞争,提高市场化经营的效率。

此外,对于一些核心业务领域的国有企业,还需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推动市场化改革进程。

其次,经营机制改革是为了建立市场化的经营模式。

包括优化招聘与人才激励机制,改革企业绩效评估与考核制度,建立灵活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等。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激发企业内部活力,提高经营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第三,董事会治理结构改革是提高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的董事会制度,加强对企业的决策和监督,提高企业的透明度与公正性。

同时,注重董事会成员的专业能力与独立性,确保董事会的决策能够符合市场规律和公司治理要求。

最后,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是促进公平竞争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减少行政干预,打破垄断,鼓励竞争,提高市场效率。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途径研究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途径研究

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途径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话题逐渐浮出水面——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

由于其实质性的性质,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国有企业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冲击,早期的私有企业先发优势导致国有企业与市场脱节,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

如何使其更加有效地和市场衔接,已经日趋成为新时期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途径已经进入了深化发展的阶段。

在实现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体制机制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两个方面的平衡发展。

一方面,需要通过改革完善现有的制度安排、优化市场环境,从而创造条件推进国企市场化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国企的责任和使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公共利益。

一、优化政策支持国有企业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融资限制。

国有企业在国资资本规模上虽然优势巨大,但在融资自由度方面却存在明显不足。

这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监管框架的限制,导致了国有企业无法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市场机会。

因此,优化政策支持是实现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众所周知,资本是市场经济的命脉,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不例外。

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权有力地开拓自身的融资渠道。

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首先要依靠有力的政策引导。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的财政、税收等支持举措,以确保国企有足够的融资环境和流动资金支持。

例如,彻底解决企业贷款担保难题、优化财政、股权、债务等政策组合等。

改革能不能成功,关键在于领导者的决策。

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推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以共建市场化、法治化的信心和保障为目标,助推国企市场化发展。

二、注重改革创新要实现国企市场化改革,靠单纯的扩大规模显然是难以实现的。

为了实现国企市场化,必须充分利用信息、科技等现代化工具,优化和协调各种资源,使储备的国资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生产要素成果。

改革创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中国国企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强调要以市场为导向,推行管理创新,壮大企业的主体经营业务。

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探索和实践新的方向和模式。

一、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的新挑战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目的在于建立市场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市场化改革加剧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压力。

市场化改革推动了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状况,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诸多困难,如生产成本高、效率低等。

其次,市场化改革增加了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风险与机会并存,没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和收益。

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国有企业需要认真评估自身经营状况,深入分析市场变化和发展趋势,积极应对市场风险。

最后,市场化改革重新定义了国有企业的角色和责任。

国有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既承担着市场经济主体的角色,又要履行社会责任、完成国家任务,维护社会稳定等多方面的职责。

如何更好地平衡市场利益与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

二、探索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方向市场化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探索新的方向和模式,以适应市场竞争和经营环境的变化。

首先,国有企业应推进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管理效能。

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市场化经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增强竞争力。

其次,国有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科研投入,提高核心竞争力。

通过加强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最后,国有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

国有企业发展和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

国有企业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人才流动机制,优化人才结构,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探索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及其效果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及其效果

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及其效果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显出来。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重要资产,牵扯着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民生福祉。

因此,如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1、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产权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首先就需要加强产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的界限和权益,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让企业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运作。

2、深化内部管理和运营模式改革内部管理和运营模式的改革也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

通过深化内部管理和运营模式改革,加强企业内部的人员流动性和资源整合性,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引入社会资本通过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引入社会资本,可以为国有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

同时,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可以使得企业更加注重市场和财务效益,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从而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4、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加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和决策机制。

同时,借助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国有企业可以更加迅速、稳定地完成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效果1、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改革后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高的竞争优势,能够更好地迎接市场变化和激烈的竞争。

2、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国家实力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改革的成果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的改革可以提升国家整体经济实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3、优化国家产业结构,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效益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可以优化国家的产业结构,进一步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效益。

国有企业在国家产业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改革亦能为国家产业结构的完善带来促进作用。

4、加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益性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公益性,为国家的社会文明和民生福祉做出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资国企全面改革系列研究之四:国企市场化改革路径之变
卓代认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引领下,国有企业市场化、国有资产实现形式多样化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

未来,全面推进以产权改革和国有股权稀释为核心、以国有资本运营为载体探讨国有资产实现形式,以分类指导和竞争性行业国企市场化运营为取向的国有企业改革,将进一步激发新一轮经济
增长的活力。

国企市场化改革首要的是产业开放,由此带动各路资本在投资领域的开放。

我国现在的经济潜力越来越难以挖掘,主要原因就在于市场扭曲对于增长潜力释放起到了严重的压制作用,国企“长得太胖”是市场扭曲的原因之一,要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国企改革是主战场。

产业的开放与资本有效流转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产业开放方面,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实现部分甚至绝大部分的退出;在一些关键行业和重要领域,要先保证一定的国有控股,然后通过开放产业链,完善行业法规, 在保障产业安全管制基础上,逐步推动行业的开放和改革,有序推进关键行业的发展。

卓代认为,深化国企改革将涉及垄断行业或垄断环节改革,十八大以后国家将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推出一批项目,其中基础产业项目管制放松集中在能源、公共事业、电信等领域。

在石油天然气产业链上,油气开采将向民资放开,油气管网实行开采与管输分离,原油仓储基地引入民资,原油进口逐步增加配额,通过完善产业链的创新体系,持续培育石油行业的竞争力。

在铁路运营模式方面,通路权放开将利好铁路运输、铁路设备等。

目前,一些传统的垄断行业已陆续传来打破垄断坚冰的好消息。

除了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之外,苏宁、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民营企业,开始进入电信行业。

产业投资的进一步开放为民企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发展空间,将有力地解决民营资本所遭遇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问题。

其次,国有企业将加快公司制改革,调整在不同经济领域国有资本的比重。

从央企中的公司组织形式来看,根据官方部门的统计,股份制企业占到总数的56%。

而上市公司在央企中的比例,则形成了一个“6677”的状态,即占到全部企业的60%的总资产、60%的收入、70%的权益和70%的利润。

要从央企及其附属公司总户数来讲,也就是俗称的“子子孙孙”的公司加在一起,也能达到60%
以上。

股权多元化公司的比例其实并不是很低,但是外界感觉还很低,主要原因在于母公司层面没有实现股权多元化的实质性突破。

当前国资委监管的113家央企中,已有联通、商飞、南方电网等8个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但这8家还不能完全算真正的混合所有制,因为大都是国有内部的股份互相参股。

卓代预期,十八大以后,国家将会出台更多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政策措施,根据放宽市场准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要求,推动企业在改制上市、兼并重组、项目投资等方面,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为了使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将加速,并在开放中逐步调整国有资本在不同经济领域的布局。

对涉及国家安全、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保留国有独资形式;对于其他企业,应探索完善国有产权、股权流转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之股权多元化公司,而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国家应该放弃对国有企业的支持,让国资、民资公平竞技。

还有,通过整体上市推动市场化改造,逐步完成母公司的股权多元化。

在国企分类监管的基础上,央企母公司的股权多元化改革能否为民营资本打开一个口子成为关注的焦点所在。

在目前国资委监管的113户央企中,母公司层面实现了股权多元化的央企仅为8户,而且这8户央企的多元股东也多为金融机构或产业基金或地方政府,都是国有性质的。

从央企目前的产权结构看,在央企层面,即便是民营资本的进入,更多的是在二级、三级,甚至四级公司的合作。

卓代预期,此轮国企改革的路径与上一轮“退出”为主的思路已完全不一样,未来的改革方向是坚持走向市场,而非私有化。

民间资本不能寄望于上一轮国企改革的模式,也就是1999年时将大量小型国有企业卖掉的办法。

此轮改革与上一轮的区别在于,目前的国企改革是依托资本市场直接进行市场化改造,通过企业上市实现公众公司改革。

在整体上市时,引入各类资本实现母公司层面的股权多元化,同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随着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同步推进,央企母公司通过整体上市实现股权多元化,国资委就可以通过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行权履职。

我们预期,十八大以后,国资委将会推动一批大型国企整体上市,这对民间资本而言意义重大,未来民企组团参股央企甚至收购央企或将成为一种可能。

国企整体上市历来有两种模式。

其一是从零开始,如四大国有银行都是通过首次公开发行(IPO)实现整体上市。

在上世纪90年代,四大国有银行已经属于“技术性破产”,但是在当时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新建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承接了四大行剥离的坏账,国有银行这才满足上市条件。

除金融系统的国企外,9年前中软公司以自有资金
7500万元,收购母公司中软总公司的全部股权,实现整体上市,但代价同样不菲,剥离了几千万元不良资产,清理和重组了47个不符合主业的子公司。

另外一种较为流行、也是下一步国企可能采取的整体上市方式是,在已有上市公司的基础上,不断地将母公司和下属非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乃至全部资产,通过定向增发等方式注入上市公司,从而曲线实现集团公司的整体上市。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持仓占比已经达到一半以上,对于国企整体上市的过高估值、过大预期,将导致采取定向增发注入资产这种模式面临定价难的问题,因受制于国企母公司和机构重仓的对峙与博弈,“股价悬空”的风险很大。

最后,下放经营自主权,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完成现代企业制度转型。

过去20年,国企改革只解决了现代企业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大企业病”,共同的表现是市场反馈慢、决策链条长、执行效率低。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国企要通过市场化改革解决“由慢到快”的效率问题,主要通过给予企业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真正转型。

卓代认为,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或者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有利于克服央企集团的行政化、官僚化,有利于根治下属公司权责不对等问题,扩大其经营自主权,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另外,一些央企集团组成国资投资公司后,将有条件分拆出部分业务或项目以引进民资,这有利于混合所有制的发展。

同时,国资投资公司的建立还可以较好地解决国资进退的问题,效益不好的业务剥离出去。

当然,在中央企业中操作起来,哪些由现有企业改组而成,而新组建多少才合适,还要考虑实际情况。

同时,国有资本经营公司的职责定位,它同国资监管机构的关系、对所投资企业的关系及影响,都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卓代认为,未来将有一系列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政策出台,改革的方向包括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等等;而资本国有化后,通过国有资产的资本化运营,将促使政府用市场化的办法管理企业,利用专业的治理平台,依托董事会选聘市场化人才、进行市场化决策,一切运作模式和普通市场运作主体一样。

卓代预期, 通过导入市场化运作机制,或将更有效地推动国企领域的劳动、人事、分配这三项制度改革,真正打破国企的“铁饭碗”,而且在混合所有制下,国企可以尝试员工持股等长期激励方式,如业绩股票、股票期权、岗位分红,等等,真正激发国企改革的活力,释放体制改革的红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