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山东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成员指导教师目录任务与要求 .............................................................................................................. - 3 -方案一 ...................................................................................................................... - 3 -设计要求 ............................................................................................................................. - 3 - 机构类型 ..................................................................................................................... - 3 -结构特点 ..................................................................................................................... - 3 -尺寸特征 ................................................................................................................... - 11 -分析条件 ................................................................................................................... - 12 - ADAMS软件建模.............................................................................................................. - 4 - ADAMS软件仿真.............................................................................................................. - 5 - 最终输出构件的压力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设计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原理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特制定本课程设计方案。

二、设计目标1. 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内容1. 设计主题: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机械系统,如汽车、飞机、机器人等。

2. 设计步骤:(1)收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书籍,了解所选机械系统的基本原理、结构特点、工作过程等。

(2)分析需求:分析所选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确定需要设计的部分,如传动系统、执行机构、控制系统等。

(3)方案设计:根据分析结果,设计所选机械系统的运动方案、传动方案、执行机构方案等。

(4)绘制图纸:运用AutoCAD等绘图软件,绘制所选机械系统的结构图、运动图、传动图等。

(5)计算分析:对设计方案进行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热力学分析等,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6)撰写报告:总结设计过程,分析设计成果,提出改进建议。

3. 设计要求:(1)方案设计应具有创新性,能够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效率;(2)图纸绘制应规范、清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3)计算分析应准确、合理,能够满足设计要求;(4)报告撰写应结构完整,语言流畅,逻辑严密。

四、课程实施1. 理论教学:教师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设计方法。

2. 实践教学: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如绘制图纸、计算分析、仿真实验等。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设计方案、图纸、计算分析、实践操作等,进行综合评价。

五、预期成果1.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 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3. 学生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 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六、总结本课程设计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械原理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范本模板】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范本模板】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2010/12/设计课题:活塞式压气机机构设计与分析院系:机电工程系专业:车辆工程班级B100209设计者:张xx指导教师:;李xx洛阳理工学院目录一、活塞式压气机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3)1。

活塞式压气机的功能 (3)2。

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3)3。

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4)二、确定执行构件的运动协调配合关系 (5)三、确定机器的运动方案 (5)四、机构的尺寸设计 (7)1.曲柄滑块机构的尺寸设计 (7)2.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 (7)3.齿轮机构尺寸设计 (9)4。

凸轮机构设计 (10)五、课程设计感想 (13)六、参考文献 (13)一、活塞式压气机的功能与设计要求1。

活塞式压气机的功能活塞式压气机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各工业部门获得广泛应用。

在冶金工业中, 冶铁炼钢都需要把一定量的空气送给高炉燃烧,以提高高炉内的温度,尤其炼钢过程中,需要高压氧气压缩机,其出口压力达32kg/cm 2.另外氧气的制取过程中,需要用到压缩机压缩空气提高压力,以使氧气和氨气在不同沸点实现分离;在石油及天然气的储运过程中,离不开管道,储罐或压缩机,管道是输送工具,储罐是储存设备,而压缩机等是连接管道和储罐的输送动力;化工行业中,化肥的生产也离不开压缩机,压缩机可以提高氨和氢混合气的压力,然后把混合气体送入合成塔合成氨;精炼石油的过程中,裂化和重整两个工程需要对气体进行压缩;其他需要动力风源的地方,压缩机都是流程中关键的设备之一;在动力和国防工业中,压缩机的使用也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小功率燃气机是一种小动力装置,它的特点是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移动,维护方便,启动快,因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风在应急发电站,移动电站等方面。

2.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机器运动方案的生成与最优方案的选择或对已给的几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机器各组成机构的运动尺寸设计和动态静力分析,机器运动简图设计,主体机构运动分析,确定执行构件相互协调配合关系.设计数据要求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分析H λω1G1G2G3JO1JS2lAs2D [δ]mm rad/s Ⅰ150550*********.0450.181/3LAB1751/40Ⅱ15056065130900.040.161/3LAB 1751/42Ⅲ15057075140850.0350.21/3LAB1751/45数据mm 曲柄滑块机构动态静力分析及飞轮转动惯量确定N kg ·m 设计内容符号单位示功数据表3。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及其基本原理1. 前言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并能够应用于机械系统的设计、分析与优化。

在机械原理课程中,学生通常需要完成一个课程设计项目,该项目有助于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加深对机械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本文将详细解释与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相关的基本原理,并提供一个模板,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项目。

2. 机械原理基本原理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和力学性质的科学。

以下是机械原理中的几个基本原理:2.1 虚功原理虚功原理是机械原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表达了系统在平衡状态下内部约束受力的等效条件。

虚功原理可以用于求解机械系统的静力平衡条件。

虚功原理的表达式如下所示:∑F i⋅δs i=0其中,∑F i表示所有外力的合力,δs i表示系统中每个约束的虚位移。

2.2 惯性力原理惯性力原理描述了非惯性坐标系下,根据观测者的参照系的不同会出现惯性力。

在机械系统中,通常采用非惯性坐标系,因此惯性力原理对于系统的分析与计算非常重要。

常见的惯性力有离心力和科里奥利力等,它们是由于非惯性参照系的旋转和加速度而产生的。

2.3 动量守恒原理动量守恒原理是机械原理中一个基本的动力学原理,描述了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量的守恒。

根据动量守恒原理,机械系统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动量守恒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如下所示:∑m i⋅v i1=∑m i⋅v i2其中,m i表示系统中第i个物体的质量,v i1和v i2分别表示物体在运动前后的速度。

2.4 动能守恒原理动能守恒原理是机械原理中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描述了系统在无耗散情况下,动能的守恒。

根据动能守恒原理,机械系统中各个物体的动能的总和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动能守恒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如下所示:∑12m i⋅v i12=∑12m i⋅v i22其中,m i表示系统中第i个物体的质量,v i1和v i2分别表示物体在运动前后的速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_压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__压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 压床1. 引言压床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设备,用于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对材料进行压缩变形。

本文档将介绍我所进行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主题为压床的设计和分析。

2. 设计目标我们的设计目标是设计一种能够对金属材料进行压缩加工的压床。

该压床应具有以下特点: - 稳定性:在压缩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加工性能和工作状态; - 精确度:能够实现精确的压缩变形,以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 - 安全性:在操作和维护过程中,能够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3. 设计原理压床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加外力对工件进行压缩,从而实现材料的塑性变形。

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 结构设计:选择适当的床架结构、压力系统和操作装置,确保压床结构稳定,能够承受预定的压缩力; - 压缩力控制: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能够根据工件要求对压缩力进行调节和控制,保证加工精度; - 安全性设计:考虑压床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因素,如保护装置、安全开关等,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4. 设计方案基于设计原理,我们选择了以下的设计方案: - 结构设计方案:采用四柱结构,床架材料选择高强度钢,确保压床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 压力系统设计方案:采用液压系统,通过液压缸施加压力,通过调整液压阀控制和调节压缩力; -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采用PLC控制系统,通过编程控制压力系统和床架的运动,实现精确的压缩变形; - 安全性设计方案:设置急停按钮、保护栏和安全开关,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5. 设计分析经过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结构设计方案:采用四柱结构的压床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适用于较大型和重型的加工工件; - 压力系统设计方案:采用液压系统可实现对压缩力的精确调节和控制,提高加工精度;-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通过PLC控制系统可以编程控制压床运动,实现更高的自动化和精度; - 安全性设计方案:设置急停按钮和保护栏等安全装置,能够有效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一、设计题目设计一个具有自动上下料功能的数控车床。

二、设计目标1. 实现自动上下料功能,减少人工干预;2.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3. 确保加工质量和精度。

三、设计思路1. 设计一个自动进给装置,实现自动上下料;2. 选择适当的数控系统,确保加工精度;3. 采用合适的刀具和夹具,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

四、主要部件设计1. 自动进给装置:采用气缸驱动的夹爪进行上下料操作;2. 数控系统:选择高性能的数控系统,确保加工精度;3. 刀具和夹具: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夹具,提高加工效率和质量。

五、详细设计方案1. 自动进给装置:(1)采用气缸驱动的夹爪进行上下料操作;(2)在车床床身两侧分别安装一个气缸来控制夹爪的开合;(3)通过传感器来检测工件是否到位,并控制气缸的开合。

2. 数控系统:(1)选择高性能的数控系统,如西门子840D等;(2)通过编程来控制车床的加工过程,确保加工精度。

3. 刀具和夹具:(1)根据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夹具;(2)采用快换刀片和夹具,提高换刀效率。

六、设计结果1. 实现了自动上下料功能,减少了人工干预;2. 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3. 确保了加工质量和精度。

七、设计优化方案1. 可以增加一个自动检测装置,检测加工后的零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2. 可以增加一个自动清洗装置,清洗车床和刀具等部件。

八、结语本设计实现了自动上下料功能的数控车床的设计,并提出了优化方案。

通过该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降低成本。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2)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3)熟悉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简单的机械设计能力;(3)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软件进行机械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2)增强学生对机械工程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机械原理概述:介绍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机械元件、机械结构、机械系统等,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定律:讲解力学、动力学、热力学等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守恒、功的计算、摩擦力等基本定律。

3.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介绍机械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设计原则、设计流程、设计规范等。

4.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如机械传动、机械控制系统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格式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等,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 使学生了解常见机械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用途,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相关的图示表达、数据处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简单机械系统、计算力的作用效果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图示、图表等方式进行有效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使其能够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机械原理》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基本概念:力、运动、能量、功、功率等基本概念的学习,以及相关公式和单位的运用。

2.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螺旋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计算。

3. 机械系统:齿轮、齿轮组、凸轮、联轴器等机械系统的构造、工作原理及用途。

4. 图示表达:机械图、装配图、零件图等图示表达方法的学习。

5. 数据处理: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处理方法。

6. 实践操作:机械原理实验,如测定力的作用效果、测量物体的运动等。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第一周:基本概念的学习,包括力、运动、能量等,及相关公式的运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最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最全)

设计数据及要求
游戏机(3/5)
屏幕由静止开始晃动时的摆角约60o, 每分钟晃动次数约10-12次,屏幕由开始 晃动到出现整周转动,历时约2-3分钟, 约转十多转后,屏幕又渐趋静止。欲利 用一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带动,其同步 转速为1000r/min或1500r/min,功率约 1KW。要求屏幕摆动幅度应均匀增大或稍 呈加速的趋势。
机械原理与设计 综合课程设计CAI
主编:王三民
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
课程设计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机械运动方案设计 第三章 机械传动装置设计 第四章 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准备答辩 第五章 课程设计示例 第六章 课程设计题目 第七章 常见运动功能的机构选型 第八章 减速器结构及参考图例 第九章 机械设计常用标准与规范
2. 机械工作原理 的拟定
方案设计(2/7)
工作原理是机械实现其功能的技术载体。构思机
械工作原理是一个创新思维过程,需要了解相关机械
的工作原理,掌握现代科技水平,综合运用已学知识
等,才可能较好地构思出先进的工作原理。
3. 执行构件的运动设计和原动机的选择
方案设计(3/7)
1)执行构件的运动设计 执行构件的数目
包装机推包机构(6/7)
3.小型卧式模锻机主传动机构设计 设计题目 设计数据及要求 设计任务 参考方案
设计题目(3)
设计题目
为锻造长杆类锻件,
模锻机(2/5)
今需设计一台卧式模锻机,将杆料水 平置放后用活动凹模3及固定凹模2 将其夹紧后再用水平置放的冲头1 进行顶锻工作。拟用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夹料机构首先使活动凹模3向下移动, 与固定凹模2合拢,以夹紧棒料。然后主滑块1带动冲头进行顶锻,锻件成形后, 待冲头返回离开凹模后(返回距离约占冲头全行程的1/8-1/3),由夹料机构带着 凹模3向上移动,松开杆料回到初始位置。在顶锻过程中要求两半凹模始终处于夹 紧状态,不能自动松开。要求设计该小型卧式模锻机执行机构和传动系统,以满 足上述顶锻工艺要求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09级机自六班设计者:振强 8孟凡超 7江龙 9指导教师:宜亚丽2011年7月7日1.原始数据工作要求为每分钟80粒,且圆盘上均匀分布8个凹槽,所以圆盘的转速确定为每分钟10转。

推杆的周期应与工作周期一致,每分钟80转,这可以确保每次有且只有一粒蚕豆被推到切口处。

曲柄滑块机构中的曲柄直接与马达的输入齿轮相联。

由此,马达的输入转速为每分钟80转。

落料机构中,大圆盘的转动由齿轮变速后得到。

另外大圆盘上每两槽位的间隙选为每粒蚕豆宽的3~4倍。

故定其直径为160mm。

而推杆距大圆盘圆心的距离定为100mm,各齿轮的尺寸由此决定,如表1-1:表1-1 齿轮尺寸2.设计要求此次课程设计,我们小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创造性、工艺性、经济性。

剥豆机要求体积小,重量轻,压紧力可调,工作可靠,外形美观。

构思出3种运动方案,并在说明书中画出运动方案草图,经对所有运动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后,选择其中比较好的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最后用相关软件进行模拟仿真。

3.小组成员及分工江龙:绘制简图及计算数据孟凡超:提供设计方案及处理数据振强:方案评定及绘制草图。

其他工作由全组成员共同完成。

目录1 工作原理 (1)2 运动循环图 (2)3各部分传动机构选型 (3)(1)进料机构 (3)(2)送料机构 (3)(3)切皮机构 (4)(4)脱皮机构 (4)(5)清扫机构 (5)4提出多种传动方案并进行评定取舍 (6)(1)切皮机构第一方案 (6)(2)切皮机构第二方案 (7)5动力学分析 (9)6参考文献 (11)7心得体会 (12)1.工作原理本机器主要分为四个机构,分别为进料机构、送料机构、切皮机构和脱皮机构。

送料:将干蚕豆浸胖后放在料斗,通过进料机构使蚕豆成竖直排列,并且能够实现间隙供给。

切皮:通过切皮机构切开蚕豆的侧面或头部的皮。

挤压脱皮:将切好皮的蚕豆,送到脱皮机构,利用轧辊挤压的方法将豆挤出。

机械原理机课程设计模板

机械原理机课程设计模板

机械原理机课程设计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等;2.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常见机械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3. 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原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现象。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示、模型等方法分析简单机械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特点;2. 学生能够运用公式计算简单机械系统的力、功、功率等物理量;3. 学生能够运用机械原理知识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机械原理产生兴趣,认识到机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 学生培养勇于探索、动手实践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形成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机械问题;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提高实践操作能力;4.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制定以下详细教学内容: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包括力的概念、运动类型、能量转换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机械原理概述2. 简单机械装置及其工作原理:如杠杆、滑轮、齿轮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简单机械3. 机械系统的受力分析:分析静力平衡、摩擦力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机械系统的受力分析4. 力、功、功率的计算:涉及力学计算的基本公式和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 力、功、功率5. 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 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6. 机械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如汽车发动机、自行车等;- 教材章节:第六章 机械原理在实际应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2周: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及简单机械装置;2. 第3-4周:机械系统的受力分析;3. 第5-6周:力、功、功率的计算;4. 第7-8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5. 第9-10周:机械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书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目录一.设计题目 (1)1.1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1)1.2课程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 (1)1.3机构简介 (4)1.4参考数据 (5)1.5设计要求 (5)二.设计方案比较 (6)2.1设计方案一 (6)2.2设计方案二 (7)2.3设计方案三 (8)2.4最终设计方案 (9)三.速度,加速度多边形计算与分析 (10)3.1速度、加速度多边形计算与分析 (10)四.虚拟样机实体建模与仿真 (13)4.1ADAMS的样机建模 (13)五.虚拟样机仿真结果分析 (14)5.1滑块水平位移仿真曲线 (14)5.2滑块水平运动速度仿真曲线 (14)5.3滑块水平运动加速度仿真曲线 (15)5.4带刮片摆杆角速度仿真曲线(一) (15)5.5带刮片摆杆角速度仿真曲线(二) (15)六.课程设计总结 (16)6.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总结 (16)6.2设计过程 (17)6.3设计展望 (17)6.4参考文献 (18)6.5心得体会....................................................... (18)一.题目:汽车风窗刮水器1.1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下雨的时候,大车小车前档风玻璃上的雨刮器就会齐齐动作,两只雨刮片以固定的转轴柱为中心作摆动,将前档风玻璃的雨水刮去,还司机一个有效的视野。

雨刮器看似简单,实际上构造并不简单。

雨刮器总成含有电动机、减速器、四连杆机构、刮水臂心轴、刮水片总成等。

当司机按下雨刮器的开关时,电动机启动,电动机的转速经过蜗轮蜗杆的减速增扭作用驱动摆臂,摆臂带动四连杆机构,四连杆机构带动安装在前围板上的转轴左右摆动,最后由转轴带动雨刮片刮扫挡风玻璃。

生活中我们发现,雨下得很大时使用雨刷感觉不错,可是当下小雨启动雨刷时,就会发现雨刷会在玻璃面上留下擦拭不均的痕迹;还有,有的时候会卡在玻璃上造成视线不良。

这种情况表明雨刷已硬化。

若排除此故障,应先了解一下雨刷的工作原理。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机械原理是工程领域中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平衡和运动规律。

通过学习机械原理,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各种机械装置的运动原理和结构设计,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本报告将介绍一个关于机械原理的课程设计,旨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设计背景在工程实践中,常常需要设计各种连杆机构来实现特定的运动要求。

本次课程设计的背景是设计一个用于打孔的机械装置,要求能够在工件上按照预定的均匀间距打孔。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研究和设计连杆机构,并确定各个连杆的尺寸和运动规律。

三、设计过程1. 确定需求: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即实现工件上的均匀打孔。

2. 选择合适的机构:根据需求,我们选择了曲柄滑块机构作为打孔装置的基本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由曲柄连杆和滑块组成,通过曲柄的旋转将往复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

3. 初步设计:根据机构的基本原理,我们进行初步设计,确定曲柄的长度和滑块的行程,以及工件上打孔的间距。

4. 确定连杆尺寸:根据机械原理中的运动分析方法,我们可以根据滑块的运动规律计算得到连杆的尺寸,包括连杆长度和连杆角度。

5. 优化设计:通过计算和分析,我们可以对设计进行优化,使得打孔装置的运动更加平稳和高效。

6. 制作和测试:在完成设计后,我们可以进行制作和测试,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设计结果经过设计和测试,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一个能够按照预定间距打孔的机械装置。

该装置采用曲柄滑块机构,通过曲柄的旋转将滑块进行往复直线运动,从而实现工件上的均匀打孔。

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的运动规律和打孔效果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五、设计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深入学习和应用了机械原理的知识,掌握了机械装置的设计方法和分析技巧。

通过设计一个打孔装置,我们了解了曲柄滑块机构的原理和应用,培养了工程实践中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在实际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运动规律、尺寸匹配、材料选择等,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1经过两周的奋战我们的课程设计究竟完成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学到得不仅是专业的知识,还有的是如何进行团队的合作,由于任何一个作品都不可能由单独某一个人来完成,它必定是团队成员的细致分工完成某一小部分,然后在将全部的部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仔细调试它们之间的运动关系之后形成一个完满的作品。

这次课程设计,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再加上平常没有什么设计阅历,一开始的时候有些手忙脚乱,不知从何入手。

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与同学沟通阅历和自学,并向老师请教等方式,使自己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经受了不少艰辛,但收获同样巨大。

在整个设计中我懂得了很多东西,树立了对自己工作技能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特别重要的影响。

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技能,使我充分体会到了在制造过程中探究的困难和胜利时的喜悦。

虽然这个设计做的可能不太好,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学到的东西是这次课程设计的最大收获和财宝,使我终身受益。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也使我们的同学关系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相互援助,有什么不懂的大家在一起商量,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所以在这里特别感谢援助我的同学。

在这种相互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口角的斗争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如何的处理遇到的分歧,而不是一味的计较和埋怨。

这不仅仅是在类似于这样的协调当中,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有这样的处理技能,面对分歧大家要清除误会,相互理解,增进了解,达到谅解…。

或许许多问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繁复,关键还是看我们的心态,那种处理和解决分歧的心态,由于我们的出发点都是全都的。

经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它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援助,所以,这次的课程设计不仅仅有汗水和艰辛,更的是苦后的甘甜。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2十几天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实践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除技能以外的其他东西,体味到了别人在处理专业技能问题时显示出的优秀品质,更深切的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相互协调合作的机制,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产生了良性的改变。

机械原理实训报告模板(3篇)

机械原理实训报告模板(3篇)

第1篇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运动规律及能量转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三、实训地点XXX学院机械原理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及机械系统组成2. 常见机构及机构的运动分析3. 机械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4. 机械效率及能量转换5. 机械设计初步五、实训过程1. 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及机械系统组成(1)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如机构、运动、能量转换等。

(2)讲解机械系统的组成,包括原动机、工作机、传动系统、控制系统等。

(3)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机械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常见机构及机构的运动分析(1)讲解常见的机构类型,如齿轮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

(2)分析机构运动的特点,如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3)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机构在实际运动中的表现。

3. 机械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1)讲解机械运动学的基本原理,如运动方程、速度、加速度等。

(2)讲解机械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如力、力矩、运动方程等。

(3)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机械运动学及动力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4. 机械效率及能量转换(1)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讲解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3)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机械效率及能量转换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5. 机械设计初步(1)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步骤,如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结构设计、选型等。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机械设计的实际应用。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练习。

六、实训成果1. 学生能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机械系统的组成、运动规律及能量转换。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设计练习,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意义本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习旨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加强社会活动能力,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为以后专业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单位与简介实习单位: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中型企业,主要产品有各类机械设备、零部件等。

公司创建于1990年,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员工总数3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0人。

公司始终贯彻科技创新,诚信为本,顾客至上的管理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内容(1)了解公司产品线及市场定位;(2)学习公司产品的设计原理、结构及工作原理;(3)参与产品研发项目的部分设计工作;(4)跟进生产过程,了解生产工艺及流程;(5)学习公司管理模式及企业文化。

2. 实习过程(1)实习初期,通过对公司产品线的了解,明确了公司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方向。

同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公司的主要产品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参与产品设计打下了基础。

(2)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了产品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了设计软件的操作。

参与了一个正在进行中的研发项目,负责部分结构设计工作。

在设计过程中,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3)实习中期,跟随生产部门了解了生产工艺及流程,参观了生产现场,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了直观的认识。

同时,学习了公司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对公司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

(4)实习后期,对所参与设计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完成了实习任务,提交了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实习使我真正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的机械原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产品设计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实习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设计成果。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内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机械原理,如杠杆原理、轮轴原理、滑轮系统等。

2.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机械现象。

3. 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机械原理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践技能。

3. 能够运用图表、计算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机械效率进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敬畏之心,认识到科学对生活的价值。

针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机械原理知识,分析并解释生活中的机械现象。

2. 学生能够自主设计简单的机械装置,解决实际问题,并评估其效率。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能够积极参与、交流想法,共同完成任务。

4.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机械原理的热爱,增强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机械原理基础知识:- 杠杆原理:包括一等臂杠杆、二等臂杠杆和不等臂杠杆的特点与应用。

- 轮轴原理:介绍轮轴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 滑轮系统:探讨滑轮系统的原理、类型以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 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机械效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 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分析摩擦力、机械重量和结构对效率的影响。

- 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计算和比较不同机械装置的效率。

3. 机械原理应用与实践:- 设计简单机械装置: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际可操作的机械装置。

- 实验教学:开展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观察和验证机械原理。

- 机械效率优化:探讨如何优化机械装置以提高效率。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1. 第一周:介绍杠杆原理,分析不同类型的杠杆应用。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模板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所属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年月目录一.概述 (3)二.设计机构发展史综述 (4)2.1国内发展史 (4)2.2国外发展史 (4)三.实际工程与生活中应用 (5)3.1现场图片 (5)3.2机构简图及自由度计算 (5)3.3机构方案特点 (5)四.相关机构专利检索 (6)4.1专利检索简述 (6)4.2典型专利分析 (6)五.机构再生运动链设计 (7)六.机构设计 (7)七.机构运动分析及仿真 (8)八.搭接设计机构物理模型 (9)8.1 实体模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 搭接过程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设计小结 (10)十.参考资料 (11)十一.项目分工 (12)附录:matlab源程序 (13)一.概述(阐明设计问题)二.设计机构发展史综述2.1国内发展史2.2国外发展史三.实际工程与生活中应用拍摄实物照片,绘制机构简图,评价机构方案特点.3.1现场图片3.2机构简图及自由度计算3.3机构方案特点四.相关机构专利检索4.1专利检索简述专利分类及说明4.2典型专利分析机构简图及特点评价五.机构再生运动链设计(参照教材4.2节牛头刨床主运动机构设计)六.机构设计应用图解法或解析法进行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设计图解法阐明设计问题(表明已知、求解),详述具体设计步骤(保留作图线条),明确设计结果。

解析法阐明设计问题(表明已知、求解参数),详述设计原理,明确设计结果(计算机绘图及输出)。

如果设计方法及原理与教材相同,可简单标明参考资料结果及页数七.机构运动分析及仿真应用解析法编程进行机构运动分析,应用现代设计软件(Inventor、Proe、UG等)进行机构仿真;或直接应用现代设计软件进行机构运动分析及机构运动仿真。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6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6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报告6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基本原理,包括力的合成、杠杆原理、简单机械的应用等,并能够准确描述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效率的概念,能运用公式计算并比较不同简单机械的效率。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齿轮、滑轮等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模型或实验设备进行观察、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简单的机械装置,提升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3. 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进行机械效率的计算,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机械世界的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发挥个人作用,尊重他人意见。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机械应用,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生活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基础,对机械现象充满好奇,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机械原理的魅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估,确保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第六章“简单机械及其应用”进行设计。

1. 简单机械原理:包括杠杆原理、轮轴、滑轮、斜面等基本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 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实例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在机械中的应用,以及力的作用点、方向和大小对机械运动的影响。

3. 机械效率:介绍机械效率的定义,运用公式计算并比较不同简单机械的效率,探讨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 齿轮与齿轮组:学习齿轮的基本原理、分类和传动特点,以及齿轮组在机械中的应用。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简单的机械装置,如杠杆、滑轮组等,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大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成员指导教师目录任务与要求 .............................................................................................................. - 3 -方案一 ...................................................................................................................... - 3 -设计要求 ............................................................................................................................. - 3 - 机构类型 ..................................................................................................................... - 3 -结构特点 ..................................................................................................................... - 3 -尺寸特征 ................................................................................................................... - 11 -分析条件 ................................................................................................................... - 12 - ADAMS软件建模.............................................................................................................. - 4 - ADAMS软件仿真.............................................................................................................. - 5 - 最终输出构件的压力角.........................................................................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案二 ...................................................................................................................... - 6 -设计要求 ........................................................................................................................... - 11 - 机构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结构特点 ................................................................................................................... - 11 -尺寸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质量属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ADAMS软件建模............................................................................................................ - 12 - ADAMS软件仿真............................................................................................................ - 13 - 输出构件压力角 ............................................................................................................... - 20 - 方案三 .................................................................................................................... - 21 -设计要求 ........................................................................................................................... - 21 - 机构类型 ................................................................................................................... - 21 -结构特点 ................................................................................................................... - 21 -尺寸特征 ................................................................................................................... - 21 -质量属性 ................................................................................................................... - 22 - ADAMS软件建模............................................................................................................ - 22 - ADAMS软件仿真............................................................................................................ - 23 - 输出构件压力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结分析 ................................................................................................................ - 38 -小组总结 ................................................................................................................ - 38 -参考文献 ................................................................................................................ - 38 -致谢 ........................................................................................................................ - 39 -§任务与要求我们小组对生产线上的步进式输送机的连杆机构进行了改造和创新,以期能够达到优化并简化设计的目的,我们分别对现有的步进输送方案还有我们小组所设计的两套步进输送方案进行了模拟与分析,三个方案所具备功能均是进行产品生产线上的产品步进输送,且步进输送运动平稳,动作一般不会太快,方便平稳度要求较高工件的输送。

§方案一一、设计要求1、机构类型加工过程要求若干个相同的被输送的工件间隔相等的距离a=400mm,在导轨上向左依次间歇移动,考虑到急回特性问题,以及耐用性、成本、维修等方面因素,不宜采用槽轮、凸轮等高副机构直接实现上述要求,而应利用平面连杆机构来实现确定运动。

2、结构特点杆件 1 2 4 AB实际长度0.12m 0.6m 0.6m 0.38m 3、尺寸分析机构的自由度: F = 3*5 - 2*7 - 0 = 1行程速比系数K值:θ = 2arcsin12/38 = 36.82°K=(180°+θ)/(180°-θ)= 1.5最大压力角:αmax= arctan(lAD /lDE) = arctan(22/60) = 20.14°4、设定分析条件质量(kg)滑块5:0.749 滑块3: 1.135构件4:1.920 构件2:1.920构件1:0.423阻力:100N二、ADAMS软件建模三、ADAMS软件仿真1、力学分析从动件受力分析从动件力矩分析平衡力矩转动副力矩分析2、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分析a、副滑块位移图线速度图线加速度图线b 、滑块位移图线速度图线加速度图线c、连杆角速度图线角加速度图线d、曲柄位移图线角速度图线角加速度图线e、摇杆角速度图线角加速度图线4、从动件运动学参数变化规律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从动件在定义的正方向(自左至右)运动阶段,其位移线图明显比在负方向(自右至左)运动时倾斜,这说明从动件正方向运动时速度较大,具有快行程,这一点从图中也可以看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