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上册 邓文英 郭小鹏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缩松: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缩孔;是由于铸件最后凝固区域的收缩未能 得到补充,或者,因合金呈糊状凝固,被树枝状晶体分隔开的小液体区难以得到补缩所致。
7、缩孔、缩松的防止: (1)通过控制铸件的凝固方式使之符合“顺序凝固”或“同时凝固”原则; (2)合理确定浇注的引入位置和浇注工艺; (3)冒口、冷铁的综合应用,扩大有效补缩距离; (4)加压补缩; (5)悬浮浇注,细化结晶组织。 8、按照内应力的产生原因,可分为热应力和机械应力。 (1)热应力:它是由于铸件的壁厚不均匀、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不同,以致在同一时期内 铸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引起的。预防热应力的基本途径:尽量减少铸件各部分间的温 差,使其均匀冷却,为此,可将浇道开在薄壁处或者在壁厚出安放冷铁,即采用同时凝 固原则。 (2)机械应力:它是合金的固态收缩受到铸型或型芯的机械阻碍而形成的内应力。这种 应力在铸件落砂之后便可自行消除。 9、为防止铸件产生变形,在铸件设计时尽可能使铸件的壁厚均匀、形状对称;在铸 造工艺上采用同时凝固原则,以便冷却均匀;对于长而易变形的铸件,还可以采用“反变 形”工艺。 10、当铸造内应力超过金属的强度极限时,铸件便将产生裂纹。裂纹可分为热裂和冷裂。 (1)热裂:在高温下形成的裂纹。其形状特征是:缝隙宽、形状曲折、缝内呈氧化色。
奥氏体——碳溶入 - Fe 中所形成的固溶体,呈面心立方晶格,以符号 A 表示,铁碳合金中 奥氏体属于高温组织。
11、金属化合物——各组元按一定整数比例结合而成、并具有金属性质的均匀物质,属 于单相组织,例如:渗碳体( Fe3C ),硬度极高,塑性和韧性极低。
12、机械混合物——是由结晶过程所形成的两相混合组织。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以 P 表示;珠光体在显微镜下呈层片状,白
《金属工艺学》上册 邓文英 郭小鹏版 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篇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知识点: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又称机械性能;零件的受力情况有静载荷(指标有强度、塑性和 硬度等)、动载荷(指标有冲击韧度等)和交变载荷(指标有疲劳强度等)。
2、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指标有屈服点 s 及抗拉强度 b 等。
第四章 工业用钢
知识点:
1、碳素钢通常分为: (1)碳素结构钢:牌号-Q+屈服点强度+等级。例如 Q235,表示屈服强度为
235 MPa的普通碳素结构钢,其强度较高,塑性也较好,在型钢、钢管、钢筋等和一些不重 要的轴类等结构中应用。
(2)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用两位数字表示,这两位数字即是钢中平均含碳量的 万分数。例如 45 钢,表示含碳量为 0.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其用来制造主轴、丝杠、齿 轮、连杆、蜗轮、键和重要螺钉等。
3、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指标有伸长率 和断面收缩率,分别用 和 表示。
4、硬度——它是衡量金属软硬的指标。硬度直接影响金属材料的耐磨性,测量其的方 法通常有布氏硬度法(HB)和洛氏硬度法(HR)。前者压痕较大,不适于成品检验,但是较 后者准确度高;而后者测试简便,压痕小、不损伤零件,可用于成品检验。
第二章 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
知识点:
1、灰铸铁:是指具有片状石墨的铸铁。灰铸铁属于脆性材料,故不能锻造和冲压;它的 焊接性能很差,如焊接区容易出现白口组织、裂纹的倾向较大。它具有以下优越性能: (1)优良的减振性;(2)耐磨性好;(3)缺口敏感性小;(4)铸造性能优良,切削加工性 好。 ****硫会引起铸铁的热脆性,阻碍石墨的析出,增加白口倾向;磷会增加铸铁的冷脆性,但 对石墨化基本没有影响*******
(3)碳素工具钢:牌号-字母 T+数字+质量级别。例如 T10,表示平均含碳量 为 1.0%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其硬度较高、但仍要求一定的韧性的工具,如手锯条、小 冲模、丝锥和板牙等。
2、合金钢是为了改善钢的某些性能,在碳素钢的基础上加入某些合金元素所炼成的钢。 它一般有三个类别:
(1)合金结构钢:牌号——数字+元素符号+数字。开始的两位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的 万分数,后面的均用百分数表示,当合金元素含量小于 1.5%,则不标出。
5、疲劳强度通常用 -1 表示。
第二章 铁碳合金
知识点:
1、金属的结晶——就是金属液态转变为晶体的过程,亦即金属原子由无序到有序的排 列过程。
2、晶核——液态金属在结晶开始时,液态中先出现的一些极小晶体。 3、金属晶粒的粗细对其力学性能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同一成分的金属,晶粒愈细,
其强度、硬度愈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愈好。晶核愈多,晶核长大的余地愈小,长成的晶粒 愈细。
4、细化铸态金属晶粒的主要途径:⑴提高冷却速度,以增加晶核的数目;⑵在金属浇注 之前,向金属液内加入变质剂进行变质处理,以增加外来晶核;⑶还可以采用热处理或塑性 加工方法,使固态金属晶粒细化。
5、纯铁的晶格有两种:一是体心立方晶格:一个该晶格共有 2 个原子;二是面心立方 晶格:一个该晶格有 4 个原子。后者较前者易变形,换句话说,体心立方晶格的强度和硬度 更高一点。
2、影响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1)合金的流动性——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是合金主要铸造性能之一。合金的
流动性愈好,充型能力愈强,愈便于浇注出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同时有利于非金属 夹杂物和气体的上浮与排除,还有利于合金冷凝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缩进行补缩。液态合金的 流动性通常用“螺旋形式样”长度来衡量。
2、可锻铸铁:又称玛铁或玛钢。它是将白口铸铁坯件经石墨化退火而成的一种铸铁,呈
团絮状,可锻铸铁不可锻。按退火的方法不同,分为黑心可锻铸铁、珠光体铸铁和白心可锻 铸铁三种。
3、球墨铸铁:牌号 QT+数字+数字。 4、蠕墨铸铁:它的石墨形状介于片状和球状之间的过渡组织,所以其力学性能也介于基 体相同的灰铸铁和球墨铸铁之间。 5、黑色金属:Fe、Co、Ni;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外的金属的统称。 6、白铜指的是铜镍合金;黄铜是以锌为主加元素的铜合金。
(2)冷裂: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裂纹。其形状特征是:裂纹细小、呈连续直线状,有时 缝内呈轻微氧化色。 11、铸件中的气孔按照来源,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析出性气孔——在金属的熔化或浇注过程中,一些气体可被金属液所吸收,其中氢 气因不与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且原子直径最小,故较易溶于金属液中;溶有氢气的液态 合金在冷凝过程中,由于氢气的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因此氢原子结合分子呈气 泡状从液态合金逸出,上浮的气泡若被阻碍或由于金属液冷却时粘度增加,使其不能上 浮,就会留在铸件中形成析出性气孔。 (2)浸入性气孔——它是砂型或型芯在浇注时产生的气体聚集在型腔表层浸入金属液内 所形成的气孔。 (3)反应性气孔——它是由高温金属液与铸型材料、冷铁、熔渣之间,由于化学反应形 成的气体留在铸件内形成的气孔。
色基体为铁素体,黑色层片为渗碳体。 高温莱氏体——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混合,属于高温组织;低温莱氏体——珠光体
和渗碳体的混合。 13、钢——含碳量小于 2.11%的铁碳合金。 亚共析钢:含碳量<0.77% 共析钢:含碳量=0.77% 过共析钢:含碳量>0.77% 14、铸铁——生铁,含碳量为 2.11%~6.69%的铁碳合金。 亚共晶铸铁:含碳量<4.3% 共晶铸铁:含碳量=4.3% 过共晶铸铁:含碳量>4.3%
第三章 钢的热处理
知识点:
1、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已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工 艺;不改变形状和尺寸的大小为目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热处理的方法: (1)普通热处理 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2)表面热处理 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3、退火——将钢加热、保温,然后随炉或埋入灰中使其缓慢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有 三种方式: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
(2)浇注条件。浇注温度:浇注温度愈高,充型能力强,反之,充型能力差;浇注温 度过高,逐渐易产生缩孔、缩松、粘砂、析出性气孔等缺陷,故在保证充型能力足够的前提 下,浇注温度不宜过高。充型压力:液态合金压力加大,充型能力可以改善。
(3)铸型填充条件:铸型材料;铸型温度;铸型中的气体;④铸件结构。 3、浇入铸型中的金属液再冷凝过程中,其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若得不到补充,铸件将产 生缩孔或缩松缺陷。 4、铸件的三种凝固方式及特征(依据凝固区的宽窄或者说是结晶温度的宽窄): (1)逐层凝固:结晶温度范围很窄;(缩孔倾向大,缩松倾向小) (2)糊状凝固:结晶温度范围很宽,最容易产生缩孔; (3)中间凝固:介于前两种凝固方式之间的一种凝固方式、 一般来说,逐层凝固时,合金的充型能力强,便于防止缩孔、缩松;糊状凝固时,难以 获得结晶紧实的铸件。 5、铸造合金的收缩—— 合金从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其体积或尺寸缩减的现象,称为收缩。 合金的收缩经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三章 砂型铸造
知识点:
1、认真复习并理解 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P67 表 2-9) 2、为铸件预先增加要切去的金属层厚度,称为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余量过大,机械加 工费工且浪费金属;余量过小,铸件将达不到加工表面特征与尺度精度要求。 3、铸件上孔、槽是否铸出,不仅取决于工艺上的可能性,还必须考虑其必要性。一般来 说,较小的孔、槽不必铸出。对于零件图上不要求加工的孔、槽,无论大小均应铸出。 4、起模斜度:为了使模样便于从砂型中取出,凡平行起模方向的模样表面上所增加的斜 度。内壁的起模斜度一般应该比外壁大。
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 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表现为合金体积的收缩,是缩孔产生的主要原因;固态收缩 是形成应力及变形的原因。 6、(1)缩孔:它是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合金的液态收缩
和凝固收缩值大于固态收缩值,产生集中缩孔的条件,是铸件由表及里地逐层凝固,缩孔就 集中在最后凝固的地方。
6、回火——将钢重新加热到临界温度下某温度,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目 的是:消除淬火内应力,降低钢的脆性,防止产生裂纹等。分类:低温回火——降低钢的内 应力和脆性,基本保持淬火所得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中温回火——使钢获得高弹性,保持 较高硬度和一定的韧性;高温回火——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经 过该处理的钢可获得强度及韧性都比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2)合金工具钢:牌号与合金结构钢表达类似,不同的是以一位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的 千分数,若含碳量超过 1%则不标出。
(3)特殊性能钢。 了解 20Cr ,20CMnTi, 60Si2Mn, 9SiCr, CrWMn ,W18Cr4V
第二篇 铸造 第一章 铸造工艺基础
知识点:
1、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简称充型。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准确、轮廓 清晰铸件的能力,称为合金的充型能力。
4、正火——将钢加热到 Ac3 以上 30~50℃(亚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保温后在空气中 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焊接就接近于该处理方式。正火主要用于:取代部分完全退火、用于普 通结构件的最终热处理、用于过共析钢以减少或消除二次渗碳体呈网状析出、
5、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保温后在淬火介质中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的热处理工艺。
6、随着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的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为了区别于 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初次结晶,常将同素异晶转变称为二次结晶或重结晶。( - Fe 是体心 立方晶格, - Fe 是面心立方晶格;由后者转变为前者,金属体积将发生膨胀;反之,由前者 转变为后者体积要收缩)
思考:重结晶与再结晶有什么不同? 7、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熔合在一起,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 物质称为合金。合金较纯金属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合金在固态时的晶体组织结构一般分为 三种:固溶体、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 8、溶质原子溶于溶剂晶格而仍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金属晶体,称为固溶体,属于单相物 质;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占据位置的不同,固溶体又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 溶体。 9、形成固溶体是,溶剂晶格将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变,这种畸变使塑性变形的阻力增加, 表现为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有所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10、铁素体——碳溶解于 - Fe 中所形成的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通常用 F 表示;
7、缩孔、缩松的防止: (1)通过控制铸件的凝固方式使之符合“顺序凝固”或“同时凝固”原则; (2)合理确定浇注的引入位置和浇注工艺; (3)冒口、冷铁的综合应用,扩大有效补缩距离; (4)加压补缩; (5)悬浮浇注,细化结晶组织。 8、按照内应力的产生原因,可分为热应力和机械应力。 (1)热应力:它是由于铸件的壁厚不均匀、各部分的冷却速度不同,以致在同一时期内 铸件各部分收缩不一致而引起的。预防热应力的基本途径:尽量减少铸件各部分间的温 差,使其均匀冷却,为此,可将浇道开在薄壁处或者在壁厚出安放冷铁,即采用同时凝 固原则。 (2)机械应力:它是合金的固态收缩受到铸型或型芯的机械阻碍而形成的内应力。这种 应力在铸件落砂之后便可自行消除。 9、为防止铸件产生变形,在铸件设计时尽可能使铸件的壁厚均匀、形状对称;在铸 造工艺上采用同时凝固原则,以便冷却均匀;对于长而易变形的铸件,还可以采用“反变 形”工艺。 10、当铸造内应力超过金属的强度极限时,铸件便将产生裂纹。裂纹可分为热裂和冷裂。 (1)热裂:在高温下形成的裂纹。其形状特征是:缝隙宽、形状曲折、缝内呈氧化色。
奥氏体——碳溶入 - Fe 中所形成的固溶体,呈面心立方晶格,以符号 A 表示,铁碳合金中 奥氏体属于高温组织。
11、金属化合物——各组元按一定整数比例结合而成、并具有金属性质的均匀物质,属 于单相组织,例如:渗碳体( Fe3C ),硬度极高,塑性和韧性极低。
12、机械混合物——是由结晶过程所形成的两相混合组织。 珠光体——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以 P 表示;珠光体在显微镜下呈层片状,白
《金属工艺学》上册 邓文英 郭小鹏版 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第一篇 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金属材料的主要性能
知识点: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又称机械性能;零件的受力情况有静载荷(指标有强度、塑性和 硬度等)、动载荷(指标有冲击韧度等)和交变载荷(指标有疲劳强度等)。
2、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指标有屈服点 s 及抗拉强度 b 等。
第四章 工业用钢
知识点:
1、碳素钢通常分为: (1)碳素结构钢:牌号-Q+屈服点强度+等级。例如 Q235,表示屈服强度为
235 MPa的普通碳素结构钢,其强度较高,塑性也较好,在型钢、钢管、钢筋等和一些不重 要的轴类等结构中应用。
(2)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用两位数字表示,这两位数字即是钢中平均含碳量的 万分数。例如 45 钢,表示含碳量为 0.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其用来制造主轴、丝杠、齿 轮、连杆、蜗轮、键和重要螺钉等。
3、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指标有伸长率 和断面收缩率,分别用 和 表示。
4、硬度——它是衡量金属软硬的指标。硬度直接影响金属材料的耐磨性,测量其的方 法通常有布氏硬度法(HB)和洛氏硬度法(HR)。前者压痕较大,不适于成品检验,但是较 后者准确度高;而后者测试简便,压痕小、不损伤零件,可用于成品检验。
第二章 常用合金铸件的生产
知识点:
1、灰铸铁:是指具有片状石墨的铸铁。灰铸铁属于脆性材料,故不能锻造和冲压;它的 焊接性能很差,如焊接区容易出现白口组织、裂纹的倾向较大。它具有以下优越性能: (1)优良的减振性;(2)耐磨性好;(3)缺口敏感性小;(4)铸造性能优良,切削加工性 好。 ****硫会引起铸铁的热脆性,阻碍石墨的析出,增加白口倾向;磷会增加铸铁的冷脆性,但 对石墨化基本没有影响*******
(3)碳素工具钢:牌号-字母 T+数字+质量级别。例如 T10,表示平均含碳量 为 1.0%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其硬度较高、但仍要求一定的韧性的工具,如手锯条、小 冲模、丝锥和板牙等。
2、合金钢是为了改善钢的某些性能,在碳素钢的基础上加入某些合金元素所炼成的钢。 它一般有三个类别:
(1)合金结构钢:牌号——数字+元素符号+数字。开始的两位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的 万分数,后面的均用百分数表示,当合金元素含量小于 1.5%,则不标出。
5、疲劳强度通常用 -1 表示。
第二章 铁碳合金
知识点:
1、金属的结晶——就是金属液态转变为晶体的过程,亦即金属原子由无序到有序的排 列过程。
2、晶核——液态金属在结晶开始时,液态中先出现的一些极小晶体。 3、金属晶粒的粗细对其力学性能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同一成分的金属,晶粒愈细,
其强度、硬度愈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愈好。晶核愈多,晶核长大的余地愈小,长成的晶粒 愈细。
4、细化铸态金属晶粒的主要途径:⑴提高冷却速度,以增加晶核的数目;⑵在金属浇注 之前,向金属液内加入变质剂进行变质处理,以增加外来晶核;⑶还可以采用热处理或塑性 加工方法,使固态金属晶粒细化。
5、纯铁的晶格有两种:一是体心立方晶格:一个该晶格共有 2 个原子;二是面心立方 晶格:一个该晶格有 4 个原子。后者较前者易变形,换句话说,体心立方晶格的强度和硬度 更高一点。
2、影响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1)合金的流动性——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是合金主要铸造性能之一。合金的
流动性愈好,充型能力愈强,愈便于浇注出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同时有利于非金属 夹杂物和气体的上浮与排除,还有利于合金冷凝过程中所产生的收缩进行补缩。液态合金的 流动性通常用“螺旋形式样”长度来衡量。
2、可锻铸铁:又称玛铁或玛钢。它是将白口铸铁坯件经石墨化退火而成的一种铸铁,呈
团絮状,可锻铸铁不可锻。按退火的方法不同,分为黑心可锻铸铁、珠光体铸铁和白心可锻 铸铁三种。
3、球墨铸铁:牌号 QT+数字+数字。 4、蠕墨铸铁:它的石墨形状介于片状和球状之间的过渡组织,所以其力学性能也介于基 体相同的灰铸铁和球墨铸铁之间。 5、黑色金属:Fe、Co、Ni;有色金属:除黑色金属外的金属的统称。 6、白铜指的是铜镍合金;黄铜是以锌为主加元素的铜合金。
(2)冷裂:在较低温度下形成的裂纹。其形状特征是:裂纹细小、呈连续直线状,有时 缝内呈轻微氧化色。 11、铸件中的气孔按照来源,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析出性气孔——在金属的熔化或浇注过程中,一些气体可被金属液所吸收,其中氢 气因不与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且原子直径最小,故较易溶于金属液中;溶有氢气的液态 合金在冷凝过程中,由于氢气的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因此氢原子结合分子呈气 泡状从液态合金逸出,上浮的气泡若被阻碍或由于金属液冷却时粘度增加,使其不能上 浮,就会留在铸件中形成析出性气孔。 (2)浸入性气孔——它是砂型或型芯在浇注时产生的气体聚集在型腔表层浸入金属液内 所形成的气孔。 (3)反应性气孔——它是由高温金属液与铸型材料、冷铁、熔渣之间,由于化学反应形 成的气体留在铸件内形成的气孔。
色基体为铁素体,黑色层片为渗碳体。 高温莱氏体——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混合,属于高温组织;低温莱氏体——珠光体
和渗碳体的混合。 13、钢——含碳量小于 2.11%的铁碳合金。 亚共析钢:含碳量<0.77% 共析钢:含碳量=0.77% 过共析钢:含碳量>0.77% 14、铸铁——生铁,含碳量为 2.11%~6.69%的铁碳合金。 亚共晶铸铁:含碳量<4.3% 共晶铸铁:含碳量=4.3% 过共晶铸铁:含碳量>4.3%
第三章 钢的热处理
知识点:
1、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已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工 艺;不改变形状和尺寸的大小为目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热处理的方法: (1)普通热处理 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2)表面热处理 包括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3、退火——将钢加热、保温,然后随炉或埋入灰中使其缓慢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有 三种方式: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去应力退火。
(2)浇注条件。浇注温度:浇注温度愈高,充型能力强,反之,充型能力差;浇注温 度过高,逐渐易产生缩孔、缩松、粘砂、析出性气孔等缺陷,故在保证充型能力足够的前提 下,浇注温度不宜过高。充型压力:液态合金压力加大,充型能力可以改善。
(3)铸型填充条件:铸型材料;铸型温度;铸型中的气体;④铸件结构。 3、浇入铸型中的金属液再冷凝过程中,其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若得不到补充,铸件将产 生缩孔或缩松缺陷。 4、铸件的三种凝固方式及特征(依据凝固区的宽窄或者说是结晶温度的宽窄): (1)逐层凝固:结晶温度范围很窄;(缩孔倾向大,缩松倾向小) (2)糊状凝固:结晶温度范围很宽,最容易产生缩孔; (3)中间凝固:介于前两种凝固方式之间的一种凝固方式、 一般来说,逐层凝固时,合金的充型能力强,便于防止缩孔、缩松;糊状凝固时,难以 获得结晶紧实的铸件。 5、铸造合金的收缩—— 合金从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其体积或尺寸缩减的现象,称为收缩。 合金的收缩经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三章 砂型铸造
知识点:
1、认真复习并理解 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原则(P67 表 2-9) 2、为铸件预先增加要切去的金属层厚度,称为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余量过大,机械加 工费工且浪费金属;余量过小,铸件将达不到加工表面特征与尺度精度要求。 3、铸件上孔、槽是否铸出,不仅取决于工艺上的可能性,还必须考虑其必要性。一般来 说,较小的孔、槽不必铸出。对于零件图上不要求加工的孔、槽,无论大小均应铸出。 4、起模斜度:为了使模样便于从砂型中取出,凡平行起模方向的模样表面上所增加的斜 度。内壁的起模斜度一般应该比外壁大。
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 合金的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表现为合金体积的收缩,是缩孔产生的主要原因;固态收缩 是形成应力及变形的原因。 6、(1)缩孔:它是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合金的液态收缩
和凝固收缩值大于固态收缩值,产生集中缩孔的条件,是铸件由表及里地逐层凝固,缩孔就 集中在最后凝固的地方。
6、回火——将钢重新加热到临界温度下某温度,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目 的是:消除淬火内应力,降低钢的脆性,防止产生裂纹等。分类:低温回火——降低钢的内 应力和脆性,基本保持淬火所得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中温回火——使钢获得高弹性,保持 较高硬度和一定的韧性;高温回火——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经 过该处理的钢可获得强度及韧性都比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2)合金工具钢:牌号与合金结构钢表达类似,不同的是以一位数字表示平均含碳量的 千分数,若含碳量超过 1%则不标出。
(3)特殊性能钢。 了解 20Cr ,20CMnTi, 60Si2Mn, 9SiCr, CrWMn ,W18Cr4V
第二篇 铸造 第一章 铸造工艺基础
知识点:
1、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简称充型。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准确、轮廓 清晰铸件的能力,称为合金的充型能力。
4、正火——将钢加热到 Ac3 以上 30~50℃(亚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保温后在空气中 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焊接就接近于该处理方式。正火主要用于:取代部分完全退火、用于普 通结构件的最终热处理、用于过共析钢以减少或消除二次渗碳体呈网状析出、
5、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保温后在淬火介质中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 的热处理工艺。
6、随着温度的改变,固态金属的晶格也随之改变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晶转变。为了区别于 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初次结晶,常将同素异晶转变称为二次结晶或重结晶。( - Fe 是体心 立方晶格, - Fe 是面心立方晶格;由后者转变为前者,金属体积将发生膨胀;反之,由前者 转变为后者体积要收缩)
思考:重结晶与再结晶有什么不同? 7、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熔合在一起,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 物质称为合金。合金较纯金属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合金在固态时的晶体组织结构一般分为 三种:固溶体、化合物和机械混合物。 8、溶质原子溶于溶剂晶格而仍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金属晶体,称为固溶体,属于单相物 质;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占据位置的不同,固溶体又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 溶体。 9、形成固溶体是,溶剂晶格将产生不同程度的畸变,这种畸变使塑性变形的阻力增加, 表现为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有所增加,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 10、铁素体——碳溶解于 - Fe 中所形成的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通常用 F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