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社会文化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被认为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三个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1.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指以家为中心的周围的一种气氛和情调。

2.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育方式作为环境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子女的人格发展和心理

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家庭结构:家庭是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人类关系得以长久维持的初级群体。

二、人际关系因素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是人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

1.亲子关系与子女的心理健康

不良影响的亲子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1拒绝型亲子关系2溺爱型亲子关系3支配型亲子关系

2.同伴关系与心理健康 3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

一、学校因素1教师的影响2校园文化

四、经济因素

第二节心理因素

一、心理动力学因素(精神分析):无意识矛盾冲突

1.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2.性本能与心理-性发展

3.性本能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作用。(广义的性指人们乙炔追求快乐的欲望)

二、学习因素(行为主义)

A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能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甲乙测了的刺激和反应;B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对花生的极端观点进行了修正,将公式S-R修改为S-O-R,这里,O是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

C班杜拉又提出了社会学习论,将观察学习引进了学习理论。

1.经典条件反射与适应不良行为(心理障碍)的习得B巴甫洛夫通过动物实验,提出了经

典性条件反射学说。C华生利用条件左右的原理进行实验。

2.操作性条件作用与心理障碍:A在巴甫洛夫工作的基础上,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

射的概念。即人和动物为了达到某种合意的结果而作用于环境的过程。B斯金纳认为:报考心理疾病在内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习得的。

3.观察学习与心理障碍:A班杜拉指出,不通过直接强化,只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

为后果(得到奖赏或受到惩罚),也可以形成新行为。

三、认知因素

认知观点主张:人的行为与其说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如说是个体对这些刺激的心理加工的结果;异常行为是适应不良认知的产物。

1.不合理信念:艾利斯提出了著名的情绪ABC理论

2.认知歪曲:贝克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认为,个人的思想和信念是他的情绪状态和

行为表现的原因,即每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认识外部世界、处世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

贝克把抑郁症病人对客观实践的错误逻辑推论归纳为四种:1任意的推断2选择性抽象3超泛化4放大和缩小

3.归因风格:四个归因维度上,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整体-局部、可控制-不可控制。

研究认为,对正、负事件的归因是相互独立的;如果一个人习惯于将失败归因于内在的、稳定的、整体的因素,把成功归因于外在的、不稳定的、局部的因素,那么他便更易于产生无望和无助感,进而导致抑郁的出现。

四、人格因素

人格是个体带有动力倾向性的心理获得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的总的精神面貌的反映。人格报考个性倾向性和个性特征两个方面。

1.艾森克人格类型与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内外倾和神经质维度相关。

2.坚韧人格与心理健康3A型人格与心理健康4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5乐观主义与心理健

五、其他心理因素(人本主义、存在主义)1自我实现驱力受阻 2 存在空虚

第三节生物学因素

一、心理障碍的遗传因素:多种心理障碍具有遗传倾向。

二、脑病变与心理障碍

三、神经生化变化与心理障碍

第四节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整合的观点

一、素质-应激论:某些基因或基因的组合可以造成一种素质,也就是患某种心理障碍的倾向。

二、从个体水平上,人有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功能获得,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相互

影响。心理障碍绝不会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任何心理异常现象的产生都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系统论:系统观点,试图以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团体,诸如夫妻、家庭或者更大的社会系

统背景来解释一个人的行为。

第四章心理应激、应对与健康

第一节心理应激的一般概念

1、应激现象的特点:

1)应激是一种涉及心身两个方面的紧张状态。

2)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的范围广泛,既有物质性的刺激物(如生物学和理化),又

有象征性或符号刺激物(心理、社会和文化性刺激物)。

3)应激是一种内部状态,应激一旦产生,便会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在

多数情况下,生理反应同心理反应是并存的。

4)在对应激的反应性上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不同个体的不同身心特点。

5)在多数情况下应激既不完全是刺激物作用的结果,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者的身心特

点,应激是个体同刺激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应激——是由人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实际上的或认识上的至关重要的内在环境要求所

引起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多式多样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身心紧张状态。

3、心理应激指应激现象的心理方面。在心理应激中,心理方面起主导作用。在心理应激的

发生过程中,对环境要求的认知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4、心理应激(概念)——是一个人在察觉到或认识到自己正面对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

的环境要求时产生的一种倾向于通过各式各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而表现出来的心身紧张状态。

5、应激原——向机体提出适应和应对的要求并进而导致充满紧张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

各种环境刺激物。

6、一种刺激物能否成为应激原,除了同该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有关外,还取决于当事

人对它的态度、认识评价和适应应对能力等主体因素以及环境特点等。

7、应激原分为两大类:躯体性的和心理社会性的。前者可称作物质性的;后者则属于“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