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四、五章分析化学答案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

分析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

分析化学实验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第一章测试1.为使天平读数从0.000g切换为0.0000g,应采取下列哪个步骤()A:长按cal/1/10键 B:长按ON/OFF键 C:短按cal/1/10键 D:短按ON/OFF键答案:短按cal/1/10键2.称量在空气中性质不稳定的试样时,应采用下列哪种称量方法()A:选项均可 B:差减法 C:直接法 D:定量法答案:差减法3.电子天平的水平泡如果偏向右边,说明右边低了,要升高右边的脚或降低左边的脚。

()A:错 B:对答案:错4.用容量瓶准确配制溶液时,最后的定容应该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完成。

()A:对 B:错答案:错5.分析天平平衡读数时,必须关好天平的左右两侧边门。

()A:对 B:错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移液管在取液前需要用待取液润洗两到三次。

()A:对 B:错答案:对2.在用移液管移取液体时,当液面升高到刻度线以上时,立即用食指按住移液管上口,将移液管提起离开液面,先用滤纸擦掉移液管外壁上的液膜,然后将移液管的末端靠在容器内壁上,调好液面高度。

()A:错 B:对答案:对3.使用吸量管分别移取不同体积的同一溶液时,应尽量使用同一支吸量管。

()A:对 B:错答案:对4.在平行实验中,第一份样品滴定完成后,如果滴定管中的标准溶液还留下一半以上,可以继续用来滴定第二份样品,以免浪费试剂。

()A:对 B:错答案:错5.盐酸滴定氢氧化钠,到终点时消耗的滴定剂的体积,记录正确的是()A:24.00 mL B:24 mL C:24.0 mL D:24.0000 mL答案:24.00 mL第三章测试1.紫外分光光度计不需要经常鉴定的项目是()A:杂散光 B:波长的准确度 C:pH对测定的影响 D:吸收度准确性答案:pH对测定的影响2.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定量原理()A:摩尔吸收系数表示 B:透射光比率 C:与入射光强度、吸收介质厚度与浓度成正比 D:透射光除以入射光答案:与入射光强度、吸收介质厚度与浓度成正比3.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时,取吸收池,手指应拿毛玻璃面的两侧,使用挥发性溶液时应加盖,透光面要用擦镜纸由上而下擦拭干净。

高教版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4至7章

高教版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4至7章

高等教育出版社分析化学第六版 第二章 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思考题答案1 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表示测定结果和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表示测定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表示。

误差表示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偏差表示测定结果与平均值之间的差值,用来衡量分析结果的精密度,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高准确度就高,精密度差,则测定结果不可靠。

即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好,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好。

2 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 答:系统误差。

校正或更换准确砝码。

(2)天平两臂不等长; 答:系统误差。

校正天平。

(3)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答:系统误差。

进行校正或换用配套仪器。

(4)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答:系统误差。

分离杂质;进行对照实验。

(5)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答:随机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求平均值。

(6)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 答:系统误差。

做空白实验或提纯或换用分析试剂。

3 用标准偏差和算术平均偏差表示结果,哪一个更合理?答:标准偏差。

因为标准偏差将单次测定的偏差平方后,能将较大的偏差显著地表现出来。

4 如何减少偶然误差?如何减少系统误差?答:增加平行测定次数,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减少偶然误差。

通过对照实验、空白实验、校正仪器、提纯试剂等方法可消除系统误差。

5 某铁矿石中含铁39.16%,若甲分析结果为39.12%,39.15%,39.18%,乙分析得39.19%,39.24%,39.28%。

试比较甲、乙两人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答:通过误差和标准偏差计算可得出甲的准确度高,精密度好的结论。

x 1 = (39.12+39.15+39.18)÷3 =39.15(%) x 2 = (39.19+39.24+39.28) ÷3 = 39.24(%) E 1=39.15-39.16 =-0.01(%) E 2=39.24-39.16 = 0.08(%)%030.01/)(1)(2221=-∑-∑=--∑=n nx x n x x s i %035.01/)(222=-∑-=∑n nx x s i6 甲、乙两人同时分析同一矿物中的含硫量。

分析化学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思考题思考题4—11.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的最主要不同点是什么?答:质子理论和电离理论对酸碱的定义不同;电离理论只适用于水溶液,不适用于非水溶液,而质子理论适用于水溶液和非水溶液。

2.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H2PO4-,NH4+,HPO42-,HCO3-,H2O,苯酚。

答:HPO42-, NH3 , PO43- , CO32- , OH- , C6H5O-3.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H2PO4-,HC2O4-,HPO42-,HCO3-,H2O,C2H5OH。

答:H3PO4,H2C2O4,H2PO4-,H2CO3,H3O+,C2H5OH2+4.从下列物质中,找出共轭酸碱对:HOAc,NH4+,F-,(CH2)6N4H+,H2PO4-,CN-,OAc-,HCO3-,H3PO4,(CH2)6N4,NH3,HCN,HF,CO3-答:HOAc-OAc-,NH4+-NH3,F--HF,(CH2)6N4H+-(CH2)6N4,H2PO4--H3PO4,CN--HCN,,HCO3--CO3-5.上题的各种共轭酸和共轭碱中,哪个是最强的酸?哪个是最强的碱?试按强弱顺序把它们排列起来。

答:H3PO4﹥HF﹥HOAc﹥(CH2)6N4H+﹥H2PO4-﹥HCN﹥NH4+﹥HCO3-CO32-﹥NH3﹥CN-﹥(CH2)6N4﹥OAc-﹥F-6.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1)NH3·H2O; (2)NaHCO3;(3)Na2CO3。

答:NH3·H2O 〔H+〕+〔NH4+〕=〔OH-〕NaHCO3 〔H+〕+〔H2CO3〕=〔CO3-〕+〔OH-〕Na2CO3 〔HCO3-〕+〔H+〕+2[H2CO3] =〔OH-〕7.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质子条件:(1)NH4HCO3;(2)(NH4)2HPO4;(3)NH4H2PO4。

答:NH4HCO3[H+]+[H2CO3]=[NH3]+[CO32-]+[OH-](NH4)2HPO4 [H+]+[H2PO4-]+2[ H3PO4]=[NH3]+[PO43-]+[OH-]NH4H2PO4 [H+]+ [ H3PO4]=[NH3]+2[PO43-]+[OH-]+ [HPO42-] 7.欲配制pH为3左右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括号内为pK a):HOAc(4.74),甲酸(3.74),一氯乙酸(2.86),二氯乙酸(1.30),苯酚(9.95)。

《分析化学》第5章》配位滴定复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5章》配位滴定复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配位比例特点)配位滴定反应中EDTA 与金属离子的比例一般都是1:1。

(√)2、(稳定常数的概念)EDTA 与某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也就意味着EDTA 与该金属离子配位反应平衡常数较大。

(√)3、(滴定突跃显著性的影响因素)配位滴定中所有的副反应都对使滴定突跃范围变窄。

(×)4、(副反应系数的数值)若滴定过程中不发生副反应,则副反应系数数值为0。

(×)5、(总副反应系数与分副反应系数的关系)某物质可发生两种副反应,则该物质总的副反应系数为两分副反应系数的加和。

(×)6、(酸效应系数的基本概念)配位滴定中,溶液的pH 越高,则酸效应系数越大。

(×)7、(羟基配位效应系数的基本概念) 配位滴定中,溶液的pH 越高,则羟基配位效应系数越大。

(√)8、(金属指示剂原理)EDTA 滴定金属离子,若使用金属指示剂指示SP ,则EDTA 滴入量在SP 附近时指示剂应发生配位态到游离态的转变。

(√)9、(金属指示剂原理)配位滴定时指示剂与待测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越大越好。

(×)10、(金属指示剂原理)金属指示剂只有在合适的pH 条件下,游离态与配位态才会有显著的颜色差异。

(√)11、(金属指示剂原理)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指其与金属形成的配合物溶解性差,使变色反应变慢,而导致终点拖后延长。

(×)12、(金属指示剂原理)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是指其与金属形成的配合物稳定性太强,计量点处不明显发生配位态到游离态的转变,而导致无法准确指示计量点。

(×)13、(掩蔽的作用)用EDTA 滴定法测定石灰石中的CaO 和MgO ,滴定前需向溶液中加入三乙醇胺,其目的是掩蔽Fe 3+、Al 3+和 Mn 2+,防止干扰测定。

(√)14、(掩蔽的作用)用EDTA 滴定Ca 2+和Mg 2+的混合溶液前,先将溶液pH 调至≥12,目的是使Mg 2+生成沉淀,通过掩蔽消除其对Ca 2+测定的干扰。

分析化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版课后答案【篇一:分析化学第四版上册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2.答: (1)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

减免方法:校准天平或更换天平。

(2)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

减免方法:校准容量瓶和移液管或更换成配套的容量瓶和移液管。

(3)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减免方法:做空白实验。

(4)随机误差。

(5)过失。

(6)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

减免方法:做空白实验。

3 解:滴定管的读数误差为,即读数的绝对误差er1= er2=结果表明,当用去的标准溶液的体积越大,读数的相对误差越小。

8 解:(1)2位;(2)5位;(3)4位;(4)3位;(5)2位;(6)2位9 解:4位或:甲报告的结果是合理的。

因为当分析结果为1%-10%,报告结果应保留3位有效数字。

或:称量的相对误差=甲结果的相对误差=乙结果的相对误差=可见,甲结果的相对误差与称量的相对误差相当,故甲报告的结果是合理的。

11解:12 解:(1)r=xmax-xmin= 55.47%-55.36%=0.11%13解:准确度:∴甲、乙两人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相当。

精密度:∴甲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较乙高。

28解:(1)原式=57.6+17.4+0.3=75.3(3)【篇二:高教版分析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4至7章】txt>第四章习题习题4-14.1 下列各种弱酸的pka已在括号内注明,求它们的共轭碱的pkb;(1)hcn(9.21);(2)hcooh(3.74);(3)苯酚(9.95);(4)苯甲酸(4.21)。

解: (1) hcn pkb=14-9.25=4.79(2) hcoohpkb=14-3.74=10.26 (3)苯酚pkb=14-9.95=4.05 (4) 苯甲酸 pkb=14-4.21=9.794.2. 已知h3po4的pka=2.12,pka=7.20,pka=12.36。

求其共轭碱po43-的pkb1,hpo42-的pkb2.和h2po4- 的p kb3。

分析化学第五版-第四章-酸碱滴定法课后标准答案

分析化学第五版-第四章-酸碱滴定法课后标准答案

分析化学第五版-第四章-酸碱滴定法课后标准答案第四章酸碱滴定法思考题1. 从质⼦理论来看下⾯各物质对分别是什么?哪个是最强酸?哪个是最强碱?试按强弱顺序把他们排列起来答:HAc (Ac -)Ka=1.75×10-5; H 3PO 4(H 2PO 4-)Ka 1=7.52×10-3;NH 3(NH 4+)Ka=5.7×10-10; HCN (CN -)Ka=6.2×10-10 HF (F -)Ka=6.8×10-4;(CH 2)6N ((CH 2)6NH +)Ka=1.4×10-9 HCO 3-(CO 3-)Ka 2=5.61×10-11 酸的强弱顺序:H 3PO 4 > HF > HAc> (CH 2)6N 4H + > HCN > NH 4+ > HCO 3-碱的强弱顺序:CO 3- > NH 3 > CN - >(CH 2)6N 4 >Ac - > F - > H 2PO 4- 2. 写出下列物质在⽔溶液中的质⼦条件式答:(1)NH 4CN [HCN] + [H 3O +] = [NH 3] + [OH -](2)Na 2CO 3 2[H 2CO 3] + [HCO 3-] + [H 3O +] = [OH -](3)(NH 4)2HPO 4 2[H 3PO 4] + [H 2PO 4-] + [H 3O +] = [NH 3] + [OH -]+[PO 43-] (4) (NH 4)3PO 4 3[H 3PO 4] + 2[H 2PO 4-] + [HPO 42-]+[H 3O +] = [NH 3] + [OH -] (5) NH 4H 2PO 4 [H 3PO 4] + [H 3O +] = [NH 3] + [HPO 42-] +2[PO 43-]+[OH -] 3. 欲配制pH 为3的缓冲溶液,应选下列何种酸及其共轭碱⼆氯⼄酸(1.30)⼆氯⼄酸(2.86)甲酸(3.74)⼄酸(4.76)苯酚(9.95)答:选⼆氯⼄酸(缓冲溶液pH ≈pKa=2.86)5. NaOH 标准溶液吸收了空⽓中的CO 2,当⽤于滴定(1)强酸;(2)弱酸时,对滴定的准确度各有何影响?答:滴定强酸时:(1) 若⽤甲基橙为指⽰剂,终点pH ≈4,消耗2mol 强酸,即2molNaOH 与CO 2反应⽣成1molNaCO 3仍消耗2mol 强酸,基本⽆影响;(2)若⽤酚酞作指⽰剂,终点pH ≈9,⽣成NaHCO 3,即2molNaOH 与CO 2反应⽣成1molNaCO 3只消耗1mol 强酸,有显著影响。

分析化学: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4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思考题与习题1. 解释以下名词术语:滴定分析法,滴定,标准溶液(滴定剂),标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指示剂,基准物质。

答:滴定分析法: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即标准溶液)由滴定管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两者按照一定的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计量关系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标定溶液的浓度和体积用量,计算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

滴定:在用滴定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先将被测定物质的溶液置于一定的容器中(通常为锥形瓶),在适宜的条件,再用一种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逐滴地加到容器里,直到两者完全反应为止。

这样的操作过程称为滴定。

标准溶液(滴定剂):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标定:将不具备基准物质条件的这类物质配制成近似于所需浓度的溶液,然后利用该物质与某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之间的反应来确定其准确浓度,这一操作过程称为标化学计量点:当滴入的标准溶液与被测定的物质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关系完全反为止,称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滴定终点:滴定进行至指示剂的颜色发生突变时而终,此时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并不相同,由此引起测定结果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又称滴定误差。

指示剂:为了便于观察滴定终点而加入的化学试剂。

基准物质:能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化学试剂称为基准物质。

2. 滴定度的表示方法T B/A和T B/A%各自的意义如何?答:T B A表示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或mg)。

T B A%表示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分数。

3. 基准试剂(1)H2C2O4 2出0因保存不当而部分分化;(2)Na2CO3因吸潮带有少量湿存水。

用(1)标定NaOH[或用(2)标定HC1]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用此NaOH (HC1)溶液测定某有机酸(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高还是偏低?答:用(1)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偏低,用(2)标定HCI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偏高;用此NaOH溶液测定有机酸时结果偏低,用此HCI溶液测定有机碱时结果偏高。

分析化学(高教第五版)课后习题第四章答案(整理排版20页)

分析化学(高教第五版)课后习题第四章答案(整理排版20页)

分析化学(高教第五版)课后习题第四章答案(整理排版20页)第四章习题习题4-14.1 下列各种弱酸的p K a 已在括号内注明,求它们的共轭碱的pKb ;(1)HCN(9.21);(2)HCOOH(3.74);(3)苯酚(9.95);(4)苯甲酸(4.21)。

解: (1) HCN p K b =14-9.25=4.79 (2) HCOOH p K b =14-3.74=10.26 (3) 苯酚pK b =14-9.95=4.05 (4) 苯甲酸pK b =14-4.21=9.794.2. 已知H 3PO 4的p K a =2.12,p K a =7.20,p K a =12.36。

求其共轭碱PO 43-的pK b1,HPO 42-的pK b2.和H 2PO 4- 的p K b3。

解:PO 43- pK b =14-12.36=1.64 HPO 42- pK b =2.14-7.20=6.80H 2PO 4- pK b =14-2.12=11.884.3 已知琥珀酸(CH 2COOH)2(以H 2A 表示)的p K al =4.19,p K b1=5.57。

试计算在pH4.88和5.0时H 2A 、HA -和A 2-的分布系数δ2、δ1和δ0。

若该酸的总浓度为0.01mol ·L -1,求pH =4.88时的三种形式的平衡浓度。

解: pH=4.88 〔H +〕=1.32×10-55655252521046.61069.21032.11046.6)1032.1()1032.1()(------2++??=A H δ=0.1455655255511046.61069.21032.11046.6)1032.1(1046.61032.1)(--------++?=HA δ =0.71056552565201046.61069.21032.11046.6)1032.1(1096.21046.6)(--------++?=A δ=0.145 pH=55655252521046.61069.2100.11046.6)100.1()100.1()(------2++??=A H δ =0.1095655255511046.61069.2100.11046.6)100.1(1046.6100.1)(--------++?=HA δ =0.70256552565201046.61069.2100.11046.6)100.1(1096.21046.6)(--------++?=A δ =0.189pH=4.88 c (H 2A)=0.01mol·L -1 c (H 2A)=0.145×0.01=1.45×10-3mol·L c (HA -)=0.710×0.01=7.10×10-3mol·Lc (A 2-)=0.145×0.01=1.45×10-3mol·L -14.4 分别计算H 2CO 3(p K a1=6.38,pK a2=10.25)在pH=7.10,8.32及9.50时,H 2CO 3,HCO 3-和CO 32-的分布系数δ2` δ1和δ0。

(完整版)分析化学武大第五版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分析化学武大第五版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五版)上册武汉大学主编第一章概论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第三章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第四章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第五章酸碱滴定第六章络合滴定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第八章沉淀滴定法与滴定分析小结第九章重量分析法第十章吸光光度法第十一章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与富集方法第一章概论1、答:定义: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取相关物质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

任务:定性、定量、结构。

作用:略2、答:略3、答:取样→分解→测定→计算及评价注:取样的原则:应取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样品;分解的原则:①防止式样损失;②防止引入干扰。

4、答:Na2B4O7·10H2O的摩尔质量比Na2CO3的大,故选择硼砂作为标定盐酸的基准物质可以使称量误差减小,但是硼砂含10个结晶水不稳定,而碳酸钠摩尔质量小,性质稳定。

6、答:a.偏低b.偏低c.偏低d.无影响e.偏大f.偏小g.偏大h.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7、答:偏低NaOH O H O C H OH O C H NaOH V M m C 1210002422242222⨯⨯=••因为失水后的H 2C 2O 4中含有比同样质量H 2C 2O 4·2H 2O 更多的能与NaOH 作用的H +,这样测定时消耗V NaOH 增大,所以C NaOH 偏小。

8、答:偏高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略)1、答:不对。

应将原始试样全部送交分析部门,再由分析人员对原始试样采用四分法进行缩分,依据经验公式取样,再分解、测定等。

2、答:分解无机试样和有机试样的主要区别在于:无机试样的分解时将待测物转化为离子,而有机试样的分解主要是破坏有机物,将其中的卤素,硫,磷及金属元素等元素转化为离子。

3、答:用NaOH 溶解试样,Fe ,Ni ,Mg 形成氢氧化物沉淀,与Zn 基体分离。

4、答:测硅酸盐中SiO 2的含量时采用碱熔法,用KOH 熔融,是硅酸盐中的硅转化为可溶性的K 2SiO 3,再用容量法测定:测定硅酸盐中Fe ,Al ,Ca ,Mg ,Ti 的含量时,用HF 酸溶解试样,使Si 以SiF 4的形式溢出,再测试液中Fe ,Al ,Ca ,Mg ,Ti 的含量。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误差与数据处理1-1 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1)做平行测定的目的是减小系统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2)随机误差影响精密度,对准确度无影响。

(3)测定结果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4)只要多做几次平行测定,就可避免随机误差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1-2 下列情况,将造成哪类误差?如何改进?(1)天平两臂不等长(2)测定天然水硬度时,所用蒸馏水中含Ca2+。

1-3填空(1)若只作两次平行测定,则精密度应用表示。

(2)对照试验的目的是,空白试验的目的是。

(3)F检验的目的是。

(4)为检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检验。

(5)对一样品做六次平行测定,已知d1~d5分别为0、+0.0003、-0.0002、-0.0001、+0.0002,则d6为。

1-4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纯品FeSO4·7H2O中铁的质量分数,4次平行测定结果分别为20.10%,20.03%,20.04%,20.05%。

计算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及变异系数。

1-5有一铜矿样品,w(Cu) 经过两次平行测定,分别为24.87%和24.93%,而实际w(Cu)为25.05%,计算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和相对相差。

1-6某试样5次测定结果为:12.42%,12.34%,12.38%,12.33%,12.47%。

用Q值检验法和4d检验法分别判断数据12.47%是否应舍弃?(P = 0.95)1-7某分析人员测定试样中Cl的质量分数,结果如下:21.64%,21.62%,21.66%,21.58%。

已知标准值为21.42%,问置信度为0.95时,分析结果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1-8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试样的结果如下:10℃::96.5%,95.8%,97.1%,96.0%37℃:94.2%,93.0%,95.0%,93.0%,94.5%试比较两组数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P = 0.95)温度对测定是否有影响?1-9某试样中待测组分的质量分数经4次测定,结果为30.49%,30.52%,30.60%,30.12%。

《分析化学》第4章》酸碱滴定复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4章》酸碱滴定复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酸碱的概念)水是一种酸碱两性溶剂。

(√)2、(酸碱强弱的判断) 甲酸的pKa=3.74,乙酸的pKa=4.74,所以乙酸的酸强度比甲酸高。

(×)3、(酸碱强弱的判断) 硼酸的pKa=9.24,氢氟酸的pKa=3.20,所以硼酸的酸强度比氢氟酸高。

(×)4、(共轭酸碱的强弱关系) 某酸的酸强度越弱,则其共轭碱的碱强度越强。

(√)5、(指示剂的加入量) 滴定分析中多加指示剂可使滴定终点变色更明显,故应多加指示剂。

(×)6、(混合指示剂) 混合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常比单一指示剂变色范围窄,故用正确的混合指示剂可使终点误差变小。

(√)7、酸碱滴定突跃是指滴定体系在计量点附近误差允许范围内的pH值急骤变化。

(√)8、强酸滴定弱碱的计量点的pH值大于7。

(×)9、可依据滴定曲线获得滴定突跃范围,进而选择合适的指示剂。

(√)10、一般不可以利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醋酸钠而获得醋酸钠的浓度,因为醋酸根的碱性不够强。

(√)11、用NaOH滴定HCl,用酚酞作指示剂优于甲基橙。

(√)12、HCl滴定NaOH时,用酚酞作指示剂优于甲基橙。

(×)13、用NaOH滴定酸时,都可选酚酞作指示剂。

(×)14、NH3质子条件式为[H+]+[NH4+] = [OH-]。

(√)15、NaHCO3质子条件式为[H+]+[H2CO3] = [CO32-]+[OH-]。

(√)16、Na2CO3质子条件式为[HCO3-]+[H+]+[H2CO3] = [OH-]。

(×)17、NH4HCO3质子条件式为[H+]+[H2CO3] = [NH3]+[CO32-]+[OH-]。

(√)18、酸碱滴定中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最好完全处于滴定的pH突跃范围内。

(√)19、苯胺的pK b=9.34,其碱性太弱,不能用酸碱滴定法直接测定。

(√)20、醋酸钠NaOAc呈碱性,可用强酸直接滴定法测定其含量。

第四、五章分析化学答案

第四、五章分析化学答案

第四章 滴定分析概论1. 当加入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按反应式的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时,反应即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滴定剂相当于待测物质的克数,用T T/A 表示;每毫升滴定剂中所含溶质的克数表示的滴定度用T M 表示。

先用适当的试剂与待测物质反应,使之置换出一种能被定量滴定。

2. 用来直接配置标准溶液的物质即称为基准物质。

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1) 物质具有足够的纯度,即杂质含量小于滴定分析所允许的误差限度; 2) 物质的组成要与化学式完全符合;3) 物质的性质稳定,加热干燥时不分解,称量时不吸湿,不吸收CO 2,不被空气氧化;4) 物质最好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少称量误差。

5. 计算下列各物质的量浓度。

(1)用0.630g 的H 2C 2O 4· 2H 2O 配制成100.0ml 的溶液; (2)用98.0mg 的H2SO4配成20.0ml 的溶液; (3)用3.00g 的NaOH 配制成0.100L 溶液; (4)用69.0 g 的BaCl2配制成2.00L 溶液(2)L mol /04997.0100.2008.98100.9833=⨯⨯-- (3) L mol /7500.0100.000.4000.3=(4) L mol /1657.000.223.2080.69=4. 已知浓盐酸的相对浓度为1.19,其中含HCl 为37%,求其浓度为多少?如欲配制1L 0.1mol/L 的HCl 溶液,应取这种浓盐酸多少毫升?L mol /08.12146.36%37100019.1=⨯⨯ v 08.121.01=⨯ ml v 28.8=9. 现有0.0968mol/L HCl 溶液1000ml, 欲配成0.1000mol/L HCl 溶液2000ml,需加入盐酸溶液多少毫升?20001000.008.1210000968.0⨯=+⨯v ml v 60.8=10. 用20.00ml KMnO 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重量的KHC 2O 4· 2H 2O ,同样重量的KHC 2O 4· 2H 2O 能被0.1000mol/L NaOH 溶液22.10ml 中和,试求KMnO 4溶液的浓度。

分析化学第四章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章思考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四章《滴定分析法概论》思考问题1、什么是滴定分析法?答:滴定分析法,又叫容量分析法,将已知准确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溶液中(或者将被测溶液滴加到标准溶液中),直到所加的标准溶液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测量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它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

1.1、滴定分析的特点:1. 加入标准溶液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恰好是化学计量关系;2. 此法适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各种物质的测定;3. 该法快速、准确、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4.用途广泛。

1.2、什么时候进行一滴半滴操作:加入半滴的操作是将酸式滴定管的旋塞稍稍转动或碱式滴定管的乳胶管稍微松动,使半滴悬于管口,将锥形瓶内壁与管口接触,使液滴流出,并用洗瓶以纯水冲下。

1.3、分析实验中仪器的注意事项:移液管(一直二靠三斜四停)、酸(碱)式滴定管1、使用时先检查是否漏液。

2、用滴定管取滴液体时必须洗涤、润洗。

3、读数前要将管内的气泡赶尽、尖嘴内充满液体4、读数需有两次,第一次读数时必须先调整液面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

5、读数时,视线、刻度、液面的凹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6、量取或滴定液体的体积==第二次的读数-第一次读数。

2、什么是标准溶液、滴定剂?答:标准溶液是指含有某一特定浓度的参数的溶液,比如Cl或Fe的标准溶液。

当用标准溶液代替样品进行测试时,得到的结果应该与已知标准溶液的浓度相符。

如果得到相符的结果,则说明测试操作正确。

2.1、标准溶液的用途:标准溶液还可用来校准仪器,比如色度计和分光光度计,以及pH计和pH/ISE 计等电化学仪器。

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可以用来绘制校准曲线,从而可以用得到的校准曲线反查测试样品的浓度,这个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用标准溶液校准仪器,并和样品溶液一起进行测试物性2.2、容量瓶操作有哪些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装瓶3、滴定分析法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分类结果怎样?答:根据标准溶液和待测组分间的反应类型的不同,分为四类1. 酸碱滴定法——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酸、碱和两性物质。

分析化学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课后习题答案)

KW Ka
c sp
1.0 10-14 1.7 10-5
0.05
5.4 10-6
mol
/
L
pOH 5.27
pH=8.73
②林邦误差公式
H 6.31010mol / L, OH 1.6105mol / L, csp 0.05mol / L
2
pH 9.20 8.73 0.47
TE% 10pH 10-pH 100%
第二计量点时,酚羟基被中和,消耗标准溶液:5.19-3.58=1.61(ml)
0.1790 5.19 3.58 188.0
1-羟基-α-萘酸%=
1000 100% 38.64%
0.1402
0.1790 3.58 1.61 172.0
α-萘酸%=
1000 100% 43.26%
0.1402
9. 解:
pH 2.00
pOH 14.00 2.00 12.00
HClO4 在乙醇中:
C2
H5OH
2
0.0100mol
/
L
pC2H5OH2 2.00
pC2H5O 19.10 2.00 17.10 5. 解: ①
W
c V NaOH NaOH
M HA 1000
M HA
W 1000 c V NaOH NaOH
3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答案) 1. 答: ①滴定强酸,可以完全反应,对结果没有影响。 ②滴定弱酸,NaOH 能中和弱酸,Na2CO3 不能中和弱酸,需要消耗更多的标准 溶液,将带来正误差,导致分析结果偏高。 2. 答:硼砂(Na2B4O7·10H2O)为 H3BO3 和 H2BO3 的混合物,硼酸的 pKa1 9.27 ,

分析化学第5章思考题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5章思考题习题答案

第五章配位滴定法思考题答案1.EDTA与金属离子的配合物有哪些特点?答:(1)EDTA与多数金属离子形成1︰1配合物;(2)多数EDTA-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较强(可形成五个五原子环);(3)EDTA与金属配合物大多数带有电荷,水溶性好,反应速率快;(4)EDTA与无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仍为无色,与有色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颜色加深。

2.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条件稳定常数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引用条件稳定常数?答: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受其它反应条件如介质浓度、溶液pH值等的影响;条件稳定常数是以各物质总浓度表示的稳定常数,受具体反应条件的影响,其大小反映了金属离子,配位体和产物等发生副反应因素对配合物实际稳定程度的影响。

3.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实际应用时应如何全面考虑选择滴定时的pH?答:在配位滴定中控制适当的酸度可以有效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防止被测离子水解,提高滴定准确度。

具体控制溶液pH值范围时主要考虑两点:(1)溶液酸度应足够强以消去干扰离子的影响,并能准确滴定的最低pH值;(2)pH值不能太大以防被滴定离子产生沉淀的最高pH值。

4.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如何?它应该具备那些条件?答:金属指示剂是一类有机配位剂,能与金属形成有色配合物,当被EDTA等滴定剂置换出来时,颜色发生变化,指示终点。

金属指示剂应具备如下条件:(1)在滴定的pH范围内,指示剂游离状态的颜色与配位状态的颜色有较明显的区别;(2)指示剂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适中,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性K’MIn >104,又要容易被滴定剂置换出来,要求K’MY/K’MIn≥104(个别102);(3)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应易溶于水;(4)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要灵敏、迅速,有良好的可逆性。

5.为什么使用金属指示剂时要限定适宜的pH?为什么同一种指示剂用于不同金属离子滴定时,适宜的pH 条件不一定相同?答:金属指示剂是一类有机弱酸碱,存在着酸效应,不同pH时指示剂颜色可能不同,K’MIn不同,所以需要控制一定的pH值范围。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教学资料)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教学资料)

(完整版)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含答案)(教学资料)《分析化学》作为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习题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篇关于分析化学各章节习题的分析报告,包含答案,供教学参考。

一、绪论1. 习题:简述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答案:分析化学的任务是确定物质的组成、结构、含量等信息,为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提供数据支持。

分析化学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等。

2. 习题:试述分析化学的分类。

答案:分析化学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

定性分析是确定物质的种类,定量分析是确定物质的数量。

二、滴定分析法1. 习题:什么是滴定分析法?简述其基本原理。

答案:滴定分析法是通过将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滴定剂)滴加到待测溶液中,根据滴定剂的消耗量计算待测物质的含量。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滴定剂与待测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达到化学计量点时,反应完全进行,此时滴定剂的消耗量即为待测物质的含量。

2. 习题:简述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答案:滴定分析法可分为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和沉淀滴定等。

三、重量分析法1. 习题:什么是重量分析法?简述其基本原理。

答案:重量分析法是通过测量待测物质的质量来计算其含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待测物质与已知质量的基准物质混合,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将待测物质与基准物质分离,分别称量,计算待测物质的质量。

2. 习题:简述重量分析法的分类。

答案:重量分析法可分为常量分析法、半微量分析法和微量分析法。

四、光谱分析法1. 习题:什么是光谱分析法?简述其基本原理。

答案:光谱分析法是利用物质的光谱特性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物质在受到激发时,会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根据光谱的波长和强度可以确定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2. 习题:简述光谱分析法的分类。

答案:光谱分析法可分为原子光谱分析、分子光谱分析和X射线光谱分析等。

五、色谱分析法1. 习题:什么是色谱分析法?简述其基本原理。

分析化学(第7版)课后答案

分析化学(第7版)课后答案

第二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 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 6、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 解:①nd d d d d321n++++=0.241=d 0.242=d12i -∑=n d s0.281=s 0.312=s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7、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

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nx x ②0.00121)(2i =--∑=n x x s③0.00038==ns s④0.0012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stn s tx u 8、在用氯丁二烯氯化生产二氯丁二烯时,产品中总有少量的三氯丁二烯杂质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滴定分析概论1. 当加入的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按反应式的化学计量关系恰好反应完全时,反应即达到了化学计量点。

滴定度是指每毫升滴定剂相当于待测物质的克数,用T T/A 表示;每毫升滴定剂中所含溶质的克数表示的滴定度用T M 表示。

先用适当的试剂与待测物质反应,使之置换出一种能被定量滴定。

2. 用来直接配置标准溶液的物质即称为基准物质。

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1) 物质具有足够的纯度,即杂质含量小于滴定分析所允许的误差限度;2) 物质的组成要与化学式完全符合;3) 物质的性质稳定,加热干燥时不分解,称量时不吸湿,不吸收CO 2,不被空气氧化;4) 物质最好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以减少称量误差。

5. 计算下列各物质的量浓度。

(1)用0.630g 的H 2C 2O 4· 2H 2O 配制成100.0ml 的溶液;(2)用98.0mg 的H2SO4配成20.0ml 的溶液;(3)用3.00g 的NaOH 配制成0.100L 溶液;(4)用69.0 g 的BaCl2配制成2.00L 溶液(2) L mol /04997.0100.2008.98100.9833=⨯⨯-- (3) L mol /7500.0100.000.4000.3= (4) L mol /1657.000.223.2080.69=4. 已知浓盐酸的相对浓度为1.19,其中含HCl 为37%,求其浓度为多少?如欲配制1L 0.1mol/L 的HCl 溶液,应取这种浓盐酸多少毫升? L mol /08.12146.36%37100019.1=⨯⨯ v 08.121.01=⨯ ml v 28.8=9. 现有0.0968mol/L HCl 溶液1000ml, 欲配成0.1000mol/L HCl 溶液2000ml,需加入盐酸溶液多少毫升?20001000.008.1210000968.0⨯=+⨯v ml v 60.8=10. 用20.00ml KMnO 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重量的KHC 2O 4· 2H 2O ,同样重量的KHC 2O 4· 2H 2O 能被0.1000mol/L NaOH 溶液22.10ml 中和,试求KMnO 4溶液的浓度。

2KMnO 4 ~ 5KHC 2O 4 ~ 5NaOHL mol V V C a t V V C a t C KMnO NaOH NaOH KMnO O H O KHC O H O KHC KMnO /04420.000.2010.221000.052442422424=⨯⨯===⋅⋅第五章 酸碱滴定1.(1) 写出下列碱的共轭酸HCO 3-, CH 3COO -, H 2O, C 6H 5NH 2, NH 3, Ac -, S 2-解:H 2CO 3, CH 3COOH, H 3O +, C 6H 5NH 3+, NH 4+, HAc, HS -( 2 ) 写出下列酸的共轭碱HNO 3, H 2O, H 2PO 4-, HCO 3-, HC 2O 4-, H 2S, HPO 42-解:NO 3-, OH -, HPO 42-, CO 32-, C 2O 42-, HS -, PO 43-2. HA + B == BH + + A -酸碱的离解、酸碱中和反应都是质子转移的酸碱反应,是两个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酸碱中和反应所生成的盐实质上是酸、碱或两性物质。

盐的水解实质也是酸、碱质子转移反应。

3. 写出下列酸碱组分在水溶液中的质子平衡式:HNO 3 :[H +] == [NO 3- ] + [OH -]HCN :[H +] == [CN - ] + [OH -]NH 3 :[H +] + [ NH 4+ ] == [OH -] NH 4HCO 3 :[H +] +[H 2CO 3] == [ NH 3 ] + [ CO 32-] +[OH -]NH 4Ac : [H +] +[HAc] == [OH -] + [NH 3]Na 2HPO 4 : [H + ] + [H 2PO 4-] + 2[H 3PO 4] == [ OH - ] + [PO 43-]Na 3PO 4 : [H +] + [HPO 42-] + 2[H 2PO 4-] + 3[H 3PO 4]== [OH -]H 2CO 3 : [H +] == [HCO 3- ] +2 [CO 32-] + [OH -]H 3PO 4 : [H +] == [ H 2PO 4- ] + 2[HPO 42-] + 3[PO 43-] +[OH -]4. 计算:(1) 计算0.10 mol/L NaAc 水溶液的pH. (K a(HAc)=1.8×10-5)(2) 计算0.10 mol/L NH 4Cl 水溶液的pH. (K b(NH3)=1.8×10-5)(1) 计算105141056.5108.110---⨯=⨯=b KCK b >20K W ,C/K b >500,用最简式计算。

6-10-1046.710.0105.56 ][OH -⨯=⨯⨯==b CKPOH = 5.12 PH = 8.88(2) 同理 101056.5Ka -⨯= CK a >20K W ,C/K a >500, 用最简式计算。

6-101046.710.0105.56 ][H -+⨯=⨯⨯==a CK [H +] = 7.46⨯10-6PH = 5.125.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们的共轭酸式和共轭碱式由于具有不同的结构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当溶液的pH 值改变时,指示剂失去质子,由酸式转变为共轭碱式,或得到质子,由碱式转变为共轭酸式,由于结构上的改变,从而引起溶液颜色的变化。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pH=pK I n ±1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指示剂的变色终端应落在计量点附近的pH 突跃范围内。

6. 甲基橙为一有机弱酸,理论变色范围pH2.4~4.4,而实际变色范围为pH3.1~4.4。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人眼对红色(深色)较之对黄色(浅色)更为敏感的缘故,所以甲基橙的变色范围在pH 小的一端就短一些。

7. 酸碱在滴定过程中,溶液pH 值随滴定剂加入的变化情况,即以加入的滴定剂体积(或滴定百分率)为横坐标,以相应溶液的pH 值为纵坐标绘制的曲线称pH 滴定曲线。

滴定过程中计量点前后(计量点前后±0.1%相对误差范围内)pH 值的突变称为滴定突变。

影响滴定曲线的因素:滴定突变范围的大小受酸碱浓度以及离解常数的影响。

8. 下列酸碱能否直接用0.10 mol/L NaOH 或HCl 标准溶液滴定,如能滴定,计算计量点的pH 。

并说明应选用何种指示剂?(1)0.10 mol/L HCOOH 水溶液(K a =1.8×10-4)(2)0.10 mol/L NH 4Cl 水溶液(K b =1.8×10-5)(3)0.10 mol/L C 6H 5COOH 水溶液(K a =6.2×10-5)(4)0.10 mol/L C 6H 5COONa 水溶液(5) 0.10 mol/L C 6H 5OH 水溶液(Ka=1.1×10-10 )(6) 0.10 mol/L C 6H 5ONa 水溶液解:(1)甲酸(HCOOH ) K a = 1.8×10-4C a ·K a > 10-8,能被准确滴定计量点产物:HCOO — 一元弱碱 C b K b ≥ 20K W , C b / K b > 500[]64141067.1210.0108.110----⨯=⨯⨯=⋅=b a W C K K OH ()78.567.1lg 61067.1lg 6=-=⨯-=-pOH22.878.500.14=-=pH可选酚酞或苯酚红为指示剂(2)K b =1.8×10-5 105141056.5108.110---⨯=⨯==b W a K K K C a K a =5.56×10-10﹤10-8所以不能被准确滴定(3)C 6H 5COOH K a = 6.2×10-5 C a =0.1mol/LC a ·K a > 10-8,能被准确滴定计量点产物:C 6H 5COO — 一元弱碱 C b K b ≥ 20K W , C b / K b > 500 []65141084.2210.0102.610----⨯=⨯⨯=⋅=b a W C K K OH ()55.584.2lg 61084.2lg 6=-=⨯-=-pOH45.855.500.14=-=pH可选酚酞或百里酚红为指示剂(4) 1054106.1102.610---⨯=⨯==a W b K K K C a K a=1.6×10-11﹤10-8 所以不能被准确滴定(5) Ka=1.1×10-10C a K a =1.1×10-11﹤10-8所以不能被准确滴定(6) C 6H 5ONa K a = 1.1×10-10 C b =0.10mol/L51014101.9101.110---⨯=⨯==aW b K K K C b ·K b > 10-8,能被准确滴定计量点产物:C 6H 5OH 一元弱酸 CaK a ≥ 20K W , C a / K a > 500 []6101034.2101.1210.0--+⨯=⨯⨯==a a K C H ()63.534.2lg 61034.2lg 6=-=⨯-=-pH可选甲基红为指示剂9. 下列酸碱水溶液能否进行分步滴定或分别滴定?(1)H 3PO 4 C=0.10mol/L K a1=7.6×10-3 K a2 =6.3×10-8 K a3=4.4×10-13C K a 1﹥10-8 K a1/ K a 2≥104C K a 2﹤10-8 K a2/ K a 3≥104所以,H 3PO 4可以被分步滴定,有两个滴定突跃。

第一计量点,产物H 2PO 4-,[]5831019.2103.6106.721---+⨯=⨯⨯⨯==a a K K HpH=-lg(2.19×10-5)=4.66, 选择甲基红为指示剂。

第二计量点,产物HPO 42-[]108131066.1103.6104.432---+⨯=⨯⨯⨯==a a K K HpH=-lg(1.66×10-10)=9.78,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2)H 2C 2O 4 C=0.10mol/L K a1=5.9×10-2 K a2 =6.4×10-3C K a 1﹥10-8 C K a 2 ﹥10-8 ,K a1/ K a2<104所以,H 2C 2O 4不能被分步滴定,两个H +都能被准确滴定,只有一个滴定突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