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派建筑的木雕装饰图案研究——以流坑古村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派建筑成型于唐宋时朝,兴盛于明清时期。
随着江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科举和赣商崛起而不断发展壮大。
晚清后期,赣商衰败和社会经济衰退,赣派建筑逐渐没落。
江西地区的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赣北地区以婺源为例,曾隶属古徽州,因此受徽文化影响,建筑大多为青瓦白墙的徽派风格,这也影响了周边建筑的风格。
在经历文化融合后,以乐安流坑、吉安钓源、泰和江畔古村、泰和爵誉、丰城白马寨、丰城厚板塘、安义罗田、安义京台等村落为代表的赣派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其中乐安流坑古村的古建筑共保存有260余栋,种类丰富、型式多样,建筑内有大量木雕、砖雕、书法等装饰,至今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赣派建筑的形态
概貌
赣派建筑以民居为主,平面布局与徽派建筑大致相同。
当地人认为水可生财,“四水归堂”是基本结构,即四合房围成中间的小院子,具有采光和排水的作用,且天井可以汇集四面坡屋顶的雨水,意为能汇聚四方财气。
赣派建筑大多是青瓦灰墙,淡雅朴素。
江西地区多山林,赣派建筑就地取材,多为穿斗式木构架,建筑高一层半,下层为起居生活空间,上层为储藏空间,严格按中轴线对称分布,厅堂位于房屋中轴,其余生活空间分布在周围,平面布局以三开二进居多,也有单开单进、三开单进、三开三进等。
明清时期,赣派建筑进入兴盛时期,由于建造水平提高,斗拱、斜撑、雀替等构造部件的功能性逐渐减弱,开始转向装饰,整体建筑风格亦注重细部装饰。
流坑村在清代出现许多经商大户,经济富裕。
当时清朝规定民间建筑规格大小,因此流坑村大商户在规定内建造房屋的同时又精心装饰,以显示艺术品位与经济实力。
流坑村建筑装饰不仅仅限于木雕,还有砖雕、石雕等,装
赣派建筑的木雕装饰图案研究
——以流坑古村为例
□黄
妍詹云
摘
要:赣派建筑起源于唐、宋朝,兴盛于明清,历史悠久,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徽派建筑的影响,但最终形成了具有当地文化
特色的建筑风格。
该文以流坑古村的赣派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建筑内的木雕装饰图案。
流坑古村建筑规模宏大且保存完好,建筑内雕梁画栋,装饰图案精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赣派建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赣派建筑木雕
装饰图案
图1
图2
图320
人文研究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饰图案种类繁多,装饰手法极其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文章以流坑村为例,研究赣派建筑的木雕装饰图案。
二、赣派建筑的木雕装饰图案
1.槅扇
赣派建筑在空间隔断上用木制结构,各个厢房空间的隔断叫作槅扇,是门窗结合的产物,能增添室内各个空间的流动感。
槅扇由槅心、涤环板和裙板三部分组成,槅心最主要的功能是透光,把天井的自然光引入室内,还有通风、保暖的作用,因此采用透雕方式雕刻。
槅心常用的有冰裂纹、万字纹、套方锦、如意纹等图案,雕饰图案简单,但具有良好的装饰效果。
有的槅心在中心位置装饰完整图案,如梅、兰、竹、菊等植物图案,福、禄、寿、喜等文字,动物、人物图案,或“桃园结义”“岳母刺字”等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其中最具江西特色的便是傩文化的图案。
江西傩文化深厚,新年跳傩舞的习俗流传至今。
图案中的人物表情细腻,动作夸张、诙谐,不仅很好地还原了当时的文化氛围,而且对传承傩文化有很大帮助。
涤环板是间隔在槅扇与裙板之间的独立区域,雕刻手法为浅浮雕,装饰图案通常能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以人物故事居多。
如,以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精彩的故事情节为主要表现题材,三顾茅庐(图1)通过木雕的形式再现三国时期刘备、关羽、张飞见诸葛亮的故事,雕刻技艺娴熟,线条刻画生动,人物表现栩栩如生,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绘画性,整体造型注重人物面部表情和服装动态的刻画,刘备的谦逊、关羽的勇猛、张飞的粗放、孔明的清高等被刻画得入木三分;三英战吕布(图2)以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与猛将吕布殊死搏斗的战争场面为描述对象,主题鲜明,雕工精美,形神兼备。
此外,有以民间戏曲形式为题材的,如三堂会审,人物动态、表情等;有以动植物图案和麒麟、龙等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题材的,画面构图严谨、疏密有致。
涤环板面积虽是最小,但胜在精致。
明朝建筑的裙板多为素面,清朝建筑更注重装饰性,因此裙板也雕刻图案。
江西人文文化底蕴深厚,风景优美,历代文人游历江西后留下了大量的诗文赞叹,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
由于裙板面积较大,所以创作者可以将大幅的山水图案雕刻于此,把江西山水风景呈现出来,表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
在构图上,槅扇也吸收了传统绘画的特点,把不同的场景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所谓“小中见大”,散点透视可以扩大表现空间,符合当时的审美习惯。
此外还有人物图案,如牧童放牧、农民耕作等,题材贴近生活,反映出舒适恬淡的田园生活。
2.雀替
雀替原是放在柱子上端用来与柱子共同承受上部压力的物件,它的具体位置在梁与柱或枋与柱的交接处,除了具有一定的承重作用之外,还具有丰富的艺术观赏价值。
雀替的形状如翅膀,一左一右对称放置在柱头,是柱头最主要的装饰,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甚至多层透雕,常见的装饰图案有动植物、人物等。
遵循明清时期纹样“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原则,图案一般有吉祥寓意。
如:喜鹊与梅花搭配,有“喜上眉梢”之意,雕刻植物的线条柔和舒展,深浅有致;人骑在马上握紧缰绳或持弓,既有“马上封侯”之意,又有对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渴望;狮子元素运用较多,一般都成双成对雕刻,喻示“事事如意”,狮子抢绣
球、嬉戏等活泼生动的动作,使画面更具趣味。
雀替面积较小,因此在构图上重点突出中心图案,四周房屋、树木、山水等不考虑透视,均小于中心图案,整体构图主次分明,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3.牛腿
传统建筑中的牛腿,指檐口下立柱与外挑梁连接处的装饰构件,最早是从柱中伸出的一段短木支撑屋顶出檐部分,体积小,也不够美观,因此工匠将撑栱后面与柱子之间的三角形空地当作一个整体装饰。
“牛腿”是南方地区的俗称,北方地区称其为“马腿”。
由于清代建筑水平的提高,各个建筑部件的功能逐渐减弱,装饰作用开始大于承重作用。
流坑古村牛腿的装饰题材大多是动物、人物,狮子,除了运用在雀替上,在牛腿、涤环板上也有体现。
狮子性格凶猛,通常被当作守门兽,取其保卫家宅之意,且牛腿位于高处,更增添了威严感。
此外,鹿的形象也很常见,这与流坑的历史背景有关。
历史上流坑董氏共出进士34名、举人78人,由于乡举考试、殿试后要举办宴请得中举子、文武状元的宴会,宴会上歌《诗经 小雅 鹿鸣》赞美举子佳才,庆祝科举及第,而得名“鹿鸣宴”。
因此,雕刻鹿的图案体现了流坑重视科举、教育的文化背景,且鹿通“禄”,也表达了流坑人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人物图案主要为傩舞人物,当地人认为跳傩舞能起到驱鬼逐疫、驱邪祈福的作用,因此在木雕上的多处有所表现。
图案中的人物头戴傩面具,站立或倒立,手握或脚踩铜钱,以增强辟邪的功能,雕刻风格古朴、粗犷,充满神秘色彩,是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装饰图案。
结语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对现代设计有很多启发。
综观优秀的现代设计,古为今用的案例不在少数,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的标志设计,都是在方孔圆币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造型简洁、稳重、易识别,却不失文化底蕴;又如鸟巢的设计方案,设计师运用钢架编织成一个鸟巢的形状,建筑的表面肌理提取传统建筑元素中的冰裂纹为主要构成形式,既突出中国风格,又兼具现代审美特色。
流坑村古建筑至今保存完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通过对流坑村赣派建筑中木雕装饰图案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工艺水平、审美趋势社会面貌、文化背景和民俗风情,对于发扬、保护赣派传统文化有很大帮助。
注:该文系江西省艺术规划课题基地项目(编号:Y G2016380B)。
参考文献:
[1]彭明瀚.千古第一村——江西流坑村古建筑艺术.文物世界,2000(2).
[2]王春阳.浅论流坑古村的建筑特色.电影文学,2008(2).
[3]刘双喜.古代江西木雕艺术风格初探.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艾旭霖.江西传统建筑槅扇的研究及其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编辑王旭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