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1、中国近现代史开始的年代: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2、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几次主要侵华战争和条约。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4、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5、对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概略了解:只有一个资产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6、中国近代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7、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基本内容是关于土地分配,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天下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绝对平均分配方案;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8、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及其与新三民主义的比较。
民族主义提出反帝要求,民权提出“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三民主义核心:创立民国9、辛亥革命主要历史意义:推翻5000年封建专制10、清朝统治结束的年代和标志性意义:1912,标志着中国君主专制政体结束11、被称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人物:陈独秀(《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开始标志);李大钊(中国第一个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胡适;鲁迅1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间、政治基础:1924-1927;新三民主义13、八七会议的意义:枪杆子里出政权;中国革命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1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的意义:开辟了一条通往胜利的革命道路15、抗日战争中的几次大捷:平型关大捷(首次大捷),台儿庄大捷,万家岭大捷16、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时蒋介石集团政策的转变:“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17、中共在抗战时期提出不同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四大国:英美中苏19、1946年初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争论的焦点: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20、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发起的全国性战略反攻: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辽沈,淮海(歼灭和改编敌军人数最多),平津2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间:195622、九一八事变到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主观原因: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不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寻找新的出路。资产阶级太软弱,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任,历史呼唤着新的阶级和新的新的政党的出现。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条件,为后者开辟道路,后者是前者的逻辑发展和必然趋势。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特征:第一,外国侵略势力全方位控制中国,是中国灾难的根源。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外国统治中国的基础。
第三,封建经济依然存在并占统治地位;
第四,中国新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且力量微弱;
1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3、从此,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也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并且有了新型的革命斗争方法——发动群众,进行阶级斗争。
标志:五四运动成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
附加: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是一场伟大的启蒙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2、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李大钊已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含上编综述)1、四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及中美签订的《望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之后中俄签订的系列条约;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4、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5、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6、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7、帝国主义没能瓜分中国的原因8、林则徐及《四洲志》9、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10、中国海关被列强控制的情况11、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及学习西方的历程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情况2、《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3、《资政新篇》:1859年颁布,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4、洋务运动期间派遣留学生的情况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6、洋务运动期间创办军事工业的情况7、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由冯桂芬概括出来)8、康有为及其维新思想9、宣传组织维新变法的著名三报三学堂上海《时务报》(梁启超任主笔)、天津《国闻报》(严复主办)湖南的《湘报》。
广州万木草堂(康有为主持)、长沙时务学堂(梁启超任中学总教习)。
他们还向光绪皇帝建议设立京师大学堂。
10、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第三章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2、清末新政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当前学术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新文化运动发起的标志2、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民主和科学3、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4、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和伟大历史意义6、中国共产党二大7、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政变及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官僚资本2、广州起义3、工农武装割据4井冈山土地法5、三次“左”倾错误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日本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2、台儿庄大捷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4、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的变化5、《论持久战》6、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7、三次反共高潮8、延安整风运动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1、第二条战线2、战略决战(即三大战役)3、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意义2、新中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3、“一化三改”4、中国共产党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全面调整的原则(公私兼顾、劳资两利)5、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2、60年代前期国民经济的调整3、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导火线4、“两弹一星”5、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二个历史决议3、“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4、中共十四大5、中共十五大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上述五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辛酉政变:1861年,外逃的咸丰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病死,因其子载淳年幼,载淳的母亲、西宫皇太后慈禧权利欲迅速膨胀,妄图“垂帘听政”,遭到了顾命大臣载垣、端华、肃顺的强烈反对。
于是,慈禧勾结发动政变,逮捕并杀害了载垣、端华、肃顺等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表现出了唯洋人马首是瞻的奴才嘴脸,因而颇受侵略者赏识。
因此,这一帮卖国贼的上台,更加便利了帝国主义的对华侵略,清政府逐渐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因1861年是旧历辛酉年,因此这场政变被称为“辛酉政变”,又叫做北京政变。
2.皇族内阁: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为维护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方案。
1911年5月,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了责任内阁。
耐人寻味的是,这个本应由汉族资产阶级分子组成的内阁里,13名大臣中汉族只占4人,而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又占7人,因此被人讥讽为“皇族内阁”。
“皇族内阁”的出笼,表明清政府极其迷恋皇权,根本无意真正实行君主立宪。
这是地地道道的挂羊头卖狗肉,完全是清政府实行假君主立宪以欺骗人民的工具。
3.一二九运动: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后,中日矛盾进一步激化,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中国共产党及时发动了“救国图存、全民抗战”的口号。
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
12月16日,北平学生和市民一万多人在天桥召开市民大会。
会后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这就是一二九运动。
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到来。
4.八七会议: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会议,即八七会议。
专升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参考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参考一、单选题1.第一次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外国侵略者是A.日本侵略军B.俄国侵略军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3.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4.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群众第一次大规模反侵略的武装斗争是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斗争C.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5.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师夷长技以制夷D.振兴中华6.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A.安庆战役B.长沙战役C.北伐失利D.天京事变7.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A.湖北枪炮厂B.马尾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天津机器局8.武昌起义前夕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A.广东B.湖南C.湖北D.四川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总统选举法》C.《钦定宪法大纲》D.《中华民国约法》10.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发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A.《阿Q正传》B.《狂人日记》C.《药》D.《祝福》1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间,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A.经济技术落后B.社会制度腐败C.思想文化保守D.军队指挥失误12.不含有割地内容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件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3.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日甲午战争C.八国联系侵华战争D.第一次鸦片战争14.“振兴中华”的口号的提出者是A.孙中山B.周思来C.鲁迅D.梁启超15.被誉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康有为16.被称为“中国不败而败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17.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事件是A.《北京条约》的签订B.《中法新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德国强占胶州湾18.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为了解决中国共产党的A.组织路线问题B.思想路线问题C.政治路线问题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问题19.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会议是A.共产党一大B.国民党一大C.共产党三大D.国民党二大20.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A.秋收起义B.上海工人武装起义C.南昌起义D.武昌起义二、多选题1.关于租借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98年,德国强租山东的胶州湾B.1898年,沙俄强租旅顺口、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C.1898年,英国强租山东的威海卫及香港对岸的新界D.1899年,法国强租广东的广州湾及其附近海面2.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主要形式为A.扶植收买代理人B.租借港湾C.迫使中国举借外债D.划分势力范围3.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包括A.清代“康雍乾盛世”B.汉代“文景之治”C.唐代“开元盛世”D.唐代“贞观之治”4.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目的是A.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B.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C.摧毁中国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D.灌输民义思想5.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国家除了俄、日、英、法、美外,还有A.奥地利B.意大利C.荷兰D.德国6.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来源是A.农民B.破产的手工业者C.城市贫民D.中小地主7.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A.林则徐、魏源B.王韬、薛福成C.马建忠、郑观应D.李鸿章、曾国藩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 ACCAB6-10 DBDAB11-15 BDDAA16-20 CDBBC二、多选题1 ABCD2 BD3 ABCD4 ABC5 ABD6 ABC7 BC。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最全的纲要复习资料,涵盖本科目所有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
答:(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上海为通商口岸。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一)单项选择1、外国教会为列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办得较早的外文期刊是(C)。
《万国公报》B、《民报》C、《字林西报》D、《新民丛报》2、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B)。
虎门销烟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3、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D)。
A、林则徐B、魏源C、康有为D、孙中山(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蓄谋已久,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中英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此后,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帝国主义勾结、扶植封建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除了帝国主义割占的地区和直接管理的租界、租借地以外,它们主要是通过中国政府当局和各地的官僚、军阀来统治中国人民。
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
中 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波澜壮阔、充满变革与挑战的历史。
它涵盖了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直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百多年的历程。
这段历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以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1840 年,英国以鸦片贸易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中国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经济上受到列强的掠夺和剥削。
在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社会各阶层纷纷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试图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和教育等,以实现富国强兵。
然而,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体制,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了戊戌变法,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但由于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仅持续了一百零三天就宣告失败。
1911 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和旧道德,提倡新文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强大的力量。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1.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是( A )。
A.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1680年俄国彼得一世改革C.1789年法国大革命 D.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2.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B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3.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C )。
A.中国落后的经济制度 B.中国落后的政治制度C.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统治集团的腐败4.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
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5.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6.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C )。
A、半殖民地社会B、半封建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不完全的殖民地社会7.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 B )A.《资政新篇》B.《天朝田亩制度》C.《万大洪告示》D.《原道醒世训》8.1859年,洪仁玕从香港来到天京,被封为( A )A.干王 B.英王 C.翼王 D.忠王9.最早喊出“振兴中华”这个时代最强音的是( D )。
A.林则徐 B.魏源 C.康有为 D.孙中山10.冯桂芬对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做出比较完整表述的著作是( C )A.《仁学》 B.《劝学篇》 C.《校邠庐抗议》 D.《盛世危言》11.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主持的重要学堂是( D )A.京师大学堂 B.广方言馆C.时务学堂 D.广州万木草堂12.戊戌政变后,新政措施大都被废除,被保留下来的是( A )A.京师大学堂 B.准许旗人自谋生计 C.改革财政 D.改革行政机构13.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C )A.强学会 B.兴中会C.同盟会 D.国民党14.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B )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15.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B )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A.北京 B.南京 C.广州 D.上海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B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1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C )A.蔡元培“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采用 B.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提出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18.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人在( B )成立了中国工人阶政党最早的组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纲要》复习题大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是: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政治上:高度中央极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也被称作“大一统中央极权制”)。
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2、四次次大的侵略战争及其之后所签不平等条约第一次中英鸦片战争的时间和所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其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与英法美俄)和《北京条约》(与英法),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
这些都有划时代意义。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4年日本在中国的旅顺大屠杀、1900俄国制造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通商口岸:第一次鸦片战争开五口(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后所签《北京条约》开天津。
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手工业者等。
中国资产阶级的分层: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及其《南京条约》等的签订。
近代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和两大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一对是最主要矛盾。
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最早的反侵略武装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领导台湾人民抗击日本占领台湾的人:黑旗军首领刘永福。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殉国的将领: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江南提督陈化成。
甲午海战中殉国的将领:北洋舰队统帅丁汝昌、管带邓世昌、林永生、刘步蟾等。
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林则徐。
魏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的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马建忠、王韬、郑观应等。
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开始普遍觉醒是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严复在《救亡决论》中最先喊出“救亡“口号。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
。亡灭不永而略侵遭屡、难劫尽历族民和 家国的们我使才�争斗勇英、继后仆前民人国中于由是正。魂族民的族民华中了就铸�神精 义主国爱的来出现表中争斗的略侵来外对反在物人国爱的级阶治统括包民人国中代近�3� 。躯捐国为中 斗战海威在蟾步刘带管般远定 、昌汝丁帅统队般洋北 �牲牺勇英中斗战海黄在升永林带管般 远经、昌世邓带管般远致�壤平死战贵宝左。战奋血浴士将国爱�中争战午甲日中在 。捷大关南镇得取民军领率材子冯。退 击被也�台炮海镇江浙轰炮般法。军敌退击传铭刘臣大务事湾台办督�间期争战法中 。台炮沽大津天于死战善乐、椿荣史督提�期时争战片鸦次二第 。场疆死战江镇在龄海统都副�国 殉身以台炮西淞吴在成化陈督提南江�门虎死战培天关督提师水东广�间期争战片鸦 �争斗略侵反的兵官国爱�2� 。利胜等捷大坊廊得取�斗搏死殊了行进军联国八与军清分部与团和义�年 0091 。者略侵抗反次多曾也民人湾台 。为行 等艇般国法修拒�工罢行举人工头码和人工般造国中的港香�期时争战法中�年 4881 。者略侵国外创重次多曾军平太�期后争战民农国天平太 。争斗装武 略侵反的模规大次一第民人国中上史代近国中是动运英抗民人里元三�期时争战片鸦 �争斗略侵反的众群民人�1�答 �的争斗略侵反行进何如是民人国中代近]述论[、71 。西广、东广、南云有围范力势的分划国中在国法�末纪世 91]选多[、61 。国 德、国法、国俄括包家国的国中”给还“岛半东辽将本日使迫�后争战午甲日中]选多[、51 。昌汝丁、蟾步刘有领将队般洋北的国殉中斗战海威在]选多[、41 。国美是家国的策政”放开户门“出提代近]选单[、31 。 》约条关马《 是约条的本日给岛列湖澎和屿岛属附有所及湾台让割国中的订签间日中年 5981]选单[、21 。 》约条商通好友葡 中《是约条的”门澳理管驻永“牙萄葡许允的订签府政清迫胁牙萄葡�年 7881]选单[、11 》论演天《的译翻复严是书的号口”存生者适�择开竞物“出提]选单[、01 。 。亡救是号口亮响的出喊中》论决亡救《在复严�年 5981]选单[、9 。想思的”夷制以技长夷师“出提 � 》志图国海《 是书的策政外对的取采应国中及理地 、史历国各界世述综的纂编源魏]选单[ 、8 。人一第的界世看眼开国中 代近为成》志洲四《了成编� 》全大理地《的人国英了译翻织组徐则林�年 9381]选单[、7 。昌世邓是带管般远致的牲牺勇英�中争战午甲]选单[、6 。贵宝左是领将军清的壤平于死战�中争战午甲]选单[、5 。 ”捷大关直镇“得取众民和军清领率材子冯将老�间期争战法中]选单[、4 。龄海是统都副族满的死战场战江镇在�年 2481]选单[、3 。培天关是督提师水东广的门虎死战年 1481]选单[、2 。争斗英抗民人里元三是争斗装武略侵反的模规大次一第民人国中上史代近国中]选单[、1 争斗的立独族民取争略侵来外御抵 节三第 。国庸附的强列方西为成远永国中迫强要是而�国中的进先成变国中的后落把要非并 �的目要主的国中到来们它 。放解和立独的民人国中碍阻同共 �来起结勾者治统建封的国中同 而的目的国中夺掠和制控了为又�时同的化变新些某来带国中给在义主国帝——本资�5� 。论舆造制华侵为 � ”论劣优族种“ 、论功有略侵吹鼓�动活略侵和透渗行进教宗用利强列国外�透渗化文�4� 。脉命济经国中纵操渐逐并�出输 本资和品商销倾华对、权主自税关国中夺剥、岸口商通国中制控强列国外�夺掠济经�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全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完全版)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新中国成立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辛丑条约》D. 《马关条约》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A. 抗日战争B. 鸦片战争C. 甲午战争D. 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 三大改造的完成B. 土地改革的完成C. 一五计划的实施D. 改革开放的开始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哪一事件被视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鸦片战争B. 五四运动C. 辛亥革命D. 抗日战争下列哪位人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被誉为“国父”?A. 孙中山B. 毛泽东C. 蒋介石D. 李大钊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不包括对哪一领域的改造?A. 农业B. 手工业C. 资本主义工商业D. 个体工商业(注:此选项与C项有重叠,实际应为“交通运输业”或其他非三大改造对象的领域)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哪一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A. 三民主义B. 毛泽东思想C. 邓小平理论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注:此选项虽也是重要思想,但在此题上下文中,应指更早被确立为指导思想的理论)注:第7题中,“个体工商业”实际上在三大改造中是被包括在内的,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交通运输业”或其他未被直接涉及改造的领域。
为了保持题目的原创性和不雷同,这里稍作变通,但在实际教学中应予以澄清。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一. 简答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答案一:答:1.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们实行专制统治。
不过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
比如:出现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从农村迁往城市的城市地主;部分地主投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转化为资本家。
2.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然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3.近代中国诞生了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详见:教材13-15)4.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答案二:1、农民阶级翻身作主。
2、无产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3、民族资产阶级未完成历史使命。
二.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答:1.政治: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2.经济: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装备: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
4.军队素质和战斗力: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5.其他原因: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详见:教材34-36)三.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
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
2024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资料
2024年度最新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资料学校:班级:姓名:考号:一、单选题(30题)1.五四运动以后,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是(C)A.资本主义经济B.官僚垄断经济C.封建经济D.半封建经济2.全面内战爆发的标记是国民党()。
A.撕毁《双十协定》B.进攻中原解放区C.进攻上党地区D.撕毁停战协定3.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失败是指()。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被反动势力篡夺了革命果实C.没有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4.1915年,()在云南领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A.黄兴B.段祺瑞C.蔡铐D.孙中山5.《双十协定》的签订,中共取得的战略优势是()。
A.获得了防卫战争的打算时间B.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C.赢得了民主党派的支持D.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地位6.百日维新发生于()时期。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7.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到1919年时中国无产阶级人数约有()。
A.100万人B.200万人C.300万人D.400万人8.“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属于()的主见。
A.维新派B.洋务派C.革命派D.立宪派9.延安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D.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10.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提出的指导方针是()。
A.“发展体育运动,扩大国际沟通”B.“发展体育运动,增加人民体质”C.“主动参及竞赛,增加人民体质”D.“友情第一,竞赛第二”11.中国的封建社会前后持续了()。
A.一千多年B.二千多年C.三千多年D.四千多年12.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宏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A.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B.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了转移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13.遵义会议主要订正了OA.陈独秀的“右”倾错误B.王明的“左”倾错误C.瞿秋白的“左”倾错误D.李立三的“左”倾错误14.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据了OA.中国东北地区B.中国华北地区C.南京D.东南亚15.中国工人阶级最先出现于O中。
《中 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泪与抗争、探索与变革的历史。
从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经了无数的磨难和挑战。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史纲要中一些必考知识的整理。
一、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国门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
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
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由于这一制度具有空想性,未能真正实施。
1859 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也未能付诸实践。
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三、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到 90 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资料一、选择填空: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但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自1840年至1919年,中国人民为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应用斗争,但都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二是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前者是最根本原因。
二、简答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1)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2)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4)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在这一矛盾基础上简历的封建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具有两方面的特性:一方面,它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显现,造成自身不可克服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周期性危机。
2、简述列强对中国的政治侵略。
1)控制中国内政。
《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中国政府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2)操纵中国外交。
一般来讲,列强侵略中国,总是军事侵略伴着外交讹诈并行,然后取得利益后再“一体均沾”。
3)享有领事裁判权。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扩大领事裁判权,即在华美人的一切民、刑事诉讼,“均由本国领事等官询明办理。
”各国援例而行。
4)把持中国海关。
英国人郝德自1863年任总税务司开始,知道1908年回国,掌握中国海关大权40余年之久。
5)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6)扶植、收买代理人。
3、简述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关税自主权。
3)对华倾销商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重点(完美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使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北京条约》2.把我国领土割让给台湾的不平等条约是A《马关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3.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是A 完全的殖民地B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 半殖民地的封建社会D 完全的封建社会4.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是A 三元里人们的武装抗英斗争B 香港工人大罢工C 义和团反侵略斗争D 台湾黑旗军的斗争5.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A 安庆失陷B 天京变乱C 洪秀全病逝D 天京陷落6.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④《资政新编》的资本主义色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标志着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愿望破产的是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C.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 D.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8.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A.兴中会 B.光复会 C.同盟会 D.华兴会8.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9.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A 、萍浏醴起义B 、七女湖起义C 、镇南关起义D 、黄花岗起义10.孙中山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A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D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1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12.辛亥革命的主要历史功绩有:A 结束了中国一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结束了中国三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 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1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 康有为的第一次上书B 公车上书C“南学会”的创立D《孔子改制考》的发表14.19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的一个分配制度为核心的社会改革纲领是A《中国土地法大纲》B《兴国土地法》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编》15.近代历史上,中国不战而败的对外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战争16.《马关条约》签订后,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要求日本将辽东半岛退还给中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篇1、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及其关系答: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它们的关系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是在与中国封建主义结成同盟的条件下实现的。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1)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它们的关系是:(1)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3、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答: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前中国人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鸦片战争时有林则徐、魏源等一批先进地主阶级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洪仁玕学习西方的制度,写出《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李鸿章等在19世纪60年代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实行洋务运动,开办一些军用民用企业,以求富国强兵。
康有为梁启超等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进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孙中山通过革命斗争,要在中国建立一个资本主义共和国,推翻封建统治。
4、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历史意义答:(1)太平天国农民斗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太平天国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4)太平天国起义鼓舞和推动了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5、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答:(1)客观上对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2)带来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3)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4)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
6、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答:(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3)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做了大量工作。
7、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和意义答: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1)民族主义,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2)民权主义,指“建立民国”;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其意义包括:它初步描绘出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8、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其失败的经验教训各是什么?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推翻专制,建立共和;(2)民主观念深入人心;(3)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4)促进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5)促进了亚洲人民的觉悟;(6)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辛亥革命失败原因是:客观原因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过于强大。
主观原因在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没有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是:(1)我们决不要对帝国主义抱有任何幻想。
帝国主义在中国需要的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权。
(2)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任何真正的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中篇1、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答: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是:(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1)中国共产党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2)中国工人阶级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期望。
3、国民革命的意义和失败原因是什么?答:国民革命的意义在于它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首先,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其次,它初步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再次,它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其失败的原因是:(1)客观原因,反革命力量的强大,统一战线出现分化,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
(2)主观原因,党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错误。
4、简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答: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主要内容: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得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它的意义在于,是对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的科学概括,标志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使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5、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什么?答: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1)军事问题。
成立了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2)组织问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分工,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博古任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
它的意义在于:(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会议。
6、简述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
答:中国工农红军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7、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哪三个“左”倾错误?这期间为什么会连续出现这些“左”倾错误?答: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三个“左”倾错误是:(1)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2)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3)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
会连续出现这些“左”倾错误,首先主要是因为全党的马克思主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其次是小资产阶级急性病在党内的反映;再次是由于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
8、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是因为:(1)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大旗;(2)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战胜利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3)中共人民武装开辟敌后战场,坚决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发展游击战争;(4)积极建立,建设抗日民主政权;(5)积极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所以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9、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答: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1)科学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性质;(2)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和区别;(3)指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
(4)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
它的意义在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这个理论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使他们极大地增强了参加和领导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自觉性。
10、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答: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1)它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4)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1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12、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主党派提出第三条道路的主张是什么?为什么行不通?答:抗战胜利后,中国民主党派提出第三条道路的主张是:在政治上,“必须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在经济上,“应当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
而实行的方法,则是走和平的改良道路。
第三条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是因为中国在战后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这种客观形势决定了人们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
13、政协《共同纲领》有哪些重要内容?答:政协《共同纲领》的重要内容有:(1)规定了关于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2)规定了新中国的基本的民族政策;(3)规定了新中国的经济工作方针;(4)规定了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
14、试论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答:(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的联盟,这是基本的、主要的;一个是劳动者与非劳动者的联盟,这是辅助的、同时又是重要的。
必须坚决依靠第一个联盟,争取建立和扩大第二个联盟。
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关键,是坚持工人阶级领导权,率领同盟者向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作为主要形式。
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必须深入农村进行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才能逐步地争取革命的胜利。
必须建立一支在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
这支军队必须实行一系列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3)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在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
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密切地联系着党的政治路线进行的。
首先着重党的思想建设,用工人阶级思想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培育和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等。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成为了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成为了全国各族人民拥戴的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