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学讲义 第一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缘政治学讲义

第一章绪论

一、国家的地理宿命

二、何为地缘政治和地缘政治学

三、地缘政治格局约束下的国家战略选择

四、现代地缘政治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二章地缘政治结构与理论

一、结构

二、民族国家的扩散

三、地缘政治学与一般体系

四、均衡、动荡与世界秩序

第一章:绪论

一、国家的地理宿命及其抗争

1、来自中国历史的故事

2、来自全球大国的故事

3、世界不是平的——从地理的角度重新理解世界

地理视角下的政治与外交、地理视角下的全球产业布局

全球化并未导致地理的终结,而是产生了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体系

要问有关未来的问题,最好的立足点其实就是大地。

文化与地理的力量,可能在某个时刻战胜一切,而一个人为的边界是不符合自然的,所以也特别脆弱。

二、地缘政治学定义

1、各种定义

鲁道夫·契伦:将国家作为地理有机体或空间现象的理论,1899年

卡尔·豪斯霍夫:是新的关乎本国利益的国家科学……,关于空间决定一切政治过程的学说,它以地理作用广泛的基础,尤其是政治地理。其他学者。其一,一种人文地理与应用政治学相结合的研究;其二,从空间或地理视角出发的国际关系研究。

科恩:对在以地理环境与视角为一端和以政治过程为另一端的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分析。

2、现代地缘政治学的几个阶段

其一,争夺帝国霸权。

拉采尔1844-1904:认为国家的生命来自于人类与土地的联系,他对空间与位置的地理法则的思考,对边疆的扩张等进行了分析。

麦金德1861-1947:基于陆上交通的改进提出了”枢纽区域”或”心脏地带”的概念,强调陆权,特别是对世界最大陆地心脏的统治将成为世界统治的基础。提出:谁统治了东欧就统治了心脏地带,谁统治了心脏地带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统治了世界。

马汉1849-1914:仍然以亚欧大陆为世界中心,分析了陆权国家的局限性(特别是俄罗斯),从海洋运动的便利性强调了海权的重要性。对马汉来说,那些凭经巴拿马运河及苏伊士运河航道可到达的广泛地区,是世界权力的关键所在。而陆权国家与海权国家冲突的关键地带在地处亚洲的北纬30到40度之间,在这里,俄国的陆权与英国海权相碰。他预测世界统治权会落在围绕欧亚大陆的重要基地的英美联盟手中,美英德日联盟终有一天会为对抗俄中而结成联盟。这些观点促进了美国的战略转变,放弃了孤立主义,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力量。

鲍曼1878-1949:世界大战为一个新的世界秩序的形成提供了可能,面对世界上的人群还存在基本的区别这一事实,为了不同的目标,应该有多层次、多样化的联盟或调停组织,推进合作计划,推动这个国际角色轮换,无序、动荡和危险的世界向和平的新秩序迈进。

契伦1864-1922:率先提出了地缘政治学这个概念,将其定义为”以国家为对象的科学”,是理解国家的五个学科(其他四个为经济政治学、、人口政治学、社会政治学和权力政治学)之一,而且是这些学科的主干。在理论上他接受了拉采尔关于有机体国家的观念,认为国家的自

然环境为权力单位提供了追求“势不可当的进步法则”,从而使得政治过程是由空间决定的。

其二、德国地缘政治学

在一战中的失败使得解德国人更加关注它所面临的地理困境或者说地理宿命,战后德国的重重危机也促使了从地理角度重新思考国家的未来。产生了以豪斯霍夫(1869-1946)为代表的德国地缘政治学。在其理论中,国家是拥有自己生命的空间细胞(如地区、城市等)的集合体的有机体理论,生存空间和绝对统治成为口头禅,强调土地、空间和经济甚至比种族更重要。德国向东、西两线的扩张也成为逃脱地理困境的必然,控制苏联和摧毁英国海上力量是德国获得世界统治权的关键,而控制了泛欧地区就能迫使苏联就范。主张德、俄、日结成泛欧亚大陆从而统治世界。通过赫斯的关系,豪斯霍夫团队的观点深深地影响了希特勒,成为其纳粹理论的重要内容。

其三,美国的地缘政治学

二战期间,作为少数执着于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学者,斯皮克曼提出了”边缘地带”理论,矫正了麦金德关于”心脏地带”的理论,在麦金德的启发下,得出了与之相反的战略性结论。在他看来欧亚大陆沿岸地区,频海欧洲地区、中东地区、印度、东南亚和中国,因其人口、资源等条件以及它们对内陆出海通道的占用而成为控制世界的关键。他也清楚地认识到德国统治世界对全球的危害,必须通过英美与苏联联盟才能阴止德国取得对欧亚大陆海岸线的控制权。但该理论的弱点也在于

——没有一个欧亚大陆边缘地区国家有能力将这些边缘地区或国家组织起来,原因很简单,它们既易遭受心脏地带国家,也易遭受沿岸国家的侵扰和攻击。同时,尽管海上交通工具和运输效率极大地提高,但内陆交通线,即使是在边缘地区之间仍然极其重要。如中国对东南亚的影响。

其他理论家

雷纳1942年指出,通过空中常规航线的开辟,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已经与横跨北极冰原地区的英美地区的心脏地带相连,形成了在北半球内部的一个新的扩大的心脏地带,这个地带不仅是统治世界的权力中心,同时还拥有整个极地世界内陆的空中、海上和陆地道路的便利。因此北极地区作是为枢纽性移动的战场,是心脏地带以至于控制世界的关键。谢维尔斯基1950年的世界地图以北极为中心,西半球位于极点的南面,北面是欧亚大陆与非洲,北美洲的空中统治区域,也是它的资源与制造业储备区是拉美;苏联的空中统治区则在南亚、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而那些北美与苏联空中统治区域相重要的地区,即英美地区、欧亚大陆地区、频海欧洲地区、北非以及中东是”决定区域”,由此控制空中,就等于控制了全球。

其四,冷战—国家中心与普遍主义视角

A以国家为中心的地缘政治学。

遏制理论。凯南基于苏联对心脏地带的控制和扩张主义的政策基调,

提出了遏制理论,并使之成为杜鲁门主义的对外政策基础和中心原则,随着这一遏制战略的逐步显示出缺陷,西方改变了局限于对沿心脏地带边界一线欧亚大陆国家进行遏制的举措。

多米诺理论。布利特1950年提出,必须防止苏联力量通过中国向东南亚扩散,也支持遏制政策超过东南亚及中东破碎地带,扩大施用到非洲之角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中美洲与古巴、南美以及南亚等地,这些区域最终成为美苏争霸的主战场,肯尼迪和尼克松政府以此将战略重心转到阻止共产主义向第三世界的扩散

大局观理论。基辛格于1979年引入,从而将地缘政治学改造成了全球力量均势政治学的同义词。大局观以将世界各地冲突地点都与苏联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网络的理论为基础,认为美国卷入任一个别冲突都需要从其对整体的的超级大国均势的影响来着眼,西方在某一地方的无能都将减损它在世界其他地方的名声或地位。该理与论为越南战争,也为与苏联关系的缓和及与中国达成和解提供了理论支撑。

布热津斯基则强调了遏制与阻止苏联的关键是对”关键国家”的控制。所谓关键国家是地理位置重要,军事上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如……。

B普遍主义的地缘政治学。

它建立在普遍主义或整体主义世界观以及地理空间的动态性质基础上,强调多中心的世界体系,单一的以经济为基础的世界体系和环境、社会决定的地缘政治学。科恩指出在一个按各种动态均衡力量演进上一个灵活多变量演进着的体系之内存在着一个灵活多变的由地缘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